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3-01-13 19:25: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突破了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

  从这节课来看,导致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枷锁少了,或者说没有了,老师对学生没有过高的期望,也省掉了传统的讲方法、说套路、传技巧,一切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就像刘亦农老师说的,找到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点,用毛老师的话说,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征,选择与之想适应的习作内容,这与“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理念紧密联系起来了。

  二、在作文指导上的突破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毛老师的现身说法,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点燃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其中,毛老师利用图片、激励的语言、作品的欣赏、怀旧的音乐来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情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发,在赋予美感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回忆。

  三、目标的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拘一格,形式灵活,让学生各有所得。这节课从练句到练段,从练段到写篇,情理交融的过程中,为学生写好各种体裁的文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储备好了感激的情怀,还有写作的内容。

  四、教师评价的突破

  xxxx年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幸福是什么》:毛老师的评价言简意赅,整堂课,毛老师就是一个热心的读者,一个热情的赞美者,一个高明的参谋。

  作文教学强调“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体验中明理,在交流中提高”,毛老师全做到了,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话题作文课。

  值得探讨的一点是,最后一组图片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师生感到震撼,对“幸福”的理解也感到很沉重,而之前学生所感受的“幸福”只停留在他们自己的身上或周边的人和事上,此时借助这组图片,来拓宽学生对“幸福”的内涵的延伸有无必要?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教材简说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约定好第二年再相见,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之后,大树已经被人类加工成火柴燃烧了。本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语言朴实无华,全文在平淡语言中蕴含着深挚透明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读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为落实教学目标,实现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设定这篇课文的重点:领悟小鸟的四次对,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说学法和教法

  1、学法: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有:读,品,悟,议,辩,入。为了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我用到的是:读,入。

  读:采用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比如在指导最后一段时会在前三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焦急,牵挂,担心的心情去读。

  入: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我会让学生两次研读课文,"你"就是那只小鸟了,体验小鸟的心情。

  2、教法: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采用了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准备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让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跃入学生脑间。

  四、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重温旧知,夯实基础;媒体激趣,体会深情;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体悟中心,升华情感的教学思路。

  (一)、重温旧知,夯实基础

  直接检查学生对词语掌握情况。因为在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怎样课改,语文教学目的只有一个: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篇童话写的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学生会通过回忆说出小鸟是一只诚信、信守诺言、可爱的小鸟。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对小鸟有了更深入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合理想像

  (二)、媒体激趣,体会深情。

  (媒体出示画面),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第1节指名读再齐读,引导学生感受大树和鸟儿在一起很快乐,然后引读第二节(媒体出示第2节)。

  读后同桌合演鸟儿和大树道别的场面。在表演和评议过程中体会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最后利用自读、指名读、齐读、分组对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我这样设计是想通过读——演——读的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小鸟与大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我先让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学生自然就找到了小鸟寻找大树时的三组对话,然后指名3个学生交流(媒体出示3组对话)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读这3组对话,汇报点评。而后让学生通过"加提示语"的方法练习朗读。(出示课件加提示语)

  熟读对话后,鼓励学生表演,师适时进行角色采访。

  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的那份真情,这种演绎朗读和情境表演等手段,利于学生体验小鸟当时的心情,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为了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我设计了换位体验的角色采访,把学生带入课文,达到了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境界。

  (四)、体悟中心,升华情感

  教师引读最后1节。齐读课文后,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看"字,补充对话,(出示填空课件)体会小鸟两次看的不同意义,揭示有关奉献、真情、诚信的人文内涵。在体会小鸟的深情基础上将文中的小鸟改成"我",使学生又一次进入文本,在学生了解了小鸟的心理后,将守信这个主题渗透到课堂中。

  这时,让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来再一次换位思考:代大树写一张友情卡。

  (我认为这样就能够使情感的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此时,大树这一单一角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所以我就因势利导,进行拓展说话练习。把单一角色扩展成多位角色:想对谁说就对说谁,包括小鸟、大树、伐木工人、小女孩,也可以是作者,甚至是树桩。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让学生在学文前积累,学文中积累,学文后积累,从而为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五)、总结

  总结是升华文章情感的佳径,师生共同总结达到一种师与生,生与文本间的情感共鸣。

  五、板书设计

  去年的树

  好朋友

  鸟儿(图)——————大树(图)

  唱寻 听

  诚信 守诺

  这样的设计既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又增加了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对对话学习的自主选择。

  学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伙伴,是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对于本课的教学设想,我力争构建生命的,诗意的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白鹅》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跟动物交朋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划句子、朗读重点语句,并自制直观形象的课件,搜索各类教育资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本课的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课文优美的语句,及制作非常生动直观的课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展示作者写这鹅是为了表达自己喜爱的思想感情。

  四、说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利用

  这节课前,我精心地备课,查阅了许多站,找了许多的有利于本课教学的远程教育视频资源,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多媒体的声,形、影像的播放,给学生最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对未见过,未体验过的事有直接感观。如:在教学鹅的叫声这段,为了让学生对鹅有直接认识,我四处搜索网站,终于找到了视频资源优酷网的鹅的叫声,鹅追咬人的网页。我把这些网页链接到课件中,我播放视频资源,让学生从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鹅的高傲,鹅的凶猛尽职,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再如:为了区别鹅和鸭的步态,我也在网络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找到了经济网有关鸭和鹅的步态视频资源。特别是“净角”学生平时根本了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称,我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净角的图片和京剧《打龙袍》,放给学生看,不仅让学生耳闻目睹了京剧的风采,还很直观地把鹅和净角联系起来,解决了这段教学的难点,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堂课中,我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使整个教学非常直观、形象、便捷、科学、高效。

  五、说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1、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利用课件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词语丰富、精彩。在教学鹅的步态这段,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并教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学资源资料,用录像展示、肢体语言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我按四步来进行。

  1、谈话揭题,引入本课

  在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兴趣提起来,再从旧知识入手,背古诗引出新课,让学生有个知识的迁移。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布置学生自由读书,在读书前,提出读书要求,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反馈中我设计了字、词、句的检查,由易到难,逐步上升。重视对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同时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3、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在这环节,让学生多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所写的白鹅的特点。能在自读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时让学生懂得过渡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学习3、4两自然段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在这环节里,我设计了让学生想像说话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理解净角出场进一步理解鹅的步调傲慢,我给学生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不仅让学生耳闻目睹了京剧的风采,还很直观地把鹅和净角联系起来,解决了这段教学的难点,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大胆表演,模仿鸭和鹅的步态,让学生从表演中感受鹅的高傲,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朗读指导,借助朗读,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同时注重朗读指导,借助朗读,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七、说作业设计

  我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培养学生随时积累,多背、多抄、多积累的习惯。并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后面的写作作准备。

  八、说板书设计

  13 白鹅

  姿态:伸长头颈 左顾右盼

  高傲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根据课文的结构及内容,我设计简洁性概括性的板书,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争吵》是S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读本文的生字新词,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重点、难点: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词。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完成本课作业练习。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四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由于本班学生属于新分班级,学生差异大,回答问题不主动。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 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 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创新教育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本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认识事件——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5

  一、根据课标说教材

  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重点训练项目:一是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二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挑山工》一课处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这组课文通过不同的人和事揭示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有些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必须细细体会,才能读懂意思。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主要意思,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来理解句子的含义。《挑山工》一课在本组课文中是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记叙泰山上的挑山工负担重,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都走在游人的前面,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课文先从泰山上的挑山工谈起,引出疑问,再通过“我”的经历解决了疑问,最后写“我”从中受到的启发。《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再加上五年级的学生刚进入第三学段,需要整体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诵读、肌肉、拘束、耽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了解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但走得比游人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中蕴含的哲理和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针对内容说教法

  为了达到上述各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选用的基本教法是:1.以疑促读,以读促思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本课时,我既要设计好能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的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带着疑问充分地读书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本课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悟情明理。

  三、着眼学生发展说学法

  因为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的学法:1.自读自悟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批注图解法。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在课本的空白处,用精练的词句写下自己对文本的点滴感受,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字的理解、感悟,而感悟文字的方法很多,能根据语言文字画出相应的图,也是一种方法。教学本课时理解挑山工的“折尺形”路线,让学生边读书边画出图形。

  四、整合资源说过程

  鉴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的确定,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本课教学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复习检查,理解课文二、三部分,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下面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七色花》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五册第九单元《想象和幻想》

  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童话,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主要是要教育学生要做有意义的事。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第1-3然段写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来,一位老妈妈看珍妮哭得可怜,就送她一朵能帮助她做事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写珍妮用七色花瓣为自己做了许多事。第11~18自然段写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了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七色花的神奇。

  技能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助人乃快乐之本。

  2.总结全文,运用想象和幻想,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

  情感价值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幻想象,引导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片七色花瓣想实现什么愿望。

  三、说教法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从

  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教法上运用电教辅助法、图文对照法、诵读体会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

  考虑到课文篇幅较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并且让学生发挥想像,并进行口语交际,而且把练习写作集中起来,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指导。

  五、说程序

  我的教学流程是:谈话导入,直接揭题——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引导讲授——自主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拓展升华,指导写作——总结归纳提高。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小学教师,马大龙。38岁、大专、小教中级。现任四年四班班主任。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它选自就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注提”第八册第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腾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而在阅读中真正体会文章所孕育的能力还不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不够明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雪中的主体行和创造行。因此,本课设计时我是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以学生雪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结构。

  三维目标:

  1、 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2、 培养学生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难点: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采取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得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已喜欢的原因。这时出示课件,按照顺序依次出示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画面,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谈出自己的见解。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自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小组中都,推荐都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对课文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课文。

  三、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首先这儿生态环境好。

  1、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2、这几天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而有生机。

  3、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谷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丰富。

  4、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叶繁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其次、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的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使学生做到三练:

  1、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分,旅游的地方及这个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

  这时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画面。

  这是继写解说词后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然后在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起盎然,积极参与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板书设计: 特点 表达方式

  树大 茂盛 ;静态

  鸟的天堂 枝 叶 根

  (大榕树) 鸟多活跃 动态

  声 色 动

  关于板书设计: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怀素写字》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本课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认真的态度和刻苦的精神。这篇课文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有着积极意义。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情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确立“注重阅读体验,读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注重朗读的指导,朗读的空间,朗读的评价,力求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能力。

  3>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分析怀素写字的方法和过程,从中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

  四、教法、学法

  因为这是一篇与学生有密切的学习体验的文章,我采用以读为主,重体验,促感悟的教法与比较、实践、探究的学法指导学习本课。

  五、教学实施

  在这一节课中,为了让课堂“活”起来,我的整个教学过程都试图让学生在以读促情、体验感悟中进行。

  第一步,课件导入

  教学伊始出示怀素披星戴月,刻苦练字的画面,意在使学生受感染,受熏陶,再简介怀素,从而不知不觉地将学生带进大书法家怀素的书法世界。学生便能自然而然地带着对怀素的崇敬之情齐读课题,引入下文,水到渠成。

  第二步,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运用自读、互读、指名读等手段,扫清字词障碍。既做到“开篇须熟”,又体现“自主、合作”的思想理念。

  第三步,精读课文

  1、抓词理解,重在体验(学习第一段)

  一幅怀素儿时的图,一句“你觉得怀素是个怎样的孩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那么“书上是怎么说怀素的”找一找,圈一圈,读一读。<出示句子>随后抓“从小”“喜爱”“非常认真”等词语分析,进行品读,<出示句子>体会怀素的努力,认真的学习态度。(此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又实践了读中思,读中悟的教学方法。)接着抓住“先┅┅再┅┅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理解三步法,<出示句子>再进行句式拓展练习,<出示句子>抓住“总是”这个词理解,品读句子,<出示句子>深刻体会怀素写字持之以恒的认真态度。(此处的设计重在语言积累的训练,使学生明白写字有一定顺序,步骤,方法,我们平时说话、做事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和做。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能力与情感的统一”)再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怀素写字三步法”再动手写一写。(此处设计实践了重体验,促感悟的教学方法。)

  2、对比感知、读中感悟(学习第2自然段。)

  为了突破“让学生深刻体会怀素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一教学难点,把实物引进课堂,拿来毛笔让学生摸一摸体验毛笔的柔软,再亲自感受一下木板的坚硬、厚实,然后让学生用毛笔写几个字,看木板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毫无变化。而怀素却把这厚实的木板写穿了,足见他的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他。。。日子。。。木版。。”>这句,读中领悟怀素的精神。随后引导学生,你想对怀素说点什么?(体现了以读促感悟的设计思想,又对语文的重要能力“说”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赞美怀素受到了情感的教育,体现能力与情感目标的整合)再带着对怀素敬佩的感情读这段。从而突破文章的难点。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3、举例说明,领悟道理(学习第3段)

  在这一环节中抓住了“有名”一词,引导理解“有名”什么意思?进而拓展“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人呀?”他们为什么成为名人?(此处设计让学生明白:他们之所以成为有名的人,是他们小时和怀素一样认准一个目标能认真,刻苦,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努力,所以要向他们学习。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这种精神。)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再展示怀素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使学生更充满了对语文的好奇。

  我想,如果让我们把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讲解和朗读做比较的话,讲解是钻进课本,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以《怀素写字》为载体,呈现给大家,不当之处,请多提意见,谢谢大家。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爬山》的第二课时,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大方面进行展示。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本课主要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这篇课文具体体现了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他们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针对学生及课文特点,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1、我能讲出父亲说的话的含义,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重点)

  2、我能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体会“青山的沉静”和“父亲的智慧”指什么。(此条预设不呈现在学案的目标一栏中)

  二、说教法、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节课,我利用导学案的“渔场”功能,在每个环节中充分挖掘适合学生尝试的学习方法,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交流和反馈能力。借助导学案采用了“三大导学方式”,即:目标导学、学法导学和问题导学,再加上穿插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它们构成了我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统称为“导学法”。那么,新课改主张的“独学、对学、群学”就必然成为了本节课的主要学法。

  在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处理上,为了改进阅读教学结构,我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体裁和写作思路,准备尝试运用列表助阅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预习、讲练和小结。

  三、说教学过程

  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我将教学流程设计为:定向——导学——合作——点拨——检测——评析六个环节。具体如下:

  第一步:定向(时间大约为5分钟)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复习铺垫”这个环节,主要有两道习题。第一道是复习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回忆法来统领全篇。第二道是填空题,考查的是课文第一句话“父亲爱 ,爱 ,也爱 ,——尤其是 。”用来引出下文,顺势设问“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引入新课,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0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在今天的这堂课上,我想实现我的一个愿望,这就是──让学生走进有效的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语文的魅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深入钻研教材,找准着力点

  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细细品来,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其一,老舍在选材上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主要是抓住猫的性格通过一个个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于我们眼前。其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自始至终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于每一个字眼。而且,我似乎从中读出了人爱猫、猫亲人、人更爱猫的情感发展脉络,它如涓涓细流,丰润着我的心灵,带我走入了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其三,老舍先生不用华丽的词藻雕饰文字,语言平实,就像面对面的与我们话家常,全凭思想和情感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其四,《猫》一课有着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从文中的两个中心句,我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可见本课结构严谨且有特色。

  当然,一篇课文既承担着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也体现这一单元组的编排意图。本组第一次提出了比较阅读,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所以,就《猫》这一课而言,不仅要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还要结合“阅读链接”落实本组的学习目标。

  我们之所以要弄清本课、本组的这些特点,就是要清清楚楚的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崔峦老师多次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们遵循了这一理念,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首先,对没学过这篇课文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之一,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你喜欢怎么学?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如,能不能把家里的猫带来让我们看着学;在朗读时配上音乐;有的学生甚至建议要抓住他发现的中心句来学习。调查之二,你想怎样写小动物?结果大部分学生只想到写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听了学生的心声,我茅塞顿开,似乎触摸到了教学中最有生命力的脉搏,根据学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我调整教案,如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悟到从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动物,表达真情实感。其余思考已有呈现,不再赘述。

  其次,我对学过本课的学生也进行了调查,如,“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现在你体会到了吗?”结果多数学生罗列猫的性格,体会到因性格多而古怪。针对这一点,我调整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是因一组组对立、矛盾的性格统一于一体而古怪。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学生体会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却没有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所以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有意识强化了这一点,升华学生的情感。

  所以,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打开了我的教学思路,让我品味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真正含义。

  三、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我曾为此苦恼、困惑。而这次,小语会提出了这一主题,给我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天的课堂上,我也想在这一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如,在学习“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时,借助语气词,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到了老舍先生朴实、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和蕴藏于文字背后的对猫深深的喜爱之情。再如,以“小梅花”为切入点,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还如,让学生透过一个“更”字,理清课文结构和情感发展脉络,体会小猫的更可爱。正是因为这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能在老舍笔下如此鲜活,所以我也要让它们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充满情趣!我想,只有课堂上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的统一,才能实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内涵和语文的魅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我来说是一个探索之旅,一路走来,旅途中有收获,有喜悦,有失败,更有思考,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今天的这节课,让我走进了一个反思的驿站,我要审视自己的成败得失,整理好行囊,继续追寻新的目标!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1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1、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并通过多渠道搜集有关自然景观的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教师启发谈话,鼓励学生把自己了解的自然景观介绍给学生。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3、教师合理分组。

  4、引导学生文明对话,耐心倾听对方的说话。

  5、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要突出景观的奇特之处

  要求:介绍一处美丽的,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要言之有序。

  6、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7、总结

  【通过学生交流、及体会,让学生从实践中扩大知识面,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在体会进一步明确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为后面的习作打基础,并达到知识的综合。】

  习作建议:

  一、选好素材,明确写什么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杭州西湖、安徽黄山。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 如:校园(公园)一角、乡村的田野。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二、运用技巧 ,指导怎样写

  1、观察描写要有顺序

  ⑴可以按照空间顺序,以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描写。

  ⑵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

  2、要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

  ⑴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

  ⑵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活化景物。

  ①使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②运用多种感官去感触景色的多姿多彩。

  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

  三、明确要求,动笔写作

  1、要围绕自己旅游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来写,可以写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景物。

  2、写时一定要想一想这一景物有什么特点,要突出它的奇特之处。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做到语言通顺、流畅。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引导学生用修改符号自己修改习作

  五、合理分配习作时间,向80分钟要质量

  20分钟教师指导;

  40分钟构思、交流、写作;

  20分钟修改。

  六、打分激励,赏识评价,培养兴趣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检查朗读,学生有感情地全文。

  2、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重点学习课文2、3小节,教育学生从小要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交流课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或启发。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请谈谈你们的理想。(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13 说勤奋)

  3、解题。

  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

  1、自己试读课文

  (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b、读准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2)学生交流讨论。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①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

  “卵”的声母是l

  ②指导读好长句子。

  出示:

  理想 境界 桥梁 心血浇灌 砸缸 滚瓜烂熟 枕头 稍微 编成 巨著

  生物学 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习惯 回顾 名列前茅 远渡重洋 剥离

  基础 补拙 良训 改善 有所作为 贡献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3、范读课文。

  读后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不要求说全面)

  4、疏通全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

  三、 细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是勤奋)

  (2)这儿的“桥梁”是个比喻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通往理想的桥梁”的意思吗?

  (实现理想的途径)

  (3)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或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板书)

  (4)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5) 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鲜花”,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比作“汗水”和“心血”。说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们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勤奋是他们的成功之路,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6) 出示: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7) 比一比,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8) 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指读要求学会写的生字。

  2、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3、交流自学情况。

  4、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五、 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2,用钢笔描红。

  2、抄写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依然是重点。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为重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小节,因此我设计了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引出本文的中心句,通过练习变换句式,加深学生对中心句的印象。为进一步学习课文2、3小节夯实基础。)

  (二)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查阅资料了解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

  (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在这部分教学时,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期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1、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理解“高难度青蛙剥离手术”,体会童第周所取得的成绩。)

  2、指导朗读

  3、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课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收集资料,开展成功名人故事会。

  (课程总目标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课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的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名人成功故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尊严》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2单元第七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本篇课文描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进一步训练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从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他是一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人,表现出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薄白鹧稀笔强翁獾拿称,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但是空洞地告诉学生“尊严”的意思反而会让学生难以理解,应该注重让学生在人物分析中体会理解感悟。课前还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尊严”的人生格言。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要求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还有对杰克逊大叔的话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可在班上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做过高要求。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多媒体直观法、阅读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写法,并且整堂课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教学模式为主框架。

  三、说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呈、惫、堪、捶)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现人物的品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哈默美好的形象和人格魅力。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可是有一个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求原因的欲望。)

  (二)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1、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书感悟,勾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读懂的和不懂的问题。(这个环节是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质疑问难。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归纳:年轻人为什么拒绝摆在他面前的食物?当听说“没活”时,他为什么不高兴?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为什么他会从一无所有到后来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探究刚才质疑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分小组合作学习。重点通过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想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体会他自尊、自强的精神。学生在朗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如食物摆在年轻人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当听说“没活”时,他会怎么想?当听杰克逊大叔说要他捶背时,他又会怎么想?学生在提出问题后又进行朗读,实现在读中问、问中读。(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内容体会思想,加深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理解。学生在读中问、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2、说一说、演一演、议一议

  (1)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

  在学生自由畅谈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和欣赏即兴表演“对话”部分。(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其余几个学生扮演逃难人进行现场表演,本课的重难点就在宽松的氛围中得以突出和突破。)

  (3)议一议

  引导讨论要放开,自由表达,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要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针对当今社会上肢体健全的人而在街上行讨的行为表示鄙视,同哈默相比,简直毫无尊严可言;有的学生针对成绩差的学生懒惰、撒谎的坏习惯提出批评和忠告,教他立志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有的学生针对自己作为一个班干部谈了如何做一个讲诚信、热心帮助别人的有尊严的人。学生的独立见解和独特感受。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学生很轻松地体会到:尊严是一则广告;尊严是一种力量;尊严更是一种崇高。尊严对一个人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人有了尊严会不断发奋努力。尊严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用劳动可以创造财富。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四)交流收集有关“尊严”格言

  格言如: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加深对《尊严》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

  (五)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训练

  1、总结

  课文是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年轻人自尊自强的品格;作者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哈默在哪些方面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这部分注重让学生进行自行总结梳理)

  2、作业布置(第一项作业尽量当堂练习)

  (1)模仿格言的写法,把自己对尊严的理解用一句话写出来。(如: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尊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人其他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弃,惟有尊严不可弃之。)

  (2)课外找一找有关表现一个人尊严的文章来阅读。

  以上几个步骤安排,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构建了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同时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发展平台。

  五、说板书设计

  尊严

  年轻人杰克逊

  赞赏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4

  《花的勇气》为略读课文。李老师突出学生的主体,以自读自悟为主。用阅读提示引路,老师只作点拨、指导。记得一位名师说过:如果说精读课文是教给学习方法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就是用方法学习语言文字。老师始终是在渗透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难能可贵的是紧紧抓住中年级阅读教学的学段要求。如“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等。老师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以一个填空题的形式,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花时,感到_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降低了难度,很巧妙。

  反复品读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李老师很重视引导学生感悟优美的词句。如:“勇气!改天换地、傲然挺立、神气十足”等词语和句子鼓励学生也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

  这些优美的,令人感动的句子,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激发他们的灵感,并且布置成作业去积累,语文教学很扎实。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5

  教学流程

  一、情境法导课

  这篇文章的题材切近学生的实际,有极大一部分学生有过达丽玛一样的经历。因此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春天的雨点》。哪些同学有过达丽玛类似的情况?下面我们把自己当作达丽玛来学习课文。”这样导课,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对文章人物的关注,使他们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 v

  二、目标导向

  向学生交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实施目标

  这一环节是影响目标达成度的关键,我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一)示范质疑(学习一、二自然段)

  教师打开幻灯,出示自学提纲:

  1.划出最能表现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并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2.达丽玛的神态如何?她当时怎么想?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想想完成自学,再用议议的方式进行检测交流。疑是思维的开始,要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而质疑能力的培养要经历教师从扶一放、学生从仿——创的过程,教师出示问题,示范质疑,让学生有路可循,为第二步的学习质疑作好铺垫。

  (二)学习质疑(理解课文三、四自然段)

  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乌汉娜老师是如何给达丽补课的,接着让学生模仿第一段的自学问题,给自己、同学们提出问题,师生经过筛选补充,教师用幻灯出示自学提示:

  1.“用——”划出最能表现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并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2.达丽玛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学生带着问题继续用读读、划划、想想、议议的学法自学第二大段。最后师生交流。

  在交流问题2时,插进有感情朗读训练。“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这个句子是值得深究的一个句子;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我分四步进行。一读句子想:这句话围绕哪个词来写;二读,这句子围绕“发誓”写了什么内容?三读,这句子表达了达丽玛怎样的情感。通过读读、想想、议议让学生懂得达丽玛之所以决心要专心致志地听课是乌汉娜的行为、精神感动了她,在这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声音读出来,即四读。

  达丽玛是怎么做呢?这个问题文章没有正面叙述,而是通过乌汉娜老师和达丽玛之间的对话表现出来的。教学时.她俩的对话我采用以读代讲法;指名分角色朗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及时矫正;优生示范读;自由读;检测性指名分角色读,在有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懂得乌汉娜为了达丽玛的进步激动不已,她觉得自己伪努力有了收效,从而感受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真诚的爱,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其中的作用。

  这一环节是“扶”的过程,让学生模仿质疑,质疑后师生讨论、筛选、补充问题,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有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悟出学法。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

  1.分小小组自学第三大段。自学后质疑;释疑。(简单的问题小组解决,不能解决的自学后向老师质疑。)学生自学时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适时加以点拨,提醒学生抓住可疑标点,不理解句子,结合课题,文中内容加以质疑。

  2.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重点解决第三段中“……”的作用和课文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文中的“……”表示达丽玛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语意未尽。为了让学生理解其含义,我先创设情境,打开幻灯,指着“达丽玛”叙述:假如这就是你,旁边是你的老师。有那么一天,你落下了课,放学后老师为你补课。补充课,天色已晚,老师不放心就护送你回家。天下着毛毛细雨,老师解开衣襟把你搂在怀里,虽然是春寒料峭,可是你却感到—阵阵温暖。到了家,老师浑身湿透了。你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望着老师的背影渐渐远去,你此时此刻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练笔,写后讲评。学生学习了一、二段后,对老师的优秀品质有了较深的感受,在这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练笔,这是读的延续、深化、升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引起共鸣,为最终突破难点,作好情感的准备。

  教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春天的雨点指的是什么?草原上勃勃生机又象征着什么?最后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春天的雨点。达丽玛在爱的浇灌下,像草原上的春草一般,萌发出勃勃生机,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四、总结全文,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从知识方面、学法、情感方面读读自己的收获以及不解之处,其目的是强化目标达成度,提高课堂效率。

  五、作业检测

  作业是根据第2课时的第1、2两个目标而设计的,旨在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01-07

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11-27

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12-17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01-05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01-07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通用15篇)01-09

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精选15篇)01-09

【荐】语文说课稿01-06

【精】语文说课稿01-05

语文说课稿【荐】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