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案

时间:2021-08-01 13:35:1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白杨》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杨》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白杨》教案三篇

《白杨》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合作交流自己的见解,使这正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旧导新

   1、导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白杨树吗?

  (生自由谈)

  白杨,又叫大叶杨,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其实,在荒无人烟的沙漠,白杨树也能顽强的生长。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一同领略白杨的风采。

  2、任务:

  这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及其生活的恶劣环境。初步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新授

  1、学生按自学提示,从整体上自学全文。小组内交流,要求:

  ⑴ 初课课文,注意标出字音及重点词。

  ⑵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归纳课文写作顺序。

  ⑶ 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并逐行理解。

  ⑷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⑴ 教师范读,学生段读,注意正音。

  ⑵ 引导学生按“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顺序说大意。

  ⑶ 生活环境:指名读相关语句。

  概括特点:抓住(环境恶劣)。

  重点词句:“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浑黄一体”等。

  ⑷ 白杨树特点:

  读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谈理解)

  要点:

  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

  ⑸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 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

  (烘托作用)

  ⑵ 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物色?

  (通过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4、质疑解难。

  三、课内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ē bì

  ( ) qīng xī

  ( ) fǔ mō

  ( ) jiè shào

  ( )

  2、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⑴ 到处浑黄一体,很难( )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⑵ “这不是我弄坏的!”小明( )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2、预习课后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部分。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教学难点〗

  阅读能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复旧导新

  1、提问:

  回顾作者的写作思路。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板书:

  高大挺直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

  2、导言:

  白杨的生长不择环境,在哪里它都忠诚无私,坚强不动摇,爸爸在说完这段话之后,作者这样写到:“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3、任务:

  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已收集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们还要研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新授

  1、学生自读课文13~16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要求:

  ⑴ 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爸爸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⑵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自己设计问题并回答。

  2、针对重点句子,交流自学结果:

  重点句子: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⑴ 表的是“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心。

  ⑵ 这是点明中心的句子。爸爸请白杨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爸爸在新疆工作,他是服从党的需要,到边疆去的,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而且不怕艰难险阻,为建设边疆而作出自己的努力。爸爸请白杨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决心,所以说是表白自己的心。

  ⑶ 此时此刻,爸爸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希望孩子们能像白杨树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学好本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⑷ 孩子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爸爸的话,但听了爸爸的话后,他们懂得了什么?

  爸爸和妈妈长期在新疆工作,自己也要到艰苦边疆工作学习。

  父母和其他服从祖国需要到边疆参加建设的人们也是有白杨树的特点。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生命力强,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成长,贡献自己的一切。

  3、学习最后一段:

  结合课后3题,用提问题的方法对这段话加以理解。

  ⑴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

  (爸爸)

  “几棵小树”指谁?

  (孩子们)

  ⑵ 为什么沉思,或沉思什么?

  老一辈如何把白杨树的精神传下去,使孩子们也成为戈壁滩上的白杨,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是老一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⑶ 为什么微笑?

  孩子们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在艰苦的边疆经受锻炼,成长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实现他的愿望。所以父亲笑了。

  这是对事业后继有人的欣慰的笑。反映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的博大胸怀。

  ⑷ “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各种困难,在边疆扎根,茁壮成长。

  ⑸ “爸爸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什么意思?

  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下,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他为此感到欣慰。他的微笑,也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愿为祖国作出无私奉献的志向和愿望。

  ⑹ “搂着”说明什么?

  爸爸对孩子的爱。

  ⑺ 爸爸爱孩子,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到新疆吃苦呢?

  爸爸对孩子的爱是从爱祖国为前提的,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白杨那样,祖国哪里需要,我在哪里生长。

  ⑻ 说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我们长大了也要像边疆建设者一样,哪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扎根,为祖国作贡献。

  4、质疑,解难。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 借物喻人。

  ⑵ 人物的神态变化,即: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浮起一丝微笑”。

  ⑶ 开头烘托作用。

  ⑷ 通过人物对话间接写白杨的特点。

  三、课内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背诵13~16自然段。

  四、总结

  同学们,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强者。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赁着自身的特点,在茫茫的戈壁顽强的生长着。作者明写白杨,实际上却通过白杨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作者将人和物巧妙地联系,这称委婉曲折的表达方法,我们称为“借物喻人”。白杨的精神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愿同学们都能像白杨一样,随处扎深根。

  五、作业

  小随笔,描写孩子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

  【板书设计】

   望白杨

  高 环

  大 境

  挺 恶

  秀 劣

  说白杨 扎根边疆

  白杨 生 挺 坚 建设祖国

  命 直 强

  力 高 不

  强 大 屈

  做白杨 借物喻人

《白杨》教案 篇2

  《白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目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录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3、技术准备:

  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电教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⑴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⑵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

  ⑴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⑵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⑶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是写人,是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作者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赞扬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然后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⑵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⑴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热情歌颂建设者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一辆开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同学们,你们见过戈壁吗?让我们亲眼目睹戈壁滩的景象。

  (出示录像)

  2、提问:

  你有什么感受?(荒凉,没有生机)你来读一读书上描写戈壁的段落。

  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

  1、师:戈壁滩上的卫士指的是什么?(白杨树)白杨树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在书上。

  (高大挺秀、易种植、适应性强。)

  投影出示爸爸说的话,学生看投影读出白杨树的特点。

  你都知道哪有白杨树?读出适应性强的特点。

  指名读。

  2、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下是怎样生存的?(看白杨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一段录像)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3、齐读这段话,师:这段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

  4、师:爸爸是在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这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找有关的句子读读。(投影出示)

  ⑴讨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⑵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只有爸爸……还有……)

  ⑶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上学?

  ⑷他们知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地方?

  ⑸你对新疆了解多少?

  师小结:新疆是个干旱少雨、沙漠面积较大的地方,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扎根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

  5、爸爸在表白什么呢?

  (自己也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想让孩子做建设新疆的小白杨,自己做大白杨。)

  师小结:作者在赞美白杨,更在赞美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

  6、师:是的,在千千万万个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变成了一片片的绿洲。

  (投影)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7、配乐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投影配乐)

  师: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爸爸又陷入沉思,课文中两次写爸爸陷入沉思,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这两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一次:想自己,想过去;二次:想过去,想未来。)

  师:突然他们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

  (未来新疆建设者正在成长,后继有人。)

  8、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白杨树,学习建设者。)

  师小结:白杨树的品格也正是建设者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9、结合板书小结:

  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写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写了爸爸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作者实则写物,意在喻人,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我们衷心地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同老师一齐吟诵。此时,师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设者。这发自肺腑之声,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课虽结束了,但情犹未尽,意犹未已,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三、布置作业

  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情况。

  【板书设计】

  写物:高大挺秀生命力强小树成长

  白杨

  喻人:扎根边疆不畏艰苦后继有人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

  ⑴学生自我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默读速度提高了,与此同时,概括能力也随之提高。

  ⑵小组内部评价:

  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我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使我们觉得白杨确实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心愿,使我们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⑶教师评价:

  在教学白杨内在品格时,我通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读四个步骤掀起教学高潮。结束时我让学生由边疆的白杨联想到身边的“白杨”,由大白杨联想自己这些“小白杨”,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何处讲解,何处启发,何处朗读,何处讨论,何处留下“教学空白”,都作了精心设计。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了。

  ⑷家长评价:

  家长通过参与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发现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2、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⑴教师自我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争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赞扬性语言激情昂扬,我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了“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⑵学生进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出白杨精神的可贵,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构思巧妙,文字隽永,感情丰富,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然而,要让小学生深刻理解,却有较大的难度。我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出发,运用了“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的读思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我从课题激疑(从课题看,本文应当写些什么)入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之后,便直奔重点、难点,即从过渡段切入,引疑激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牵一发而动全身。然后按照“形象──特征──象征意义”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生疑,深思、释疑,逐步完成认识由表及里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抓空白处”(孩子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引疑的办法攻破难点,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概括)活动,认识到“孩子们”“只知道”的都是具体的“行动”,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其次,我通过朗读训练,录音欣赏等方式动之以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白杨形象美、内质美和建设者心灵美的感染;同时,又抓住描写“爸爸”语言、神态的词句引疑,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达到了辩证的统一。此外,我还巧妙地把“白杨”与“爸爸”、“小白杨”与“孩子们”、边疆和内地、现实和远景有机地联系起来,带领学生在“疑”的线路上逐步升华,因而教得轻松,学得主动,达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和谐统一。

《白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晰 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

  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

  二、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

  1、“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高、直)

  2、“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

  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

  (崇敬)

  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文章的中心内容,提炼出“高”“直”这一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4、过渡: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读讨论14自然段

  1、“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2、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3、“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问:孩子们不知道新疆那么荒凉,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他们去新疆读书?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学再读第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4、过渡:

  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含着的意思

  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请学生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请学生用文中的重点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

  坚强 白杨 边疆建设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练习背诵课文。

【【精华】《白杨》教案三篇】相关文章:

1.《白杨》教案八篇

2.《白杨》教案四篇

3.《白杨》教案范文6篇

4.【实用】《白杨》教案4篇

5.有关《白杨》教案四篇

6.关于《白杨》教案范文5篇

7.《白杨》教案集合5篇

8.《白杨》教案模板汇编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