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时间:2024-09-03 10:54:57 欧敏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通用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通用7篇)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1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天我为大家讲课的内容是《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

  (一)教学内容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本课则掀开了祖国历史的篇章,内容包括了三个子目,即“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我国远古居民的演变发展过程,具有时序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课标要求

  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是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于何时何地的基础。本课不仅掀开了祖国历史的序幕,也涉及到人类起源及演变的问题,对同学们今后学习世界史也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

  课标对本课知识作了如下要求: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根据课标来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为简单。我结合教材内容,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以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了解他们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我国境内远古居民不断演变发展进步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感知、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基本史实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原历史情景。初步掌握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在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历史信息,构建起远古居民发展演变的历史框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同学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初步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及人类本身”的唯物史观。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人类的起源,元谋人的地位和基本情况,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依据:人类到底从哪里来?对于这一问题,教材虽未重点阐述,但有必要为同学作简单介绍,这符合七年级同学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的掌握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与联系,也有利于同学总体把握远古居民的概括及其发展的历程。

  难点:从元谋人到山顶洞人,他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特点,火的使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社会组织形式。

  依据: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学生掌握远古居民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情况有利于理解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完善自身并推动社会的发展。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 教法

  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刚告别小学生活,踏入初中课堂第一次专门地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几乎没有历史学科的理论基础。但他们拥有童年时期的天真好奇,又具有强的求知欲。感性思维很强烈,而理性思维有待培养。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我将大力发挥他们的感性思维,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使之在脑海中形成远古居民生活的情景图,同时又引导其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逐渐培养其理性思维。

  三、 学法

  学法指导上,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并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自主学习和探讨合作等学习方法,提高其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初步具有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可能存在的疑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计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老师的指导,识记基本知识点和掌握重难点。

  (二)讲授新课

  导入:

  我将紧密结合课本及现实生活,由现代社会中的人引出“人类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利用教材引言的神话传说和播放一段人类起源的搞笑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探讨人类的起源,从而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教学:

  这节课我将结合教材内容结构清晰及学生历史基础薄弱的特点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的同时,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子目的学习。

  在学习第一个子目之前,我将承接导入的问题,对人类从猿到人的演变做一简单介绍,以消除同学们对“人类到底从哪来”的疑惑,使学生对人的起源有着正确的认识,由此过渡到第一子目的学习:

  1.、我国最早的人类

  这一子目内容较为简单,我将以学生看书自学为主,结合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遗址分布图和其他关于元谋人的图片,老师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识记目前所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元谋人的生活地点、年代及其生活状况等基本知识点,并拓展我国境内其他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让同学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其中重要的有北京人,山顶洞人和蓝田人等,从而进入下个子目的学习。

  2、山顶洞人

  对这一子目的学习,我同样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本,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点。着重通过学生比较北京人与古猿和现代人的头像来了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以让学生更加明白,人类是怎样一步步地从猿演变到人的。此外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北京人的社会组织形式及火的使用,使同学们体会到远古居民艰难的生活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曲折漫长的过程。几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进入第三子目学习。

  3、山顶洞人

  在这一子目的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用比较的历史方法,以山顶洞人与北京人作比较,来强调山顶洞人的进步性,即山顶洞人的磨光钻孔技术,学会人工取火,缝制衣服和对死者的同学与同情,以及山顶洞人的氏族组织形式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在与大自然抗衡的艰难困境中,凭借着坚韧的毅力,不断前进,最终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人类文明。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人的劳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课后小结

  第一,我将请学生想象并描述北京人或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或者呈现一个故事,让学生找出不符合史实的错误,以强化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第二,用表格形式,让学生填写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发现的时间,生活的地点、年代,使用的工具,社会组织形式等项,从纵向了解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

  5、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活动与探究”的内容。

  五、 板书设计

  我将通过传统教具黑板设计提纲式板书,并嵌入基本知识点,使用PPT设计图片及辅助材料,以达到既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同时,又对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有着直观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本着素质教育的理念,结合七年级学生鲜明的特点,本课把教材知识和趣味学习融合为一体,以期培养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陶冶学生对祖国源远流长的文明的热爱之情。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了解一些简单的考古知识。

  (4)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5)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与原始居民的巨大反差,了解人类历史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化的。

  2、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分组讨论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差别,针对教材提供的图表自主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水平的差异和原因。学生分组,一组扮演北京人,一组扮演山顶洞人,各自说一说自己的生活,然后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3

  【课程标准】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生产生活情况等;

  (3)掌握图片: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2、过程与方法

  (1)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2)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3)进一步认识团结就是历史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北京人

  2、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加故事: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1)神创论:西方:上帝造人;中国:女娲造人

  (2)进化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环节一】展示目标

  地图和图片展示法:三种古老人类名称、图片和地理位置,强调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课本中将要学到的三种是其中的典型。

  【环节二】自学检测

  1、完成《金榜》填空部分;

  2、快速抢答: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的人类?会人工取火、模样和现代人相近的人类?

  【环节三】合作解疑

  1、为什么说元谋人是一种远古人类而不是动物?(阅读教材第一段找出答案;图片展示并说明;明确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2、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图片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提示:从前额、眉骨、颧骨、嘴部、下颌等处比较,并提炼结论。一方面:北京人的前额低平、眉骨突出、颧骨很高、嘴巴前伸、没有明显下颌,说明北京人还保留了古猿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说明北京人已经是人而不是动物。结论:北京人为一种正在进化过程中的远古人类,可称为北京猿人。)

  3、想象一下,如果你穿越过去,成为一个北京人,你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你的一天将会怎样度过?

  4、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火的使用有哪些好处?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4

  【设计简说】

  本课主要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初步的接触历史的学习方法为主,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讲述历史故事、渲染历史气氛等方式,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历史、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把课堂分为三部分来学习:神话中想象的答案、遗址中出土的线索、尘埃中封存的真相。明确本课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更清晰的把握上课的思路,达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落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存相关史实,培养学生通过遗存了解古人类的生活的能力,并通过比较三个人类遗存,认识人类进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知道考古工作者和古人类学家发觉古人类遗存并据此推断古人类发展脉络的艰难历程,了解挖掘古代遗址和研究化石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祖国境内远古人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考古工作者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探索精神。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特征和身体特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遗址与化石的含义和历史意义。

  难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首先大家跟我看屏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历史”。什么是历史呢?它有很多层的含义,我们要学习的历史通俗点讲就是“人类的过去”。那么我们学习历史从哪里如何入手呢?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国家的过去吧: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师:这节课其实是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人从哪里来?其实我们的祖先从很早开始就试着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什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想象,神话

  师:对,我们的祖先往往在神话中想象他们的答案

  一、神话中想象的答案

  师:那么,我们的祖先想象了哪些神话是和中国人的起源有关的呢?

  生:女娲造人

  师:很好,盘古开天、女娲造人,有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讲讲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呢?

  生:一位学生讲授神话故事(如果说的好大家鼓励,如果说的不完整,就和大家一起看女娲造人的视频)。

  师:那么在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

  这个神话中,我们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这个答案有科学依据么?

  如何科学的探寻答案?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由此引出化石、遗址两个概念)

  师: (多媒体展示化石的相关图片)既然遗址中出土的化石是我们研究中国人起源的重要线索,那么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第二个板块: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从这几方面认识一下元谋人遗址:出土地点、生活年代、出土地点、历史意义(多媒体展示)

  生: 阅读教材,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找一个小组的代表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大家注意几个地方

  元谋人遗址出土了碳屑和烧骨这说明了什么?

  元谋人出土了粗糙的石制工具,这说明了什么?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5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学情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观察图片、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其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认识: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山顶洞人”是本课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分组导学,问题式探究,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了人类,才有人类的历史。那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传说,那么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呢?哪个同学来说一说。

  师:很好,同学们说的都是传说,一个是中国的,一个是西方的(ppt展示图片)但这些都只是神话传说,并不可信,这些传说都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由来的困惑。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那么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生:类人猿

  师: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出示“我国远古居民分布图”)

  师问:原始人类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

  师总结:我国的远古人类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也就是今天为什么把长江黄河称为母亲河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这些史实证明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个典型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描述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期艰难的生活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

  一、自主先学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和基本生活状况。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活动设计: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距今年代久远,考古学家主要是靠地下埋藏的遗址、遗存、考古发掘出的遗迹、遗物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我们这节课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争当优秀考古学家,进行一番考古探究活动。

  【活动一学习考古】

  师引:我们先到云南元谋县看一看。学一学如何做考古学家,看看能发现些什么呢?教师点击出示图片:《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使用的石器》、《元谋人化石层中发现的炭屑》

  师接:经科学家测定,这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石器、炭屑、烧骨存在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这也就是说,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

  师问:“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呢?并说明你推断的理由。”

  师展示《原始人在打制石器图》问:你觉得他们是怎样制造工具的呢?

  师追问:由此你还能推断出什么结论呢?

  师小结:大家分析的很好,尤其是元谋人会制造工具这一结论非常重要。由此看来,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了。

  【活动二练习考古】

  【过渡:】我们再到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看看。(点击北京人的链接出示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是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的,此后又有多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我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发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此后,在周口店地区先后又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髂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于1987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

  【创设情境:】通过刚才在元谋县小试身手,大家已经初步学会了通过遗址、遗存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了,那么,同学们再到北京周口店练习一下考古本领。各小组成员一起努力,寻找一下在这里都有什么发现呢?这些发现和复原图说明了什么?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发现的多,推断的.有理?

  出示四组图片。

  【分组展示:】

  第一组:头盖骨和头像

  师问:你能描述一下北京人的相貌吗?

  师引导学生从表格项来对比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不同。

  第二组:石器

  师问: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怎样制成的?

  师追问:想像一下,假如你们是当时的北京人,你们会用这块石器做什么呢?

  师小结: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留下来了十多万件,这些石器有的形状扁平而刃面锋利,我们称之为刮削器和砍砸器,可砍伐树木,刮削木棒和窜割动物。还有三棱形的尖状器,可以挖掘植物的根和茎等。它们都是用石头敲打而成的,十分粗糙,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在考古学上称作旧石器时代。

  师追问:你们组从这些工具和它们的用途方面,还可以推断出北京人的生活活动有哪些呢?

  师结:北京人就是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这也说明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第三组:社会组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北京人为了生存,往往几十人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第四组:火

  (点击出示图片)

  师问:你们觉得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呢?又是怎样保存火种的呢?

  师解释:据民族学的资料分析,原始人保存火种一般采用篝火法。使用时不断往火堆中投放木头;不用时用灰土盖住火,使其阴燃,在用时扒开灰土,添草木引燃。

  师追问:北京人用火来做什么呢?火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活动提升:】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基本了解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下面,再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和展示。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比如文字描述、绘画、小品等等。

  师:播放一段北京人生活的视频。

  【活动三比赛考古】

  【活动设计】通过刚才的训练,同学们已

  经是不错的考古学家了,下面我们就分组

  比赛,看看哪一组是最优秀的考古学家。

  【活动介绍】: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龙骨山顶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群古人,因为是在山顶洞里发现的,因此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大约三万年前。(出示山顶洞人遗址图)

  师:下面我给大家一些图片,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山顶洞人是如何生产生活的?讨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呢?

  师引导学生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爱美意识、人工取火、生产活动、社会组织等方面比较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

  师追问:你们根据什么认为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了呢?你能想象出他们是怎样发现取火的办法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补充说明:从骨针和这些器物,我们可以知道山顶洞人已经对磨制和钻孔技术非常熟练了,在钻孔、磨制石器时会产生火星儿,这肯定给了他们取火的启发。而在山顶洞遗址中发现的赤铁矿碎块和灰烬、炭块以及因燃烧而变黑的兽骨片,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山顶洞人可能已经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师引深提问:你们觉得人工取火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由于人工取火的发明,使人类进一步征服漫长的黑夜和严寒,而且他们可以不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了,他们能够沿着河流和海岸,散布在大部分地球上。

  活动的范围扩大了。这也是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你们还能找一些例子说明这一点吗?

  师补充讲解: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人们进行狩猎活动,特别是捕获大而凶猛的动物,必须具有机智、勇敢和较强的组织性。这比采集活动复杂,是以前那种比较松散的群体难以应付的。这就要求有一个比较大而又稳定的团体,以便更好地互相协作,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因此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贵贱的差别。)

  三、归纳提升

  1、知识归纳:用表格归纳总结祖国境内三个典型人类。

  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体形特征

  工具、生产、生活

  社会组织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2、认识升华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祖国境内的三个典型原始人类遗址,你有哪些收获和认识呢?

  四、推荐作业

  画一幅北京人或者山顶洞人生活的想象画,要体现出今天所学的内容。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促进,通过师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浅入深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阅读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又了人类,才有人类的历史。那么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传说,请看大屏幕,这是两个比较熟悉的传说。(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图片)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讲一讲这两个传说

  生:略

  师:这些传说都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由来的困惑。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那么人类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多媒体展示“类人猿”图片)

  生齐答:类人猿

  师: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板书)

  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人类遗址分布图”)

  师问:1、在我国境内有哪些主要的远古人类遗址?2、其中已知最早的是哪一人类遗址?

  生:元谋人

  (板书)一、元谋人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这里你能获取关于元谋人的哪些信息?

  生:

  (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好。我们是从书本上获取的关于元谋人的信息,而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取的这些信息呢?

  生: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例如: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多媒体展示)

  师: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比较进化的另一个远古人类──北京人。

  (板书)二、北京人

  (多媒体播放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纪录片)

  师:看过片子,哪位同学结合教材讲述一下北京人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

  生:略

  师: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与多地方发现了远古人类遗址,其中以北京人遗址最为著名。1987年,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接着,我们就来一同了解一下北京人。

  生:

  (多媒体展示)

  师:北京人的模样和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

  小游戏:照镜子

  拿出你们手中的镜子,看看镜子中你的头像与北

  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

  生:

  师: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了北京人的模样,接着我们来一同走进他们的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多媒体展示)

  师:从上面引言中我们能够知道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生:恶劣

  (多媒体播放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动画片)

  生:工具:石块、木棒

  住:山洞、群居

  食物:猎取、采集 (多媒体展示)

  火的使用:天然火

  (多媒体播放北京人用火的动画片)

  师问: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生: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师:同学们都动脑筋了,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接着我们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该如何渡过?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浮想联翩:

  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绘画、编故事、演短剧等形式不限)

  (多媒体展示)

  生:组一:学生展示简笔画

  组二:小品:女人在树上采集果实,一部分男人在河边捕鱼,另一部分则追赶野兽。采集渔猎完毕后,回到山洞平分食物。

  组三:讲故事

  师: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精彩,老师很佩服你们丰富的想象力。北京人为了生存,不断地同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如果类人猿不需要劳动就能获得食物,人类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域,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他们是山顶洞人

  (板书)三、山顶洞人

  (多媒体展示)

  师:虽然山顶洞人同北京人生活在同一地域,但经过漫长的进化,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呢?

  生:体质进步: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术: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会捕鱼

  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体──氏族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生活图片)

  师:无论是元谋人、北京人还是山顶洞人,它们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劳动。正像恩格斯说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下面我们就来感受劳动的快乐。

  巩固升华:

  动动手: 每组选一名同学到前面来钉纽扣,在规定的时间内速度最慢的同学要在你所代表的组内另选一名同学,和你分别谈谈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生:谈感受,略。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7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旧石器时代、氏族与氏族公社。

  能力方面: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思想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如北京、陕西)可以参观原始社会遗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一、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建议教师先让学生看书第一页“我国遗址分布图”同时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肥沃的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潭,众多的'江河给我们灌溉之利,纵横的山脉,茂密的森林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提出问题“在这些远古人类中,谁是我国最早的人类?他的发现时间和地点?”学生读书,并回答问题。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简单补充一些有关元谋人的知识。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完我国遗址分布图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学生的答案中会有分布较多或均匀的说法,教师少作补充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 北京人

  关于北京人建议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告诫他们——落后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约70万年至20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建议教师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补充。(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还残留某些猿类的特征)。

  4、生活情况:

  ⑴使用打制石器。

  ⑵已经使用天然火。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⑶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七年级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11-18

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11-13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01-13

高中历史说课稿03-04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12-16

历史说课稿范文集锦09-17

高中历史说课稿优秀11-26

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04-21

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