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兴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 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
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
活动过程:
一、玩玩小吸盘
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
2、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
4、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
5、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
二、玩玩饮料盒
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
三、小实验: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
四、小实验:谁让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由于时间及课程内容较多的原因,在本学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将比较相近的课合成一节,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有助于课程内容的丰富及课后的延伸活动。《多元智能发展课程》中,有这么两个内容,其一是序数的相关内容,数字应该排在哪?站队的小动物站第几;其二是类似的游戏,让幼儿明白几排几号,并学会根据号码找座位。由于它们都与序数及点数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合成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学习序数及排序的相关知识。
2、能根据已给出的信息正确找出小动物应处的位置,并且自己能会找座位。
3、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数字卡及小动物的图片,几排几号的小票。
2、将教室内的座位以剧院的形式排列,在旁注明排和号。
3、《多元智能发展课程》中班下(1)p30~31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小动物去剧院看演出的故事导入主题,并尽量使故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基本部分
将数字卡和小动物的图片打乱贴在黑板上,告诉幼儿:“小动物们领了号码排队买票,虽然很整齐,可它们站的位置与手中的号码不符,你能帮它们纠正一下吗?”
指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排序,可多练习几次。其间可由表现好的幼儿来打乱顺序作为鼓励。
请幼儿起立站好队,模拟买票入场的情景,由比较出色的孩子做售票员,教师做引导员。
先由老师或是幼儿示范怎样找正确的位置,然后请幼儿按排队的顺序一组一组的入场找座位,引导员及时进行纠正指导。
幼儿全部坐好后请表现良好的幼儿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去找自己的座位的,为什么那么去找?
教师一、进行总结归纳。
做练习:“帮小动物找座位”
三、结束部分
将幼儿手中的票收回并打乱顺序,可多做几次游戏。
活动延伸:
设置类似的区域供幼儿锻炼。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巩固认识红、黄、蓝三原色,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2、 在做汉堡的过程中,感受颜色变化的神奇与美,体验发现的乐趣。
3、 初步养成有序摆放和安全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感受颜色变化的神奇
活动难点:养成有序摆放和安全使用美术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ppt、红黄蓝三原色颜料、每人三张两片圆的纸、烤箱
活动过程:
一、复习三原色导入
师:听听,是谁来到我们小三班?(播放猫叫声录音)
师:今天,猫妈妈邀请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猫妈妈家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猫家房子的颜色和形状)
师:猫妈妈的家可真漂亮呀,我们走进猫妈妈家看看,猫妈妈家里还有谁!
师:猫妈妈有几只小猫?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师:一共有三只小猫宝宝,她们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师:对了,她们分别是小红猫、小黄猫、小蓝猫。看,猫妈妈家里有三间房间,小朋友们猜猜看,三只小猫分别住在哪间房间?(按颜色分)
师:对了,小红猫住在红色的房间,小黄猫住在黄色的房间,小蓝猫住在蓝色的房间。
二、学做会变的汉堡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帮助小猫找到了自己的房间。猫妈妈要送给小朋友们一个神奇的礼物——会变的'汉堡!这个汉堡可神奇了,它会变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我在汉堡的两边抹上果酱,这边抹上红色的草莓酱,这边抹上黄色的菠萝酱,要开始变了!
师:红果酱,黄果酱,变变变!
师:你们说它变了吗?变成什么颜色了?(请幼儿先猜想)(打开纸,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汉堡变成什么颜色了)
师:红果酱和黄果酱一起变成了橙色的果酱。
师:猫妈妈的汉堡真是神奇,猫妈妈告诉老师,汉堡还可以再变!想不想知道,汉堡还可以变成什么颜色?请小朋友伸出小手和王老师一起来变!
(教师再示范变一种颜色,幼儿徒手与教师一起做)
三、做会变的汉堡
师:哇,汉堡又变了一种颜色,小朋友们想不想试试看,看看自己的小汉堡是不是也很神奇呀?
师:猫妈妈告诉岑老师,做汉堡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轻轻的把果酱涂一点在汉堡上,如果果酱放的太多了,汉堡就没办法变魔术了。也要注意不要把果酱撒到漂亮的小衣服上面了。用完勺子和果酱要把她们送回家!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悄悄的,像小猫一样把小椅子送回家,也来做一做神奇的汉堡,我们一起来做许多许多的汉堡,做好后,放在我们的汉堡店里,我们来卖汉堡;也可以去告诉客人老师,你都做了哪些非常神奇的汉堡,请客人老师来我们的汉堡店尝尝小朋友们自己做的神奇的汉堡!
四、结束分享
1、与客人老师分享自己做的汉堡。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卖汉堡的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2、培养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
2、幼儿用书。
3、教学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胖娃娃和小老鼠》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开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使幼儿初步体会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提问:小老鼠给了胖娃娃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一箱图画书)教师提问:胖娃娃看到书后发生了什么事?小老鼠做了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书太小,胖娃娃看不清。小老鼠抬来放大镜。)教师提问:最后怎样了?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胖娃娃也能看清楚小老鼠的图画书了。)
3、通过亲自尝试使用放大镜,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出示放大镜,并介绍放大镜的拿法和使用方法。
请幼儿自己通过放大镜看一看身边的事物,并谈谈看后的感受。
教师提问:小朋友,用放大镜除了把书放大还可以把汁么放大?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放大镜可以放大小的东西)教师提问:故事中胖娃娃为什么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知道胖娃娃是因为书太小,看不见书上的内容。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让放大镜帮我们看什么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如叶脉、昆虫等,让幼儿知道可以用放大镜去看我们平时用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目标:
1、敢于尝试使用一些常见的工具。
2、乐意记录并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准备:
1、食物:胡萝卜、白萝卜、黄瓜、土豆、熟鸡蛋
2、工具:剪刀、西餐刀、钳子、刨子、锯子、空矿泉水瓶
过程:
一、小手能帮我们做许多事,今天我们又要用小手来做事了,我们把这些东西装到瓶里去好吗?我们这里有许多东西,你想把哪一样东西装到瓶里去就把这样东西选进你的箩筐里。
二、(让幼儿尝试把东西装进去),这样能把东西装进瓶里吗?怎样才能把这些东西放进去呢?
三、有的小朋友想到了小手可以请小工具来帮忙,老师准备了很多小工具,你想选哪些小工具来把帮忙?这些小工具是不是能帮你忙呢?我们就来试一试。(教师示范)选你要用小工具放进你的箩筐里,去试试这个小工具能不能帮你的忙。如果能的.就选择这个小工具的图片贴在记录纸上画a的地方,如果不能帮忙就把图片贴在记录纸上画r的地方。试的时候一样一样地试,试完一样记好后再试第二样。
四、幼儿操作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及记录情况,同时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五、交流
1、你装的是什么?
2、你是请谁来帮忙的?
3、你是怎样用它把东西变小放进瓶子里的?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9-09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09-11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05-25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10-20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1-17
[热]科学活动教案08-07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8-04
科学活动教案(热)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