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01 17:37:4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中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主要特征。

  2、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说出、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6、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自选商场场景。(如:皮球、乒乓球、苹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进入自选商场先购商品,激发幼儿兴趣师:今天,我们到自选商场去选商品,你们高不高兴?在选商品的时候有一个要求,请你们把凡是可以滚动的东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面。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师:现在我来看看,你们选了些什么商品,这些所有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去试一试、滚一滚、想一想。

  2、请幼儿在玩中观察、比较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上前玩一玩、讲一讲,并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

  师:(出示皮球与纸片)请幼儿试着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皮球、乒乓球都是球体。

  四、巩固对球体的认识1、请幼儿在周围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叫球体,现在就请你到边上去把与球体相似的东西找出来。

  2、让幼儿说出日常筇一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结束活动在复习巩固对球体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做出与球体相似的`物品。

  师:电话铃响,教师接(经理需要球体的商品),小朋友愿意加工球体的产品吗?在加工之前先要知道怎样的做球体,(教师边说边示范)先把和好的泥土或橡皮泥搓圆,做好后还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小朋友会做了吗?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到加工厂去做球体的产品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首先反思自己。状态不好,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不太顺。或者是教具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没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觉整个课堂纪律不是太好。对孩子讲话没什么激情,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以后一定多跟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把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中班数学教案2

  按规律排序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马路上的栏杆、公园里的花圃、幼儿的小花伞等都运用了按一定规律排序的方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利用幼儿所学过的ABAB排列经验为娃娃穿项链、手镯等。但是经过日常观察发现他们的思维局限于ABAB这一排列方式并没拓展,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运用中拓展思维。

  活动目标

  观察并发现ABB、AABB的排列规律。

  能运用ABAB、ABB、AABB的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拓展思维。

  活动准备

  公园背景挂图一幅(其中树、亭子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列)、可黏贴公园背景挂图上未装饰完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栏杆、花的卡片若干、课件(生活中常见按规律排列的衣服、项链、窗帘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

  从图卡片中寻找排列规律。

  (一)出示公园背景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排列规律。

  师:你么第一眼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他们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二)出示未装饰完整的栏杆、花的卡片。引发幼儿思考如何排列。

  师:栏杆和花分别是怎么样排列的,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

  谁能把它们排列完好?要一边排列一边说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二、幼儿操作

  学习按ABB或AABB的规律进行排序。

  (一)引导幼儿观察桌面上没有搭完的“栏杆”,找出规律,并继续排列。

  师:桌子上还有很多没搭完的栏杆,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把它们搭完。

  (二)幼儿分组操作,并将搭好的“栏杆”分成两类(ABB和AABB)展示在展板上。

  (三)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排列规律。

  师: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也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老师把生活中常见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东西拍成了照片,大家一起来欣赏。

  幼儿欣赏课件幻灯片,并边看边说所发现的规律。

  三、分组操作

  巩固对ABB和AABB的规律的'认识,并尝试创编出与众不同的规律。

  (一)介绍各组的材料。

  修建花圃:提供纸制的小树和小花,让幼儿按一定规律进行摆放。

  搭柱子:提供两种颜色的宝石花胶粒,让幼儿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搭建。

  装饰亭子:提供纸制的屋顶和贴纸,让幼儿用大小不同的贴纸装饰屋顶的边,并和柱子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亭子。

  拼栏杆:用两种颜色的胶粒按一定规律拼插栏杆。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尝试创编出与众不同的规律。

  四.展示作品,师幼共同评价,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结构游戏中,鼓励幼儿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建构不同的建筑物。

  区域活动中,提供串珠等材料让幼儿继续练习按规律排列。

中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区别长短,宽窄,用比较的方法感知。

  2、初步让幼儿体验比较的辩记关系。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区别长短的红彩条。宽窄不同的黄彩条。

  【活动过程】

  一、区别长短与宽窄

  幼儿自己选择两根同样颜色的彩条,比一比,说一说:两根红色的彩条有什么不同?两根黄的的'彩条有什么不同?

  幼儿比较结果是:两根红色的彩条长短不同,两根黄色的彩条宽窄不同。

  二、比宽窄

  师提问,要想知道两根黄彩条谁宽谁窄,怎么办?

  幼儿讨论归纳

  (1)谁宽谁窄要和一个标准比。

  (2)比较的方法是物品的一边对齐,看另一边多出的为宽,相反为窄。

  三、联系生活实际比宽窄

  四、给书中的图连线。

  五、活动评价。

中班数学教案4

  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用添上一和去掉一的方式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此活动前,已经感知过5以内数量的多少,本活动我们再次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5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尝试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活动中,我首先采用生活中情境——排队做操导入,让孩子们看看两组小朋友是不是一样多,答案是肯定的“不一样多”。让孩子们想办法让两边的小朋友变得一样多。这一环节其实就已经是新授环节了,让孩子们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添一或去一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接着我又出示了本次活动的操作纸,让孩子们也用添一或者去一的方法使一组内的物体数量变得一样多。最后一环节是一个提升环节,让还利用添二、去二或添三去三的方法把物体数量变得一样多,这一环节也是为了《变成一样多》第二课时打基础。

  活动的优点:

  1、第一环节中以排队做操导入,让幼儿想办法把两边人数变成一样多,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把本次活动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孩子,在情景中学习孩子们更有兴趣,学得也快。

  2、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能不断地提醒幼儿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操作。孩子们在提醒后,都能在操作纸上尝试运用两中方法进行操作。

  3、教师的回应比较积极,追问也比较有效。

  活动中的不足:

  1、在操作中大部分孩子都不动笔,看着旁边的小朋友。于是我走过去对他们进行指导,指导时我发现原来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不知道怎么去一个或添一个,孩子们之前没有去或添的经验,所以在第一环节新授时要告诉孩子怎么去怎么添。

  2、在交流操作环节时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思路,不要打断他们说话,打断他们的思维。

  3、在新授知识点的时候教师的思维不够清晰,语言有些啰嗦。

中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2、仔细观察,大胆想象,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雪花片每桌一份,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卡,桌面各贴一个数字(1-7),教师数字卡1—7,塑料花若干,小树、小花、水梨、葡萄数量各为八个。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7以内的数:

  (1)-----师出示塑料花,引起幼儿种花树的兴趣,幼儿变魔术成为小花树,教师变成魔术师。

  ------魔术师:“小花树们按照你们手里的数字,去找相应的花盆(桌子),把自己种下去!”

  ------幼儿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寻找正确的位置。

  “XXX花宝宝你种

  在几号花盆里啊?”

  (2)游戏:《花开花落》

  师:“小花树在太阳公公和雨姑姑的照顾下,开出了X朵花!”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师逐一出示数字卡2、3、4。)

  ——“花宝宝现在你开了几朵花啊?”

  师:“一天晚上吹起了大风,有三朵花儿被吹走了。”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片,拿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花宝宝现在你还有几朵花啊?”

  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直到幼儿人手有7朵小花。

  2、正确感知8的数量,认识数字8,训练发散性思维,发展想象力。

  (1)感知“8”的数量。

  师:刚才花宝宝们有7朵花,现在花仙子又给了你一朵,数数,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继续操作雪花片。)

  (出示蜜蜂教具并与小花对应排列)“蜜蜂来采密了,看看来了几只蜜蜂?”

  “花朵和蜜蜂一样多吗?”

  幼儿点数。

  (拿走一只蜜蜂)“飞走了一只蜜蜂,现在还有几只?谁多谁少?”

  (增加一只蜜蜂)“又有一只蜜蜂飞来了,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

  (2)不受排列方法的`干扰,正确感知8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

  “小蜜蜂为花宝宝准备了礼物,找找看有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么安排的?”

  (教师出示小树、小花、水梨、葡萄的图片,幼儿讨论并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礼物虽然它们的排列方法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8”。

  (3)认读数字“8”,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无论它们怎样排列,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8”,并且集体认读。

  ——师:“数字8象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

  葫芦、眼镜、雪人……

  ——师:“8除了表示8棵小树、8朵小花、8个水梨、8串葡萄,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3、幼儿操作练习:

  (1)守恒练习。

  (2)多角度分类。

中班数学教案6

  中班数学:认识6和7

  活动目标:

  1、会正确感知数量6和7,认识数字6和7。

  2、能按数字正确匹配相应数量的物品。

  3、能大胆地表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点:

  会正确感知数量6和7,认识数字6和7。

  活动难点:

  能按数字正确匹配相应数量的物品并大胆地表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认识数字1到5。

  物质准备:

  1、

  2、教具:5、6、7数字卡,5、6、7实物卡。麦思操作单一张。学具:(1)、5、6、7数字卡,5、6、7实物卡

  (2)、盖印章8份,排小熊4份。

  (3)、圈一圈12份

  (4)、种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数字儿歌。(师幼边念边出示数字卡1到5)。

  二、基本部分

  1、新授

  认识数字6和7,理解6和7的实际意义。

  (1)、出示数字卡6,引导幼儿观察字形,幼儿自由讲述。

  (2)、师:对,它是数字6,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3)教师出示6个数量的物品卡,引导幼儿理解6放入实际意义。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卡匹配。

  2、游戏

  (1)盖印章、排小熊

  玩法:根据提示的数字在相应的方框里盖上同等数量的印章或排上小熊。

  (2)卡片:数物对应

  玩法:将同等数量的数卡和物卡进行匹配玩找朋友的游戏。

  (3)圈一圈

  玩法:根据各人手上的数字卡,圈出相应数量的小汽车。

  提高组:种花

  三、结束部分

  师幼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

中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建立等量概念。

  2.能够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3.体验快乐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玩具篓两个;苹果标记10个,西瓜标记8个;红色、黄色发圈各5个,蓝色、绿色发圈各9个。

  活动过程

  1.引出等量问题

  (1)师交代比赛规则: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运玩具比赛,大家在规定时间内跑到指定地方拿玩具,每次只能拿一个。

  (2)幼儿随着《运动员》的音乐出发“运玩具”。比赛结果:苹果队获胜。

  (3)师:你们猜猜苹果队为什么能获胜呢?(他们人多)

  2.解决怎样等量的问题

  (1)师:聪明的雯雯发现苹果队人多了,有谁能有好办法很快知道苹果队比西瓜队多几个人呢?

  (2)幼儿互相讨论。(一个一个地数;小朋友手拉手,谁没有好朋友就是多了)

  (3)苹果队和西瓜队的幼儿手拉手,发现苹果队幼儿多了两个,让其中的一个幼儿把苹果标记换成西瓜标记。

  (4)师:现在大家都有了好朋友,也就是两队人数一样多了,我们再次进行公平的“运玩具”比赛。

  3.提出新要求

  (1)师:我们分男孩子和女孩子再来一次比赛,请女孩子自由选红色和黄色发圈。幼儿自选后,发现两队不等,由男孩子帮助检查并调整。

  (2)女孩子进行“运玩具”比赛,男孩子做啦啦队为女孩子加油。

  (3)同样的方法,男孩子自由选绿色和蓝色发圈。幼儿自选后,发现两队不等,由女孩子帮助检查并调整。

  (4)男孩子进行“运玩具”比赛,女孩子做啦啦队为男孩子加油。

  (5)引导幼儿说说哪队运玩具多又快,为获胜队发奖牌。

  (6)大家戴上奖牌一起跳舞庆祝。

  4.放松活动

  活动评析

  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将教材、教法、幼儿三方面作周密考虑,简而言之就是“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幼儿。以教学活动《运玩具》为例:

  一、备教材——直击教学目标,思考核心教育价值

  “运玩具”是中班的一节数学活动,它的核心是等量关系的教学。按照《纲要》要求,中班的幼儿已经需要学习和了解等量的概念。因此,教师首先需要的就是找准教学原点,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定位准确、指向清晰的教学目标来引领教学全程。品读三个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等量”这一教学核心适合于中班幼儿学科学习:而游戏化教学手段,借助问题发现来引导幼儿学习的方式则体现了较好的策略和手段运用。认知对象(内容)、认知主体(幼儿)、认知策略三要素通过目标得到了有效整合,整体表述精确到位、逐渐递进,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得到了体现,目标建构成螺旋式上升态势。

  二、备教法——推敲教学环节,营造自然“发现之旅”

  在“运玩具”这节教学活动中,我们能够比较充分地看见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发自内心地想要习得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无形牵引,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以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一切显得水到渠成,教学设计显出环环相接、层层推进的特点。比如,为了使幼儿更加熟悉“等量”概念,灵活运用已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教师安排了幼儿最为感兴趣的竞赛游戏环节。初看似前面游戏的重复,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幼儿自由分组”区别于先前的教师预先分发水果标记,幼儿的游戏自由度得到增加;“男生女生互相检查”区别于先前的个别幼儿检查,促进了幼儿团体间的交流和伙伴关系的建立;人数不一样多时的相互调整,既有经验的运用,更增添了一丝帮助和关怀的意味。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欢笑中发展了思维、丰富了技能。

  三、备幼儿——了解所需。传递恰当学习方法

  纵观“运玩具”的整个活动过程,没有呆板的说教,没有生硬的讲解,借由最初的比赛,人数多少的问题在幼儿的面前得到呈现。教师紧紧抓住幼儿对于公平性的质疑,发起了新的互动,以求知者的姿态来请教于幼儿:“谁能很快知道人数不等?究竟多几个?怎样才能一样多呢?”类似这样的提问,深化了幼儿自我的探究行为,逐步理解了“等量”的概念,摸索出如何使不同人数的队伍实现“等量”的方法,使学习质态得到提升,问题在摸索尝试中迎刃而解。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将幼儿的主体感受与教师、与教育情境紧密联系,使学习不再是教师驾驭主导之下的被动学习。

中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巩固椭圆形和圆形、梯形和长方形、三角形,并区分它们的不同。

  2.用拼贴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并感受图形拼贴的愉悦。

  活动准备:

  椭圆形和圆形、三角形、梯形和长方形图片若干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图形国王送来了一个“奇妙礼盒”,奇妙礼盒里面有3个秘密,我请几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秘密。(先试摸,再拿出来)

  二、比较图形

  认识三角形

  师:刚刚有小朋友一下子就摸出了三角形。那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出示三角形)

  小结:三角形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1)认识圆形和椭圆形并区分其不同

  师:我再请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出示圆形和椭圆形)

  它们哪里一样?它们哪里不一样?

  小结:椭圆形和圆形它们都没有角,但是椭圆形比圆形要扁一些

  (2)认识长方形和梯形并区分其不同

  师:有小朋友说摸到了长方形(出示长方形)那长方形是什么样子?

  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小结:长方形和梯形一样都有4个角4条直直的边,但是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一条是短的,一条是长的,有条边像滑梯一样。

  三、拼搭图形

  师:今天你们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想用这些图形能拼出什么有趣的图案呢?

  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四、贴一贴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我们送来的邀请函,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参加“图形王国的晚会”

  五、结束

  师:我们装扮好了衣服,一起出发去参加图形王国的晚会啦!(播放音乐)

中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使幼儿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不同位置。

  3、培养幼儿乐于探索、勤于思考、手脑并用的学习习惯。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图、楼房作业纸、双面胶、小动物图片各一幅,1-7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他们特别的高兴?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二、引导幼儿感知横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看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1)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动物排在第几?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大家有不同的结论?

  (4)教师小结: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不同。

  2、小动物安家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果都不一样,这下小动物们可为难了,都不知道自己该住那一间房了。经过讨论,它们决定举行一场赛跑,用赛跑的名次来决定自己住哪间房。比赛开始了(出示课件):

  (1)数一数有几个跑道?第一道上是谁?第二……、第三……、

  (2)比赛开始了,谁排在第一、谁排在最后、其他动物排在第几?(出示课件)

  (3)引导幼儿说:颁奖仪式。(出示课件)

  (4)教师说某一动物的名称,让幼儿说出它得了第几名?搬进了第几间房?(出示课件)

  三、引导幼儿感知安排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1、数楼房(让幼儿知道数楼房是要从下往上数)(出示课件)请幼儿数一数,说出新房子一共有几层:第一层、第二层… …第十层,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个方向开始数的。

  2、小动物搬新家幼儿操作学具,以帮助小动物搬新家的形式帮小动物住进新房子里。引导幼儿说出"我请××动物住进第几层楼房里"。

  3、教师说某一动物让大家用序数词表示小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四、游戏"换房子"

  请幼儿记住每只动物家的位置,教师待幼儿闭上眼睛后迅速调换动物的位置,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说说哪两只小动物换房子了?说说××小动物原来住在哪里,现在住在哪里?

  五、幼儿操作活动。

  拓展延伸:

  师:小动物们又一次住进了新房,它们可高兴了,准备了许多奖励贴要分给我们班的小朋友。

  请幼儿根据师提示送奖励贴。

  如:你的位置是第几?

  请你把这个苹果送给第x个小朋友。

  小百科:搬家指从一个地方搬到一个新的地方。纵观现代人的一生总会有几次的变迁与异动。

中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并能用三个或更多的物体比较高矮。

  2、能认真地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P11

  2、三个不同高度的帽子。

  3、一个大方块。

  活动过程

  1、玩比高矮的游戏。

  (1)、两个小朋友上台,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我让她们都站在这平平的地面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引导幼儿比较。

  "又来一个小朋友,我也让他站在这平平的的地面上,并站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小朋友。看看她比哪个小朋友高?比哪个小朋友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3)请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大方块上,与其他两个小朋友比一比,现在谁高谁矮。

  (4)请幼儿认真观察、思考:谁最高?谁最矮?为什么?想一想比高矮,怎样比最公平?

  2、再次尝试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至五人,幼儿自己练习比高矮,并按高到矮(或矮到高)顺序排队。

  3、再请三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戴着高矮不同的帽子,请其他的小朋友比一比,说一说哪顶帽子高,哪顶帽子矮,怎么比?

  (1)请小朋友将帽子摘下来,放在桌子上比一比。

  (2)与小朋友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相比较的`物体必须都放在同一个面上,也就是说都在桌面上或都在地面上,而且这些地方一定要是平的。

  4、做练习:《我的数学》P11,比一比谁戴的帽子高,谁的帽子矮。在高帽子上打勾,矮帽子上画小三角形。后讲评幼儿做练习的情况。

  5、小朋友们,想不想让自己比别人高呀?那我们要怎么做呢?(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少吃零食,多运动,才长得高。)

  反思: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小百科:高度首先是个物理空间的概念,作为物理空间概念的“高度”含意比较简单,是指从地面或基准面向上到某处的距离。

中班数学教案11

  活动准备

  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重难点

  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活动目标

  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

  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

  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

  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

  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上台发言)师:你们的发现都是这样吗?

  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小朋友知道刚才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

中班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

  ()比()重

  ()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最大,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

  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

  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饮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中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乐意用上下、前后、中间等方位词描述位置。

  2、进一步积累识别空间方位的经验。

  【活动准备】一辆双层巴士。

  【活动过程】

  一、双层巴士开来了

  ——说说双层巴士和普通巴士有什么不同?

  ——数数双层巴士的上下两层各有几扇窗户?

  ——介绍乘坐双层巴士的经验。

  二、大家上车啦

  ●请5名幼儿上车,用已有经验描述好朋友的位置,但不能说出名字

  关键提问:

  ——你的好朋友坐在哪里?

  ——谁是他的好朋友?打打招呼

  ——除了用第几层的第几个来介绍,还有其他介绍方法吗?

  ●5名幼儿下车,拉上窗帘后再请4名幼儿上车

  ●游戏“猜猜我是谁”,规则:

  ——巴士里面的幼儿说出自己的位置,请同伴猜猜他是谁?

  ——同伴先说出名字,再根据方位打开窗帘

  ——如果猜对了,可以上车但不能打开窗帘

  ●游戏“找空位”,规则:

  ——说出空位的位置,如果没人坐就可以上车,如果有人就不能上车

  ——每个幼儿都上车

  小结:同一个位置可以用不同的方位词介绍,可以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还可以说在谁和谁的中间。

  ●双层巴士开啦

  “双层巴士”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乘坐巴士”的游戏情境来进行如上、下、前、后等一定方位语言的.表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分辨“上下前后”等方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怎样运用一定的方位词来描述“上下前后”等方位则是中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此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大家围绕下面的问题一起来探讨吧!期待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抛问:

  1、在空间方位的认知中,启发幼儿用方位词来表述上下、前后等不同方位有何意义?

  2、在游戏情况中,教师如何调控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数学目标任务达成之间的关系?

中班数学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 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

  2. 复习和巩固5、6、7这三个数。

  3. 引导幼儿逐步建立数的守恒的观念。

  二、活动准备

  开门音乐、狐狸、小猪手偶、果树场景图、袋子、珠子、绳子、贴画、印章、纸、

  三、活动过程

  1. 复习数字5、6、7

  师(头带小猪头饰):啦啦,你认识我吗?我是《我的幸运一天》里的幸运小猪哦,今天我要去拜访小兔子,还有哪个猪宝贝愿意和我一起啊?(请几个小朋友饰演小猪)

  (1) 复习数字5

  师: 咚咚咚咚,请问我敲了几次门?(出示数字卡片4)

  (2) 复习数字6

  看来我们敲门的密码不对呢,让我们再试一次,咚咚咚咚咚,这次我敲了几次门?

  (出示数字卡片5)

  (3) 认识数字7

  师:看来我们要敲对正确的数字,门才会开哦!正确的数字是几呢?秘密在老师那,是数字(7),让我们一起来敲门。咚咚咚咚咚咚咚门开了,啊呀,快跑,是狐狸。

  2、感知数字7

  师:丫丫,不好,小花猪被狐狸抓走啦(出示手偶)

  小猪:我这么瘦,难道你不想让我变的更胖一点再吃我吗?

  狐狸:也对,让我摘些果子把你喂胖一点再吃你吧!

  (1) 目测图片

  狐狸来到了它的果园,果园里有一棵苹果树,刚好有几只苹果呢?让我们来数一数。(7只)

  (2) 动手操作

  狐狸又摘了许多果子,请你帮他选7个梨子放在红篮子里, 7个西瓜放在蓝篮子里好吗?

  3、分小组联系

  师:小猪的胃口可真大,现在狐狸需要所有人一起来帮他,你们准备好了吗?桌子上的卡片写了相应的数字,这就是你们的任务哦!完成本组的'任务后再去完成相邻一组的任务,任务全部完成后,拿着你的行李包坐在座位上等狐狸来收哦!

  新授知识练习:

  第一组(7)扎糖果:需要在袋子中装入7个糖果。

  第三组(7)串葡萄:用绳子上串7个珠子。

  第五组(7)做水果饼干:在纸上盖7个印章。

  复习已有经验:

  第二组(4):做面饼:贴雪花片。

  第四组(5)炒米团:搓团皱纹纸。

  第六组(6)做烧饼:用笔画烧饼。

  4、教师点评

  师:狐狸来收货咯!让我们看看你们的任务都完成了吗?让我们看一看他装的糖果够7个吗?你们真的都很棒,我们让狐狸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都给小猪送去吧!

中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会点数、能够感知数字的大小。

  2、让他们理解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孩子们的思路从旧知识引导向新知识,让孩子们在复习和参与过程领会到新知识。

  2、组织好学生,适时添加新内容,让孩子从容愉快接受新知识。

  3、防止有的孩子应注意力分散而导致只复习了二儿歌,而忽略了心知。

  活动准备

  我准备了16张幻灯片,鸭子的大小、神态、颜色各不相同,并对每一张精心挑选、最后制作成图片;准备《数鸭子》、《数字歌》碟片;预设上课时间的分配,设计过程引导语。

  活动过程

  前几天,为了幼儿对10以内数的认读、数数及数的比较,我设计了一节名为《数小鸭》数学课。根据教学意图,我设计样教学活动流程:首先,在儿歌《门前大桥下,游过几只鸭,快来快来数一数……》音乐以及老师的语言引导下,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然后进入教学主题逐步出示鸭子由少到多的场景(每张图片至少两只鸭)图片,每张图片教学模式,幼儿认识小鸭子,说出小鸭子的颜色、大小;和数量,大家一起数,按数拿取相应的物品。图片出示数字,表扬数对拿对的幼儿。比较画面两种颜色的鸭子多少,体会数字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模仿《我爱我的`小动物》创编歌曲,如:我爱我的小鸭子,小鸭有几只,有X只,有X只,小鸭有X只。最后,幼儿念数字儿歌“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上游、三项耳朵能听话”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进入活动,初始如我所愿,教学效果非常好,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双边活动很活跃,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活动已经进行了25分钟左右,所有幼儿虽然兴趣很浓,但我发现课堂纪律已有些难以掌控,而我的图片教学内容安排还有近一半没有实施。我知道,我不得不临时减少教学内容和活动程序,结果,这堂我精心准备了一个星期的图片活动课以我的不尽人意而结束。中班幼儿活动不能超过30分钟,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节课不算是一节完整、成功的课。而这一切都源于我的难以取舍。根据我的目的,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制作图片。主体部分我弄了16张幻灯片,鸭子的大小、神态、颜色各不相同,我想把它作为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我也曾怀疑内容的过多,但面对每一张精心挑选、制作的图片,真的舍不得去掉那一张,测试了几次,觉得差不多能完成。而事实证明,幼儿的兴趣的确很浓,但由于图片的过多而导致了整体教学活动效果不佳。如果图片在8张左右,只要全面覆盖1-9数字的教学,个别数稍有侧重,完全能按意图进行,那一定是一节完美的课。这次的活动,虽然失败了,但我收获的却很多,尤其是:取舍是一种智慧,善于取舍,才会成功。

  小百科:鸭子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雁形目,鸭科鸭属动物,是由野生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化而来。是一种常见家禽。鸭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但不能在水中待太久,是卵生动物。

【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教案03-21

中班数学教案12-26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03-25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10-19

中班《比一比》数学教案08-24

采蘑菇中班数学教案06-24

比较粗细中班数学教案06-28

《认识厚薄》中班数学教案12-04

中班《漫游魔术王国》数学教案12-18

漂亮的房子中班数学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