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水教案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读懂课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这里有两个词语不知大家认识不认识?(出示:干燥 炎热)
2.读了这两个词语你想到怎样的画面?(学生描绘夏天的景象)说了这么多,你最需要什么呢?(空调、洗澡、水)
3.板书课题:水
二、初读课文:
用眼读书,将课文的每一个字读正确,将课文的每一句话读通顺。
三、检查学生的生字:
1.出示:窖、膝、勺
(1)“窖”是一个二类字,大家能够认识就可以了,但老师相信聪明的你已经记住这个字,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利用形声字来记忆)
(2)“膝”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在写右边的中间部分“人”要写得放开一点。
(3)“勺”字是个象形字。
2.出示:水窖,膝盖,一勺水。
学生读生字词,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此外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这些词与课题有联系吗?
四、再读课文:
用眼读书我们就有了这么大的收获,我想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认真读书的话,收获会更大。
1.提出要求:用文中的话语来解读这四个词语的话,你会选哪一句话呢?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缺 最珍贵
五、三读课文:
用心读书,我们找到了更为深入学习课文的话题。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不仅用心读书,而且要用脑读书,找到课文中能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是最珍贵的.。”语句,边读边画,更好的是能写一写你独特的感受。
1.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举起你自信的手,举得高高的向老师示意你找到了。汇报时别人说过的你不可以再说,但可以补充,最好是不同,因而你必须学会倾听。
六、总结:
看来缺水的日子,对于我们江南的孩子来说是“痛苦的”,那么文中描写的村子里的人对于缺水的日子又是如何看的呢?(开心)是的,作者生动地向我们描写了水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他又为什么这样写呢?这是我们下节课的任务。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水
最珍贵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哦、股”等八个字,会写“互、泉”等九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懂得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从小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资源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技术,创设课文所表现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朗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放课件:泉水从山间流下的情景。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泉水》(板书)
二、分段学文,理解领会
1、教师美读第一段,读完后启发:瞧!多美的景色呀!你想读吗?赶快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正音、齐读。
2、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提着瓦罐到水池边打水的情景。
(1)、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2)、想象泉水会说些什么?
(3)、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认读。
(4)、质疑:“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5)、自由读、指名读,有感情朗读。
3、课件出示:美丽的杜鹃花在水中照自己的影子的情景。
(1)、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2)、想象泉水会说什么?
(3)、出示第三自然段,继续朗读。
4、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5、课件出示第六、七自然段,学生朗读感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连读全文,学习字词。
1、连读全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自读、同桌读、对话读)
(2)、齐读
2、课件领读生字、新词两遍
3、小组合作学字、词。
4、检查自学情况。
四、再读韵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字词全学会了,咱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
2、师生对读
五、扩展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3、除了文中提到的这些事,收集泉水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导书写。
三、我会读。
出示课后“我会读”练习。同桌互读、指名读。
四、自编韵文,延伸拓展。
1、启发拓展。
(1)、除了文中所提到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泉水的用途。
(2)、学生讨论发言。
2、自编韵文。
(1)、把你所说的内容编成像课文这样的句子,先自编,再小组交流。
(2)、每组推荐一位,准备全班汇报。
3、小组推荐者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水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由于此次活动针对小班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有的幼儿并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需要幼儿老师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意识。入园之前,也许他们并没有好的喝水习惯和意识,然而良好的喝水习惯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设计本次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每天都需要喝水,多喝水,身体好。
2.懂得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会主动去喝水。
活动准备:
一盆长势很好的康乃馨、一盆枯萎的康乃馨;有关起床后、锻炼后,游戏后喝水的视频;《乌鸦喝水》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了解什么时候需要喝水。
1、播放《乌鸦喝水》小故事边提问:小乌鸦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引出话题,原来呀小乌鸦是口渴了,才会想办法找水喝,那小朋友们,你们什么时候会喝水呢?
2、播放人们在起床后、锻炼之后,小朋友们在游戏之后喝水的短片,提问:为什么起床后,锻炼后,游戏之后喝水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起床之后喝水,有助于清理肠道的垃圾;锻炼时,身体会出许多汗,流失很多水分,所以得补充水;小朋友做游戏也会出汗,也会口渴,所以得喝水。
3、提问,我们还在什么时候需要喝水呢?
老师小结:外出游玩时;口渴时;感冒、发烧,拉肚子时等等。
二、通过实验观察,懂得水对身体的重要性。
观察教室里的两盆康乃馨,提问: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你更喜欢那盆呢,为什么?老师总结:小朋友们都喜欢开满鲜花的这一盆,因为它漂亮,而另外一盆快要枯死了,叶子都黄了,没有一个花骨朵,为什么两盆都是康乃馨,长得不一样呢?(鼓励大家大胆发言)
老师小结:因为,老师经常给长势很好的这盆花浇水,而已经很久没有给另外一盆花浇过水了,原来花也是会口渴的',如果长期不喝水,它就会枯萎死,小朋友们也一样,如果身体缺水,你们就不能够健康成长,你们想健健康康的成长吗?
三、知道水是最好的饮料。
展示各种饮料和白开水,提问:你们口渴呢,最想喝哪一个呢?为什么?
有的说饮料,因为甜甜的,很好喝:有的说白开水,因为最解渴。
老师小结:其实,水是最好的饮料,其他的饮料中都含有许多的糖分和添加剂,这些物质不利于小朋友的健康成长,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平时要多喝水,身体才会棒棒的。
四、游戏活动:和老师一起喝水吧。
老师说了好多好多话,口好渴呀,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喝水吗?看谁喝水有“咕咚咕咚”的声音
五、活动反思:
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本次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喝水意识,但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得靠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故事引入,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一系列的提问,和故事紧密联系,是幼儿的回答启发于故事,又回归于故事。通过视频短片,人们都在喝水,帮助幼儿了解,什么时候要喝水呢?而不仅仅是口渴的时候。我充分利用了教室的资源,其中一盆花枯萎好久了,可能并不是只因为没有浇水,但幼儿能够完全相信,是因为没有浇水。在第三个环节中,有小朋友问我,牛奶,豆浆是不是饮料呢?纯牛奶,豆浆小朋友可以喝,但也不能喝太多,不然会导致营养过胜。整个活动,小朋友能够大胆发言,了解喝水的重要性,会主动要水喝,知道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但生活中还得我们的家长坚持督促幼儿良好喝水习惯的养成。
水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溺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身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同学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⑴ 自由读第三段。
⑵ 你能用自身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⑶ 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⑷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局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为能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同学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朋友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安排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我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高兴
(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周总理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同学介绍。
(同学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引导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出示要求认识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同学想方法记住字型。
⑵ 指名同学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⑶ 用组词的方法,协助理解字义。
2、写字:
⑴ 让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⑵ 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⑶ 同学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鼓励同学积累自身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我会读(出示生字词)
我会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 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
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
(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
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教学多音字:盛)
⑷ 认读长句:
①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 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⑵ 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 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 交流、感悟:
① 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 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 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⑷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3、抽生读4、5自然段:
⑴ 设疑:
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⑵ 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 交流:
学生先说哪句就感悟哪一句。
句子1: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 说说表示颜色的词。
② “笑容满面”说明什么?
③ 这时的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句子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
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说明了什么?
句子3: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① 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②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说一说。
③ 练习句式“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4、学习第6~8自然段: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四、升华
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延伸
找周总理的故事,下节课交流。
水教案 篇6
一、 挑水之“难”——水之珍贵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充分地阅读了《水》这篇课文,感受了“挑水之难”,知道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生齐说)作者为了说明水的珍贵,向我们描绘了两个画面,还记得是哪两个画面?
生:我们在雨中洗澡和妈妈用一勺水为我们四个兄弟淋浴。
(师板书:一场雨、一勺水)
(评析: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文中“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句展开的。教学伊始,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
二、 洗澡之“乐”——水之珍贵
师:好,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两个画面,感受水的珍贵,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第二节,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用简要的词语写出你的感受。
(评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培养高年级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求学生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生轻声读课文第二节。)
师:刚才书声琅琅,现在我们凝神思考。
师:同学们学得很投入,看得出来我们班同学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学们画的虽各不相同,但老师觉得都有道理。愿意说出来大家分享分享吗?随便说,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生:我画的是:“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我的感受是:只有在下雨的时候才洗澡,因为他们缺水。
师:他说得多有条理啊!先说书中的句子,然后说自己的感受。我看同学们听得也很认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
(投影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生齐读。)
师:(请刚才发言的同学)你圈了哪些词?
生:只有……才……
师:我们把“只有……才……”去掉读一读。
(生读)
师: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这个词,他们平时也能洗澡;有这个词,说明他们只有下雨的时候,才能洗澡。
师:他们很少有痛快洗澡的机会。我们再来读这一句,想想应该怎么读?
(生再读)
师:想想这一句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生:“痛痛快快”,只有下雨的时候才能有这样舒服的感觉。
师:你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再来读,强调“痛痛快快”。
(生读)
师:还有吗?就像他这样,说出来交流交流。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有人们对水的无限的渴望。
师:你能把这种渴望读出来吗?
(生读)
师:听她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这节中,还有哪些句子你感受比较深?
生1:第一句。人们对下雨天是多么期盼啊!
生2:“在雨中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雨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我的感受是:水不仅给我们解渴与清凉,还有快乐。
师:你说的就是我们在雨中的情景,你要突出的是哪些词?
生:奔跑跳跃,大呼小叫。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
师:他们会怎样奔跑跳跃,会呼些什么?叫些什么?
生:他们会尽情地。
师:说得不具体。假如是你,你会怎样的跑、跳?会呼些什么?叫些什么?
生:我会把手张开,边喊边跑:“下雨了,下雨了!”
师:真快乐!
生:我会张开双臂,享受雨带给我们的快乐。
师:想得好!还有谁说?
生:我会仰起头,张开双眼、尽情地、快乐地奔跑,大声喊:“下雨真好!”
生:我会像疯了似的在村子里绕圈,把自己的力量都发挥出来。
师:尽情地表现雨中洗澡的(板书:痛快),那么,课文中还写他们做了什么?
生:他们还仰起头,张大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看。
(生仰起头,张大嘴巴)
师:什么味?
生:甜的。
师:为什么?因为水——
生:很珍贵。
师:叫你一个星期不洗澡,有没有过?两个星期?一个月?三个月?半年甚至是一年?
生:没有,没有过,没有。
师:现在终于下了一场雨了,怎样去享受雨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呢?你就是雨中的孩子,再来读这段话。
(生自由读)
师:注意加点的词,你会读出更深的感受。齐读——
(生齐读雨中写孩子的一段话。)
师:真是一群快乐的孩子,大人们也加入到这雨中来了。
(生齐读写大人们的一句话。)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正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
三、 淋浴之“爱”——水之珍贵
师:一场普普通通的雨,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但是雨中洗澡毕竟是短暂的,也是很难得的。人们更多是处在对水的渴望中。下面我们走进第三幅画面,一起去感受水的珍贵。请同学们轻声读3、4、5三小节,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弦?把它画下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感受。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3、4、5小节)
师:好,我们来交流。
生:我画的是:“我们四兄弟……”我的感受是:天很热,我们对水的渴望很强烈。
师:“晒干了的狗尾巴草”什么样的?
生:羽毛。
师:(图示:滋润、饱满的狗尾巴草和焦干枯黄的狗尾巴草。)我们兄弟四个就像——
师:前面课文中还有一个“干”。
生:风干。
师:说说感受。
生:身体没有水,黏乎乎的。
师:身体风干时感受怎么样?嘴唇怎么样?
生:干裂、紧绷。
师:喉咙怎么样?
生:发干、沙哑、想喝水。
师:难受啊!一起来读。
生:(读)在骄阳下……
师: 还有哪些地方感受深?
生:一勺水从我们兄弟四人身上流过,我的感受是:母亲就用一勺水给我们兄弟四人洗澡,写出了水的珍贵。
师:哪一个词。
生:一勺水。
师:几个人洗?
生:四个。
生:“啊啊”大叫可以看出水的珍贵。一勺水就“啊啊大叫”是因为缺水。
生:“缓缓”可以看出水的珍贵。“缓缓”可以看出水流得很慢。
师:“缓缓”倒下的水线各是什么样的?
生:一点点。
师:能打个比方吗?
生:像线。
生:雨丝。
生:缝衣线。
师:水太珍贵了,流得快就没了。我们再来读这一节。
(生读)
师:(屏幕显示)我们来看,四个孩子脸上洋溢着笑容,母亲呢?
生:在笑。
师:母亲为什么在笑?
生:看到孩子高兴地笑,她也笑。
生:看到孩子如饥似渴的样子,她笑了。
师:母亲为了这一小勺水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她还怎么做?
生:扇风。
师:我们再来看这段话。从母亲给我们扇风这个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母亲很爱我们,想让我们感到快乐。
师: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不但体会到母亲对水的珍爱,还体会到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再读,把这两层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还有其他感受深的地方吗?
生: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倒抽了一口凉气。水是没有味道的,可是对我们这些缺少水的孩子来说,水是无比香甜的。
师:这感受真深刻。
生:还有,因为我们忙碌一天之后,是非常需要水的,所以我们感觉水是非常甜的。
师:她是用心在读课文啊!
生:“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我的感受是: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水的珍爱,也表达了水的无比珍贵。
师:好,说得好。
生:我感受深的地方还有:放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是象征了权威、幸福和痛快,“权威”说明水是珍贵的。
生:像一条小溪流,可以看出我们很高兴。
师:是啊,一勺水要给四兄弟洗澡,但是带给我们的感觉却像小溪流。
生:知足者常乐。
师:哪怕是一点点水,他们都感到很满足,感觉像是小溪。
生:如果是我们洗澡,不会那么痛快,这反衬出他们那里水的可贵。
生:一勺水,却给我们带来快乐。
师:(出示文字: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从这段文字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生:明明不可能听到毛孔的吸吮声,但是我感到这种感觉很舒服,是一种久违了的感受。作者在这里用了联想。
师:会不会听到声音?
生:不会。
师:但是作者分明听了,应该怎样读出来?
(生读)
师:血的流动在加快,要把这种快乐、幸福迅速传遍全身。再读。
(生再读)
师:(屏幕出示)接着读这句。
(生读:水,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师:水,不多不少,哪些地方写了“不多”?
生:没有一滴被浪费掉。
生: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
师:每一寸皮肤都浇到了,少不少?一勺水不少,母亲的技术多高超啊!又“刚刚能够润湿脚板”,真是不多不少,多么美妙啊!再读。
(生再读:水不多不少……)
师:(板书:美妙)我们静下心来,闭上眼睛,现在已经站在母亲的面前。
(在音乐声中,老师描述“淋浴”的美妙过程。)
师:自己再来默读体验,不出声,细细地品尝。
(生默读)
师:请同学到前面来读。
生1:配乐朗读。
师:她是在用心朗读,掌声送给她。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几个环节的着力点,就是放在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提升学生阅读感悟“境界”上的。)
四、 “物力”有限——珍惜拥有
师:缺水苦,可作者为什么重点写水带来的“乐”?
生: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对村民来说是异常珍贵的。
生:更让我们懂得要珍惜水资源,这是一种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除了拥有水资源,还拥有什么?
(生答:土地、矿产、森林、海洋、童年、朋友、亲人)
师:拥有这些宝贵资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过珍惜?
生:我们平时用水几乎毫无节制,应该节约用水。
生:和作者相比,和缺水地区的人相比,我们用水毫无困难,我感到无比幸福。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共同行动起来,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师:说说你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主意。
生:注意保护环境;不要奢侈浪费。
(评析: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有话要说,要表达自己心中的一份感动。只要是同文本交流,与文本、生活结合的感受,就是一种学习后的可贵收获。)
师:我们想说的话可以这样概括为:有莫忘缺时。
(生练习说上面的话)
水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情绪愉快地参加探知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沉浮。
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发展幼儿讲述。
二、活动准备: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绵、沙、棉花、小石块、积木、朔料玩具、白纸、一个熟鸡蛋一生鸡蛋。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探知的期望。
1、出示两个大盆,里面装有水让幼儿自由在周围用玩具舀水玩。
2、把各种积木、朔料玩具一一投放入水里,老师:这些东西怎样?它们有没有沉到水下?为什么会漂浮在水上?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
3、把小石块、沙投放到水里,老师:这些东西又怎样呢?为什么会沉到水里?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4、把棉花、海绵投放到水里,引导幼儿观察。
(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
1、幼儿人手一篮积木、朔料玩具、小石子等尝试。
2、帮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探索过程。
(三)讨论、扩展经验。
1、老师出示一张白纸,平放到水面上“它又怎样啊?为什么浮在上面”老师慢慢用水弄湿白纸,看看白纸慢慢沉到水里。
2、老师出示一生鸡蛋,投放到水里,看看它怎样?又出示一熟鸡蛋问:它会怎样呢?
(四)小实验:会游泳的蛋宝宝。
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促进阅读和想像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信息资料
1、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2、轻音乐和课文录音。
3、收集保护环境的标语或广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出示插图或课件,在美妙的轻音乐中,师激情导入:这是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孩子们,这一湾清澈的湖水你喜欢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
(综合利用多种媒体,创设美的意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情趣,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契机。)
2、启思:(教师板题)提示学生,什么样的湖水?读出“清澈”的意思。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是启发学生走向探索的引路人,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应该逐步养成的一个良好思维品质,由“清澈”入手,抓住了课文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由此引发联想,训练学生的思维。)
对话平台
二、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哪个生字难读的打上记号多读几遍。
(自读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自读中引导学生巩固、发现、掌握读书学习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你发现哪个字比较难读呢?(学生汇报,师出示卡片,强调重点字音。如:“侧”是平舌音,“卷、演、扔”要注意声母的读法等。)下面,就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在小组里合作着学习,大家共同解决困难。
3、检查学习情况。(带拼音读,注意重点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4、利用插图或课件,开展读字词游戏:小洁和爸爸妈妈一块划着游船去欣赏湖光山色。游船已停在岸边了,你如果能读准去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娃娃,让它们都跳到船上,我们就可以随着小洁去游览了。(引导学生正确读出字词,利用插图或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字词的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设计。自读寻找----尝试认读----突出重点------游戏巩固,这些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字词教学的科学性和层次性,形式与内容充分融合,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感知
1、音乐响起,播放课文(1---4自然段)录音。(也可利用插图或课件,边放录音边演示。)
2、自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汇报交流,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营造欣赏美文的情境,在学生情绪高涨的状态下,适时引导自读质疑活动,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四、赏读
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么美的景物,书上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找出文中描写景物优美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想像读、表演读等。)
3、指读,思考: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4、尝试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抓住“景美”这一特点,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多形式读书体会,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背诵,促进语言积累。)
五、讨论
1、启发小组讨论:这样的景色给你怎样的感受?小洁的感觉如何?
(通过讨论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洁心情的变化过程,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2、引发想像:如果你是湖面的游船、水中的小鱼或是岸边的景物,你的感受会怎样?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想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意的活动设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
师:小洁在企盼什么呢?她手中的面包纸会扔在何处呢?她为什么那样做呢?让我们下节课来进行学习。
(故布疑阵,引导学生课外读书。)
六、写字:
1、出示生字“失、觉、扔、掉”,引导学生观察,你是怎样来记住这些字?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强调重点字的写法:如“扔、掉”可以复习提手旁的写法,“觉”字的下面不要写成“贝”等。
3、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学生评议,把写得不好的多练习几遍。
(写字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观察,挖掘学生的认字写字经验,以便做到指导活动有的放矢。)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导入
1、复习生字词。利用生字词卡片,随机指读。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二、练习
1、有感情指读课文前4个自然段,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议。
2、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句子。引导学生说说文中还有哪些景物“像”什么?你能用“像”字来说一句话吗?
(结合对文章相关语句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训练学生语言,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三、研读
1、启发思考:小洁在企盼什么呢?下了船的小洁飞快地跑向何处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洁的心理变化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的朗读和上节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利用上节课小结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读书讨论,实现全篇课文内容的衔接,揭示文章的主题。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2、结合周围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如果让你分别对那个小孩子和小洁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
(挖掘学生的认识,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四、写字
1、出示“眼、睛、纸、船”。引导学生观察(结构特点、偏旁,以及每个笔划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目字旁的写法,首先要让学生把“木”和“目”字区分开,把目字旁称为“眼目旁”,同时引导学生把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记忆“眼、睛”两个字。然后范写两个字,强调左窄右宽。
3、描红、临写,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抓住规律,指导写法。培养学生良好地书写习惯。)
五、扩展
1、交流课下收集的保护环境的标语或广告等。
2、试着说或写一句公益广告。
(引导正确行为,培养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水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能背诵第4、5自然段。
3、知道祖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就,感受作者为祖国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而自豪的感情。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揭题:火龙出水——提问
板书:火龙是指什么?——火龙、水?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三、突破难点
1、作者亲眼看了“火龙出水”的景象后,总的印象是什么?从文中找一个词来回答。
2、“奇异”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词句看出“火龙出水”的景象是奇异的?
(1)速度快:突然间、蓦地、顷刻、眨眼间。
(2)声音大:雷电般的轰响、呼啸着。
(3)色彩美:白色、闪闪烁烁、雪白、金碧辉煌。
四、理清文脉。
1、抓住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自学——讨论——交流评议)
要点:
(1)课文第一段写“我”亲眼看见“火龙出水”的文物。
(2)课文第2——4自然段写“我”亲眼看见“火龙出水”的壮观景象。
(3)课文第5自然段是写“我”为祖国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而自豪。
五、指导背诵
1、复习抓住重点词背诵的'方法。
2、学生自己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3、指名背,同桌互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第三自然段。
二、探究首尾。
1、课文第2—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火龙出水”的壮观景象,第1和5自然段写什么?
2、自读第5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交流讨论。
1、第一句感叹句——高兴
2、第二句比喻句——激动
3、第三句反问句——自豪
四、扩展知识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有关资料。
五、感情朗读。
六、熟读背诵。
板书: 火龙出水
火龙——运载火箭出水——从水下发射
速度快:突然间、蓦地、顷刻、眨眼间。
声音大:雷电般的轰响、呼啸着。
色彩美:白色、闪闪烁烁、雪白、金碧辉煌
水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明白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2.引发学生对家乡生态环境的全面关注。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家乡的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过程
一、交流课外调查情况
1.教师: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同学们课外对家乡动植物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在小组内交流、统计,填写好调查表。(例表)
时间
动植物种类
数量
原因
30年前
野猪
较多
森林破坏较少
20年前
野鸡、蕨菜
较多
生态环保护较好
10年前
麻雀
较少
被大量捕杀、生态环境被破坏
现今
野猪
很少
森林破坏严重
2.教师:看了统计结果,你们有什么感受?
3.教师:是呀,由于环境恶化,动植物生存出现了危机。但有些植物,在某些情况下的生长却非常迅速。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个关于水百合花的故事。
二、水百合花的启示
1.教师:《水百合花的启示》是一则在西方广为流传的`故事,大家读一读,想一想,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2.学生读教科书第48页的故事《水百合花的启示》。(可以配以录像或满池塘水百合的图片)
3.交流: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教师小结: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的确很像水百合花的蔓延,是以加速度在变化着的。沙漠的扩大、耕地的锐减、森林的消失以及物种的灭绝,无一不是如此。环境保护,已经到了第29天的黄昏!
三、又见“鸟的天堂”
1.教师:有一些觉醒的人们,他们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造了一个全新的家园。看,树木茂盛,可爱的鸟儿飞回来了。(先出示没有鸟的“鸟的天堂”的录像或图片,再出示“鸟的天堂”群鸟纷飞的图片。将教科书第48页的学生日记当做录像的解说词)
2.学生交流:从日记中你想到了什么;“鸟的天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四、我是绿色小信鸽
1.教师:同学们,除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动植物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环境问题(出示过度放牧和噪音的图片)。在我们的家乡,你们还发现哪些环境问题?
2.学生交流。
3.学生分小组写建议信或倡议书。
(1)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倡议书:格式要正确,必须用事实说话,提出的建议要合情合理。
(2)分小组撰写倡议书(一人执笔,其他人轻声讨论帮助修改)。
(3)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本小组的倡议书,评出优胜组。
(4)选出优秀作品,课后散发给社区居民或寄给有关部门。
五、拓展活动
有组织地去当地有关部门,全面了解近年来家乡的环境状况以及家乡为保护环境而作出的努力。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关于水的教案11-28
关于水的教案11-03
好玩的水教案06-21
水的教案模板11-04
水小学教案01-10
关于水教案10-17
水教案范文12-24
好玩的水教案(集合)10-11
大班有趣的水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