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时间:2023-12-10 07:27: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1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下面我就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目标

  本课时我制定的目标为: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指导正确书写“哇、怪、每”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有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出现了陈述句、反问句和感叹句。其中,感叹句出现的次数最多,在句中表达的语气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14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被蚜虫吃了很多,邻居好心劝他治治虫,他不但不听还说:“我要的是葫芦”。最后,叶子被吃光,他却连一个葫芦也没得到。说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但是对于葫芦为什么变黄又纷纷落下这一原因不清楚。因此,仔细品读文中的句子就变得十分重要。文中那个种葫芦的人,他的语气是随着葫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看到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绿叶时不禁赞叹:“多可爱的小葫芦哇!”当发现叶子上爬满蚜虫时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因为他关注的是结果-----葫芦,对叶子的生长毫不在意。正因为这一疏忽,说明他还不明白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叶子都没有吸收养分,如何能够开花结果呢?读好文中的感叹句,能够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我要的是葫芦》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展开的,选编一些能够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语言故事。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学生主动读故事的兴趣,在阅读中抓住有特点的句子,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感悟人物的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提高朗读、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接触到了感叹句,知道感叹句是用来表达强烈情感的。在多篇课文中都有出现感叹句,而一般出现大多以赞美的情感为主。《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表达不同语气的感叹句。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句子的这一特点,反复朗读,读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同时也为我们读懂课文奠定基础。

  也据此,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随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难点确定为通过朗读体会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记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随文识字法、朗读法、教授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朗读法、举一反三。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开课我便以邀请朋友的口吻出示葫芦图片,指导学生读好“葫芦”,并说出识记的方法;接下来为学生简单介绍葫芦的作用。当学生看到可爱的葫芦,尤其是看到葫芦可以做工艺品或是乐器时,个个对小葫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从而由此转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学习重点。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自主识字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教学生字“盯”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看字形猜字义。学生一看就知道这个字表示看的意思,接着让学生盯着老师看,通过动作说说这是怎样的看?最后让学生说出几个与看的意思相关的生字。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识记住了“盯”字,并积累了与其意思相关的其他生字。再如教学“哇”的时候,学生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进行识记,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首儿歌,将“哇、娃、蛙、洼、挂”几个字都用上。这样以一带多,不仅识记了新字,还能够巩固已经学过的字。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指导书写

  本课会写的字一共有8个。第一课时中安排了三个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学时,引导学社先观察,再说说需要注意的部分,如“口字旁”书写的位置,“竖心旁”的书写笔顺等,接着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进行描红练习。最后进行展示。

  (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仍以课文内容为主,为学生留下悬念,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了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简短的故事里不仅蕴含着中国的文化底蕴,即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和谐的邻里情。同时还有丰富的语言句式典范,如感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反问句“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等,这是对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和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具体落实。也是课程标准中“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的具体表现。

  二、说学情

  本文的语言描述浅显易懂,加上第一课时对课文的'生字词和内容都有大致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引导孩子探究葫芦落了的原因就相对容易,但故事隐含的深刻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老师着重指导。

  三、说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以往写字的经验,端正地书写“盯、治”等生字。

  2、联系上下文,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其中,联系上下文,体会种葫芦人的想法,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要尊重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增强,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五、说学法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引导学生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质疑激趣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内容,首先在开课伊始出示一道填空练习,通过这道填空练习,回顾了葫芦的可爱,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同时又进行了说话练习,起到了内化语言,积累语言的作用。然后再通过课后第一题“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落了”这一问题的抛出,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原因,对话文本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了两步展开教学。

  第一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让孩子们对比读,体会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的不同语气;通过“盯”和“自言自语”两个词语去品悟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的虫并不放在心上,感受他“一心只想要葫芦”,不听别人劝告的固执。同时利用形声字的规律等指导学生书写。

  第二步在孩子们了解了种葫芦人的心理活动后,相机补充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资料,让孩子们懂得叶和果之间是有联系的。

  (三)发展思维,内化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语言训练:

  1、说一说:如果你是那个人的邻居,你看见叶子上有小蚜虫,你会怎么劝呢?

  2、写一写:第二年春天,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这样内化了课文语言,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锻炼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为此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山河小学教师刘敏。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这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懂得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

  1、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呢?我觉得首先应该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喜欢的动画的特点,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跳动的葫芦,让学生欣赏,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激发起来。同时让学生说说在社区的植物园里或自家的花园里所见到过的葫芦有哪些了解。同时,老师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学习“葫芦”二字。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了解更多的有关葫芦的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有关葫芦知识。告诉学生:葫芦的茎又细又长,会绕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这根茎也叫藤。藤的两侧长着许多心形的叶子,开的花是白色的。结的果实叫葫芦。它的形状像两个球连在一起,中间细,表面光滑。它可以用来盛东西,也可以放在柜子里供人们观赏,多可爱啊!特别是当介绍到许多人还把葫芦制成工艺品时,学生对葫芦一定会充满兴趣,从而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根据课标中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同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课件听读课文后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教师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了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教师用简捷的语言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吧!引入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请学生找找,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葫芦长得可爱?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出更喜欢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通过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突出葫芦的可爱。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如果你也有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啊?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能点燃学生说的欲望之火,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人们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在学生们美好憧憬中教师又要不失时机地追问课文中这棵可爱的小葫芦到底怎么样了?过渡到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

  新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段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插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最为直观的教学辅助用具。而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直观形象,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达到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同时也起到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缓解学习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

  学了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如果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一定会注意什么呢?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板书属于图文并茂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抓重点词课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蕴函的道理突显课文的中心。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