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独立读懂文言文
2.理解本文寓意
3.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的寓意
2.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
2.看注解,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解题:本课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桓公的.故事,本意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的。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生字注音是否正确。
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点评。
3.课文写了扁鹊几次见桓公。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研读分析
1.诵读课文,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讨论归纳:拒绝忠告会招致不良的后果;不能带着有色的眼镜看人;有病早治无病早防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微杜渐;要善于劝谏,善于工作,要有责任心
2.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讨论归纳: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桓公是个盲目自信之人。
五、总结
本文通过扁鹊三次见桓公,指出桓公有病,应及时治疗,但桓公自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病后的故事,说明要正视自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六、作业
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方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种新笔画。
3.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现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感悟同心协力方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实物投影仪。
2、图片、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14三个小伙伴
野猪
嘴拱树坑
袋鼠
口袋运肥料
小象
鼻子浇水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临写。
课外: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图,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指名读题。
3、齐读课题。
4、过渡:故事里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它们在一起要做一件什么事呢?
二、
初读指导
1、看图读故事开头和结尾。
(1)看图读开头。A看投影1,点名回答三个小伙伴是谁。
B从图上能看出它们去干什么吗?
C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齐读,指导读好句中停顿。指导感情朗读。分组读,表演。
(2)看图读结尾。A看投影2,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B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C再次映示投影1,问:读了故事的结尾,知道三个小伙伴已经栽好了树。你们再看看这幅图,读读开头,细心的小朋友会有疑问吗?
2、引入故事中间部分。
(1)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栽树的步骤,相机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2)可是出示: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
没有箩筐运肥料怎么办?
没有水桶浇水怎么办?
(3)是啊,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可怎么栽树呢?同桌猜猜三个小伙伴会怎么办。
(4)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将第二至五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
(5)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语读。点名朗读。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同拉么。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课内作业
1、用一同说一句话。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听课文录音。三个小伙伴什么工具也没带却栽好了树,多有趣!要是能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演出来,比听它更有意思了。
2、指导讲、演故事。
(1)交流:三个小伙伴,你喜欢谁?为什么?
(2)练读课文,要求:把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自然段好好读读,让老师和同学听了也喜欢它。
(3)汇报朗读,评议,教师重点指导读好下列语句(略),体会小动物们自告奋勇,承担责任。
(4)难怪树栽好了,它们那么愉快。齐读结尾。
(5)师生听配乐边读边表演。
(6)自由练习讲、演。
(7)点名上台讲故事,戴上头饰表演,评选故事大王和小演员。
二、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在一起做事、玩耍,就应该像这三个小伙伴一样,发挥自己的本领,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快乐。
三、看图讲故事,深化认识
1、教师讲《好伙伴》的故事。
2、小结。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巴把没有要。
2、记忆字形,说说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指导书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作业
1、选字填空。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继续按课后的问题读懂课文。
2.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读读,画画,写写,进一步了解鲸的形体、类属及生活习性,培养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根据课后习题1(2)、(3),自学第二、三段。
2.围绕课后习题,四人小组范围内交流讨论。
3.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其中一,二项作业。
(1)读短文,然后联系课文第二段内容展开想象,补写虾将军的说话内容。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一个指定的海峡,并顺利地通过虾将军把守的赛场大门。一条小鲸得到消息,也急忙赶来参加,当他正准备游进赛场大门时,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觉得莫名其妙,便问:“我为什么不能进去?”虾将军说:“因为你不属于鱼类,所以不能人内参赛。”鲸既委屈又生气,振振有辞地说:“我的名字是’鱼‘字旁,人们也常叫我’鲸鱼‘,我怎么会不属鱼类呢?”虾将军很有耐心地解释说:“()。”鲸听后想了想,觉得有理,便乖乖地游走了。
(2)填表,并说它们是怎样吃食的。
种类
吃什么
怎么吃(动词)
(3)把鲸呼吸、睡觉的特点,用简笔画形式画下来,配以文字说明。
4.交流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5.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特点最感兴趣,重点读那一自然段。
6.全文。
(1)学习课文,你对鲸有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鼓励学生到课外查找资料释疑。)
(2)纵观四常识性课文,你认为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7.作业(任选一题)。
(1)分类摘录采用举例、对比、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课外观察一种熟悉的生物的某方面特点,用上常用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重量
体形很大长度
胎生说明方法
鲸哺乳动物举例
用肺呼吸列数字
吃什么打比方
生活习性
怎样睡觉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从形象中初步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课前导语: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雁吗?它们是怎样飞行的呢?
一、板书课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
1、导入新课,认识生字“雁”,齐读三遍。
2、听课文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认读生字。
1、同桌把自己圈出的生字读给对方听,相互正音。
2、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⑴指名读。⑵开火车读。⑶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挂图,听读课文后句子,了解在雁的飞行情况。
2、自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1)大雁怎么在天上写“人”字?
(2)它飞行时为什么要排成“人”字形呢?
3、指导朗读。小结:是啊,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相信你们都会很棒的!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节。用造句的形式理解“开始”的意思,使生懂得学习要从最简单的学起,由易到难,逐提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大雁的飞行习惯,而且懂得了学习的道理,希望小朋友都要相信自己认真学习。
2、大雁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书写生字。
3、增强学习自信心。
重点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大雁是怎样飞行的。
二、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本课要求认识的13个生字。
2、交流:你是怎样很快地识记住这些生字的?
3、抽读生字、生词。
三、指导书写本课要求掌握的5个生字。
1、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横钩()
3、指导书写生字,记忆字形。
习:
开:
从:
学:
4、生边读边书空。
5、生书写练习,师个别辅导。
6、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听写。
写学习从开
二、读一读,填一填。
()雁()天上()着()和()。
三读问句,再回答。
世界上谁最聪明?——————————————————————。
学习从哪里开始?——————————————————————。
家里人谁最爱我?——————————————————————。
我应该在家做什么——————————————————————。
四、用词说话。
学习
世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
(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童话描写了主人公刺猬汉斯的形象,赞扬了他坚毅、勤奋、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吧,那么你们知道《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吗?(格林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格林童话《刺猬汉斯》。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冷潮热讽”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建议时间在10分钟)
3、汇报交流。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告戒:课文指公主自己警告劝戒自己不得改变主意。
冷潮热讽:因为没有孩子,农夫受到人们尖刻的嘲笑和讥讽。
(2)课文讲了一个富有的农民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他骑着公鸡住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他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他的猪。后来,他给两个迷路的国王指路,并要求他们写一份保证书:在回家后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他。两位国王回家后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公主,可是第一位国王不守信用,没有遵守诺言;而第二位国王的公主,不嫌弃长相奇怪的汉斯。最后汉斯脱掉了刺猬皮,变成英俊的小伙子,和第二位公主结了婚。(学生汇报内容时,只要大致内容讲到就行)
三、评价人物,感悟明理
1、师: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对汉斯有什么看法?我们还可以说说对其他人物的看法。
2、小组合作,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3、指名反馈。
(1)对汉斯的评价
(2)对第二位公主的评价
(3)对农夫的评价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汉斯非常坚毅、勤劳、纯朴、善良,我们要向汉斯学习;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言而有信,就能获得幸福;言而无信,将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阅读了有趣的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赞扬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优秀品质,同时通过第二个公主知道了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五、作业布置。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4* 刺猬汉斯
格林兄弟
学习汉斯 坚毅、勤劳、纯朴、善良的品质
明白了 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一.教育学生在失败面前要采取正确的态度。
二.学习本文亲切、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失败是个未知数”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亲切、形象的语言。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练习为主,教师提示为辅的方法。
教时:
1教时
步骤:
一.学生自读课文,并完成下列作业。
1.看课文或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黑字注音:
①一蹶不振jué
②气馁
③重整旗鼓
④怯懦
⑤心灰意冷
⑥赫赫有名。
2.这篇文章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失败是个未知数”?
3.为了论证论点,课文选用了什么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4.本文语言十分精彩,有的亲切,有的形象,试分别举些例子出来。
三.检查交流作业,明确:
1.略
2.本文的论点即文题:“失败是个未知数”,人们在失败面前有两种态度:一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走向彻底的失败;一是汲取教训,奋起拼博,有可能走向成功。采取哪种态度,就有可能产生哪种结果,因此说“失败是个未知数”。
3.课文选用了19世纪英国将军威灵顿从蜘蛛在风里结网的情景中引发出一个巨大的启示,于是重振旗鼓,终于反败为胜,打垮了对手拿破仑的典型事例,有力地说明了“失败并不是最后的结果”。
4.先说语言亲切。开头一句用了第二人称,“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一下子就唤起读者的.一种生活体验,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很想听听作者的议论。作者所列举的几个事例,都是青少年所经历的,说“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说真话,说实话,也使人感到真切。最后说“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成功之路,”这一句不用第二人称“你们”,而用“我们”,作者并不以教育者自居,而是和读者站在一起,更使读者感觉作者是自己的朋友。
再说形象性。总体上把人生比作一条路,便于形象地说明道理。把失败比作“载跟头”,把失败后继续奋斗比作“爬起前行”,把失败的痛苦,比作“下一站”,“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至于叙述典型事例一段,更是具体形象。
四.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道理分析中肯,而且用典型事例来印证道理,事例又讲得十分生动有趣,增强了说服力,很鼓舞人心。我们今后在失败面前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把失败的痛苦化为动力,汲取教训,奋起拼搏,努力走向成功。
五.作业:
1.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
2.预习《起点之美》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格外、仿佛”等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带入情境
1、播放录音《月光曲》。这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钢琴曲《月光曲》。你在曲子里听到了什么?你听出贝多芬的心声了吗?
2、简要介绍贝多芬及其《月光曲》。那么,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课。
(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节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做上记号。
3、交流,把课文分成两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把两句话的意思合成一句话说: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2、四人小组合作读第2~10自然段,在组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处理第一次弹琴,使学生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初步认识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
1、过渡:
贝多芬两次为兄妹俩弹琴,请打开书,快速找到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第一次弹曲的情况。
2、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为兄妹俩弹了第一首曲子?
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讨论。
(提示学法:抓住事情发展变化,体会人的思想感情 。)
4、指名回答问题。
5、练习:
⑴ 哥哥妹妹对话。
(体会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使贝多芬感动 。)
⑵ 盲姑娘听曲后的话。
(激动,懂音乐使贝多芬激动,找到了知音 。)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请教。
2、懂得向人请教是道德修养的一种表现形式。
3、向人请教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具体。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情景,激发学生对“请教”的兴趣
老师可以连续提出几个学生不太懂的问题,让他们知道“请教”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种需要。
二读一读“请教”全文,标出自然段,了解文章内容。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请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发言。
2、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发言。
3、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
“请教”就是请求别人指教的意思。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道出人要虚心请教的道理。只有不断地向别人请教,才能变不懂为懂,不知为知。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通过想象来理解课文。
3、解课文的同时,随文识字“怀、坏、唱、嘴”
4、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中秋即将来到,正是田野里最美的时候。瞧,今天的天气多好啊!真是金风送爽,天朗气清。在这么好的阳光下,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去欣赏那宜人的秋色,认识一群可爱的乡下孩子吧!
出示、齐读课题:乡下孩子
2、农村和城市的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生活也不一样。那么,乡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先听听老师的介绍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配乐朗读。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找到答案了吗?看来,光听一遍是不够的,还是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5、抽读课文。分小节读。容易读错:曾盛菜撑逮难懂的词:野菜馋嘴旷野(一望无际的广阔的田野就叫——旷野)特殊词组:一只蝴蝶一片草叶一篮野菜一串小鱼
6、齐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抽读第一节思考:谁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谁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句式练说:乡下孩子是------------------,是----------------。
2、引导感情朗读闭上眼睛,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多么温暖,多么舒适啊。妈妈轻轻的摇着你,给你讲故事,教你读儿歌,你也正给妈妈唱着那好听的歌呢。是啊,多么像一只欢快的黄鹂啊,这时你觉得乡下孩子是怎样的?(幸福的、温暖的)
3、带着幸福温暖地感觉读读第一句。
4、爸爸又喜欢背着乡下孩子到哪儿去干什么呢?(逮蛐蛐捉蚯蚓抓蝴蝶……)
师:对了,背着乡下孩子到处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孩子们心里是那样的高兴,脸上乐开了花,就像一朵盛开的野菊。大家笑笑,看谁的笑最美。
带着这样的笑,读第二句。教师板书:幸福
5、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吧!齐读第一小节。(美读)
过渡:在家里,乡下孩子过得是那样幸福,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他们的生活又非常的有趣呢。教师板书:有趣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自由朗读第二三小节,看看这些乡下孩子平时都做哪些事情呢?
用波浪线在文中把描写事情的.词语标出来。
2、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多读一读。
4、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第一处:乡下孩子捉到一只蝴蝶,会想些什么呢?(自由发言)
小结:多有意思啊,和蝴蝶一起舞蹈,带着蝴蝶一起去学习……乡下孩子编织的故事可真美丽啊!
引读第一处课文(美美的)
第二处:如果你就是乡下孩子,你会用草叶吹出哪些动听的歌曲呢?(学生说)小结:是啊,多么动听的曲子啊,多么快乐的乡下孩子啊。
引读第二处课文。(快乐的读)
第三处:一篮野菜,可撑圆了小猪的肚皮,吃的饱饱的,小猪会说些什么?借助插图观察、想象。
引读第三处课文。(舒服的读)
第四处:乡下孩子不仅喂饱了小猪,还逮了一串小鱼呢。看到这么多的小鱼,小猫会做些什么呢?
引读第四处(高兴的读)
5、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读一读第二三小节,体会乡下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6、如果你是乡下孩子,你最想做些什么?
(三)学习最后一小节
是啊,乡下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旷野里捉蝴蝶、含草叶,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让我们把这份快乐与幸福融入最后一段的朗读中吧。板书:生长(阳光旷野)
四、品读课文,仿创诗歌
1、课件出示: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动词的准确使用)
2、老师的创作:割一篮青草,喂饱了可爱的小兔。(学生认真读)
3、学生创作,写在书上。
4、交流展示(来得及的话)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乡下孩子幸福像黄鹂
像野菊
有趣捉蝴蝶
含草叶生长(阳光、旷野)
挖野菜
逮小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经典】09-23
(经典)语文教案09-27
语文《台阶》教案12-19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8-21
[精选]语文教案09-09
【精选】语文教案12-02
【经典】语文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