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4-16 10:32: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二、说学生: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体现了合作式学习,学生对故事的复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组的形式进行;三是倡导了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表现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作繁琐的分析,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少年讲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能不能也讲讲这个故事,最好有所创新。(学生听故事录音、看多媒体演示。) ②同桌讲讲这一故事。指名讲这一故事,组织评议。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祸患呢!”)指名读。围绕这句话,有什么问题要提?

  ③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眼前的利益 隐伏的祸患

  蝉

  螳螂

  黄雀

  ④指名交流(边说边操作演示多媒体)。

  ⑤“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们可能是怎样想的呢?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⑥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虚而入”,蝉、螳螂、黄雀,分别乘什么“虚”?其他诸候国乘什么“虚”?“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分别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b引读:所以,吴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体会特点。

  对4-12节,大家通过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研究问题,读懂了。请默读第3节,想想看什么问题要提?

  像刚才那样,同桌商量商量,能解决这些问题吗?(随机点拨,“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么?)

  练读第3节。

  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少年?吴王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4、选择方式,表现课文。

  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分小组准备后(分角色读,表演,画示意图等)组织交流、评议。

  (三)、布置作业

  将《螳螂捕蝉》这一故事讲给家人或低年级同学听。

  板书设计:

  蝉 ← 蟑螂 ← 黄雀←少年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说课稿 篇2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并提取已有经验,理解诗歌内容,重点理解“抱”、“摇”的用法及含义。

  2、能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3、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观念。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我家小池塘》。

  2、幼儿有对“池塘”这个词的经验积累和对倒影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难点是幼儿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老师问问你们每天你们都住在哪里呀?(家里)你们的家漂亮吗?(漂亮)

  (2)师:你家门前都有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3)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你家门前都有什么?(幼儿回答)

  (4)师:你想知道我家门前有什么吗?

  二、结合图片理解诗歌内容。

  1、白天的池塘。

  (1)师:你们看,我家门前都有什么?(小池塘)漂亮吗?(漂亮)

  (2)师:这么漂亮的小池塘水蓝蓝的,那么你们看,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引出“金太阳”)

  (3)师:“我家门前小池塘,白天抱着金太阳”,小池塘为什么抱着金太阳(幼儿回答)

  (4)教师小结:因为小池塘里有太阳的倒影,小池塘妈妈就像抱着自己的太阳宝宝,而太阳宝宝也喜欢被小池塘妈妈抱着。是怎样抱的,用动作表示。

  (5)师:里面都有什么?(彩云、小鸟、太阳)

  (6)师:咦?小鸟、彩云、太阳怎么会在水里呢?(说出那是天上的小鸟、彩云、太阳的影子)

  (7)师:都是他们的'影子,小池塘这么漂亮“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像”。(重点引导幼儿理解“照像”)它们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像在给自己照相了,所以它们每天都愿意出来。

  过渡:白天的小池塘真漂亮啊!

  2、晚上的池塘。

  (1)师:这是什么时候了?(晚上)太阳哪儿去了?(引出诗句“晚上太阳去睡觉”)

  (2)师:太阳去睡觉了,谁又出来了?(月亮)哦,这么美的银月亮出来了!(引出诗句“池塘摇着银月亮”)池塘为什么会摇着银月亮(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因为鱼在游,水就在动了,就好像摇着银月亮。

  (4)师:我们看一看现在池塘里有什么?(月亮、星星、小鱼)你们猜猜小鱼会和星星干什么呢?(捉迷藏)在晚上其他动物、花草,都休息的时候它们会怎样捉迷藏啊?(丰富词汇:悄悄)引出诗句: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迷藏。

  过渡:晚上的小池塘也很漂亮。

  3、白天晚上的池塘。

  (1)师:“我家小池塘,白天晚上都漂亮。”

  (2)师:这是谁?(柳树)柳树看到小池塘白天、晚上都很漂亮,它会怎样?(高兴)高兴的时候柳树会怎样笑?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幼儿回答并引出诗句)

  过渡:难怪柳树整天乐,沙沙沙沙笑声响。

  4、师:这么美的小池塘你们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老师把图片上的事情编了首好听的诗歌,名字是《我家小池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教师完整的朗诵诗歌。

  1、教师提问: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

  2、你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些句子?

  2、师幼一起朗诵诗歌。

  (1)师:白天时候的小池塘很热闹,所以在我们念白天的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晚上时候的小池塘静悄悄的,所以我们应该用轻的声音来念晚上的小池塘。

  (2)师幼有感情的朗诵(加上动作)。

  3、创编诗歌。

  师:小池塘妈妈现在抱着太阳、小鸟(指着图片),有的小动物啊(或有的东西啊)也想给小池塘妈妈抱一抱的,谁愿意来说一说?

  四、活动结束:

  1、师:小池塘这么美丽,你们小朋友应该怎样来保护它呢?(环保方面)教师小结:你们都是讲卫生、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关心和爱护小池塘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的,老师希望小朋友都来做环保小卫士,那样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2、师:这首诗歌这么美,下课后老师把材料都放在美工区,我们一起去美工区把漂亮的小池塘画出来,好吗?

  附:诗歌

  诗歌:我家小池塘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抱着金太阳,

  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

  晚上太阳去睡觉,

  池塘摇着银月亮,

  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谜藏。

  我家门前小池塘,

  白天晚上都漂亮,

  难怪柳树整天乐,

  沙沙沙沙笑声响。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过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4、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说教法学法: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是运用联想,借事说理。所以教学时应抓住事件或言行中那些值得思考、发人深省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文章最后一段话,要让学生明白“眼前的一穗”指什么?“最大”的“追求”又指什么?为什么拿在手中的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时采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来正反印证。

  对于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分组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含义。

  课文最后一小节要求背诵,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学生主要是采用读书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举例说明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简介苏格拉底其人其事,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自学效果,正音,理解课文脉络。

  四、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思考、交流:

  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什么样的语气?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为什么?

  2、指名分节读第二段(第2至6自然段)

  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动作、神态的句子。

  探究、交流:

  从“看看”、“用心地挑挑拣拣”中体会到什么?从“埋头”、“低着头”中体会到什么?从“摇了摇头”、“又……摇”、“摘了……扔掉”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因何不愿过早地“定夺”,不下决心摘一穗在手呢?

  重点品读,感悟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

  3、全班齐读第三段(第7自然段)。

  划分层次,分析各层次间的关系,抓关键词理解文章中心句。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注: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进行。

  我的感悟:

  语文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对学生而言,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学生唯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主追求“‘读’占鳌头”而努力!

  本课的教学步骤比较简约,但始终把握三个原则:

  1、亲历实践。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个人因素,都会影响乃至制约他对文本的理解并打上鲜明的印记。

  2、放飞个性。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因为“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情感碰撞。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乐!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开掘潜能、催发真情、激荡憧憬;把课堂变成对话的平台,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个性飞扬、创意无限!

说课稿 篇4

  当今社会,环境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从小就能培养起牢固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则有利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环境的治理和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四年级上册《家乡水的故事》这一主题的教材中,首先展示的是“人类用水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本课题的开始就了解家乡人用水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充分感受家乡人用水的伟大进步;之后展示了水在家乡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的照片,家乡用水的来源,树木对保护水源所起的作用,充分的认识到,为让人们喝上纯净的水,许多人在努力的工作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水在生活中的种种用处,懂得水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及发展的关系;最后,教科书展示了家乡人们用水方式的变化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看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思考和认识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用水。

  小学中年级学生虽然知道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家乡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但并不清楚人们对水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加上广州处于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穿城而过,水资源相对充足,学生误以为水是用之不尽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节约用水。针对这些问题,加上本课内容比较多,我划分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各有侧重点。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家乡水资源的概况,知道家乡人的取水方式经历了一个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一、知道家乡水对家乡的生活和生产非常重要;二、了解家乡水受到污染时的危害,以及家乡人在保护家乡水方面做了哪些事情;三、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增强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理念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新课程理念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探究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去补充教材,并且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设计了以下五个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探究当中逐步完成学习的目标:

  活动一、课前调查,初步感知:

  在课前我把学生分成了四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观察和寻找身边的水的故事,如珠江夜游、赛龙舟、陈家祠绿化广场、美丽的荔枝湾、“美在花城”的称号,清洗校服等等,可以是图片、照片、视频、诗歌、甚至是歌曲。并且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平时节约用水的小妙招。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在这一个活动中,学生除了对家乡水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外,更锻炼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初次尝试制作简单的PPT,为课堂汇报做好了准备。

  活动二、家乡水的故事会:

  在课堂上,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呈现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广州的绿化景观,有珠江和珠江夜游的美景,有农田灌溉,有人们清洗街道和大楼的场面,还有自己动手洗校服的场景等等;呈现的方式也比较多样,有的学生展示PPT,有的展示自己拍的清洗校服的照片,有的朗诵诗歌《珠江美景》,有的朗读自己写的作文,还有的播放搜集到的珠江被污染的视频等。通过这些学生们所熟悉的场景与经历,学生们更能直观、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家乡水,家乡水带给我们美好的一切;同时,有的人不懂得保护家乡水,使我们的家乡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活动三、家乡治污用水大探究:

  承接着前一活动引出的家乡水受到污染的现象,我首先让学生从一段文字和录音中了解被污染的水对我们的危害,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对污水的厌恶之情;接着,我回归到教材,要求学生阅读第49—53页,了解人们为保护家乡水做了哪些事情,并进行汇报。课程标准提到: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当有学生汇报到建污水处理厂的时候,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两张水费单,以“小兰的疑问:为什么我家每月会有两张水费单?”为探究话题,引出广州在治理污水方面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建污水处理厂。并播放了介绍广州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视频。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到市政府建造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与成效,也知道了原来自己的家庭也为保护家乡水出了一份力。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认识到家乡人在科学用水方面所取得的伟大进步,从而产生出参与其中的意愿来。

  活动四、科学用水小妙招:

  前一个活动中所了解到的科学用水的进步着眼点是整个社会大环境,而在这个活动中,着眼点移回到学生自己个人或家庭上来。学生们交流并发表了自己课前调查到的节约用水小妙招,例如:一水多用的,洗手关小一点水龙头,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选购节水型的花洒和马桶等等。这一个活动,不但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力所能及的科学用水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保护水资源并不难做到,人人都能从小事做起,并且养成习惯。

  活动五、设计护水警示语:

  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所感所悟通过这一句警示语表达出来,进一步深化保护水资源的感情。

  最后,学生们在一边欣赏歌曲《珠江游》,一边观赏家乡水带给我们美好的一切的图片中结束了这节课。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五个活动相辅相成,强调利用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探究,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来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知识。基本上落实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小组汇报故事的环节比较拖沓,学生未懂得挑选最精炼的资料和语言去汇报。如果把这环节浪费的时间增加到后面学生探究交流节水妙招的环节,教学效果会更好。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篇文章来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五册,本册书有两个训练重点,其中一条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本组课文有寓言也有童话,用具体的事情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体会课文的寓意,从而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和做人处世的教育。本文借助狼和山羊的对话来寓示:像狼一样的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善于识破他们的伪装,不被假象所蒙骗。本文借助动物之间的对话来表达一种语气,情感。另外,文章对话并不是很难,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读懂,但是在理解语言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去指导,我相信在指导的前提下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运用以前的知识积累,采取“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是可以理解的。

  2.教材的内容

  这是课文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用尽欺骗和威胁的手段,企图让老山羊救它。但是老山羊从它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中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而没有受骗。

  这篇课文我们认为有这两种目的,一、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的意识;二、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对话,初步体会说话语气,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内是了解狼和羊的几次对话,从对话中看出狼是如何花言巧语进行欺骗的,老山羊又是怎么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识破狼的真面目的。

  课程标准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与整体把握能力。注重回归学生,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去着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探究学习要点)。并且还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的广度,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懂课文,了解狼和羊的本性,了解狼和羊的五次对话的语气、语调。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采取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领悟课文的寓意:明白像狼一样的坏人,和狼一样,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善于识破他们的伪装,不被假象所蒙骗。

  重难点:

  通过阅读狼和羊的五次对话,体会狼和羊语气语调,从而得出狼的狡猾、阴狠和羊的善良、机警与聪明。在明白内容的基础上去理解深刻的寓意。

  教法与学法:

  1.化静为动、走向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协作

  勇于创新精神。在本课学习中,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在让他们小组合作(四人一小组)体会其中一两句话(狼和羊的对话),然后在全班交流学习五次对话,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同时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

  2.自主阅读、边读边想。读通课文

  在教学中我采取你喜欢读哪一句你就读哪一句的方法,让他们去深刻的理解自己想要理解的话,这样就可以引诱学生学习以下几句话,而不需要老师生拉硬拽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兴趣,还能从实际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3.巧用练习、巧设问题,理解课文

  比如说在课的开始就说“狼在什么情况下向老山羊说话的?”引出“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在这里强调狼的困境。在联系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比较“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句子的不同。这样可以取得理解课文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的一石二鸟、一举两得的作用。

  4.抽丝拨茧、挖掘深层,直捣中心

  这课主要围绕狼与老山羊的五次对话来写的,在教的同时我也围绕这五句话来理解文章,然后从狼与老山羊的五次对话来抽出其中的一根“丝”即狼的狡猾与凶残,羊的机警、聪明不被假象所骗。在围绕这根“丝”来编织课文。

  5.文以载道,追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中我不仅仅理解文章的意思,还力求让学生在记忆或媒体中找到与之类似的事情,达到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把握课文,说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根据语文的应用,我采取与以往不同的导入形式,即在多媒体新闻发布形式导入,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借助字典,整体把握课文(初读课文)

  新闻发布后我趁热打铁,把学生的阅读本文的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去看这篇课文,这样可以给他们有一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感受。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让他们联系生活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概述狼和羊的个性特点,为学好本课打下基础。

  3.质疑思考、个性学习,理解语句(二读课文)

  再由整体把握的结论来渗透课文,提出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中的任意一句对话,同时说出自己的感受。这肯定有很多中看法,同时也能让讲出该句对话的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该句。还能在其他人的叙述中激发渴求欲望。

  4.讲求合作、讨论学习,深刻理解课文(再读课文)

  在全班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中,总结得出板书。这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四人)交流学习成果,然后在学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汇报成果与不懂的问题,再让其他学生讨论解决,争取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在这里不求知识的完整,让他们去探索的学习。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体会。

  5.适当迁移、拓展学习,学以致用

  学习本课结束,我根据板书来总结说明,体会狼骗的越觉得好,它在陷阱里就陷的越深。老山羊就站的越高。这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你见过像“会摇尾巴的狼”的人么?学生纷纷欲说,这不仅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而且还能端正学生的为人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板书设计:

  再会摇,也还是凶恶的狼

  骗不了我

  不像狗

  羊 你是谁 机警、聪明

  狼 好朋友 阴狠、狡猾

  我是狗

  我是狼狗

  我会摇尾巴

  6.呼应拓展,开放学习,找学语文的信心

  最后我让布置两个作业:第一、请学生给这个故事续个尾;第二、让学生把这则寓言故事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中强调“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能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我把这一点放到课外,根据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相信学生都会去做。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去学习。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10-13

说课稿06-08

大班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随笔06-20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11-08

半截蜡烛说课稿 《半截蜡烛》说课稿06-24

《赶海》说课稿10-14

《雷雨》说课稿08-05

Breakfast说课稿01-12

《观潮》说课稿02-05

《白杨》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