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读后感

时间:2020-07-25 20:01:5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班主任》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主任》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班主任》读后感

《班主任》读后感1

  学校每月都有本杂志《班主任》发给班主任们,我由于平时没时间,经常性都是随手一扔,放在角落。前段时间整理办公室时,发现一捆的《班主任》都未阅读过,觉得这里肯定有宝藏,于是打包回家,利用支教不当班主任时间好好饱览一下全国各地优秀班主任的风采。认真阅读之后,收获颇丰。《班主任》中有一个专题栏目特别吸引我的眼球,那就是专题“我该怎么办”。该专题内容非常丰富,如:学生缺乏责任心怎么办?班里总有学生乱花钱怎么办?面对情绪失控的学生怎么办?学生沉迷手机(ipad等)阅读怎么办?班里总有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等等。专题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每读一篇都受益匪浅。根据自己多年班主任的经验,我觉得每届学生都会出现的、最难解决的、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发现学生抄作业现象。看《班主任》之后我学得了怎么对待这个问题。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要想有效解决学生抄作业的问题,就要弄明白谁在抄作业,为什么抄作业,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照纹劈柴,成就精彩。

  文章中有人对3所学校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有过抄作业行为的人数竟达到90.48%,其中每周3次以上的占7.89%,每周2-3次的占34.21%,每周1次的占39.47%。学生抄作业的原因包括:①因“题海战术”引起,占88.1%;②作业忘记写,占42.86%;③作业不会做,占26.19%;④懒惰情绪导致,占21.43%;⑤只想电脑,不想作业,占11.9%;⑥教师检查不到位助长抄作业,占7.14%。除此之外,还有碍于脸面,为了让作业整洁好看全是对的而抄之;人家都抄,所以我也抄;家庭教育环境使之,等等。面对抄袭,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理性对待“抄袭者”。难道都是学生惹的祸吗?文章中写到有位学生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我感触比较深,跟大家共享一下。

  尊敬的老师:

  我们一直认为您最理解我们,和我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在我们遇到困惑时,您帮我们指引方向。我们一直铭记您的教导:人要有理想,才能有出息!我们也一直努力这样做。可没想到您居然这样看待我们,说我们抄作业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其实我们学习一直都很努力。我们确实抄作业,但您知道为什么吗?说句不敬的话,是您们逼我们抄作业的!小学时,我们只有语文、数学两科作业,但初中却有七八科,每科都有两种以上的相关资料,并且有许多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我们总是努力做作业,有时一直做到深夜也不敢睡,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继续写。即使这样,我们还有着做不完的作业。老师您说要学好知识没错,但我们不要在作业中消磨人生。其实许多作业都是没有意义的重复,有的早就在课堂上完成了,可非得要再做许多遍。我们都感到心很累、很厌烦。我们怕您和其他老师不高兴,怕辜负您的期望,只有硬着头皮完成作业;实在没有时间,我们只有就着答案抄写了。如果不是您今天在课堂上公开训斥大家,我们是没有勇气告诉您的!您知道小柳为何不来上学吗?他告诉我们,他很累,他感到学习很苦,有点想退缩,不想上了。老师,我们在这里乞求您能理解我们。您对我们好,我们理解,可是仍然无法达到您的要求,请您三思。

  全体同学敬上

  读完这封信,我眼前仿佛闪现出一群可怜巴巴的孩子,流着眼泪向我们求饶。看来我们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学生抄作业难道都是他们的错吗?我结合文章分析了学生为何抄作业?

  (一)布置不当师之过。教师布置作业不当,往往也会成为学生抄袭作业的“罪魁祸首”。如布置作业太难,又不及时指导,让学生无从下手,使抄袭成为其理所当然的选择;布置作业过多,学生即便抄也要耗费很长时间,何谈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布置作业简单重复、机械操作,没有技术含量,学生变成“流水线”工人。

  (二)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拖”。这些学生最大的毛病就是“拖”。他们做事没有计划,不分轻重缓急,放学回家,看电视,玩电脑,东走西看,磨磨蹭蹭,不到最后一刻不着急。他们的口头禅是“过一会儿再写”。结果是“过了一会儿又一会儿”,该交作业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写,于是慌慌张张拿起别人的就抄。

  (三)家长失职难辞其咎。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不当,过于严格。一旦没有达到期望值,就直接责备甚至打骂孩子。这些孩子为了避免家长的责骂,不得不抄袭作业应付家长。有些家长存在“金钱至上”或“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每天忙于工作、赚钱,根本没时间照看孩子,更不用说指导他们的作业了。家长客观上的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主观上对学习毫无兴趣,平时做作业随便抄抄应付了事。

  (四)社会因素莫小觑。家长报辅导机构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很多学生在那里互相打小抄,遇到难题老师统一报答案,久而久之养成了不思考、依赖别人的坏习惯;他们还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些不良风气带到班级,影响到其他学生。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学生不会做作业或者懒得做作业时,就可上网抄答案。

  针对这些不同的原因,就得有的放失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下是文中一些优秀班主任的奇思妙想,个人觉得很有收藏价值,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灵活应用起来。供大家一起借鉴:

  (一)教师优化教学,讲课时尽量做到精讲多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完成练习,不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如果能使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就减少了抄袭的机会。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更容易掌握好知识,知识学好了,抄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

  (二)落实“减负”,实行作业“会商”。班主任负责召集科任教师,协调当天的作业,避免各学科作业出现“撞车现象”。也可让课代表将当天已有的作业写在黑板的左上角,其他任课教师根据已经布置的作业量,协调本学科的作业。

  (三)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方式:作业量分层,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量;作业内容分层,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作业评价分层,对不同学生的作业评价标准不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赞赏,树立完成作业的信心。

  (四)给小老师们一项特权--已经教会别人的作业题可以免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可在作业本上标明题号,写上“不会做”,这样不算未完成作业。但是,这三个字可不要轻易写出,必须实事求是,不准偷懒。

  (五)家校联手,解除“抄袭”危机。根据学生们的生活区域和学习成绩,在班上成立了家庭作业互助组。互助组成员集中到一个学生家写作业,地点每周轮换一次或者由家长主动承接,负责人为学生们提供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根据作业质量,评选出“优秀家庭作业互助组”和“优秀作业获得者”。

  (六)怎么帮助学生克服“拖拉”的不良习惯呢?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其写作业和完成的具体时间,严格监督其各科作业的完成及上交情况,不让他们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假以时日,学生就能够形成合理科学的“生活顺序”,克服懒散拖拉的坏习惯。

  龙应台有一本书叫《孩子,你慢慢来》,特喜欢这题目。老师们,这些竭尽全力依然落后的学生,可能不是笨只是慢,只是在这个阶段、这个学科、这些问题上,比别人慢了一点点。如果我们把批评指责变成一声嘱托“孩子,你慢慢来”,他们还会抄作业吗?

  老师们,要解决学生抄作业的问题,就要放平心态,行动起来。等等慢孩子,催催懒孩子,管管散漫的孩子,拉拉落后的孩子,鼓励一下努力的孩子,表扬一下优秀的孩子……做到因人而异,照纹劈柴,精彩一定会来到您的身边!

《班主任》读后感2

  我深爱着我的学生,当了几年的班主任,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们,我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而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则是一部极富感召力、极富智慧启迪的书,是班主任充电的重要书籍。

  魏书生老师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读完这段话,我顿时觉得“班主任”这三个字沉甸甸的,这就是我的目标。

  这本书不仅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还为班主任量身定位、打造良好的教育形象,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细节,全面、详细、科学、实用。之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不是教给我们工作方法,而是向我们阐释了做班主任的一种超然境界,只有进入了这个境界,无法也是法,也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读了这本书,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学会真正的爱学生。

  我认为我是真心热爱我的学生的。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小事渐渐磨去我的耐心,难免有时河东狮吼。而魏老师说“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那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学生呢?魏书生给了我答案:“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索取不是爱,奉献才是爱”,要想走入学生心里,出色的专业知识、幽默意识是基础,攻心为上,尊重基础上的平等交流,爱心呵护下的真诚付出是赢得学生的保证。魏老师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原谅学生的缺点,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也对学生深深的爱和满腔热忱的责任感。只有爱学生,才会为学生当前的健康成长想奇招、妙招和实招;只有对学生有责任感,才会对学生未来的幸福明天找准支撑点和出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解放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于是我多到教室转转,多参与他们的活动,与学生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这正是因为自己吸取魏书生这种走进学生心灵的精华,才能让学生受我的情感打动,使我真正的走近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二、班主任要更新管理育人理念,要成为富于思考的人

  作为班主任,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比其他教师要丰富得多,也意味着要处理的事务也更繁多。曾以为班主任只要拿出自己的威严,就能驯服班内的所有学生,使他们乖乖听话。然而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却让我饱尝了管理工作的无奈,经常会碰到一些令自己手无足策的事情,感到那么力不从心。翻读了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领略了其中的思想精华,方才自觉育人理念的脚跟都未站稳,传统的“压、卡”方式,对于今天富有个性的学生来说,已不再奏效了。班主任要更新管理育人的理念,抓准学生的心理特点,缩短与学生的心距,真正从心与心交流的角度,富于技巧地去把持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共同管理集体,优化个人的行为品质。

  班主任还要成为一个富于思考的人。多想多思,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而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无疑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管理智慧,它似一盏明灯,给了我以实际处理事务的指示。书中许多鲜活的教育案例,成为了我效仿的样本,也使我在开展管理工作中有了更多的灵感。我努力地将书中的思想付诸实践,同时也延伸、拓宽着某些做法,最终在工作中见到了一定的实效。

  三、对班级的管理要系统全面、持之以恒。

  以前当班主任,事必躬亲,忙得不可开交,总感觉很累,总要操心,班内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得过问,不是纪律不好了,就是卫生不好了,要不学生打闹了,成绩上不去了,让我总是心急火燎的。虽然班级工作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风平浪静”,也是“井然有序”,但这是用累作为交换的。初读《班主任工作漫谈》,甚感不可能,魏书生当着班主任、教着语文,社会上很多兼职,整天演讲、作报告,班级却管理的井井有条,而我有时冥思苦想出来一种办法,学生感兴趣了一阵子后,就索然无味了,连我自己也觉得没有信心坚持了,虎头蛇尾的做法,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读后才感到,我缺少的正是一种系统全面的管理、监督和反馈制度,所以难取得长期效果。今后,我得多注重工作的创新性、系统性和持久性,从而使老师和学生树立起真正的主人翁意识,让学校工作上新台阶。

  魏书生不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治班,在他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语文教学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从常务班长的职责,到课代表的职责,从物品的承包责任制到所有物品的具体负责人,无一不显示出他管理方法的与众不同。他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看了让人瞠目结舌。正因为工作如此细致,又能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订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也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一定要实,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四、调整好心态,用平常心做好平凡事

  教师职业本身就是琐碎繁杂的,工作中的压力使得每位教师的心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更是时刻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经常可以听到从班级里传来班主任的“引吭高叫”,包括我在内。若遇到通情达理热爱学习的学生,我们也许能时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但我们面临的是具有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不可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若遇到与自己要求相差甚远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魏老师有一句格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是呀,生活是琐碎的、平凡的,工作也如此。如果我们不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带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如果我们能坦然地面对这些困难和逆境,变苦为乐,以博爱豁达的心境克服摆在眼前的困难,通过努力将困难化解,从逆境中走出,其内心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事情,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中,魏老师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经历,用认真朴实的言谈和生动可信的实例为广大班主任和教师指明了一条科学与人性的教学教育希望之路: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笑对人生;用魏老师的话来说:当你把生活中的一切都看作是享受时,还有什么想不通,不愿做,做不到,做不好的呢?但凭心中有爱,让我们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爱这美好的人生,这样,在班级里,就不会有班主任面对恶劣学生时“美女也变野兽”的说法了;在课间交流时,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也不会眉头紧锁,长吁短叹的了。

  走近魏书生,走近《班主任工作漫谈》,自己的教育境界也越发开阔,遇到班级中一些棘手的事、一些极富个性的同学,法子也越来越多,这就是魏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我的最大的帮助。不仅于此,读罢《班主任工作漫谈》,更让我感受育人其实比教书更难,需要教师做一个思考者,拥有一个活化的脑袋,勇于尝试,持之以恒,才能在班级管理、育人工作方面取得成绩。在《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中,魏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实中的事例,风趣地介绍了他的经验之谈,让我感同身受之时,又收获甚多。书中介绍的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种种方法,为我指点了迷津,帮助我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疑难杂症”。细读此书,我更是深刻地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凭心中有爱,要学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

《班主任》读后感3

  不知不觉我已经做班主任半年了,要说成就也是有的,但更多的感受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累,班级的管理使我经常觉得不知所措,经常要处理许多很琐碎的事,连教育局里组织的教研活动或是听半天的课,心里都栓着一根弦,生怕我不在的时间里班里的捣蛋学生又生出什么事端。班级秩序要管,班级学生之间要培养集体荣誉感,上课纪律出现问题要处理,所有的事情使我感觉到当一名好的班主任真难,当一名好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

  尽管自己付出的心血较多,但是半年的努力并没有得到我所期待的结果。我带的班级成绩最差,班级纪律也是这几个班级里最乱的,让我觉得很无能为力。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许多的烦恼是自己不够专业所导致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在某些管理和教育方面给了我思考和借鉴。以下是我的感想以及对以后的工作的一些启示。

  有一句话长期在教育界及社会中流传着,那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自我从做班主任起,我就经常用这句话用来鞭策自己。但是当我读了王晓春老师对这句话的理解后,我对这句话才有了全新的认识。王老师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夸大了学校和老师的作用,遗传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担者。而班主任不过是他的很多帮助者中的一个而已。

  这本书里,王晓春老师告诉我们,为什么用我们的爱去教育孩子、感化孩子,可这些孩子仍然我行我素,没有办法转化他们,就是因为爱和教育并不是万能药。现在的社会,把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过分夸大了,认为教师只要有爱就可以教好学生,其实不然。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以一种研究者的身份去研究学生,研究他为什么不爱做作业,研究他为什么上课注意力总不能集中,研究他为什么总与其他学生发生矛盾甚至打架,只有找出问题的根本,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进步。新形势下班主任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班主任不在是班级内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与专制者,班主任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是学习者、心理工作者,还应该是家庭教育指导者。

  通过阅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结合我半年来当班主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我发现要想做一名好的班主任,首先是思想上转变。以往我总是觉得在校时间不够,班主任的工作耽误了我很多备课的时间。这首先就是一个态度上的问题。王春晓老师在书中讲到,不要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个苦差使,不要认为它会限制自己专业发展。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引导班风的方法等等。通过读这段时间的阅读,我好像没那么讨厌做班主任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心中稍有些底了吧。确信,只有品尝到班主任的酸甜苦辣,才是一名教师。

  其次是要科学地去做班主任。我们经常采取的教育方式表扬和惩罚,现在的教育理念似乎都在宣扬表扬的好处。但是表扬不能盲目,要发自内心地看到学生的优点。我常常想表扬班里一些特别调皮的让我头疼“问题生”,却一直苦恼没有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事会突然表扬一下某个学生,这样其实学生也很排斥,认为老师不真诚,其他学生看到我表扬他后也会很不服气,凭什么他没有做任何事情没有任何进步却得到了表扬,久而久之我的表扬在班级内缺乏威信与认同。所以表扬和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得多用心观察,时时刻刻关注到那个孩子的表现,下意识地去看看他是不是有所进步,即使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有目的地观察一个学生,不要被突发的事情牵着走,要感觉学生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才是一个专业的管理者。

  如前所述,我所带的班级纪律最乱,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说白了就是班风差,班主任管理不到位。因此,我着力阅读了第五章----班风建设和第六章---班级日常管理这两个章节。首先,何为班风,班风使一个班级以价值观位核心的、有特色的氛围、行为方式、习惯等。在班风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舆论方向,一个好的班级应该以好学位荣,以厌学为耻。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期,价值观趋于多元化,教师不可太古板,但是大的方向还是要把握住。在这方面我显然是做的不足的。记得有一次学生当着我的面抽烟,我在制止后不管用便不再想办法了,这种现象被学校内几个初三的“问题学生”看到了,结果跑到校领导那里说“学生当老师的面抽烟,老师都不敢”,甚至到了我所在的班级内向我的学生宣扬此时。此事我才发觉,即使是学校里最不好的学生也是有是非观念的,而且我这种不作为的方法也会给整个班级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学生们会认为他们做错错事老师不管,以后会更肆无忌惮,无所不为。索性学校德育处出面解决了这件事,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可见一个班的班风和班主任是有密切关系的。然后是纪律和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班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不学习,学校就是去了存在的意义。我校一名老教师也跟我传授,没有卫生就没有纪律,没有纪律就没有成绩,可见,纪律对于一个班班级建设的重要性。王晓春老师还在书中讲到,好的班风是靠老师引导的。在引导班风时,班主任只解决班风的主流,不能期望全班“众口一词,万众一心”。在班级里,只要掌握住主流,即使是有一些不和谐的学生及其言论,学生群体内就会自行处理掉。

  班主任的个性和行为习惯有可能对班风也产生相当的影响。通过阅读此书,我发现以往我在处理问题时不够坚定,底气不足,学生抓住我的特点后就肆意妄为。王晓春老师认为,一个老师必须有坚定的底线,要让学生们知道平时小错误可以犯,但不能触犯到老师的底线,否则班主任会和他没完没了。需要指出的在班风建设方面,引导不是万能的,只是培育班风的一种手段。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真思索了我的班主任工作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俗话说的好“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我是一个班级管理者,我希望我的管理中有更多的教育元素,我的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把每一天的班主任工作,把与学生、家长的每一次对话与交流,班级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作为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此过程中用心享受其中的乐趣。

  今后要做好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做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我平时就有这样的角色意识,可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我以前没有这样的意识,从现在起,要从阅读、实践中自我教育,做好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

  在以后工作中,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尊重学生,少而必要的批评永远不能缺少,但把它减到最少是我的任务。具体可以采用记录对学生的批评事件,分析其中有几个可以转换为提醒、分析、理解、表扬等方式,惩罚手段也可以一一写在纸上,加以分类然后进行评估,这样一来工作的实效性可以大大提高。

《班主任》读后感4

  许多人谈到做班主任工作时,都离不开一个字——爱,是不是只要有了爱就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我以为并非如此。2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育并不仅仅需要爱;没有爱是苍白的教育,而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就如溺爱孩子的父母,收获的却是苦果。缺少了智慧,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和贯穿始终的催化剂,但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爱心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及其所存在问题采取欣赏和包容的态度,而智慧则直指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的艺术就于将问题转化为机会。学生出现问题时,恰恰是教育、帮助学生的良机,也是教师不断修正自我、不断进步的契机。而如何抓住这些契机,实现教育目的,光有爱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敏锐地观察、灵活地分析、机智地处理、耐心地巩固。

  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但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心。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的本领,而教育孩子则是件大事。很明显,爱孩子是教育者首要的素质,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没有了爱,教育将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和意义。但是,作为教师,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孩子,不能乱爱,需要方法、技巧。试想,有哪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越是被溺爱的孩子,越难以管教,成长越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他们的爱缺少智慧,缺少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赞可夫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理智的爱应该是深刻的,不仅关注其智力、习惯,更关注其情感;不仅关注其表面行为,更关注其内心所想;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他们的明天。这种深刻的爱,来自教育者深厚的教育思想。教师应该像淘金者一样有信心,有耐心,不为表面的沙砾困扰,慢慢地去除沙砾,最终才能看见闪光的金子。

  对班主任而言,爱心是工作的基础,但更需要一颗智慧的爱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需要引导、帮助的孩子,没有爱心,就不能承担工作,而只有爱心,不求方法、策略、技巧、规律,就难以开展工作。相信每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常常把他们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上课提醒他们听课,有时间便给予个别辅导,发现有点进步便鼓励,但是一学期下来,我们往往发现这些学生大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有的甚至收效甚微。原因何在?爱心不能包治百病,爱心更不能解决所有的学生教育问题。

  爱心不是班主任的专利,对解决教育问囊起决定作用的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

  解决教育中各方面的问题,教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日常教育中,班主任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全面接纳、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使他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智力类型、思维方式等有比较清楚的了解,然后帮助他找出困难所在,制定补救和突破的措施、方法,进而一步步建立自信,走向成功。其中所体现出的教育智慧,是班主任能否走向优秀的关键。比如,学生在一起相处久了。难免产生矛盾。有两个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情发生了冲突,争吵了起来,甚至拳脚相加。这种情形,相信很多班主任都不陌生,但是仅凭对弱者的关爱、强者的宽容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教给学生处理矛盾的方法。有时,我们对弱者的关爱甚至会演变为一种依赖,最后异化成一种伤害。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动层面。这里的“爱”,是心灵对接的“触发点”,后面有效的措施和持续的行动,才是真正促成学生正视问题、认识错误、自我转化的“良药”。

  教育智慧,并非单纯的管理技巧,更包含民主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问题研究意识及解决途径。我认为,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管”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督促;“理”是思考、研究、引导,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执行力,决定着工作的广度和宽度;而“理”的核心就是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体现着班主任的领导力,决定着工作的深度和高度。

  现在许多年轻班主任一遇到问题,就翻什么兵法,找什么技巧,却忽视了自我身心的修养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其实,再好的技巧,再强的妙招,离开了犹如深厚内功的教育智慧就无法施展。比如,尊重学生的理念、多种方案的预设、妥协多赢的策略等,都能体现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是一个班主任走向优秀乃至卓越的必然选择。这些策略、技巧都需要以教育智慧为前提,对班级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反思、总结,富有创造性地加以实施,才能发挥最佳的育人效果。

  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解读和唤醒。因此,对教育者而言,尊重学生要比热爱学生更为重要。只有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才能找到在班集体中生活的意义。一旦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因此,当学生有过错或问题时,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表示充分的同情和谅解。对某些学生身上的一些行为,我们要分别对待,看是否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之改变;而对于已经根深蒂固、不能轻易改变的行为,我们要采取包容、悦纳的态度,积极干预、耐心化解,不能武断地处理。

  优秀的班主任都善于用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主的学习和生活空间,放手让学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平常的班级管理中,我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感悟和提高。我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班级实行小团队综合评价制度,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中,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学生都成了我的助手,班主任做得轻松洒脱。充分了解学生,坚持读书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是教育智慧产生的重要源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班主任只有在对学生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因材施教、个性培养;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才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自己从里面打开改变之门。

  教学相长,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合作对象,是我们生命成长历程的重要旅伴。多年来,我管理学生的诀窍,就是两个字:商量。教师不能主观武断,凡事要和学生商量,这样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我们的班纪班规都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我很少插手,对学生犯错的惩戒也由班级纪律委员会协商,这样,学生也就逐渐由他律学会了自律,师生关系也逐渐变得融洽而和谐。班主任和学生之间,90%的矛盾起源于误解,慢慢地接近、了解、研究、欣赏,教育智慧就会自然生成。同时,读书学习,是教师思想之源,智慧之源。认真地从古今中外经典书籍中吸取精华,吸纳能量,同时不断吸收现代教育理念,实践反思,创新思想,这是一个教师的教育生命永远年轻,洋溢青春活力和思想灵性的必然途径。做教师,就要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

《班主任》读后感5

  很荣幸能加入名班主任的行列,我倍加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当一本本书籍作为阅读教材发到我的手中时,我很兴奋,迫不及待的拿起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品读起来。第一次翻开它,很是激动,囫囵吞枣的粗略的看着,但慢慢地阅读我发现自己走进了李镇西的世界,如同学生一般融进了李镇西的班级,一次次的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

  教师陪着“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起成长,和生机勃勃的孩子们朝夕相处。因此,教育事业是永远年轻的事业,是幸福的。而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教师的责任更为直接、更为集中地体现在班主任身上,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做呢?李镇西这样说到,是因为丧失了幸福感,产生了厌倦感。厌倦感从何而生呢?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折射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我与李老师所说感同身受,听到的老师们的说法非常契合。“现在的学生不行了”“生源不好,家庭教育跟不上啊”等等,这是身边的老师和班主任们经常感慨的。特别是常常感叹“一代不如一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我也是这样想的。李老师说得对,其实是我们自己拒绝变化。这种拒绝是潜意识中的,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识不到,更谈不上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按经验办事”,是的,经验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经验有时恰恰是阻挡我们前进最大的障碍。我们的思想就限制于经验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束手无策”。

  真心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实,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的的变化,无论我们对这个变化持何种态度,我们都改变不了社会的什么,可是我们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学生。

  那我们老师怎样才能做幸福的班主任呢?现在想想答案是多重的,而良好的心态则是第一位的。只有沉下心来读书,才能磨砺出良好的心态。于是,为了让自己也能成为幸福的班主任,我总在夜深人静时,独坐灯下,如饥如渴地研读教育书籍。当我捧读起《做最好的班主任》,得以与李镇西进行心灵的对话时,心灵有了一次从未有过的震撼:作者以他的关爱、民主和尊重,让他的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这正是从一个更高的层次诠释了“师爱”的含义。他那平凡而伟大的经历令人向往。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师爱”多么沉甸甸而富有诗意的字眼!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字里行间的言语,李镇西老师行为的点滴,李镇西老师的言传身教,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感人故事都足以让我这位年轻的班主任教师感动和愧疚、自责,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读书中的那黑黑的铅字,我的内心便会触动于他与他学生之间感人肺腑的故事。“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也许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班主任”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他在给一个“后进生”写信的末尾写道:李老师今天很忙,本来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学们的作文,但一听说你有进步我就高兴,就决定给你写信,及时鼓励你。虽然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如果你能够理解李老师,我就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字里行间,看到李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真实地成长,慢慢地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长此以往,良性循环,教育效果也越来越好。

  他经常说,写信或者找学生聊天,不能等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才进行。教育不能太功利,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是的,我们希望的是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而不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文凭,失去固有的个性和应该有的良好品德。李老师用真情实感践行着爱与责任的教育。

  其次,《做最好的班主任》告诉我:班主任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把对学生的爱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我们爱学生,但更重要的是爱的方式。我们不能以爱为理由,让学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能以爱为筹码,让学生感觉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爱为条件,让学生陷入功利的误区。正如李镇西所说:“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爱所有的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所以让我们真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我想:以后生活中的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的确,李老师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就是现在,每次交流的时候,他们学校的老师也是无拘无束的。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因此,他向我们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书,作为徒弟们的必读书目,每周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沙龙,这两个人的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名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生命将更加精彩!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李老师教的是中学,我们教的是小学,他的方法我们未必直接拿来就能用。所以,读他学他,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到评判与超越。对我而言,要向他学习的是寻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学民主地管理班级,努力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说:当班主任,让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自踏上三尺讲台那天起,“班主任”的称呼便丰富着我的教学生涯:一班之主,任重而道远。虽说风雨一肩挑,甘苦皆品尝,没有八小时以外,但我还是从辛苦中享受到了幸福,因为学生前行的路上有我。

  最后,引用这本书序中的一段话——“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师只要都能够自省自检,把准方向、恒心努力,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充满阳光。

《班主任》读后感6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风格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实例生动感人,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书中充满辩证法,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诗》绝非过誉。自从1997年买到手不知翻阅了多少次。

  细看魏书生日记选的一些闪烁着智慧火花的语言,心灵明净了许多,心胸也开阔了许多,这就是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的效应吧。学习,是需要一种虔诚的心态的,尤其是向魏书生这样对人生、对教育有宗教般虔诚的智者学习。

  魏书生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读完这段话。我一下子觉得“班主任”这三个字是那样的神圣而高贵,班主任的形象在我心中也越来越高大,痴痴地觉得自己不能愧对“班主任”这三个神圣的字眼。

  班主任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管理的平台。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容纳无限的智慧。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但让学生佩服却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要知道,学生抗拒的往往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有时我想,教师就是驾控一叶扁舟行进在急浪中的人,只有不断搏击,谨慎行船,才有避免被风浪吞没的危险。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向魏书生学习,以“法”治班。

  有人说,真正的高手在出招之前,对手已经感觉到了杀气。最厉害的招数不是用剑杀人,而是用剑气杀人!这句话告诉了我们无形胜有形的道理!延伸到学生管理上,指的是没有痕迹的管理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一种管理策略即使再高明,如果固守不化,效果都是有限的。只有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进行管理,才能游刃有余,超然于众人之上。岳飞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带兵打仗是如此,学生管理也是如此。

  班级管理上,主张:强化以治为胜,赏罚分明,客观公正,并提出了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朴素道理。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从常务班长的职责,到课代表的职责,从备品的承包责任制到所有物品的具体负责人,班级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制定安排。互相制约,实行网络化管理。

  对待时机上,提出了自己的个性理论:争取时机,争取主动;等待时机,一鼓作气;利用时机,表彰鼓励;创造时机,拉近距离。

  个体和集体关系上,建议:面对个体,善于笼络;面对集体,强化建设。强调顺应天时,利用地利,发挥人和,以无形的境界超越有形的境界,实现教育最高境界。

  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二、向魏书生学习,走进学生心里。

  教师走近学生的前提;出色的专业知识、幽默意识是教师走近学生的基础;攻心为上,尊重基础上的平等交流,爱心呵护下的真诚付出是教师赢得学生的保证。“以正合”,发挥教师自身作用,以情感人;“以奇胜”,研究学生心理,出奇制胜。改变教学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虚实相生,欲擒故纵,无招胜有招。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打好心理战,出其不意,胜券在握。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做,也一定也会经历这三种境界。我自工作以来,做了26年的班主任,就愈发领略到王国维这段话的精辟!

  对比分析,分层教育。雨露均泽,一视同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继承儒家“有教无类”的泛爱精神;发扬佛家“普度众生”的博爱精神。所以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得全面一点,尽量想到每一个人,给每一个人量身定做一套规矩,尽量不雷同。我常对学生说:上帝虽然发给我们每人一副牌,但牌的好坏是不一样的,你能做到的是打好你手中的牌。

  三、向魏书生学习,九个秘诀育人。

  班主任的职责就在于如何引导他们执起画笔描绘他们各自的人生画面。我们用一颗心灵去塑造几十颗心灵,用一种性格去影响几十种性格。因而作为班主任必须实现自我超越--把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引导学生游刃有余地挥洒自己人生的那支画笔。“尊人者,人尊之”,像学生的大朋友,大顾问,业余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感受孩子心中的喜怒哀乐。

  1、点亮“盏盏心灯”。2、确立“座右铭”。3、自我“精神充电”。4、主办“班级日报”。5、坚持“道德长跑”。6、加强“体育锻炼”7、撰写“自我教育说明书”。8、行使“主人权力”9、享受“快乐人生”

  经常用魏书生的话语教育学生:“生活中原本有快乐,你善于寻找,善于站在快乐的一方,坚守住快乐的心理阵地,不让忧虑打进来,你便是快乐的人。”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

  四、向魏书生学习,扮演各种角色

  从一个心灵走进另一个心灵,这一段路程注定是艰难的、遥远的。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要勇敢地迎接这个挑战。用学生的喜怒哀乐充实着我们的人生,在班主任工作中惊扮演各种角色

  倒转乾坤、以巧敌力、转怒为抚中是剑法高超、临乱不惊的武术前辈。以德立威、始劳终逸中是一位处事干练、善于应变的政治老将。一声叹息、顺水推舟中成了细致入微、举重若轻的心理学医生。当头棒喝、鸟尽弓藏充当疾恶如仇、人品至上的思想家。激怒制怒、破镜重圆中我扮演驾御时空、收放自如的指挥员。打草惊蛇、指鹿为马、投石问路中担当独辟蹊径、自得其乐的冒险者。扶弱成强、一叶障目、乍暖还寒中是一位富有爱心、值得信任、可以相托的慈善家。直言破狡、遇强更强、点石成金中是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智谋家。

  五、向魏书生学习,平和心态。

  魏书生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魏书生,最重要的支柱是不断学习。热爱学生是魏书生自我发展的秘诀,享受快乐是魏书生人生观的又一法宝,研究钻研是魏书生有别于他人的一项专长。心态平和是获得人生成功的基石。“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

  在这个世界里,每人自有他的丰富内涵。有的细腻,有的粗放,有的外向;有的内敛,有的亲近,有的疏忽,不一而足。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在已经搭建起的平台上尽情展示,形成自己的特色。因为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正如魏书生说说:“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

  我正享受着教育学生的幸福,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还要正确地评价昨天,客观地认识今天,科学地规划明天。我要在教育这块阵地上成为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快乐着学生的学生的快乐,享受着快乐的从教人生!

《班主任》读后感7

  读书,是开启一个人智慧的不竭源泉,今年我中心校领导为了让这源泉充盈,特地为我们每位教师订购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对于魏书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但是对于他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因此然,如今有了这样一本书,我便像宝一样把它捧在手心里,虔诚的拜读了起来,他认识事物的角度独特,管理班级方法多样等等,使我的大脑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一、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

  心态平和是获得人生成功的基石。“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在这个世界里,每人自有他的丰富内涵。有的细腻,有的粗放,有的外向;有的内敛,有的亲近,有的疏忽,不一而足。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在已经搭建起的平台上尽情展示,构成自己的特色。正因教育是一项能够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正如魏书生说说:“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取的,但你能够选取态度。做班主任不能选取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理解,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用心应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在工作中遇到不利环境和问题时主观发奋解决是关键。

  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确实,回顾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时就有推卸职责,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平衡心态的现象,却不懂或者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读过魏老师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一短文章后,由此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取用心的主角进入生活,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发奋适应自己的学生。只有教师熟悉、适应学生,由此才能去改变学生,使师生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应对现实,坦然地应对班内残障学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热爱学生是魏书生自我发展的秘诀

  当前人尽皆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在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书中魏书生老师说“以德治教”,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师务必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当学生犯错误后,他不是责骂、体罚,而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跳出自我保护的小圈子,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取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做好事,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将其导向真善美的疏导作用,起到了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

  魏老师在书中也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之后也变得不爱了。”作为教师的我也跟所有教育者一样一向热爱自己的学生,但对于如何去爱却未做过深入研究,并且很多时侯学生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没有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这些需要更多爱的残障学生明白些许道理,懂得怎样做才是最合理、最正确的。魏书生老师的第四章对特殊状况育人方法种种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去关爱学生的一门艺术。十分值得我们去借鉴。

  三、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

  一个班群众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相互关心着,帮忙着,团结着,离开了这个家庭就走进了社会。一个班群众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群众便可能有什么。既然是一个小社会,就就应有一个管理问题。而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靠的就是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一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

  在这两大点中,民主是基本的指导思想: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放下每一个孩子,不唯亲,不唯富,不唯优,不唯近。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平等参与的机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能处理的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的信赖就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境界。而科学则是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群众的法宝:一齐制定详尽而切实可行的“班规、班规”;自愿而明确的“职责到人”;简单而负有深意的“错误说明书”。正因一切都是大家自己制定的,谁都知道违反规定后果,因此孩子们执行起来也不是个性困难。必定,明知故犯的还是很少的。

  回望自己管理的班级,总认为学生太小,不懂事。我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为他们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刻,可他们毫无感觉,不能体谅。有时自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貌,可学生照样若无其事,不知发生了什么。个性是几个捣蛋鬼,处处与你作对。细想之下,这也就应是自己管理的败笔,没有引导学生去尊重人,明白人,帮忙人,体谅人,没有让他们构成这些良好的品质,不能体谅老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抛砖引玉,活学活用

  拜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太多的经验可借鉴到实际工作中,我将计划逐条试行。

  (一)黑板上的格言

  魏书生老师班级的黑板右上角。每一天都由学生写上一则格言。魏老师说:“我常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取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请看如下格言:“人生只有进取,满足就意味着死亡”;“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吃苦是人类的第一财富”;“你经常和什么人一齐,那么,你就是什么人”;“九尺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试想,从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天天点亮“心灯”,学生们会从不一样的角度,天天受到“心灯”的照耀,会收到不可想象的效果。

  (二)、课桌上的“座右铭”

  魏老师要求全班同学,务必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确立“座右铭”。座名铭上写清三部分资料: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第一个资料起到“精神充电”作用,第二个资料能够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用心性,第三个资料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资料的最好办法。

  (三)、心目中有伟人

  魏老师的学生,心目中都有一位自己崇拜的伟人,书桌内放有这位伟人的传记。有时,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群众充电”,全班同学起立,各自想着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就是这位伟人,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事都和自己崇拜的人一样。想象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动、越细致,“充电”就越成功。有时进行“个体充电”,当学生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他们就想像到这位伟人,看看伟人传记,学习这位伟人是怎样不怕挫折、战胜困难的,于是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四)、坚持天天写日记

  魏老师的学生每一天都需要写一篇日记,天天坚持,魏老师称之为“道德长跑”。学生们写日记形式多样,为容丰富。有的是教师命题,大多是学生自命题,但总的要求是让学生把“摄影机”对准生活的光明面。让那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风土人情、崇拜的人、喜爱的书、感人的事时刻影响着学生,激励着学生不断地进取。

  (五)、自主管理

  行使“主人权力”是魏老师最高明的办法。他常说,教师是学生公仆,学生才是学校的真正主人。让学生们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们才能把学习当作是耕种自己的"职责田",而不是为老师或家长"打工"。魏老师班级的学生,每人都有自己承包的“职责田”。如,轮流承包的有:担当“值日班长”、抄写“每日格言”、主办“班级日报”、教唱“每周一歌”等。固定承包的有:收发各学科每日作业、检查学生日记、课间纪律、花盆、鱼缸等等。总之,每名学生都有自己“说了算”的田地,都是主人,都有机会行使主人的权力,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

  总之,读过《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之后,感觉他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处处都是发现,处处都是人生感悟的奇妙境界,在他的世界里,教育也是享受。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深邃的哲学气质,让人仰慕,望尘莫及。自感眼界有所拓宽的同时,从中也学到了应根据实际状况来借鉴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当然,在品味魏老师的感慨和收获时,有些地方让我与实际的状况相联系,也引发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给我更多的是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班主任》读后感8

  利用闲暇时间拜读了李镇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写得很实在,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镇西的故事》连续剧一样,书中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和"机智".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习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在课堂上,如果想与学生交流对话,没有真爱是实现不了的。

  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

  在读到李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凌飞是一个从不太优秀走向在在非常优秀的典型。他一开始学习就不错,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师也许不会太多地给他约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师看到的却不只是成绩,而是他做人的心态和思想,对集体的感受和奉献。读过之后感慨良多:1、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优秀的,做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导学生做品学兼优的优秀生。2、要正视优秀生的错误,不要认为犯错是差生的专利,优秀生一犯错老师就觉得不可饶恕,要记着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学生中的圣人。3、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因为成绩优秀而一味纵容。但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在教化"后进学生"的过程中,李老师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独到,如:写"每日九问",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争……"用心灵赢得心灵"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超威的故事却让我久久忧虑不已,如果我碰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我能有李老师那样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吗?说实话,我的爱心倒是有的,但是没有耐心,面对张超威这样的学生,发火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把矛盾迅速升级。如果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可能成功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再有,我自认为教育智慧不够。方法只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经验来自实践,只要我做个有心人,总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应对各种情况的经验,而且还要多读书,从教育专家那里学习教育的智慧。

  从他的教学中,感觉最大的是:他不仅仅是在教书,而更多是在育人,教会本领。他多年如一日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不管优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体会记写下来,传播出去。当初也不是想着要出书什么的,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现在看来却是无价之宝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记录。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

  受到书中的启发,我通过网络搜寻了一些有关李镇西其他书籍的资料,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爱心与教育》,还浏览了李老师的博客《与青春同行》,下学期准备读一读他写的《心灵写诗》和《做最好的家长》等其他书籍。

  书看完了,我的耳边还时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最后,摘录几段李镇西教育名言:

  大家都会说:"教育要有爱心".传统意义上的爱心,就是无私的奉献与給予。教育仅仅靠老师的无私奉献就可以了吗?在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爱精神时,李镇西提出了"四心":

  ?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应该说,所有的老师对"奉献之心"都有足够的认识,并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对"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责任之心"认识不够,特别是"拜小孩为老师"和"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这"四心"给老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级名师李镇西的十大教育感悟

  1.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产出标准化的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

  2.教育是心灵

  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

  3.好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更要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

  4.教育:请把童年还给童年。

  5.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6.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7.要学会感动,因为生活在感动中是一种幸福。

  8.对任何一个教育者来说,其教育失误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可以原谅的:经验不足啊,工作粗心啊,方法简单啊,褒贬失当啊等等;但是,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9.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是让心泉自由地流淌。

  10.将名字编入学生的心灵词典,将事业载入祖国的教育史册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教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创造。

  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造性,但没有人性和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

  做有思想的教师。思想的原野既需要参天的大树,也需要无边的小草。思想家有思想的使命,普通人有思考的权利。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曾这样回忆马克思:"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我不是伟人,因而我的头脑不可能是"思想海洋"里的"军舰";那么,就让我做一根芦苇吧,在心灵的湖畔迎风而立,呤唱着思想的歌谣……

《班主任》读后感9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我当了副班主任,当时自己不懂的事情还太多,只能用心去做好事情,这也使我得到了初步的锻炼。可是想到自己以后也要当班主任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发虚,生怕自己不能胜任。我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于是翻开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魏老师是位热爱做班主任工作,并且是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好班主任。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了解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的重要性。他其中阐述的无论是工作上的理论,还是对实践的论述,都让我豁然开朗。

  魏书生老师从班主任自身的修养、学生培养、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班级科学管理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做班主任之道,很多方法是其独创的。魏老师和别的专家最为不同的是他总是深入浅出,用最简单的事例引发人们最深刻的思考,用最通俗的话语阐述最精辟的道理。具体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班主任自身的修养。

  魏老师认为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是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当代人当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人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展、新的能力。只有自己不断更新了,世界在我眼里才是新的。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的职业,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容易变坏,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魏书生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我深深感叹:魏书生老师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着一种执著的追求,有一种献身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班主任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这些平凡而琐碎的事情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如果我们没有好的心态,很有可能就要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发火,结果是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拉开了,教师的教育工作未必能让学生入耳入心。而反过来,这种发火解决问题的方式对班主任身心的影响是很大的,有可能让教师的健康受到不知不觉的损害,结果是两败俱伤,都受到伤害。怎么办?作为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有自己的主动权,我们先改变自己,就象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找一个学生提醒自己,当自己要“崩溃”的时候,这名学生勇敢的站出来,提醒自己,让自己换一种方式处理班级中发生的事情,日积月累就可能让自己的心态得到调整,用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处理班级事务。

  就课堂教学的形式而言,有的教师擅长讲授,有的教师擅长写,字写得漂亮,还会绘画,板书设计极吸引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发展自己的长处。

  二、学生的培养。

  学生的“调皮”、“不听话”常使我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听了魏书生的报告后,对我启发很大。学生走了错路、犯错误,魏书生老师不是训斥、整治,而是以导师之情,民主、平等的态度让学生写心理活动的“说明书”、“心理病历”,以此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在班级日常工作中,我经常感觉分身乏术,因为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什么都要自己去做。而魏老师是把学生当助手,每个学生都是小老师,分担着老师的工作。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还减少了学生犯错误的机会。他的这些做法犹如春雨滋润着学生幼小的心田,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追求欲、探索欲、奋斗欲。事事不见老师管,时时都有老师在,真可谓“攻心为上”。学生正是在知识的氛围中,在老师设置的一个个教育中思想受感化,情感受感染,情操受陶冶,灵魂得净化;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打架惹事、无事生非之兴趣顿觉索然无味。这是魏书生对“攻心术”的运用。

  相对而言,我们又差了一步。我们多用的是“攻身术”,直接出面,评判是非,对则褒,错则贬。强调管理,注重控制,忽视了学生感情世界的开发引导和内心的启迪,用老师的情感代替了学生的情感。不是把学生当作广阔的世界,而是当作一部学习的工具,要求听话、服从。这样,对立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三、特殊情况育人方法。

  1、对后进生的教育。

  我对魏老师说过的一句话非常感动: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我不会改变后进学生,是后进学生帮我教会了怎样教后进学生。听了这句话,真觉得自己做的欠缺的太多了,繁忙的工作,重复的事情,磨灭了我的耐心,我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缺少了太多的关心,我的目光更多的去关注那些成绩优异、多才多艺的孩子了,那么后进生就会永远处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其实,差生也有他的优点,有他的可爱之处,正如我班某个学生在学习上各科成绩都跟不上,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被老师、同学视为差生。从另一个角度看,他有他的优点,有时为班级做好事,自觉扫地、倒垃圾等。他也有他的可爱之处,他天真活泼、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所以,我们当教师的要多想学生的优点,少想学生的缺点,重视发现学生的特长。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回望自己管理的班级,总认为学生太小,不懂事。我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为他们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间,可他们毫无感觉,不能体谅。有时自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学生照样若无其事,不知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几个捣蛋鬼,处处与你作对。细想之下,这也应该是自己管理上的败笔,没有引导学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体谅人,没有让他们形成这些良好的品质,不能体谅老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通过阅读《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个别智障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对一类学生严格要求,对二类学生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指导。

  3、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师生之间,有许多感情解释不清,分辨不清究竟是谁关心了谁,在人世间,感情总是相互的。当你向对方表示关心之情时,必然也得到对方的关心,这种关心的感情幼芽开始时肯定很弱,很嫩,全然不像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用全部生命表现出来的那种关心。但你别嫌它小,珍惜它,一点点地培植它,抚育他,它就会长,长得蓬蓬勃勃,长得苍劲有力,长得经得起狂风吹,暴雨打。作为一个教师,我总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的感情,只要善于播种,就到处都有播种的机会,只要善于培植,你就能生活在幽深茂密的长满关心的感情之树的森林中。

  四、科学管理班集体。

  魏书生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称之为科学管理班集体。对,这就是科学。我不能说为什么这是科学,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科学。魏书生当两个班的班主任,又有一半多的时间外出讲学,参加会议,而他的班级却井然有序,各方面都非常出色。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书中第三章科学管理班集体,第七章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等,给了我育人的启迪,帮我打开这因循守旧的大脑,帮我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魏书生不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治班。在他教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语文教学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

【《班主任》读后感】相关文章:

1.《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7篇

4.班主任述职报告

5.班主任教学总结

6.班主任个人述职报告

7.班主任工作总结

8.★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