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4-04-18 17:33: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锦集(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美术说课稿锦集(15篇)

初中美术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缤纷家用电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第3单元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家用电器设计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用电器设计的规律性知识。提高学生对家用电器设计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家用电器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3)发展目标:

  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侧重于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

  (2)难点

  如何构思立意,根据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方面设计出更人性化的家用电器。

  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

  ①运用手工绘画表现;

  ②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家用电器多层次的展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日常家用电器,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电器产品,教师通过对日常家用电器作用的提示,引发学生对日常家用电器设计的思考,并安排学生参与课前市场调查,到市场观摩各具特色的日常家用电器,建议学生针对家用电器产品使用者的情况,市场销售的情况,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等展开调查。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用表格形式记录产品特点,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特别是把喜爱的日常家用电器录下来以便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日常家用电器的调查结果,讨论喜爱的家用电器的特性和不同设计形式,分析怎样的家用电器更具有市场吸引力。通过交流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家用电器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如家用电器的设计要从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方面去考虑,结合图例讲解,培养学生设计时的创新意识和人性化观念。

  三、说学法

  整个基本学习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生: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信息调查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

  2、分析讲解课文范画,感知课文

  通过教材供的家用电器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好的产品造型设计体现了产品的形、色、质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并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根据其实用和审美的功能,在材料、构造、色彩和装饰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设计。对设计手法给予一定提示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用作学生练习时参考。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树立学习信心,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3、自主探究,设计创意

  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进行。

  4、展示与评价

  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学生介绍分组对比原有家用电器的设计,介绍本组最佳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五、说板书设计: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示范讲解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初中美术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第 册第___单元__活动__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程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地位与作用:(1)欣赏评述领域: 有助于学生学习美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兴趣和完善自身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态度、提高思想境界,帮助学生矫正当前一些不良的价值观。达到提出欣赏?评述课在审美教育中应起到一种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目的。设计应用领域:综合探索领域:综合探索领域学习领域提供了各类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它学科,美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现代学生处于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眼界较为开阔,思维较为活跃。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但是由于对。经过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采用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远离误区。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 。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如欣赏作品、师生对话、同学讨论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使学生形成,培养学生思想情感(或审美或创新创造等)。

  四、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通过初次设计—比较分析—提高认识—再次设计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知识的“发现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长”,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七、根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1、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目的一,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摸底。)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的。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 2、

  3、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2、你的体会是什么?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其中导入2分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10分钟,实践创意,展示点评25分钟,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八、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3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 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 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 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 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 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活动二(第二课时)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下)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初中美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教材是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下面我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选自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色彩调和的种类,力求通过对作品进行色彩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调和的知识,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色彩调和的艺术特点和效果,学会用色彩调和的方法进行表现,感受色彩调和特有的和谐美感。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色彩表现能力,思维的发散性较高,而且对色彩的相关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将所想到的转化为所表达的,对于他们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辨识出其中的色彩调和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具体引导,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有了一定的把握,因此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分类和表现方法,能对不同的美术作品和色彩现象进行色彩分析。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和对于色彩调和的体验,色彩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调和含蓄的美,关注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确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

  难点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色彩分析,辨识出其中的色彩调和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谈话法、图片展示法和实践指导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颜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下面到了我说课最重要的环节,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我将出示课件,展示四幅图案分别代表春、夏、秋、冬,请学生将图案与其代表的季节一一对应。提示大家感受四季风景的色彩和谐关系,顺势引出课题《色彩的调和》。

  通过这种图片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感知作品,提出问题

  我将引导学生观察莫奈的作品《池塘》,并思考画面中的色彩在色相环中的关系,以及画面内容和感受,通过学生回答,顺势总结得出色彩和谐的概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的效果,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统一协调的色彩现象。通过图片观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观察力。

  (一)了解同色相调和的方法

  接下来我将展示蓝色调、绿色调和紫色调三个画面,设置练一练的活动:分析色调调和的色彩关系。学生思考并回答,我将进行总结:以蓝色色调作品为例,底色偏湖蓝、稍亮,书桌和电脑偏钴蓝,稍暗,形成明度变化。明度不同、冷暖不同打破了容易产生的单调问题,从而使画面在统一中达到活泼、对比的效果。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同色相调和的方法,可采用明度变化、纯度和冷暖关系。

  (二)了解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

  我将继续展示现代摄影作品《秋林》并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树林中都包含了什么颜色的树叶?它们在一起为什么显得那么和谐?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秋天的.树林呈现一派绚烂的橘红色,大红、中黄、赭石、土黄等交替出现,零星的分布和较暗的色调也不足以和大面积的红黄色调抗衡,画面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进而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可采用带有某些明确色彩倾向的色调,弱化各色相的个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调进行统一。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同色和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分析辨认,掌握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掌握不同色调调和的方法,我将展示教材中的四个花瓶,请学生辨认同色相调和与不同色相调和。结合刚才所学的两种色彩调和规律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后,教师进行同色相调色的示范,学生观察学习。在此环节能够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四:作品展览,交流评议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以教材中的花瓶图案为参考,为妈妈设计一块色彩调和的围巾。根据时间提示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注意运用本课所学的色彩调和知识设计围巾的色彩搭配。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形象、想象力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关于色彩的美术现象。

  总结本节课收获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搜集色相调和在生活中其他领域的运用,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最后的开放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艺术色彩的乐趣。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初中美术说课稿5

各位评委: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美术15册《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欣赏评述课程,要解决什么是肖像画、肖像画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理解和体会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思想、精神的价值体现。肖像画不只是表现一个人物,更重要是展示一个人物的气质、内涵、精神世界及艺术家的思想。

  2、从学生学习角度分析:应注意学生很容易将肖像画与有人物形象的绘画作品混同,需要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并区分。

  二、学生分析

  学习对象是8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自主学习和讨论,有合作学习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代表作,使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形成初步认识,能进一步对肖像画创作基本要素、形式、法则、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动起来,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或文字来评述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并能理解、接纳人类文明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

  以赏析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的'发展、演变、重要画家、经典代表作有所了解,并能从中获得对肖像画艺术欣赏的审美享受。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辨证的眼光来理解、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风格,并且学会课后自行拓展,开拓创造性思维。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范画等。

  2、学生准备:美术作业本,课外收集的图片资料,纸笔等。

  十、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欣赏导入

  1、问:同学们去过博物馆吗?能观赏一些什么东西?

  2、欣赏一组外国肖像画作品

  在西方博物馆里面,收藏着众多的肖像画名作。

  3、板书课题

  (1)、答:能看见青铜器、瓷器、化石、雕塑、绘画等

  (2)、学生欣赏通过提问和欣赏作品,让学生对外国肖像画有直观印象。

  探索发展

  1、什么是肖像画?

  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包括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2、怎样赏析肖像画

  多角度赏析,技法、人物气质、内涵、精神世界和艺术家的思想等。

  3、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或熟悉的一幅作品尝试进行评述。

  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及知识补充。

  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我们体会到每一幅优秀作品背后无不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他们把历史背景、人物气质、内涵、精神世界用高超的技巧表现出来。学生交流,讨论并积极回答、发言通过学生欣赏、讨论发言突出学生自主能力,老师引导及补充让学生除了解肖像画的发展、风格演变外,还要体会作品的情感、思想、精神等。

  评述实践作业:同学们选择喜欢的作品,通过各种途径查资料,写下自己的欣赏体会。学生课后进行实践

  通过书写欣赏体会,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总结拓展中国人画的肖像画也不错哦!(课件展示相关作品)

  结语:

  虽然画中的人已不在,但艺术家运用精湛的技艺使他们在绘画中永生,这些艺术家也随着这些传世名作得到永生,世代受人们景仰。学生欣赏展示中国人的肖像画进行拓展,用结语突出本课主题。

初中美术说课稿6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编写意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8课《绚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做技术准备。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中,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他们感受、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2)能力目标: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发展目标:

  *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大量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 说教法

  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色彩作铺垫。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随着分析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 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然后,尝试利用参考图片或外出写生,画一幅写实性的色彩风景画。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借助自然风景与摄影、绘画作品,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关系。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 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合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分析光、大气层和照射角度,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特点以及环境的反射光等问题。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呈现暖色;阳光下景物,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对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现天空的颜色;叶子上的高光 受到天空色彩的`影响等等。对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图片进行较细致的色彩比较研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景物色彩产生的原因。

  2、讨论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为什么总是倾向某种颜色?

  对这个问题,通过活动来回答: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式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①. 教师用光源色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②. 教师用环境色彩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③. 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切入正题

  ①. 欣赏风景图片(播放音乐)。

  ②. 请学生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倾向。

  ⑴. 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景物中物体的色彩往往多种多样,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的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⑵. 教师从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中间面中拖出色块,请学生来判断、分析,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并总结规律。

  ①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②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③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的反光。

  3、教师提供风景图片,并标出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间面、背光面。

  4、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同样,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 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5. 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迷人的夏日》和《三朵 云》两幅作品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说出画面的色彩倾向;(色调)

  2、 归纳两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

  3、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6、绘画步骤:

  (教师演示,多媒体播放)

  1. 安排构图(展示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

  2. 画出主要色块。

  3. 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7、尝试表现

  参考图片或写生,选择适合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要求注意轻重、干湿、运笔的变化,)

  8、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信评价与交流。探讨各自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五、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欣赏范画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初中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熟知素描三大面、五调子和素描关系,并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掌握素描绘画的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以及对素描明暗知识的了解和创作体验,加深对艺术的认知,加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产生了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等艺术手段有关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正逐步形成。初中生的兴趣广泛,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理解力,设计能力,动作制作能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对物体形状、体积特征有更强的感受力,对于空间、运动、观察等知觉过程有更好的判断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学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知素描三大面、五调子和素描关系,并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掌握素描绘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分析、讨论中熟知素描关系,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他们的创作欲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加深对艺术的认知,加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对世界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掌握素描绘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素描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体验过程,针对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引导教学、演示操作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意识,主要通过欣赏、观察、思考等形式,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表自己见解,师生互动,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六、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设备、素描图片等。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进入新课讲授之前,我会分别播放两组鹅卵石的.线描与素描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喜欢哪一组绘画方式?为什么?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素描立体感,从而导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环节二:直观感知

  (1)导入之后,我将采用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个小实验,首先拿出一张白纸,请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只具有长和宽的二维平面,接着将纸卷起,在右侧打了一束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除了纸张变为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立体外,你还看到什么变化?我的学生可能会从物体明暗深浅角度回答。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光线照射物体上的变化,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明暗的兴趣。

  (2)而后,我会引导学生认识三大面、五调子,并提出问题:怎样区分三大面?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在同一光线下,受光的面会比较亮,就把它叫做亮面。背光的面由于受不到光照比较暗,就把它叫做暗面。平行于光线的面介于亮暗之间,就叫做灰面。这就是常说的三大面。明确三大面的目的是为了接下来学习五调子做铺垫。

  环节三:具体分析

  (1)学生认识三大面之后,我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并提出问题:如果对三大面细分可以分成哪五调子?学生会回答:五调子分别是亮、灰、暗、明暗交界线、反光。在这过程,要求我的学生在素描作品中指出三大面、五调子。

  (2)紧接着我会讲解:光线的照射加之本身的结构和质地,使世间万物产生极其生动有趣又迥然各异的明暗效果,然后播放两幅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两幅作品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特点?这一环节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质感不一样,都突出了三大面、五调子,使物体更有立体感,更写实、逼真。通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随后,我会播放一组素描关系明确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素描关系,我的学生会从明暗和三大面、五调子的角度回答,这一环节我将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目的是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艺术文化的感受能力,激发他们结合三大面、五调子创作具有立体感作品的兴趣,进而升华课题。

  (4)当学生对三大面、五调子有初步了解之后,我会演示如何运用所学三大面五、调子表现物体立体感创作的方法(步骤),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素描明暗的创作方法,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并将绘画步骤确定为:①勾出轮廓外形,完成平面形象组合;②确定三大面、五调子;③调整明暗,表现立体。

  环节四:拓展延伸

  1.课堂练习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应用本课所学明暗关系与表现立体的知识,任意选择一件感兴趣的简单物体进行描绘,尽量表现它的立体感。在此环节,我将巡视指导。作品完成之后,我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点评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优秀作品给予表扬,普通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2.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对创作思路的整理,解决教学难点,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为学生建立创作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养成创新的好习惯。课程结束后我引导学生收集更多素描作品,分析它的素描关系,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八、说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

  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节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属于_造型表现_领域。(地位与作用) 构图作为造型艺术的组织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形式美,发挥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我设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如何构图 ,初步了解并掌握 插花的基本方法 。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 欣赏插花作品,丰富学生审美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形成美化居室的意识。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学会插花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过程。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会用基本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画具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准备是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为了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参与学习: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较难突破,因此我精心设置多种教法:

  1、 欣赏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装饰画,让学生了解装饰画对居室环境的美化效果。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因材施艺制作装饰画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用讲解法、分析法、图表等等。

  引导学生模仿、观察、分析、创作。学生先模仿书本中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观察体会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搭配特点,分析积累经验,为下次创作装饰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教师的插花作品,,,,,花是美的使者它把羙带到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尝试做一件插花作品吧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通过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的。让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 2、

  3、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2、你的体会是什么?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纸的造型(之一)是浙江省义务教学初中美术第四册第二部分手工制作中一个教学内容,在手工制作中纸的造型是培养学生慧眼、巧思、妙手的有效途经。同时也为学习第六册纸的造型(之二)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依据对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为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落脚点,我确定本节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纸造型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能力目标

  学习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造型,培养学生的体积和空间意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造型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制作方法。

  难点:在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制作过程中双手的协调配合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本堂课的课间、课尾,我通过图片、音乐,两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去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

  2.讨论互助法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和互助精神。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讨论法

  把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讨论促进认识,增进友谊,掌握技能。

  2.学生指导法法

  以学生指导学生,让完成好的学生去帮助其他困难的学生,培养班级同学间的一种团结互助精神。

  (四)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定位在师生交往、共同探究复习方法,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作了如下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辅助,使本节课的教学更加直观,增加欣赏内容使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更加生动。

  学生:为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学生在课前准备必须的工具和材料(纸,双面胶,剪刀)

  轻松课间

  显示片头(一首歌曲、教学课题)

  让学生的心逐渐平静下来,给学习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

  导入新课

  让学生动手折纸――要求把一张纸折出一个立体的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什么叫纸的造型――就是把一张平面的纸塑造成一个立体的行。

  讲授新课

  (一)作品欣赏

  开阔学生视野,了解纸造型的作用和各种形式,揭发求知欲,促进课堂气氛。

  (二)技法讲解

  1、(绘、剪、划刻、切割、折叠、包折、卷曲、组合、粘贴)让学生知道通过这些手法可以创造出更加生动的形象。我主要通过具体的作品使学生来了解这些技法的运用。

  2、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纸的造型制作图示中各种线条的作用(提问讨论加深学生了解)

  (三)练习

  制作书中的公鸡使刚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巩固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以学生辅导学生的方法来完成这次练习,培养了同学间的一种相互协作精神,同时使更多学生能得到辅导上课效率更高。

  纸 的 造 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纸造型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学习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造型,培养学生的体积和空间意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造型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在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制作过程中双手的协调配合

  课前准备

  制作《纸的造型》多媒体辅助,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个折纸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导入

  让学生动手折纸――要求把一张纸折出一个立体的行

  (三)学习新知

  1、用多媒体辅助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一些纸的造型作品使学生明白用一些平面的纸也能做出如此漂亮的造型(揭发学生的兴趣)

  2纸造型的手法

  (绘、剪、划刻、切割、折叠、包折、卷曲、组合、粘贴)让学生知道通过这些手法可以创造出更加生动的形象。

  3线条所表现的意思

  表示向下折

  表示向上折

  表示轮廓线

  表示粘贴部分

  (四)练习

  制作26页公鸡(根据书中的图示制作)

  折 画 剪 刻 折

  (五)辅导

  由完成早并且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辅导(每组一个)

  做得快的同学根据26页的图绘制并折动物一个小结

  主要讲评学生的课堂练习为主

  (七)下课

  评课稿(美术课)

  本节美术课,潘老师在课前作了精心的准备,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辅助,节省了教师的板书和讲解时间,为学生创设了更多地动手时间,更为重要一点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纸造型的直观形象,对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安排合理,学生从开始导入到最后完成纸鸡的制作,完成了本次课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进行制作的热情高涨,动手制作的时间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特别是课的导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一种纸的造型,发展了学生个体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点很好。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基本解决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如利用媒体工具和学生的示范制作,使学生基本掌握了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的制作方法。

  建议:(1)提高评价机制的灵活性。

  (2)出现了鸡重心问题,未能最好的解决办法。

初中美术说课稿10

  主题阐释:

  本课内容为苏少版初中美术第十五册第4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习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展示风格各异、材料丰富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评述,感悟与体验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及独特美感;以学生非常熟悉且能驾驭的泥为媒材进行造型与表现,理解雕塑艺术的本质——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表达情感。本课为第二课时,通过对身边材料的观察、分析,探究运用新材料表现生命、创造生命的方法。两课时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具有综合性的完整的单元。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渴望探求新知识,喜欢张扬个性的年龄阶段,他们会萌发许多奇思妙想并急于表达出来。雕塑艺术学习内容几乎贯穿义务教育的不同阶段,八年级学生较为熟悉,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雕塑的表现方法及精神内涵了解较少。我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们“掠夺性的爱”的包围下,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环保意识也比较淡薄。

  毕加索提出了“拾来的材料”概念,这一创新性的材料开发使雕塑语言更加的丰富和个性化,因此,教学内容定为:创造之旅——“捡拾”来的生命。教学围绕以废旧物为材料的雕塑创作过程展开,设置了感受材料特点,探究制作方法,创新作品主题,进行创作实践,展示评价作品等一系列环节。教学从体验、感悟到创造、实践,由生活到艺术,层层递进。学生在赏析作品、探究材料、立意构思的过程中,在生命的快乐绽放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废废弃物雕塑的创作规律、艺术语言和精神内涵。

  案例评点:

  课前每班准备一只大纸箱,存放、收集班级师生使用过的废弃物品,如吸管、易拉罐、饮料瓶、胶带圈、报纸、杂志、光盘、电池等,课代表安排学生定期收集、清理、分类。

  (一)展示、表演,与材料亲密接触

  1.展示教师“捡拾”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生活来源。

  2.范作展示,学生带着好奇心观望。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一把老虎钳、几根电线,或者一只电子镇流器,几根铁钉,经过我们的手就仿佛具有了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经历创造之旅,给废旧物以生命。

  二、交流、探究,感受材料特点

  1.师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既容易获得,又具特点的废旧材料?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么处理这些材料的?自己是如何收集到的?

  2.学生分组汇总收集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搜集到的废旧材料分类。

  3.师生交流:与常见的'石、泥、铜等传统雕塑材料相比,废旧物作为雕塑材料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材料形态废旧材料种类主要加工方法常用工具

  点状材料稻谷、豆类、电池、贝壳粘贴、串剪刀、美工刀、胶水、切割机、焊接机、铅丝、钳子、线绳、线绳、乳胶等

  线状材料线绳、羽毛、芦苇、草捆扎、粘贴

  面状材料纸张、塑料、布卷、揉、缝制、团、粘贴、累积、弯曲

  块状材料金属、石、木、泥、石膏焊接、切割、堆砌、扎

  师生归纳总结:

  1)废旧材料的种类丰富,生活中常被人们随意丢弃,来源广泛,容易得到;

  2)废旧材料固有的形状、肌理、色彩、质地,呈现不同特点,给人不同感受;

  3)废旧材料形状多样,统括了点、线、面、块等基本造型要素;

  4)废旧材料雕塑方法多样,但容易受材料自身特点限制……

  4.参观了解别组所带材料,根据需要在组间进行适当的调换。

  三、尝试、赏析,探究制作方法

  1.在组内所带的材料中选择较一种材料,思考:可以采用怎样的加工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学生分组交流。

  2.课件出示表格,总结废旧材料塑造空间体积的一般方法及常用工具。

  3.师生总结:不同的材料应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制作方法。恰当且巧妙的方法能更好地体现空间与体积。

  四、创意互动,赋予材料生命

  1.我们已经熟悉了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创作方法,那么,怎么超能赋予材料生命呢?大家来试一试。

  师生商量选取一、二种材料,尝试“头脑风暴”,用不同方式进行空间与体积造型。看谁的创意巧,这么构思的理由是什么。

  一把老虎钳可以是什么?

  头脑风暴第一波:

  螃蟹的钳、动物的脚、站立的人、未来战士、一条鱼、武器、瞭望台……

  头脑风暴第二波:

  焊接上一只废簸箕就是一只“寄居蟹”;

  绕上一圈电线就是“运动员”;

  糊上彩纸就是一条“热带鱼” ……

  2.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让生命绽放的呢?

  1)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看到了怎样的“生命”?

  2)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

  3)采用了怎样的造型方法?学生展开想象谈感受。

  3.大家一起来试试:仔细观察课前所搜集材料,分组讨论可以怎样造型,选派同学在班级交流(一人或者多人均可,可边介绍创意边演示)。

  师生归纳:要做出生动富有生命的作品,就必须抓住对象的特点,结合材料呈现的基本造型元素及其他特征,敢于想象、创造,才能创造出有生命的空间造型。

  五、创作、实践,生命在快乐中绽放

  1.启发学生构思用材料雕塑的形式为身边的生命“塑像”,学生谈创作设想(材料、方法、构思的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师生共同帮助学生完善构思。教师引导学生不要追求外形的“像”,而要力求通过材料表现生命的本质、神韵。

  2.以“生命”为主题,创作一件或一组雕塑,可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要求:

  1)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

  2)作品构思巧妙,富有创意;

  3.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

  4.教师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并给与鼓励。

  六、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

  1.作业过程中,迅速将学生创作过程和他们的作品迅速展示出来。

  2.创作基本完成,学生围绕自己创作生命的过程谈创意,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从美术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作品的创新之处、独特之处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作品不是那么完美。

  3.在师生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作业。

  成效分析:

  本课首先采用废旧的物品导入,让学生先了解废旧材料给材料分类,激发学生积极加入活动,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对废弃的材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的形象直观的导入,让学生生发现废弃物也可以塑造生命。

  让学生感受材料的特点,它们各自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加工方法和所需要的工具。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

  创意互动学生充分交流、探讨的机会,体会团体合作的乐趣。头脑风波,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的思考,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的思维,大胆的设计让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学生在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中结束本节课,并完成了本节课件的教学目标。

初中美术说课稿11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xx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xx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xx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4534535aaa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小结: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初中美术说课稿12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初中整个美术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的分类,以及学习美术的意义,由此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了解美术的种类,认识美术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美术的概念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什么是美术,第二部分说明美术的分类,第三部分是学习美术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小组讨论法。

  三、学法:

  本课从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入手,运用学生讨论、欣赏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讨论、憧憬中愉快地度过四十五分钟。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一、课堂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美术?(3—5分钟)

  1.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2.教师指名让学生以举例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见解。①大部分同学只能说出画画是美术,个别同学可能会说出建筑设计、雕塑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等是美术,教师首先肯定他们的说法。②紧接着教师引导从早晨一起床开始说起。

  教师:床——家具美术、被面——染织美术、衣服——服装美术、牙膏、牙刷、梳子、脸盆、盘子、筷子等——工艺美术、自行车——工业美术、教室——建筑美术、室内装修——环艺设计。

  学生:尺子、书包、小盒、头花、手表、鞋子、冰箱、电视、书法、摄影等,这些都是美术。

  结论:大家生活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美术。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美术的世界(5—8分钟)

  教师重点讲解并出示幻灯片(本环节以教师引线,学生举例,教师补充说明为主)。

  1.美术的含义(教师口述内容并重点解释)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齐白石的《荷花蝌蚪图》等中国画作品和蒙克的《呐喊》等油画作品。

  提出问题:完成这几幅作品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认识,都涉及到了美术定义的问题。

  2.美术的分类(15—20分钟)。

  基本内容:美术包括:①绘画:东方绘画[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日本画等]、西方绘画(水彩、水粉、油画、素描等)②雕塑:圆雕(完全立体的可以四面欣赏的'一种雕塑)、浮雕(半立体的,浮着在另一平面上的一种雕塑)。⑧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象牙雕、玉雕、金银首饰等)、工业美术(电视、洗衣机、交通工具、花布、陶瓷等)、商业美术(装潢、广告、橱窗等)。④建筑:公用建筑(学校、商场、体育馆、公园等)、民用建筑(居民楼、四合院、农舍等)、纪念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等)。另外书法、摄影、篆刻等也属于美术范畴。

  绘画和雕塑属观赏性艺术(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工艺美术和建筑属于实用性艺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可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同样具有观赏价值。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摄影、篆刻的图片。

  (2)、提出问题:这些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提示:造型的、材料等)

  (3)、学生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

  3、美术的作用。(7—10分钟)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的作用包括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

  教师活动:(1)出示幻灯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给大家什么信息?(老师给予引导。)

  B、大家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呢?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能力拓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训练主动思维的习惯)

  4、课堂回顾:(2分钟)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美术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的作用等,使大家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的基本知识,为大家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5、课堂小结:(3分钟)由此可见,大家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当你需要穿一件漂亮的衣服时,是不是需要有人来设计?当你走进饭店吃饭时,需要不需要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呢?当你住在一间低矮的平房里,你想不想住进一座舒适美观的大楼呢?当你住在家离学校较远,你想不想骑一辆既好看又轻松的自行车呢?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有人来设计。而未来的设计者就在你们中间,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美术争取当一名美术设计师,把大家未来的生活创造得更美好。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三、美术的作用

  绘画、 篆刻 教育作用

  雕塑、 认识作用

  建筑、 审美作用

  设计、

  书法、

  摄影

初中美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河北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第5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理解摄影当中一些专业名词,如镜头、蒙太奇、景别、镜头运动等,通过观看摄影作品,掌握摄影的角度,用绘画或者摄影的方式表现故事脚本,体会摄影艺术语言的魅力,提升摄影基本素养,开阔眼界。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而且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美术创造能力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的重要时期。但是对于故事的摄影角度和作品情感的表达能力较弱,所以我会采用欣赏视频资料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感受,提升影像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像艺术的基本语言和造型要素,并尝试运用影像表现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推、拉、摇、移等方法发现运动镜头的技巧,并根据情节发展将不同的镜头效果进行合理组合,形成创意十足的影像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影像艺术的魅力,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影像的镜头,掌握镜头的外部运动方法。

  难点:合理并有创意的利用镜头表现不同的情节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练习与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摄像机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

  我会播放《哪咤之魔童降世》片段,请同学们体会震撼的画面效果,体会不屈服命运,敢于抗争的精神。进而理解摄影正是以动态过程,借影像表达深切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由此导入课题《用影像表达》。

  通过这种多媒体展现的方式导入,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节二:逐步赏析,剖析摄影

  1、镜头和蒙太奇

  我将展示单个镜头宠物照,再次将6幅画面都展现出来,同学们描述故事内容。

  通过欣赏,体会镜头是构成摄影艺术的基本单位;蒙太奇就是电影镜头组合在一起的技巧。

  2、比例

  其次引导学生对比《黑客帝国》宽银幕16:9和电视屏幕比例4:3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由此引出宽屏幕视觉冲击力逼真、强烈;电视屏幕需要预见各事物运动方向,做好构图。

  3、景别

  再次我会让个别学生操作摄像机镜头,通过由远及近的焦距变化,体会拍摄同一事物,构图上会发生的变化。由此理解景别分为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4、镜头运动

  最后我会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英雄》、周星驰、惊慌的人三组影视片段,画面运动类型和所表达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由此总结镜头的外部运动主要有:推、拉、摇、移、跟。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动手操作摄像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对摄影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自身摄影的素养。

  环节三:深入学习,示范讲解

  我会用绘画的形式演示《做家务》镜头变化过程,先清扫,后倒垃圾。学生观摩学习,说出镜头运动方式和观察角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摄影脚本的表现形式,学会选择更好的摄影拍摄角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四: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1、布置活动练习:我会鼓励学生用手绘或摄影的形式表现一个短故事,并且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更恰当的角度,表达情感。

  2、播放音乐展示作品,采用互评、师评的方式评价学生作品。我会引导学生从想象力、观察角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活跃课堂气氛。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摄影世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用摄影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美。

  2、课后请同学们登录摄影网,搜集自己喜欢的摄影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落实了新课标中指出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最后的作业具有拓展延伸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素养,丰富美术积累。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我采用大纲式板书,特点是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初中美术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岭南版第15册《艺术品博览与拍卖》,我将其改编并重新定名为《鉴宝—艺术品鉴赏》。今天我将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展示教学实践过程的精华,说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

  最后对整堂课进行客观的教学反思,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程度。

  一、首先说教材。

  之所以对本课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因为自己以及众多同事都对本课的教学存在困惑,认为在单纯的美术课堂上很难开展教学。原因是:艺术品鉴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仅仅使用图片、文字和语言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发现本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向学生介绍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艺术博览会以及艺术品交易市场;

  B、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拍卖会的形式及拍卖程序和要求

  C、让学生了解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

  D、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健康的价值取向。

  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很难在一节课中面面具到的展开。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我将原有教材进行改编,自创了新的教学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1、加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鉴赏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而非单纯考虑价格的高低;

  3、突显文化产业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的支柱作用,使学生具备审查、评价、判断美的能力。

  为了完成好上述内容,我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这一教学难题。

  1、课前预习的部分,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艺术博览会、艺术品的概念和范畴等知识进行搜索、整理、汇总,使学生对这些陌生而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利用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和直观的感受。于是我选择了央视二套的《鉴宝》节目,因为节目中的“宝物展示”、“专家点评”等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直观、详尽、权威的鉴赏知识,节目中的“鉴宝开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鉴赏的平台。

  3、将教学目标精简、压缩,做到一节课只认真解决一个问题。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A、以多媒体视频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权威的鉴赏知识,了解书画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了解书画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价格)高低的取决因素。

  B、由小见大,培养学生对待生活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教会学生鉴赏一件艺术品的主要依据;从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知识的良好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

  在课改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明确了本课的课业类型属于“欣赏评述”的范畴,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书画艺术品的鉴赏”这一重点展开,明确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之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下畅所欲言。在评价的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整堂课的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养成永久学习的良好兴趣。

  二、了解并明确了以上内容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

  A、学生预习课本、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和归纳所需资料、携带自己或家人、朋友收藏的书画艺术品到课堂。

  B、教师认真分析各班学生的不同状态、录制剪辑视频资料、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直观的影像资料中充分调动学生发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考与探讨的过程。

  3、教学策略:

  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提出设问,进而提炼学生问答带领学生深入探究

  三、下面我将按照课堂教学的进程:导入、新授、课堂作业、展示收藏和课堂小结五个部分来展示我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精华

  1、导入——是一节课精彩的开始。(观看导入实录“导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利用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沉积,并落脚于书画艺术品,通过对比《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与摹本,进入本课鉴赏的主题,也为课堂作业部分的中国书画主题鉴赏埋下了伏笔。

  2、新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会学生鉴赏书画艺术品的角度。

  A、(观看实录“新授1、2”)在检查学生的预习、交流资料的环节。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展示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的有关艺术品概念和范畴的资料。引导学生将思维由艺术品的鉴赏集中到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之中。

  B、(观看实录“新授3”)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依据,我利用《鉴宝》节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品欣赏的角度。在欣赏之前设置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在这段录象中详细的描述了藏品的基本信息、包装形式、作者及其社会地位,为学生进一步的欣赏和鉴定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

  (观看实录“新授4”)正是有了这些直观、详尽的视频资料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从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图片、文字、语言的优势所在。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聚精会神,并认真的做了记录。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答有所依,自己则完全以引导的角色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和深入的探究。

  C、(观看实录“合作学习1”)课堂上设置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现场鉴宝开价,给学生设置有关包装、价格和地位的疑惑,尝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件书画艺术品的价值和真伪,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使每位学生都有角色观念、有任务。(观看实录“合作学习2、3”)学生的讨论认真而激烈,每个人都参与到自己的角色之中,并尝试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述,其中吴思慧同学提出了“这是清初还是清末的作品”的问题,说明了学生对问题有所思考,也说明前面所讲述的`知识点在她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般的图片所难以解决的!

  然而学生只将注意力放在了年代和作者的社会地位上而忽略了一件艺术品的鉴赏的主要依据是其绘画风格和艺术风格!(播放实录“价格公布”)所以无论是他们的点评还是开价都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价格有着很大的距离,因此当80万元的价格公布时,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叫声。(播放实录“专家点评”)于是接下来的专家点评就显得额外重要,鉴定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特别是对绘画风格和艺术风格做了详尽而权威的分析,如:清宫旧藏、臣字款作品、内容上是乾隆皇帝的诗、绘画风格上学习了王元祁和黄公望的批麻皴、小青绿的设色、馆阁体的书法风格、等都与作者的存世风格一致!再次阐明了艺术风格是决定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

  3、课堂作业——有效的检验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经过了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经历了由懵懂到逐步清晰的过程,掌握了基本的鉴赏角度,在进行总结概括之后,最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于是我利用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播放实录“课堂作业1”)我将导入部分埋下的伏笔重新挖掘出来,让我的学生利用鉴赏的知识对《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与摹本相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我允许学生根据刚刚学习过的知识对两件作品进行提问,这样我就可以通过他们的提问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4、利用展示收藏的环节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播放实录“藏品展示1、2”)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将课前准备的书画艺术品进行展示,并按照学习过的内容详细描述其外部特征、艺术风格、收藏原因和对自己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鉴与赏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展示了自己家人以及自己亲自绘制的书画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这个环节也将艺术品的鉴赏拉回到现实生活之中,在这一环节中我强调了“识货者为宝”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5、课堂小结——是对知识的回顾、对感受的总结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中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短短的5分钟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学生是否掌握了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是否树立了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呢?张文丽同学的回答从非常全面的角度阐述了艺术品鉴赏的依据,并着重指出了艺术风格的问题,这充分说明这节课所采用的系列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一节课结束了。回头想想有收获也有遗憾。在认真思考之后我认为我的这节课有以下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成功的解决了教学困惑。课前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查找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状况;课堂上视频资料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详尽、权威的知识内容。

  2、教学目标明确、精练、不贪大。紧紧围绕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依据而开展,砍掉了艺术品博览会及交易市场的内容,将其作为课前预习的部分自主学习,将拍卖会作为课后拓展的内容进行课程的延续。

  3、利用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淡化欣赏课的枯燥。在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设置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本课的学习活动,在掌握艺术品鉴赏依据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尊重别人、表达自己,并为自己的价值取向的确立明确了方向。

  4、合理安排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和位置。由始至终我都站在课堂主导的角度面对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成功的改变了欣赏课中教师“一言堂”的枯燥和乏味;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有褒有贬,有效避免了对学生一味的吹捧和盲目的鼓励。

  不足之处:

  本课的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运用上,引导和设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我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有待改进。如在对《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和摹本进行鉴赏时,我说(录象演示),问完之后我所面对的是学生的一阵沉默,学生好象并不明白我在问什么,其实自己的目的是要学生根据刚才了解的鉴赏依据,对两幅画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但是之后四五个学生的提问中只有吴思慧同学提到了艺术风格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如果在问题的设置上能够再精练、准确、明晰一些,学生的迷茫可能会小一些。

初中美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色彩与生活》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学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色彩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则是: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色彩为主线贯穿,依托视觉形象引导,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绘画工具如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图片并提问: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起学生兴趣。接下来我会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继续追问:假如让你选择,你想生活在哪个环境中,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为什么?揭示课题《色彩与生活》。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色彩三要素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蔬菜、天空及衣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当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出示两组家居装饰图,鼓励学生观察分析:两组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本课学习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方法,为校服进行色彩搭配。学生创作完成后自主展示并描述作品,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总结。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积极参与评价。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色彩三要素及色彩搭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举例说说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让色彩动起来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冷色调搭配、暖色调搭配、对比色搭配

【初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说课稿05-22

初中美术说课稿最新11-20

美术说课稿09-22

说课稿:美术鉴赏12-10

美术说课稿范文06-07

美术欣赏说课稿09-15

美术说课稿模板05-13

美术说课稿模板[经典]08-29

初中说课稿01-30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