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音乐教案

时间:2024-10-08 22:16:17 教案 我要投稿

《袋鼠》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袋鼠》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袋鼠》音乐教案

《袋鼠》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能创编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体验表现袋鼠妈妈的动作和表情的乐趣。

  活动准备

  袋鼠妈妈头饰、大口袋、布绒袋鼠玩具、音乐《袋鼠妈妈上学去》、播放器。

  活动过程

  1、以神秘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谁来了吗?你们知道袋鼠妈妈要去哪儿吗?袋鼠妈妈是怎么样上学的呢?我们听听袋鼠妈妈怎么说的。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旋律。

  (1)出示布绒袋鼠玩具,清唱歌曲,引导幼儿认真欣赏。

  提问:袋鼠妈妈是怎么上学的?她的书包是什么样的?藏在哪儿?书包里有什么?

  (2)让幼儿知道"哎嗨"是表示惊讶的语气。

  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表现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指导。

  (1)鼓励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袋鼠妈妈跳跃上学,打开书包以及发现是个小宝宝时惊讶的样子。

  (2)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表现动作。

  4、表演结束后,让幼儿接受"小袋鼠"的亲吻,体验活动的乐趣,感受获得鼓励的满足。

《袋鼠》音乐教案2

  设计意图

  《袋鼠妈妈》是一首表达母子之间相亲相爱的歌曲,歌曲节奏轻快,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创造能力,而且在活动中有利于他们合作、分享、交往力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我设计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

  活动重、难点: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活动前熟悉歌曲内容,幼儿事先围成一个大圆圈,歌曲《袋鼠妈妈》、袋鼠妈妈头饰、大灰狼头饰、大灰狼音乐

  活动过程一、导入

  请1名老师扮演袋鼠妈妈跳入场地。

  二、袋鼠妈妈找宝宝

  1.谁来了呀?袋鼠妈妈是怎么走路的?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引导幼儿双手手臂弯曲放胸前,两只手下垂,双脚并拢跳。

  3.播放音乐,幼儿听音乐按节拍蹦跳步。

  4.播放音乐,教师扮演袋鼠妈妈去找宝宝。

  5.提问:刚才我是怎么找宝宝的?

  6.讨论游戏规则:第一句歌词时,袋鼠妈妈去找一个袋鼠宝宝跳到它面前,第二句歌词请到的袋鼠宝宝站起来,第三句歌词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做一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7.师:歌曲最后一句是“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相亲相爱”,相亲相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8.根据幼儿回答,师幼示范“相亲相爱”的动作。

  9.播放音乐,请一名幼儿扮演袋鼠妈妈,去找宝宝。

  10.播放音乐,请一半幼儿扮演袋鼠妈妈去找宝宝。

  三、大灰狼来了

  1.师:袋鼠妈妈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宝宝,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

  2.教师扮演袋鼠妈妈与幼儿示范两人蹦跳步(袋鼠宝宝在前,双手弯曲放胸前,两手自然下垂,袋鼠妈妈在后,双手搭在袋鼠宝宝肩上,双脚并拢一起跳)

  3.播放音乐,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按节拍蹦跳步,在“相亲相爱”处做一个动作。

  4..感受大灰狼的音乐,“听!好像是谁来了?”

  5.师:大灰狼来了,袋鼠妈妈怎么办?引导幼儿听到大灰狼的音乐时,袋鼠妈妈要保护自己的袋鼠宝宝,赶快蹲下来躲到草丛里面!

  6.播放音乐,再次进行游戏。

  7.大灰狼已经走了,袋鼠宝宝们跟着袋鼠妈妈回家吧!

《袋鼠》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创编向同伴表达“相亲相爱”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熟悉游戏歌曲内容。

  2、袋鼠妈妈和宝宝活动的课件 3、扮演袋鼠妈妈用的大口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跟妈妈一起跳进活动室。

  二、通过看课件了解袋鼠的特征,并练习跟音乐有节拍的'双脚并拢 跳。

  1、幼儿扮演袋鼠妈妈一拍一拍练习跳。

  师:袋鼠怎样走路?谁能来学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2、设置情景,幼儿扮演乖乖,老师扮演妈妈。请乖乖跳到妈妈这 里来, 跳过来的, 妈妈抱抱乖乖亲亲乖乖, 并和妈妈做一个拥抱的动作。

  三、老师鼓励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现相亲相爱的姿态、动作和表 情,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1、师引导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做相亲相爱的动作 提问:什么是相亲相爱?请幼儿说说自己对相亲相爱的理解。

  2、一部分幼儿扮演袋鼠妈妈,一部分幼儿扮乖乖,乖乖跳到妈妈 这里要和妈妈做一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四、完整随音乐进行游戏。

  1、师和幼儿 2 人示范表演一遍(手拉手) 2、全体幼儿拉手一起表演游戏。

  3、幼儿 2 人手拉手进行游戏。

  五、巩固游戏情节,增添游戏趣味。

  老师和一名幼儿在一个大口袋里扮演袋鼠妈妈和乖乖,玩游戏。

  六、活动延伸:

  幼儿 2 人一组继续用口袋玩游戏。

《袋鼠》音乐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游戏音乐的变化,学唱游戏歌曲。

  2、学会两人一组模仿袋鼠,随音乐合拍地向前蹦跳。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袋鼠和大灰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沉重和轻快的音乐入场。

  二、教师将游戏情节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反复感受游戏音乐。

  1、欣赏第一遍后,让幼儿猜猜游戏名称。

  2、再次欣赏时,引导幼儿听辨:这首曲子有几段?哪段表现袋鼠?哪段表现大灰狼?为什么?

  3、启发幼儿随音乐分别用拍手和跺脚的声音姿势来表现袋鼠和大灰狼的不同音乐节奏。

  四、幼儿边演唱歌曲边模仿动作。幼儿自由结伴分别扮演袋鼠或大灰狼听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在这活动中,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我让幼儿肢体动作表现袋鼠走路的神态,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以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袋鼠蹦跳和袋着宝宝的神态,真是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这时,孩子们学习歌曲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已被歌曲深深吸引。

《袋鼠》音乐教案5

  活动名称:

  袋鼠妈妈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听听中认识袋鼠,初步熟悉、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与妈妈相亲相爱在一起的快乐与幸福。

  活动准备:

  袋鼠装饰及玩偶、PPT、录像等等。

  活动过程:

  春天来了

  随着《春天》的音乐律动

  第一遍 幼儿随音乐即兴表演

  第二遍 师:春天真美呀!小花、小柳树你们在哪里?蝴蝶姑娘你在哪里?小蜜蜂去哪里了?小白兔快出来玩吧!

  相亲相爱

  师:春天来了,在美丽的春天里有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刚刚过去,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3月8日妇女节),这是妈妈们的节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妈妈,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说说讲讲(伴随音乐)

  师:妈妈爱不爱你们呀?我真想知道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呀?你是怎么爱妈妈的呢?(幼儿随讲:拥抱、亲吻、买好吃好玩的东西……)

  小结:就像我们小朋友说的,在妈妈的心目中,我们小朋友就是妈妈的心肝宝贝,妈妈最喜欢自己的宝宝,而在小朋友的心中,最喜欢自己的妈妈,最最离不开的人也是妈妈。宝宝爱妈妈,妈妈爱宝宝,这个就叫做相亲相爱。

  温馨分享(欣赏DV录像)

  师:想不想知道妈妈有多爱你呀?让我们来听听妈妈的'声音,听听妈妈到底有多爱你?

  袋鼠妈妈

  师:不仅你们的妈妈宝贝自己的孩子,所有的妈妈都很宝贝自己的孩子,看看这是谁的妈妈呀?(图片展示)哦!原来是袋鼠妈妈,它和你们的妈妈一样最宝贝自己的小乖乖(咦?谁是小乖乖你们知道吗?)她是怎么爱自己的小乖乖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她是怎么爱自己的小乖乖的?(引出育儿袋)

  短片欣赏。袋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小乖乖,她的胸前有一个袋袋,像口袋一样,叫做育儿袋,是用来养育、保护自己小袋鼠的袋袋。袋鼠妈妈真爱自己的小乖乖,她用自己的育儿袋来照顾、保护她的小宝宝们,熟悉歌曲

  ——欣赏歌曲

  师:今天老师要为大家唱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做《袋鼠妈妈》,这首歌讲的是袋鼠妈妈和小袋鼠在一起相亲相爱的事情,你们想不想听呀,让我们听听看歌里讲了些什么。

  提问:你们听到歌里面唱了什么呀?(幼儿随讲)

  ——幼儿表演歌曲

  师:听到袋鼠妈妈爱小乖乖的事情,她们在一起相亲又相爱,我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袋鼠呀,想不想学学他们的样子呀?

  钻在袋袋里,透出小脑袋,出来跳跳跳,和妈妈抱抱(幼儿跟随老师在伴奏下做动作)

  师:多可爱的小袋鼠呀,你们瞧瞧自己的口袋里有什么呀?(口袋里有一个小袋鼠)袋鼠妈妈那么爱自己的孩子,我们也来跟着音乐学学看袋鼠妈妈吧。

  结束语:好啦小袋鼠玩累了要睡觉啦,现在你们都是好妈妈,都有一个育儿袋,把它轻轻地放到口袋里,让我们安静地带着自己的小袋鼠回教室吧。

《袋鼠》音乐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听听中认识袋鼠,初步熟悉、理解歌曲内容。

  2、积极参与歌表演活动。

  3、感受与妈妈相亲相爱在一起的快乐与幸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关于相亲相爱的图片、袋鼠玩偶、课件ppt等等。

  活动过程:

  一、以图片引入

  1、出示图片P1,老师带来了一张幸福的照片,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2、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他们以什么方式来表达爱你的?

  3、小结:爸爸妈妈爱你们,你们爱爸爸妈妈,叫做相亲相爱。

  4、你们是以这样的方式跟爸爸妈妈相亲相爱,那我们来看看哥哥姐姐是怎样跟他家人相亲相爱的?

  5、出示图片P2—P7,了解相亲相爱不同表达方式。

  二、欣赏理解歌曲

  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小乖乖,跟爸爸妈妈相亲相爱,那我们来看看,还有谁也跟他的爸爸妈妈相亲相爱?它就藏在这首歌曲里面,我们来听一听。

  1、是谁在歌曲里面?他们在做什么?你认为他们是怎么做的?做出来给大家看看。

  2、我们在听听,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3、出示图片P8—P12,袋鼠妈妈有一个什么?它想听你们唱出来。

  三、积极参与歌表演,感受与妈妈相亲相爱的幸福快乐。

  1、完整表演

  (1)出示袋鼠妈妈指偶,袋鼠妈妈说你们唱歌好听,想听你们唱歌,谁来做袋鼠妈妈?谁来做小袋鼠?

  (2)小袋鼠也想听听你们唱歌。

  结束:

  小袋鼠想出玩,我们把小乖乖放进袋袋,出去玩了。

  活动反思:

  歌曲《袋鼠妈妈》,幼儿显得比较兴奋,本次活动的歌曲中歌词简短易懂,节奏明快,幼儿很快就能够记住,歌曲的旋律也比较好掌握,幼儿比较完整地把歌曲唱出来。但在目标1中,本来想让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出相亲相爱的动作,我发现部分孩子不能够边唱边做游戏,如果唱歌就忘了要做动作,做动作的就忘了唱歌,因此在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多加训练。在创编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幼儿只是跟着老师做动作,在这点上还需要好好地反思。

《袋鼠》音乐教案7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袋鼠

  2、歌表演

  3、综合训练:u木鱼

  教学目标:

  1、学习“u”的正确发声方法。练习用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的演唱《小袋鼠》。

  2、学习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诙谐的情趣及小袋鼠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

  学唱并表演歌曲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学唱“小袋鼠”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可爱的.动物—“小袋鼠”。(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讲讲小袋鼠有什么特点)[肚子上有个大口袋]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只小袋鼠用它的袋子做了什么?

  2、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歌

  有什么特点?

  3、有节奏朗读歌词、教唱法学歌。

  注意休止符处唱法,反复练习,直至准确。

  4、处理:

  1~6小节力度较弱;第7小节“大”字力度较强;

  “挺着一个”用渐强的声音演唱。

  练唱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讨论自己认为应怎样演唱。练唱请同学们敲击木鱼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

  1、请同学们自己看书上的动作,分别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2、教师带领学生将动作串联起来练习。

  3、听音乐,所有同学演唱。一半同学舞蹈,一半同学用乐器伴奏。

  三、小节

  请同学们把今天学的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看谁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板书设计:小袋鼠

  活泼、可爱、欢快

  挺着一个渐强

《袋鼠》音乐教案8

  教学目标:

  1、聆听《袋鼠》、能充满情趣地演唱歌曲《小袋鼠》,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懂得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2、能初步掌握有关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的一些基础知识。

  3、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游戏创编。

  教学重、难点:

  1、用轻快、亲切的声音,形象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2、体会、掌握三个音符,并能灵活运用到歌曲编创中。

  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cai课件、歌谱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织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谜语导入

  师:猜谜语,此物生得怪,肚下长口袋,宝宝袋中养,跳起来真快。

  学生回答

  三、聆听《袋鼠》

  1、出示袋鼠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袋鼠的有关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小袋鼠生长在澳大利亚,它有两条短短的前肢,两条粗粗的.后肢,它的后肢一蹦起来可以跳的好远好远,它有一条粗粗的尾巴,可以支撑住身体。)

  2、初听乐曲,体会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们的感受。

  师总结:欢快、活泼。

  3、复听乐曲用动作感受音乐,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

  四、学习歌曲《小袋鼠》

  1、听歌曲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读歌词

  (注意:后十六分音符x__和空拍x0x0|x—|的节奏)

  4、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教师范唱,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学生轻声跟唱。

  5、问:同学们最喜欢唱哪一句?你觉得哪句比较难唱?随时解决。

  学生学唱歌曲

  6、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

  教师用连音、断音两种唱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演唱更好?

  7、用轻快、亲切的声音齐唱。

  8、分组或个别学生表演唱。

  五、游戏、创编(认识三种音符)

  1、师:小袋鼠蹦蹦跳跳累极了,它又累又饿想摘果子吃,可是果园里的老爷爷给它们出了个难题,让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2、摘苹果游戏(cai播放课件)

  3、介绍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播放课件)

  4、根据三种音符创编二或三小节节奏

  xxxx|xxx|x—‖

  六、小结

  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

《袋鼠》音乐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跳音。

  2、在教师的提问和动作的帮助下记忆歌词。

  3、感受歌曲带来的愉悦体验。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教幼儿学会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

  2、难点:教幼儿准确唱附点音符和跳音。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准备:

  配套CD、钢琴、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组织教学

  2、谈话引题。

  二、基本部分

  1、发声练习

  1234|5—|5432|1—|

  1234|5432|13|1—||

  2、节奏练习

  3、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引导幼儿认真听。

  4、教师提问:

  歌曲里唱了谁?她去干什么了?结果怎样?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袋鼠妈妈一样?

  5、朗诵歌词一遍,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6、教唱歌曲

  教师先分句教幼儿唱歌,后分段教唱。

  7、师幼集体唱歌,激发幼儿兴趣。

  8、幼儿集体唱歌,教师弹琴。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总结课情。

  教学效果分析:

  1、幼儿对所学内容掌握好,课堂效果明显。

  2、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中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袋鼠》音乐教案10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学习两两合作演唱歌曲,并了解每段歌曲相应的动作演绎。

  3、迁移日常生活经验,创编“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的动作。

  活动准备:

  1、袋鼠图片,教师穿有口袋的围裙。

  2、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袋鼠妈妈”演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和内容。

  (1)让幼儿观察老师的装扮,猜测是什么角色。

  师:看看我是谁的妈妈?为什么说我是“袋鼠妈妈”?

  (2)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袋鼠跳。

  师:刚刚袋鼠妈妈是怎么过来的?

  (3)师幼小结:双脚并拢一下一下的跳。

  2、教师用动作根据歌曲分段进行演绎,幼儿学习袋鼠跳的.动作并熟悉歌词。

  (1)教师边演唱歌曲,边在歌曲A段处合拍地做袋鼠跳动作,在B段处站立不做动作,边唱边随音乐自然摆动身体。

  (2)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A段,幼儿学习袋鼠跳的动作,并唱出A段。

  重点:教师提示幼儿一下一下合拍地跳。

  (3)教师扮演“袋鼠妈妈”,和幼儿一起练习完整演唱歌曲。

  3、学习两两合作演唱歌曲。

  (1)幼儿进行两两分组,自由探索结伴做的动作。

  师:袋鼠妈妈和乖乖一起跳的时候是怎样做动作的?

  (2)请一组幼儿演示合作的动作。

  (3)播放音乐,班级幼儿两两结伴表演歌曲。

  4、讨论“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动作”,创编B段中“相亲相爱”的动作。

  师:妈妈很喜欢自己的宝宝,会做怎样相亲相爱的动作?

  你妈妈对你做过哪些相亲相爱的动作呢?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想好的“相亲相爱”的动作加入到歌曲的表演中,回家表演给家人看。

《袋鼠》音乐教案11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两人一组按节拍协调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启发幼儿创编与同伴不同的亲热动作。

  3.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协调一致地做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1.袋鼠的图片,

  2.袋鼠妈妈的头饰一个,袋鼠的头饰若干,狼的头饰若干

  3.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跟老师做动作

  二.新教歌曲

  1.教师出示图片

  你们看今天袋鼠妈妈来到我们小一班做客了!咦!袋鼠宝宝呢?(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喜欢妈妈吗?(喜欢!)对了,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

  2.学唱歌曲

  袋鼠妈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歌的题目就叫《袋鼠》。我们先来听一听。(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刚才歌曲里面袋鼠妈妈有个什么啊?(袋袋)袋袋里面装了什么?(乖乖)解释歌词,乖乖是袋鼠妈妈的孩子叫乖乖。乖乖和妈妈好不好?用录音机的歌词怎么说?(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教师再讲述歌词一遍!

  那我们再来听袋鼠妈妈给我们唱一遍好不好?(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跟着音乐一起学唱袋鼠两遍(教师放录音机两遍。)

  3.学习蹦跳步

  幼儿学会了唱歌,袋鼠妈妈听见了:“我的小乖乖们唱的可真好听啊,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不好?那你知道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吗?我们是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两腿屈膝,两脚蹬地跳起,落下时前脚掌着地,两膝弯曲,要轻巧而有弹性。教师示范蹦跳步,幼儿学习。

  小袋鼠们一起来和袋鼠妈妈去森林里吧!(请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学做蹦跳步)(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请幼儿听音乐,与袋鼠妈妈两人一起来做蹦跳步。(要求幼儿已经会听前奏提醒幼儿两人动作协调一致,同时一下一下地跳,没小节跳一下)(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4.启发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相亲相爱”

  袋鼠乖乖很喜欢妈妈,和妈妈相亲相爱,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来表现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引导幼儿想出相互抚摸、拍打、搂抱等动作)

  袋鼠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和妈妈相亲相爱。(教师放录音机一遍。)

  三.学游戏《袋鼠》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1.教师边放音乐边讲述故事:今天天气可真好,袋鼠妈妈把她的孩子乖乖放在她的口袋里,带着乖乖一起去森林里玩,袋鼠妈妈和乖乖相亲相爱,非常高兴。森林里来了一只大灰狼,慢慢的寻找着小袋鼠。猎人叔叔及时赶来,举起枪打死了。小袋鼠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和妈妈一起相亲相爱了!(教师完整放录音机一遍。)

  2.教师先讲解示范游戏规则:音乐一时,幼儿两人一组(一前一后),前者做小袋鼠,双臂弯曲在胸前,两手自然下垂,后者做袋鼠妈妈,双手搭在前者身上,两人同时做蹦跳步,每小节跳一下。唱到地三句时,两人相对拥抱,互相拍拍、抚摸,表示两人相亲相爱。到结束句时,袋鼠一起蹲下不动。音乐二时,大灰狼听音乐按节拍大步走,做找袋鼠的样子。等音乐结束,猎人“砰”开枪,“大灰狼”一下倒地装死。猎人说:“大灰狼死了,袋鼠出来吧!”袋鼠们又做蹦跳步继续游戏。

《袋鼠》音乐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创编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2、体验表现袋鼠妈妈的动作和表情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袋鼠妈妈头饰、大口袋、布绒袋鼠玩具、音乐《袋鼠妈妈上学去》、播放器。

  活动指导:

  1、以神秘的口吻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谁来了吗?你们知道袋鼠妈妈要去哪儿吗?袋鼠妈妈是怎么样上学的呢?我们听听袋鼠妈妈怎么说的。

  2、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旋律。

  (1)出示布绒袋鼠玩具,清唱歌曲,引导幼儿认真欣赏。

  提问:袋鼠妈妈是怎么上学的?她的书包是什么样的?藏在哪儿?书包里有什么?

  (2)让幼儿知道"哎嗨"是表示惊讶的语气。

  3、引导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表现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指导。

  (1)鼓励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袋鼠妈妈跳跃上学,打开书包以及发现是个小宝宝时惊讶的样子。

  (2)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表现动作。

  4、表演结束后,让幼儿接受"小袋鼠"的亲吻,体验活动的.乐趣,感受获得鼓励的满足。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中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袋鼠》音乐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袋鼠的特征,萌发保护动物的情感。

  2、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并且用生动自然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歌曲的基调。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袋鼠妈妈》

  重难点:重点:用生动自然的动作来表现,唱出歌曲;语言和动作的协调性并能打出歌曲的节奏难点:欣赏歌曲所表达的内涵,辨认出老鼠和袋鼠的区别

  材料与环境创设:袋鼠、老鼠图片若干

  设计思路: 在幼儿的内心已经萌发了去关爱他人的想法。这时我通过对他们讲述袋鼠妈妈是如何爱自己宝宝的故事,让他们充分了解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所以母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让他们对爱有进一步的升华。再者通过音乐活动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回家以后可以唱给自己的妈妈听,让妈妈可以感受孩子对自己的关爱,真正的做到了家园互动;还可以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能从活动中获得乐趣,使主题活动的思想贯穿始终。

  袋鼠妈妈

  活动流程:听音乐,搬椅子(做准备工作)→出示图片,引起兴趣→朗诵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欣赏歌曲,跟音乐打节奏

  一、听音乐,搬椅子

  ①让幼儿听着音乐有秩序的搬椅子,并打出音乐的节奏。

  ②练声,复习以前的歌曲,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①说出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区别袋鼠和老鼠的特征。

  ②知道袋鼠是稀有动物要进行保护,老鼠是害虫要加以消灭。

  三、朗诵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①教师提问,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并在次基础上记忆歌曲的.大部分歌词。

  ②幼儿讨论,袋鼠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宝宝的。

  四、欣赏歌曲,唱出歌曲并打节奏

  ①老师弹奏,幼儿打出节奏。

  ②欣赏歌曲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跟着音乐跟唱。

  ③让幼儿回家以后唱给妈妈听。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中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袋鼠》音乐教案14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袋鼠的特征,萌发保护动物的情感.2.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并且用生动自然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歌曲的基调。重难点:

  重点:用生动自然的动作来表现,唱出歌曲;语言和动作的协调性并能打出歌曲的节奏

  难点:欣赏歌曲所表达的内涵,辨认出老鼠和袋鼠的区别

  材料与环境创设:袋鼠、老鼠图片若干

  设计思路: 在幼儿的内心已经萌发了去关爱他人的想法。这时我通过对他们讲述袋鼠妈妈是如何爱自己宝宝的故事,让他们充分了解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所以母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让他们对爱有进一步的升华。再者通过音乐活动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回家以后可以唱给自己的妈妈听,让妈妈可以感受孩子对自己的关爱,真正的做到了家园互动;还可以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又能从活动中获得乐趣,使主题活动的思想贯穿始终。

  活动流程:

  听音乐,搬椅子 (做准备工作)→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朗诵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欣赏歌曲,跟音乐打节奏

  一 .听音乐,搬椅子

  ① 让幼儿听着音乐有秩序的搬椅子,并打出音乐的节奏。

  ② 练声,复习以前的`歌曲,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 .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① 说出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区别袋鼠和老鼠的特征。

  ② 知道袋鼠是稀有动物要进行保护,老鼠是害虫要加以消灭。

  三 .朗诵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① 教师提问,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并在次基础上记忆歌曲的大部分歌词。

  ② 幼儿讨论,袋鼠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宝宝的。

  四 欣赏歌曲,唱出歌曲并打节奏

  ① 老师弹奏,幼儿打出节奏。

  ② 欣赏歌曲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跟着音乐跟唱。

  ③ 让幼儿回家以后唱给妈妈听

《袋鼠》音乐教案15

  课题:

  小袋鼠总

  课时数:

  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袋鼠

  2、歌表演

  3、综合训练:u木鱼

  4、欣赏:梦幻曲(大提琴独奏曲)

  雪花飞舞—选自《儿童园地》(电子合成器演奏)

  教学目标:

  1、学习“u”的正确发声方法。练习用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的演唱《小袋鼠》。

  2、学习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诙谐的情趣及小袋鼠的.可爱形象。

  3、认识木鱼,学习木鱼的演奏方法。通过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比较练习,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时值。

  4、通过《梦幻曲》、《雪花飞舞》两首乐曲的欣赏,培养学生听音乐的习惯,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内容以及不同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并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比较练习,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第12页,注意方法同前节。

  二、认一认

  1、教师介绍木鱼:木鱼是用木头制成的仿鱼状的打击乐器,发音坚实、短促。演奏时,左手握着“鱼尾”处,右手拿着小木锤,轻轻的敲击。

  2、请同学们试着敲一敲。

  三、节奏练习

  1、复习上节课所作的节奏练习。请同学们拍手练一练。

  2、请同学们看书,按走和跑读节奏。

  3、按节奏边读边走。

  4、拍手读歌谣,最后敲木鱼读歌谣。

  四、学唱“小袋鼠”

  1、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可爱的动物—“小袋鼠”。(教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讲讲小袋鼠有什么特点)[肚子上有个大口袋]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只小袋鼠用它的袋子做了什么?

  2、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这首歌有什么特点?

  3、有节奏朗读歌词、教唱法学歌。

  注意休止符处唱法,反复练习,直至准确。

  4、处理:

  1~6小节力度较弱;第7小节“大”字力度较强;

  “挺着一个”用渐强的声音演唱。

  练唱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讨论自己认为应怎样演唱。练唱

  请同学们敲击木鱼为歌曲伴奏。

  五、歌表演

  1、请同学们自己看书上的动作,分别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2、教师带领学生将动作串联起来练习。

  3、听音乐,所有同学演唱。一半同学舞蹈,一半同学用乐器伴奏。

  六、欣赏:

  1、介绍:

  《梦幻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28岁时在维也纳创作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段乐曲,后改为大提琴独奏曲。

  《雪花飞舞》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1908年所作的钢琴曲《儿童园地》中的一段,我们欣赏的是用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录音。

  2、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听音乐。

  初听乐曲《梦幻曲》和《雪花飞舞》,两首乐曲逐一播放。

  听后请同学谈谈印象: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两首乐曲各表现了什么情绪?

  3、复听乐曲。

  请同学自编动作随着音乐做一做,以表现歌曲意境。

  七、小节

  请同学们把今天学的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看谁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袋鼠》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袋鼠教案06-28

中班袋鼠教案08-27

《袋鼠妈妈》中班教案05-25

《袋鼠宝宝找妈妈》教案11-30

(精选)小袋鼠中班教案12-31

小班袋鼠妈妈游戏教案09-20

小袋鼠中班教案08-26

小袋鼠帮妈妈教案07-12

音乐小屋音乐教案09-07

小班音乐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