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4-09-13 08:30: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

  这本书讲了一个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归晋的故事。书中刻画了两百多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说曹操,他很善于用人,曾经颁发好几道《招贤令》,引来无数豪杰来投靠他,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四海”的局面。诸葛亮聪明才智,草船借箭,设空城计,并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羽重情义,仗义威风,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赵云忠诚猛于虎,单骑救主,姜维宁死不屈。

  我要向他们学习,热爱祖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增长本领,打赢人生这场战争,做一个有利于自己国家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是魏武帝曹操,因为他不但能征善战、智勇双全,而且他还具有“信”、“义”、“勇”、“孝”等美好的`品德。曹操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曹植、曹丕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他们所作的诗句《观沧海》、《七步诗》等流传至今。相比而言,我觉得许多军事家们都略逊一筹。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对三国历史更加了解,也让我认识并喜欢上了许多的英雄人物。在班上我喜欢给同学们讲三国的故事,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3

  三国战乱纷争,群雄并起,但不可统称之为英雄。真正的英雄,其志在于平定天下,使天下百姓免受战火之苦。而那些志在夺得天下,称帝继位以求名垂青史者,自私之人尔,不足以论之。

  朝代更替并非时代潮流,百姓安康才是众望所归。倘若人民安居乐业,又何必改朝换代?

《三国演义》读后感4

  读三国历史,让我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易中天先生品尝三国时说的话:三国演义人物有三种形象,一种是历史形象,另一种是民间形象,第三种是文学形象。其实火烧赤壁和空城计都是为了美化诸葛亮而写的。文学形象中的周瑜气量狭小,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有既生于何生亮的'说法。事实上,周瑜在历史上心胸开阔,蒋干说他优雅高雅;刘备说他气量很大。

  三国的历史议论纷纷,没有对错,只要你细品三国,心中就会有三国。

《三国演义》读后感5

  我不喜欢《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吕布。曹操太怀疑了。华佗治疗了他的头痛。他需要敞开心扉去清理它。曹操以为他想杀了他,命令有人把他拉出来砍掉。在那之后,我几乎失败了,我意识到我不应该杀华佗,但为时已晚。

  吕布原本是董卓手下的猛将。他有很高的武功,但他是个恶棍。他是唯利是图,趋炎附势。被王允的美女计所离开,背弃了自己的.义父董卓,挑起离开后挥剑砍了自己的义父,感到羞耻。同学们,我们应该以此为戒!

《三国演义》读后感6

  最近,趁着放暑假的时间,我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全书贯穿的各种打仗场面很有趣,其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说的是吕布很强悍,张飞打不过他,结果叫来了他的兄弟,关羽和刘备,一起打群架,结果还是没打赢。吕布太厉害了。书中的另一个主人公是诸葛亮,爸爸告诉我,诸葛亮是个“法西斯”,在他的国家实行军国主义,就像当年的日本鬼子东条英机,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他的一生,都是在侵略别人,制造战争。

  《三国演义》太深了,很多地方我都没看懂,我决定有时间再看看。

《三国演义》读后感7

  《三国演义》可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内容生动形象,字也好像活了过来。这一秒你无精打采的看完了这一页,下一秒,你就会聚精会神的.看,以致出了神,入了迷。

  这本书主要讲了刚创出来的蜀国、魏国及吴国这三个国家的战争。别看书有多厚,但才一个星期都不到我就看完了,这里面还讲了许多计谋。只看一遍还不够,还想再看多一遍,就像是百读不厌。

  这里面还有一些笑话,真的是应有尽有呀,我们也可以找来读一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8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蜀吴联军打败了魏军,首先是孔明把两军的战斗策略布置清楚,令魏军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周瑜 火烧赤壁打得魏军大败,在曹操败走回国的.路上,又被张飞和关羽轮番劫拦,但曹操对关羽有恩。所以关羽把他放走了。通过这次战斗,说明孔明料事如神,他知道魏军肯定会走华容道,因此埋下伏兵,使魏军大败。

  我觉得关羽的心非常软,本来他可以一刀将曹操斩于马下,为民除害,可他却放走了曹操,使曹操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篇文章我体会到孔明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他能百战百胜,令我十分佩服。

《三国演义》读后感9

  李傕、郭汜来乘车追,皇上很怕。于是让徐晃出来迎战。李傕亲自出战。只有一会合,就被徐晃一斧砍于马下,杀了其他余党,保护皇上过箕关。曹将听说李傕、郭汜洛阳,先命令夏侯惇为先锋带领精兵五万,来保护皇上。后来曹操劝服徐晃归顺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是林俊杰编的一首歌。的.确,三国有很多英雄,比如张飞、赵云、马超、关羽……

  两周前,我在课堂书角借了一本《三国演义》。我总是听他们说我的赵云和张飞。我想看看他们有多勇敢。但我一看到两三页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我一有时间就看,有时甚至听不到铃声。有时有人告诉我,我感到骄傲,他打扰了我。我最尊敬《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长板坡喝了曹家的数百万士兵。有一次,当我看《三国演义》时,我晚上自学,甚至没有写作业。我把作业带回宿舍写,但早上没有起床,又拿回来了。我想在课堂上写,但当我回到课堂上时,我想看。

  那段时间我表现很好,因为看了《三国演义》,我犯了好几件事,抹黑了我,但我觉得值得。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英雄,如善良善良的刘备、雄心勃勃的曹操、智慧勇敢的关羽、重情重义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张飞。张飞喊道,声音像巨雷。曹军吓得两腿都软了,又喊了一声。他吓得曹操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又喝了一口。他吓得曹将军夏侯杰吓坏了,一头栽在马下。

  《三国演义》让我意识到,战士们不应该在战场上战斗,而应该以德服人。此刻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看完《三国演义》,我对人物有很多感受。

  刘备、曹操、吕布、孙权、张飞、关羽等。

  第一:刘备。一个双耳过肩,双手过膝,长跑加短跑冠军。一个丑陋的人失去了妻子、孩子、关羽和张飞……他失去了所有人。刘备是个虚伪的人,他的马是卢马。

  第二:曹操。一张小白脸。乱世奸雄,治世能臣。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评价很低。

  第三:关羽。义词当头,大红脸。长胡子。他的刀是青龙偃月刀,马是赤兔马。

  第四:张飞。黑脸张飞,掉进炭里找不到。

  第五:诸葛亮。是刘备的.军事。他想成为中兴大臣。诸葛亮是馒头的创始人。我觉得他很像跑龙套!

  这就是我的感受,我最喜欢的是刘备。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三国演义》真是一部不厌其烦的经典小说。我认为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描述是魏国、蜀国和吴国的英雄。三位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将领和治国专家在人才上取得了平衡。

  在智谋人才方面,魏国有郭嘉、荀、贾旭、程昱、司马懿等人。蜀国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吴国有周瑜、鲁肃、鲁迅。每个人都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潜力势均力敌,当时才华横溢。

  三国才旗鼓,才使三国富有魅力。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人才相对平衡,魏国地域广阔,政治人才制度好,邓艾、钟辉等人才。然而,蜀国和吴国人才制度落后,优秀的文臣和武将少于魏国,这就是蜀国和吴国衰落的原因。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我心中的曹孟德有两个形象:

  第一:奸雄,移驾许都,以天子而令诸侯,因为在长安还有许多天子的心腹,留天子在长安达不到效果,反而可能被其他诸侯所抢。而许都是自己的老巢,把天子放在许都相当于放自己眼皮底下。任意使唤。

  第二:英雄,天下大乱,有几个诸侯不想废天子而称王,天下能姓刘,就姓不得曹?在曹孟德治理的天下比那个小皇帝治理的'好一百倍。要达到军事目的消除战乱,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国也只有这一招可以走,只是这一招首先被曹超所看到了而已。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我读了《三国演义之空城计》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司马懿带兵捉拿诸葛亮,可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设下了空城计,使司马懿吃了败仗,只好丢盔弃甲逃回老家。

  我们要像诸葛亮一样认真思考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有谋有智,不要像司马懿一样多疑,遇到事情要学会分析思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1-06

《三国演义》读后感11-09

三国演义读后感12-09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4-18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4-16

《三国演义》读后感11-17

三国演义读后感01-31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4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17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