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美术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色彩的渐变(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加强学生色彩运用的训练,使他们对色彩的渐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运用渐变的色彩描绘画面,
三、教学难点
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大玻璃缸,盒装颜料,毛笔,印有图案的火作、比纸,色彩卡片若干,调色盘,小水桶。·
学具:作业纸。毛笔,盒装颜料,调色盘,小水柿:
五、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
1.老师在一个大玻璃缸卫倒人红颜色水,然后慢慢地加黄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缸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小结: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今天我们学习用渐变色来画画。(板书课题:色彩的渐变)
(二)寻找生活中的渐变色。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沦。
(三)欣赏书上作品。
(四)老师示范运用渐变色彩填图案。在画的时候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老师边讲边示范,在一个图案甲填上由红色渐变到黄色的色彩,并要求涂的时候不要涂出格子。
(六)布置学生作业
1.观察要求涂色作业图案。
2.说一说你想用什么颜色涂大树和背景以及树的轮廓线。
3,老师小结:大树和背景可以选用实际的色彩,也可以用想象的色彩,大树的轮廓线的色彩要与其他颜色形成对比,使其鲜明。
4.布置作业要求:运用色彩渐变的方法为图案填色,并选用恰当的色填画树的轮廓线。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七)学生作业。
(八)作业讲评,宣布下课
美术教案 篇2
课题:水墨游戏——迷彩服
执教时间:3月17日——3月18日
一、教学目的:
1.感受图案的装饰性特点。
2.学习几种制作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3.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感受图案的装饰性特点。
三、教学难点:
色彩的搭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解放军战士穿的迷彩服吗?出示迷彩服的图片,观察迷彩服的色彩及图案。许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经过长期的进化,身上形成了跟周围环境接近的图案和色彩,就象一件件的迷彩服。展示欣赏各种有斑纹的动物图片。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对吗?
2.欣赏课本上有斑纹的动物图片。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3.学习几种制作技法。注意色彩的搭配。
⑴运用点、线、面画动物身上的'斑纹。
⑵用纸蘸颜料印动物身上的斑纹。
⑶用纸对折,一半涂画你喜欢的几种颜色或花斑,另一半镂刻出动物的外形,然后把纸合上,制作完成。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还有其它的什么制作方法。(老师出示利用各种材料拼贴的斑纹图片)
4.选择一种方法为你喜爱的动物设计一件迷彩服,和它们一同去参加动物联欢会。
札记:
孩子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有些孩子甚至用字母、标点符号为动物们来装饰“迷彩服”,还有的用指头印纹、用小印章盖……总之作业形式多种多样。下课时我由衷地赞扬学生们:“孩子们,你们真棒!”
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同学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和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协助同学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同学体验明度渐变可发生的纵深感和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 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发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同学色彩表示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 练习、观察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
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 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发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发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假如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和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依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
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防止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 欣赏
假如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示手法的作品。
1. 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 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 欣赏优秀同学作品
四. 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干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五. 创作
1. 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同学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局部同学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 同学练习:
要求:1. 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2. 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
六. 评价
同学优秀作业展示
1. 评出“最佳效果奖”。
2. 你能用自身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
3. 你的作品哪一局部表示得最好,哪一局部有待改善?
七. 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六、教后记:
美术教案 篇4
课时:1课时
课型:综合探索课
教学目标:
1.选用不同的材料,通过看、想、撕、贴、泥塑、绘画等方法,进行房子的造型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习惯,加强学生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以多种材料,大胆想象,自由绘制不同的房子。
教具:彩纸、剪刀、胶水、彩笔、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听说过或看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呢?
生:(略)
师:这么多同学都知道哇,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都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呢?为什么?(生答:略)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喜欢他们,可是现在的白雪公遇到了一些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老师刚刚接到白雪公主打来的.电话,说他的好朋友七个小矮人的家已经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再也经不起风吹雨打了,于是白雪公主想帮助他们,可是她又没有学过美术和建筑设计,所以想请大家帮帮忙。你们愿意帮助白雪公主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吗?生:(愿意)
二、引导分析
1.探究:同学们的想法真好值得大家学习,那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她呢?生:(略)很好,设计一个外形漂亮、色彩艳丽的房子。那到底如何设计呢?现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同组互说想法。
2.小组讨论交流:
?首先了解房屋的结构,房子由哪几部组成?
(门、屋顶、窗)
②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形状的房子?可进行大胆想象。(生自由讨论,互说想法,给作品起好听的名字)
三、欣赏作品,拓宽思维
1.师出示作品,请生说一说,都选用了哪些材料制作?(师指名回答)
2.你们也带来了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制作房子?采用什么方法?(是画?还是泥捏?撕贴?)你准备选用哪些颜色进行装饰、打扮你设计的房子?(小组再次讨论,互说想法做法,师指名回答)
四、鼓励创新,合作交流
1.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让生自由选择撕、贴、捏泥、绘画等方法,构思设计制作不同的房子,大胆创新。
2.学生合作交流,师听,适时展评、指导(依据学生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展示作品,共同设计,总结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欣赏,介绍自己作品。
2.师生一齐动手,摆出一个美丽的城堡,起一个名字(板书《童话里的小屋》)
六、结束语:
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童话里的小屋吧,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想: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收到这份礼物会怎样感谢我们呢?(生:略)他们住进来以后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生:略)他们幸福、快乐,你们高兴吗?(生:略)那我们就高兴地唱起来,为白雪公主他们、也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吧!(放音乐“幸福拍手歌”,师生互动)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影子"的添画,给予幼儿游戏的体验,让幼儿通过想象和创造,自由表现自己的所想、所感和所见。
2、巩固单色画的作画方法,使作品丰满。
3、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黑影若干种,示范黑影和实物各一种。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师:昨天我请了一位粗心的照相师帮我印照片,他实在太粗心了只印出了一个影子,你们看!
(二)出示黑影,启发幼儿想象
1、师:这就是其中一张照片。你们想想:这可能是什么东西的影子呢?(幼儿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
2、师:咦?这到底是一样什么东西的`影子呢?我也和小朋友一样在猜测,瞧!(教师揭开影子)这就是我重新印的照片,哦!原来是****。到底谁猜对了呢?(请幼儿讲出道理)。
3、教师总结。
(三)联想创作
1、今天我也请你们帮帮忙,来印照片,并给照片做镜框,好吗?老师这里有几种影子,你拿到哪个就猜哪一个。拿着影子看不要急着画,要多看看,左看看,右看看,然后把它画出来,看看谁能得冠军。
2、教师示范做镜框的方法。
(四)讲解作画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1、从不同方向观察、想象,千万不要忘记外形的边加粗。
2、用线条和黑白灰来使画面丰满。
3、用印章印花边时注意纸张清洁。
(五)评价作品,结束活动把做好的照片送给爸爸妈妈。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象,再用添加、裁剪、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是对纸杯等物品进行美化,将其改造成为风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纸杯等材料制作风铃。
教学难点:
如何在细绳上固定纸杯的位置。
教学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适合制作风铃的物品,如:纸杯、卷筒纸芯、筒状的纸盒、小挂饰……
2、教师应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的范作、图片、制作步骤图以及锥子。
3、学生应课前准备好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线绳等。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给学生看各种风铃(实物、照片、录像),请学生谈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找出风铃的共同特征——由绳串起、挂有铃铛。
给学生看教师做的'纸风铃,说说与刚才见到的风铃有何不同。
2、发展阶段:
学生近距离的参观纸风铃,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将纸杯变成风铃需要通过怎样的装饰改造来进行。
将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
绘画:在杯体上画上具体或抽象的画。
剪贴:用彩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到杯体上。
画和贴相结合。
另外和可以用剪或撕的方法改造杯子的外形。还可以将彩纸撕成各种条形穗子拴到风铃上装饰。
教师示范用剪贴和绘画结合的方式制作一个风铃,学生总结出制作步骤。教师出示步骤图。
3、创作阶段:
学生以3-4人为一组制作风铃,可以将个人制作的串成串,也可以分工以流水线的形式制作。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杂物作装饰。
教师指导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上的难题。
4、收拾与整理:
每组选一位保洁员,负责提醒与督促大家将废纸屑收集到垃圾袋中,并且要杜绝浪费现象.
课后拓展:
为有兴趣的孩子出主意,引导他们做一个真正能发出声响的,真正的风铃。
教学札记:
有的学生用纸盒剪去一头来制作风铃,还有用其他大小、高矮、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制作风铃的,效果真不错,应鼓励学生利用与书上不同的材料进行工艺制作。
美术教案 篇7
设计意图:在观察中,我发现我班孩子自控能力差,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喜欢独占独抢玩具,还有部分孩子喜欢不声不响自管自地玩 显得不合群,缺少合作意识,碰到别人有困难,默不关心。如在下雨的时候,由于地滑,有个别孩子摔到在地,我在观察中发现,我班孩子,任其跌之,不知到关心别人,为此,通过故事《下雨的时候》让孩子尝试着关心他人,初步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
目标:1、在成人的帮助下,感受关心同伴的快乐。 2、 乐意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准备:下雨的背景图一张,插图动物小鸡,小猫,小兔各一只,头饰各一只若干片叶子.
过程:
一、情景表演,引起兴趣
1、 教师:“小朋友,你们瞧,我是谁?” 小兔们,我们一起去草地上玩好吗?(放录音:小兔跳)
2、 听“大雷下雨”声 教师:“哎呀!不好啦,下雨了!这么大的雨,我们该怎么办?(幼儿发言讨论避雨的办法)你们瞧!地上有许多树叶可以请它来帮忙吗?(引导幼儿把树叶当 伞顶在头上)
3、 教师:小白兔,我们快回家吧! 你们听到谁在叫呀?它怎么拉?为什么叫? 小鸡被雨淋湿了,它会怎么样? 我们快想办法帮助它呀!(引导幼儿集体学说对话) 我们快往前走吧!小白兔,你们看那是谁呀?(小猫) 小猫被雨淋得“喵喵叫”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幼儿集体学说对话)
4、 雨停了,我们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幼儿回座位)
二、幼儿看图片,学对话
老师把刚才在草地上的事编成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老师边讲述边出示图片: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 3、下雨了,小白兔想了什么办法避雨? 4、 小白兔走呀走,看见了谁,它是怎么对小鸡说的?(我们一起来说说)5、 小白兔和小鸡顶着大叶子往前走遇到了小猫,他们是怎么对小猫说的? 6、 小兔,小鸡真会关心人呀,我们也一起来帮帮小猫?(集体——个别对话练习) 7、 小猫说:谢谢你们 8、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小白兔,小鸡,小猫玩得真高兴
三、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讨论)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使用画笔的正确方法。
2、培养幼儿对美术游戏的兴趣。
3、练习画封闭的圆形。
活动准备
1、大白纸若干张,上面用线条勾画出太阳公公。
2、幼儿用水彩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1、出示“太阳公公”,引起幼儿的兴趣。
“太阳公公的年纪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着小朋友做游戏,今天他想吃一种天上没有的好东西。这种好东西的名字叫糖葫芦,太阳公公没有见过,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对,这就是圆圆的糖葫芦。”
2、请幼儿给太阳公公画糖葫芦
“太阳公公把穿糖葫芦的工具都准备好了,请小朋友把糖葫芦一个一个地穿在太阳公公的.光芒上吧。糖葫芦上裹了一层厚厚的糖,可甜了,小朋友画糖葫芦的时候一定要用糖包住里面的水果,如果没有裹住,里面好吃的水果就会跑出来。”
引导幼儿画封闭的圆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各种口味的糖葫芦
“小朋友都吃过什么味道的糖葫芦呀?太阳公公爱吃各种口味的糖葫芦,我们让他尝一尝各种好吃的糖葫芦吧!”引导幼儿吧画好的糖葫芦涂上各种水果的颜色。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引入新课。提问:“语文课有没有教写日记?怎样写?”指定学生回答后,选读一两则日记,然后再问:“能不能用绘画的形式写日记?”
二、讲新课:
1.讲解课文,重点讲解“日记画的内容”。
提问:“说说你一天中感受最深的趣闻乐事。再讲出人、物及场景的`形象特征。”
2.说明日记画的表现形式——线条画。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再放映学生作品的幻灯片,让学生理解日记画有以下特色:
①画的内容(主题)。
②作者怎样用具体形象、环境道具来表达这一内容(主题)?
②具体细节的刻画。
④线的疏密处理。
⑥写上白期、星期、天气或简短的文字。
三、学生作业:先写一段日记,然后根据日记的内容画一幅日记画:
1.以人物活动为主的,可先画人物,再补背景。以景物为主的,先画景物,再补人物。
2.先画出大体构图和形象,再添加细部,注意线条组织的疏密关系,细节的刻画要具体,不要概念化。
3,作业用两节课时间完成。这课完成铅笔稿。
第 二 节
一、讲评上一节课的情况,出示内容表达较好的学生作业草稿,引发其竞争意识。
二、讲解调整,充实画面的处理办法。
三、学生用黑色水笔勾线,继续完成作业。
四;讲评:抓住日记画方法简便,表达清楚,图文一致的特点进行讲评。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电脑美术教案10-31
[经典]美术教案07-21
(经典)美术教案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6
(经典)美术教案08-08
(精选)美术教案10-12
美术的教案11-10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11-24
[精选]美术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