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休止。
2、感受ab曲式,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3、尝试用乐器为乐曲演奏,体验演奏乐趣。
活动重点:感受乐曲休止。
活动难点:尝试用乐器为乐曲演奏。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小精灵指挥棒
2、cd:《魔幻小精灵》,取拿乐器音乐、录音机
3、乐器:串铃、响板、手鼓
活动过程:
一、反应游戏,感受乐曲休止。
在行进中,教师敲手鼓,幼儿听到鼓声作出停止的动作。
× × × ×|× 0 0 0 |
走走走走停
二、欣赏故事。
出示挂图,讲述魔幻小精灵闯难关的故事。
提问:①魔幻小精灵为什么走着走着停下呢?
②魔幻小精灵走几步停下来的?
(引导幼儿理解挂图,熟悉ab曲式及感受休止。)
三、身体乐器演奏。
1、鼓励幼儿运用身体乐器将ab曲式表现出来。
2、随音乐用身体乐器完整演奏。
四、乐器演奏。
1、出示乐器,分辨音色。
2、根据ab曲式特点选择适合的.乐器。
3、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拿取乐器,并站好演奏的队形。
4、幼儿使用乐器演奏:
①分组练习。
②使用乐器演奏乐曲。(重点指导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
5、播放舒缓音乐,轻轻收放乐器,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表演区:提供音乐cd、指挥棒、乐器、故事挂图,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乐曲,鼓励幼儿大胆演奏。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歌曲的音频mp3,图片。
经验准备:敲击小鼓的经验,听过小鼓的声音。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幼儿能按照三拍子的节奏,边唱边打节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进入教室
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红公鸡》
我有一只红公鸡,不知在哪里?请你快来叫一声?出来吃白米。
二、进行部分
发声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用肢体按照××××∣×××_∣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
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
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
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什么不行?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对农场(村)的动物及叫声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经验)。
2、幼儿已学过歌曲《小猪睡觉》(经验)。
3、农场背景图一张,以及小鸡、小鸭、小猪等小动物的实物图片,和节奏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1、幼儿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提问:小猪住在那里?(引出歌词:小猪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农场背景图,以及小猪)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叫声:噜噜。
二、学唱新歌。
(1)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出示节奏卡)
1、小猪吃饱了就睡,睡着了还要打呼噜,(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问:打呼噜时的叫声应该怎么样?引出节奏卡(×○×○),让幼儿学念其中的歌词:噜噜。
2、用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猪找食吃时的叫声,同时出示节奏卡(×××—),幼儿学念噜噜噜。
3、幼儿跟随教师学说其中的歌词,注意掌握休止节奏。
(2)通过领唱齐唱等方式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2、用领唱齐唱方法幼儿学唱歌曲,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3、引出歌曲名称《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在农场里”四个字宝宝。
三、创编新歌词。
1、幼儿迁移经验,说出在农场的其他动物及其叫声,并编进歌曲里唱一唱。
2、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歌词唱出来,大家跟着学唱。
3、用新编的歌词进行领唱、齐唱。
四、结束谈话。
表扬幼儿能积极动脑,并给创编歌曲的幼儿将一朵小红花,鼓励幼儿回家把歌曲编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4
教学目的:
1、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音乐,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2、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3、音乐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形象,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作,在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
大象头饰、小鸡、老鼠、小猫、小狗、小蜜蜂、小兔、狮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师模仿大象的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猜我是谁呀?(咳)对了,我就是大象伯伯,今天我们动物们要开一个联欢会想邀请你们参加,愿意吗?
二、学习新歌《动物说话》
(一)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下面我们就请出第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他是谁呀?(小鸡)小鸡是怎么说话的呀?(叽叽叽)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说: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
(二)听范唱大家知道吗?小鸡不仅会说话,它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范唱)
(三)试着演唱歌曲
1、刚才,小朋友们听的特别认真,我们试着唱一唱好吗?
2、谁知道小鸡是长什么样的?(毛茸茸,尖尖的嘴)那好大家边唱边把小鸡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教师伴奏)
3、幼儿创编歌词。
师:你还知道什么小动物会唱歌呀?
三、想象小动物的形象,理解音乐。
(一)森林那么大,一点都不热闹,再请出一些小动物行吗?
师:听森林里来了谁?教师范唱。请大家轻轻的把眼睛闭上感觉又出现了什么动物?表演本段音乐。
(二)听作品辨别小动物老师发现大家特别有想象力,还特别喜爱动物,有很多伟大的作曲家也特别的喜爱小动物,他们写了很多描写小动物的曲子,都有什么呀?我们来听听谁第一个出场啦!
1、放小蜜蜂音乐,音乐里呀用小提琴的.演奏模仿了小蜜蜂抖动翅膀的样子听出来了吗?
2、听小狗音乐。你们听又有谁来了?怎么听出来的?谁能学学小狗的动作?
3、咱们再请出一个动物,听?是谁呀?小老鼠、小花猫
四、看动物软件刚才,我们唱的听的特别认真,森林里的动物们真的来参加我们的联欢会了。
五、扮演小动物开动物联欢会老师表演兔子妈妈并担任解说。
动物联欢会就要开始了,今天就由森林之王主持大会。
小狗第一个来表演节目,他迫不及待的手舞足蹈起来了(放音乐小狗乖乖)森林里乌龟大哥和小兔子商议比赛呢?你看他们来了。
小蜜蜂们来到大森林里准备收集花粉采蜜呢!(放音乐)动物联欢回快要结束了小动物门全体起立站到台前一起联欢,最后动物们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水族馆”乐曲旋律,通过图谱、肢体动作、乐器来感应乐曲的曲式。(重难点)
2、使幼儿能愉快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来。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海底背景图一幅(贴有各种海底动物)。
2、语词图卡一套、CD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随音乐跳各种舞步进场。
二、出示海底图介绍,引起幼儿兴趣。
“水族馆就像海底世界一样,很神奇。”
1、提问:小朋友见过水族馆吗?水族馆里会有些什么动物?
2、出示背景图,介绍海底动物。
“看看,都有些什么海底动物?”
三、幼儿欣赏第一遍音乐。
1、介绍音乐名称及作者。
“水族馆这么神奇,这么美!让我们也来听一首很优美的音乐,名字叫《水族馆》。这首音乐是法国音乐家圣桑写的。
2、“在听音乐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一边仔细听音乐,一边想想,在音乐中你会看到什么?”
幼儿欣赏音乐。
3、让幼儿谈谈听完音乐后的感受。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音乐,刚才你们听音乐的时候,好象又看到了什么呢?
4、理解下行间奏。
“刚才在音乐里你们有没有听到一段“铛……”的声音?(我们来听听看)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什么?开始时声音是怎么样的?(由高变低)
5、让幼儿用动作表示下行音乐。
“我们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段由高到低的音乐呢?
四、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
1、“你们想的.动作真多!我要把你们这些动作都编到音乐里面去,但是我有个要求哦,请你们猜猜我听到音乐的时候,我想到什么动物,我在做什么?
2、教师根据旋律表演,鼓励幼儿为老师鼓掌。
五、感应曲式。
1、按图谱顺序感应曲式。
(1)“刚才你们都看到我表演了,这曲子里我想到什么?”
(2)“让我们看看,音乐里都出现些什么动物?”
教师根据音乐按顺序出示图谱。边唱歌边出示。
(3)认识反复记号。
(4)幼儿根据图谱听音乐感应乐曲曲式。
2、肢体感应曲式。
(1)“刚才我想到的是金鱼在水里唱歌,吹泡泡,那你们想到自己是一只什么动物呢?”(让幼儿自由说)
(2)创编各种海底动物动作。
“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你想到是什么动物在水里唱歌,你就用动作表示出来,看看谁的动作最美,想的动物是跟别人不一样的!”
3、碰铃感应。
(1)“你们做的真棒!表扬表扬自己,你们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碰铃。”
(2)“谁能让碰铃发出好听的声音?”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敲法。
(3)让幼儿为下行音乐配上音色。“听听刚才的下行音乐我们用哪种方法演奏更好听?”
(4)“好,我们把这些配到音乐里面去,让我们听着音乐试试看吧!”(听音乐演奏乐器)
六、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幼儿体验喜、怒、哀、乐的情感。
2、尝试改编歌词,并能根据节奏唱一唱。
3、幼儿体验探索的兴趣,有表演的欲望。
活动准备:各种表情挂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身体乐器》:根据不同性质、节奏鲜明的音乐(进行曲、舞曲)启发 幼儿探索把身体当作乐器,在音乐的伴奏下,发出种种有节奏的声音。做到口、手、脚配合较协调一致。
2、发声练习:《问好》师生接唱,要求衔接紧凑。
二、学习歌曲
1、观看表情图并作出相应的表情。
讨论当你是这种表情是你会怎么样?(让幼儿作出动作)
2、分段欣赏歌曲
(1)第一段欣赏后提问:“刚才小朋友快乐时是怎样做?”
(拍手)作出相应的.表情,引导幼儿拍出|x x|xx x|的节奏型。
(2)第二段欣赏后提问:“小朋友着急时会怎样做?”
(跺脚)作出相应的表情,引导幼儿用脚跺出 |x x|xx x|的节奏型。。
3、完整地欣赏歌曲。引导幼儿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曲
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来表现歌曲中的喜、怒、哀、乐等情节的变化。
生气时(噘嘴)、难过时(轻哭)、高兴时(大笑)
并且将创编的内容唱一唱。
四、表演歌曲
引导幼儿将创编好的歌词完整唱一唱。
中班音乐教案:劳动最光荣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7
活动目标:1、学习在有伴奏的情况下独立地唱准曲调,养成喜欢在集体中歌唱,也喜欢独立地在大家面前表演的习惯。
2、探索与歌词内容相一致的歌表演动作,并练习合拍地表演。
3、初步学习与同伴商量,分配角色,并一同合作、协调地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1个茶杯、1张凳子。
活动过程:
1、用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小朋友帮爷爷奶奶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要帮爷爷奶奶做事?爸爸妈妈怎么夸奖他的?幼儿回答后,教师整理、加工成歌词朗诵给大家听。
2、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吐字要清楚,让幼儿听清歌词。
(2)幼儿跟随教师按节奏念歌词。
(3)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
3、引导幼儿为歌词创编动作。
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词自己想动作,并能边唱边做出来。幼儿做动作时,教师不做,以免幼儿模仿,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
4、学习与他人合作进行歌表演。
(1)教师和个别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扮“爷爷”“奶奶”,在唱前两段歌词中的'第一句时,也可让其他幼儿帮忙唱。另请一名幼儿扮演“小朋友”,唱两段中的第二句,边唱边做动作。第三段仍由“小朋友”唱,或全班幼儿齐唱。
(2)教师和全班幼儿表演,表演方法与上相同。
(3)幼儿两人一组分角色表演,让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4)按小组分角色表演。每组五人,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五个角色。幼儿扮演时,教师轮流到各组参与活动,和某一幼儿共同扮演一个角色,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8
目标:
1、在游戏中熟悉旋律和节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手会变***”。
2、在玩玩、动动、唱唱中自然习得歌曲。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手会变***”。
难点:模仿老虎叫声并表现老虎凶猛的样子。
准备:磁带、娃娃(若干)
过程: 一、熟悉旋律和节奏
1、节奏游戏(欢迎小客人)
1)听着音乐拍手欢迎小娃娃。(×××××)
2)帮娃娃排排队。(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型)
2、手指游戏
1)小手本领大会变戏法,会变什么呢?
2)我们来和小手做游戏,拍两下告诉大家小手变成了什么。(个别)例:“××变小鸟”
3)一起告诉大家你的小手变了什么。(集体)
二、新授歌曲
1、看看猜猜老师的手变了什么?(随旋律动作)
2、听听老师的手到底变了什么?(范唱)
3、老虎出来会怎么叫?(讨论)听老虎怎么叫的'?(范唱)
4、比比哪只老虎叫声最威猛。(幼儿模仿老虎叫声)
5、谁会扮演这只凶猛的老虎。(个别动作)
6、比比哪只老虎最凶猛。(集体幼儿边唱边表演)
三、游戏《老虎和猎人》
老虎去捉动物听到猎人的声音马上找个地方躲起来。(幼儿边唱边游戏)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习并巩固固定节奏。
2、音乐游戏:以律动、身体节奏等方式带入歌曲《懒惰虫》。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歌曲《懒惰虫》,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1、 固定节奏问答
(1)教师先排出一组节奏,再帮助幼儿排另一组有所变化的节奏。
(2)先引导幼儿如何将名字与卡片节奏结合在一起。
(3)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并回答节奏(要会排也要会念),幼儿排节奏卡教师念出节奏。
(4)请个别幼儿排节奏卡,全体幼儿一起念出节奏。
2、 音乐游戏
(1)教师教唱歌曲第一段时,幼儿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
(2)第二段唱到肚子痛时就摸肚子。
(3)第三段再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4)教师拍"哒哒 空"的节奏,让幼儿跟随,不间断的拍,教师逐渐带入歌曲。
(5)幼儿拍"哒哒 空" ,"哒哒 空"的节奏,边拍边唱歌曲。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歌曲敲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创编不倒翁和小娃娃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进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录音、玩具等。
活动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习过的歌曲。
2、创编动作听第一段,创编不倒翁的动作,表现出不倒翁的摇摇晃晃。
3、听第二段,创编小娃娃的动作,表现出小娃娃动作流畅的感觉。
4、展示和分享幼儿分两组,分别扮演不倒翁和小娃娃。
幼儿合作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单向发挥作用,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缺乏了师幼互动的过程。在活动中无论是欣赏,理解歌词、唱歌、表演,虽然教师尝试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吸引和激发幼儿的兴趣,但是反复的播放,重复地练习让幼儿大部分时间花在消极地坐、听、等待上,严重束缚幼儿双手与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想与情感,活动过程中幼儿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为了学会教师所教的内容而感到困难,感到苦恼,自然会毫无参与活动的兴趣,更不用说是大胆的表达表现音乐的愉悦感了。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感受两种乐器共同演奏所产生的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2、能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准备:课前给幼儿观看天鹅在湖中游玩的情景。
2、材料准备:《天鹅课件》、录音机、磁带、头饰及衣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感受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
师: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想和大家一起学本领,我们来看看,他们到底是谁呢?
1、点击钢琴。
提问:这是谁呀?怎样能让它发出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钢琴美妙的'声音吧。
2、点击大提琴
提问:这是谁呀?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提琴的声音吧。
师:刚才钢琴的声音和大提琴的声音我们都听到了,那么他们
要是合起来演奏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
(二)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感受乐曲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师:待会儿请你来说说,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你想到了什么?
1、点击课件,提问:这段音乐比较适合哪个小动物在跳舞?为什么?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音乐名字就是《天鹅》,这段音乐听起来非常优美、舒展、高雅,就象美丽的天鹅在湖中跳舞一样。
(三)让幼儿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的时候想一想,天鹅在湖中干什么?可以做一些什么动作?
1、请个别幼儿来做动作,大家一起模仿。
2、启发幼儿做一些互动的动作,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
(四)欣赏乐曲MTV,增进幼儿对乐曲特点的理解。
活动反思
《天鹅》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音乐的感受、审美、音乐文化、音乐形象的对比、创造性思维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的艺术特点。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2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扭秧歌舞蹈,动作较协调,有节奏。
2、幼儿感受和表现舞蹈欢乐的情绪。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红绸带每人一条(用多色皱纹纸替代)。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1、再次请两名幼儿示范扭秧歌舞。
2、组织幼儿复习扭秧歌歌曲和舞蹈基本舞步。
3、教师组织幼儿逐句学习动作。
4、放歌曲磁带,幼儿将整个舞蹈连起来跳。
教师启发幼儿以愉快、喜悦的心情,舒展、有力、富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秧歌舞蹈的'特点。
5、放录音,组织幼儿腰系红绸带,随秧歌舞曲扭起来。
6、待幼儿动作熟悉后,进行对形变换。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能用小兔“跳、蹦”的基本动作跳出“前、后、前前前”的方位动作。
2、大胆探索创编玩偶兔娃娃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3、享受游戏情景所带来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一个,玩偶兔娃娃。
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
活动过程:
听音乐《走路》进场,围半圆坐。
1、幼儿坐成半圆形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
幼儿欣赏音乐,并自由做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2、讲述玩偶兔娃娃的故事,探索创编玩偶兔娃娃的动作。
师:“这音乐说了一个玩偶兔娃娃开音乐会的故事。夜幕降临的时候,森林里一片安静,玩偶兔娃娃们聚在草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当有魔力的音乐传来,奇迹出现了,玩偶兔娃娃全身活动起来,跳起了快乐的兔子舞。”
师:“让我们一起变成兔娃娃,起来跳舞吧。”
幼儿创编玩偶兔娃娃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玩偶兔子舞。
3、学习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
师:“学会了玩偶兔娃娃的舞蹈,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小兔音乐会啊?兔娃娃告诉我说,要想参加小兔音乐会还要学会小兔跳,你们会不会啊?”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
师:“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像我这样。还要有节奏地跳,瞧这样。”
教师示范,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
师:“兔娃娃们跳得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
教师示范,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4、组合兔子跳和蹦两个基本动作。
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
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
5、组织幼儿跳舞出场。
师:“瞧,这里就是开音乐晚会的大草地。咦?怎么没人?”
老师看表皱眉说“哎呀,今天我们练兔子舞迟到了,小兔音乐会结束了,要明天才有了。让我们回去休息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再来吧,小兔子回家咯!”幼儿跳舞出场。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4
活动目标:
1、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水果歌》,练习唱准音乐旋律
2、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水果名称替换歌词
3、在歌唱过程中感受单个字重复演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各种常见水果的图片,节奏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你看见过哪些水果?(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现相应的水果图片)
2、在这些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为什么?
二、感受新歌的旋律
1、今天,这么多的水果要来唱演唱会,请你听一听,老师唱了些什么?谁第一个出来唱歌?
①教师演唱第一个水果:我唱的是谁?请小朋友把图片找出来。苹果的歌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它是怎样唱的?(幼儿与教师一起演唱单字重复的一句)
②教师演唱第二种水果:运用同样的方法引起幼儿学唱的兴趣
③第三种与第四种水果一起唱:
④教师小结:原来,水果中单个的字也可以用来唱歌,而且非常有趣。
三、学习新歌
1、教师轻轻地完整唱一遍
2、幼儿演唱
3、根据图谱的提示感知第一段、第三段与第二段、第四段结束时时值的不同,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正确的演唱。
4、演唱、分男女进行演唱
四、创编歌曲
1、你觉得还有哪些水果也会来唱歌?它会怎样唱?
2、根据幼儿的回答贴上相应的图片:后面单个字会唱什么?
3、完整演唱幼儿创编的歌曲。
中班音乐:母鸡孵蛋
活动目标: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
(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笔。
2.铃鼓、丝巾每个小朋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
师: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听听母鸡孵了几个蛋?
教师《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师:母鸡孵了几个蛋?
二、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师:这只鸡喜欢打嗝,它的名字叫打嗝鸡。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唱歌时对着别人打嗝礼貌吗?怎样能让别人听不到打嗝的声音?
(4)练习唱准小节末拍的休止符。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3)学习害羞鸡唱歌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师:这三只小鸡的叫声合起来是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叫《母鸡孵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三、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师:你们觉得丝巾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小鸡?铃鼓呢?
什么样的声音可以给棒棒鸡伴奏?
怎样给打嗝鸡伴奏?到了打嗝的地方可以怎么办?
怎样给害羞鸡伴奏?
2.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四、拓展经验
出示双胞胎小鸡
师:鸡妈妈除了孵出了那三只小鸡,还孵出了这对双胞胎小鸡。听听他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师范唱双胞胎小鸡的叫声。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旋律,尝试随着三拍子的音乐按下雨、浇花和喝水的情节做动作。
2.将日常观察到的雨点下落情景用舞蹈动作表演,通过夸大动作幅度来表现不同的雨点落下时的姿势,以及小花喝水时快乐的神态。
3.在表演中体验小雨对花的关爱以及花对小雨的感激之情。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过下雨景象或观察过浇花过程。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乐曲《小雨和花》,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
师:“小雨在干什么?”
二、欣赏课件,熟悉乐曲的内容
师:“小雨和小花在做什么?”
三、教师引导幼儿创编A段小雨落下的动作。
1.教师启发幼儿做小雨落下的动作。
师:小雨是怎样落下的?从哪儿落到哪儿呢?
2.教师唱谱,幼儿重点练习按乐句做小雨由上而下落下的动作。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口吻检查幼儿是否在乐曲休止的时候蹲下。
师:小雨有没有落下来啊?怎么落下来的?
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A段,重点带领幼儿通过手部抖动、摇手腕等动作表现小雨。并练习边走边做小雨落下的动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创编B段动作。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示花喝水时快乐的`样子。
师:小花喝水吗?那你们来做做小花喝水时高兴的样子。
2.教师做雨点的动作,幼儿练习随雨点方位调整自己身体的姿态。
师:小雨点来了,小花要看这小雨点。小雨点在哪个方向,小花就要朝着那个方向和小雨点做游戏。
3.幼儿随音乐完整地练习B段。教师引导幼儿从动作、表情上表现出快乐和感激之情。
师:花开心是什么样子?除了可以用动作表示,也可以用什么样表情让人感觉小花很快乐呢?
五、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表演两次。
1.教师分配角色,指导扮演花的幼儿散点站位。
2.教师引导一部分幼儿当小雨,然后随音乐分角色表演。教师可以不断地运用赞美的语言和积极的神态对幼儿的表演给予及时的肯定。
3.交换角色,听音乐再次完整地表演。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帮助幼儿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表现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动作。幼儿能用不同的动作创编小雨落下来的动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时候,小花喝水和长大的动作幼儿表现动作不明显。特别在分角色表演时,孩子没有分清两段音乐的区别,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动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小百科: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6-18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15篇)11-06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精选15篇)10-14
中班音乐教案【必备】07-21
中班音乐教案[实用]07-23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11-15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10-30
【热】中班音乐教案08-05
中班音乐教案【精】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