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12-22 16:20:3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

  2. 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以及各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3. 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4. 了解堆肥的意义和堆肥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卡片,用来标注各种垃圾的名称。

  2. 3个盆或桶 ( 蓝、绿、红色 ) ,分别贴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条。

  3. 录像或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你们制定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是怎样的呢?(评价大家提出的方案)

  2. 同学们提到的各种解决方案都不错。那么,怎样才能在所有的家庭中甚至在全社会中实施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播放录像或谈话:

  很多地方的垃圾是混装、混倒的',或者采取混合集中后再分类,但这样的方法都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实行垃圾从源头上分类、分装。

  二、垃圾分类的方法

  1. 我们的街道、小区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样分类的呢?还存在哪些问题 ?

  2. 从有利于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角度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

  3. 垃圾分类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桌上放一堆“混合垃圾”(用模拟卡片代替),讲台上放“分类垃圾桶”(红绿蓝色的盆子)。每个小组的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一次在“混合垃圾”中拿出一种“垃圾”,扔到台上相应的垃圾桶中,分类正确、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

  (2)进行垃圾分类比赛。

  选学生做裁判,检查各小组的分类正确率,评比。

  4. 讨论填写教材第 28 页的分类表。介绍现行使用的分类垃圾桶的颜色。

  5. 介绍有毒有害垃圾随意处理的危害,简单介绍如何处理废电池。

  三、怎样在家里科学处理垃圾

  1. 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将对改善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讨论:

  我们家里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么分的呢?

  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我们知道收购废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吗?知道怎样卖废品吗?

  3. 思辨:

  有人说:“一点点废品卖不了几个钱,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划算。”你们怎么看?

  4. 家庭垃圾中约三分之一是食物废料。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生产了肥料,一举两得。

  5.看书,学习制作堆肥箱。

  6. 像这样的科学处理垃圾的办法还有许多,你们还知道哪些?

  7. 希望同学们人人行动起来,对生活垃圾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让我们的家园更清洁和美丽。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与假设: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2、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

  三、制定方案:

  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

  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

  四、实施探究: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将研究那一个问题?是研究冷热作用的,还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两个都想研究。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你们将设计怎样的科学方法验证?(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4、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再给你们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细节是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师给你们已经准备了一些器材和实验纪录表,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器材领到后,就请同学们开始动手研究吧!(生研究,师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展示:长着植物的岩石图片,师简析。)

  五、展示交流:

  1、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研究你们能结合一些自然现象解释老师带来的这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能再解释老师送给你们手中的鹅卵石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吗?(生解释)

  2、同学们解释的真棒!(师订正)

  3、那么,我们就把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六、拓展创新:

  1、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的历史文物的破坏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岗石窟)它们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破损已经很严重。

  2、你们能想出好方法,保护它吗?就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再作解答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在实验中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了解了著名石雕物品额度防风化措施。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四季循环的现象提出问题。

  ·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四季循环的变化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会想办法做四季循环的模拟实验。

  科学知识:

  ·知道四季的不同特征。

  ·知道气象部门对四季的判别标准。

  ·知道四季循环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

  ·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为一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大胆想象。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而且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它,如科学小诗等。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启发学生回忆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太阳高度大时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气温低。这是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用电简直射在黑板上和斜射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光斑。直射时光斑面积小,斜射时光斑面积大。直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大,斜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小。电筒发出的光和热是相同的,直射时分布在较小的面积上,斜射时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上。从而使学生明白:太阳高度大时,阳光直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多,因此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少,因此气温低。如果教师画一幅太阳直射、斜射活动图,就能形象地说明阳光直射、斜射时,地面受到的热量不同,气温也随着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地球仪、电灯。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2.挂图或投影片──地球的自转(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课时安排:1

  教学流程:

  授课有五个步骤:

  1.关于四季变化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先请学生想一想:四季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可能作出许多不同的回答,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温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昼夜长短变化也影响气温变化,因此,四季不同的原因可以从气温变化的因素中去找。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集中从气温这一点上来研究四季成因。

  2.先启发学生回忆太阳高度与气温的关系。太阳高度大时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气温低。教师可以用电简直射在黑板上和斜射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光斑。直射时光斑面积小,斜射时光斑面积大。直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大,斜射意味着太阳高度小。电筒发出的光和热是相同的,直射时分布在较小的面积上,斜射时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上。从而使学生明白:太阳高度大时,阳光直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多,因此气温高;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同样大小的地面受到的光、热量少,因此气温低。如果教师画一幅太阳直射、斜射活动图,就能形象地说明阳光直射、斜射时,地面受到的热量不同,气温也随着不同。

  3.学生明白了气温高低的原因以后,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四季变化的成因。先请学生指出地球仪上的赤道、北半球和南半球。将一只太阳光支架放在讲台中央代表太阳。太阳光支架的制法是用木板和木杆做一只支架,支架高度要根据地球仪的高度来定。支架的柱子上贴一张画有5对箭头的卡纸,表示太阳射出的光线。五对箭头的距离可根据地球仪上的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极北极极圈来画。卡纸的两边剪成凹弧形,使地球仪的地球部分恰好镶嵌在里面。演示时,把地球仪绕太阳光支架转动,转动时,要注意地轴始终指着一个方向不变。当地球仪转到甲的位置时,请学生观察支架纸面上的箭头,有三个指向北半球,一个指向赤道,一个指向南半球,表明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受到的光热多,气候炎热,昼长夜短,这时北半球是夏至。地球仪转到乙的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的阳光箭头相等,表明南北半球得到的光、热量相同,这时气候温和,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分。地球仪转到丙的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的阳光箭头有三个,北半球是一个,这时北半球得到的光、热量少,气候寒冷,昼短夜长,这时是冬至。地球仪转到丁的位置时,太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的热量相等,气候温和.这时候北半球是春分,昼夜一样长。

  4.关于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引导学生从“一年循环一次”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方向,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相对运动原理,从星座逐渐西移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关于地轴是倾斜的,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直接告诉学生;关于地轴倾斜方向不变,除利用图示说明,还可结合北极星在一年中总是固定的方向来说明。

  在研究太阳高度的周期变化与地轴倾斜方向不变的关系时,除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还可以让学生亲自试一试,如果地轴是直立的(把小地球仪的轴改成与桌面垂直),或倾斜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再推着地球仪围绕蜡烛转圈,一年中的太阳高度还会不会发生如我们平常所观察到的那样的变化,以便从反面更深入地证明这个问题。

  5.想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可以做一个四季盒,用纸板和胶带将塑料盒隔成四格,把每格分别标上春、夏、秋、冬。接下来到室外,看一看,你周围的事物,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会使你想到某个季节,然后把那个东西放在那个季节的格子里。例如一片落叶或许让你想到秋天,而一片花瓣会让你想到春天,如果那个东西太大了,不能放在格子里(如头戴羊毛帽子的玩具使你想到冬天),那么可以把它记在一张纸条上,再把纸条放入四季盒的一个小格里,结果哪一格子最先填满,表示现在很可能就是那个季节。

  总结

  (1)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什么现象?

  (2)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什么现象?

  (3)一天24小时是根据什么定的?

  (4)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同时自转多少周?

  (5)为什么一年有365天?

  观察与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南天的星座(猎户座或其他任意一个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变化?(随着日期的推移,自东向西移动。)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这是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与周围星座相互运动的现象。)

  板书设计:

  14、四季更替

  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一天24小时

  地球公转一年,一年有365天

  四季循环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发现树叶有各种形状、探索叶子的特点。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树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

  1、导入:春天,你发现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2、一起去室外观察树叶,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

  二、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

  1、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2、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3、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幼:我喜欢的叶子像小扇子、像小船,像帽子……

  (小结: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树叶的很多小秘密,如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同种树上的树叶的颜色、大小也有很大的区别。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三、记录自己地发现。

  1、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四、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1

科学教案09-30

[精选]科学教案08-28

《电话》科学教案11-11

科学教案[优秀]10-17

[合集]科学教案11-24

昆虫科学教案08-09

科学教案[集合]08-21

实用的科学教案07-20

[优秀]科学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