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燕子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燕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燕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到小燕子造房子的毅力。
2、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锲而不舍的意志。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张。
2、儿歌《小燕子》。
3、幼儿心理材料下册第39页。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活动
1、观察活动材料上的画面,说说谁在干什么?
2、鼓励幼儿自己讲述对画面上的故事。
二、学习儿歌
1、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谁在准备造房子?
2、它是怎么造的?为什么说它有志气?
3、你认为小燕子这样做好吗?
三、我们应该怎样做
1、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我们应该学习小燕子造房子的精神从小培养坚持性和锲而不舍的意志。
燕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抚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剖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写燕子辛苦艰难的句子和水手们对燕子的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疲倦、不分昼夜、甲板、伏、休息等新词,认读生字。
2、充分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5分)
1、小朋友,你认识大海吗?
2、大海大吗?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大海的大。
3、学习第一段。
(1)有一句话这样写:.课件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2)你觉得这个句子有没有写出海的辽阔,它是用哪些词把它写出来的?
(3)感情朗读,读出大海的辽阔。
4、小结:大海是这样的无边无际,和大海比起来,燕子真是太小太小了,但是,有一群小燕子却要飞过这茫茫的大海。
5、看着这题目,你在想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畅谈感受。(6分)
1、教师配乐读文。
2、谈谈课文给你的最深的感受。
3、自渎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又发现哪些不懂的?
三、研读课文,体会艰辛。(18分)
*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请用“——”划出来,用------标出重点词。
1、学习重点句。.课件:它们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学习重点词“不分昼夜”
学习生字昼,并找个反义词,说说什么叫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它是怎样飞的呢?我们来感受感受,当小燕子扇动翅膀飞半分钟,说说体会;用艰难劳累的语气来读。
(2)学习重点词二:从寒冷的北方到温暖的南方,找出重点词说说为什么?
寒冷的北方到温暖的南方到底有多远?课件展示:介绍路远。
朗读(指名读——生自练——齐读——评议)
2、学习重点句: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找出重点词,说说为什么?
随机学习“疲倦”并比较疲倦与太疲倦的不同,体会燕子飞行的劳累。
随机学习“燕子像雨点一样落下来”.课件演示,体会燕子看见船时的迫不及待。感情朗读。
随机学习“伏”做伏的动作。
(2)学生扮演燕子,感悟疲倦的燕子为何急匆匆得“落”下来,“伏”在甲板上。
(3)感情朗读。
3、学习重点句三: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1)找出重点词停止呼吸、一会儿、又说说为什么?
(2)相关作业练习。
(3)小结:这样可爱的小燕子就这样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小朋友的心情怎样?
(4)感情朗读。我们怎样把自己心中的难过表现出来?
(5)生自练,指名读。
四、发挥想象,继续探究。(5分)
1、在燕子长达几千几万里的飞行中,这一路都是风平浪静的吗?它还会碰到哪些艰难险阻呢?
2、想象。
3、“狂风巨浪中的燕子”说话
五、再创情景,升华情感。(5分)
1、小朋友,看着这些燕子越飞越远,此时此刻,你在想些什么,你想为他们祝福些什么?
2、学生向着银幕,为远去的燕子高声祝福。
3、是的,看者这些呀燕子,我们心中充满感动,那些亲眼目睹燕子飞行的水手们,他们心中又会充满怎样的感情呢?他们又会怎样表达他们心中的感情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六、复习巩固,作业练习。(1分)
1、看拼音,写词语。
2、找反义词。
3、作业本5(2)
*4、自主题:写一写狂风中飞行的燕子。
板书:
燕子过海
辛苦艰难
不分昼夜飞呀飞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水手们对待燕子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培养学生爱护燕子的思想感情。
3、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剖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温习回顾。(5分)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谁能说说燕子是怎么过海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节课,你想知道什么?
二、细细品读,体验感情(10分)。
1、燕子过海如此艰辛,水手们看见了又是怎么样的心情呢?
2、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我们不要伤害他们?(同桌交流)
4、你还想对有可能伤害燕子的人说些什么?(自由畅谈)
5、过去你是怎样对燕子的?读来课文后你会怎么做?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10分)
1、自由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师生评议
3、选择自己赶兴趣的句子写下来。
4、教师小结:课文写燕子不分昼夜的过海,超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老师读来也感动了,确实作每一件事情都要不怕辛苦和艰难。
四、指导完成作业:(5分)
1、把三句话连成一句话。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燕子像雨点一样落到我们的船上。
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五、作业:(10分)
作业本第四题。
听写课文第4自然段。
燕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学习课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知道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应该真心诚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2.理解“捉虫”、 “年轻力壮”、 “危险”、 “伤害”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啄木鸟和大树的对话,体会“大树为什么从年轻力壮到成为枯树”。
难点:理解本故事所含的道理,即知道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应该真心诚意欢迎别人批评;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还学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
1.卡片出示,齐读字词。
2.谁能用“啄木鸟”来说一句话?
3.出示词卡“年轻力壮”,问:“年轻力壮”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说自己年轻力壮?年轻力壮的大树是什么样?请小朋友看着图来回答。(贴图片①)
4.这里有一道题,请小朋友按刚才说的填一填。(幻灯显示训练题)
大树长得年轻力壮,你看,它的枝干________,叶子________。
5.小朋友, “年轻力壮”的大树最后怎么样了?(回答后贴词卡“枯死”)枯死的大树又是怎样的?谁能看着图来回答。(贴图片②)
6.(幻灯显示训练题)小朋友,这道题又应该怎样填呢?
大树枯死了,你看,它的枝干________,叶子_______。
过渡揭示目标:大树枯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小朋友一块儿来读懂这个故事。
二、抓对话讲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想一想,啄木鸟和大树的故事该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开始?
(2)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把故事的开头讲给在座的老师们听。
(3)这里的“捉虫”是什么意思?
(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树已经生病了,它身上的`病就是它身上的--虫。
过渡:对!为了劝大树治病,啄木鸟说了好多话。
2.学习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1)理解啄木鸟说的话。
①请小朋友看课文的第三至第八自然段,找一找啄木鸟说了几次话,在自然段前用“△”标出。
②请小朋友看课文第四自然段,听老师把这一段读一读,大家边听边想:第一次啄木鸟说了几句话?它要告诉大树什么?
③啄木鸟说这些话的时候态度怎么样?你可以从哪些词看出?(亲爱、先生、捉虫呢)
④指读第四自然段,读出亲切、热情的语气。
⑤齐读第四自然段。
⑥齐读啄木鸟第二次说的话。
⑦问:啄木鸟说的这两次话,你认为哪一次话对大树来说更重要?用“~~~~~~”划出这个句子。
⑧指答后贴板书:小病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啦!
⑨对于大树来说,这“小病”指什么? “大病”指什么?“危险”又指什么呢?
⑩啄木鸟说这句话又要告诉大树什么?
④让我们都来当当热心的啄木鸟医生,再来劝一劝大树吧!(齐读中心句)
过渡:事情的后果是那样的严重,大树知道吗?
(2)理解大树说的话。
①请小朋友看一看,大树说了几次话?找好后在自然段前打上“√”。
②指名三生分读大树三次说的话,其他学生思考:大树三次说话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回答板书;叫 生气不耐烦)
③大树三次说话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小朋友联系啄木鸟说的话,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
④第一次:
a.大树为什么要叫?
b.大树很怕痛,应该怎样叫?小朋友自己练一练,想一想,哪些词该念重音?
c.指读,男生读,齐读?
⑤第二次:
a.大树第一次叫是因为它怕痛,它第二次生气又为了什么呢?谁能看着图说说大树生气的样子?
b.它生气地说了什么?
c.“身上哪会有虫”是什么意思?
d.比较句子:(幻灯显示。)
Ⅰ.这里有两个句子,请1、2大组小朋友读上面一句,3、4大组小朋友读下面一句。
Ⅱ.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句子什么地方不一样?
Ⅲ.用了“哪”和“?”的句子读起来生气呢,还是下一句读起来生气?
Ⅳ.师范读后问;老师哪些词读出重音?
e.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f.指名表演读,齐读。
④第三次:
a.第三次大树变得“不耐烦”,“不耐烦”是什么意思?
b.大树为什么不耐烦? 哪些词语看出大树“不耐烦”了?用“.”在书上标出来。
c.谁用“不耐烦”的语气读读大树说的话?
d.指读,齐读。
⑦大树的态度一次一次都不一样,现在谁能看着这句话,(幻灯显示)把大树三次说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
⑧指读后评议。
⑨齐读。
过渡:大树的话一次比一次难听,它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它不明白--(读中心句),好心的啄木鸟只好飞走了。
(3)分角色朗读。
同桌小朋友一个当啄木鸟,一个当大树,自己练读它们的对话。
①指名分角色读。
②男女分角色读。
3.学习第九自然段。
引读第九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得出道理。
1.大树枯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请用“因为……所以……回答。
2.再读中心句。
3.小朋友学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幻灯出示选择题:
读了《啄木鸟和大树》这个故事,我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
①我们不能学习大树。 ( )
②我们身上有了毛病,应该请医生来治病。( )
③一个人身上有了缺点、毛病,应欢迎别人指出,及时改正;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四、作业 。
做课堂作业 5、6题。
燕子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有只小燕子》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知道歌曲名称:拍子、学习唱歌曲《有只小燕子》。
2、通过活动,获取有关“去年、今年”时间概念的经验。
3、通过歌曲,感受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点:
学习唱歌曲《有只小燕子》
活动难点:
能获取有关“去年、今年”时间概念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有只小燕子》,录音 带歌曲《有只小燕子》。
2、有关燕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组织幼儿坐成四纵队
2、发声练习:练习曲“小毛驴”
3、以谈话引入课题
(1)教师:你们见过小燕子吗?小燕子长得什么样?它和其他鸟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们知道小燕子的家在哪里吗?它的有又是什么样的呢?你知道燕子是怎样哺育小宝宝的吗?
(2)鼓励幼儿大胆回答。
(3)教师出示燕子图片结合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燕子长的羽毛是黑色的,它的.翅膀尾巴都是三角形的,小燕子的家在屋檐下,燕子每天都会捉虫子给它的小宝宝吃,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就是关于燕子的,我们来听听看,好不好听。
二、活动指导
1、学习歌曲《有只小燕子》。
(1)教师播放录音磁带歌曲《有只小燕子》。
(2)教师:这首歌曲讲了一个怎样的事故?歌曲里的小朋友去年做了些什么?歌曲里的小朋友今年又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呢?
(3)小结: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去年救了一只小燕子,到了今年,小燕子张大了而且有自己的宝宝了,他想起小朋友曾救过她,所以又飞来给小朋友唱歌了。我们也要像歌曲里那个小朋友一样助人为乐,多做好事,知道吗?
2、学习唱歌曲《有只小燕子》。
(1)教师弹琴,示范唱一遍,然后向幼儿问谁听出歌曲是几拍子的?
(2)教师有节奏地教幼儿念一遍歌词。
(3)用分句教法教幼儿学习唱两遍。
(4)用完整教法教幼儿学习唱两遍(注意幼儿要听清楚前奏,然后接唱),边唱边打拍子。
(5)放录音机,组织幼儿边跟着录音机唱,边自由配上动作。
(6)分组唱一遍。
三、活动结束
1、课后小评、小结。
2、教育幼儿要爱护动物。
3、模仿“小燕子”飞出教室。
4、结束活动。
燕子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本文选材视角和叙事顺序较为独特。首先,“燕子专列”这个题目即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怎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作者这样独特的视角激起读者疑惑,引发阅读的兴趣。本篇课文没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此外,本文还采用对比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是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燕子。你对燕子有哪些了解?(燕子是候鸟)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燕子专列)齐读课题。自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学生交流。板书部分问题。(注:学生想问的问题可能主要有这些:什么叫专列?专列是怎么样的?燕子为什么要乘专列(会乘专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要读熟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在文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关语句,做上记号。
(三)、解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读后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下面的语段)
——解决“专列”是怎么样的?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
(提示读:漂亮舒适)
——解决什么叫“专列”?
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随机解决“专列”意思。
——解决“燕子是候鸟,为什么要用专列送呢”?
(1)学生自由谈。(板书:麻烦、决定、呼吁、寻找、救护)?燕子遇到麻烦就能坐上专列吗?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就有一个句子把燕子遇到的麻烦写清楚了,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交流,出示句子: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想想燕子到底遇到了哪些麻烦?(随机理解“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骤降”等词语。)
指导朗读。
(四)、深读课文,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感悟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1、教师导入第三段“呼吁”。理解“呼吁”,瑞士政府呼吁什么?读句子。
请同学们联系上文,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瑞士的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会怎样向人们发出呼吁。
学生说话。(教师点评,要求说时联系第二自然段中的词语,注意语气)
2、政府的呼吁,瑞士的人民听到了,课文是怎样写瑞士居民们寻找、救护燕子的?
听老师读一读。
(1)教师漏读加点的词,在学生评说中理解这些词语所表现的困难。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2)教师激发情感,引导感情朗读,读出关爱之情。
(3)在无数寻找燕子的居民队伍中,作者具体写了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救护燕子的行动。请大家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像贝蒂小姑娘具体救护燕子的行动。
(4)同学们,这就是小贝蒂,请你仔细看看图,说说小贝蒂是怎么救护冻僵的小燕子的。
(5)老师小结:多么感人的一幕呀!在寻找燕子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呢!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少个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这两段话。来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感。
(五)、写话学习语言表达,提升人文。
1、教师深情导读:于是,出现了课文开头所描写的这一幕,(一列漂亮舒适……)列车开动了……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什么是致谢)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燕子,你觉得特别要向谁致谢呢?(生交流:向瑞士政府、居民们、小贝蒂致谢、贝蒂的爸爸妈妈、播音员等)
(1)提示话题:向瑞士政府致谢。
向居民们致谢。
向贝蒂致谢。
(2)提示写话内容。选择一个你“致谢”的对象,请你把致谢的话写下来。要求写清楚向谁致谢,结合课文内容,用上课文有关词语或句子写出致谢的原因。
燕子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不分昼夜、疲倦、崇敬、沉重等词意。
②住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③句式:初步掌握三句话合成一句话练习。
④能正确找出一句话中的三对反义词。
⑤知道文中第三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及说话、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文章、说话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准确用词,说话得体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爱护小燕子等幼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练习)、小黑板、录像机、彩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过海》,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看看海。
(录像,感受大海)
2.引读
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通过录像感受)
过渡设疑:
同学们,我们来试相一下,燕子要过这茫茫大海会遇到什么困难?
()
导:可见燕子过海十分不容易,所以作者在最后说
(二)教学第四节
1.齐读
2.(小黑板出示)本段,标点教学
3.目的'地指哪里?
句式: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别伤害它们?(自由说→抽说→
同桌互说)
4.有感情地读文
过渡:文中哪几节具体写出了小燕子的辛苦和艰难呢?
(三)教学二、三自然段
指句读23节。
A.第二节
1.燕子过海,海指哪里?从哪一节知道的?
2.小组读第2节,用 划出燕子过海的句子。
3.投影出示:
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①从哪些词中看出过海非常辛苦、艰难?
(南方→北方 不分昼夜)
α.昼 理解不分昼夜
ь.为什么要不分昼夜飞?(体会过海艰辛)
②找出句中3对反义词(完成作业)
( )( ) ( )(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 )( )
③对比读 体会该句应读慢还是快。
过渡:燕子没日没夜地飞呀飞,这群勇士最后怎样了呢?
B.第三节
1.默读第三节
思考:①标出文中有几句话,每句分别写了什么?
②这节按什么顺序写的?(找标记)
2.回答上述思考题
3.选词填空 (投影出示)
①燕子一定是 太 疲倦了。
非常
②燕子像雨点一样 飞 到我们的船上。
落
③燕子 伏 在甲板上休息
落 (动作:伏)
а.选词 说说理由(更能说明疲倦)
ь.②句中,把( )比作( )。(多快)
с.齐读①、②、③句
这3个句子讲谁?(燕子)
谁能把3句话合成一句话,意思不变,怎样连?
d.讨论→指名说(注意标点的变化)
е.完成作业
f.对比读
男生读3句,女生读合并后的句子,体会异同。
4.休息后,燕子又怎样了呢?
①句式:有的有的(展翅 停止呼吸)
②在文中用· · ·找出描写水手心情的词。
(水手为什么心里会感致电崇敬,又为何沉重?)
③从哪里还可看出水手对燕子的爱。
(四)整体感知
1.随录音读文
2.学了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水手,对远飞的燕子有什么话
要说?
3.小结。
对,正因为这些燕子是那么勇敢、坚强,它们横穿大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燕子又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所以面对燕子请不要伤害它们吧!
五、板书设计:
17 小燕子过海
北 请
辛苦 艰难
燕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
2.学习倾听音乐,尝试感受音乐的段落,并用A--B--A的乐曲结构编制一个完整的情节,提高幼儿表达表现美的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
2.自备《小燕子》图谱;小燕子活动教具一份,幼儿没人一份纸和笔,没人自己制作的“鸟衣”。
3.电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猜小燕子谜语。
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二、学习歌曲《小燕子》
1.欣赏歌曲
(1)引导幼儿思考:整首乐曲可以分成几段?你为什么这样分?
(2)幼儿一起讨论对三段乐曲的感受。
(3)引导幼儿说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不同,并用自己的“符号”感受画下来。
2.展示幼儿的图谱及教师的图谱共同分享,并学唱歌曲《小燕子》
三、根据乐曲师幼共同编制一个完整的情节。
四、幼儿穿上“鸟衣”,听音乐和着乐曲的旋律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这两周我进行了歌曲《小燕子》的教学,现把教学情况做一下总结。
第一周我先进行了歌词和歌曲节拍的教学。对于智障孩子来说,歌词的记忆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如果歌词记不住的话,唱歌就无从说起了。歌词很长的歌曲,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确实是有点难度的。《小燕子》这首歌,是一首经典儿歌,他歌词,旋律都很优美,我们的学生也很喜欢这首歌。因为学生以前也经常听到的这首儿歌,所以学生能唱出歌曲的一部分,第一段歌词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经过说唱歌词,跟唱,学生们基本都掌握了。但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问题出现了,他们在唱时,唱起第一句后,总是不自觉的拐到了第一段上,而且第二段的歌词经过一周的学习还是记不住,总是混淆。这可能与学生的智力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在学习了演唱歌曲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节拍的训练。训练节拍也很麻烦,有韵律、节奏感的孩子训练起来比较省事,带着学生打上几遍节拍,学生就掌握的很好。但有些学生,节奏感很差,演唱歌曲基本上是不合拍,反复训练后,效果一般,这还需要以后的教学中,坚持长期的训练。
【燕子教案】相关文章:
《燕子》教案08-24
燕子的教案10-20
《燕子》教案07-14
燕子的教案04-28
有关燕子教案11-12
燕子小学教案11-28
《燕子专列》教案11-13
燕子专列教案12-09
燕子专列设计教案07-26
《燕子》教案11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