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11-13 15:36:4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大班教案集锦8篇

大班教案 篇1

  游戏主题:

  麦当劳、花店、玩具城、我的家、超市、银行

  游戏目的:

  1、能积极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角色游戏形成浓厚的兴趣,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

  2、能自主选择角色,学会用协商的方法分配角色,学会分工合作,与同伴友好交往,分享游戏的快乐,初步学会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礼貌待人、遵守规则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4、尝试选用替代物来丰富游戏。

  游戏准备:

  (1)、家中常用的家具、炊具、餐具、食品等;

  (2)、货柜、货架、商品、宣传单、导购员和收银员的服装及工作牌;

  (3)、汉堡包、薯条、鸡腿、可乐等;

  (4)、各种绢花、塑料花、纸花、包装纸等;

  (5)、各种玩具、“存折”、“钱”等。

  游戏预设:

  一、 提出游戏主题,幼儿自由选择。

  二、 幼儿看录像,讨论解决上次游戏时出现的问题

  观察分析:能够从录像上看得很清楚,上次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取钱没排队,花店的东西乱放,很不整齐。孩子们都提出了改正的方法,要排队,请工作人员监督;东西不能放地上,可以多搬一张桌子来放东西;去超市买的东西太多时,可以用袋子来装等。

  三、幼儿分组,自主选择游戏

  学会协商分配角色,合作布置游戏场所。观察分析:大部分孩子们都能互相商量,很快就定好角色了。只有玩麦当劳的孩子,由于有好几个人都想当经理,商量了好久都没定下来。后来只好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看来孩子们都已经会运用一些办法来解决问题。

  四、师以“记者”的身份参与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讲文明,有礼貌,引导幼儿大胆地模仿扮演角色,动脑筋大胆地选择可用的替代物。观察分析:因为之前看过录像,所以孩子们取钱时都能排好队,花店的孩子也搬了一张桌子放东西,看上去整齐多了。麦当劳的接待员很热情,会向顾客介绍各种好吃的东西。玩具城的生意非常好,组装玩具的`技术员都忙坏了。不过孩子们对价钱还没什么概念,对物品的标价和收钱都是随意的。而且较没有想象力,不会利用替代物。

  五、结束游戏,讲评游戏。

  (1)、请幼儿说一说,你在玩游戏时有什么开心的事与大家分享。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说说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让幼儿思考,想办法解决,为下一次游戏做好准备。观察分析:孩子们能够说出开心的事,最喜欢和谁玩。看来老师的引导和提问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反思:孩子们玩角色游戏是越来越投入了,因为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孩子们玩游戏的情节也更加丰富了。麦当劳的接待员很热情的招待客人,无论是本班的小朋友,还是客人老师,他们都能够大方的介绍。花店的花和玩具诚的玩具都深受大家的喜爱。游戏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是游戏能够受到孩子喜欢的基本。因此孩子们玩角色游戏是越玩越爱玩,每一次玩都能够深入一些。不过,孩子们玩游戏还是停留在已有的经验之上,没有动脑筋去创新,胆子还太小,没有放开,不会选用替代物。以后玩游戏要重点引导孩子动脑筋去创新,选用替代物。

大班教案 篇2

  游戏目的:

  1、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增进幼儿间亲密的情感。

  2、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不同。根据音乐旋律和节奏匹配动作,遵守游戏玩法与规则。

  3、引导幼儿探索在双圈上如何交换玩伴的方法,增强幼儿间的合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准备游戏:

  音乐《伙伴舞》、地面设好双圈图案。

  游戏过程:

  一、体验游戏:

  1、听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开火车进入活动场地,根据音乐的变化做相应的动作,熟悉音乐的旋律。

  (1)请幼儿说说听《伙伴舞》这个音乐旋律的特点。(时快时慢、

  (2)回忆开始入场时做的动作。

  2、增加难度进行游戏《两小无猜》:教师向幼儿解释“两小无猜”的意思——一男一女从小在一起玩耍,两人十分要好,非常亲密。

  3、教师讲述游戏玩法及规则。

  (1)第一小节游戏规则:让我们开成小火车,让我们开成小火车,让我们开成小火车,开开开开停。(音乐停时,两个小朋友抱起来)

  (2)第二小节游戏规则:让我们找个好朋友,让我们找个好朋友,让我们找个好朋友,大家一起来跳舞。扭扭拍拍拍跳跳拍拍拍朋友再见上火车啦!

  (A段音乐第2乐句停一定要找到朋友。B段音乐一男一女两个好朋友在一起做动作,音乐结束游戏停止。)

  二、师生一起探讨如何在圈上找朋友。

  1、到双圈上两个小朋友合作游戏。

  2、探索不同玩法。教师:“刚才我们是固定的小朋友,下面我们交换伙伴玩一玩好不好?”

  圈上找朋友可以探索出由易到难很多种方法:

  (1)男孩不动,女孩顺时针依次移动一个小朋友;(第一段音乐)

  (2)女孩不动,男孩绕着走;(第二段音乐)

  (3)两个圆圈顺逆时针同时转动。(第三段音乐)

  (4)用第四段音乐连续交换伙伴。

  3、跟着音乐运用三种方案完整交换一遍。

  此环节可视幼儿现场所想到的进行改动。

  游戏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人的经验。

  二、活动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新的图书《漏》,想不想来看看这本书里讲了什么?

  2.师:请小朋友自己看书,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讲一讲书里的故事。

  3.幼儿自主阅读,师个别询问指导:书里有谁?他们想来干什么?是什么时候?……

  (二)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故事内容

  1.师:谁来说说这本书里讲了什么事?

  幼:小偷到老爷爷家里去偷驴。有一只老虎也想去吃驴。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偷?

  幼:我看见他从墙后面钻出来的`,电视里的小偷都这样贼头贼脑的样子。

  2.师讲述故事第一第二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这天晚上,小偷来了,老虎也来了。

  3.师:小偷在干什么?老虎又在干什么?

  4.师:王老汉发现了,会说什么呢?(师讲述该页内容。)

  5.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一起学老虎和小偷的话:啊!漏啊!

  6.师:天下起了雨,小偷和老虎都被雨淋湿了,老虎又会怎么想?

  7.师讲述图书最后两页: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滴答滴答,唉,怕漏雨,偏又漏了。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幼儿喜欢模仿。我们班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在中班练习手膝着地爬时是模仿的小乌龟,活动中就充满了趣味性。(教案:)手脚着地屈膝爬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活动的难点。为区别手脚着地爬的动作,本次活动将调皮的小猴子作为模仿对象,老师和幼儿化身为猴子妈妈和猴子宝宝,以小猴和妈妈一起游戏玩耍为主线,展开活动。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脚着地屈膝爬行及跑、跳等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探索爬的不同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手脚着地爬和纵跳的动作基础。

  2、物质准备:小猴子胸贴,红黄蓝绿彩色贴片,垫子,悬挂幼儿自制纸制桃子,音乐碟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今天天气真好,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小猴和妈妈一起去做运动吧。(上肢,下肢,肩,腰、膝,脚部都要锻炼到位,为下面的活动做好身体准备。)

  (二)、探索不同的爬行方法

  1、自由探索多种爬行方法,看哪个宝宝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爬行方法。

  2、请几只小猴示范,引导幼儿比一比那种爬行方法最快。

  3、请几名手脚着地屈膝爬行的'小猴再次示范,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爬的。

  4、播放音乐,幼儿爬行训练。

  5、宝宝们本领可真大,累了吧,坐在垫子上休息一会儿吧。共同爬行动作要领,表扬爬行速度快,动作准确的小猴。

  (三)、游戏:小猴摘桃

  1、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2、师:孩子们,你们看前面是一片桃林,你们想不想去摘桃吃呀?(采用激趣法,引起幼儿摘桃的愿望。)

  3、讲解示范去摘桃的路线:宝宝们要一个跟一个出发,爬过垫子,跑到桃林纵跳摘下桃子,再从垫子旁的小路跑步返回,(教案:)把桃子放进筐子里,直到桃子摘完为止,摘得多的一组获胜。

  4、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表扬鼓励按要求游戏,爬行速度快,大胆摘挂在高处的桃子而摘得多的幼儿。

  (四)、放松活动

  1、分享劳动成果。

  2、听音乐,放松身体,互拍肩、背、胳膊、腰、腿,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忽略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发展能力,及面向全体又个别对待。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介绍:

  这个小品是我班开展“地球是我家”主题活动时,在“地球妈妈生病了”这个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地球妈妈生病了,孩子们心里都很难过,一个劲的围着我问:“为什么地球妈妈会生病?现在怎么办呢?”,于是我们二位教师孩子们的心声编成小品,让孩子们扮演各种角色从中感受到拯救地球的重要性。

  小品内容:《拯救地球》

  时间:半夜三更

  地点:银河医院

  人物:太阳公公、地球老弟、恒星老医生、人类三个

  过程:

  旁白:如果地球得了重病,他一定会疼得到处发生地震。地震过后,天空还会不停的下大雨,那是他在流泪。

  太阳公公就会对他说:“嗨,地球老弟,我认为你应该去看看病。”

  旁白:地球觉得有道理,于是,他乘人们在黑夜熟睡的时候,悄悄地跑到“银河医院”看病去了。

  接待他的是一位胡子花白的恒星老医生。“啊,你也来自太阳系?前几天,有一个叫‘月亮’的`小姑娘还来这儿美过容呢。”

  地球:“我可不是来美容的,我是真的生病了。”

  恒星老医生:“啊,当然!任何一位有经验的医生看得出来。”“你瞧,你的皮肤应该是兰色的海洋和绿色的大地,可这里却出现了一大块一大块的黄斑……”

  地球:“那是沙漠,”

  恒星老医生:“还有,你的河流血管里本该流淌清澈的血液,可是你看这里,怎么尽是黑色的液体?我的老天,你不血液中毒才怪呢!”

  地球:“要不我找你干嘛?好医生快给我治治吧!”

  恒星老医生:“没问题,这是我的职责,不过你的病情很严重,我得仔细瞧瞧!”

  旁白:恒星老医生戴上老花眼镜,然后摸出一个特大号的放大镜,在地球身上仔细观察。他眯着眼睛搜索了一会儿,在沙漠边缘发现了情况。这里有很多人在砍伐树木。

  人类一:“嗨,我要用这些木头打套家具”

  人类二:“我要做一件艺术品。”

  人类三:“我砍树,不过是想让家里更暖和些。”

  恒星老医生:“啊,我明白了!你身上长了可怕的寄生虫”

  地球:“寄生虫?你指的是人吧?”

  恒星老医生:“对,你等着,我用绿色杀虫剂给你喷喷。”

  这时,人们赶紧给地球打电话:“喂,请问你是地球吗?”

  地球:“是我,你是谁呀?”

  人类:我是你身上的寄生虫———————不不,是你身上的人类!”

  地球:“你好,有什么事吗?”

  人类:“我有一个请求,你能不能先不治病,给我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旁白:地球沉吟不语。

  人类:你别忘了,正是由于我们的存在,地球才这么生机勃勃呀!”

  地球:“好吧,我就给你们一次机会。”

  旁白: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碰巧看见这些寄生虫在啃噬地球,请你一定走上前,大声对他们说:“嗨,请不要破坏我们的家!”

  活动评价:

  这次孩子们表演的小品很成功,在园本课程系列活动展示中,这个小品还获奖了。孩子们在表演小品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危害,认识到地球上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所以孩子们的表演很真实,很有感情。另外,家长也积极参与了小品的排练,扮演角色,帮着录音等等。通过这次小品表演,不但孩子们感受到拯救地球的重要性,家长们。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挑食的问题比较严重,每天午餐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很高兴,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愁眉苦脸。因此,我试图通过学习活动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另外,刚升入大班的幼儿,遇到问题还是喜欢找教师帮忙,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以上两点,我设计了“十元午餐”的数学活动。

  《一元午餐》原来是一本绘本,其中包含很多数学元素,反映了一个小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决定适当改编故事,开展一次数活动。我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调整:第一,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一元钱可选购的东西太少),把故事改为《十元午餐》,将餐厅价目表上的价格全部换成以元为单位的。第二,原来菜单上只有奶酪、比萨饼、冰激凌等食品,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我将菜单调整为有各种荤菜、素菜和水果等(鼓励幼儿科学合理地选择有营养的食物,做到荤素搭配,引导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第三,改编故事,使之更加精炼(改编后故事围绕吉米口袋里的十元钱展开,吉米通过观察菜谱,精心计算,合理运用十元钱),故事中包含了认识钱币和计算等内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图片1、2(具体见教案),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1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图片)

  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吉米需要自己去餐厅买午餐。

  2、出示图2

  (1) 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二、取钱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统计)

  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三、设计菜单

  1、两两合作设计菜单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2、小组合作设计菜单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实践生活化的情境教学,迁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活动中可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十元午餐”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平时幼儿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买东西、算价钱的生活经验,只是会不会算、怎么算、有没有方法的问题。这种建构于幼儿经验之上的活动,更贴近幼儿,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中幼儿也始终能够围绕着内容思考,从而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仅仅来源于生活是不够的,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高于生活。“十元午餐”的最后环节仅仅解决吉米的午餐问题是不够的,可以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可以增加一个延伸环节,对学到的内容做个小结,让幼儿知道以后如果有一个人点快餐的机会,也可以尝试运用学到的`方法。

  二、注意教的艺术,让幼儿在主动建构中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幼儿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和动机,同时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间接引导,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

  活动中幼儿设计菜单后的交流分享环节,他们一时不能马上发现菜单中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急着给予幼儿提示,可提供幼儿充分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发幼儿思考和发现其中的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概括小结,这样才是启发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的最佳方式。

  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往往是教师预设外的答案,回避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思考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问的,从而将问题挖深、挖透。例如“十元午餐”中取钱的环节,有幼儿提到取2元的,虽然教师事先准备的面值中没有2元的,但教师可以进行追问,如果有2元的,我们可以怎么取?还有哪些好办法?这样既围绕目标,也发散了问题,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因此,教师教育的艺术,对活动中幼儿能否主动学习、乐于思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7的分解组成。

  2、进一步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3个猴子图片、桃子(磁性教具)、桃胡、盘子、彩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说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

  教师:好了,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张老师,刚才我们说的手指游戏的名字是什么?(小猴荡秋千)嗯,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猴子都在一起玩,可是渐渐地一起玩的小猴越来越少,最后一个都没有了,它们都去哪了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想)。张老师也不知道,不过小猴的妈妈知道,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好不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出示小猴图片,

  教师:这位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月月和星星,今天它给两个猴宝宝摘了7个桃子回来,叫小猴回来吃桃子,(哦?原来啊,小猴都回来吃桃子去了),吃完桃子,小猴想拿着这7个桃胡去玩,可是猴妈妈不知道该怎么给两个猴宝宝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好不好?

  2、幼儿操作,

  教师: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七个桃胡,想想如果你是猴妈妈,你要把这7个桃胡给两个小猴分完,该怎么分?分好的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来,张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我们看看谁在分的时候又安静又快,现在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去动手分。

  3、教师提问:

  教师:分好的小朋友面向老师坐端正,我看看有多少小朋友分好了,嗯,咱们晶晶班的小朋友都很棒,所有的小朋友都分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把你分的结果告诉老师,(幼儿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记录下幼儿说的结果,)

  4、教师:好了,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分法,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她想,有这么多分法,以后我就不愁给宝宝分桃胡的事了,可是,我一时记不住这么多方法,你们能记住吗?(能)

  好,张老师就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当老师说给月月分几个,你们不说话,转过身用手里的桃胡告诉老师你的答案,比如,当我给月月分一个的时候,星星就分六个,你们就把桃胡分成一和六两组,分好的小朋友就立刻转过身来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分好了,明白了吗?)

  好了,现在我看看谁分的又对又快,给月月分两个、月月分四个、月月分五个。。。

  5、恩,我们班小朋友都特别聪明,可以又快又准确的给小猴子分桃胡。可是,猴妈妈没有记住,我们一起来帮她找个更好的.记忆办法,好不好?(好),那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两只小猴分到的桃胡数有什么特点,先看左边(也就是小猴月月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增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大一,)这种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增,再看看右边(也就是小猴星星这边),你发现了什么?(从上往下数,数字逐渐变小,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依次小一),这样的排列我们把它叫做递减。

  6、知道了什么叫递增和递减,我们现在一起来跟老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说,小朋友,我问你,七可以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们按照递增的顺序从一开始回答,说,张老师,我告诉你,七可以分成一和六,依次往下进行,明白了吗?

  7、小朋友们帮助猴妈妈解决了难题,你看猴妈妈多开心啊,你们开心吗?

  三、巩固练习

  1、既然咱们班小朋友这么厉害,那张老师倒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老师每人都准备了一份题,和刚才玩桃胡一样,请小朋友轻轻的转过身,每人拿一份题,一人一只彩笔,做完之后立刻转过身来,老师就知道你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教师讲评幼儿作品。

  四、结束活动

  今天晶晶班的小朋友表现这么棒,张老师想奖励一下我们班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老师会奖励什么呢?那就请小朋友们排好队到院子里去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数字能给生活带来便利。

  2.大胆交流、讲述自己的发现,尝试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让幼儿到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有数字,并了解自家门牌号码上各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2.物质准备:数字画一幅,有数字的各类物品若干,有关数字在生活中应用的'课件,动物新村图片及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画找数字,激发兴趣。

  1.出示数字画,看看数字几变成了什么。

  2.小结:原来这是一幅有趣的数字画,画上的东西都是用数字变出来的。

  (二)操作探索,寻找数字,了解数字能表示不同的意思。

  1.分组操作,寻找物品上的数字。

  2.集中交流,分享发现。

  3.尝试在自己的衣服和鞋子上寻找数字。

  4.小结:数字可以表示日期、时间、号码等,它的用处真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三)联系生活,拓展经验,进一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1.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呢?

  2.观看课件,感知数字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3.重点了解门牌号码上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思。

  (四)尝试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动物新村图片,提出要求。

  2.小组合作,帮小动物安排房间,并制作门牌号码。

  3.展示操作卡,集体检查。

  活动延伸:

  到教室里、幼儿园里、生活中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更多的作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7-22

(精选)大班教案10-03

[精选]大班教案04-07

大班教案08-08

大班的教案11-12

大班教案[经典]10-08

大班教案(精选)01-05

大班教案【经典】03-14

大班教案(经典)03-30

大班教案[精选]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