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教案模板汇编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幼儿对家乡的扬子鳄,银杏都了解!那我想让幼儿对家乡的特产——吊瓜及吊瓜子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首先知道吊瓜长在什么地方,初步了解吊瓜怎么播种及收获,知道吊瓜子从哪里来并经过一定的加工才能吃,并对于家乡人种特产产生自豪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家乡的特产—吊瓜,知道吊瓜生长地方。
2、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形状。
3、品尝吊瓜,产生自豪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各种瓜子、吊瓜、及吊瓜子及图片
2、经验准备:到网上或书上查找图片
活动重点:
知道吊瓜长出吊瓜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照片,导入课题
1、出示各种瓜子,你们吃过这些瓜子吗?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呢?(逐一提问)最后出示吊瓜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瓜子吗?那它长在什么地方呢?
2、认识吊瓜出示吊瓜图片。我们的吊瓜子住在吊瓜肚子里。你们想知道吊瓜长在什么地方吗,请幼儿把了解到的吊瓜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观看录象,农民伯伯种吊瓜
1、完整播放录象,初步了解吊瓜生长的地方刚才我们看到农民伯伯种吊瓜,你看到吊瓜长什么样了?
2、进一步了解吊瓜及吊瓜子的特征吊瓜是什么形状,它的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了解吊瓜长出之前吊瓜架上的叶子
3、播放农民伯伯收吊瓜,把吊瓜子从吊瓜里拨出来,认识吊瓜子的.形状
4、观看录象吊瓜子拨出之后经过加工包装变成我们现在吃到的吊瓜子!
三、品尝吊瓜子
1、幼儿自己尝试拨吊瓜子,请个别幼儿示范
2、教师示范拨吊瓜子
3、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品尝说说吊瓜子的味道!
四、小结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去实地看看吊瓜子的播种或者到加工厂看看!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开放的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寻找和介绍家乡的特产、赞美家乡的特产、推销家乡的特产等活动,让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有关的特产知识,充分让幼儿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阅读画面认识各行各业,知道各种工作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2.谈论有关威威一天的生活及帮助他人的话题。
重点难点:
1.阅读画面认识各行各业,知道各种工作对社会生活的意义。
2.谈论有关威威一天的生活及帮助他人的话题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威威的一天》。
2.挂图、学习单《家人职业统计》。
活动过程:
一、先将挂图中描绘各种职业的画面用白纸遮挡起来,请幼儿观察威威从早到晚做的8件事情,并与自己实际情况生活相联系。
1.看这里的的时钟,短针指到数字8,长针指向数字12,这表示几点钟?看一 看威威在做什么事情?他早餐吃了什么?你通常会吃什么的早餐?
2.现在是早上8点半,看威威在做什么?你是怎样上幼儿园的?
3.早上9点了,威威在幼儿园做什么?你会在幼儿园做什么呢?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1-4页,了解协助威威完成这些事情的人和工作。
1.请你上下对照着看图,仔细观察威威吃早餐,(坐公交车、上课、吃午餐、买水果、到餐厅吃饭、收件箱、读图书画)时,哪些人帮助他完成了这些事情?他们做了什么?
三、幼儿自主阅读后,教师请一张一张揭示挂图中的内容,带领着幼儿共同讲述相关的行业和工作人员,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1.威威吃的面包是什么人做出来的?你的早餐是什么?有什么人在帮忙呢?(如包子是包子店师傅做出来的、牛奶是送奶工人早上送来)
2.威威坐的'公交车是谁开的?你早上是怎么来幼儿园的?有什么人在帮助你?
四、与幼儿共同谈论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细想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即便不是常常接触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比如火车站的乘务员、消防员。
1.在一天的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哪些为我们工作人员与服务员?
2.你最喜欢、最常接触、最常接受哪些服务?
3.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工作,我们的一天会产生哪些不方便?
4.他们帮助了你,你有什么感受,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发放学习单,请幼儿回家与家长合作完成,并带回到幼儿园。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
2、能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读准字音:莲 、戏、南、北。
活动准备:
1、古诗词《江南》VCD。
2、"莲" 、"戏"、"南"、"北"等字卡若干。
3、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以放古诗VCD诗词诵读部分,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通过光盘进行欣赏阅读,体会古诗中所描写的画面色彩美和韵律美。
2、教师带领幼儿熟读古诗注意"莲、戏、南、北"的发音。提醒幼儿发音准确,声音响亮。(将有缺少所学汉字的教学挂图事先贴于黑板背面)
3、拿字卡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引出所学字词,幼儿练习,并将字卡分发给幼儿。
4、游戏活动:"找方向"。
--请一个幼儿手持雨伞站在东方的位置(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
--教师用"找邻居"的方法,依次让幼儿找出西、南、北几个方向,并让幼儿手持雨伞站在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任意说出一个方向,如:"南",幼儿就躲在南边小朋友的`伞下,游戏若干次后,幼儿熟悉了方位。
--幼儿熟悉后,游戏过程可换为师幼一起朗诵古诗前三句,幼儿做鱼儿游依次念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随着诗词方位的改变游到相应的位置。
课后分析:幼儿对方向感的初步形成较为生疏,拖慢上课进度。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将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画出来。
活动反思:
孩子在识字活动和游戏活动过程中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实施,能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活动开展,发现活动的知识点很多时间较长,如果此活动针对大班幼儿来开展就更好了。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游戏,能跟着音乐节奏用各种动作表现洗衣机洗衣服的程序。
2、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了解洗衣机工作过程。
2、洗衣机洗衣工作时的图片若干。
3、录音机、音乐。
活动过程:
一、用动作表现洗衣机洗衣服。
1、师用动作表现洗衣机洗衣过程,幼儿猜想是哪个过程再逐一出示图片。
2、引导幼儿做出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来进行表演,选取较好的动作大家一起做。
二、根据音乐节奏,做洗衣机洗衣服的动作。
1、请幼儿听音乐和教师一起做动作。
2、请一个能跟着音乐节奏来做动作的幼儿来做一次。
3、请全体幼儿一起和老师跟着音乐节奏做:衣服放入洗衣机的样子——衣服飘起来的样子——洗衣机转动的样子——洗衣机脱水的动作1~2次。
三、全体幼儿合作玩洗衣机的游戏。
1、刚才是我们自己一人玩洗衣机洗衣服的游戏,现在我们所有小朋友要变成一个大洗衣机,怎么变啊?
2、刚才我们一个人玩的'时候很方便,现在大家一起合作玩,就要有一个指挥了,老师来做指挥好吗?
3、教师喊节奏,幼儿跟着教师的节奏和指挥的方向左右转动,当教师说脱水啦,幼儿就要朝一个方向转动。
4、听音乐,幼儿玩游戏2次。
5、幼儿做洗衣机,请孙老师做衣服,看看孙老师是怎么表演的。
6、请四个小朋友做衣服,请其他幼儿做洗衣机游戏一次。
7、请爸爸妈妈做洗衣机,小朋友表演衣服的动作。
8、衣服洗好了,要怎么样啊?(把衣服凉起来)衣服凉在哪里?请爸爸妈妈做衣架,小朋友自己想一个动作把自己做的衣服晾起来。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科学发现区,我提供了几个自制的沙球,孩子们刚开始玩得很起劲,过了几天孩子们对此就没有兴趣了。这时有个孩子把两个沙球倒着玩,其他几个孩子也这样玩,其中一个孩子说:“要是这两个瓶子里的沙子可以倒来倒去就好玩了。”我听到了,忽然眼前一亮,呀!对了,我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来把这些沙球制作成沙漏,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玩新玩具的需要,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制作沙漏中发现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通过比较、观察发现沙漏速度与漏口大小的关系,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2、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用饮料瓶制作的沙漏若干。
2、钻有不同大小漏洞的瓶盖若干。
3、记录单、笔若干。
4、透明胶
教学过程:
一、玩沙漏
1、观察沙漏
师:老师带来好多沙漏,你们看沙漏是怎样的?
师:请你们猜猜,如果我把瓶子倒过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玩沙漏
(1)操作
师:到底谁猜的对呢?请你们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试一试,玩一玩。
(2)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那么,沙是从哪里漏下来的?
(3)打开瓶子请孩子观察。
看看,它有几个洞?哦!有两个洞!比比这两个洞一样大吗?
哦,这两个洞是一样大小的。
(4)小结师:原来沙漏里的沙是从瓶盖上的洞口流下来的,而且两个瓶盖上的洞口是一样大小的。
二、制作沙漏
1、引起幼儿实验的兴趣。
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一个沙漏呢?
2、幼儿实验。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做沙漏用的瓶子:一个装有沙子的瓶子,一个空瓶还有大小不同洞口的盖子,请你们两个小朋友合作做一个沙漏。注意所选瓶盖的洞口要一样大,另外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记录一下选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
师提醒幼儿制作的'时候把你们选的盖子先旋在装有沙的瓶子里,然后将空瓶倒着再旋在盖子上,用透明胶将两个瓶子连起来。
3、交流实验结果,设疑讨论。
(1)交流实验结果
你们选了什么样的瓶盖?你们的沙漏玩起来怎么样?
有没有和他们选不同瓶盖的小朋友,你们的沙漏玩起来怎样?
(2)设疑讨论
好,现在我们把他们制作的沙漏一起玩,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幼:一个漏得快,一个漏得慢。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记录表(引导幼儿说出沙漏里的沙漏得快慢与选择的瓶盖有关。)
幼儿讨论
(3)师生共同总结:原来洞口大,可以使沙子流得快,时间花得少,原来洞口小,可以使沙子流得慢,时间花得多。
三、引发幼儿继续思考:如果我想让沙再漏得慢些该怎么办呢?如果我想让沙再漏得快些该怎么办呢?
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到科学去,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探索。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按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积木、瓶子、套娃、纸盒等幼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出示一棵树,请幼儿说说是高的还是矮的?
2、分别出示第二、三棵树,幼儿判断哪棵树高,哪棵树矮?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比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请一位幼儿,能知道他是高还是矮?
2、两位幼儿比,谁长的高,谁长的矮?
重点引导幼儿说清: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只有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时不能判断高矮。
三、按高矮排序
1、幼儿自选一种操作材料,按高矮排序。
2、引导幼儿一起检查、纠正。
重点引导:用目测的方法仔细观察比较。
3、另选一种材料,按高矮排序。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9-09
中班的教案10-11
中班教案11-07
中班教案(经典)10-14
(精选)中班教案10-25
[精选]中班教案11-07
中班教案【精选】10-17
(经典)中班教案11-29
中班的教案07-24
中班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