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寓言诗两首》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诗两首》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指导思想〗
本课设计贯彻新《课标》指导下注重关注学生的原则,尤其关注个别生课堂学习的差异性,针对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以课堂学习研究理论为支撑,运用变易理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思维并写作。 〖教学背景分析〗
通过访谈和前测,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寓言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理解寓言难度不大,能够把握寓言故事的虚构特点构思故事表现寓意,但多数学生不能明确寓言故事与寓意的密切关系,根据寓意构思故事时缺乏细节描写。根据学情,本课设计读写结合课,运用“变异”理论有意识地培养读写能力,并设计两轮教学,根据课堂学习效果改进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木偶探海记》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是通过虚构故事表达道理的一种文学体裁。
2、体会人物形象,感悟寓言寓意,明确寓意与故事的关系。
3、运用变易理论根据寓意增补心理、语言描写。
4、构思寓言。
〖教学重点〗
运用变易理论把握寓意与故事内容的关系。
〖授课类型〗读写结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访谈与前测。
2、布置预习,内容包括朗读、查阅字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视频激趣)
海底的神秘让我们心驰神往,吸引我们去探索她的奥妙,一只木偶也为之心动了,这只木偶是如何探索的?请看刘征的《木偶探海记》。
[设计说明:导入前先播放网站上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其次,对大海的视觉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补充环境描写]
二、预习检测
1、生读字词
测量东摇西晃沾湿胸脯飞溅老蚌螃蟹哧哧浑身
2、这首寓言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读并思考回答:叙述了木偶考察大海深浅并发表观感。找到文中诗句)
[设计说明:概括寓言故事,为分析木偶形象、得出寓意作铺垫]
三、木偶形象分析
1、通过木偶发表的观感我们可以知道木偶是如何考察的?
(生答:体验、观察。并读诗句:我在海上走了??我躺在海面上??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
[设计说明:立足文本,概括回答]
通过考察,得出什么结论?
(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
[设计说明:为分析木偶错误原因、理解木偶形象铺垫]
2、诗中哪部分侧面告诉我们结论是错误的?
(老蚌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老蚌掩着嘴唇哧哧地笑是什么样的笑?螃蟹举起大锤敲又在表示什么?为什么连岸边沉默的石子也不甘寂寞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设计说明:了解这段侧面描写,并揣摩心理,为扩写细节描写铺垫]
木偶如何回应?
(直气得浑身发抖,??大声叫道??)
木偶用反问句表达什么语气?
(肯定语气,并将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我确实到海上考察了/我的见解不是主观臆造)
[设计说明:体会木偶固执己见的性格特点]
[设计说明:木偶形象分析目的在于立足文本,理解形象,为增补心理、语言描写铺垫]
3、木偶用什么方法考察大海深度?从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你认为他应该用什么科学方法?他能否沉入海底考察?观察的对象是否合适?
[设计说明:理解木偶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没有看到自身缺点,没有自知之明;没有正确指导思想,为扩写老蚌、螃蟹、石子的心理描写提供依据]
4、塑造木偶这一形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得不到)
[设计说明:明确寓意]
四、扩展写作
1、写老蚌、螃蟹、石子作用何在?
(反衬)
2、如果你是老蚌、螃蟹、石子,你们听完木偶发表的观感后,心里在想什么?
3、试结合木偶的形象以及寓意,想象三人的心理。要求写成诗的形式,三到五句
(生独立写作,分组交流,推举优秀作品朗读。)
[设计说明:运用变易理论揣摩不同心理活动,根据木偶形象以及寓言诗的寓意补充心理活动,理解故事细节与寓意必须相符]
五、想象训练
请看一段企鹅哥哥与企鹅弟弟的视频,故事讲述的是企鹅弟弟从冰面上走过来,企鹅哥哥一伸腿,把企鹅弟弟拌倒了!冰面很薄,企鹅弟弟一下就砸破冰面,掉进了水里。请补充故事情节,表现“开玩笑要把握分寸”的寓意。
(生补充:冬天的河水很冷,企鹅弟弟在水里扑腾了几下,差点淹死。)
补充故事情节,表现“人与人之间应该宽容相待”的寓意。
(生补充:企鹅弟弟从水里爬出来,一点责备哥哥的意思都没有。)
补充故事情节,表现“人贵在自我反省”的寓意。
(生补充:企鹅哥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兄弟感情,内心充满深深的愧疚。)
[设计说明:拓展联想想象思维,明确寓言故事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须与寓意相关。为创作寓言作铺垫]
《海燕戒》
〖理清结构〗
小海燕在动物园长大,缺乏锻炼
海燕戒小海燕向往虚无的蜃楼,不愿锻炼
指出教训
〖语言特色〗
《海燕戒》这首寓言诗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用对话贯穿的,语言明白如话,词语精当,句式富有变化,节奏分明,因为大致押韵,所以读起来会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味,很适合少年儿童朗读。
〖把握重点〗
一、关于寓言诗
寓言诗通过记事叙物,指出或隐含一个道理。
二、诗中蕴含的哲理
《海燕戒》叙述了动物园里长大的小海燕寻求幸福生活的悲惨命运,引出了小海燕要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才能驾驭大海的道理。
三、海燕形象分析
1 、 《海燕戒》中小海燕这个形象,贪图安逸,盲目自信,草率行动,以致覆灭。诗人对它作了特殊的心理描写,又描写它对长者忠告的轻蔑态度和鲁莽行为,以致成为悲剧形象。
2 、深刻感悟《海燕戒》的艺术特色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问题。这首诗以丰富的幻想力并借助于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超现实的奇异世界,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又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童话故事诗,只是为青少年讲述曲折美丽的故事;而是把深刻的寓意包藏在艺术形象中,给人以警策和教诲。作者题名为“海燕戒”,其深意也正在于一个“戒”字。另外,诗作所以吸引人,还由于所创造的小海燕形象是有血有肉的,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在动物园长大,没经过锻炼,缺乏生活常识,错把海市蜃楼当成楼台,所以它是幼稚天真的。诗人通过它和老海燕的对话,写出它的狂妄自大和盲目自信。它如果听从老海燕的忠告,扇动翅膀迎向暴风雨,不但不会被遥远的海市蜃楼所迷惑,而且还可以得到锻炼。可是它自以为是,投机取巧,仍跌跌撞撞飞向蜃楼,却一头栽进了大海
中再也没回来。小海燕的形象既有可爱天真的一面,又有可气可怜的一面,给人以真实感和立体感。
3 、如何理解“小海燕跌跌撞撞向蜃楼飞去,一头栽进大海,再也没有回来”这句话的含义?
小海燕看到海市蜃楼,由于本性害怕艰苦锻炼和贪图享受,所以它只想好吃好玩的事物,把虚无的蜃楼当以为真,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就一头栽进了海里。它自取悲剧命运,一是不愿到海上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己,二是贪图享乐的生活,三是不听劝告。
【《寓言诗》说课稿】相关文章:
木兰诗的说课稿10-04
《木兰诗》说课稿12-04
《儿童诗》说课稿02-16
儿童诗说课稿11-03
《人生寓言》说课稿12-05
《伊索寓言》说课稿12-06
《伊索寓言》说课稿06-22
《诗两首》说课稿12-31
伊索寓言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