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4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2、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判断把被除数近似看成什么数计算更简便。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红旗若干。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90÷3= 160÷4= 4÷7=
2.求下面各数近似数。
352≈ 479≈ (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
4820≈ 3490≈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3.估算:398×2≈ 613×5≈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么现在我带大家去春游,好吗?首先,我们去永川卫星湖玩。去过的同学知道永川卫星湖有些什么好玩的?(有的说卫星湖划船好玩,有的说卫星湖坐快艇好玩,有的说游泳好玩┅┅)。
师(导入新课):既然卫星湖划船好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去划船吧,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吗?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师投影出示例1。
我们重液子弟校三、四、五年级学生有439人,去永川卫星湖玩,如果每4人租一条木船,大约需要租多少条木船?
(2)师引导学生读题,观察题意,并列式。
439÷4
(3)分析,提问。
求大约需要租多少条木船?是求精确商还是近似商?学生回答后,师强调求"大约需要租多少条木船?"是求近似商。
(4)小组讨论"439÷4≈"的计算方法。
(5)请学生汇报,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①:439÷4≈100(条)
(想:439≈400,400÷4=100(条))
答:大约需要租100条木船。
学生②:439÷4≈110(条)
(想:439≈440,440÷4=110(条))
答:大约需要租110条木船。
(6)比较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看是不是接近。
实际需要租多少条木船?
439÷4=109(条)┅┅3(人)
答:实际需要租110条木船。
(7)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通过比较,归纳除法估算的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可以先求出被除数的近似数,再用近似数除以除数。
(8)反馈练习:
925÷3≈ 798÷4≈ 5632÷7≈ 4780÷6≈
2、教学例2:
师:同学们,大家去过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没有?(可能有的说去过,有的说没有去过。)去过的`同学知道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有些什么动物呢?(有的说重庆野生动物世界有大象、老虎、海狮、长颈鹿等)。
师:如果我们要到重庆野生动物世界去参观,你们能帮助解决坐车的问题吗?
(1)师投影出示例子2。
我们重液子弟校现有小学生约730人,如果大家去野生动物园参观,每8人租一辆电瓶车,大约需要租多少辆电瓶车?
(2)分组讨论、交流,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学生汇报:
①730÷8≈87
(730≈700,700÷8=87┅┅4)
答:大约需要租87辆电瓶车。
②730÷8≈90(辆)
(想:运用8的乘法口诀:8×9=72,730近似看成720,720÷8=90(辆))
答:大约需要租90辆电瓶车。
(4)比较那种方法简便?(第二方法简便)
(5)比较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看是不是接近。
实际需要租多少辆电瓶车?
730÷8=91(辆)┅┅2(人)
答:实际需要租92辆电瓶车。
(6)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通过比较,归纳除法估算的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如果先求出被除数的近似数,再用近似数除以除数这种方法不简便,那么就利用除数的乘法口诀来估算,将被除数近似成一个接近被除数的数来进行估算,如将730近似看成720,720÷8=90。
(7)反馈练习:
260÷5≈ 370÷6≈ 5538÷9≈ 3312÷8≈
四、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揭示课题)。在进行除法估算时,可以先求出被除数的近似数,再用近似数除以除数;如果运用这种方法不简便,那么就利用除数的乘法口诀来估算,将被除数近似成一个接近被除数的数来进行估算,如将730近似看成720,720÷8=90。
四、随堂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十五第1题。(口答)
2、独立练习,练习十五第2、4题。学生练习后,反馈。
3、数学游戏:
3人为一组,一个同学出练习十五第3题的除法估算题,另外两个同学口答。谁先算对,谁就在自己的桌子上摆一面小红旗。口算完以后,看谁的桌面上放的小红旗最多,谁就算胜,做完一轮后换另一个同学出题继续练习。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例1
我们重液子弟校三、四、五年级学生有439人,去永川卫星湖玩,如果每4人租一条木船,大约需要租多少条木船?
(1)439÷4≈100(条)
400
答:大约需要租100条木船。
(2)439÷4≈110(条)
440
答:大约需要租110条木船。
例2
我们重液子弟校现有小学生约730人,如果大家去野生动物园参观,每8人租一辆电瓶车,大约需要租多少辆电瓶车?
730÷8≈90(辆)
720
答:大约需要租90辆电瓶车。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15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190÷3=40124÷3≈40
生2:124=120+4120÷3=404÷3≈1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160÷4=40143÷4≈40
生2:143≈120190÷4=30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210÷3=70200÷3≈70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180÷3=60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xxxx0÷3=6020÷3≈660+6=66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185÷4≈
生1:185≈xxxx00÷4=50185÷4≈50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160÷4=40185÷4≈40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3
教学内容:练习十第12-18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更加正确、熟练地口算和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难点:更加正确、熟练地口算和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一些笔算,掌握了这些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练习已经学过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板书课题)进一步巩固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提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能力。
二、口算练习
1.口算方法练习。
(1)8÷260÷328÷7
80÷2600÷3280÷7
800÷26000÷32800÷7
先口算得数,再让学生说一说每组题是怎样想的。
指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除法口算,如果前面一位或两位可以直接算出得数,就可以看作多少个十,多少个百或多少个千直接一步口算结果。
(2)24÷236÷355÷5
240÷2360÷3550÷5
先让学生口算,再选择两组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480÷4420÷23000÷3
480÷6420÷73000÷5
提问:每组中第一题要分几步算?第二题呢?为什么被除数相同,口算方法不一样?
三、笔算练习
1.做练习十第13题。
(1)做前两题(846÷2648÷4)。指名2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2)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笔算过程。
提问:这两题都是按照什么顺序除的?在笔算过程中,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注意什么?如果哪一位有余数,接下去怎样算?看看商的最高位和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1):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要从被除数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哪一位有余数,就要把下一位移下来合起来再除。计算时可以直接看出商的最高位是几。
(2)做后四题。
2.做练习十第14题。
先让学生估计商是几十多、几百多或几千多。选择一、二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到的。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四、应用题练习
做练习十第18题。
1.读题。
2.求柏树每行比松树多多少棵,就要先提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提“柏树每行多少棵”?
3.让学生在书上补上第一个问题。
五、指导解答思考题
1.请你任意翻开书,看右边一页的页码数与左边一页页码数相加得多少。
2.读思考题。提问: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第15-18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3至15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12÷ 4= 8÷ 2= 14÷ 7=
24÷ 6= 36÷ 6= 18÷ 9=
16÷ 4= 20÷ 5= 35÷ 5=
15÷ 3= 64÷ 8= 72÷ 9=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
(2)3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谈话: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主题图(把主题图的124箱改为120箱)
教师: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数学网搜集整理)
3.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教师: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
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
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2题。
【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5
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课时安排
1、口算除法 3课时
2、笔算除法 9课时
3、复习检测 2课时
1、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演示)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 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2).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3)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4).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6
教学内容:
P13-15例1
教学目标: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组织口算练习
下面的题目你能很快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出示口算题目
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2、组织学生进行填写
60里面有()个十
240里面有()个十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子解决。
60÷3=600÷3=240÷3=
师:这些问题都是用除法来解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揭题)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60÷3的结果是多少呢?可以用学具进行研究
(2)全班交流,汇报
60÷3=20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也就是20
20×3=60
6个十÷3=2个十所以60÷3=20
3、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5“做一做”1、2题÷
2、组织学生“开火车”计算P17第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7
教学内容:复习第6-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法则,进一步掌握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和除法的验算,提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能力。
2.能正确、熟练地用短除法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和除法的验算,能正确、熟练地用短除法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板书课题)复习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1.整理方法。
完成复习第6题。
(1)让学生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追问:为什么第1.2小题商都是三位数?
指出:在没有计算时,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商是几位数。计算之后可以先检查商的位数对不对,如果商的位数不对,说明计算过程肯定有错误。所以,判断商是几位数,有时候也可以检查出计算中的错误。
(1)做第6题前两小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先看商的位数对不对,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追问:第一小题为什么商的个位上是0?为什么第二小题商的十位上是0?
谁再说一说,在除法计算时,遇到什么情况商里要写0?
(2)做第6题后两小题。
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做后面两道题。(同时指名2人板演)
集体订正。先看商的位数对不对,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追问:为什么第三小题商的中间有0?为什么第四小题末尾有0?
指出:在除法里,遇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要在商里写一个0。有这样的一位就要商一个0,有这样的几位,商里就有几个0,不能随意漏掉不写或增加0的个数。
2.做复习第7题。
(1)做第一组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每道题商的位数对不对?为什么第一小题商中间一个0,第二小题商的中间两个0?
(2)做第二组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为什么两道题商的末尾0的个数不一样多?
(3)做第三组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道题商里面0的位置为什么不一样?
二、复习除法验算和短除法
1.我们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就要验算。那么,除法计算要怎样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2.完成复习第8题。
(1)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4组,每人一道题。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验算的,重点讲一讲第一、三两题的验算过程。
追问:没有余数的除法要怎样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⒊估算。
让学生估算复习第9题,进一步认识估算方法是看商的最高位。
⒋做复习第10题。
指名3人板演,每人两道。其余学生分三组做在练习本上,每组做两道题。集体订正。
5.完成复习第12题。
(1)用小黑板出示。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先看表里的栏目;再看一年级,提问:一年级班级数有几个?图书的本数有多少?空格要算什么?一年级平均每个班级图书的本数要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除法?
第二行(二年级)是什么意思?最后一行呢?
(2)这道题三个空格里的平均每班图书本数能算出来吗?请大家自己算一算,在书上第12题的表格里填上得数。
(3)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这里的三个得数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三、布置作业
复习第9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8
教学目标:
1.更加熟练地掌握除法口算的方法,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并且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总结了笔算法则。这节课练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进一步练习口算,并重点练习笔算。
二、练习口算
1.巩固方法。
(1)口算。
60÷272÷836÷3
600÷2720÷8360÷3
6000÷27200÷8840÷4
先指名学生一组一组口算,要求说一说怎样想的,再集体口算。
(2)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得数。
2.做练习十一第4题。
小黑板出示,。注意学生的正确率。
指名板演,学生写在课本上,然后集体校对。
三、练习笔算
1.练习笔算。
(1)我们已经能熟练地计算口算除法,谁能说一说,笔算除法要按怎样的方法算?
(2)出示3674÷5。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笔算过程。结合笔算过程,提问学生是怎样想商的。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想商的方法,在练习十一第5题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集体校对。
指出:笔算除法试商时,就可以按这样的'方法,想每次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
3.做练习十一第6题。
(1)让学生说每组题里商的位数有什么不同,并要求说明理由。
(2)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两组题。
(3)集体订正。
提问:怎样看出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指出:除法笔算,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一位上的数,如果前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试除前两位。从哪一位除起,商就从哪一位写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4.做练习十一第8题。
让学生讨论怎样比,自己解答。提问结果,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7、9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二、知识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渗透转化、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四、设计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
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
(1)基本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
(2)内化提高。练习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破难点。
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
今天的课肯定也存在许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如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等等也还有许多不够的地方,对学生的评价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书写格式。
2.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除数不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和调商,能正确笔算除数是接近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商是一位数)的试商过程。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除数接近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和调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里最大能填几?
80×()<362 40×()<291 70×()<437
50×()<316 90×()<483 60×()<441
2.完成下面的竖式。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
课件出示: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
学生列式,板书197÷28=
师:把28看成几十来试商呢?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计算,并与组员说说自己的算法,师巡视。
找出学生的算式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
30 6
28)197
168
29
讨论:为什么出现商小的情况?(因为“五入”后除数大了)
再展示另一学生竖式:
30 7
28)197
196
1
引导学生重述笔算过程:把28看作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30来试商,这样把197÷28转化成197÷30,试商6,6与28相乘得168,余29,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改商7。28×7等于196,余数为1。
归纳小结: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
然后对以上算式进行计算。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计算下面各题。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个位是5、6、7、8、9时,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进行检验才能确定。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五、板书设计。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近整十数(例4)
197÷28=7(排)……1(人)
30 7
28)197
196
1
答:可以坐满7排,还剩1人。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接近
整十数(例4)教学反思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我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将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做为重点,并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设计时先从复习铺垫导入,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说说笔算过程,为学习新课做铺垫。在课上一位学生在计算笔算除法时商的位置商错了,我就抓住这一有利的教育契机,让学生进行改错,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的定位的认识。
在复习计算环节,其中一个式子589÷62,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60来试商。因为被除数和除数数字简单,所以不少学生很自然会想到直接试商。
例题是197÷28,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40来试商。这道题既是第一次出现五入法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上课时感觉到学生练习时计算的速度、正确率差异较大,其实设计时完全可以分散难点,先利用一个例题教学一次试商成功的五入法,再在后面加一个例题增加难度,出现需要调商的计算,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会这么辛苦,以后还需在教材处理上多下功夫。
质疑探究上用的时间有些过长,原本预计学生五分钟可以做完结果做了将近十分钟。说明在例题有部分学生没熟练掌握,导致本环节时间过长,探究五入商容易小,需要调大这一过程显得有些仓促。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四种题型,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题“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商”,通过这几题的练习让学生感悟到五入商易小,调商就不会太盲目了。但是做、讲评的模式稍显枯燥,另外例题讲解用的时间多,从而影响后面的达标测评没能按计划完成,讲评。
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要设计新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在笔算上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速度相差太远,差生试商调商速度太慢是让人头疼的事情。因此,这节课的学习虽然效果不错,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有限,本节课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一名中年教师应该加强理论资料的搜集和课堂的实践,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11
新知识点
1、口算除法。
⑴口算。
⑵估算。
2、笔算除法。
⑴基本的笔算除法。
⑵除法的验算。
重点、难点:
有关0的除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的、轻声的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其次,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说话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同学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
(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3)适当补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 )=60。又如,教学除法在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对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计算时要“退位”。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8÷6100÷5183÷335÷7
50÷5100÷4238÷7129÷3
(2)简单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信息窗1
从古到今,农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耕作方式每小时耕地面积(平方米)
人力6
耕牛60
手扶拖拉机96
四轮拖拉机540
2.观察,你从中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生:16×6=96,所以96÷6=16
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
师:竖式计算(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
怎么列式?540÷60=
小组讨论。班上交流,教师。
生:60×9=540,所以540÷60=9
540÷6=90所在地540÷60=9
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所以540÷60=9
教师重点让学生多说第三种方法。同桌互说几次。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
3.引导学生在理解提议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是并思考算法,教师板书算式
96÷6540÷6540÷60
4.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么?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学生计算并说己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要给与肯定。如: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有的'学生可能用想竖式的方法
5.出示小电脑问题:你会口算960÷6吗?学生口算,并说己是如何计算的。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口算学生口算完后,对比找规律,比较上下两排的算式,你发现口算方法有什么规律?
2.自主练习第三题:口算小组交流:买哪箱橙子更合算?
(四):
今天我们复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不同的是,今天的口算都需要“退位”,在信息窗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中,540÷60这个算式还没有解决,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13
教学内容:
复习第13-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进行笔算,进一步提高除法笔算的能力。
2、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提高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计算
⒈笔算
456÷68403÷8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提问:笔算除法要怎样算?遇到什么情况在商里要写0?
⒉文字题
①把1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②36里有多少个3?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算式。
提问:这两道题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二、综合练习
⒈第15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第一道是用除法,第二道题用乘法?
指出:如果知道两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的几倍,用除法算;如果已知一个数量和另一个数量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量,用乘法算。
⒉第16题
指名口头补条件,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
⒊第17题
让学生解答前两个问题。
小组讨论能解答哪些问题,然后口答问题并列式。
三、课堂作业
复习第13、14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1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页的例15、例16,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的用处,初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简单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教科书第67页复习(1)、(2)、(3)。在复习完了乘法估算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乘法估算的方法;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用什么方法求出被乘数的近似数。
二、新授。
1、教学例15。
教师读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32÷4
提问:
(1)要求“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多少页?”是求精确的商还是求近似的商?
(2)被除数最高位4够不够除?
教师指出:百位上的4除以4,够商1,求432的近似数要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400。
(3)400除以4得多少?这个商在算式中用什么符号来连接上算式?为什么?
板书:432÷4≈100(页)
答: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100页书。
(4)如果把问题改为小丽平均每星期看了多少页,又应该怎么算呢?
432÷4=108(页)
(5)比较估算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看是不是很接近。
432÷4≈100(页)
432÷4=108(页)
(6)集体试算“做一做”中的.题目。
915÷3≈792÷4≈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过程,第一步求什么,怎样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
2、教学例16。
(1)怎样看出题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2)在黑板上列式3486÷7≈
(3)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应看前几位?
教师指出:被除数3486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除,就用它的前两位上的数除以7,这样才够除。求3486的近似数要省略被除数百位后面的尾数,大约等于3500。
(4)应把3486看作多少?(看作3500)
3486÷7≈500(千克)
(5)引导学生看估算结果和实际除的结果是不是接近?
(6)试算“做一做”中的题目:
5632÷7≈4780÷6≈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求被除数的近似数时,两道题当中有什么不同之处。
3、。
(1)让学生比较一下例15和例16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上的结语。
4、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五第1、2题。教师行间巡视,观察学生是否都掌握了估算方法,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地加以指导和纠正。
5、课外作业。练习十五第3、4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15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练习中,提高试商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练习,初步感知前一位不够除要把前两位合起来一起除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和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形式多样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要学的知识(首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作铺垫。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课本第21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2 .课本第21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错在哪里。
二、综合练习
1.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 )×5+( ) =47
47÷5=( ) ……( )
(2)( )×7+ ( )=47
47÷7=( )……( )
你是怎样填的?
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2.出示( )×8+( )=52
( )×6+( )=52
(1)先在 ( )填上适当的数,再像上一题一样写出与它有联系的除法算式。
(2)你还能自己举一组这样的例子吗?
3.出示75×3=( )+15=( )
74×4=280+( )=( )
(1)你会填写吗?试一试。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填法。
(3)说说整个算式的意思。
三、巩固应用
1、课本第21页第3题。
分组活动:从第问题中题中选一题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课本第21页第4题是应用题,你们自己能解决吗?
反馈:谁能说说完成第3题时自己的思考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03-2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05-24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06-11
【精品】《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四篇05-15
《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说课稿12-30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4-03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06-2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06-29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