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4-07-05 19:59:5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用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幼儿园教案

实用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分辨鞋子的左右及类别,学会自己穿鞋子。

  2、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重点:

  按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等特点进行配对难点:分清楚鞋子的左右并学会穿鞋。

  活动准备:

  PPT、图片、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我会识鞋子

  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们上台来当老师的模特,有谁愿意的?

  我请坐得的一位小朋友xxx上台来。其他的小朋友来观察一下,看看xxx身上都有一些什么东西?

  幼:衣服、裤子、鞋子……师:那你们说说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啊?哦,有x颜色的衣服,x颜色的裤子,还有x颜色的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鞋子都是什么颜色的?点小朋友回答……(出示ppt图片)

  师:你们看看,这是谁的鞋子啊?(分别出示高跟鞋、皮鞋、凉鞋、雨鞋、拖鞋、运动鞋等)幼: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宝宝的雨鞋......

  请幼儿说出这些鞋子的特点(大小、颜色、什么时候穿等)

  师:哇,小朋友们认识这么多鞋子!那你们会自己穿鞋吗?

  (二)儿歌真快乐

  1。师:老师经常发现有小朋友把鞋子穿反了,还有小朋友鞋跟没有提上来,这样很容易摔跤的!所以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穿鞋子的办法……拿自己的'鞋子做示范,指着让幼儿认识鞋子的结构(鞋面、鞋底、鞋头、鞋跟)

  2、教会儿歌"两个好朋友,紧紧挨着头,中间有个小嘴巴,大家一起笑哈哈。"反复练习儿歌并举反例子,让小朋友判断。

  3。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赛谁穿鞋快,大家一起念儿歌

  4。。师:大家看这双鞋子,它的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子凹型朝向不一样的两只鞋子,叫一双鞋。

  (三)找找好朋友

  师:刚刚鞋子说,它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了,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忙。

  1。请小朋友回座位

  2。将印有不同鞋子的图片发放给小朋友,让他们连对找好朋友。

  3。并且将一双鞋子涂成一种颜色。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都帮鞋子找到他们的好朋友了,并且还学会了自己穿鞋子,那么等会儿午觉起来,老师要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自己穿鞋穿得对不对,能不能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实用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学会分享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2、通过听故事于共同品尝水果,理解分享的含义。

  3、体验于朋友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朋友自带水果,教师将水果洗净备用

  2、幼儿用书,实物投影

  3、请大班的小朋友或老师扮演小熊、小猴、小兔、小狗,排练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活动过程:

  1、欣赏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观看表演《小熊的水果》

  ——小熊家有什么?谁想吃水果,小熊是怎么说的?后来小熊是怎么做的?

  2、幼儿分享自己带来的水果。

  ——教师请小朋友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

  ——水果品尝会:小朋友自由邀请同伴分享自己的水果

  ——你请了哪些小朋友吃水果,你吃了谁的东西?你心里觉得怎么样?你的朋友呢?

  3、师生共同阅读幼儿用书,讲述故事《小熊的水果》。

  4、小结:小朋友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东西与朋友一起分享,大家一起分享水果,这样大家才感到更好吃、更好玩、更好看,朋友也越来越多,大家的心里也会特别高兴。

  5、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表演唱歌曲《苹果》。

实用幼儿园教案3

  动物——喂养:在饲养角喂养小鸟、鸡、鸭、鹅、兔、猪、羊等,在观察角养蚕、蝌蚪、乌龟、鱼、螺蛳等,鼓励幼儿参与饲养照料和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并做好观察记录。有可能的话,养些活泼可爱的小猴,定会倍受欢迎。

  捕虫:用竹竿、铁丝、网袋或塑料袋安装一个捕虫网,让幼儿到户外去捕捉昆虫,或用铁丝圈安上一根竹竿,粘上蜘蛛网也可以捕虫。

  人工孵蛋:准备一个附化箱(安上一小块玻璃供观察用),内装灯泡,灯泡、灯的瓦数因箱的大小而定,只要能保持箱内有38℃恒温,后6天温度可控制在37℃恒温,21天小鸡就出壳。此法还可孵小鸡的全过程,将更加简便易行。

  昆虫标本:带领幼儿去捉虫子,将活的昆虫放到笼子或瓶子里饲养,将死去的昆虫用大头针钉在炮末塑料板上制成标本,或固定在纸盒洒些樟脑粉末,然后用塑料膜封上口,制成昆虫标本盒。将制成的各种昆虫标本摆放在生物角,写上名称,再将介绍昆虫的图片、图书等收集在一起,供幼儿观察对比各种昆虫的特征。也可结合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会区分害虫和益虫,并知道要保护益虫。

  种植罐、饲养罐:将可乐瓶剪成各式各样的种植罐、饲养罐,种花养鱼,即简便又实用。

  空气

  找空气:提供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让幼儿用塑料袋去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知气流的冲击力。也可把充满气的塑料带或气球放进水中挤一挤,观看水中的气泡,或让幼儿在水中自由摆弄空瓶子等物。找找看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如车轮、身体、肥皂泡等。

  空气流动:提供扇子、风车等,让幼儿扇、吹、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

  空气压力:提供无色透明玻璃杯、水、脸盆、玻璃片或平整的厚纸,玻璃杯盛满水,盖上玻璃片或厚纸,使杯内无气泡,平按住玻璃片或厚纸,将杯子倒过来,水不会从杯中流出。通过这一操作让幼儿感知空气压力的物理现象。

  会吹气的瓶子:在瓶口小的瓶子上套上一个小气球,放进热水盆里,在水盆下加热或将开水倒入水盆,随着温度的升高,小气球会逐渐膨胀起来,待水温冷却、气球又瘪了,从而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

  气象

  天气转盘:用硬纸板做成表盘,在表盘上画太阳、云、风、雪、雷电等图形挂在墙上,让幼儿自己拨动指针,表示观察结果,如晴天指向太阳,雷电指向闪电等。

  气象记录:气象记录的内容包括天气的阴情雨雪和气温。气象记录要在幼儿学会绘制气象图示和认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此外,还可用人们的穿着、活动、动植物的变化图片来表示气象。记录时可提供记录本或较大格子的月历,让幼儿将当天的气象情况记录下来。到月底分析天气变化情况,让幼儿说说伴随天气变化出现的趣事。

  月相记录:引导幼儿观察识别各种月相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描绘记录月亮的圆缺变化。注意月亮的观察要从初一开始,才能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此活动可让幼儿晚上在家请家长指导观察记录。

  天文观察:在天体运行中遇到日食、月食、流星等现象时,进行观察记录。

  

  磁铁:提供多块磁铁和一些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如回形针、大头针、图钉、铅笔、橡皮、玻璃球、积木、牙膏皮等,让幼儿试试看那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还可启发幼儿用磁铁隔着纤维板、塑料板吸铁,或两块磁铁做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的实验。

  "龟兔赛跑":提供给幼儿纸制龟、兔立体焦距,在"龟"、"兔"的底部夹上回形针,放在玻璃或塑料板上,磁铁放在板下操纵教具,讲述故事。

  翻跟斗的胶囊:将自行车车轴中的小铁珠,放进药品空胶囊内,供给幼儿磁铁、大垫板,让幼儿想办法使胶囊滚动起来。再试试不用磁铁能否让胶囊滚动(倾斜大垫板)

  "小兔荡秋千":用铝制易拉罐剪成秋千架直,在罐顶穿上细绳制成"秋千",用铝片或白纸板制作"小兔"固定在"秋千"上,在"秋千"的底版上粘一块磁铁,然后在易拉罐的底座上再粘上一块磁铁,注意两块磁铁应同极相对,距离要近一些(1厘米左右),由于磁铁的同极排斥,会使"小兔"不停摆动,好象荡"秋千"。

  电磁铁"钓雨竿":在铁钉上缠绕铜丝(至少要15圈),并将铜丝的两头分别接在一节中号电池的两极,固定在一根竹竿上,做成磁性"钓雨竿"。"小鱼"用吹塑纸绘制,在别在回形针,由于电磁场的吸引力,可以使铁钉尖吸起带回形针的"小鱼"

  

  彩虹: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为幼儿提供水盆,压力喷水瓶,借助阳光做光学小实验,观察小水珠在阳光照射下,形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现象。

  纸片燃烧:提供放大镜和纸片,将放大镜对准太阳,在镜下聚光的地方放一张纸,观察纸片随温度增加而烤焦甚至燃烧,感知光的能量。

  影子游戏:让幼儿在阳光下,找找自己的影子,画画别人的影子,还可以做手影游戏和踩影子的游戏。

  太阳钟:用纸板制成一个三角形支架,在三角形的侧面画上半圆,从顺时针方向标上时间(从早上6点至晚上6点)并在半圆直径的中点粘上一根垂直于钟面的纸棒。放到太阳下,将指针的影子调到当是时间的刻度,便可从影子的变化了解时间,

  多面镜:用厚纸板对折,安上两块镜子,在镜前放置一物,可从镜中看见多个同样的物体。开启的角度不同,镜中的`物体的数量也不同。如果在此两面镜的基础上加上一面镜,就成为三棱镜,放在彩图上,从镜内可以看到类似万花筒的效

  

  让幼儿手持不易碎的物体自由放开,或从滑梯滑下来,体验重力的作用。

  提供弹簧制品,如弹簧秤、拉力器、弹簧玩具等,让通过操作感知弹力。

  让幼儿手持玩具车,分别在光滑的地板、粗糙的水泥地、地毯上滚动,感知摩擦力。

  将玩具放在板上,调整板的倾斜度,使之滑下,观察不同斜度下滑的速度,感知斜度越大下滑速度越快。

  用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积木当"桥墩",同样大小的厚纸当"桥面",改变"桥面"形状("桥面"形状有平面、拱形、瓦楞状等),试着往上面叠放放雪花激素,比比哪种"桥面"承受的雪花积塑,感知"桥墩"距离与力的承受关系。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图表中,通过操作、探索,明白"桥面"形状愈复杂,结构愈牢固,承受力愈大;"桥墩"距离愈近,承受力愈大。但"桥墩"太近,不利于"水运交通。"

  人体

  提供能活动牙齿模型,幼儿可观察牙齿结构与排列方式,思考不同牙齿的不同作用,如何分工协作咬碎东西,也可将牙齿模型拔起来看看,观察牙齿的牙根。

  提供听诊器,让幼儿听听自己的心跳声、呼吸声以及肠胃蠕动的声音。

  提供体温计,让幼儿把体温计放到腋下,测一测自己的体温,看是否与别人一样。

  将两根能弯折的吸管插进两个塑料袋里,扎紧袋口,做成"肺"的外形。幼儿用嘴向两根习惯同时吹气,观看"肺部"呼吸的模型动态

  提供有小脸的卡片,眼、耳、鼻、嘴卡片及小圆镜,让他们照镜子看看自己的五官在什么位置,并做各种表情,然后用卡片拼摆出各种表情的小脸。

  展览小时候的照片、衣服、用品,提供体重仪、身高测量仪让幼儿了解自身的变化。聊一聊小时候的事,比一比现在拥有的本领,感知自己在不断成长,初步理解为什么不能调食,知道人的成长需要多种营养。

  提供图片、模型,让幼儿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如观察消化系统解剖图,寻找事物哪里去了等。

  植物

  瓶插:将采集的柳条、迎春花枝及各种鲜花插在两个瓶子里,一个瓶内有水,另一个无水,让幼儿观察他们的变化,比较枯萎的速度。

  养花:将常见的月季花、鸡冠花、太阳花、菊花、水仙花等盆花,摆放在植物角,供幼儿欣赏、管理和观察、记录。

  嫁接:在盆栽仙人柱的棱角上切一小口,插入一段蟹爪兰。注意蟹爪兰要切成斜面再插入,这样容易成活。

  榨汁:让幼儿将水分较多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分别放在碾钵或竹罐里榨压出汁,让幼儿了解新鲜植物的根、茎、叶、花、果里都含有水分。

  变色白菜:将带根的大白菜心插入加有红墨水的水中,一段时间后,白菜会变红。还可将浅色的花插入有颜色的水中,让幼儿观察植物生理的毛细渗透的现象。

  萝卜白菜花:将带叶的萝卜拦腰切断,取上半截挖一个小碗状,里面插入带根的白菜心,挂到太阳能照到的地方,让幼儿浇一些水,并观察它的变化。萝卜、白菜会共同长大,出现奇妙现象

  发芽试验:将种子、块根等会发芽的植物,如豆类、地瓜、芋子、土豆等放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中,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做好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不同条件试验很多,可将种子分别放在土壤、沙子、石头、水中进行对比试验,还可将种子放在有阳光和无阳光、有空气和没空气、给水和不给水等条件下做对比试验。如:把几棵蚕豆分别扎在一根不吸水的管子上,放在半杯水中观察蚕豆发芽。通过各种试验使幼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生长试验:选择适宜的季节,分期分批地种植黄豆,将种子发芽,长出根、茎、叶、开花。结果的一系列过程同时展现给幼儿,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各个生长阶段。

  无土栽培:在玻璃缸或盆里倒入植物营养液,将泡沫塑料板凿洞,把菜苗根固定在洞内,再放到营养液上栽培。无土栽培的方法很多,除用水培外,还可选用固体基质(如炉渣、小石子、吸水纸、蒸煮消毒过的木削、稻壳等),将菜苗固定在基质上种植。使用固体基质需做好定量供液工作,每次喷洒营养液要严格控制,以不积液为度。具体栽培技术可向当地农业科技人员请教。栽培一般有叶蔬菜的营养液配制方法:每升水加硫酸镁0.537克、硝酸钙1.26克、硝酸铵0.237克、硫酸钾0.25克、磷酸一钾0.35克。为方便幼儿园做实验,也可用农资门市部出售的N·P·K复合肥,按1:500的比例兑水配制营养液。

  收集果实: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干果、鲜果陈列在生物角,让幼儿观察、比较、分类。也可给果实贴上"五官"制成果实娃娃,或将不同形状的果实组合成各种"动物",增加趣味性,但注意不能改变果实固有的形状。

  观察果实:提供水果刀和时令果实、如苹果、梨、橙子、枇杷、石榴、香蕉、茄子、黄瓜等,让幼儿自己切开果实,观察果实的内部结构,了解果皮、果肉、果核的形状和颜色。

  种子标本:鼓励幼儿采集各种种子,放到盒子或瓶子里逼供内贴上标记,便于幼儿观察、识别。可以把收集来的各类种子分别装进透明的小塑料袋中,把袋子钉在吹塑纸上,在吹塑纸的四周装饰花边,制成美丽的种子挂壁

  叶标本:叶子有各种奇妙的形状,师生共同采集各种叶子,将叶子擦干净后,夹在废书本中或压在玻璃板上,过几天后将压好的叶子取出,贴在一张白纸上,写好叶子的名称、采集日期等,还可将制好的叶子标本装入相册内,制成叶子的标本册。

  花标本:春暖花开的时节,教师可带领幼儿采集一些颜色不同的花。如桃花、梨花及各种野花。然后将采集来的花瓣展开,压平,放在卡片纸上,用透明胶固体好,写上花的名称,采集日期等。

  

  "知了":用直径2厘米、长4厘米的小竹筒,装饰成知了状,竹筒一头粘上牛皮纸成鼓面状,,再用一根棉纱线穿过纸面,朝筒里的一头串进一个塑料小垫片,再打上结,使之不脱落。线的另一头扎成一个环,套在涂有松香的圆头小木棍上。玩时手持小棍在空中画圆周甩动,棉线与棍棒摩擦发出声音,通过棉线传到竹筒,产生扩音效果,声音酷似知了叫。

  瓶子琴:内装各种颜色水的玻璃瓶八个,每个瓶内的水量按顺序递增,用小棍敲击,会发出不同声响,此琴也可投放到音乐区做打击乐器,

  橡皮筋琴:提供各种大小不一的空盒,并在盒盖中间挖一个圆孔,形成音箱,让幼儿将橡皮筋裹在盒子的圆孔上,用手指拨动橡皮筋,发出声响,感知大小不同的盒子所产生的不同声响,从中了解乐器是靠振动发出声音。也可将橡皮筋直接绷在手上弹拨,感知声响。

  "电话机":提供两个冰激凌盒子,用棉线穿连制成小"电话机"。

  滚骰子:取两个较大骰子,在一个的每一面分别写上1~6的数字或分别画上1~6的小圆点,在另一个的每一面贴上各种物品图案,两个骰子一起投。然后说出一个骰子面上的数字与另一个骰子面上的物品,如"三个苹果"。对了可得雪花积塑一个,最后比一比谁的雪花积塑多。

  找一找:用印章印制相互交错的图案(如三角形、圆形等),让幼儿细心地寻找,点数出图案数量。

  分豆豆:将生日蛋糕盒的底盘贴上不同数字或各种不同数量的豆子图,幼儿根据底盘上的标记分别装上相应品种、数量的豆子。

  竹牌:利用废旧麻将席片烫上不同数量的集合图形,可供两个或两个以上幼儿进行排序、找相邻数等联系,可参照扑克牌玩法。

  拼花:提供花心、花瓣卡片,在花心卡片上写数字,在花瓣卡片上画实物或写算式,让幼儿找出与花心对应数量的花瓣拼出一朵花。

  "猫捉老鼠":将较有韧性的纸裁成一个直径为12~15厘米的半圆形,在半圆的中心画上一只小猫,然后将半圆十等分并分别画上一只老鼠,剪开实线即成一个计算学具。幼儿任意将若干"老鼠"往后折叠,并用手指握住,进行10以内的加减或点数。此活动可一人玩,也可多人玩。

  数学盒:提供盒盖盒身相连的纸盒,在盒盖里面贴上集合图形或写上数字,再提供一些相应的卡片,让幼儿根据盒盖里的提示,放入相应的卡片。

  跳跳盒:在衬衫包装盒的盒底画上草地和池塘,把装饰成小青蛙的纽扣放入盒中,盖上透明盒盖并封好。幼儿摇晃盒子,"小青蛙"随之跳动,停下后看看几只"青蛙"跳到"草地"上,几只跳到"池塘"里,练习数的组成、分解。

  分分合合:幼儿利用自己的手指分合变化,练习5的组成分解。

  找瓶盖:将各种小瓶和瓶盖分别贴上算式和得数,然后旋开打乱,幼儿通过计算小瓶上的算式去寻找瓶盖,若算对了就能将瓶盖和瓶子配对旋上。

  认数字:提供各种数字画,让幼儿找出画上都有哪些数字,哪个数字出现了两次。

  打花棍:两人游戏,各拿一根短竹竿,边念儿歌,边打竹竿,念数多少敲击几下。顺数时两人各自敲地,倒数时两人对敲,直到儿歌念完。教师还可根据幼儿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敲法。1121,123,321,12345,54321,1234567,7654321,123456789,987654321。

  量物:投放弹簧秤、尺、线、绳、天平(可自制)、小石子、雪花积塑、布娃娃等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测量布娃娃或人体的身高胸围,比较物体的长短、轻重、高矮等。

  

  结冰:在寒冷结冰的季节,幼儿可以用透明的小容器盛水,并在水中放些颜料或彩色纸屑,第二天看看水会发生什么变化。不结冰的季节或地区可以放在冰箱里制作。

  融化:鼓励幼儿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开水浇、冷水泡等),发现冰融化的原因;还可以让幼儿用手握住小块的冰,观察感受冰块的融化,从中捂出冰块受热融化的道理。

  水蒸气:提供玻璃杯、开水、玻璃片或塑料片若干,幼儿可将玻璃片扣在盛有开水的玻璃杯上,观察杯中的开水冒出的水蒸气,获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

  溶解:让幼儿自由选择盐、糖、面粉、沙子、小块肥皂或肥皂粉等分别放在容器里,通过摇匀、搅拌,观察物体的溶解,了解怎样加速溶解,知道有些东西能溶于水,有些不能溶于水。

  沉与浮(1):提供水盆、水和各类不同材料。如: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等,让幼儿将各种材料放置在水里,观察沉与浮现象,然后归类摆放。还可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

  沉与浮(2):(浮在水面的针):提供茶杯、大头针、小张薄纸,先在杯中盛满水,将针放在纸上,一起放入杯中,纸湿透并下沉,针仍然浮在水面上,以此让幼儿感知水的表面张力。

  沉与浮(3)(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玩肥皂水:用易于弯曲的细铁或电线弯绕成各种立体形状,如小房子、眼睛、花篮、盒子等等。放进较浓的肥皂水中取出,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个玲珑剔透的水晶物体,注意不能用无泡肥皂粉配制肥皂水。

  巧拼五角星:五根火柴对折,但不能折断,将五个折痕处朝内放成形,用滴管在折痕中心滴几滴水,被折的火柴梗就会逐渐张开呈五角星状。

  会走的火柴:将火柴梗尾部从中间割开约占杆的1/4裂口,夹进去一小块肥皂,然后放在清水中,由于肥皂的溶解会使火柴梗向前移动。

  过滤水:将可乐瓶或矿泉水瓶的底部截去,在瓶盖上钻孔,旋紧瓶盖,将瓶子倒放,依次将棉花、小石子、沙子、纱布逐层放入瓶内。慢慢倒入泥浆水,可以看到流出的水变干净了。

  滴水计时:将两只螺口塑料瓶盖对粘在一起,然后在瓶盖上钻两个小洞,插入两根吸管,旋上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个空瓶,将有水的瓶朝上立起,通过滴水来计时。

  观察河面:让幼儿观看山、树、房子、蓝天、白云等在平静的河面上的倒影以及泼水、投石或起风时水面倒影产生的变化。

  水三棱镜:用玻璃制成三角筒,装进水放在阳光下,慢慢转动角度,直至折射出彩虹。

  

  提供稠布、皮毛、绒布和塑料棒、玻璃棒、金属棒、木棒等摩擦物,让幼儿自由摩擦,以能吸起碎纸屑、毛发等为准,观察什么材料会因摩擦产生静电。

  提供电珠、电线、电池、电池盒,让幼儿自己安装电路,使小电珠亮起来。开始可先提供一节电池,待幼儿掌握后在增加电池、电珠、电线的数量,指导幼儿做串联和并联实验。

  提供各类电池,如各种型号的干电池、纽扣电池、蓄电池、电池板,以及用电池启动的电动玩具、电器等,让幼儿用不同的电池与电器配对,了解电池的正、负极、拨弄开关。使幼儿了解电池的广泛应用,感受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实用幼儿园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大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巩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教学反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

  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进。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并学习。

实用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小黄鸡和小黑鸡一起捉虫、游戏、互相帮助的故事情节。

  2、能大胆的想象和表述朋友间快乐的事情。

  3、感受与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

  活动准备: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幼儿生活照片若干;故事场景,小黄鸡、小黑鸡道具;帽子、

  发卡、纱巾等摄影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双人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引入课题。

  (1)随音乐跳双人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激发兴趣。

  (2)提问: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3)指导语:今天我们班里也来了一对好朋友,看看它们是谁?

  2、讲述故事,感受友爱

  (1)操作手偶,教师讲述故事。

  (2)提问:

  ①故事里的'好朋友是谁和谁?

  ②它们两个在做游戏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黑鸡是怎样说的?

  ③雨停了,两个好朋友又在一起做什么了?

  (3)交流:好朋友还可以怎样互相帮助?

  (4)小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才能一直做好朋友。

  3、想想说说,分享快乐

  (1)提问:自己与好朋友有什么快乐的事?

  (2)出示幼儿生活照片,鼓励幼儿继续讲述。

  (3)小结:拥有好朋友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快乐的事情。

  4、幸福合影,快乐展示

  (1)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打扮。

  (2)与好朋友一起拍照。

  (3)展示好朋友之间的幸福合影。

  (4)教师小结:希望大家永远做好朋友。

  附故事:《小黄鸡和小黑鸡》

  “笃笃笃”,小黄鸡不在家里吃米,在草地上捉虫吃。

  “叽叽叽”,小黑鸡不在家里吃米,在草地上捉虫吃。

  吃饱了,小黄鸡和小黑鸡一起做游戏。

  “滴答,滴答”下雨了,小黄鸡说:“我们快到叶子底下避避雨吧。” “轰隆隆”,打雷了,“哇”的一声,小黄鸡吓哭了。

  小黑鸡说:“别怕别怕,有我呢!我们两个在一起。”小黄鸡有了朋友的关心,不再害怕,就不哭了。

  雨停了,天晴了,两只小鸡又出来捉虫子吃了。哇,好大一条虫子,你吃,我吃,大家一起吃。

实用幼儿园教案6

  一、提示:

  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通过活动,让孩子进一步熟悉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家人,了解自己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体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和关心。引发幼儿关心家人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美好,激发幼儿热爱家的情感。

  二、目标:

  1、懂得家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

  2、感受家庭的温暖与美好,激发幼儿热爱家的情感。

  三、准备:

  短文《我们是一家》《我爱我家》歌曲磁带,各种手工材料和绘画材料。

  四、过程:

  1、听歌曲《我爱我家》导入,提问:小朋友,你爱你的`家吗?你爱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他们爱你吗?------幼儿自由回答。

  过渡:有个小朋友已经告诉我们了,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2、欣赏短文,老师诵读短文,引导幼儿欣赏。

  3、谈话:

  ①、老师引导幼儿组讨论自己有家庭成员,以及其职业和每天做的事情,问:小朋友们,你的家里都有谁?他们每天都做什么?幼儿自由和同伴们说一说,老师来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进行谈话。

  ②、老师引导幼儿园集体谈话,请幼儿用日常谈话方式在大家面前说一说自己对家人的感情。

  提问: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么爱你的?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妈吗?你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他们的爱?幼儿自由讨论,老师注意事项激发幼儿对家人爱的情感,引导幼儿说己爱的表达方式,如:给爷爷奶奶捶背,给爸爸倒水,帮妈妈择菜等。

  ③、过渡:小朋友,我们今天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制作一个小礼物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吧!你可能画一幅画,折一只小动物,也可以捏一个小泥人等等。

  ④、手工制作:老师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成小礼物。

  五、建议:

  激发对家人爱的情感,并想到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可请幼儿表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动作,活跃课堂气氛。

实用幼儿园教案7

  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水果的特征尝试编谜语,能较完整的讲述自己编的谜面。

  2、能积极参与、大胆想象,体验编谜语和猜谜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秋季水果谜语

  2、准备各类水果。

  3、图片:我喜欢的水果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发兴趣。

  1、老师讲一个谜语,请幼儿来猜一猜,体验猜谜语的乐趣。

  2、鼓励幼儿动脑筋,根据谜面猜谜底。

  二、学习猜谜。

  1、趣味练习:水果谜语

  教师分析谜面,幼儿边说听边看,理解什么叫谜面,什么叫谜底。

  2、出示一种水果,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尝试用形象的方式说说它的特征,学习编谜。

  鼓励幼儿将谜面编完整。

  三、水果编谜。

  1、观看图片:我喜欢的水果

  谈谈各种水果的特征

  2、启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将其编成完整、形象的谜语。

实用幼儿园教案8

  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准备

  1、活动前了解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挂图。

  3、纸,大树、叶子、小鸟(成形的)剪纸、胶水等。

  过程

  一、挂图一:

  情景:天空一片乌云,一颗光秃秃的'大树,有机只哭叫着的小鸟在树的上方盘旋。边飞边说:“我没有家了,我没有家了”。

  1、看后自由讨论。

  2、教师启发引导。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小鸟哭了,为什么?

  ③大树为什么没有树叶?

  幼儿讨论:大树死了,大树被人砍了,树枝被人折了,等等。

  3、教师进行环保教育。

  ①师幼共同探讨树的用途:从根—茎,从茎—叶,从净化大气—防治沙尘暴。

  ②师幼共同探讨保护数木、花草的方法。

  4、再看挂图一

  启发幼儿想一想,小鸟现在没有家了,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小结:教育幼儿要有爱心、同情心,来帮助小鸟建一个新家。

  二、观看挂图二:

  情景: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上,落满了叽叽喳喳的小鸟,他们在说:“我有新家了!谢谢小朋友们”。树的上方有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说:“小朋友们,你们做得好!”树的下方有美丽的鲜花和绿绿的青草,蜜蜂、蝴蝶在上面飞来飞去的跳着舞。

  三、操作:

  1、通过观看挂图二,大大激发了幼儿帮助小鸟建新家的兴趣。

  2、粘贴大树、小鸟,添画花草、太阳、蝴蝶等。

  3、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创作。

  教师说明用胶水的方法并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

  两个小朋友一组,把自己的作品创编成故事讲给对方听(受挂图二情节的启示)。然后交换作品欣赏。

  分析

  本教育活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拟人手法,创造的环境,如尊重他们的意愿,允许他们自由讨论,自由选择喜欢的颜色进行绘画、粘贴,自幼创编故事等。找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社会教育要求之间的结合点,引导幼儿的兴趣,“多目的”地发展下去,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实用幼儿园教案9

  一、材料提供

  a.用纱布、棉花等制作的不同大小的“拓”;

  b。稀释和调配好的各种水粉颜料(以备蘸拓之用);

  c.教师在白纸上绘制各种简单的白色蜡笔画(以供幼儿拓印背景之用);

  d.不同大小尺寸的白板纸、铅画纸、或其它吸水性能较好的无画面的纸,白色、金色、银色的蜡笔;

  e.其它保持清洁的物品,如抹布、盘子、幼儿工作服等。

  二、操作层次建议

  第一层次:幼儿随意在白色蜡笔画上拓印背景,对被拓印出来的画面感兴趣。

  第二层次:探索用一种颜色较均匀地在白色蜡笔画上拓印背景。

  第三层次:会试着自己用蜡笔画简单的画,并拓印背景。

  第四层次:尝试用二种或多种颜色较有层次地拓印背景(如:从里到外、从外到里、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等),并感受不同背景的美。

  第五层次:根据自己的意愿拓印画面,初步知道空间小,用小“拓”,空间大,用大“拓”。

  四、提示

  对幼儿而言,“拓”即敲。

  首先,提供大“拓”,二、三种颜料及教师绘制的白色蜡笔画,让幼儿随意“拓”,并共同欣赏

  “作品”。感受拓印之后白色蜡笔画的轮廓在彩色背景下所叠现出来的美,以吸引更多的幼儿都去试一下。在幼儿随意拓阶段,教师要留意拓得较均匀的作品,将其展现在表现区内,便于幼儿更多地用视觉去感知均匀的美,而不是教师用言语强调出来的“要敲得均匀,不要有空出来的地方”……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对其余操作层次进行处理,要注意多用比较法。视幼儿操作情况,在适当范围内鼓励幼儿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作品。其它材料在幼儿进入第二操作层次之后再逐步投放。

  滚车轮(美工)(小班)

  一、材料提供

  a.各种车轮可以滚动的小车。

  b.不同尺寸大小的纸(报纸也可),并可在纸上添上动物、车辆等图案。

  c.用水粉、海绵等自制的“印泥”。

  二、操作层次建议

  a.随意滚车轮,引发兴趣。

  b.学习有方向的滚车轮(可在纸上暗示方向)。

  c.探索不同得滚印方法(转弯滚、绕圈滚、两轮滚、侧轮滚等)。

  d.初步感受不同滚印痕迹得美(美纹、粗细、宽窄、色彩深浅等变化)。

  e.按自己的想法及感受意愿滚印,自由创作。

  三、提示

  刚开始滚印时,会出现前后车轮滚印不吻合、零乱的现象,这时正常的。第二操作层次的材料视班级情况既可以一开始就提供,也可以在玩几天后再提供,因为图上有暗示,对操作过程不要交待过多,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之间的操作层次的差距会逐渐拉大,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孩子的操作过程,切忌过早地将层次高的幼儿的操作过程经验在集体中推广

  小动物找座位(数活动)(中班)

  一、材料提供

  12个小动物,每个动物配有一个彩色图形片;5x5表格,表格的最左一列涂上4种不同的颜色,红黄蓝绿;最上面的一行的每个格子中分别画上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和梯形。

  二、操作层次建议

  A.幼儿随意把小动物放在到“座位”(格子)里,但不按照彩色图形的条件。

  B.幼儿按照图形的一个特征,如图形或者颜色,把小动物放到相应的“座位”里。

  C.幼儿按照图形的两个特征,把小动物放到相应的“座位”里。

  三、提示

  表格里的图形或者颜色都可以根据需要更换。

  嗅觉瓶(感知活动)(中班)

  一、材料准备

  A.相同的,不透明的小瓶子若干对,分别装有浸渍过各种不同气味的液体的棉花球。例如:酒精、香水、醋、橙汁、柠檬汁等。也可将具有不同气味的'固体物装人瓶中,如草药、咖啡、胡椒、生姜、樟脑等。

  B.各种具有不同气味的物体的图片,如柠檬、桔子、香水瓶等。

  二、操作层次建议

  第一层次:让幼儿进行嗅觉瓶的配对游戏。在操作中,与幼儿交谈:“这是什么气味?你喜欢吗?“等。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层次:让幼儿进行嗅觉瓶与物体图片的配对游戏,并让幼儿表述:这是香水的味道;这是咖啡的味道。

  三、提示

  A.干的固体物质是好用纱布缝住,包在里面,排除视觉提示的线索。

  B.在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可鼓励幼儿从家中或大自然中收集各种不同气味的材料,装人瓶中,参与该

  活动,从而引导他们能关注周围环境中各种气味,提高他们的嗅觉能力。

  选图讲述(语言)(中班)

  一、材料提供

  提供有简单情节的图片若干。如小猪脏没人理,洗干净讲卫生,朋友们都欢迎三张一组图片,并配有相应小套偶或小指偶。

  二、操作层次

  A.幼儿自由选图,可单张讲述,根据自身能力,将图中意思表达清楚。

  B.启发幼儿将类似的动物或人物卡片找出。组成一组连续讲述。

  C.有兴趣,有能力的幼儿可脱开图片,选套偶或指偶边表演边讲述。两人合作或自己表演都可以。

  三、提示

  A.选图讲述是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与表达的机会,教师着重在幼儿愿讲的基础上,启发他能按自己的理解初步表达清楚。

  B.提供的图片可两张一组,也可三张、四张一组,视幼儿各人能力、水平任其选用。

  C.图片须形象生动、可爱,颜色鲜艳,意思明确,便于幼儿理解,表达。

  D.及时肯定有进步、有创意的讲述,开展幼儿间的交流,互相学习。

  有趣的瓶宝宝(综合活动)(中班)

  一、材料提供

  a.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空塑料瓶三组:每组瓶宝宝的个数至少6只,组成3对:

  b.米、绿豆、花生米等颗粒大小不等的物体;小石子,装有水的盆;天平秤。

  二、操作层次建议

  a.一组瓶宝宝每对分别装有米、绿豆、花生米,让幼儿摇动,根据声响,尝试差别进行分类;

  b.一组瓶宝宝瓶内装有小石子,每对数量各不相同,让幼儿根据瓶在水中呈现的状态:沉、浮、悬浮,进行分类。

  三、提示

  a.教师可以视幼儿水平提供更多的瓶宝宝。让幼儿借助多种方法尝试给瓶宝宝分类。

  b.为避免混淆,每组瓶宝宝可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c.为使幼儿的探索留有痕迹,教师可事先在瓶上作好标识,这样能方便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塑料薄粘天贴画(美工)(中班)

  一、材料提供

  A塑料薄膜挂历纸剪成的各种图形,置于框中。

  B一盆清水,三-四块易吸水的抹布。

  C各种浅色的瓷砖(白、粉红、淡黄、浅灰等)。忌花瓷砖。

  D剪刀、捧冰棍及尚无剪裁的塑料薄膜等用具插人笔筒,以备需要。

  E用硬的铁丝弯折成可供画展出的架子。

  二、操作层次建议

  A对于“塑料薄膜浸水可以粘在瓷砖上”的表现手法感兴趣,并乐意尝试。初步能注意以下操作程序,以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a薄膜浸水。

  b取出薄膜在抹布上轻点二下,滤去多余的水。

  c将薄膜粘贴在瓷砖上。

  B能粘贴出简单的图案。

  C尝试粘贴一幅简单的画,并保持整洁。

  D粘贴过程中,有意识地考虑色彩、构图、造型等。

  三、提示

  A由于要用水,所以本活动最好在5——9月份开展。为保持室内整洁,区角安排可在户外阴凉处。

  B塑料薄膜要求无折痕,否则不宜粘贴。

  C第4组材料是为幼儿意愿剪图形服务,棒冰棍则是方便幼儿移动瓷砖上的小图形或拨弄薄膜角而提供。

  D活动初始,教师可用自己的作品引发幼儿兴趣,并感知所用的材料,但无需解释粘贴成画的过程,让幼儿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探索,教师略作引导。材料的操作程序制定可在幼儿玩过后感受到桌湿而不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引发讨论“怎样才能保持整洁”。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粘贴画的过程,也要注意留心材料使用的规则。

  E可请幼儿讲讲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让幼儿比较作品,看看美在哪里。

  G本活动目标为:

  a感受生活中不同的粘贴表现方法,尝试用塑料簿膜、水、瓷砖等材料进行粘贴表现。

  b掌握相关材料的操作规则,保持桌面整洁。

  趣味画

  红、黄、蓝三原色像个魔术师,能演变出许许多多美丽的颜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又

  能构成风骨多才的画面,怎样引发幼儿地色彩的兴趣,在色彩王国里埋下艺术创作的种子呢?我们不妨为幼儿提供一些颜料,让他们在饶有趣味的游戏中体验色彩。将红、黄、蓝三原色颜料用画笔自由地调配,观察颜色的变化。还可将三色水分别装在小瓶子里,用滴管自由调配,让幼儿将调好的颜色涂在纸上。

  取一张方形生宣纸或毛边纸,对边折或对角折数下,把角或边的地方放在水彩颜料中浸染。浸染后形成自然的浓淡过渡,展开纸即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案。

  把毛边纸对折数下,用毛笔或棉签蘸上水彩色颜料,随意地点在纸上,或用眼药水瓶吸上颜料,滴在纸上。展开纸即成一幅对成图案。

  在清水中滴上不同颜色的油墨颜料,轻轻吹散浮在水面上的油墨,直到形成自己满意的图案,在把宣纸平稳地放在水面上,吸附水面上的油墨,然后轻轻拿起画纸,就是一幅奇妙的图案了。可鼓励幼儿想象画面形象。

  将玩具小汽车的车轮蘸上各种颜料,在画纸上横竖滚动,纸上便出现一幅纵横交错的图案画。

  将图样放在画纸上,用牙刷蘸些颜料,在铁纱或梳子的齿上刷,颜料溅出形成雾点喷在画纸上,稍干后,拿开图样,出现在空白处即是图形。

  将颜料滴在纸上,再用嘴吹颜料,颜料四散吹开后形成一定画面,再用手指点画,添补成一幅完整的画。

  在纸上画好物体的轮廓,再用点着的香沿着物体的轮廓点烫,纹出图案(此画宜在大班进行,并注意安全。)

  用水彩笔、毛笔或棉签蘸颜料在纸或瓷砖上随意作画。

  先用蜡笔在纸上作画,然后再用毛笔蘸上水彩颜料涂盖画面,它能衬出蜡笔线条,其效果胜于单调的蜡笔画,画面富有立体感。

  提供各色粉笔让幼儿在水泥地面上作画。阳光下还可互相画别人的影子,还可在地上画上动物或房子等,由幼儿添画篱笆围墙或小树林等。

  用笔沿着手掌或脚掌的外形把手掌或脚掌描在纸上,也可利用手掌或脚掌的形状做作画。

  利用手指伸屈开合的变换,描下变换后的手形,让幼儿发挥想象,在变换的手形上添补成画。

  提供完整的蛋壳和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幼儿在蛋壳上作画,或是根据石块的形状作画也可用橡皮泥与石块粘合作画。

  提供画有各种形状(如圆、椭圆、长方形等)的钟表面的画纸让幼儿学习绘制钟表,并为钟表设计形态各异的造型。

实用幼儿园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鞋店,知道鞋子的品种繁多,并能说出鞋子的基本构造。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耐心地倾听讲述者的讲述。

  3、运用美工材料制作独特的鞋子,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与鞋店老板取得联系。

  活动过程与实录:

  1、参观鞋电店,认识鞋子的颜色、种类、款式。

  当孩子们得知我们要带他们参观鞋店的消息时,活动室里传出一阵欢呼声。首先我们带孩子来到鞋店,孩子们一进门就被鞋架上摆的鞋子吸引住了,都用自己的小手去抚摸自己中意的鞋子。岩松拿着一只拖鞋高兴地说:“老师,快看,这是‘酷儿’的拖鞋!”说着就把手伸到鞋里面,把它举了起来:“我的`手能伸到鞋子里,像小船一样!”接着,我们又带孩子去了另外两家鞋店,孩子们在那儿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鞋子,有小朋友冬天穿的棉鞋、夏天穿的凉鞋、还有妈妈穿的高跟鞋、爸爸穿的皮鞋。

  2、参观制鞋店,了解鞋子的构成。

  这么多漂亮的鞋子是怎么做出来的?从鞋出来后,我们又带孩子参观了制鞋店。我们走进店门口时,制鞋店一位叔叔正在制鞋。凯旋走到叔叔面前,惊叹道:“你们快看,叔叔在剪鞋!”孩子们听了这句话后全都围到叔叔身边,“叔叔,你在干什么?”“叔叔,你为什么要剪鞋?”“剪了就没法穿了?”孩子们提出了种种疑问,于是我们请正在制鞋的叔叔向孩子简单介绍了鞋子的制作过程,及鞋子的基本结构:鞋面、鞋底、鞋邦。

  3、总结性谈话。

  参观活动结束后,我们和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交流,首先让孩子说说刚才自己在鞋店里看到了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说的最多的是在制鞋店里看到的事情。薛阳小朋友说:“做鞋的那个叔叔真热,他都没穿衣服!”“那是他干得太累,都出汗了!”程杰小朋友说。“是呀,我们穿的鞋子做起来还真不容易!我们可要爱惜自己的小鞋子!”我在一旁附和着说。孩子们听了后使劲地点了点头。

  4、综合表征《我眼中的鞋子》。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区角材料,他们用皱纸粘贴、毛线粘贴、玉米皮粘贴、水果网套粘贴、蛋壳粘贴、饼干纸粘贴、布贴、纸板制作等多种方式表征了自己眼中的鞋子。

  观察记录:《我设计的鞋子》

  几个小女孩来到手工区,她们在这里找到了硬纸壳和各种彩纸,她们决定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制作拖鞋。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合,分工合作。有的剪,有的粘;也有的幼儿自己独立完成。小红设计制作了蝴蝶结的拖鞋;小宁的拖鞋的鞋面是两个小红太阳……有趣的作品层出不穷,发挥了幼儿丰富的创造力。

  泥工组的小男孩们不满足予制作一双简单的拖鞋,小涛用橡皮泥做出了一双鞋,橡皮泥亮丽的颜色使的这双鞋子格外漂亮,得到了其他幼儿的好评,他们纷纷效仿。小宁用陶泥制作的“妈妈的高跟鞋”不仅造型逼真,而且鞋面上还用贝壳、硬币等物品雕刻了许多花纹,漂亮极了。

实用幼儿园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受与朋友交往的快乐。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正确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练习: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问题导入课题。

  提问: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说什么?

  主人给我们端水,请我们吃水果、糕点,我们应该说什么?

  在别人家里我们要怎样表现?

  离开时我们要说什么?

  二、展开

  1、经验讲述:做客。

  提问:我们到别人家做客,意见活动过程

  2、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提问:到朋友家做客,你应该说些什么呢?

  见到大人的时候。

  大人给点心的时候。

  回家的时候。

  小结:去别人家做客,见到主人我们首先要问:“您好”,

  吃东西要向主人说“谢谢”,

  做客时不能在别人家里乱跑,不随便乱动人家的东西,

  离开时要跟主人说:“再见”。

  3、交流活动:请客。

  (1)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说那些话、做哪些事。

  指导语:客人来了,热情地请客人进门,给客人递拖鞋,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阅读图书,还可以晴爸爸妈妈帮忙招待。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你好、请、谢谢、不客气、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

  4、开展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引导幼儿分组利用环境布置“家”进行游戏,教师积极参与指导。

  5、知识拓展: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比如:铅笔,剪刀

  给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接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

  三、结束

  1、活动讲评:根据幼儿参与活动使用礼貌用语情况进行讲评。

  2、活动延伸:要求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中班社会活动:给椅子洗洗澡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从小参加劳动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确实劳动不止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现在的孩子对成人的依赖性日趋渐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则越来越差,缺乏劳动的概念,更缺乏对劳动的体验。于是我设计、组织了“给椅子洗洗澡”的社会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班(上),我以“为椅子洗澡的情节”贯穿于整个活动。

  本活动注重趣味性,做到寓教于乐,在玩中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在做中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快乐的思想,让幼儿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实用幼儿园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与小伙伴一起协商,并步调一致地做游戏。

  2、感受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律动音乐

  2、1-10数字卡两套、教具大鞋、皮球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年的全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运动会上都有哪些运动项目?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做活动前的.准备,放音乐,做律动操。

  2、幼儿自由分组:有20名幼儿参加游戏比赛,其中每10人一队,共分两队;提问:小朋友数学10是双数还是单数?10是双数所以每个小朋友都能找到朋友。幼儿自由选择位置,按顺序排好队,教师给两队运动员编号。

  3、游戏规则:每队中每两名队员为一小组参加游戏,两名幼儿先穿上大鞋子,走到目的地,然后脱掉大鞋,从球筐中取球,两人背对背将球运到另一个球筐中,再拍第二组小朋友的手,游戏继续进行,每队完成游戏,教师记下时间,用时间最少的一队胜利。

  游戏中教师不断提醒幼儿一定要注意安全。

  4、颁发奖牌。为了鼓励幼儿,给胜利的一队颁发奖牌,让他们充分感受运动员在领奖时的心情。鼓励另一队幼儿不要灰心,争取下一次的胜利。

  5、教师小结:这个游戏需要我们两个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步调一致,才能完成任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需要我们小朋友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三、活动结束:

  比赛到些结束,请运动员回活动室体育。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回教室后书写数字1-10,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教师

实用幼儿园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用手亲自做事情,体验做事的成功与自豪,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了解自己的手和爸爸妈妈以及其他成年人手的不同本领,知道手很能干。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幼儿尝试用手亲自做事情,体验做事的成功与自豪。

  2、难点:在动手尝试过程中,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手部的触觉及其他感觉。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大人手的本领)。

  2、神秘箱(不透明纸箱),里面装有各种不同触感的物品,如:沙包、热鸡蛋、石头、馒头等。

  3、自制场景:邋遢大王的家。(场景:桌子上面摆满了零乱的学习用品,地上洒满了玩具,鞋子乱丢,床上的.被子没叠,衣服散落一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手指游戏——小手小手变变变。教师示范几种手型,幼儿通过想象,大胆做出各种手型。

  二、基本部分

  1、手摸神秘箱:幼儿将手伸进放满东西的神秘箱,在眼睛不能看的情况下,只用手感觉物体的形状、软、硬、冷、热等,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体。

  (1)教师介绍规则。

  (2)幼儿尝试操作,说出物体名称,并清楚的表达出摸着这个物体的手感等。

  (3)每位幼儿依次操作。

  小结:小朋友的小手真厉害,能摸出神秘箱里这么多东西。

  2、创设情境,引出邋遢大王乱糟糟的家,请幼儿帮忙。

  (1)教师创设情境,请幼儿说说看到邋遢大王的家后有什么感觉?应该怎么帮助他?

  (2)请幼儿说哪里需要整理,并动手去整理。(被子乱,玩具散在地上,文具摆放不整齐,鞋子乱扔,椅子没有放在桌子底下)

  (3)幼儿整理好后,再次说一说现在看着邋遢大王的家有什么感觉。

  (4)教师延伸至幼儿生活,在生活中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向邋遢大王学。

  小结: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能帮助邋遢大王把房间整理的这么整齐。不过不能向他学习,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学习用品也要自己收放整齐。

  3、了解成年人手的不同本领。

  (1)播放PPT,幼儿了解成人手的各种本领。

  小结:以后小朋友要多多向大人学习,让自己的小手变得更加灵巧。

  三、结束部分

  师:“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小鸟,飞出去做游戏喽。”

  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以“幼儿的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音乐导入法、观察发现法、游戏巩固法、感知操作法。活动开始,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中,对手有感性认识,产生活动兴趣。然后通过观察,孩子们自己发现手上有什么,有几个手指,并进行手指和手的比较。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与孩子们共同搭建认识的平台。

  小百科:能干,指有能力会做事。如:这些电工真能干。

实用幼儿园教案14

  一、角色区

  理发店

  幼儿一般都有上理发店理发,或陪妈妈做发型、美容的体验。他们对发型师熟练的梳、剪、吹、洗等操作颇有兴趣,幼儿园设置“理发店”,将会满足他们参与这类活动的愿望。

  开办“理发店”必备的材料有:镜子、“剪刀”、梳子、“电吹风”、脸盆、围布“卷发器”,以及洗发水瓶,发屋标志、发行头像等。

  “剪刀”: 用硬纸板或塑料垫板制作。

  “电吹风”: 用泡沫塑料切割制作或利用坏了的电吹风

  “热水器”: 找一与热水器相似的纸箱,在底部穿两个洞,插上塑料管,装上“开关”,并在出水管上安装“喷头”。

  娃娃家

  家,通常让人感到温馨、亲切、有安全感。因此,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喜欢在这安全的港湾中,放松自己,体验亲情,扮演角色,得到满足。幼儿只需用几块积木围合起来,放进“小床”、“小锅”、“小灶”等玩具,就可以再现家庭成员的言行与关系。为了让幼儿玩得更投入、更开心,教师可以从环境布置、材料投放以及知道等发面动一番脑筋。

  首先,“娃娃家”的布置应贴近家庭并充满童趣。在场地布局上,最好用小屏风或积木将“娃娃家”分隔成“厨房”和“卧室”,以便活动的开展。“厨房”摆放“饮具”,“卧室”里放置“家具”,再挂上一张反映家庭生活或合家欢的图片,有条件的话,铺上一快地毯,使“娃娃家”变得更加舒适温馨。

  “娃娃家”所投放的玩具与道具,应是幼儿在家常见的东西。如摇篮、布娃娃及日用品(奶瓶、菜篮、小桶、扫把、簸箕、围裙、抹布)等。此外还需准备一些反映角色特征的服饰、道具或小标志,使角色更加形象逼真,也使扮演者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促使他们有始有终地扮演。

  年龄小的幼儿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或轮流、等待而且模仿的愿望特别强,看见别人做“妈妈”,也要做“ 妈妈”;看见别人有 “小锅”,也吵着要“小锅”。因此,教师提供给小班幼儿的玩具数量要多些,应允许几个幼儿同时扮演“妈妈”然后,逐步将他们分成几个“家”。

  在“娃娃家”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重要的是观察幼儿的活动,并适时适度的介入指导。一般年龄较小的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强,他们喜欢游戏,但又缺乏经验,活动的内容十分单调,常常是沉浸在玩具材料的摆弄之中。这时教师不妨扮演“外婆”的角色适度地帮助幼儿回忆各角色的言行与职责,提醒“妈妈”给“娃娃”“喂饭”、“洗澡”哄“娃娃”“睡觉”,“爸爸”去“买菜”,“姐姐”去“上学”……幼儿明确了自己所担任角色的职责,便能逐渐使游戏的情节更加丰富和深化。年龄较大的幼儿已能共同协商,自选角色了,应独立开展游戏。教师只需采取间接的指导方法来帮助他们拓展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引导幼儿向健康的主题及更深的扮演技巧发展。如:给 “家庭成员”“过生日”,开“家庭联欢会”,或到“商店”“购物”,到“美容厅”“理发”,促进“娃娃家”与其他主题的联系。有时侯也可在一个班内多设几个“娃娃家”让各个“家庭”互相往来,到“邻居家”中“串门做客”,培养文明交往能力。

  以下介绍几种“娃娃家”道具的制作方法,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液化气灶”: 在扁长形的纸箱上方挖两个洞,并加上“开关”,然后稍加装饰。

  “锅”: 用废旧皮球切半或用大竹节等做“锅”。

  “摇篮”: 用毛巾或绳网固定在两张小椅子靠背上,就成为一个简易的“摇篮”。也可用一个长形篮子或木版铺上小床单,四个角安上绳子吊起当“摇篮”。

  “洗衣机”、“冰箱”: 选择较大的纸箱,在上方割成两个可翻开的盖,装饰成“洗衣机”。如果在纸箱的侧面割成两个可打开的“门”,加上“拉手”,就是一个“双开门冰箱”。若有条件,用木材制作成外观像家用电器的柜子,将更加牢固,能长期使用。

  商店

  “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常激起幼儿购买的欲望。他们在“商店交易”活动中,体验社会交往,发展口语能力,培养市场经济意识。开展“商店”游戏前,需丰富幼儿有关货币和买卖交易方面的常识,同时准备“商店”游戏所需的道具,如“商店”的“商品”,“售货员”使用的“秤”、包装袋“零钞”,“顾客”使用的“钱包”、“篮子”“货币”等。活动中,教师应提醒幼儿礼貌待客主动为“顾客”介绍“商品”。还可根据活动状况,适时地给“商家”设置些难题,引发他们改变“经营方式”,增添“商品”种类,增加“服务项目”,以深化活动

  主题。如开展“送货上门服务”、“优惠大酬宾”等。还可提供一些纸张画笔,让幼儿在“买卖”闲暇时制作“宣传广告”,开展“促销”活动。

  “商店”里的“货源”可来自各类物品的包装盒,还可来自美工区或“加工厂”中幼儿自制的各种“产品”。为增进“商品流通”,避免“商店”无人问津,可以把“商店”的“商品”与其他区角活动的材料联系起来。如为“加工厂”、操作区、美工区“销售”材料,使“商品”成为其他区角材料,这样“商店”的“买卖”就会兴旺起来。

  “商场”的“货柜”很多,教师可根据幼儿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商品”,开设幼儿熟悉的“柜台” ,如:“玩具柜”、“食杂柜”、“鞋帽柜”等。下面列举一些供您参考。

  “食品柜”: 各种现成的空瓶子、食品盒、易拉罐、食品包装袋(内装泡沫塑料、纸团作为“食物”)都可以成为“食品柜”里的“食品:。

  “服装、鞋帽柜”: 可以收集幼儿穿过的`小衣、小帽,或用挂历、报纸、树叶等自制的各式“衣服鞋帽”来充实“货源”。

  “玩具柜”: 玩具的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举。您可将那些购买的,师生自制的、向幼儿收集的玩具分类陈列,幼儿一定会非常喜欢。

  “花柜”: 用各种可乐瓶、易拉罐等制作成花篮、花瓶,用皱纹纸等制作“花束”、“花环”,若能从野外采集到鲜花绿叶,会吸引更多爱美的“小顾客”。

  “洗涤化妆用品柜”: 可以将用完的空瓶、空盒清洗干净,陈列出来,再悬挂张贴一些“宣传广告品?,这儿将是许多“家庭主妇”常光顾的地方。

  交通

  幼儿对各种来往的车辆、变化的信号灯、交警的手势充满好奇。他们喜欢玩“开车”的游戏,更喜欢当“交警”指挥“交通”。在这类活动中幼儿能获得简单的交通规则知识,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交通”游戏投放的材料有:各种“车辆”(“人力车”、“公共汽车”、“的士”、“火车”等)、“方向盘”、“票夹 ”、“车票”、“交通岗亭”,“红绿灯”、“栏杆”、“交通标志”、“站牌”、“警察服饰”等等。

  活动前,教师可组织幼儿或让家长带幼儿观看马路上交通繁忙的景象,了解关于司机、交通警察的工作情况,获得简单的交通规则知识。建立轮流充当“司机”和“交警”的规则,让大家都有机会担任喜欢的角色,减少纠纷。活动中,教师可参与游戏,随时提出问题,让“售票员”和“司机”思考解决的方法。如: “车”上的“座位”坐满了,教师扮演“乘客”上车,提出没有“座位”怎么办的问题,让他们解难。同时还可以间接地引导“开车”游戏与其他主题游戏之间的联系,扩展游戏内容。

  下面介绍一些道具的制作方法,供参考。

  “汽车”、“火车”: 利用长方形的纸箱,把上下挖空,在纸箱外面画上或贴上车头、车轮、车厢等装饰图案,左右两侧装上背带或挖一些小孔,幼儿站在箱内背上背带或提着纸箱边走边“开车”或“乘车”。也可将桌子倒下安上“方向盘”,“车身”可用椅子摆成两列再用细绳将“车身”围起来做行走的“车”。

  “人力车”: 将志向对角割开呈簸箕状,把底部挖空,在两边各钉上一根小竹竿或小木棒,在纸箱两边安上“车轮”,使用时“乘客”站在“车”内与“拉车”幼儿一起走。

  “红绿灯”:可用硬纸板剪成,一面贴上红纸,一面贴上绿纸,由“交警”举着转动“红绿信号”指挥“交通、”。

  “方向盘”: 用硬纸板剪成原形或用树枝、草藤扎成圆圈,也可用大蛋糕盒的底部切割制作。

  “票夹”: 将纸裁成长条做成“车票”,再用订书钉钉在硬纸板上,或用铁夹子夹“车票”。

  “交通标志”: 用厚纸板剪成圆形,画上各种交通标志图案,系上绳子,悬挂在必要的地方。

  “交通岗亭”: 用大型积木搭一平台,“交警”站在上面大手势,或用“红绿灯”指挥“交通”。

  “栏杆”: 将易拉罐或可乐瓶用竹竿连接制作,竹竿上可涂成红白两色。

  小警察

  警察正义凛然的形象是许多幼儿敬慕的对象。利用黑猫警长故事中黑猫警长、白猫卫士、白鸽侦探等正面角色,帮助幼儿分清是非,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式。教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观察分析水平,设置一些案发情景。如:谁啃坏了“娃娃家”的用具,偷吃了“娃娃”的“食物”?玩具怎么不见了?桌上是谁的脚印?……让幼儿学会在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中寻找侦破案件的蛛丝马迹。最后抓到坏蛋——一只耳朵的 “小老鼠”等等。

  此外,在“小司机”游戏中增设指挥“交通”的“交警”,在人民需要帮助时,出现“110巡警”等。这些都是幼儿喜欢效仿的角色,教师可随时引导。

  集市

  在农村小镇商品交易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五天一次的集市了。集市上鱼、肉、蛋、瓜果、蔬菜、土特产、手工制品等琳琅满面,任人挑选,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农家的风情,又不乏浓郁的商业气息。

  开展“集市”游戏,能满足农村幼儿参与成人交易活动的欲望,发展幼儿的社会性jiao往能力。我们不妨为幼儿开设“集市”,让幼儿体验那种热闹纯朴的交易活动。教师可以和幼儿一道收集废旧物品,自制一些游戏道具,如各类“农副产品”、“手工艺品”、“小商品”,以及交易用的“货币”、“秤”等,有些“商品”还可利用现成的自然物品。“集市”中需要制作和可利用的材料很多,下面向您提供几种常见材料的制作方法。

  “蛋”: 用泡沫塑料削磨成蛋形,涂上蛋的颜色。

  “粮食”: 将水果包装网一条条撕开当“粉干”、“面条”,泡沫塑料剥碎当“大米”,还可直接用秕谷代替。

  “秤杆”: 用小木棍或竹棍制“秤杆”,用铁线弯成“秤钩”,取易拉罐或可乐罐底部做“秤盘”,废锁做“ 秤砣”。

  “蔬菜”: 可将海绵、泡沫塑料切割成需要的形状,涂上相应颜色成为“青菜”、“萝卜”等,最简便的是直接用实物或采集野菜、树叶来替代。

  “瓜果”: 用粘土、泡沫塑料或海棉制成瓜果模型,用砂纸磨光并上色,也可用布缝制,用毛线编织,或用实物。

  集市活动的“商品”非常丰富,除以上介绍的外,您不妨动动脑筋,制作一些本乡本土的特色玩具,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中应注意提示他们礼貌待客,文明交易。

  餐馆

  餐馆的厨师头戴厨师帽,手持锅铲,利索地进行烹饪,制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常令人羡慕,也令幼儿感到兴趣。开设“餐馆”将是幼儿乐意参加的活动之一。

  您可以考虑为幼儿提供桌椅、屏风、橱具、餐具、厨师帽、围裙、菜谱、“食物”、“佐料”、抹布等,也可以让幼儿自行寻找替代物或自制游戏材料与道具。下面介绍几种道具和活动材料的制作方法,您不妨试试。

  厨师帽: 用白布缝制或用较厚的白挂历纸折叠成船形帽。

  围裙: 用白布或浅色花布缝制,上面稍加装饰。

  “ 炊具”、“餐具”: 用大竹节或可乐瓶做蒸笼,用小竹节、瓦片或饮料瓶做 碗、盘。

  “食物”: 食物的壳是最形象、最易得的“食物”,如贝类的壳,只要将其清洗干净并晒干即可。另外,用橡皮泥、面团来制作“点心”,都是十分形象的材料。

  “菜谱”: 用较厚的纸画上或贴上各种食物的图形。

  医院

  上医院看病,是幼儿常有的生活体验,他们既好奇于医生的诊断过程,又害怕护士打针。“医院“的创设正好可以满足幼儿好奇的心理,又可以帮助其克服恐惧的心理。

  在创设“医院”这一活动时,教师不妨与幼儿一同准备各部门(“挂号处”、“收费处”、“药房”、“注射室”、 “诊室”等)的标志,常见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等(“听诊器”、“体温计”、无针头注射器、棉签、纱布、胶布“脉枕 ”、托盘、“处方单”、塑料“药瓶”、自制“药片”、小纸袋等),以及“医护人员”用的桌、椅、“帽子”、“白大褂”等。

  由于“医院”游戏需要一定的医疗常识,因此活动前必须先丰富有关知识,让幼儿熟悉就诊程序,使活动顺利开展。随社游戏的深入,还可增加服务项目,如:添置“救护车”、“急救箱”等,上门为“病人”“治病”,开展“卫生宣传”等活动。

实用幼儿园教案1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途径和不同的表现方法,感受大雨和小雨。

  2。尝试用油画棒画长短、轻重不同的直线表现下雨天的情景。

  3。会正确使用画画工具,能和它们做好朋友

  活动重点:学习画大雨和小雨

  活动难点:用长短不同直线表现大雨和小雨

  活动准备:

  组织幼儿观察雨天的情景。油画棒、a4纸(画面上设计两片大小不同的云)、课件大雨小雨,大雨小雨的音效文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听录音,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下雨)雨下得大不大呀?哦,原来这是下大雨的声音。再来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呢?这种声音和刚才的声音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播放两种声音比较)引导幼儿注意倾听。

  2。老师小结:原来是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大雨下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呢?小雨呢?师幼共同模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并且做做模仿动作。

  二、教师范画,幼儿徒手模仿。

  1。提问:你知道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吗?小雨什么样子的吗?(看课件大雨小雨,让幼儿形象地感知)

  2。老师边总结边示范:小雨小雨,嘀嗒嘀嗒,一点、一点往下落。大雨大雨,哗啦哗啦,一竖、一竖往下落。

  3。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徒手练习画长线和短线。

  三、幼儿绘画,老师指导。

  1。用短线和长线画小雨、大雨。

  教师边画边说:小雨小雨,嘀嗒嘀嗒,一点、一点往下落。大于大雨,哗啦哗啦,一竖、一竖往下落。

  2。老师提示语:一会儿大雨,一会儿小雨,雨下个不停。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尝试用短线、轻重不同的直线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尽量每个地方都画满。

  四、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提问:今天小朋友把下雨天的样子画下来了,有小雨,嘀嗒嘀嗒,也有大雨。哗啦哗啦,你最喜欢哪一张?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案幼儿园09-09

幼儿园的教案02-24

幼儿园教案11-30

幼儿园立冬教案幼儿园中班立冬教案12-04

【精】幼儿园教案01-05

幼儿园绘画教案12-29

幼儿园中秋教案12-30

幼儿园故事教案01-31

中秋幼儿园教案01-27

【热】幼儿园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