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案

时间:2021-07-29 19:33:1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白杨》教案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杨》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白杨》教案4篇

《白杨》教案 篇1

  案例背景:

  《白杨》被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北京版普通)教材中,本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其中,我把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感情作为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对下一代的希望作为教学难点。本课文典型的特点就是借物喻人,以神态描写为主线,结构全,在课文中几次出现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让学生扎住不同人物对白杨树的特点的理解,从而发现几个人对白杨树认识的不同,进一步了解“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与此同时,让学生划出爸爸神态的变化,重点体会两个“沉思”,从而突破难点。

  课程片段:

  生:齐读下列词语

  戈壁、抚摸、介绍、表白、叙说、昏黄一体、高大挺秀、

  师:高大挺秀什么意思?

  生:高又大。

  生:应该是向上的。

  师:在本课文中“高大挺秀”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生:读文中句子“每隔几秒钟,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

  师:我们能把高大挺秀换一个词语吗?

  生:高大挺拔。

  师:非常好!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体会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生:高大挺秀有秀气的意思,应该是说白杨树长得比较细又高。

  生:高大挺拔更强调向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不同的词语所描写的特点各有不同,那你们见过白杨树吗?白杨树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两个词语那个更贴切,或者用别的词语来形容。

  生:……

  师:同学们,这是白杨树留给你们的印象。那文中的主人公分别对白杨树有怎样的印象呢?请你拿笔用“——”划出白杨树的特点。

  生:(默读课文,动笔划。)

  汇报:作者: 高大挺秀

  儿子和小女儿: 高 大 直

  爸爸: 直、高 生命力强、适应能力强 坚强

  师:分别读一读这四个人对白杨树特点的不同理解,有什么不同?

  生:作者、儿子和女儿说的是白杨的外表,而爸爸不是。

  师:那爸爸说的是白杨的哪些方面呢?

  生:(读第十三自然段)体会爸爸说的话。

  ……

  (结合第1、15、16自然段理解爸爸的话。)

  ……

  (读第十七自然段,体会“借物喻人”的说法。)

  ……

  (找到文中两次出现的“沉思”,进一步体会爸爸两次沉思的不同,加深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

  分析:

  为了让学生从抓住白杨的特点来理解课文,我从两个词语的区别,引出对白杨树的特点的描写。然后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归纳白杨树的特点,包括学生对白杨树的印象,从而体会爸爸的描述的不同,了解爸爸话语中的深刻含义,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到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这样的设计轻松的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中来,开始探索白杨树的特点,体会父亲的话。

《白杨》教案 篇2

  古人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说,同样,课堂教学也忌平淡。课堂结构应该像戏剧一样有冲突有高潮,错落有致,有起有伏。教学一切安排力争既出人预料,又在情理之中,对于教学重点,难点,要组织教学高潮,引导学生迎浪前进。一旦重点、难点攻克,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恍然大悟,而且充满胜利的喜悦,获得学习的愉悦。下面介绍我教学《白杨》的过程:

  一、以图入境,先声夺入。

  我在第一阶段教学时,力图追求“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教学开始,我明确地交代了本课的目的,然后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图画,画面辽阔,色彩灰黄。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风沙迷漫。这时教师配以动情的描述:“看,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直观的图画,形象的描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仿佛把他们带到了人迹罕至的大戈壁,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础,达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二、扣住重点,分步出击。

  《白杨》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特点的一番话含蓄深刻,是文章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采取分步出击的方式,通过自读理解、扣词体会、描述渲染、表情朗读四个步骤,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直无私、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白杨形象。课堂中,形成了教学高潮。

  师:(小黑板出示爸爸讲的一番话)爸爸是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的呢?先读第一句。

  生:(齐读)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师:“从来”是什么意思?

  生:“从来”是一直,向来的意思。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是说白杨树向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这是白杨的本性。

  生:有了“从来”一词,突出了白杨正直高大的本质特点。

  师:对呀,请大家把这句话中“从来”一词去掉读一遍。然后再加上读一遍,体会“从来”一词包含的感情。

  (学生对比朗读,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以上学生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用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内涵的方法学习第一句。我请人朗读一遍。

  生:(读)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于。

  生:我从“哪儿……哪儿……”体会到不管在什么地方,白杨都能生根、发芽、成长,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生:高原需要白杨,白杨就在高原生根;戈壁需要白杨,白杨就在戈壁扎根。白杨的适应力真强。

  师:是呀,哪儿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哪儿扎根,不讲条件,不畏艰苦,这是什么呀?

  生:(沉思后举手)老师,这是无私奉献的。

  师:对!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请大家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学习第三句。

  生:(读)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先自己理解,然后同桌讨论一下,最后交流各自的看法。

  生:老师,我认为“不管……不管……总是……”这组关联词用得好,它表现了白杨不怕一切困难,坚强不屈的品格。

  师:爸爸的这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正直无私,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

  生:(激动地)我对白杨产生了崇敬的感情!

  生:(深情地)我觉得白杨真了不起,真伟大!

  师:好!请让我们一齐怀着崇敬的感情朗读爸爸的`一番话。

  生:(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学至此,学生的情感被充分地激发了,都沉浸在对白杨热爱、崇敬的氛围之中。

  三、启发联想,点到为止。

  在《白杨》教学中我选择了联想式结尾法,由白杨联想到无数边疆建设者,由边疆建设者联想到各地的建设者,由文中的小白杨联想到自己,在学生的无限遥想中教学戛然而止,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艺术效果。

  师:(充满深情)有多少边疆创业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次来成都参加教学活动的新疆代表队14人中就有13人是从全国各地到新疆去的。新疆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祖国各地也有无数的“白杨树”,我们教室里也有“白杨树”,是谁呀;

  生:(一愣,继而恍然大悟,微笑着)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师:(赞许地)对,你们就是一棵棵充满生机的“小白杨”。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阳光雨露下,一定会长得高大挺秀,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生:(沉浸在愉快、充满希望的气氛中)

  By 南京孙双金

《白杨》教案 篇3

《白杨》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爸爸借白杨表白的自己的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掌握作者使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西部、默默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通读感悟法,讨论法,品读语句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父亲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去新疆上学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的故事,并重点学习了白杨树的特点。那么这位父亲真的只是在说白杨树吗?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初读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关于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高大挺秀、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顺势过渡到深入研读:文章中介绍了这么多关于白杨树的特点,真的只是在说白杨树吗?

  (三)深入研读:

  1.引导学生找出“不是的,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学生阅读这一段落,联系全文回答:爸爸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

  学生找出下文中“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爸爸是个边疆工作者,边疆需要他,他就在那里生根发芽。

  3.教师总结这是爸爸的“心态”(愿意扎根边疆无私奉献自己的心),并引导学生明白,像爸爸一样的这是一类人。

  (板书:心态;扎根边疆,默默无闻)

  过渡:文章当中除了写爸爸的心态之外,表白的心还指什么?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学生已经渐入文章情境,所以这一部分安排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汇报成果,教师总结即可)

  4.学生得出“心”的第二层含义即是“心愿”。并找到文章末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颗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进而得出:爸爸希望作者和妹妹长大后也能够成为像他一样的人这个心愿。

  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在学生理解透本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出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至此,教学环节结束。

  (四)拓展延伸

  这一部分我会从课文的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将情感拓展到更深层次,我会设置如下问题:如果同学们长大了有选择工作地的机会,你愿不愿意去建设西部,去那些需要我们的偏远地区工作?

  这样设计在巩固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提升。

  (五)小结作业

  小结会采用谈收获的方式进行

  作业设计如下:

  1. 查找西部建设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西部地区和西部建设者的了解;

  2. 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尝试用这种手法写300字左右的小练笔

《白杨》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使学生从小树立服从祖国需要,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思想。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懂得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哪儿……哪儿……”造句。

  【教学重点】

  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白杨的特点和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谁能说说下面播放的这首歌歌颂的是什么?

  2、那么《白杨》这篇课文仅仅写白杨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出有关的语句。

  3、学生齐读: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二、指导自学,品读重点

  过渡: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哪些可贵的品质?表白了什么心愿?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的十二、十三两段。

  1、出示提示: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⑵ 爸爸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完成板书: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

  师:第二句中的“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换成地方说一说。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填空题:

  风沙四起,白杨_______;大雪纷飞,白杨_______;数月干旱,白杨_______;洪水浸泡,白杨_______。

  师:你体会白杨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师:白杨的品质值得我们赞美!现在,请同学们把文中的“它”换成“您”读一读,来赞一赞可爱的白杨吧!

  出示课件。

  过渡:

  想不想走进戈壁目睹白杨的风采?请看屏幕。

  ⑵ 表白了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组讨论(四人一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同学们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4、检查讨论情况。

  小结:

  不错,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边疆不畏艰苦,坚强不屈的生活着,工作着,所以爸爸要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5、你们都知道了爸爸的“心”,可孩子们知道吗?

  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师:孩子们不知道爸爸的“心”,而你们知道了,能否把这告诉孩子们?

  出示句式:

  我会对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

  师:孩子们听了你们这些话,知道了爸爸的“心”之后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出示句式:

  爸爸,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

  师:爸爸听了孩子们的话,又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爸爸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

  师:说得好。不仅这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我们都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6、过渡:

  爸爸介绍的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三、指导品读,体会中心

  1、默读最后一节,在不理解的问题上打上“?”。

  2、学生质疑。

  3、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

  ⑴ 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爸爸为什么会陷入沉思?

  (担心)

  ⑵ 看见几棵子树苗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什会微笑?

  由此想到:

  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下,会像小白杨那样经受困难,茁壮成长,并充满希望;戈壁滩的前景更加灿烂煇煌。

  4、同桌议一议。

  5、反馈集中、全班评议;

  6、指导朗读,指导最后一句:

  ⑴ 齐读。

  ⑵ 指导:

  爸爸看见小树成长起来高不高兴?让我们高兴地读这句。

  7、屏显:

  在边疆建设者的豪言壮语: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映边疆建设者的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他们的一生乃至于他们的儿孙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不正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四、总结课文,领会中心

  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不仅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课文的中心。课文借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学完课文,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深信: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象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同时,老师还深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让我们同唱一曲《小白杨》。

  老师希望你们也像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明天会属于你们的。

  【板书设计】

  白 杨

  高大挺秀 赞 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 借物喻人 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实用】《白杨》教案4篇】相关文章:

1.《白杨》教案八篇

2.《白杨》教案四篇

3.《白杨》教案范文6篇

4.《白杨》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5.《白杨》教案范文合集7篇

6.《白杨》教案模板汇编九篇

7.《白杨》教案集合5篇

8.关于《白杨》教案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