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绝句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绝句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教案 篇1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同学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夏日绝句> >(板书课题和古诗,同学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 师范读古诗.
2. 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 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 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 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 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同学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 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 现自身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 齐读后两行诗句.
2. 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身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 教师指导同学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
(3).自身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同学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同学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同学说说自身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和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说自身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6)后两行是什么意思,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7)读诗,读出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同学自读、同桌读、指明读,并互相评议)
四: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感情。
(1)、师: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女词人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作者当时所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谁把课前搜集到的作者所处年代和当时的写作背景给大家念一念?
(同学交流资料:靖康之变和写作背景。)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解说的“靖康之变”的电影资料。
(2)、师: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浸于享乐,不思恢复中远。此时,作者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同学说: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哀、为国家担忧等)
(3)、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气愤、伤心等)
(4)、再度,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5)师:处于封建时期的李清照,虽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只在文学上能流芳百世,同时,能有如此的英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6)、再读诗,读出作者报效祖国的气节。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够激励后人的,项羽的宁死不屈与南宋统治者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夏日绝句》一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南宋懦夫的讽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达。
(8)在次读诗,读出自身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网搜集李清照其他诗词,读一读,并把自身最喜欢的诗词读给同学听。
(2)教师推荐另一位绍兴女英雄——秋瑾。
课后上网查找秋瑾资料和他写的诗句。
绝句教案 篇2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绝句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含义,认真观察并用语言表述。
2、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投影仪、幼儿用书第2册、挂图四幅、有关录音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图,用美丽的画面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逐幅画出示,请幼儿试着讲述上面有什么。也可打乱顺序请幼儿理解后排序。)
教师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小节并引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内容及含义。
(1)请幼儿想一想这幅画画的是哪首古诗,请会的幼儿朗诵一下
(2)与幼儿一起分析诗的结构这首诗共有几句,每一句有几个字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提问这句诗主要是描写的是什么?鸣翠柳是什么意思?
小结:柳树上长出了翠绿的新叶,两个黄鹂在枝头欢乐的`唱歌。
(4)用同样方式让幼儿自由讲述其他三幅图,教师小结引出古诗中的句子,并对较难理解的字进行解释。
二、放录音完整欣赏、朗读古诗《绝句》,充分感受诗的韵律美和和意境美。
三、教师利用课件简单介绍诗人杜甫和写这首诗的背景,激发幼儿创编诗的欲望。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他看到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动,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古诗。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到外面旅游时,看到我们祖国的美好山河,也可以试着编首诗。只要不断努力,等你们长大了,也许有名的诗人就会在你们中间出现。
四、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朗诵古诗,表现出诗人的欢快心情!
【绝句教案】相关文章:
绝句的教案08-19
《绝句》教案09-04
《绝句》教案06-19
《夏日绝句》教案03-27
大班语言绝句教案11-01
绝句教案汇编6篇01-17
绝句教案范文六篇09-13
绝句教案汇编七篇01-03
《绝句》教案锦集(15篇)10-28
绝句教案集合6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