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4-08-24 16:30:3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6篇)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计划思绪:

  小朋友都喜好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变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经由过程小蝌蚪找妈妈的弯曲履历,使幼儿相识到田鸡的发展转变历程,用绘画的情势表示出来,相识连环画的情势,会区分故事中差别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次序,制造成连环画,而且在运动中造就幼儿互相互助的本领。

  运动目的:

  1、进一步熟习和明白《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相识故事的重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差别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次序,并能经由过程绘画表示出来,制造成连环画。

  3、与搭档协商,在分工与互助的根本上配合完成使命。

  运动预备:

  1、白纸裁成32k,数目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运动过程:

  一、回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重要情节。

  1、播放灌音,再次观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本身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遇到了谁?厥后又遇到了谁?末了它找到本身的妈妈了吗?

  幼儿手工制作小结:小蝌蚪碰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各人的资助下,终于找到了本身的妈妈。

  二、评论辩论:奈何制造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便是由一张张一连的画面,组成一个完备的故事,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奈何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变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依照先后次序分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潢封面。操纵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报告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观赏丹青书,边思索边评论辩论绘画要领。

  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互助)小组互助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四、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造连环画,先生巡回引导,赐与实时的资助。

  留意提示幼儿凭据情节的生长表示完备的画面。

  难点:与搭档分工互助完成使命。

  五、幼儿之间相互观赏、交换。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产生喜欢创作的欲望。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简单的笔画表现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

  熟悉故事的角色与情节,并尝试制作成连环画。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你听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吗?它都讲了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2.、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你们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怎样来做连环画呢?”(幼儿讨论)

  3.教师讲解连环画的制作过程。

  “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4.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你画的是什么?用到了那些技巧?用到了什么颜色?”

  “你觉得谁画的最好?他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小结:每位小朋友都画出了自己的特点,你们都是出色的小画家。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他们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课文注音,把生字读准确。

  2、同桌互读字词,共同识字。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学生字:土+唐=塘代+衣=袋扌+甫=捕女+夷=姨

  (2)比一比:披——波

  (3)组词识记。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教”。

  5、出示生字卡片,玩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同桌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5、同桌讨论: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在文中做上记号。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写字。

  2、教师出示生字课件,讲解难写字的笔画、笔顺。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难点)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一、复习生字词

  课文里的生字宝宝想跟同学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同学们愿意吗?它们一个个都躲到词语和句子里去了,同学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的课件)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及配图。

  (1)看,池塘里的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了小蝌蚪脑袋的样子,接着介绍了小蝌蚪的——生答:身子,最后介绍了小蝌蚪的尾巴。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快活)

  (3)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快乐的语气。

  2、课件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学生观察、讨论。

  (1)思考: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遇见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见了鲤鱼妈妈。)

  (2)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讨论: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小蝌蚪会想些什么呢?(小蝌蚪会想:小鲤鱼多幸福啊,有妈妈陪着他们,教他们捕食,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也要找到妈妈,让妈妈教我们捕食。)

  (3)指导朗读对话,小蝌蚪的话要读出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理解“迎”字),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慈爱的语气。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思考: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

  3、课件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观察图片。

  (1)图片上小蝌蚪碰到了谁?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遇见了乌龟。他们的两条前腿长出来了。)

  (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思考:看见乌龟,小蝌蚪是怎么做的?(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鲤鱼妈妈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语气。(小蝌蚪:急切、喜悦乌龟:和蔼可亲)

  (4)想一想:小蝌蚪没有找到妈妈,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说一说)

  (5)指名读对话,思考: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猜小蝌蚪能找到妈妈吗?(学生自由讨论)

  4、课件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

  (1)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青蛙妈妈。)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自然段,画出描写青蛙妈妈的句子。)

  (2)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荷花旁边,荷叶上。)这时候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尾巴变短了。)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让一名学生读一读。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第5、6自然段。

  (1)找到妈妈后,小蝌蚪是怎么做的?(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高兴心情。)

  (2)青蛙妈妈对他们说了什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找到青蛙妈妈后,小青蛙们跟着妈妈做了什么?(天天去捉害虫。)

  (4)齐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小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尾巴已经不见了。)

  三、课堂总结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课文图片,指名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师生互评。

  3、师生共同总结: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4、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他们为人们保护田地,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四、拓展延伸

  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好辛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妈妈的特征。大家知道自己妈妈的特征吗?请你们画一画或写一写,回家后给妈妈看看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正确的。回家后,还可以把今天学的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趣,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令学生们兴致盎然。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学针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以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性地阅读文本,借助阅读材料中的图片和视听材料阅读文本,拓展想象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和文字的美。本课的教学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插图、视听等手段,进入文本的主角,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少说多说,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八个新单词格雷,欢迎你。能写六个单词里弗,姐姐。

  2.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课文。

  3.通过朗读,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几种生理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和热爱大自然的能力。

  4.借助书籍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读写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课文材料,理解从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2.哪一段说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堂安排

  2学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八个新单词阿什,欢迎你。能写六个单词里弗,姐姐。

  2.通过阅读图片和学习文章,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和表达能力。

  3.带着感情读课文。

  (I)兴奋的介绍

  1.谜语。

  ⑴小黑鱼,滑,圆头长尾,在池塘里游泳。(小蝌蚪)

  ⑵绿衣小英雄,田里抓虫子,冬眠夏虫。(青蛙)

  2.会话介绍。

  学生们,你们认为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它们看起来如此不同?难怪小蝌蚪甚至不认识他的妈妈。今天,让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去找我们的妈妈!

  3.黑板书写。

  (导言精心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在活动中的视觉和听觉交叉参与,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学课文

  揭示了自学的要点:

  1.阅读学生的单词,阅读正确的发音,识别字体和笔画结构,并尝试对生词进行编码。如果没有,请标记它们。

  2.照片上你认识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蝌蚪的母亲?小蝌蚪找他的.妈妈是谁?

  3.蝌蚪最终在哪里找到了他的妈妈?他们的妈妈怎么样?

  (上述学生在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相应地培养了主体意识、创新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当然,初中生在自学活动中也会遇到必要的困难nd可以通过“帮助发布”的方法进行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并教学生单词

  1.学生阅读课文

  2.教师阅读课文

  3.再次阅读课文并检查阅读情况

  4.展示单词并检查识字情况。(参见课件)

  (1)朗读你能朗读的单词。

  (2)谁想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学生你所知道的单词?

  5.记住新单词。

  学生说要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忆。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用物体或动作进行记忆。

  灰色:展示灰色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灰色事物。

  追逐(或欢迎):谁愿意向您展示追逐(欢迎)的动作?菲:我这里有件衣服,谁能给我穿上?姑妈:你叫什么样的人姑妈?

  6.指导书写

  (1)请先仔细观察新单词在《天歌》中的位置,然后独立书写一个。当学生们提出他们认为难写的单词时,老师问:你认为哪个单词难写?老师在电脑上用字段显示生词,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词在字段中每一个笔划的位置。请说出该领域的职位。

  (2)要求学生在该领域写下其他单词。教师将进行巡视,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活动目标:

  1、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

  2、大胆的利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游戏。

  3、进一步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重点:

  能根据音乐大胆的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表演游戏。

  活动难点:

  在活动结束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准备:

  继续丰富游戏环境,增添一些荷花,水草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二、回顾上次游戏,提出要求。

  (一)小朋友们,上次我们表演了《小蝌蚪找妈妈》,在故事中你喜欢扮演什么角色?这次你想扮演什么角色?表演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鼓励幼儿从表情、动作、合作等方面提出要求)。

  (二)小朋友们上次表演的都非常的棒,今天凯红老师还请小朋友来表演,在表演之前凯红老师有几个要求:

  1、能按顺序进行表演,没有轮到自己表演的时候能耐心的等待。

  2、在表演时能大声的`进行对话及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3、遇到问题不急躁,耐性地和同伴进行协商解决。

  4、表演完的小朋友能安静的观看别人表演。

  三、引导幼儿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指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感受表演游戏的乐趣。

  (一)按照幼儿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二)师幼共同布置场地。

  (三)幼儿开始表演。

  四、评价游戏,结束活动:

  (一)在这次表演中你觉得谁表演的比较好?为什么?

  (二)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把它变得更好?

  延伸活动:将头饰等材料放到表演区,供幼儿继续表演。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到底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分段欣赏。

  1.观看课件(一)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小结:因为他们看见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非常的羡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课件(二)提问:(1)在寻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幼儿学说对话4.观看课件(三)提问:(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到底是谁?我们继续往下看。

  4.观看课件(四)提问:(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赏。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四、巩固故事。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心的游戏吧。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1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1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01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5-25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07-0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实用)09-15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09-09

【推荐】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1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11-2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