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案集锦四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门豹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门豹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导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过渡语: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齐读课题
看课题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默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再读课文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的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分段朗读课文
西门豹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西门豹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2、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
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板书: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板书:惩治官绅)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西门豹很客气地“请”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时,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目的是要吓唬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板书:破除迷信)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xx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5、指名分角色读这部分。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
引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2、补充题目:( )的西门豹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五、作业布置: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西门豹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初步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3.熟读课文,能按照提纲展开想象,详细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
4.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灌溉。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19.西门豹齐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词义: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读通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3)思考:西门豹管理邺地时做了哪三件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2.交流。
(1)“开火车”分节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解词:田地荒芜,田地因无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是炊烟。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这两个词写出了西门豹去邺地时,邺地的情况。
(3)本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节~第九节)
第二段:(第+节~第+二节)
第三段:(第+节~第+四节)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交代了些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战国时候(距今两千多年);
地点:邺地;主要人物:西门豹;事情:西门豹调查情况
2.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西门豹为了调查情况,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提了几个问题,内容是什么?用()表示。
3.轻声读者大爷回答的内容,以一句话概括出西门豹了解到的情况。
交流:
(1)“河伯娶媳妇”造成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以巫婆和官绅为首骗钱害人
(3)穷人的孩子受害最深
(4)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反而年年闹旱灾。
4.从这些情况中,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借口;也说明西门豹是个办事注重调查研究的官吏。
5.轻声读第九节,思考:
西门豹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为什么不马上惩办恶人,反而说下次河伯娶亲时去送新娘呢?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说明西门豹做事讲究策略,准备将计就计惩治恶人。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承上层下的过渡作用。
6.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段,引人第二段。
齐读第一段,指名说说段意
师述: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严惩巫婆和官绅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的第2段。
二、细读课文,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下令禁止给河伯娶亲?西门豹想了哪些计策分别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的?用“——”划出有关内容。
2.“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那些官绅看到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都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出?
提心吊胆,形容+分担心或害怕。文中是指官绅门知道河里哪有什么河伯?投下河去只有死路一条。他们亲眼目睹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被投下河后的下场,害怕极了。
3.指名读第十二节,思考,文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官绅们的丑态?
磕头,求饶
4.轻声读第2段,思考。
西门豹为什么会想出“投入河中”的方法来严惩恶人的?(西门豹巧妙地当众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不仅揭露了他们骗钱害人的阴谋,而且有力地用事实教育了被愚弄的群众。)
5.齐读第2段,概括段意。
三、根据提纲,展开想象复述第2段。
1.看到西门豹带着卫士也来到漳河边,巫婆、官绅会怎么想?
2.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分别惩办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的?恶人们当时的丑态是怎样的?
3. 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后,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这时“娶亲”场所的气氛和人们的心情会变得怎样。
4. 西门豹终于松了口,让官绅们回去,这时老百姓和官绅们会有怎样的不同表现。
第三教时
一、指名复述第2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第三段,思考,文中的“从此”指的是什么?
“从此”是指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恶人以后。
2.再读第三段,思考,兴修水利与破除迷信有什么联系?出示填空。(填写关联词)
()禁绝河伯娶媳妇,()能使老百姓安心地开凿渠道,发展生产,安居乐业。
3.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学习了本文后,你知道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
四、练习。
1.课后练习4: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
(1)都是阿伯娶媳妇给闹的。(这句话中的“闹”是“造成”的意思。文中指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造成的。)
(2)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这句中的“闹”是搞;弄的意思。文中是指巫婆勾结官绅,每年都要搞一次给河伯娶媳妇的鬼把戏,每次都要捞取大量钱财,骗财害老百姓。)
(3)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这句中的“闹”是发生的意思。文中是指邺地夏天雨水少,旱灾年年都会发生。)
2.把词语补写完整,再说说意思。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磕头(求饶)。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用头碰地以求得对方宽恕。
面如(土色)。脸色难看,形容+分害怕。
3.写反义词。
沉(浮)旱(涝)漂亮(丑陋)迎接(送别)稀少(稠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六、课外阅读
【西门豹教案】相关文章:
《西门豹》教案05-14
关于西门豹教案10-08
西门豹教案范文合集7篇12-11
《西门豹》说课稿11-09
《西门豹》教学反思10-04
西门豹教学设计02-03
《西门豹》教学设计04-17
《西门豹》说课稿14篇12-12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10-30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