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4-09-26 09:46:5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幼儿园大班教案模板汇编8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感受树叶的多样性,认识一些落叶树和常青树,并且能进行分类。

  2、 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常青树和落叶树的特征。

  3、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树的见解。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㈠落叶树图片:水杉,银杏,梧桐,杨树,白杨,柳树等;

  ㈡常青树图片:松树,万年青,竹,罗汉松、香樟、桂花等。

  2、课前请家长与幼儿一起上网、查阅资料寻找常青树和落叶树,并向幼儿介绍一种树(名称、生长环境、四季是变化、树叶的形状、树的种类),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3、每个幼儿带一张秋天常青树或落叶树的图片。

  4、《找朋友》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你看见了大街上什么东西变化最大?(树叶都飘落下来)其实,树的种类有很多,有常青树,有落叶树。

  二、师幼一起观看PPT课件并讨论。

  1、出示水杉和松树的图片,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到了秋天松树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呢?(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树,我们就叫它常青树;到了秋天树叶变黄,从树上掉落下来的,叫落叶树。)

  2、出示万年青和银杏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3、出示梧桐和香樟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4、出示杨树和竹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5、出示白杨和罗汉松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6、出示柳树和桂花树的图片,说说这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这两棵树哪一棵是落叶树?哪一棵是常青树?为什么?

  (依次出示PPT图片,让幼儿对比后从树叶的形状、颜色或是其他方面,说出两棵树的不一样,从而得出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

  三、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树的图片。

  1、你这棵树的叫什么名字?树叶是什么形状?

  2、这棵树喜欢生长在怎么样的地方?

  3、它是常青树还是落叶树?为什么?

  四、游戏《找朋友》

  幼儿手拿收集好的树的图片,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与自己树种相同的幼儿,音乐停时,教师检查是不是每个幼儿都找对了,帮助找错的幼儿及时纠正过来。

  延伸:音乐活动

  一半幼儿扮演常青树,另一半幼儿扮演落叶树。让幼儿随音乐表演树叶一年四季的变化,当到了秋天,扮演落叶树的幼儿随着秋天慢慢的表演树叶飘落、摇动、翻滚的动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优点是在探索过程中,幼儿能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等多种感官感知落叶树叶和常绿树叶的异同,幼儿能积极地给落叶树叶和常绿树叶分类。在幼儿探索一遍后,老师能小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不足,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如果在验证落叶树与常绿树在同一时间有不同变化上,再有实验操作,那样就更具科学紧密性了。

  小百科:秋天的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里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红叶的游客们。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横、竖序列的对应,复习9以内的加减。

  2、理解游戏规则,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诚实的品质。

  活动准备:

  教具:娃娃图片、大图阵、校对的图阵、大算式、大红方块

  学具:五个小图阵、校对的五个图阵、小红方块、红五星、黄五星

  活动过程:

  一、引出游戏

  小朋友看,这是谁?(娃娃),娃娃是个爱冒险、爱闯关的孩子。今天娃娃来到了地雷阵,看看地雷阵有几行,每一行有几格(幼儿观察)。每一行里都埋着一个地雷,娃娃想请我们要把它们找出来。

  二、新授游戏:

  1、地雷的位置就在每个算式的答案里。

  第一行的地雷埋在哪里呢?(出示算式一)6+3=?(问3个幼儿),对了6+3=9,原来第一行的.地雷埋在第9个格子里,我们就用红方块做标记贴好,请谁来找到第9个格子,贴好(请一幼儿贴好)。

  2、(出示算式2)第二行的地雷埋在哪里?为什么?(因为4+3=7)请谁来贴好标记。

  3、(出示所有的算式)还有的地雷都埋在哪里呢?请你找出第三行的,┅┅(请8个幼儿上去贴好,其余幼儿仔细观察他们找得对不对)。

  5、校对:我们找的地雷位置是否正确呢,看,这是地雷的真正位置,(出示答案),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7┅┅娃娃看着这些标记就能绕过地雷,顺利闯过第一关了。

  三、幼儿操作

  1、提出要求:

  看,后面还有许多地雷阵呢,要请小朋友像刚才一样把地雷的位置找出来,贴好标记。

  小朋友贴好一个地雷阵,还可以闯其他地雷阵,比比看,谁帮娃娃找的地雷阵又多又正确,等会儿,老师说:闯关时间倒,请你拿好完成的地雷阵过来坐好。(幼儿操作)

  四、集中幼儿,引导校对。

  1、(个别问)你完成了几个?

  2、那是否正确呢,看,后面有标准答案,请你们自己小队,如果正确了,就在上面贴个表示闯关成功的红五星,相信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诚实的,错了就错了,把它重新算一下,再改过来,贴上表示诚实的黄五星。

  3、幼儿校对。

  五、结束语:(个别)你有几个红五星、几个黄五星?

  今天,我们帮助娃娃闯过了地雷阵,开心吗?把今天的事情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幼儿园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较多少教案也是一个数学教案,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熟练的运用数字,能够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的多和少,让幼儿对数学活动感兴趣,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 1 幼儿园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较多少

  活动目标

  1、继续引导幼儿学习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小兔的家

  2、材料准备:学具动物头饰若干;椅子、盘子、水果、套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到兔妈妈家做客,引出课题。

  1、尝试“发现”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游戏(1): “小朋友坐椅子”,帮助幼儿感知对应和比较。(侧重于少,添上一个就一样多)

  兔妈妈:秋天到了,兔妈妈家果园里的果树都成熟了,它想请小动物们去它家里开水果会呢?你们想去吗?哪我们出发吧!(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找个位子坐好)

  咦!怎么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椅子坐呢?(引导幼儿说“椅子少小朋友多”)小动物和椅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现在兔妈妈给它加上一把小椅子,现在小动物和小椅子怎么样啦?(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和小椅子一样多)

  游戏(2): “分盘子”,加深感知对应的概念。(侧重于多,不一样多就去掉)

  兔妈妈:欢迎你们到我家来吃水果,吃水果之前,兔妈妈想请每小小动物去拿好一个盘子?(请小动物自己去拿盘子)

  咦!怎么还有一个盘子呀?是不是还有一个小动物没有拿到盘子呀?小动物和盘子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谁多?谁少?多几个?少了几个?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和盘子一样多?

  游戏(3):“分水果”。(侧重于一样多)兔妈妈:小动物们都拿好了装水果的盘子,水果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动物去拿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吧!(请小动物自己去拿水果)

  咦!现在小动物们都拿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小动物和水果是一样多的还是不一样多的?(引导幼儿说出一样多)

  2、小结:小动物们真棒,能发现椅子和小动物不一样多,椅子少了一把;还能想出再添上一把椅子后,小朋友就和椅子一样多啦。

  二、游戏“小动物找山洞” 。

  1、兔妈妈:水果好吃吗?现在兔妈妈想请小动物们来玩游戏了,你们想玩吗?

  2、第一遍游戏:(山洞要比小动物少)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咦!怎么有一只小动物没有山洞呀?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

  3、第二遍游戏:(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兔妈妈和小动物集体念:“小动物,跳跳跳,找到山洞快躲好”时,小动物立即找山洞跳入。

  哇!小动物们都很棒,都找到了山洞。山洞和小动物一样多吗?

  三、游戏结束

  兔妈妈:小动物们今天在兔妈妈家玩的开心吗,可是时间不早了,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下次兔妈妈再邀请你们到我家来玩好吗?再见!

  2 幼儿园大班比多少教案:《比较多少》

  活动准备

  多种数量不同的物体。每人一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它的朋友们给它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老师扮演小兔,小朋友们扮演小兔的'朋友,每人拿着一筐的东西。

  二、幼儿用意义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1、小朋友们和旁边的同伴对应比较,看谁的东西多。

  2、找朋友比较看和谁的一样多。

  三、学习用添加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老师出示两种数量不同的物体让小朋友们想办法,怎样就把两种物体变得一样多。

  可以将多出来的物体拿掉,也可以给少的再添加。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直探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征及角色前后两种不同的表现。

  2、使幼儿初步学习分析作品,归纳主题,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自制操作卡片“会长鱼的树”(幻灯、连环画)。

  2、知识准备:有关鱼的饲养知识。

  三、活动过程与方法。

  1、出示咪眯的木偶,介绍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1)由一名幼儿戴小猫头饰出场:我是小猫咪咪,我最爱吃鱼了,可是自己钓鱼太辛苦了,怎么办呢?(小猫伸个懒腰,躲在一旁休息)

  (2)师:咦!小猫不钓鱼却在睡觉,那它要吃鱼怎么办呢?听完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

  (1)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讲述一遍故事,提问,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故事名字叫什么?咪咪是只怎样的小猫?它希望什么样?咪咪被谁捉弄了?它为什么要捉弄咪咪呢?咪咪实现它的愿望了吗?它是怎样实现的?

  (2)教师边放幻灯片或翻连环画册,边讲故事。讲完故事后,引导幼儿分析、理解故事内容。请幼儿讨论:以前的眯咪是怎样的?所以它有什么愿望?后来咪咪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

  (3)帮助幼儿归纳主题,懂得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实现愿望。

  咪咪爱吃鱼,因为懒所以希望树上长出鱼来,后来咪咪知道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3、发挥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拓展其思维范围。

  (1)帮助咪咪想出另外的方法。让树上长出鱼来。

  (2)启发幼儿想象创造,鼓励幼儿相互之间有不同的想法。

  师:世界上很多物品都是人们动脑筋发明出来,人们不想自己走路就发明了火车、汽车;不想自己挑水就发明了自来水,你能发明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呢?

  4、请幼儿创编童话故事。

  四、各领域渗透。

  1、音乐:教唱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2、美术:让幼儿画出自己的设计、想象,将故事绘制成连环画。

  五、生活中渗透。

  让幼儿养成勤劳的好习惯。

  六、环境中渗透。

  张贴出幼儿的设计图案,鼓励幼儿的创造,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

  七、家庭中渗透。

  要求家长让幼儿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请家长倾听孩子创编的童话故事。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主题活动:

  小小食品检验员

  活动要求:

  1、形成食品保质概念,在饮食方面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寻找和发现外包装上的保质期,学习推算食品保质期。

  活动准备:

  1、布置超市情景,整理箱若干

  2、矿泉水、可乐、鲜牛奶、酸奶、薯片等

  活动过程:

  环节一:情景表演

  x快过节了,超市很忙,经理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进的货放到货架上好吗?

  1、幼儿搬运货品并分类,根据货架指示牌摆放货品

  2、我们一起来检查货架上的的食品能不能卖,每份食品都印有它的保质期,把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挑出来。

  x经理(老师)验收,和幼儿共同寻找食品的保质期:

  1、为什么把这些东西挑出来?从哪找到保质期的?

  2、保质期一般会印在外包装的什么地方?

  师将包装盒上的保质期展示给幼儿看。

  师总结:保质期印在外包装的上端中缝湖底部,有的印的是凸出的字。

  环节二:认识保质期

  1、怎么知道它是过期食品?它的保质期是怎么写的?

  2、怎样来看保质期?怎样知道食品是不是在保质期里?

  3、拿几样食品让幼儿比较,哪样更新鲜?哪样不新鲜?

  小结食品的'保质期的几种标注方式

  环节三:再次复验保质期

  幼儿按饮料、奶制品、糕点、糖果部门氛围四组检查保质期,直到完成任务。

  环节四:保质期内食品的保存

  1、出示一盒在保质期内变质的牛奶让幼儿闻和看

  这罐牛奶可以喝吗?为什么

  活动主题:超市购物

  活动目标:

  1、将积累的钱币经验运用到实际中去。

  2、理解货物价格的表示方法。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事先选择好购物地点。与营业员联系,取得配合。

  2、告诉幼儿一些超市购物的规则。

  活动过程:

  一、参观超市:

  1、幼儿随意参观,与同伴交流自己看到的货物

  2、参观超市货物的分类

  二、交代任务

  用手中的3元钱在超市买1"2样东西

  三、记录自己用钱的情况

  四、小鬼购物

  教师及时提醒幼儿别把钱丢了,将碰下的货物放回原处

  引导幼儿观察货物价格的表示方法。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排图讲述是一种创造性的讲述。大班经过幼儿园两年的学习,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看图讲述的有益经验。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大部分幼儿能较认真地观察图片、能用较有条理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但在逻辑思维、合理想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排图讲述,是幼儿对打乱的图序重新排列并进行连贯讲述的教学方式,由于图序的变化,幼儿需要变换观察与思考的角度,想象合理情节,有利于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连贯、完整讲述的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现有水平与学习需要,我选择了排图讲述《洗澡》,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排图讲述。启发幼儿在观察理解每一幅图意的基础上,分析图片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图片合理地有序排列,创编故事情节和讲述故事的内容,体验排图讲述、自主阅读的乐趣,提高幼儿逻辑思维、合理想象和连贯、完整讲述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排图讲述。

  2、尝试根据他人的讲述思路和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延续讲述。

  3、体验同伴间互相友爱带来的快乐。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大挂图四幅

  2、与大图一样的小图(每组幼儿一套)

  3、大象、小兔头饰

  4、小兔跳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师与幼儿头戴小兔头饰伴随"小兔跳"音乐进入教室。

  二、引导幼儿完整观察挂图,理解画面表现的故事内容。

  教师出示四幅挂图,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四幅挂图的画面以及画面之间的关系:每幅画面上有什么?这四幅画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请几名幼儿分别讲述挂图中的故事。

  三、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展开讲述,体验和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提问:

  1、大象在小河中干什么?小兔在干什么?

  2、大象为什么要帮助小兔洗澡?小兔这时会想什么?

  3、小兔在用什么帮助大象洗澡?为什么要帮助大象?大象心里会怎么想?

  四、幼儿通过游戏的方法分组讲述不同的故事

  1、每组幼儿一套小图片,用游戏(剪刀、石头、布)决定讲述顺序,讲述手里的小图片。

  2、第一名幼儿讲述自选的图片,第二名幼儿从剩下的三张图片中选一张接着讲述,第二名幼儿从剩下的两张图片中接着讲述,第四名幼儿讲第四张图片。

  3、幼儿讲述故事时,教师要求幼儿必须打破大挂图的顺序进行讲述。

  五、请各组幼儿在集体中展示和介绍自己所讲述的故事内容

  1、每组选一名代表讲述本组根据图片编出的不同故事。

  2、幼儿讲述结束后,教师通过复述帮助各组整理讲述思路

  3、教师鼓励各组变出不同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的图片顺序,可以产生不同的故事。

  活动延伸:

  将小图片放到语言区,引导幼儿在活动区玩图片接龙游戏。也可引导幼儿自己用图片进行排图讲述。

  附:讲述内容

  洗澡

  夏天,小河边,大象在用自己的鼻子吸水和喷水,岸上有两只小兔玩得非常高兴,玩得大汗淋漓。

  大象用鼻子为两只小兔喷水洗澡,小兔们高兴极了。

  大象为小兔洗完澡后,就开始用鼻子为自己冲澡。

  小兔用找来的长把刷、水桶、为大象洗澡。

  活动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洗澡时的情景,体会爱清洁,讲卫生的.快乐。通过洗澡这一课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动物、汽车、楼房和地球也爱清洁、爱洗澡,还有什么也需要洗澡,把他们画出来;利用学生熟悉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所想、所思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表现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帮助小朋友回忆起生活场景,抓住洗澡的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表现生活趣事,体验绘画活动的趣味性。培养了小朋友们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在本节课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形象的回忆洗澡的动态、手部和身体的细节特点。我着力安排了让学生反复观察讲述。先是同座间互相做动作,仔细观察,全班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逐一讨论身体各部分的动作特点和面部的细节特点。全班讨论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观察,请一位学生在集体面前表演。全班同学集体观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动作形象的感知,再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的印象会更深。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展开想象,同时引导他们发散性思维——动物、汽车、楼房和地球也爱清洁、爱洗澡,还有什么也需要洗澡,把他们画出来。

  小百科: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劳、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肤新陈代谢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过温水的浸泡,能够治疗某些疾病。热水澡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以35~40℃的温水为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再已学会律动和抢椅子游戏的基础上,尝试在念颂“库企企”的地方加入乐器有节奏地演奏。

  2、学习在念颂“库企企”的同时快速创编至少一个上肢动作,在担任领袖“开火车”的同时带领大家有节奏地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3、努力按照音乐的要求拿起和放回乐器,力争不让乐器掉落在地上;注意跟随和模仿领袖;“抢椅子”环节力争遵守音乐规定的开始“争抢”时机。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椅子围成圆圈,打击乐器人手一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库企企》。

  1、师:小火车起立,站在你们的轨道(椅子旁边),开始游戏。

  提问:库企企的时候做的是什么动作?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拍头,拍肩)

  2、还可以怎么做?(身体扭动)师幼一起做一做。

  小结:可以不同的方向,可以有高有低。还可以甩手腕。

  3、提醒幼儿要根据库企企的节奏来做。

  刚才你们做的都是舞蹈动作,有没有什么模仿动作?(小猫,小狗)

  二、创编动作。

  1、每个人准备一个动作。教师挨个问一问。

  2、库库,库企企,幼儿表演动作。

  3、加快速度,轮流做一做自己的动作。

  提问:我做完,谁做?(每个人坐火车头,其余人跟着火车头学一学动作)

  4、幼儿做动作。

  三、幼儿游戏。

  拿掉一张椅子,没座到凳子幼儿做火车头,火车头在库企企的时候做一个动作,其余幼儿,跟着学一学。

  四、出示乐器。

  1、怎么玩?教师拿出乐器,一起有规律的说“库企企”

  2、每个幼儿选一个乐器。

  3、提游戏要求。这些乐器都很脆弱,坐椅子的时候要先拿乐器。教师做交通指挥员。乐器放在椅子上。拿走2张椅子。

  4、个别幼儿示范游戏。

  小结:乐器要在库企企的时候演奏,为什么乐器会掉在地上?(放的时候也要放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黄豆与芝麻混和物,小勺、镊子、筷子、中孔筛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一盆混在一起的大豆和芝麻,

  (出示混合物)

  现在,我想把芝麻和黄豆分开,请小朋友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大豆和芝麻分开呢?

  2.认识工具

  出示工具:勺子、镊子、筷子、筛子。

  你们可以随便选用一种工具,把豆子和芝麻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碗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二、发现筛子的作用

  1.请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分的?豆子和芝麻都分开了吗?

  2.分别请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3.请用筛子的幼儿进行示范,然后大家都来尝试。

  (通过尝试、比较,发现了筛子能分离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

  三、探索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

  1.提问:你知道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吗?

  (幼儿边操作边讨论)

  2.提问:你觉得用筛子分东西有什么好处?

  (讨论得出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筛子上有许多筛孔,它能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

  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这样就把两样东西分开了。)

  四、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出示: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2.教师: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用一种筛子能分的.?

  3.教师:米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吗?我们来试试。

  教师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漏了下去。

  4.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让幼儿发现米和面粉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5.教师:蚕豆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别的行吗?

  教师演示用小孔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

  为什么会这样?

  使幼儿明白了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子。

  五、再请小朋友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

  比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7-28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精】幼儿园大班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01-16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2-30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01-03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01-04

幼儿园大班教案【荐】01-08

【荐】幼儿园大班教案01-08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