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

时间:2025-01-15 06:57: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

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为海南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关于幻灯片制作的第六节内容。幻灯片的制作要经历构思选材、确定方案、初步制作、装饰处理和预演播放五个制作过程。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历了幻灯片制作的前四个环节,本节内容是制作幻灯片流程中的最后一步,内容看似简单但在整个幻灯片制作过程中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好的动画效果可以明确主题、渲染气氛,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使幻灯片的放映效果更加精彩、生动。本节课学生将从学习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魅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插入新的幻灯片、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和对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

  (2)技能目标

  通过趣味教学案例的分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具有个性的创新精神。并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引导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情感注入。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与对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

  (2)教学难点:

  分清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和“幻灯片中的对象的动画效果”所做操作的不同之处。

  二、说教法

  1.运用图解法、对比法讲解知识点“幻灯片切换效果”和“幻灯片中的对象动画效果”的区别,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创设制作一个 “十二生肖趣谈”幻灯片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3.赏识教育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肯定学生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4.协作学习法,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作品的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说学法

  采用“小组学习制”,即安排学生选出组长,组成学伴,组长的职责在于负责这组学生的活动和管理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活动、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四、学情分析

  学生为初二年级学生,好奇心与表现欲望都很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由于教学设备的关系,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协作自学能力;但是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此外,通过以往课堂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信息筛选和提炼能力等均比较薄弱,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也较为缺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展示一段“十二生肖趣谈”幻灯片。(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谁能说说自己的属相?

  问:下面是老师制作的生肖幻灯片,大家认为哪部分最有趣?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出来?

  (二)新课学习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通过对“十二生肖趣谈”幻灯片制作技术的剖析,达到对新知识的学习。

  师:通过对以上幻灯片的观察,我们一起来填写下面的表格,看看我们这个幻灯片中的小动物们在“表演”中是什么样的形态出现的?

  生肖

  从幻灯片中哪个部位进入

  鼠

  牛

  生肖

  从幻灯片中哪个部位进入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猪

  狗

  师:大家说,我们的十二生肖可爱吗?通过幻灯片的.动画演示它们是不是更加生动形象了呢?

  技术讲解

  ⑴动画效果的设置

  ①以“十二生肖趣谈”幻灯片中的“鼠”图为例,向学生演示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

  操作步骤: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通过“效果”及“顺序和时间”选项卡可对一张幻灯片中的对象进行出场顺序、动画效果等设置。

  问:有哪位同学愿意尝试一下给艺术字“十二生肖趣谈”添加动画效果?(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之小学有接触过相关的内容,具备相应知识的基本技能。本环节在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请学生上来演示,从而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积极性。)

  ②大家想想,除了艺术字、图片之外,文字也能添加上动画吗?点名请一名同学上来试着给自己的属相添加动画效果。(扩展学生的思维,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③ 动画效果设置好了,大家想不想看看自己的成果呀?

  操作提示:单击“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

  重点提示:

  a.设置对象的动画效果时,首先要选中操作的对象。

  b.设置完要保存。

  1、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幻灯片中各个页面的切换效果填写下面的表格。

  演示操作:

  a 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

  b在“效果”栏列表中,选择一种合适的切换效果,设置“换页方式”及“声音”后,单击“应用”按钮完成设置。

  c使演示文稿中所有幻灯片都采用同一种切换方式,在上述对话框中单击“全部应用”按钮即可。

  2、列表分析“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与“动画效果的设置”所做操作的不同之处。

  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与“幻灯片中对象的动画效果”所做的操作有不同吗?不同在哪?

  关 键 字

  注 释

  幻灯片切换效果

  幻灯片页面(多个页面的切换效果)

  动画效果的设置

  幻灯片中的组成对象

  (三)大显身手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卡通人物和小动物(展示给学生看),请同学们打开我喜欢的卡通人物和可爱的动物两个演示文稿。为它们添加动画效果。

  要求:包含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发挥其创作能力。同时为写节课优秀作品展示和整章的学习总结做准备。)

  结语:告诉学生课堂就是天空和海洋,希望大家像鸟儿一样飞翔、像鱼儿一样跳跃。

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让幻灯片“动”起来》是选自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制作有声有色的幻灯片——集成多媒体报告》第六节。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是小结性的操作与学习,也是前几节内容的延展,在学生已经能独立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能自如的运用幻灯片中的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以及声音影片等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从而使演示文稿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教材在第六节安排这些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幻灯片进一步进行美化,同时让学生了解片内动画与片间动画的区别,为学习下一节“使用应用设计模板”知识奠定基础。教材这样由易到难,由静态到动画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且求知欲望强,设置幻灯片自定义动画效果与切换效果的步骤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自定义动画设置步骤稍繁,学生掌握自定义动画设置步骤后,稍加提示,就可自主学习幻灯切换效果的设置。所以我确定:

  重点:设置幻灯片自定义动画效果。

  难点:设定播放顺序与时间。

  二、教学目标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着重选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八年级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设置幻灯片自定义动画效果的一般步骤,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播放一静、一动的幻灯片,让学生产生求知与创作欲望,主动愉快地接受任务,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后,总结出设置步骤,促进学生创新、团结协作、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探索过程中,通过操作、思考、讨论、交流与评价,培养学生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信息技术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三、教法分析

  1、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新课标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美术教育和德育整合,设置一个大任务拖动几个小任务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2、直观演示法

  此法主要运用于创设情境,展示学生作品。本节课从一开始就播放贺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任务,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完成任务后,展示学生作品,利于学生交流,进行美育与德育渗透,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分层教学法

  新课标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在设计任务时我注意任务的层次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取任务。我还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做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启发、诱导贯穿始终,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让课堂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四、学法分析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流程图如下: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探索质疑——自主创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所以我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主动接受任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搭配,共同合作探究,互相扶持操练。在操作中探索质疑,在完成任务和自主创造中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融合。

  五、教学程序分析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播放用幻灯片做的两张内容一样,一张没有动画效果,一张有动画效果的节日贺卡,然后问:这两张贺卡有什么不同呢?想不想做出这样的贺卡呢?学了本课后,你也能做出这样的贺卡。

  通过对比,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听感受,并适时提出愿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任务。同时即复习了旧的知识,也能检验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任务:

  请为所给的幻灯片

  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

  1、试一试:将学生分成三个组,每个组给一个只有单一对象的幻灯片,要求对其设置动画效果

  2、赛一赛:给每个组同样的一个图文声俱备的幻灯片,要求对所有对象设置动画效果。

  3巩固练习:给出三张对象数量不等的幻灯片贺卡,让学生自主选取任务操练。

  学生操作,遇问题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完成后和其他组交换任务,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说操作步骤。

  教师先启发:把所有对象合起来做动画效果时要注意什么?进而引出难点问题:如何设置播放顺序与播放时间。学生在组内合作探究,协作学习并尝试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讨论,辅导、答疑。集体评优,让学生说说设置步骤与注意事项,教师点评。及时帮助学生提升知识。

  教师巡视,答疑,及时对学困生给予帮助。操作完成后,播放有待提高与设置合理的.作品,师生共评

  遵循信息技术新课标“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的指导思想。先分散了难点,从简单任务做起

  竞赛环节是本堂课的一个小高潮,也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审美教育与德育的良机,让学生学会公正合理地评价他人作品,养成尊重他人及他人劳动成果的习惯,同时也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体现了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课堂小结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

  (2)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的注意事项

  2、想想还有什么方法让我们的幻灯片更美更富有动感

  鼓励学生畅谈设置步骤与学习收获并相互补充

  教师引导延伸

  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深刻完整的印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适时提出愿望,将课堂得以延伸

  拓展练习: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对其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1、看一看:播放几张设置了动画效果与切换效果的幻灯片。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自主创作一个演示文稿,并设置动画与切换效果

  学生观察,让学生说说这几张幻灯片与我们做的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示可在“幻灯片放映”菜单栏中去实现操作

  学生根据提示课后练习操作

  学生通过类比,知道片内动与画片间动画的不同。引出布置的作业

  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的目的,设置幻灯片动画与设置幻灯片切换有较大共性,所以学习完设置动画效果后,稍加提示,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去完成

  六、评价分析

  本节课紧扣新课标的思想与要求,遵循“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的指导思想。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品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通过任务这根导火线,向学生抛出任务,及时扶持、肯定,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热情,直观演示、分层教学法的使用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全程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让幻灯片“动”起来说课稿】相关文章:

动与静说课稿09-07

小学信息技术美化幻灯片说课稿10-06

北京亮起来了说课稿11-25

大班游戏《风车转起来》说课稿11-17

北京亮起来了说课稿14篇09-10

幻灯片教学教案08-15

动车业务办理委托书08-29

动车业务办理委托书12-14

《让纸站起来》教案08-27

《快跳起来》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