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水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前沿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活动重点:
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念。
三、活动难点:
通过实验了解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
四、活动准备
1、乌鸦喝不到水的投影片,课题图画。
2、每组一个托盘、一个水槽、一把小勺、两个烧杯、部分小石子、水。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出示图画《乌鸦喝水》),谁还记着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听。
(二)小乌鸦多聪明呀!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瓶子(拿起瓶子),瓶子里也放了一些水,假如你们就是这只小乌鸦,请你们也来用石子试一试,看能不能喝到水?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结果:
逐组问:你们喝到水了吗?(两组后再问其它)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3、请你们再观察一下刚才做的实验,分析分析为什么乌鸦喝不到水?
4、投影分析原因
石子之间有缝隙,水跑到缝隙里了。
5、石头之间缝隙大,砂粒之间的缝隙肯定比石头的缝隙小吧,那我们用砂粒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6、学生实验后汇报:这次小乌鸦能喝到水吗?
7、通过做实验,你们知道小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的原因了吗?说一说。
(三)你们真聪明!那瓶子里至少有多少水,小乌鸦才能喝到水呢?请你们再来试一试。
1、在实验之前,你们各组先讨论一下用什么办法来证实,讨论好了再做实验,做完实验的小组真棒,立起来,比一比哪组同学做的又快又好。
2、分组讨论后实验,巡视看有几种方法,引导说步骤。字串2
3、汇报结果:哪个组愿意到前边来给同学们介绍介绍你们用的什么方法?
演示的同学说清步骤,其他组认真听,看看他们用的方法和你们用的方法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会儿请你们也来介绍介绍。
4、小结
a、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小乌鸦喝到水,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
b、请你们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哪里需要改一改就更好了?请学生修改课文内容。
c、同学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通过动手试一试,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了新的疑问,又经过实验得到了更准确更科学的结果。你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同学们那么聪明,老师想请你们帮助解决一个问题可以吗?
1、运用活动中所学知识解释水库冒顶问题。
2、讨论:要建水库,必须要考虑什么?
(五)畅谈乌鸦的智慧
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明白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2.引发学生对家乡生态环境的全面关注。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家乡的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过程
一、交流课外调查情况
1.教师: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同学们课外对家乡动植物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在小组内交流、统计,填写好调查表。(例表)
时间
动植物种类
数量
原因
30年前
野猪
较多
森林破坏较少
20年前
野鸡、蕨菜
较多
生态环保护较好
10年前
麻雀
较少
被大量捕杀、生态环境被破坏
现今
野猪
很少
森林破坏严重
2.教师:看了统计结果,你们有什么感受?
3.教师:是呀,由于环境恶化,动植物生存出现了危机。但有些植物,在某些情况下的生长却非常迅速。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个关于水百合花的故事。
二、水百合花的启示
1.教师:《水百合花的启示》是一则在西方广为流传的故事,大家读一读,想一想,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2.学生读教科书第48页的'故事《水百合花的启示》。(可以配以录像或满池塘水百合的图片)
3.交流: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教师小结: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的确很像水百合花的蔓延,是以加速度在变化着的。沙漠的扩大、耕地的锐减、森林的消失以及物种的灭绝,无一不是如此。环境保护,已经到了第29天的黄昏!
三、又见“鸟的天堂”
1.教师:有一些觉醒的人们,他们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造了一个全新的家园。看,树木茂盛,可爱的鸟儿飞回来了。(先出示没有鸟的“鸟的天堂”的录像或图片,再出示“鸟的天堂”群鸟纷飞的图片。将教科书第48页的学生日记当做录像的解说词)
2.学生交流:从日记中你想到了什么;“鸟的天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四、我是绿色小信鸽
1.教师:同学们,除了水污染、空气污染、动植物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在许多地方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环境问题(出示过度放牧和噪音的图片)。在我们的家乡,你们还发现哪些环境问题?
2.学生交流。
3.学生分小组写建议信或倡议书。
(1)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倡议书:格式要正确,必须用事实说话,提出的建议要合情合理。
(2)分小组撰写倡议书(一人执笔,其他人轻声讨论帮助修改)。
(3)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本小组的倡议书,评出优胜组。
(4)选出优秀作品,课后散发给社区居民或寄给有关部门。
五、拓展活动
有组织地去当地有关部门,全面了解近年来家乡的环境状况以及家乡为保护环境而作出的努力。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朗读指导,体会景色之美及小洁美好的心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知美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湾清澈的湖水。
出示媒体资源中湖水的视频:
师:这一湾清澈的湖水你喜欢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带着你的喜爱之情,齐读课题吧!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想不想再把课文读一遍?(想)那就请同学们开始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放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对你喜欢的部分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书,师巡视指导。
3、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指名回答。
4、师:文中藏着一些生字宝宝,你发现它们了吗?
指生读、齐读1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播放课文范读动画,更正读音。
三、品读句段,欣赏美
1、师:小洁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游玩,乘坐在游船上,欣赏到了非常美丽的风景。请小朋友们自由读2~4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风景优美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朗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在读中体会景色的优美。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⑴ 生答:“我喜欢山石”这部分,因为山石很美。
出示文字:“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你感受到的美吗?
生读。
师:谁还喜欢这部分?(生举手)你来说说。
生:我喜欢山石这部分,因为这些山石形状很有趣。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这种趣吗?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俩读得还好?(自己先试试)
指生读:其他同学当评委,大家评议。
⑵ 师:你们都读得这么好,我也想试试了,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怎么样?
师读“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字体变成绿色,生接读“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师:这是我们通过读书知道的小洁看到的美丽神奇的山石,你们想不想也亲眼看看?
生:想。
⑶ 出示课文中的山石图:谁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山石?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指生看图说。
师:你想怎样来形容这些山石?生答。板书:奇。
⑷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趣美丽的山石?生说。
⑸ 老师也查找了许多山石的资料,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想看吗?
出示奇石的图片:
师:谁来看图说说这些山石的样子并给这些山石起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看图回答,师小结: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本身真是奇妙无比。
师:你还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⑴ 生答:我喜欢潮水这部分,因为湖水很清、很静。板书:湖水。
出示文字:“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⑵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你当老师,我当学生,教教我,行吗?
学生自已练习。
⑶ 指名读。
师:你是用自己示范读的方法来教我。
师提示:还可以用具体方法教我。比方说:哪句话应当快读,哪句应该慢读,哪个词语应当重读等等。
⑷ 生指导。
⑸ 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读。
⑹ 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配乐读。
⑺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变幻的山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山峦还变幻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你很会读书,谁能帮帮他?
指生解答。
⑻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湖水清澈见底,岸边座座山峰,倒映在水中,人们乘坐在一艘小船之上,徐徐前行。
指生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欣赏画面。
谈谈看了画面后的感受。板书:静。
⑼ 师:小洁乘着游船,行进在这蓝天碧波之上,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生补充)。
出示句子:“她觉得自已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师:多么美妙的感受啊!自己练习有感情读一读。
师: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段话。体会湖水的`清和静。
师:还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⑴ 生答:我喜欢小鱼这部分;因为小鱼很快乐。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描写小雨的句子吗?
生读: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师:说说这些小鱼在这清澈的湖水中生活得怎样?
生答,教师板书:小鱼乐。
⑵ 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快乐。
⑶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同学比赛,大家评议。齐读。
⑷ 师小结:(指板书)这里的景色静也美,动也美,所以小洁看得──(生补充:入神了)。板书:入神了。
过渡:可是后来,小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什么呢?
4、自由读第4自然段后面的部分。
⑴ 指生读:说,其他学生补充。
⑵ 师:是啊,小洁的心里也像这起了皱纹的湖水一样不再平静,她用企盼目光望着湖水。
⑶ 师:什么是“企盼”?小结在企盼什么?
生答。其他同学补充”
⑷ 齐读。突出小洁的不满。
5、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小洁跨上岸,四处张望什么?
⑴ 指生读最后一段。
⑵ 指生回答。
生:她在寻找清洁工。
生:她在寻找那位扔香蕉皮的小孩。
师:如果你是小洁,会对这位小孩说些什么?同桌试着表演。找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生:她寻找垃圾箱,想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可联系上文)
生答。及时鼓励。
四、总结全文,延续美
1、师:如果小洁就在你身边,你想怎样夸夸她?
学生夸小洁。
师:是啊,小洁的心灵就像这清澈的湖水一样美丽。
2、师:我知道,咱们班有很多智多星,想一想,为了使这清澈的湖水永远清澈,我们今后应当怎么做?,生答。
师:对,通过我们齐心合力,共同努力,潮水将更加清澈,小草将更加葱绿,天空将更加蔚蓝,地球上将生机一片。
五、布置作业
1、出示媒体资源中的读读说说部分: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仿照上面的例子设计两则保护环境的广告语,并配上插图,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出示以下词语,认读:
两侧卷起欣赏石龟镜子映出变幻表演香蕉扔掉跨步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猜字谜、编字谜活动:
⑴ 学生编自读字卡,边把字卡摆开,做猜谜找字的准备。
⑵ 老师说字谜,学生猜字谜,并迅速找出字卡大声读出来。如:
中午的太阳。(映)
幼儿力不够。(幻)
足球踢的棒,大家都夸奖。(跨)
跳出圈子,再也不直了。(卷)
⑶ 学生编字谜,大家猜
做小老师活动:
由猜字谜、编字谜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做第一位小老师,可考查任意一位同学的认字情况,并任命下一位小老师。
二、指导写字
1、用生字卡出示“我会写”里的字,读一读。
2、贴出这些字卡,老师边贴大家边读。
3、给这些字组词。
4、引导观察,学生到黑板上给生字分类,并讲出想法。
只要学生分得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六个左右结构的字可分到一起,也可以把两个提手旁的字归在一起。
5、练习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⑴ 引导观察,找共同点:
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⑵ 学生描红,试写。
⑶ 交流体会,说说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⑷ 教师根据学情示范指导,重点强调:
① “扔”字的右边的笔顺,可借鉴以前学过的“奶”字右边的书写方法。
② 注意“舟”和舟字旁的区别。
③ 本课有两个带目字旁的字:眼、睛。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区分“目”字旁和“木”字旁,把目字旁称为“眼目旁”,把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记忆。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注意带目字旁的字一般要写得左窄右宽。
⑸ 学生练写。
⑹ 展示、评议。
⑺ 练习书写“失、觉”。
“觉”字要侧重引起学生注意下面是“见”不是“贝”,练习写好最后一笔竖弯钩。可联系字义帮助记忆:想想为什么“觉”字下面是看见的“见”呢?
三、背诵课文
1、再读课文,看看哪儿写得美,哪儿写得好,用笔画出来。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两遍。
3、想办法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4、把喜欢的部分背诵给好朋友听,请他帮助纠正。
四、拓展练习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填一填部分,让学生填空,积累词语。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仿一仿部分,请学生仿照例句仿写比喻句子,掌握比喻句的写法,体会“一边……一边……“的用法。
3、合作续编:
想想小洁向哪儿跑去,又做了什么,小组讨论接着讲下去。
五、作业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chè bō wén xīn shǎng sài pǎo jìng zi
( )( )( ) ( )( )
biàn huàn biǎo yǎn xiān gjiāo pàn wàng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去( ) 仍( ) 幻( ) 盼( ) 纸( )
丢( ) 扔( ) 幼( ) 扮( ) 低( )
juǎn( ) huà( ) cháng( )
卷 划 长
juàn( ) huá( ) zhǎng(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 ),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 )呢。
⑵ 湖水像—面( ),映出了( )、( ),还有( )的山峦。
⑶ 瞧,( )的湖水里有许多( )在游。一条( )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 )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 )呢!
水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游览时所见的风景、事、人,体会人物的心情。
2.学习课文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作者游览时的所见所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掌握将景与人和事有机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其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生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淡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23清澈的湖水)
(二)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育,右边是攵。
卷:共8画.
波: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皮。
纹: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文。
欣:左右结构,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赏:上中下结构,上边足小,中间是冖,下边是员。
赛:共14笔,下边是个贝。
丢:共6笔,去字头。
镜:左右结构,左边是钅,右边是竟。
幻:左右结构,左边是幺,右边是刁。
表:共8画。
演:左右结构,左边是1,右边是寅。
蕉:上中下结构,共15画。
盼:左右结构,左边是目字旁,右边是分。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清澈:清而透明。
波纹:小波浪形成的水纹。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表演:做示范性的动作。
企盼:盼望。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生质疑
水教案 篇5
第二单元 绿水江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 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 欣赏:
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初听《江南好》
b)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d)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a) 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 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 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 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 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h)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 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 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1.咏江南 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 《送人游吴》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2.看江南
(1)小桥 流水人家
[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苏州园林
[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欣赏: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
[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教学反思: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合理估算、正确进行连乘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40 ×6 70 × 8 600 × 3 800× 9 25 ×4 15× 6 18× 3 24× 4
二、研究新课:由运动会话题引入。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默读题目,理解条件)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请你估计一下张老师大约花了多少钱?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
3.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的估算方法和关注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关系)
4. 提出第二个问题:张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要求学生独立
5. 小组内相互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6. 全班交流:指定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7. 归纳学生的解法:让学生进一步解释三种算式:24
8. 试一试:
(1)计算下面各题: 15 × 4×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首先确定你的估算方法,然后搜集整理数据)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5 × 6 × 8 36 ÷9 ×12 (15 + 35 ) × 6 32 +17 ×3
(2)小明每分钟打41个字,一篇稿件共325 各个字,5分钟后还剩多少个字?再打3分钟,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四、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本课知识重点。
水教案 篇7
课题:水
重点:水对人类的影响及水的组成
初中三年级化学期末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初中三年级化学期末选择题试题及答案】下面是关于方程式选择题试题大全,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
选择题试题
1 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A. 反应条件 B. 哪些物质是反应物
C. 初中化学 哪些物质是生成物 D.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2.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的相对质量 C. 原子个数 D. 原子种类
3. 天文学家观察到“百武”彗星因受到越来越强的阳光照射而产生喷气现象。喷出气体包括:CO、CH3OH(甲醇)、HCHO(甲醛)、HCN(氢氰酸)等有毒物质和水蒸气。根据这一信息可以推测:
A.“百武”彗星至少含有C、H、N、O元素 B.“百武”彗星中存在单质和化合物
C.“百武”彗星是一个液态混合物 D.“百武”彗星可能存在生命
4. 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A.H2 B.C C.S D.Mg
5. 17世纪人们认为水能变土,1768年科学家拉瓦锡对此进行研究。他将一定量的蒸馏水加入特殊的蒸馏器,反复加热蒸馏101天,发现蒸馏器内产生少量沉淀,称得整个蒸馏装置的总质量没变、水的质量也没变、沉淀的质量等于蒸馏器减少的质量。对于这项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精确称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B. 水在长时间加热后能转变为土
C. 物质变化过程中总质量守恒 D. 沉淀物来自于蒸馏器本身
初三学好化学方法
进入,同学们又要一门新的功课----。同学们要想在不一年的时间里学好,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是关于的。”大家一旦掌握了的,就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
一、勤于,善于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就会大大地提高。
化学内容比较多,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二、常复习,多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 初中生物,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之水的组成
【—汇总】同学们注意了,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水的组成,有兴趣的同学过来看看,认真记好笔记。
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
实验 现象 表达式
电解水验 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 氧气+氢气(分解反应)
2H2O 通电 2H2↑+ O2 初中政治 ↑
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初中的同学们对于上面提到的初三化学知识点之水的组成已经有所了解了吗。如果大家还想要更深层次的了解初中化学知识就关注吧。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式是科学中的重要用语之一,是的重要工具。同学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掌握有关化学式的。
一、概念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式子可以表示纯净物的组成,我们把这种式子叫做化学式。如H2O、CO2、O2等能分别表示水、二氧化碳、氧气的组成,它们都是化学式。
二、写法
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计算而得出的,混合物没有化学式,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
(1)稀有气体和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氦气、氖气、氩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e、Ne、Ar;铁、铜、汞的化学式分别为Fe、Cu、Hg.
(2)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非常复杂,它们的化学式通常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碳、硫、磷的化学式分别为C、S、P.但碘单质是个例外,其化学式为I2.
(3)气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多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是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注小数字“2”,如氢气、氧气、氮气的化学式分别为H2、O2、N2.有一些特殊的物质,同学们要特别留意,如臭氧的化学式为O3.
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比较复杂,这里主要介绍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一般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或原子个数的最简比)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三、读法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到左读出元素名称,中间用“化”字连接。如NaCl读作氯化钠;MgO读作氧化镁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 制取氧气
一、基本考点
考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制取氧气。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①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果选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型的装置,则选择图2-7-1A装置,如果选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则选择图2-7-1B装置。
②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如水溶性、密度等。收集的方法具体分为三种:排水法:适合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C;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D;向下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的气体。如图2-7-1E。
③验满方法: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b. 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④操作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的一般步骤为:a. 组装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堵上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c.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 集气瓶里装满水并倒放在水槽中;e.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试管,再对准药品处加热;f.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 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管撤离水槽;h. 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a. 试管口微向下倾斜;b. 药品均匀铺在试管底部;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e.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f.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略出胶塞即可;g. 用外焰对准药品处加热。
考点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1)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时,应抓住“一变两不变”来正确理解。①“一变”是指它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初中生物,不能片面地把“改变”理解为“加快”或“减慢”;②“两不变”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催化剂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个特定的反应起作用;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其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进行,只是速度较慢。(3)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二、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合反应及分解反应的区别与判断(学科内综合考点)
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类型。通过比较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加深对反应类型的认识(见表2-7-2);
表2-7-2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特征多种变一种的反应一种变多种的反应实例共性都是化学变化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可用通式“A→B+C”表示;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可用通式“A+B→C”表示。
三、创新考点
考点4.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方法的探究(探究性考点)
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减沙自备能源的消耗,二是操作简便易行,三是要减少污染和有毒物质的排放。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单质
1.吸附是物理现象,与吸收具有不同的含义。由于木炭疏松多孔,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它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更强。吸附作用是将气体或溶液里的微小粒子吸附在固体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吸收一般为化学变化,如:CO2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过程中生成了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这儿不能用“炭”。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等。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如“炽热的碳”、“当碳燃烧时”。
3.C还原氧化铜注意问题:
①酒精灯加网罩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④实验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热的试管致使试管破裂),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防止生成的铜再被氧化成氧化铜)。
【典型例题】
例析:
1、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其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酒精灯要加网罩以提高火焰的温度。刚开始预热时,装置中的空气会首先逸出,所以看到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否则试管①内温度降低,其压强会减小,外界大气压会把试管②中的液体压进试管①内,致使试管①破裂。另外还要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否则外界空气会进入试管①中,新生成的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又被氧化成了氧化铜,等冷却后再打开,试管内已恢复至常温,铜与氧气就不反应了。
答案:
(1)提高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2)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 ;
(4)防止试管②中的液体倒流回试管①,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试管①把生成的铜再次氧化。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水是宝教案12-20
《奇妙的水》教案07-25
水的净化教案08-28
《水的用途》教案09-05
水的秘密教案09-29
水小学教案01-10
关于水的教案11-28
水的教案模板11-04
关于水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