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草原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原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教案 篇1
情感目标:
初步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技能目标
1 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
2 在即兴编配舞蹈 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个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的勾勒出一副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七度音的演唱 歌曲曲调的创编
教学准备:
钢琴 录音机 挂图 伴奏乐器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风和日丽、绿草如茵。想去的孩子请轻轻的闭上眼。
生:做好准备。
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和你的小伙伴携手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那里绿草如茵,天湛蓝湛蓝的,朵朵的白云悠悠的飘浮在天空中,牧民们在这里悠闲的放着牧,牛羊成群。往远处望去有一个美丽的大毡房,有一个可爱的穿着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向你和你的小伙伴招着手,好像在说:“来吧,快来我家吧,快来我家做客吧。”这时,你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走向了这个美丽的毡房,走进去后你们发现这里真的是很漂亮,各种各样的民族装饰品,当你们正陶醉在这些精美的物品中时,耳边突然穿来了一首悠扬的歌曲。此时老师播放《》的'录音。听完后给学生1分钟时间静静的感受。
授新
1、聆听教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2、 师挂出挂图,请同学们讲一讲你平时所知道的关于草原的知识。结合刚才的感受用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讲的同时师一直播放歌曲录音,让歌曲一直不断的在播放,给学生营造一种草原广阔的感觉。
3、 再次聆听教师范唱,要求学生仔细的聆听,可以轻声跟教师哼唱。
4、 请学生有‘走’和‘跑’来演唱歌曲,让学生首次感受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区别。
5、 尝试演唱歌词,注意哪些字唱的长一些哪些字唱的短一些。另外提醒学生注意歌词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一副画面。
6、 师生一起配合演唱歌曲
7、 师:们有没有发现在演唱歌曲时有一些字唱的短一些有一些字唱的长一些,你们可以告诉我是哪些字吗?请举手回答
生:回答
师:他们是怎么唱的呢?
生:回答
师:很好!我们把这些唱的短一些的音叫做四分音符,把唱的长一些的音叫做二分音符,刚才我们也用跑和走来演唱过了。你们发现没有,四分音符后面有没有尾巴?二分音符后面又有没有尾巴?
生:回答
8、 师:有哪些动物呢?如果请你用乐器来表现它们,你会选用什么乐器呢?为什么?
生:回答
9 、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XX XX|XX XX|
创编活动
1、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 师:今天所有的子表现都非常好,可是老师觉得要是你们可以完成下面这个任务的话,今天的你们会玩的更开心的。想来完成这个任务吗?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4到5个孩子一个小组。分钟时间让孩子们为歌曲创编讨论,要求要有草原的特色,让我们一看就知道你要表现的是草原。
3、 师生讨论蒙古草原的舞蹈动作最有特色的是什么?提示:骑马的动作
总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蒙古族歌曲和编创蒙古族舞蹈你们了解到的蒙古族人民他们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生:爽朗 豪迈的
师:既然你们体会到了,请你们用这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做着骑马的动作唱着歌曲离开教室。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
二、走进大草原
1、欣赏草原风光
2、学跳筷子舞
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
(1) 师示范动作
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 脚位:前蹲、后仰
(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
(3)指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师指导——台上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跳——全体学生跟音乐齐跳
3、变化筷子舞节奏
(1) 师:简单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学就会了,现在老师要给筷子舞变个魔术,你们仔细找一找,它变在哪?
(2) 师示范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 X
(3)学生说——练习XX X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
5、师生合作表演节奏:我邀请你们跟老师合作一下,我来念前面的节奏,你们来念后面红色的节奏,可以吗?
(1) 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
(2) 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3) 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4) 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
(5) 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
(6) 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
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1、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你们听
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2、 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
4、指导缺点: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
7、师: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拿出筷子,边唱边跳跟你们比一比。————师生接龙加入筷子舞表演唱
8、师:小朋友的表演就像草原上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现在就让我们唱起歌,跳起舞,做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吗?
9、拓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其实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种,聪明的蒙古人民还能用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你瞧(出示蒙古族各种舞蹈画面)
四、告别大草原
1、师: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热情好客。瞧!小红马又来了,让我们骑上小红马跟大草原告别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唱起歌,边跳边出教室。
草原教案 篇3
一、播放关于草原的课件,教师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美)
2、你认为《草原》中什么美?引导学生归纳出“景色美,人情美”
三、教学“景色美”
1、自由
朗读课文,你最喜欢哪些景色?为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安排朗读指导与训练。
四、教学“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还有什么也让我们不愿离去的吗?(人)
1、小组讨论: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人情美”
2、汇报交流,随机朗读
3、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你还知道关于蒙古这个民族的风俗吗?
五、小导游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蒙古草原呢?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 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 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 指名认读。 3. 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 练习描红。 2. 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 背诵课文。
草原教案 篇5
课题:
(第一课时)
授课人:
四川自贡 张岚
教学年级:
一年级
教学内容:
1、学习、表演歌曲
2、认识音的高低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表现歌曲。
2、初步感受音的高低,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
教学重难点:
能听辨音的高低;进行创编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奖品、蒙古包卡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实践活动
1、听歌曲《天堂》或《蒙古人》引入。
2、介绍蒙古族:
概况:是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最喜欢骑马、射箭、摔跤。
衣:宽大的长袍,束腰带
食:奶茶为主,粮食为辅
住:蒙古包
行:骑马
音乐:种类多。主要有牧歌(悠长)、赞歌(热情、高亢)、短歌(欢快)等
3、学习歌曲
A、初听。提问:歌曲情绪?歌里唱些什么?(引入并认识音的.高低)
B、跟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读歌词。
C、复听。轻声跟唱。
D、教师纠正。
E、跟录音齐唱
F、学习蒙古舞的代表性动作。
G、放音乐,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分小组展示、相互点评。
H、抽生自选乐器伴奏。
I、综合表演。
J、音乐游戏:听辨音的高低、听辨是否蒙古族音乐。(单抽与小组展示结合)
三、结束活动:
唱歌曲,做蒙古族动作出教室。
【草原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教案05-17
《草原》的教案10-14
《静默草原》教案06-24
《草原》教案模板08-13
关于草原教案10-17
《草原》的优秀教案07-26
《草原》教案15篇09-02
《草原上》优秀教案12-02
《草原》教案3篇11-24
《草原》教案14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