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想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抓住幼儿园喜欢玩水的特性,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下面快随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蚂蚁过河》”。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小蚂蚁过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沉浮,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作简单分类和记录。
活动准备:
1、木块、石头、泡沫、点心盘、钥匙、玩具(幼儿操作材料)。
2、记录纸人手一份,蚂蚁过河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出来玩了,瞧,这是谁呀?(蚂蚁)
师:小蚂蚁爬着爬着饿了,发现远处有棵苹果树,就爬过去,可是面前出现了一条小河,请小朋友帮蚂蚁想办法怎么才能过河?
二、认识沉与浮现象
1.师做实验,先放石头。
师:“瞧,这些材料谁能帮蚂蚁过河呀?我们先拿石头来试一试”
问:你发现了什么?石头怎么啦?
师小结:由于石头比较重,放在水中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沉”,会沉下去的材料,能当蚂蚁的小船吗?
2.师第二次做实验,放泡沫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由于泡沫比较轻,放在水中会飘在表面上,不会掉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叫“浮”。现在我们把小蚂蚁放到上面,你们看它过河了吗?
3.巩固幼儿对沉浮现象的认识
刚才我们看了,放在水中,比较重的.东西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沉”,不会掉下去的,我们叫它“浮”。
(活动反思:从这个环节上看,孩子对沉与浮的现象,能具体地表述出来,也对此活动很感兴趣。但在让幼儿对比石头与木头的环节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头太小了,而木头却较大,在视觉上,给孩子造成干扰,因此有的孩子认为木头比较重,导致无法让孩子准确的判断:石头与木头哪个比较重,哪个才会沉下去。如果选择与木头一样大的石头,幼儿便可以一眼看出,石头比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会在此环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三、幼儿操作,并记录操作结果。
1.幼儿认识材料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帮蚂蚁想办法,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请小朋友把各种材料都拿来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可以当蚂蚁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记录方法
师:在玩的时候,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如果这个材料会会浮起来,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面上,如果会沉下去,请把手上的贴贴纸贴在水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四、教师评价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验证
(活动反思:从记录的结果上看,大部分孩子能准确记录出沉浮的现象,其中盘子这一材料的实验出现分歧,有的孩子记录是沉,有的孩子记录是浮,借此机会,我进行随机教育,让不同结果的两名幼儿现场操作,为什么你认为是沉?而你却是浮呢?两个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为什么结果是不同的呢?通过现场实验,孩子知道由于放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是不同的,很好地利用教育契机,给孩子正确的引导。但在幼儿使用记录卡的方面上看,由于记录卡设计不太合理,有的幼儿把整张记录卡都贴满了,完全看不出是沉还是浮;如果老师在水盆中间画条中介线,在中线以上表示沉,中线以下表示浮,就能很轻松地解决结果不分明的问题。)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有一天,阳光明媚,我带着我们班的小朋友到户外去玩,玩了一会儿,天气就突然变阴了,一阵乌云过来了,马上快要下雨了,小朋友看到这样的自然现象非常兴奋,都问我:老师,怎么天一下子就变黑了?老师,是不是太阳在眨眼睛呢?为什么会有云呢?等等好多关于天气的问题,看到幼儿对天气的变化如此感兴趣,在加上孩子们的生活常常直接地受天气的影响,他们都有玩雪、淋雨等经历和体验,因此为了更加丰富幼儿对生活中的自然经历有科学的认识,于是我和小朋友一同设计了晴云雨雪这一活动,来引导幼儿关注天气,了解天气常识。
【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关注天气预报,有观看天气预报的知识。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难点:学习简单的形象地记录天气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天气预报音乐,天气预报视频片段,记录表,铅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对,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和你们上课是吧,那我要考考你们了,听一听是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播放天气预报音乐)
2、提问: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再听一遍,我提醒你们一下,这个节目每天都要播放的哦,我们再来听一遍。(第二次放天气预报音乐)这是什么节目?这是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半准时播出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你看过吗?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过是吧,那我考考你们了,天气预报到底说了些什么呀?(请幼儿讲述)除了知道天气和温度,还能知道什么呢?除了知道我们无锡的天气情况,能不知道苏州的天气情况呀?能吗?北京的天气能不能知道呀?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小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我们来看一看,是跟你们说的一样吗?(播放视频天气预报,幼儿观看)
刚才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你啊有什么要问老师的,有什么话要说嘛,或者有什么地方看不懂吗?(请幼儿随便说说)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解说图片。我们来看一看这天气预报可以知道几天的天气呀?这是几号的?哦天气预报可以知道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天气,就是能知道明天和后天的天气是吧。
二、认识天气符号。
1、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中国的天气,能够知道我们中国一些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是嘛,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天气符号。哪里有天气符号,什么是天气符号呀?教师指图片问,哪里有天气符号呀?还有哪里有天气符号呀?每个城市的边上都有吗?什么是天气符号?就是用一个图案表示一种天气的`是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
2、我还要来考考你们,等会老师继续放这段视频,我呢给每个小朋友一张记录表,(出示大记录表),看这就是我们的记录表,旁边呢有许多的图案,就是刚才说的天气符号,接下来听清楚了,看视频的时候,你看到什么图案出现了,就要铅笔在它旁边打个勾,会吗?看到什么图案出现你就打钩,你们愿意试试看吗?好请你那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等会看到图案出现就打钩,如果图案没有出现呢?就不打勾。请你那好一支笔,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了。(幼儿看视频记录)
3、师:记录好了吗,和旁边的小朋友对一对,有没有一样的呀?(教师出示一张大记录表)来,这是太阳的图案,有打钩的吗,打钩的请举手?教师在表上打钩,太阳的图案表示什么天气呢?谁知道?晴天,阳光明媚的晴天,我们一起说一说。(教师依次讲解天气符号,多云,阴天,小雨中雨大雨,小雪中雪大雪,引导幼儿学说)有的符号没有出现,我们等会再找找。
4、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祖国大不大?同一天里出现了这么多的天气,好吧记录表放在箩筐里吧。
三、小小预报员。
1、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里有没有你们不认识的图案。(出示天气符号图片),有没有不认识的图案,第几张图不认识?
2、这些符号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小雨点和小雪花只有一个的时候就是小雨,小雪,有2个小雨点和小雪花就是中雨和中雪,点数越多下的雨和雪就越大。
3、教师指图片,宝宝说符号名称。
4、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当小小气象员了,来播报一下天气好吗。(放第一张上海图片)这是哪里?是什么天气呀?教师依次放图片,和幼儿一起说城市天气。
南京小雨,13,上海多云25,北京小雪074,香港多云1018
四、教师小结
哇,小小气象员们可真棒,已经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和本领,今天回家你再和爸爸妈妈去看一看今天的天气预报好吗。
【活动反思】
优点:
1.范读具有一定代表,体现出了示范的意义。
2.图文结合得很显实效。
3.充分地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理解诗意。
不足:
1.课堂流程不够连贯。
2.读与背中稍显混乱。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备课,摸清各环节以在课堂上授课游刃有余。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积木(木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玻璃珠、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自我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入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
2、锯子一把。
3、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一套。
4、幼儿操作的匹配图片每组一份(鱼网、蜘蛛网;变色龙、迷彩服;育婴袋、袋鼠;蝙蝠、雷达)。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说说自己的发现(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玩玩、议议。
2、师生谈话。
师:刚才你们玩的是什么东西?(幼儿:草、放大镜)
师:你们说到的草它有个名字叫茅草。你们玩后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吗?(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大家)
师小结。(着重点在茅草上。如:老师听见小朋友说,茅草的边缘扎手;还有的说用放大镜可以清楚地看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好吗?
3、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4、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有一个叫鲁班的人他也非常的聪明。
二、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根据幼儿认识程度选择以下内容)
1、让幼儿看、听故事《鲁班造锯》(利用教学课件辅助)。
2、幼儿和老师共同讨论。如: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呢?鲁班受到什么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茅草--锯子放大的画面)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到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看。
3、出示鱼的`图片
师:鱼为什么有时能游到水底下,有时又能浮出水面呢?那你们想想仿照鱼的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呢?鱼和潜水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你们瞧,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他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潜水艇。还有哪些的东西是受到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呢?让我们来找找看。
4、通过匹配游戏,找出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物体。
①幼儿分成4组,每组一份匹配材料。动物图片:蜘蛛网、变色龙、袋鼠、蝙蝠;人造物图片:渔网、迷彩服、育婴袋、雷达。
②找出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物体。
③说说匹配的理由。
三、游戏:比比谁快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你会发明什么呢?让幼儿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小结:看来你们都想和鲁班一样做个发明家是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告诉小朋友、老师和爸爸、妈妈,好吗?(自由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2、在操作实践、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迁移运用经验,探索让支架更稳固的多种方法。
3、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参与科学探索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纸棒、剪刀、双面胶、箩筐、幼儿课前人手制作一个不同形状的支架。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稳固问题的讨论。
1、幼儿看支架、说形状
瞧,昨天,我们一起用纸棒做了很多支架,看看有些什么形状的支架?这么多的支架想不想来玩一玩,玩的时候,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谁来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其他支架能变形)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秘密?请把稳固的支架放到上面来。(幼儿检测自己的支架是否稳固)
4、看看稳固的支架是什么形状的?(同伴相互交流、置疑、发现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二、第一次探索,运用增添纸棒的方法让不稳固的平面支架变得稳固些
1、你们手里有那么多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把它变稳固呢?那边桌子上有一些工具、材料,我们去试一下怎样把它们变稳固?(幼儿思考加固方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你们的支架变稳固了吗?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1)(对角的)不过我还要来检验一下,手捏两个角轻轻拉一拉,哇,成功了。
(2)还有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支架怎样?为什么?
(3)同样是添了一根纸棒,为什么这个变稳固了,而这个没有变稳固呢?
4、小结:哦,我明白了:只要在变形的支架里用添加纸棒的方法变出三角形,这个支架就变稳固了。
三、第二次探索,幼儿发现问题调整加固支架的方法
1、我发现这里还有一个支架,觉得这个支架怎样?(观察、交流)
2、小结: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形成加固支架的共性特点。)
3、这么多的'支架中还藏着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再去把它变稳固,而把稳固的支架变的更稳固呢?拿起自己的支架再去试一试。
4、来看一下我们这一次的作品,想不想听老师给你们的评价:超级稳固
四、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1、今天,我们玩了支架,开心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支架。
2、小结:小朋友平时观察都很仔细,的确,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三角支架,变的更稳固。
五、延伸活动:提升经验,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
1、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添加的纸棒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2、老师这里有一个支架,用了10根纸棒,你们觉得它稳固吗?为什么?
3、小结:添加纸棒要变三角形,才能稳固,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4、看,又来了一个支架,有什么不同?它稳固吗?这个支架又怎样来变稳固呢?我们呆会一起去试一试。(比较观察,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轻重,对称,支点移动等因素与物体保持平衡的关系。
2.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并能记录结果。
3.能举出两个以上生活中运用平衡原理的例子。
活动准备
画笔 剪刀 铅笔 橡皮泥 卡纸 别针
活动过程
1.蝴蝶玩偶引出主题,激发孩子们积极探索兴趣
小蝴蝶飞累了,落在花枝上休息一会,可是它怎样才能站稳呢?快帮小蝴蝶想想在花枝上平稳站住的办法吧!
①用剪刀剪出造型不同的蝴蝶;用橡皮泥把铅笔固定住。笔尖朝上。
②尝试将蝴蝶平稳的.立在笔尖上,用笔在支点上做出记号。
③在蝴蝶身上的不同部位夹上别针,看看支点改变了吗?
你的小蝴蝶落稳了吗?将你找到的支点画下来,并将小蝴蝶粘贴在花园里。
2.通过自制小天平,加深体验轻重,对称,支点移动等因素与物体保持平衡的关系
a.粗细均匀的长棍,纸杯做小桶,线绳沙子。
b.自制的小天平歪了,怎么办呢?请给另一边烦人纸杯中倒入沙子直到平衡。
科学乐园
当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相等时,两个托盘距支点的距离也相等,当重量不等时,距支点的距离则不等。小朋友们。你发现了平衡的秘密了吗?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用到了这些原理呢?与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吧!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9-30
[精选]科学教案08-28
科学教案07-21
[优秀]科学教案07-23
科学教案【热门】08-21
科学教案[集合]08-21
科学教案(通用)10-20
[精]科学教案09-24
(必备)科学教案11-09
《电话》科学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