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石壕吏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壕吏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38号,我说课的题目是《石壕吏》。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有兴趣的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地位、内容、作用)
《石壕吏》出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是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本文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抒写民间疾苦最为深刻、传诵最广的名篇。语言凝练质朴,故事情节生动,叙事巧妙,是学生所喜闻乐读的文学作品。一定能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起到熏陶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已学习了《望岳》和《春望》两首诗,在此基础上,翻译学习难度不大,对作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杜甫的现实主义和沉郁顿挫的文风认识尚浅,需要教师引导。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理解只是一般性的,感受不深。在品味诗中精炼的语言上还有待于老师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知课文大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体会本文精炼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生入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法、朗读品味法、探究发现法、情境表演法等推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和情景感知法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说教学过程:
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体现语文实践这一新课标的精神,我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朗读课文感知大意——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情境表演深悟情怀——质疑探究明确主旨”五个环节的教学程序。具体安排是:
(一)由人物画像导入,同时播放二胡名曲《江河水》。根据两幅对联请学生猜出人物“杜甫”先由学生介绍已知的杜甫生平及创作,教师补充强调要点,引出课题并板书。然后屏显诗歌背景,明确体裁“叙事诗”。
(二)学生听范读,解决字词读音问题,把握朗读节奏、语气、情感。开展示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活动,并鼓励评价。然后生生互提互答,师引导读语境,译读诗歌,总结板书内容要点。“观官吏之举——怒;听老妇之言——苦;感诗人之情——忧
(三)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跳读诗歌,感受人物形象。学生自由寻词摘句表达认识体会。这里采取自主学习方式,教师授以品味语言“三步走”之法,能体会出“官吏的横暴,老妇的可怜、深明大义,诗人的同情忧虑形象。
(四)思读第三段,结合老妇之苦想象官吏会怒呼什么,补全对话,小组成员合作,分配角色,在组内演习,可文可白,然后让1——2个小组代表全班表演,使学生体悟战事的危急、百姓的痛苦、战争的残酷。进一步体会杜甫诗“现实主义风格。
(五)质疑探究:杜甫耳闻目睹了悲剧的发生却一直躲着不出来,对石壕吏的暴行也保持沉默,是否愧对“诗圣”的称号?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有国才有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体会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最后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齐诵诗歌。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激励学生结课。
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全诗。
(六)板书设计:
石壕吏
诗观差吏之举——怒
听老妇之言——苦
史感诗人之情——忧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杜甫诗圣
【石壕吏说课稿】相关文章:
《石壕吏》教案04-02
《石壕吏》教学设计05-22
石壕吏教学设计09-19
《石壕吏》教学设计04-15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石壕吏》教案08-26
《搭石》的说课稿11-30
竹石说课稿10-27
《搭石》说课稿05-08
《黄山奇石》说课稿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