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学活动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甜甜蜜蜜的糖果对幼儿很有诱惑,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但幼儿在平时吃得多,但对糖果的种类和糖纸的利用并不高。活动中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组织了这次《甜甜蜜蜜的聚会》,旨在使幼儿感知各种甜食的种类,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甜食的'种类,初步学习分类。
2、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带一种甜食来园。
教师自制分类标志,分别放在每张桌子上。
活动过程
1、参加甜蜜蜜的聚会。
(1)幼儿拿出自带的甜食,向同伴、教师介绍它的名称,并说说是什么味道的,吃起来有什么感觉。
(2)为甜食找家。幼儿根据分类标志,将食品分类放在相应的桌子上。
2、交流品尝的感觉。
(1)幼儿品尝自己带来的甜食,可以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品尝。
(2)你吃的是什么?甜吗?
(3)教育幼儿持糖后及时漱口。
3、利用糖纸进行创作。
(1)请幼儿想想糖纸可用来做什么?
(2)幼儿通过折折、剪剪、叠叠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延伸
请幼儿继续搜集不同种类的糖果和同伴一起品尝。在区角活动中放置各种糖纸供幼儿制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与影子的联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的影子。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探究与发现,体验探究影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户外活动中已初步感知阳光下会有物体的影子,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物质准备:手电筒、玩偶操作台、玩偶、动物小图片、窗花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引导语:我有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它是谁?(谜底:影子。)
2、师幼谈话,了解幼儿对影子形成的原有经验。
提问:
(1)你见过影子吗?影子是什么样的呢?它是什么颜色的?
(2)什么时候见过影子?(太阳光、灯光照我们的时候就会有影子。)
3、幼儿初步探究影子的形成,感知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猜想(口头猜想)。
提问:如果我们在室内要变出影子,你们猜想,可以用什么变出影子?怎么做才会变出影子?
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探究影子的形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将光打在物体上变出影子。
师幼交流分享探究的发现,从而获得影子形成的经验。
提问:你们都变出影子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光被挡住了就有影子。没有了光,影子就不见了。
4、幼儿再次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影子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再次探究。
提问:小朋友发现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到底影子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影子?它们的影子都一样的吗?
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老师准备了许多动物玩偶和图片、小朋友自己剪的窗花、塑料胶粒等,请你们动手试一试让它们变出影子,并认真看一看,比一比它们的影子是不是一样的`。
幼儿自选材料再次探究影子。
师幼分享交流:这些东西都有影子吗?它们的影子是什么样的?所有东西的影子都一样吗?
教师梳理,引导幼儿获得不同物体的影子是各不相同的等经验。
5、到户外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什么东西有影子,进一步感知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引导语: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我们一起到操场外面玩“找影子“的游戏,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提供材料,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影子。
家园共育:请家长用手电筒或台灯和幼儿一起做影子的实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面粉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但这只是孩子与它的间接的接触。我们的幼儿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来分享面粉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活动环境,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运用多用方法辨别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记录。
活动目标:
1、在“真假面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与热爱,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2、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时,让幼儿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探索实践,让幼儿在四种白色粉状物中辨别出面粉。
活动准备:
百宝箱、面粉、淀粉、糯米粉、水、盐、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电饭锅、记录表、笔
活动建议:
一、导入:通过游戏“百宝箱”出示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引起幼儿对活动兴趣。并提问幼儿:馒头、花卷、水饺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面粉”
教师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盐供幼儿猜想四种白色粉状物品哪一种是真正的面粉。
二、展开:
幼儿的操作记录分两部分:
1)猜想记录:要求幼儿只用眼观察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谁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记录(四样猜想物品分别用数字作为各自标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盐)如: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盐
2)验证真假并做记录(在这里我挑选面粉、淀粉、糯米粉、盐四样食物是因为它们1、在外观上比较接近可供幼儿探索2、即使幼儿用品尝的方法来验证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交流)
验证后的记录:
三、师幼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统计记录总人数36人)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盐
猜想统计
验证统计
在交流中幼儿各自说出了验证方法他们有的通过鼻子闻、有的通过嘴巴尝、有的用水来验证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兴奋无比。通过验证幼儿知道了4号盘的是盐因为它咸是用嘴尝出来的;2号不是因为见到水就不见了,有的'幼儿说出了这是淀粉,教师给予了鼓励;1号和3号的识别教师和幼儿做成了饺子皮放入电锅里煮一煮,出锅之后3号变的发粘幼儿很快判断出这不是面粉,则判断出真正的面粉是1号。
结束:
师幼一起归纳总结面粉的特点,对幼儿在活动时的表现做出了评价,并强调安全教育。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事物的。
活动自评:
根据《纲要》精神,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中,展开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尽情探索,而我在活动中早以成为他们活动中的朋友,倾听者的角色。《真假面粉》活动中,幼儿说的多,操作多,精力非常集中,并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通过操作幼儿也了解到了很多常识如:盐是咸的、淀粉遇见水就会融化、糯米团煮熟后是粘的,真正体现出“玩中学”的思想。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树叶(小班系列活动设计)
活动一:捡落叶、玩落叶(略)
活动二:树叶分类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2、枯叶、绿叶数份
3、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4、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尝试开锁,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操作能力。
2、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锁。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各种挂锁、弹子锁、暗锁、抽屉锁、单车锁、摩托车锁及其钥匙。
2、各类锁的图片各一张,锁宝宝一个。
3、密码箱、魔术箱、跳舞娃娃各4个,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尝试开锁
1、出示锁宝宝,引出课题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它就是锁头宝
宝。锁宝宝说:“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锁宝宝。今天我想请你们和我的朋友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
2、带幼儿参观各种锁,交待玩锁要求。
小朋友,你们看,锁宝宝的朋友是谁呀?对了,是各种各样的
锁头,你们会开吗?我们现在就玩个开锁的游戏吧,大家注意了,待会你们要把自己开的是什么锁,你是怎么把它打开的告诉老师好吗?
3、幼儿尝试开各种锁。
二、讲述操作过程,联系生活了解不同类锁的功用
1、出示各类锁的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把各种车锁和门锁进行分类。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认识的.锁?今天学会开哪些锁?自己家里用的是哪些锁?并请部份幼儿示范、讲述开锁过程。
3、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锁?(如:汽车摇控锁、电子插卡锁、防盗报警锁等)
三、游戏 开箱取宝
1、出示密码箱。小朋友,锁宝宝看见大家这么聪明、能干,准备奖励大家,为大家准备了各种礼物,礼物就放在这个箱子里,现在小朋友都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把箱子打开,看看锁宝宝送给我们的是什么礼物。
2、提问箱子为什么打不开?
3、教师讲解并示范开密码箱的方法。
4、幼儿分组根据密码开启密码箱,取出箱中礼物。
四、游戏 快快救出小娃娃
1、小朋友,锁宝宝送给你们的礼物漂亮吗?我们也请锁宝宝来看看我们的礼物吧。咦,锁宝宝怎么了,它为什么哭了?原来呀,锁宝宝的四个好朋友跳舞娃娃想去参加联欢会,可是被魔术师用连环锁分别锁在四个魔箱中,你们愿意帮助锁宝宝救出跳舞娃娃吗?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要求。
3、幼儿分成四队,团结协助,找钥匙开连环锁,营救跳舞娃娃。
4、请跳舞娃娃跳舞,对小朋友表示感谢。
5、请全体幼儿与娃娃一起跳舞,然后送娃娃去参加联欢会,结束课题。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蚂蚁一家》建议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惯。
2、喜欢蚂蚁,对蚂蚁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在生活中观察蚂蚁的各种活动现象。
活动准备:
视频一段蚂蚁图片照相机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都见过蚂蚁吗?那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吗?(蚂蚁是昆虫,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
——老师出示蚂蚁图片,幼儿一起观察蚂蚁的外形(蚂蚁身上有毛,嘴巴叫口器,腹较大,雄较小,我们这边的蚂蚁是黑色的。)
——很多小朋友都见过小蚂蚁,但是可能没有仔细的观察过,今天我们一起去户外观察这些小生命好吗?
——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拿着放大镜看一看,蚂蚁是不是我们刚才说的样子,再仔细观察一下,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
二、户外观察探索蚂蚁的生活
——来到户外场地:小朋友们,我们可以到哪些地方找小蚂蚁?(树上、花朵、泥土等)
——小朋友分散观察,找到蚂蚁以后教师把蚂蚁的活动拍下来。
——边拍照一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提问,他们有多少?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在观察的时候不要打扰蚂蚁,不要伤害蚂蚁,有耐心的旁观。
三、回教室进行集体交流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说一说,你们看见的小蚂蚁是不是像图片上的一样呀?
——你还发现小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蚂蚁是一群一群的,好多好多在一起。)
——你还发现什么现象?(蚂蚁在打架,有的死了。有的蚂蚁在运粮食运小昆虫,有的蚂蚁在搬很小的'树叶。我们还看见蚂蚁在搬一粒粒白色的东西,好像是蚂蚁卵,又好像是其他虫子的卵,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还看见好多蚂蚁在约会,他们要出去玩等)
——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多啊,我刚才把你们的发现都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幼儿活动的照片,和幼儿一起说说自己的发现,评选小小观察员。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9-09
科学活动教案10-0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09-11
科学活动教案09-24
科学活动教案(热)11-07
科学活动教案(荐)11-29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8-04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01-08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