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于漪《晋祠》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于漪《晋祠》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漪《晋祠》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的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2、进一步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3、了解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再去山西的晋祠旅游一番。
二、教授新课。
1、读课文,标出写晋祠总特征的句子,指出围绕总特征具体介绍了哪些景物。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归纳:晋祠。
提问:晋祠总特征是什么?
归纳: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3、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它们的特征分别是怎样的?
朗读2—5段。
学生讨论。
总结: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树的特点是古老苍劲;水的特点是多清静柔。
4、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主要有哪些?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朗读6—11段。
学生讨论。
总结:悠久的历史文物主要有“三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其它建筑群;园中的小品。圣母殿的特点是雄伟,巧夺天工;木雕盘龙的特点是生动,精巧;鱼飞梁的特点是奇特,罕见;其它建筑的特点是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园中小品的特点是极具匠心。
5、最后作者是怎样高度评价晋祠的?
归纳。齐读12段。
6、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
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自然风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历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顺序。
7、讨论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摹状貌。
8、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生动活泼有趣,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9、字词。
苍劲(jing) 偃卧(yan) 桥榭(xie) 须髯ran) 胜瀛(ying) 浑然 心旷神怡 冉冉不绝
三、布置作业。
简介: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下,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结合的建筑园林。这里背山面水,坐西向东,山上松柏青翠,山前清泉环绕,秀丽壮观,古木参天,其间有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及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
晋祠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其胞弟虞为古代国开国诸候,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为祭祀他,虞后人在这里建祠堂,称“晋祠”。晋祠创建年代尚待考证,但在北魏之前就有了,当时不仅有鱼沼、唐叔虞祠,而且水侧有凉亭,结飞梁于水上,古树相交,游人众多,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现存建筑,除主殿圣母殿和“鱼沼飞梁”是北宋遗物外,其余都建于金,明和清代期间。
祠内圣母殿规模宏伟,殿前有鱼沼飞梁、献殿、对越牌坊和钟楼二楼,再前为金人台、会仙桥、水镜台等,整个布局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一组祠庙建筑群。祠区其他建筑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昊天祠、东岳庙、文昌阁、胜瀛楼、景清门、唐叔虞殿等。
3、描写: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议论: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抒情: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4、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物浑然融为一体。
5、空间顺序 由外到内 逻辑顺序 由概括到具体
6、不好。因为“旋”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向左拧,一圈一圈”的样子。“卷”字不能产生如此效果。
7、作者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晋祠水的多、清、静、柔四大特点,语言优美形象
8。例: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好处: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晋祠的地理位置晋祠历史悠久。
于漪《晋祠》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感受晋祠的"美"。
2、品味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体会说明文中运用描写手法和各种修辞手法的效果,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3、了解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文艺性说明文生动形象的语言角度入手感受晋祠的"美"。
2、难点:在说明文中通过合理的顺序安排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老师讲述《桐叶封弟》的故事,了解晋祠的来由。
学生聆听。
初步把握文章内容脉络要求学生:
1、标段落,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2、标注每段的中心句。
3、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能否用文中的话来回答),照应这一特点的是哪些段落?
过渡:悠久的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了晋祠的美,罗丹曾说过:"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让我们随着梁衡的视线去领略晋祠的美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在标注中心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大概的把握文章对象的特征、基本结构及顺序。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晋祠,它的总体特征是: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照应这一特点的段落是(2--5节)优美的自然风景
(6--11节)悠久的历史文物
精读课文
感受自然美
学生散读,感受自然美。教师引导:
1、总领晋祠自然美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晋祠的自然美在什么地方?
2、晋祠的山美在哪里?这里作者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来分析晋祠山美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3、晋祠的树有何特点,借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
文中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来说明树的特点?
4、晋词的水有什么特点?
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了水的"多"?哪些词句写出水的"清、静、柔"?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说明中有描写,刚才我们一起随着作者领略了晋祠的自然美,你觉得说明文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学生自主发言)
5、这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6、小结:上文在说明晋祠的自然风景之美,用了描写的手法,这是很必要的,要使晋祠鲜活在读者的心中,离不开描写。因为,美在形象,美在生动。以后大家如果要写文章介绍某一个地方,可别忘了今天学的哦!
过渡:作者虽看不够晋祠的自然风景但他认为晋祠的最美在何处呢?(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是啊,自然风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可历史文物可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汗水啊!一起领略吧。学生圈画讨论:
1、第二节;"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2、山的高大巍峨。"这里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山的高大、绵延的特点。
"拥"字形象生动说明了晋祠与山的地理位置和相拥的样子。
3、树的特点: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唐""周"说明了树的古老。
用"挑"字极富表现力地说明树的"苍古"
"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晋祠的树造型奇特。
"它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树的高大,纹理整齐向左扭去的特点。
4、晋祠的水的特点是:多、清、静、柔。
水:多"这里…,那里…,桥下有…""亭中有…,路边有…";"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历历可见。"
清、静"细流、碧波、叮叮咚咚"("蝉鸣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淙淙的流水声里,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脱尘之感油然而生。令人叫绝。)
柔"流势不大";"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吧?"
"飘"形象地说明水的多、柔。
打比方、举例子
深入研读
感受历史文物的美
1、"三绝""绝"在何处呢?学生默读讨论。
2、这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小结:这里也用了描写的手法,让我们了解了晋祠的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我们虽然没有亲临晋祠,却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能说,这不是得益于文章生动的描写。
1、明确:圣母殿--现存最早、宽敞无柱、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巧夺天工。
木雕盘龙--现存最早、木质优良、工艺精巧;
鱼沼飞梁--奇特、罕见;
其它建筑:古朴优美、用工精巧;
园中小品:极具匠心。
注意用词的准确:
"现在最早"、"随意左右"。
2、列数字、举例子
把握结构,体会感情。
1、文章在介绍晋祠的历史文物时先重点介绍了"三绝",再粗略的介绍园中其他景物,这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那对于晋祠的自然风景又是按什么顺序的呢?
2、作者介绍的顺序与开头总说的特征顺序并不一样,为什么先介绍优美的自然风景,再介绍悠久的历史文物?
(提示:晋祠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自然风景,还是历史文物的悠久呢?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看,人们是易于感受自然美呢,还是历史文物美?)
3、在文中我们看出了作者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由衷的赞美我们也由衷赞美一句吧,集体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
小结:通过对晋祠这一名胜古迹的文化旅游,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且生命力旺盛的民族,是一个既善于利用外在环境又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是一个既关注现实生活又富有想象力的民族。我们为自己是这一伟大民族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能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时代而自豪。
1、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每一部分都是总分,作者的视线是由高到低。
作者由浅入深,先写人们容易感受的自然美,再介绍有深刻内涵的历史文物美,符合认知的规律。这一句的语序,突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布置作业:
自选题:
1、抄写解释词语。
2、晋祠的美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找出你欣赏的句子进行赏析并学习借鉴仿写一句。
3、课外阅读梁衡的文章。
学生自主选择,按要求完成作业。
说明:
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生动活泼有趣,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中,由于说明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上加以区分,说明文又可以分成两种基本样式:一种是平实性说明文,包括说明事物内容、历史、情状的介绍性说明文,解释事物存在和发展道理的阐释性说明文,简述事物、事理发展过程的叙述性说明文等,另一种是文艺性说明文,即运用形象化的文学手法所撰写的说明性文章,包括知识小品、科普读物、名胜古迹解说词等。《晋祠》就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介绍了晋祠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在"抓住说明对象特征"和"说明文的结构与顺序"方面可作为模仿、分析的范本,在"写作指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晋祠》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当我们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时,我们会发现文字并不是枯燥、单调、死板的。透过文字,我们会感受到环境与生命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形象生动的语言,感悟晋祠在建筑艺术方面所体现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民族精神以及作者字里行间所洋溢的自豪之情。
于漪《晋祠》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精读第五段,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领悟修辞方法的作用。
2、精读七、八、九、十一段,通过设计“模拟示意图”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通过对文中关键词语的分析领悟,了解说明中运用描写的方法及效果。
课前准备录音带、投影片、布置预习。
板书设计
晋祠
优美的'自然景色(2~5段)。
山的面貌外。
①晋祠浑然融为一体。
②优美的自然景色。
树的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悠久的历史文物(6~11段)。
水的多、清、静、柔内。
圣母殿;
主;
三绝;
盘龙殿柱。
③悠久的历史文物。
鱼沼飞梁。
其他著名建筑、园中雕。
塑小品及文人题咏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旧课
1、晋祠的特点是什么?照应这些特点的是语段?文章的总体顺序是怎样的?其中第二、三部分各以怎样的顺序来说明?
2、精读第五段,讨论下列问题:
①第五段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
②本段用了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晋祠水“多”的特点?
③在写“多”和“柔”这两个特点时,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④引用李白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⑤为什么说“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
3、精读第七段,讨论: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圣母殿?哪一句最能体现其“绝无仅有”的重要价值?本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圣母殿的?在表达方式上,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本段哪一句话具体表现圣母殿及42个侍女泥塑是我国现存泥塑中的珍品?
4、精读第九段,讨论:“飞梁”指什么?哪句话可以解释?“鱼沼回忆并作答精读第五段讨论,全班交流精读第七段,讨论问题并作答精读第九段,讨论问题并作答。
【于漪《晋祠》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晋灵公不君》教案09-30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10-23
《齐桓晋文之事》语文教案07-02
新晋护士年终总结10-19
《长亭送别》优秀教案优秀10-22
《画》的优秀教案12-25
杞人忧天优秀教案12-08
《麻雀》优秀教案09-27
《穷人》优秀教案09-05
《散步》的优秀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