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

时间:2021-12-03 19:16:54 教案 我要投稿

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

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1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地掌握本课歌曲的旋律、节奏。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领唱及齐唱的演唱方式。

  3、通过学习本首歌曲,能够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朝鲜民歌的鲜明音乐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律动来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本首歌曲,能够了解朝鲜族人民勤劳、乐观的性格,感受朝鲜民歌的鲜明音乐特点。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设计领唱及齐唱的演唱方式。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响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朝鲜族民歌《桔梗谣》,引导学生回答

  “这首歌曲是那个少数民族的?你了解这个民族吗?请你把自己所了解得讲给同学们听”

  2、学生一起来了解朝鲜族的相关知识

  3、播放歌曲《嗯嗨呀》,引导学生回答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二、学习歌曲

  1、分句教唱歌曲的旋律。

  2、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来读歌词,在练习时要注意将歌曲中的衬词部分单独练习。

  3、加上旋律,完整的学唱歌曲。

  4、分小组练习,熟悉歌曲。

  5、一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的方式来进一步熟悉、巩固所学习的歌曲。并引导学生来说一说用领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的感受。

  三、创编

  1、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演唱的形式,并进行实践对比,看谁设计的最好。

  2、引导学生在适当的小节中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

  3、引导学生在歌曲的伴奏下,用自己的形体来表现歌曲中丰收的热烈劳动场面;边律动边歌唱,共同感受朝鲜族民歌的特点。

  第五课时

  课 题:小小音乐会

  学习目标:

  1、通过小小音乐会的形式来对本单元所学的民歌进行总结。

  2、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重点难点:

  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音乐特点。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小小音乐会

  1、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入课堂。

  2、出示柯尔克孜族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来演唱一首相应民族的民歌。

  3、播放《桔梗谣》,引导学生会这首歌曲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并再演唱一首代表这个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民歌。

  二、知识展示

  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下所积累的五十六个民族的小知识,展示给大家。

  1、将自己课下收集的我国少数民族的的图片展示给大家,通过这些图片来为大家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2、演几个自己比较熟悉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3、唱一唱自己所喜欢的几个少数民族的民歌;也可播放自己所喜欢的少数民族的民歌或音乐片段(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

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2

  [教学内容]

  唱歌乃约乃

  勇敢的鄂伦春

  保护小羊

  欣赏杵歌

  快乐的罗嗦

  歌表演幸福拍手歌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要求]

  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随音乐做舂米动作。

  3.感受《快乐的罗梭》的情绪。

  4.从曲调、服装上分辨《乃哟乃》和《勇敢的鄂伦春》。

  5.找出《保护小羊》中前后两个乐句的不同音,并涂上不同颜色。

  6.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创编《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快乐的罗梭》,感受乐曲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难点:

  1.用茶杯、碟子、碗准确地演奏歌曲

  2.听辨乐曲《快乐的罗梭》不同乐段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数数、念儿歌、演奏打击乐器、表演动作的四组同学能够合作好。

  4.创编《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教学构想]

  1.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乐)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准备]

  茶杯、盘子、碗、卡片、三角铁、响板、碰钟、沙锤、图片。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乃哟乃》。

  2.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3.了解有关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5.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居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安静地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还可以评价一下教师的范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或放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处拍手。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小节处设计其他动作。

  3.学生跟着教师分乐句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学生齐唱涂色的小节。

  6.学生跟着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课下活动

  1.同学们回家试着找可以发出do、mi、sol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中盛上多少不等的水。下节课请同学们带着所选择的“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 2.请查找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五、教学评价: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中速演唱歌曲

  2、能跟老师模唱歌谱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乃哟乃》。

  2.欣赏《杵歌》。

  [教学目标]

  1.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哟乃》。

  2.欣赏《杵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乃哟乃》

  1.齐唱歌曲。

  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同学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哟乃》。

  三、请同学用其他“乐器”演奏《乃哟乃》。

  四、欣赏《杵歌》。

  1.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高山族的知识。

  2.欣赏《杵歌》。

  3.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五、教学评价

  1、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

  2、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快乐的罗梭》。

  [教学目标]

  1、听辨乐曲的情绪。

  2、随着音乐律动。

  [教学过程]

  一、模唱练习

  1=f2/4

  553│553│3551│332│1332│126│6216│116‖

  1.跟着老师分乐句用“la”模唱。

  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问:这首乐曲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

  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

  3.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欣赏第三遍)。

  4.欣赏第四遍。请你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5.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介绍弹拨乐知识。

  三、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评价

  1、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用不同颜色表示

  2、是否能随音乐的节拍律动

  [课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了解有关鄂伦春民族的简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老师小结补充。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请同桌同学互相为对方演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也可由一位学生代表独唱。

  四、练习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哟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六、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评价

  1、能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能从曲调、服装上区分两首歌曲的不同

  [课后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保护小羊》。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保护小羊》。

  2.区分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傈僳族的相关知识,老师补充总结。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教师启发学生区分两个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5.纠正学生的吐字,如:“三”“山”等。

  6.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表演歌曲《保护小羊》。

  五、复习歌曲

  1.《乃哟乃》。

  2.《勇敢的鄂伦春》。

  要求:体会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八、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彝族、鄂伦春族、傈僳族的民歌。

  提问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称吗?请你说一说。

  提问2:谁会演唱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给大家唱一唱。

  九、教学评价

  3、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保护小羊》

  4、能听辨出阁曲前后两乐句结束音的不同共3页,

  [课后记]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目标

  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

  一、数数练习

  1.每一拍读一个数。

  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拍,一人读儿歌,四个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3.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例如:替换儿歌、替换乐器……)。

  五、教学评价:

  1、能邀请同学一起合作表演《我家门前有条河》

  2、能够按照《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模式创遍一首新儿歌的活动

  [课后记]

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3

  教材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教材分析:

  1、《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趣。《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使人了解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6、《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日喀则在西藏的东南地区,日喀则在藏语中是“如意的庄园”的意思。歌曲的曲调属于藏族踢踏舞曲。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热烈奔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学会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简单动作。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2、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学目标:

  1、知道《苗家儿童庆丰收》是苗族民歌并会演唱,能跟着老师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2、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

  1、请学生观看一段苗族生活、舞蹈的录像,介绍有关苗族的简单常识。

  2、教师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

  4、为了表现苗族儿童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在歌曲演唱中加进鼓的节奏伴奏。先可以按教材中的节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创编节奏伴奏。

  5、跟教师学做几个苗族舞蹈动作。

  二、欣赏《送我一支玫瑰花》

  1、表现欢快的情绪还可以用器乐的形式,下面我们来欣赏弹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这是根据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改编的,是一首欢快的乐曲。

  2、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弹拨乐合奏是由琵琶、扬琴、柳琴、阮等乐器组成的。

  补充动手活动:制作“纸芦笙”

  首先用硬纸板卷成一个圆筒并粘好,作为芦笙的“斗”,在中间挖一个圆孔以备插吹嘴用。然后再用纸拈成长短不同的几根纸管,作芦笙的音管。用胶条粘在硬纸板卷成的圆筒上。再拈一根较粗的短纸管做芦笙的吹嘴,插在“斗”下端的圆孔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其多列》。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其多列》。

  2、知道歌曲《其多列》是哈尼族的民歌。

  教学过程:

  1、跟着《其多列》的音乐律动进教室,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提倡两人一组配合动作。劳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愉快的,启发学生说一说都做过什么样的劳动。如:洗手绢、擦地等。然后,让学生随《其多列》的音乐做劳动的动作。一方面熟悉歌曲的旋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哈尼族儿童劳动的歌曲《其多列》。教师范唱。

  3、学生学唱歌曲。

  4、活动:我们学过许多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你们能分辨吗?先来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把优美的歌曲“放”在长花瓶中,欢快的歌曲“放”在圆花瓶中。然后再唱一组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小小的船》《阿西里西》《布娃娃弹琴》)并分辨。

  5、学生自由演唱不同情绪的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

  2、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2、知道有关赵州桥、鲁班、八仙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1、比方歌曲《小放牛》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

  2、你们知道赵州桥、鲁班和八仙的神话传说吗?

  3、教师出示赵州桥的录象,并介绍。然后再介绍八仙的神话传说。

  4、第二遍欣赏《小放牛》,巩固记忆歌词的内容。

  5、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我们跟着录音唱一唱。

  6、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对唱歌曲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一句问,一句答;有的是一段问,一段答。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呢?(一段问,一段答)

  7、河北还有一首民歌《小放牛》,也是对唱的演唱形式。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你们听听,牧童问了什么问题,小姑娘答上来了吗?

  8、有许多歌曲都是对唱的形式,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云南的民歌《猜调》,这也是一段问,一段答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非常独特,除了开始和结尾的几个音稍长外,中间的大部分节奏都很紧凑,歌词很密,像绕口令一样,要仔细听。

  9、第二遍欣赏《猜调》,说一说,歌中都唱了什么?

  10、 表演《小放牛》。

  11、启发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演唱。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学会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2、知道《我的家乡日喀则》是藏族民歌。

  教学过程:

  1、播放有关西藏的风土人情、舞蹈的录象,介绍有关藏族的简单常识。

  2、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3、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5、补充动手活动:在纸上画上彩条制成藏族的围裙表演。

【音乐教案:《五十六朵花》】相关文章:

1.大班音乐教案

2.中班音乐教案:郊游

3.《办家家》音乐教案

4.“数高楼”音乐教案

5.在农场里音乐教案

6.小班音乐炒豆豆教案

7.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

8.音乐游戏教案:卷炮仗

9.苹果丰收大班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