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16 09:09:27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14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14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看钟表的方法及整时半点的认读,本节课是在认读整时半点的基础上学习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

  学习目的:

  1、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并学习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向学生渗透讲卫生、爱国旗,按时上学等观念。

  教学准备:可拨动钟面1个、时间卡8张、8个钟面头饰、学具盒、奖励用的小贴花。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向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投影出示小芳的图像):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图上的小朋友名叫小芳,她也是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和爸爸、妈妈经常夸奖她,都说她是好孩子、好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想做好孩子吗?(学生回答)那怎样做才是好孩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芳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抓住刚入学孩子想当”好孩子“而向小芳学习的思想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模型:

  (实物投影分别出示教材书上92页四幅插图)

  1、(图一)学生观察

  (1)师:小芳在干什么?是早上还是晚上呢?

  生1:小芳在刷牙,这是早上。

  生2:我从钟面上知道这是早上。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师:你知道是早上什么时间吗?(指名回答)

  老师提示:时针指向几?(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很对,时针刚超过几,就是几时刚过。

  (3)教师拔出几个”几时刚过“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时间,及时表扬、奖励。

  (4)引导看图,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图二)引导学生观察

  (1)师:图上的小芳在干什么呢?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现在是什么时间呢?视情况指名回答。

  师:又让小朋友说对了,时针快指向几,就是快几时了。

  (2)老师拔出几个”快几时“的钟面,让小朋友说出来。及时表扬、奖励。

  3、(图三)引导学生观察

  (1)师: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现在是什么时间呢?我们学校升国旗时,你们是怎样做的呢?请小朋友表演一下。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图四)学生观察

  (1)师:小芳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怎么知道是快十点了呢?指名回答。

  (2)师:图上的老师是怎样做的?小朋友想一想,老师在说什么呢?指名回答,及时表扬。

  (3)引导学生向小芳学习:上课认真学习。

  三、解释应用:

  (一)当小老师

  1、刚才我们了解了小芳上午的作息时间,我们知道做一个好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讲究卫生、守纪律、爱国旗等等,我们还知道怎样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这样的不是整点的时间。下面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看看下面这些小动物们读的时间对不对?

  2、(投影分别出示92页练习题4幅图)指名回答,并说说理由。老师及时表扬、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当小老师“这个环节的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想表现自己的XX)

  (二)游戏:找朋友

  1、老师将93页连线图中8个时钟制成钟面头饰,让8位小朋友戴着头饰出现,再让8位手持写有时间卡片的小朋友出现,钟面上的时间与卡片上的时间一致即为一对好朋友。

  2、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评:上台的小朋友找得对不对?如果错了应该怎样改?指名回答,奖励完成得好的和回答得好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做游戏这一活动,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这一教学理念。)

  (三)说一说、拨一拨

  1、指名小朋友上讲台说一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并用钟面拨出来。老师及时表扬、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说、拨“这两个环节,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让他们感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用于生活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师渗透思想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四)同桌合作拨时间。

  一个学生拨时间,一个同学读出来,并说说自己大约在干什么?(交换进行)

  (设计意图:在同桌合作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解决问题:能够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和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小猴子们摘了很多水果,忙坏了。

  2、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3、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图中有几只猴子?有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香蕉?

  4、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引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观察,理解新知

  1、同桌互相找找说说对方身上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用数字来表示的。比一比谁最棒,找得又快又多!请愿意向全班同学汇报的同学来说说。(1个鼻子,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2只脚,1条辫子,3个兜,衣服上有4朵花,4个字,5个手指头......)找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吗?或有什么话要说吗?学生讨论引出新内容。

  2、认识等号。

  (1)把小猴和水蜜桃做比较。

  师:把水蜜桃分给小猴,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3)、认识“=”

  小猴有3只,水蜜桃也有3只,我们就说小猴和水蜜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出示3=3读作:3等于3

  (4)找找课室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3、认识“>”、“<”

  (1)认识“>”。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引出大于号。

  师:3比2多,在3和2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出示大于号。

  ③这个式子3>2怎么读?(3大于2)。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

  ①猴子分香蕉,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3比2多,用“>”表示,那么3比4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4(3小于4)。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4)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三)深入观察,灵活运用

  1、继续观察主题图,问大家还能说些什么?

  如:(1)猴子的只数比香蕉多,不够分,主人应先让客人吃。得到:3大于2

  2小于3

  3>2

  2<3

  (2)同理,还可以得到:4>2,2<4等。

  2、创设情境: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四、课堂小结,深化巩固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3、开放练习:让学生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然后交流。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左右

  教学目标: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2.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1. 摸一摸。

  (1)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2)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3)对!左脚和左手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来,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4)还有左耳和右耳。

  (5)还有左眼和右眼。

  (6)还有左肩和右肩。……

  (7)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2.数一数。

  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3.爬楼梯。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请你们两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间过道当楼梯,一个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另一个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

  (生观察时师提醒:下楼梯的同学是靠哪边走?)

  (生还是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

  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吗?

  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

  (如果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

  对!特别是要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如果相撞就会发生危险。

  4.练一练。

  (出示课本第61页第3题图)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转弯判断。同学们想不想去公园玩?

  那我们就坐这辆大客车去吧!(师拿出玩具客车。)

  准备好,要出发了,请同学们判断客车是往左转还是往右转?

  (师在“十字路口图”上演示转弯。)

  小组讨论一下,客车到底是往哪边转。

  (生组内讨论交流意见。)

  师生共同小结: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车转弯的方向常常以司机为准。

  2.小游戏:我是小司机。

  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左边的同学说命令,右边的同学用玩具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图”上转弯,然后交换角色。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把小白兔请到我们课堂上,它有几句话要和同学们讲,请同学们注意听。

  2.(电脑演示)小白兔讲话:小棒,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的好朋友。小朋友,你能根据要求迅速拿出相应数目的小棒吗?(要求学生操作。)

  (1)34,请拿出34根小棒,先拿3捆,再拿几根?学生摆完后出示填空:34=30+()。

  (2)57,先拿7根,再拿多少?学生摆完后出示:57=7+()。

  (3)小白兔:下面这两道题你们会做吗?请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3+40=20+70+6=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例1:34+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再摆多少根。最后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如果不摆小棒,怎样想34+2得多少呢?

  ①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讲讲“悄悄话”。

  ②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把34分成30和4,先算4+2=6,再算30+6=36)。

  ③师小结:计算34+2,应先算4+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3)想一想,练一练。

  2+34=_____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练习:

  43+6=□ 3+55=□

  /\│/\

  40 □─┘□ □ □

  2.教学34+20。

  (1)让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

  ①想一想:这回摆小棒的方法跟刚才一样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不加2根呢?(因为要加2个十,而不是2个一。)

  (2)不摆小棒,你会算吗?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1页,完成34+20=,并给同桌讲讲“悄悄话”,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指名说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4,得54,教师强调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想一想,练一练。

  20+34=,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4+40=□ 70+27=□

  /\/\

  40 □ □ □

  3.分析比较,揭示课题。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34+2和34+20,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点:第一个加数都是34,不同点:一个是加2,一个是加20。)谁来给今天学的内容起个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比较34+2和34+2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同桌讨论一下。(加2,从个位加;加20,从十位加)。教师指出: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小白兔:看到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认真,我真高兴,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打靶游戏,(电脑演示)你们看,每个气球上都有一道题,如果你能做对的话,就会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加油吧!

  2.完成教科书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做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52页“做一做”第3题。

  (1)审题,图中画的是什么?左边多少?右边多少?

  (2)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3)算出得数,说说第(1)小题是怎样算的。

  4.改错。

  小白兔:小朋友们,下面我带你们去动物医院去看一看,动物医院里住着小猪,小狗和小猴,他们每个做的题都出了问题,要请小朋友们当医生给他们看看病,看谁治得好!

  43+3=72

  50+32=37

  71+20=90

  5.夺红旗游戏。

  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限时3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做后集体订正,奖励前5名一人一面小红旗。

  四、课堂小结

  小白兔: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这节课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同学们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好数学。

  五、发展性训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你能自己编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题吗?(28+30=)谁能很快说出得数,谁还能编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23+6、44+5)当出现55+6时,问:你能很快说出得多少吗?小结:当个位相加不满10时,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不进位加。(板书:不进位),当个位相加满10时,就是下节课所要学的进位加。你们回去后可以想想55+6怎么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是学生在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沟通情感,激发动力

  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沟通师生情感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上课,教师通过亲切的语言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白兔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小白兔都伴随着同学们,采取激趣的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到乐学的状态。

  二、巩固运用,承前启后

  巩固有助于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运用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检验和深化。通过巩固、运用,力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汇贯通。在这一阶段,依据大纲,凭借教材,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多样化训练:安排了“打靶”游戏,改错和“夺红旗”游戏,以巩固“双基”,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达到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标要求。在课的最后,根据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设计了学生自编题练习,在编题中学生自己发现个位相加满十的情况,兴趣很高,顺水推舟布置学生自己试着做的家庭作业,激发学生探究新的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难点: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教学准备:

  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1)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家人,好不好。

  教学反思:

  “数一数”这节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在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

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

  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3.揭示课题。

  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

  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

  (1)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3.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4.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4)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7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比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探求数射线的意义。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数射线及其特点(方向,起点,单位长度)

  教学难点: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两幅树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树。你喜欢哪副图?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排的整齐呢?

  师:我们都喜欢排列的整齐的事物,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也要像他们一样排在一条直线上。

  (多媒体)出示2副树的图

  2.生活中的队列

  二、初探数射线

  1.初探数射线的特点(起点,单位长度,方向)

  师:看,数宝宝们也来参加我们的数学课了,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数宝宝拍的整整齐齐的呢?

  师:你们觉得谁应该排在第一个呢?

  (板书:0是起点)

  师: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应该是几?

  师:接下去就应该是2了,你们来说说2排在这里好不好?(不好)

  师:那你认为应该排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师:你能告诉下面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排在这里吗?

  师:把2放在这里,看看从0-1,再从1-2,他们每格一样长吗?

  师:原来每格应该一样长,

  (板书:每格一样)

  师:现在数宝宝都整整齐齐的排好了。看,谁来了?(11)

  师:11说,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你们觉得应该把它放在哪里?

  师:好的,我把这根线延长,把11放在10的后面。这样行吗?

  师:那12呢?再延长。13呢?再延长。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黑板不够了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

  师: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符号,用箭头来表示,这个箭头就表示往右还有好多数宝宝。而且你们仔细观察,这条直线上,起点是0,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数射线。

  生齐读数射线。

  (板书:数射线)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数射线,谁能说说看它有什么特点吗?(同桌讨论各自观点)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齐读板书

  2.巩固练习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1 2 3 4 5 6 7 8

  (3)1 2 3 4 5 6 7 8 9 10

  (4)0 2 4 6 8 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但要

  有起点“0”,还要有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三、深入探究,强化数射线认识

  学会标数

  送数宝宝回家

  师:这些数宝宝都迷路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看啊?

  找邻居

  师:看着这条数射线,你能知道他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吗?

  师:不看数射线,现在你知道师:刚刚我们是看着数射线找邻居的,现在我把数射线拿掉,你还能找到数宝宝的邻居吗?

  (练习:___, 6 , ___ ___ , 3 , ___ 4 , ___ , ___ ___ , ___ , 2 想一想,看一看,用数射线来验证)

  动物跳远比赛

  1、小熊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绩是3)

  2、小兔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绩是8)

  3、小袋鼠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绩是9)

  学会比大小

  起点相同,比较大小

  师:小熊,小兔子,小袋鼠谁是跳远冠军呀?三者比较3<8<9 2)起点不同,比较大小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小兔: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老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袋鼠:0 1 2 3 4 5 6 7 8 9 10 ()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一点

  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看数射线比较图形大小

  师:4放在了数射线相应的位置,一颗爱心放在了4的右边,请问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小太阳也来了,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呢?

  (师小结:数射线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巩固练习

  看数射线,比7小的数有哪些?比2大的数有哪些?

  四、小结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同步导学第22页

  板书设计:

  数射线

  0是起点

  每格一样

  是正方向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材方面:

  《数花生》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很重视学生数感的建立,通过估计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此外,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问题串是第4版教材的特色之一,

  教学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形成了一个连续动态的问题组合,引领学生逐渐学会从头到尾独立思考。本课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不断经历数的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提高,使学生能顺利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用不同的数法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增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悟事物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串使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在活动中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积累经验,发展思想。

  学情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以内数的数数,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经能熟练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而且,虽然学生能数很多的数,但是仅仅限于用嘴数,一旦要对应事物,数事物的个数时,体现一一对应的关系,正确率不高,孩子们手口对应方面还是欠缺的。

  教学目标:

  100以内的数数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会空口数数,这样只能说学生了解了数的顺序,更重要的是学生要体验每一个数字的增加,实际上是事物叠加的结果,数字的变化代表的是事物多少的变化,在生活中我们用到的更多的是联系实物进行数数,学生要有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数数的方法,其次,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我们这节课的落脚点放在哪里?而是要重视学生点数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准备学具花生,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的学习。通过以上两点的思考,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结合我们二小的课堂教学模式“双向四环十六字”进行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将自学引导、交流合作、展示点拨、练习评测和谐融洽地结为一体,建立起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双向”指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四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相连接的四个基本环节。《数花生》的四环体现为:第一环:自学引导(独立数数)。提出问题,产生数的兴趣。第二环:交流合作(换一种方法数数)。互相检查再数,强化数的方法。小组合作尝试数出100个花生。第三环:展示点拨。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教师强化十个十个数。第四环练习评测(探索练习)。体验不同的数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一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互动一(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认真上课我最棒。快快乐乐学数学,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小伙伴们准备用鲜花来布置校园。

  出示:花与花盆图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师:花与花盆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小巧和小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一朵花种进一个花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一一对应

  师:这种一个对应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阶段:创设情景,参与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准备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粗心的小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结果,进行汇报)

  【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兴趣,积极自觉地想办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比的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描述比较的结果,对于同一种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话说一说】

  形式

  1、个别汇报——规范表达

  2、补充表达——从不同角度描述比较结果

  3、同桌互说——强化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第三阶段:在情境中练习,应用方法,熟练表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

  学生边翻边说:翻翻翻,20页

  【用口令的形式让学生重复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完成要求】

  师:小巧和小丁丁也在为国庆节做着准备。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每幅图的内容比一比,说一说,练习用不同的话规范表达比较的结果)

  形式:同桌互说,再个别汇报。

  师:说的真棒!

  【教师总结性的表扬,给与学生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互动二:轻松一下(放)

  【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对于课堂的35分钟会有疲倦,在的.学习阶段后安排一次放松,既能调整学生学习的情绪,消除疲劳,又能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继续学习】

  互动三:一问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安静听),(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四阶段:游戏活动

  1.抢椅子

  出示三幅图(椅子数与人数比较,三种情况)

  师:小朋友们想玩抢椅子的游戏,哪幅图适合来玩呢?为什么?

  2.考考你的记忆力

  出示四幅图,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忆。打乱次序提问,在某幅图中,谁多谁少。

  【此游戏的设置既将记忆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融为一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的情境下结束教学,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而对应比较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思维中】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懂得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分析、判断的能够,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够自主探究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计数器、0---9的数字卡片、。

  学具:多张带有100以内数的卡片。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探究新知

  1、复习旧知引入:&ldqu;同学们,在你们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张卡片,请你大声读读卡片上的数,谁愿意说说你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rdqu;

  2、比鸡蛋个数。

  (1)师:&ldqu; 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养殖场每天都能产很多鸡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盘鸡蛋,哪一盘数量多?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rdqu;(鼓励不同想法)

  学生汇报:

  A:我数出来了,哪盘鸡蛋多。(评价:数出来的,这么快,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的数出鸡蛋的数量……5个5个的数,你上前给大家数一数,要一边指着,一边数,我们也跟他一起数,好吗?……5个5个数真简单。谢谢你推荐给大家这种好方法。)

  B:老师,我就看最后一排也能知道第一盘多。你看,前面都一样,第一盘地最后一排多,所以总数就多。(评价:观察得真仔细,就根据最后一排来判断,真快!)

  C:只看空格就行。(评价:数空格,这的确也是好方法:来,说说看,你怎么想的……我们看,两个盒子里的格子一样多,一个格子放一个鸡蛋,第一盘缺2个,第二盘缺4个,很明显第一盘多。看,你真了不起,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也能知道哪盘多,哪盘少。)

  4、用小于号表示,28&ldqu;﹥&rdqu;26

  &ldqu;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或者数的方法,知道了第一盘鸡蛋多。&rdqu;

  你们能用一个我们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吗?(板书&ldqu;>&rdqu;)(读两遍)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一)比较:28﹥26

  1、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28大于26呢?

  2、学生汇报:

  (1)28在26的后面,所以28﹥26,(评价:利用数的顺序得出结论,;越往后的数越大,可以。)

  (2)28里面有2个十8个一,26里面除了2个十外只有6个一,所以28﹥26。(板书:2个十,8个一,2个十,6个一)

  3、小结:你们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大家一起来看一看,28由2个十,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6个一组成的,这两个数的共同特点是:这两个数十位上都是2,都表示是2个十,所以我们直接比较个位就可以了,8个一大于6个一,所以28大于26。

  看来,在比较的都是两位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相同,我们可以直接比较个位上数,就能很快判断出这两个数的大小。(板书:十位相同)

  4、小练习:&ldqu;这种方法掌握得怎么样?来,比较一下这两个数。&rdqu;

  43﹤46 32﹥30

  (二)比较:39﹤45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利用比较个位的大小来判断两个数的大小,你们再来看看这两个数。 (板书:39 45)

  2、在比较这两个数时,谁有好方法?

  3、学生汇报:只比十位就行……(师:不比个位,只比十位,你们同意他的意见吗?说一说你的道理。)

  4、总结归纳:遇到十位不同时,十位上大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板书:十位不同)

  5、小练习:57﹤66 71﹥34

  6、指着板书小结:

  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时,就要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来比较个位上的数。这两种比较方法你会了吗?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同桌比数卡:&ldqu;现在再来拿起你手中的卡片,这回同桌两人比一比,卡片上的数大小?谁愿意向大家一下你们是怎么比的?&rdqu;&ldqu;我们一起来判断,他们说得对不对?&rdqu;

  2、随意同其他同学比。(如:29小于47,47大于29)

  3、同老师比(老师卡片是50)大于50举左手,小于50举右手,共同判断。(其中50=50)

  4、四人小组比数卡。(两组同学)

  (1)随意抽取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

  (2)谁能给这四个数按一定顺序排排队?你有什么快方法?

  四、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将这种方法应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

  3.学会使用四线格。

  重点

  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

  难点

  学会iuü的四声,读好二、三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

  一、指导复习单韵母a、o、e

  出示卡片,齐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汉语拼音第2课

  二、学习i、u、ü的.读音及四声

  1. 教学单韵母i

  (l)(出示第一幅图)问:你发现了什么?(一件衣服)

  (出示i的卡片)问:你会读吗?正音、指名读。

  (2)掌握i的四声

  出示i的四声,问:谁想试着读一读?正音,指名读,齐读。

  2.教学单韵母u

  (1)(出示第二幅图)问:你知道了什么?(一只乌鸦,u和乌鸦的乌发音一样)

  指导读,指名读。

  (2)学习u的四声

  分小组试读,指读。

  3.教学单韵母

  ( 出示第三幅图及{的四声 }问:你想到了什么?

  范读、齐读、领读。

  三、复习iu{的四声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11-28

一年级数学教案09-0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1-25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8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15

西师一年级数学教案01-14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1-19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