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桥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桥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让学生读这篇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3、通过拓展阅读、创编故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从小赋予创造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讲授式、启发引导式、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阅读资源,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语文素养。
资源准备:
演示文稿、小试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桥字导入
出示图片“木桥”,你看到了什么?分析“桥”左右结构,“木”表形,“乔”表声。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呢?
生:总结这个字的记字方法。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桥,架在清清小河上的石拱桥,横跨大江的斜拉桥,还有架设在陆地上的立交桥,他们千姿百态,方便着我们的生活。桥可以带我们到我们想去的地方,板书(过),谁过桥?
板书(兰兰)兰兰怎么样?通过强调不同的词语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理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兰兰过桥》这篇课文。
2、老师首先检查一下大家的词语是不是掌握了:
兰花架设特别惊奇轻巧(开火车)
工程师玻璃砖采野花划过去定计划(抢答)
波浪滚滚各种各样又平又稳又薄又结实
桥梁专家(解释词义)引出句子
3、读句子: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突出桥梁专家朗读
突出会变魔术朗读
体会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将给我们带来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疑问中提升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一下子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
生:两种桥分别是潜水桥和塑料桥
2学习课文1—4段。
(1)爷爷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向兰兰展现了潜水桥呢?
有一天,他开着小汽车带兰兰去玩。在路上,他们遇见一条波浪滚滚的大河。爷爷没有停车,一直向大河里开去。兰兰吓得闭上了眼睛。[
师生合作读。师读爷爷的做法,学生加上动作来体会兰兰的心情。
请大家读一读自然段,想想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一座潜水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2)兰兰所看到的潜水桥什么样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从“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这句话中看出,潜水桥怎样?(是架在水里的,样子就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3)这就是爷爷带兰兰过的第一种桥。
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把答案画在书上
爷爷告诉她,这种桥叫潜水桥,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成的。
通过完成这个填空,你又知道了什么?(潜水桥是用什么造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有关句子读,通过想象、读悟进一步理解潜水桥的特点,加强对潜水桥的认识。]
潜水桥(名称)
在水里(在哪)
像一幢长长地房子(什么样)
使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成的。(什么造的)
边小结边出示,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
是啊!站在这透明的潜水桥上,兰兰看到了什么呢?
比较: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
兰兰透过玻璃看见鱼和船只。
兰兰透过玻璃看见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船只从桥顶上驶过来划过去。
提问:通过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是各种各样?你想想兰兰还会看到哪些船?驶过来划过去什么意思呢?
指导朗读。
我们同桌之间加上动作互相读读。
你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
(1)出示文中的句子,学生读一读
(2)去掉“大大小小的”“游来游去”“各种各样的”“驶过来划过去”,中间加上“和”字,让学生再读一读(一定要有动态变化消失的过程),问:通顺吗?
(3)继续追问:这样写也通顺,为什么书上要这样写呢,你读出了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这句话不仅写出了鱼和船的样子,还写了不同的动作,这样写多生动啊。再来读一读。加上动作。(4)试着背一背,填空。
这句话写出了鱼的样子,船的样子,说得很具体,我们知道了很多的船是不同的样子,这就叫写具体,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也要像这样写具体。
检查背诵:
兰兰惊奇地站在(),透过玻璃看见()的鱼(),()的船只从桥顶上()。
(5)看到这样的桥,你是什么样的心情?
兰兰感到非常惊奇,你知道什么是惊奇?你能换个词吗?
是谁让我们看到了这么惊奇的桥?(神奇)
教师小结,引出“神奇”。师:在波浪滚滚的大河下面建了玻璃桥,不仅让安全的通过了大河,还让她看到了美丽的景象,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的感受吗?[
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读句子,启发学生想象,理解潜水桥透明这个特点,体会兰兰所看到的美丽景象,并让学生认识到把句子写具体的重要。]
桥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锦溪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具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随处可见各种不同的桥型。本次活动我利用锦溪最有特点的桥,来让幼儿当一名小小的工程师,为锦溪再添五彩的新桥。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更能感受家乡锦溪的美。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桥的构造,并用卷筒纸的芯进行桥洞的印画。
2、对印画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卷筒纸芯人手一个;颜料盒、抹布每桌一份;画有小河的操作纸人手一张。
经验:初步了解十眼桥。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孩子们,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呀?(锦溪)
师:我们锦溪呀,有很多很多的桥,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二、介绍锦溪的桥,引导幼儿感知桥洞的特征。
1、出示图片,引导观察。
师:看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桥么?(十眼桥)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十眼桥)因为呀,它有十个桥洞。
2、介绍桥的基本特征。
师:什么是桥洞呢?桥上可以走人的地方,叫做桥面;下面有空的地方,叫做桥洞,是用来支撑住桥的。
3、引导幼儿观察桥洞的形状。
师:看看,十眼桥的桥洞和它水中的倒影组成了形状?(组成了长方形)有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桥洞,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出师天水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桥洞。
师:这座桥呀,叫做天水桥,它的'桥洞是什么形状的呢?(半圆形的)那它和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什么形状?(圆形的)
三、示范讲解,幼儿观察。
1、引出印画桥。
师:锦溪有什么多的桥,今天呀,老师也想请小朋友们来做小小工程师,一起多建几座桥。
2、出示操作材料图片。
师:看看,我们要用到什么呢?(卷筒纸芯、颜料、操作纸)。
3、示范操作。
师:我们先拿住卷筒纸芯的上半部分,然后在颜料盒里按一按,在旁边靠一靠,然后在水面上,按下去。连着多按几个。然后手脏了,用旁边的毛巾擦一擦。
4、引导幼儿集体徒手学一学操作方法。
四、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1、发放操作材料。
2、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师: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造了这么多好看的桥,我们的家乡更美丽了。造了桥很累的,我们一起回教室休息去吧。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2.分析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教学难点
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
运用辐射阅读教学方法,合理启发适时点拨,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以此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辐射材料《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投影片,图片(或vCD光盘)。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寻找相关图片。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8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出示课题)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读词语,用词语复述课文片断)承载 颠簸 袖珍 小巧玲珑水涨船高 胜似闲庭信步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圈点词语句子。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
(1)用词语连缀复述课文片断,感知文章内容。
(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昧(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将主要内容勾、点出来,总结归纳)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提出问题:
(1)我们平时在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的样子时,除了对这种事物具体描绘之外,为了说明得更清楚,更形象,我们最爱用哪一种修辞方法?
(2)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要素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试加以具体分析。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2.回答问题:
(1)比喻、拟人……
(2)把桥比喻成板凳,面是“桥梁”,腿是“桥墩”,脚是“基础”。
3.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如:把桥比喻成板凳,我们很容易地能理解桥是什么样的;还能了解桥的构造,很形象;我们容易接受;使语言“深入浅出”……
4.读课文,分析文中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作诠释。(说明什么是桥的语句)作比较。(现在的桥与将来的桥比较)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难点: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看到过桥吗?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见过的桥。(学生自由谈)今天有位叫兰兰的小朋友要向我们介绍的桥可与小朋友们说的`大不一样,大家想知道吗?(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切入,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教师设问使学生对此有了极大的兴趣,学习热情高涨。)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通读顺。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出示生字,多种形式读。
4、去掉拼音读生字。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用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字?
(识字教学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进行识记,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小组内读文,说说兰兰都过了什么桥?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检验学生识字情况的同时,培养边读边想的习惯,并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评价,使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推动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兰、各、坐、座”引导认读。
2、说说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同桌互相评价。
(采用同桌互相评价写字效果,不仅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取长补短。)
桥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初步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奏感。
2. 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 体验勇敢面对困难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2. 录音机、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复习儿歌《小熊过桥》
1、幼儿集体念儿歌
教师:上次我们学过一首《小熊过桥》的儿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幼儿扮演小熊,教师扮演小熊妈妈,分角色复习儿歌。
二、.幼儿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小熊过桥》。
1、幼儿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用心中墨念歌词的方法,尝试进行词曲的匹配。
教师:现在我们一边仔细地听着音乐,一边在心理跟着音乐节奏把歌曲念出来。
2、幼儿跟随音乐旋律,尝试小声演唱整首歌曲。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两个简单动作,分别表示小熊害怕时的样子和小熊勇敢的样子。
教师:想想小熊开始过桥很害怕,脸部表情怎样,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小熊经过妈妈的鼓励勇敢地过了桥,又可以用什么动作和表情来表现?
4、幼儿加入刚刚创编的两个动作演唱歌曲,教师同时做这两个动作,以不断地提示幼儿用与歌词相匹配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三.幼儿学习歌表演《小熊过桥》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情节创编整首歌曲动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歌曲内容边唱边表演,组合成一个好看的舞蹈。
2、教师注意及时观察和反馈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对动作进行整理,让幼儿相互学习。
3、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
教师:你们愿意扮演熊妈妈还是熊宝宝?
4、幼儿在座位上和教师合作进行歌表演。教师引导幼儿用面部表情更好地配合表演动作。
5、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创设表演情景,用平衡木表示小桥,“小熊”从直线的一端开始,表示正在过桥,“熊妈妈”站在两条线的另一端进行表演。歌曲表演完,教师弹奏舞曲,“小熊”和“熊妈妈”在一起跳舞,两名幼儿表演后,组织。幼儿进行评价,说出他们表演中的优缺点 。
6、全班幼儿两两结伴站散点,两个两个地分别扮演小熊和熊妈妈进行歌表演。
7、幼儿再次交换角色表演。
8、教师引导幼儿反思:你觉得自己今天表演的好吗?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表演更出色?让幼儿主动认识到表情和动作在歌表演中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
在幼儿歌曲表演后,可带领幼儿游戏“快乐的小熊”。教师再弹奏一遍乐曲,增加熊走路、熊跳舞、熊骑车等动作。如:幼儿在歌曲[1]~[8]小节做熊走路动作,[9]~[15]小节做熊跳舞动作。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西湖春月之美
2)学习景物描写。
3)掌握一些基本古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1)学习写景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
教学难点:理解西湖春月之美。
课时按排:1
教学过程:
杭州西湖,山水秀丽,湖中的苏堤,白堤如同两条缎带,把湖划分为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里湖;外湖中还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北宋诗人苏轼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拟西湖:
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山间雾气)[一日之中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制约),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被桃花所迷恋着,竟舍不得离开湖上。]。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为风,粉汗如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夕舂(chōng夕阳)未下,始极其浓媚[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心灵感悟]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为此,作者采取了总分的结构。首先述本篇要旨,指出春时,月景、朝烟、夕岚为西湖最美之景(第一段)。分写时,在前详细勾勒了西子湖畔的春游图,由物及人,先从侧面写西湖桃花之盛,再写沿途观花的游人之盛。花事正盛才有游人之盛,运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第二段);在后生动地描写日出日落时朝烟夕岚的浓媚姿色,尤其是月下西湖的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妙不可言(第三段)。
作者始先详写春日之景,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描绘那种盛景,而只是用一个词语“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见那种景色的迷人。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即认为西湖的美景最适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欣赏,这与一般人游湖选择在“午、未、申”三时不一样,表现作者与一般俗士迥异其趣,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愉悦心境。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写西湖春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篑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余(我)时为桃花所恋”,“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是直接写景,写出了春天的西湖美不胜收;接下来说“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极言游人如织的盛况。游人为什么如此多?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
总之,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桥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
此活动根据青岛教材艺术领域中“我们看到的”命题画,结合着我园活动主题及幼儿用书教材绘画“千姿百态的桥”创造性使用设计的。《纲要》中在艺术领域的教学中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桥是幼儿在生活中通过电视旅游节目以及风景欣赏节目可以观看到的,特别是随着我们家乡青岛这座城市环境的不断优化,许多的立交桥先后建成,如“海信立交桥、奥柯玛立交桥,海尔立交桥等,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安全、快速的便利条件,从这个视角,也反映了我们家乡青岛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之快,这是幼儿能感触到的,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近。让幼儿运用绘画形式表现美和创造美,是大班幼儿喜欢的表达形式之一,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 、分析幼儿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大多通过视觉的感受获得的。在孩子们的眼中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桥,是那样的神奇和具有吸引力。根据我们班幼儿临摹画技能普遍较好,绘画速度较快的优势,我运用直观的多种桥的课件来激发幼儿绘画桥,意在通过幼儿参与设计自己喜欢的桥的活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创作设计中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自己设计桥和介绍桥的特点,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
2、幼儿能创造性设计自己喜欢的桥
3、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添画情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观察生活的桥,了解不同桥的作用和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物质准备:课件生活中的`不同角度的大桥图片 ;三种不同特点的桥范例。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展现各种桥的审美视觉角度,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绘画桥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画得是什么?你喜欢哪种?你观察它是用的什么材料建造?外形是怎样的?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2、出示课件,丰富幼儿对更多姿态的桥的了解,激发幼儿为家乡创造性设计千姿百态桥的兴趣。
(1)“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的桥?你知道它的特点?”
(2)从不同角度观看桥是怎样的?它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3、请小朋友间交流自己的设计畅想,并开始绘画。
(1)小朋友请你来做城市设计师,你们将为家乡设计什么样的桥?
(2)老师听到你们设计桥的想法可真不错,现在每一位小朋友都来当一名小小设计师,把你设计的桥画下来,一会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设计的桥姿态的特点?可以为我们的生活、交通带来怎样的便利?
4 、展示作品、交流讲评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7-10
桥教案模板08-25
关于桥教案08-13
奇妙的桥教案10-10
桥的小学教案01-08
活动《桥》教案07-31
精品桥教案10-15
桥教案范文11-22
《桥之美》教案10-22
《桥》教案15篇(集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