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
二、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三、探究散文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
四、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单元说明
从本单元开始,学习中国现代散文。这几篇散文都是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有着丰富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不仅教人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教人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想境界。一切现实终将变为历史,历史也将烟消云散,唯有文学作品可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奇情景记录下来,像一串凝聚着宝贵记忆的珍珠一样,供人欣赏、凝视,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作品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比较三篇课文的异同
三篇课文都有一些相同点,都是写景观、写感受,却写出了不同景象、不同风格,可以同中比异,异中寻同。
《动人的北平》之所以被选做精读课文,一是因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大名家,他的散文作品理应在我们选修教材的散文系列中占一席之地;二是因为本文也确属一篇名文佳作,作者对古老而时新的北平城和北平故都文化爱之深、感之切,把整个北平的现实和历史装入心中,荟萃于笔下,整体地描写北平的景象,但又不是抽象概括地描写,而是以一幅幅小画面呈现出来,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
作为略读课文的《汉家寨》《特利尔的幽灵》,其意趣与《动人的北平》相异。《动》写整体景象,而其他两篇都写片段景,有选择地讲述造访、观察的景象;《动》呈现一幅幅小画面,而其他两篇都有一个主画面;《动》写作者自己所在的城市,故而观察体验更全面,情感性更强,而其他两篇都是作者以访客的身份“进入”又“走出”那陌生的审美情境,故而新鲜感强,感受和思考的力度更大。当然这也跟作家的写作风格相关,林语堂的散文创作更强调情调、情味,更多地写感性;而张承志和梁衡则长于思考,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另外也与时代风格相关,当代散文总体上更爱往理性和思想深度方面发展,与现代散文具有较多的感性倾向有所不同。
再有,同是当代散文的《汉》与《特》也略不相同。前者更多地写景,后者更多地写所感所思;前者更多地写现实,后者更多地写历史;前后思想感情属内敛型,后者属开放型。
当然,三篇课文的同异点不止这些,后面还将另述。通过比较三篇课文的异同点,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每篇课文,也可以认识散文文体的某些特点。
二、体会散文形神相依的规律
单元后所附短文《现代散文的形与神》,指导学生从形神相辅相依方面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
一篇好的散文就像一个形神兼备的生命体一样,形要完整匀称,不可残缺;神要充实饱满,不可空洞枯槁。同时,形可以丰富多彩,也可以单一;神要凝聚集中,当然也可以多元多向度。一般说来,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通则,但也有一些例外。
本单元的课文都体现散文形神兼备又相辅相依的规律。以《动人的北平》为例,散文之形表现为作者所见之景物丰富多样、色彩斑斓,那一幅幅生动的小画面丰富了作品的“血肉”,堆积起作品的“形体”。当然组织成篇的结构方式和生动醇厚的语言也成为作品之形的一部分。而蕴涵在课文之中的散文之神可以从不同方面领会,一是故都北平之“神”──精神、神韵、灵气,二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前者谓之“神”,后者谓之“情”,课文在这两方面都是集中聚合的,不见些许散乱。
其余两篇,《汉家寨》只写了汉家寨一处风光,看似形不散,其实也散,你看,这里既写自然又写社会,既写现实又写历史,既写外景又写内情,怎说不散?其神则体现为情感的线索,这情感集中地凝聚在“坚守”这一情结上。《特利尔的幽灵》之形散神聚应该是不言而喻的`,课文写特利尔小镇和马克思故居不多,更多地写“特利尔的幽灵”是怎么传播世界并在中国落脚、蓬勃发展的,视野开阔,笔墨纵横,此谓之形散;神聚呢?全文、全部材料都集中于“幽灵”,此其一;作者在写“幽灵”之灵动、迅猛、宏伟时,表达了一种崇敬、激动的心情,此其二。此二者从不同方面构成课文的神之线索,组串起全文的材料和结构。
三、挖掘课文的人文价值
三篇课文都有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动人的北平》表达故都古老而时新文化的魅力,引导读者对故都这座城市和它的文化的热爱,也表达了作者一种优雅的情怀,很有感染力;《汉家寨》表现汉民族文化的顽强生命力,表现“坚守”的精神力量,表现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的精神的超越和升华,阅读这样的作品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洗礼?《特利尔的幽灵》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展现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年轻的读者应起到认识和教育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4、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从前有个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颗纽扣”。“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得不能再穷得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这样,“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他给自己做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个人。
(出示:小房子)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你能描述一个这座房子的样子吗?想不想知道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呢?
2、意大利的罗大里就给我们带来了“三颗纽扣”的房子,让我们一看吧!
板书课题:“三颗纽扣”的房子
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生字新词都会认读了吗?谁想大声读一读?(指名读,,纠正)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颗纽扣”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4、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
5、指名回答,。
三、以读感悟,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个童话的?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
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交流这童话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
教师应知道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语言通顺,连贯。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读了这课文,你认为哪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体会童话的真正寓意:
课件出示: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读了这句话,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请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指名全班交流。
:这童话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
四、以演内化,扩展升华。
1、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孙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童话中人物的头饰,让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好吗?
2、小组合作将这个童话故事改变成课本剧,体会人物的性格,演绎剧情。
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表演课本剧。
4、评议。看到同学们的表演,你有什么启发?
(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个好人,爱这个世界……)
五、课文,启发想象。
1、这节课,我们从“三颗纽扣”的房子感受到“三颗纽扣”那颗善良美丽的心灵,也知道了一个人的爱心虽然很小,却能温暖众生。故事的结尾是国王坐在小木屋,巡视全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们。你认为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能想象一下国王做了什么吗?
2、学生想象,指名回答。
六、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说说你的体会。
2、摘抄本科的优美词句。
3、编写“国王与小木屋”的童话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大胆表达,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并能简要说明理由。
2、认真倾听,了解别人的想法。
3、主动交流,有表达的自信,能积极参与辩论,充分发表意见,学习应对。
教学重难点:
通过“辩论赛”这种特殊的交际形式,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认真倾听、灵活应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1、乐乐和文文在说些什么?同学们仔细听听。
2、课件插放乐乐和文文对话的情景。
3、学生简要叙述听到的内容。
4、板书话题,原来他们在进行一场有趣的争论:春天好,还是夏天好?
二、阐明观点,鼓励交流
1、同学们,你喜欢春天,还是喜欢夏天呢?和同座小伙伴说说吧!
2、指名上台交流,学生参与评说。
台上学生说到哪个季节,课件就相机出示那个季节的动态画面。
如:春天(阳光明媚、冰雪融化、草儿发芽、花儿绽放、柳绿花红)夏天(骄阳似火、知了呜叫、游泳、喝冷饮)
评议:两位同学都能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评议:两位同学表达出相同的观点,相互补充,理由更加充分。
3、调查观点,分组合作交流。
①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同学们,喜欢春天的请站到一、二组,喜欢夏天的请走到三、四组。
②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交流,一定会有遇到“知音”的感觉。在自由组合的小组里,充分交流自己喜欢春天或夏天的`感受,然后小结一下,你们各有几大理由。
三、组织辩论,充分交流
看来,春天、夏天各自形成了两大团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如举行一场“辩论赛”一决高低,怎么样?
1、作为辩论赛裁判的老师宣布比赛规则。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清楚。)
2、春之队”“夏之队”各派两名同学从不同角度分别阐述各队的几大理由。(一条理由加10分)
3、自由辩论,形成对抗。
自由辩论时,不再重复前面队友的观点,可以进行补充说明,也可以反驳对方的观点。参与者每人加10分。
双方自由辩论时,教师相机评价引导,纠正语言,使其规范。
四、小结辩论,抒发情感
1、总结辩沦双方的成绩。
2、小结:通过辩论这种形式,同学们积极交流各自的看法,让我们充分了解了春天、夏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交替,让我们的地球变得美丽而神奇。我们要感谢他们。春姑娘即将远去,夏姐蛆马上要来接替,让我们快和春姑娘道个别,热情迎接夏姐姐的到来吧1
2、学生与“春姑娘”“夏姐姐”对话。
《语文乐园(一)》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要体现“乐”字,让学生乐学。在教学中,我用春姑娘这个角色串起每个知识板块,营造诗情画意的情景,让学生在春姑娘的带领下走进语文乐园的学习中。第一题“对子歌”,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让学生联系大自然的实际,采用多种形式的交叉朗读,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对对子的基本语言形式,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适当拓展,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是相对的培养学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第二题“读一读,想一想”,让孩子们合作读,每四人一小组,一人读一组里的一个词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感受词语变现的范围越来越大,体会词语间的逻辑关系。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比较,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在“我的作品”环节,学生的想象还是很丰富的,但在表达的时候,没有把事物当做人去描述,孩子们对春天的美好缺少观察,所以表达上不够生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8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1-14
语文下册教案08-28
语文小学教案10-02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下册教案01-09
语文《跳水》教案10-04
语文《影子》教案01-06
语文写作教案12-26
语文《荷花》教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