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班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尝试对4个数字排列。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字组合的乐趣。
2.笔、白纸、4、3、9配套的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教学难点:尝试对4个数字进行排列。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马路上有很多很多的汽车,怎样在马路上很快找到自己的车?
师小结:每一辆汽车都有不同的车牌号码。
二、第一次操作,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新车的图片,
师:这是一辆新车,是蓝色的东风标致。这辆车的车牌上有4、3、9三个数字,你们猜猜我的号码会是什么?有哪些排列方法?
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三张数卡进行排列组合,一人排另一人记录。(一组车牌一张纸)
2.展示车牌
3、4、9、4、9、3、3、9、4、4、3、9、3、4、9、3、9、4
师:我们来看看有重复的吗?把重复的找出来。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测,拿掉重复的车牌。
师:谁手中还有与黑板上不一样的车牌。
师:你有什么办法又快又好地检查出来。
师小结规律: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来排列,先从3个数字中找出最小的放在第一个,然后第一个数字不变,后面的两个数字交换,就是第二种排列方法了,排好了以后,从第二个数字开始,也一样将他固定,后面的交换。最后在到最大的数字和上面的方法一样。我们来看一下,以3开头的有两种方法,后面的`也是,所以三个数字有6种排列方法。
三、第二次操作,巩固3个数字的排列。
1.师:请小朋友按照老师的方法再去试一试,我们来交换一下,刚才记录的孩子现在排列,刚才排列的孩子请你记录。这次请你们写在一张纸上。
2.幼儿两人合作,再次寻找和记录3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3.教师巡回指导,查看幼儿完成情况。
四、第三次操作
1.师:如果在3、4、9当中再加一个数字1,那有哪些排列呢?请你也来用刚才的方法来试一试。
2.师:4个数字组合,我们可以先将前面的两个数字固定不动,我们可以来看看有几种排列。
五、结束活动
原来数字组合有这么好玩,我们在去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字组合的。
活动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时我国最重要的节日。
2、了解一些过年的习俗、基本的习惯和待人接物的礼仪。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活动准备:《闹新年》mp3;《年兽来了》视频;红包、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音乐“闹新年”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刚刚听的歌曲里唱什么呢?这是什么节日呢?
二、交流过年的习俗、礼节
1、分享过年时的习俗
师:你们过年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好玩的事呢?人们是怎样庆祝的?你知道过年的时候,我们南方都有哪些习俗呢?
2、了解拜年时的礼节
大年初一我们要给长辈们拜年,那给亲戚朋友们拜年时我们要说哪些祝福的话呢?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来祝福他们新年好呢?
小结:我们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贴春年、除夕夜要吃年夜饭、大年初一要穿上新衣服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这时候大人会给你们送压岁钱,我们要有礼貌的接过来,并说一声“谢谢,恭喜发财”。
三、了解过年习俗的由来。
1、师幼相互讨论交流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新年的'时候要贴春联、穿红衣服、放鞭炮吗?
2、观看视频<年兽来了》
师:年兽最怕什么呢?人们做了什么事呢?最后怎么样?
小结:年兽最怕:光、声响、还有红色。所以人们为了吓跑年兽,就用了贴春联、穿红衣服、放鞭炮等方式来过年。并且大家在见面的时候还相互祝福。
四、玩“送祝福”的游戏
玩法:小朋友把自己想送给别人的新年祝福用画画的形式画下来(如果会写字的也可以写下来),装进红包里,然后把红包送给自己想送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都画好了吗?现在我们拿着自己的红包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吧!记得要有礼貌哦!
大班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园本课程《奇妙的蛋壳》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体验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愉悦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有主动探索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半个鸡蛋壳3——4只,铅笔一支,粗吸管一根(长短相同),透明胶带一卷,积木若干,长方行卡纸一张。
2、多媒体课件、一半的蛋壳若干、小盘子一个、注有颜色的水的针筒、有三个桥洞的拱桥一座。
3、已经认识拱形,观察过各种现代桥梁的建造方法。
五、教学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提供材料与教学过程
预设幼儿活动内容
引发悬念
发现问题
主动探索
通过故事,引发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运用设疑操作法,引导幼儿在疑问中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兴趣。
一、设疑激趣,
幼儿操作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根据故事,开放式提问:
师:①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讨论)
②我们的意见不一样,我们来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帮它们来解决这个难题。
3、启发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嘴巴,“啄”蛋壳,得出:“鸡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结论。
4、引导幼儿探索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蛋壳的凹面、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
1、在故事中观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带着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进行讨论。
2、动手实践操作;把铅笔看成是小鸡的嘴巴,通过铅笔模拟的方式了解:相同的力分别作用凹、凸面而出现不同现象。
演示解惑
扩展视野
开拓思维
1、通过故事引出问题,让幼儿带着疑问,去动手操作,探索问题的.所在,培养幼儿的求知欲与探索的兴趣,使幼儿的视野得到扩展。
二、演示解惑,初知原理
1、场景设置:
将鸡蛋的操作材料放在桌上,引出问题:小小蛋壳真奇妙,这么放不容易破,这么放就容易破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幼儿讨论)
2、教师演示操作,发现“力的发散”现象。
①激趣: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征,用针筒进行实验。“看看,这个针筒流下来的颜色往哪里去了?我们把这些水比作铅笔下去的力,看看,水在“蛋壳”上怎么样了?”
过渡语:现在老师就来让小朋友走到蛋壳里面去,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
3、播放多媒体,展示:薄壳结构原理“看看,这个蛋壳是拱形的,当力落到蛋壳上就想水一样散开了,所以薄薄的蛋壳是不容易破的。”
用这写语句为下一步的进行奠定基础。
1、教师用动手操作的方式一起寻找找到问题,来探究。
2、运用针筒进行再次实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运用多媒体进行讨论问题,让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幼儿的思维得到开拓。
思维重组
迁移经验
相互交流
1、培养幼儿从一个物体中能联想到其他物体,并能从已有的经验中进行搜索,扩散思维。
2、让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经验,激发幼儿对生活周围事物的感兴趣与求知欲。
三、引导迁移,运用经验
1、展示图片,介绍生活中的拱桥隧道、天安门城楼上的城门、蒙古包等物体,
2、开拓思维
过渡语:我们来找找,有哪些地方是和刚才蛋壳一样的,都是拱形的?今天老师就带来了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制造的建筑物,和蛋壳一样都是拱形的,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伟大作品?(想)好,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他们的照片,看看会是什么呢?
①观察判断:让幼儿从图片之中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并从生活经验中去寻找,在哪里看到过,以及讨论他们作用。
打开幼儿的视野,运用恰当的引语,让幼儿更加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弹壳的奥秘展现在生活中,学以制用。
1、能根据图片迁移经验,打开幼儿的思维,并体验工人的辛苦。
2、根据图片能找出相同之处,并把事物联系起来,使“力的分散”现象回归到生活之中去。
变通思维
探索发现
交流探究
1、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提高幼儿的求知欲,并对幼儿的的兴趣进行培养。
2、探索问题中,与教师同实验、同发现、同操作中找寻答案。让科学回归到生活之中,让幼儿发掘自然中的奇妙世界;将自然——科学——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简单、明了。从而使幼儿对周围的环境能感兴趣。并主动去观察它。
四、激励探索,变通思维
1、创设场景:展示一座模拟桥,让幼儿尝试建造一座桥。
2、动手展示,探索发现
(1)动手建造一座桥,并尝试能放几块积木
(2)对幼儿的放的积木进行记录,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3)谈论: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
2、表达表述,体验成果喜悦。
①能根据自己建造作品,用自己喜欢的表述方式进行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作品。
②让幼儿讲述在建造过程中,你是怎么想的?
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怎样才是最牢固的呢?(讨论)
3、交流研究,达到共识。
讨论“怎样使比较平的拱桥变得既方便有牢固呢?”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让教师展示一座有三个桥洞的拱桥,并让幼儿数一数能压多少积木。让幼儿达到共识。
1、根据提问进探索,幼儿能大胆地建造自己的作品,和发现现题。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的结果和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4、公布结果,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愉悦感。
让余兴未尽的孩子自己那操作物件到科学发现室去探索。
五、活动延伸
今天我发现了拱形的秘密,有的小朋友还想去试试,操作一下的,可以到旁边的位置上在去操作,别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合作,再试试,你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1、会挖掘和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尝试着去探索问题;合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去探究现象,因为只有有了主动探索的欲望才能有活动的动机。
大班教案 篇4
我做到了吗?
家长评价
[家园共育]
建议家长培养幼儿时间观念不能急,不要一个劲儿催孩子,而应该把时间限度该诉他,引导孩子自己学会安排。例如:家长可以给孩子这样的提示“你的好朋友还有20分钟到”,“离电影开演还有半小时”等。坚持用精确的时间提示孩子,坚持一段时间,孩子会有进步!
[活动反思]
时间观念不是一天培养起来的,老师的激励手段在短期内就能见效,在活动开展的.第二周迟到现象就基本杜绝,但这并不表明幼儿的时间观念已经形成。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坚持,长期的关注。家园之间的联系也尤其重要,我们每周都和家长交流,随时发现新问题随时解决。有个别家长由于工作特点(如:饭店)不能按时监督幼儿睡觉。我们也正在讨论新办法。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记忆歌曲,尝试用rap的语感和体态动作说唱歌曲,初步感受rap的说唱风格。
1、欣赏了解歌曲,尝试创编夸张幽默的动作来表现歌曲中诙谐的歌词,在师幼合作表演中感受流行曲风的热情奔放。
活动准备:
课件 音乐活动重点:感受rap的说唱风格,学说rap活动难点:理解记忆歌词
活动过程:
一、引出歌曲《牛》
活动身体,让我们先来热身吧!(音乐啊牛的你最牛)师:哇!你们一个比一个牛!小朋友,这个你最牛是什么意思?
幼:最棒,奶牛......
二、欣赏音乐《你最牛》学习A段,会用rap的说唱方式,唱出歌曲中牛的名称及相关话语。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你最牛》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感受?
幼:欢快,活泼,动感......
师:在这首有动感的音乐中,你还听到了什么?
幼:有人在说。有点象绕口令师:那我们以前学的歌曲是怎么样的呢?
幼:都是唱的。
师小结:告诉你们,这种像说话一样的歌曲,现在可流行啦!大,考吧.幼,师,网大家都叫它rap。因为是从国外引进到我们中国的,所以rap是它的英文名,它的中文名字叫说唱乐。
师:那在这首rap《你最牛》歌曲里面,你都听到了些什么牛呢?
幼:奶牛,黄牛......
师:到底有哪些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这是什么牛?
幼:牦牛师:哇!这牦牛生长在高原地区,身体可强壮了!就想歌曲里些的一样健健康康像头牦牛。
幼儿学说第一句(3遍)师:接下来是什么牛?奶牛,奶牛是怎样的?快快乐乐像头奶牛。
师:下面有是谁呢?
幼:黄牛师:黄牛在一直在田里工作,拉犁可勤恳啦!所以我们可以说勤勤恳恳像头黄牛。
师:那最后一个是谁呀?
幼:蜗牛师:虽然它不是牛,但是它的名字里也有一个牛字。那蜗牛是怎么样的呢?
幼:蜗牛身上有一个贝壳,走起路来慢吞吞的。
师:所以我们要快块做事别像蜗牛。
师:你们喜欢rap吗?那让我们一起把它连起来说一遍吧!
幼儿集体说唱第一遍师带领,第二遍幼儿自己说,女分开来说师:其实rap还可以一边跳一边说唱呢!你们想不想来跟我一起跳一跳? 让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吧!
师:你们太厉害了!学一遍就会了!那让我们再来一遍,这一遍我不带你们说唱了。
现在我们来进行PK你们指导什么PK吗?PK就是比赛的意思。
幼儿分组PK 哇!谁最牛?
师:那我们再来一遍比比看到底谁最牛!
师:这样吧!我们大家都牛!那牛的小朋友我们把第一段连起来跳一遍!
三、学说B段,感受各种牛师:你们喜欢rap 吗?老师这里还有一段rap,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你们都听了些什么牛?
幼:吹牛,红牛......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有哪些牛?(出示课件)师:看第一只牛在干嘛?斗牛。(谁来做动作表示斗牛)我们小朋友之间也会出现斗牛的现象,所我们要心平气和不要斗牛。(幼儿一起说唱)加上动作师:还有什么牛?吹牛你们有没有吹过牛?加上动作说吹牛师:哈哈!吹牛可不好,所以小朋友我们还是认真做事不要吹牛。我们要怎样?幼儿一起说。
师:接下来是什么牛?肥牛师:谁来用动作表示肥牛?和老师比一比谁更肥?哇!你真肥!所以我们要怎样才能不做肥牛?
幼:要经常锻炼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经常锻炼不做肥牛师:最后一句是什么牛呢?
幼:红牛师:什么是红牛?你们喝过红红牛吗?
师:喝了红牛会劲头十足,那些熬夜加班的人就会喝点红牛。
师:就像歌词里写的'尽头十足像喝了红牛。我们能不能用动作表示?
幼儿加上动作说唱最后一句。
师:这段歌词呀比较难,让我们再快来听一遍。
师:现在我们来练一练。说唱几遍。
师幼表演师:我们把两段连起来说一说四、结束师:现在让我们转过身问问客人老师我们唱的好吗?那我们来表演给她们看看师:好!现在让我们加上身体动作用rap 的形式和老师们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在此活动中,我选择了一节音乐说唱活动《你最牛》这个活动对于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和尝试。面对这些,心里真有点没底。不过还是决定一试,挑战一下自己。
“你最牛”是节说唱活动,结合当前流行的RAP演唱风格。活动一开始,用热身来在调动孩子的兴趣,很成功的引入到我今天的主题“牛”。在欣赏RAP唱的部分“你最牛”,大家积极性非常高。歌曲比较难唱,但是孩子还是很积极地跟着音乐做出动作。在教授过程中,发现孩子的积极性高,但是对于孩子的现有水平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说唱的录音是语速、节奏比较快,孩子有点跟不上,还是有一点难度,尽管孩子兴致很高,但无形中还是小小打击了孩子的学习信心。RAP的新颖形式,还是很受孩子喜欢的。活动结束后,发现孩子还是沉迷在RAP的夸张节奏和动作中。
大班教案 篇6
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交集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
2、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和推理能力
准备:
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的操作材料
过程:
(一)图形宝宝找家
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图形宝宝,你们来看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用两个词来说,如红色的三角形等)
2、现在这些图形宝宝想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家吧!
3、(出示图)这就是它们的家。你在帮它们分的时候要说出你自己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
4、分好后请幼儿说说为什么?(······)
5、你对他的分发同意吗?为什么?
6、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将他们分的情况进行记录。
7、(出示红色三角形)现在有个图形宝宝很急,它不知道哪个是它家了?因为它既是红颜色又是三角形,你们说它应该到哪个家?(······)
6、不如我们给它造个新家吧!
7、教师将两个圆圈集合在一起,将三角形放入。
9、小结:两个家中都有着它的共同点,而两个圆圈集合的地方交集,也就是它们共同的家。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
1、给每人提供一套操作材料,先仔细观察里面的图形,在确定图形宝宝应该放在哪个家中。
2、教师进行指导
3、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
4、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分得对不对,做的不对的就改一下。
(三)游戏
在幼儿的额头上贴上图形宝宝,并请这些图形找到自己的家。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03-14
大班的教案10-16
大班教案(精选)01-05
大班教案[经典]10-08
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08-31
大班教案【精选】11-07
大班的教案11-12
大班教案[精选]12-06
(精选)大班教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