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10-12 11:04: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由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买文具,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功能。通过“买文具”、“认一认”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对小面额人民币上的数字、图案等有初步的了解,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填一填”来了解人民币之间的兑换,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设想

  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拿、想、说、换、比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人民币、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1.师:现在,你们想仔细去看一看吗?下面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大家轮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什么呢?观察时小朋友们要互相谦让,有礼貌。

  2.师:你都发现了什么,谁愿意说给同学们听一听?(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说一说。)

  3.个别发言,出示教材第68页“认一认”。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通过让学生亲自去看、摸,使学生对人民币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购物活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买东西,看你会不会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

  1.小组合作:组长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课本后的彩图)购买自己想买的文具。

  2.师: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你能从你买的文具中选一种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买的吗?(指名说一次购物过程。)

  3.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1张1元钱,我也想去买一些文具,你们愿意帮我去买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1元钱去买文具,你能买些什么呢?(小组继续购物。)

  4.反馈,并板书:

  1元

  2角 找回8角

  1角 找回9角

  买文具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

  运用课件演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

  1元=10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也知道1元钱能买哪些文具,你能独立完成第69页这些题吗?(学生独立试做。)

  5.师: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实物投影反馈。)

  6.师:在你的生活中,1元钱还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同桌交流。)

  【通过购物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解决简单问题。

  1.请学生来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

  【让学生体会到兑换的必要性。】

  2.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现在想不想让同学们帮你去解决呢?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兑换。

  3.师:哪一对好朋友想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全班交流,并板书,用实物粘贴。)

  5元 能换5张1元

  2元 能换2张1元

  5角 能换5张1角

  ……

  4.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第1题。

  5.师:谁想把你做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实物投影反馈。)

  【通过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之间可以兑换,也让他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五、练一练。(卡片)

  2元=( )角 30角=( )元

  4元=( )角 50角=( )元

  3角+6角=( )角 2元+2元+1元=( )元

  六、说一说。

  师: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在勤俭节约方面,爱护人民币方面,你是怎么做的?说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听。

  七、实践作业。

  访问或调查并记录:你对人民币还知道些什么?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评析

  本节课学生是在购物情境中完成的,学生对情境非常感兴趣,本节课的任务也完成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感知还不够,在学生独立观察人民币后,让学生说一说时,教师的指导还不到位,学生说不出来的一些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来,比如人民币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人民币上的图案都有什么,等等。接下来的购物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人民币的功能,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将数学教学变成了数学活动的教学。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本34—35页)读数和写数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数及数的组成的基础了进行的,读数和写数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意义来进行,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及100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是本课的重点。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法和学法

  本课时的教法和学法打算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教师借助教具、实物等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2、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学会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像、操作等学习方法。因此,教师教的过程要与学生学的过程统一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读数、写数的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①、铺垫

  1、复习数位顺序表。

  2、口答:

  1个十和4个一组成()。

  20是()十组成的。

  6个一和1个十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9。

  15读作

  (),八写作(),20读作(),十九写作()。

  ②、创设情景

  课件演示:甲、乙两位学生争论:在计数器上拨了13要用几颗珠子?(甲13颗,乙4颗),学生独立思考谁说有理?并说明理由。

  指名回答:生:甲说得对,这时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操作,通过操作学生找准了答案,接着让学生拨20要几颗珠子。

  引导得出: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一。

  十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

  ③、讲授新课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通过计数器加深认识数的读、写。教师指名回答: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提问:这里共有几枝铅笔?24枝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教师强调: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在个位上写几,这个数写作“24”。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5。

  (1)出示计数器。

  让学生分别读出和写出计数器上各数。

  (2)出示计数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图,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样写?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小结: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占位,写作“40”,读作“四十”。

  第二个图和第三个图让学生尝试,并互相交流。教师提问个别学生:“这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集体订正。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有几捆小棒?每捆小棒有几根?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一百应该怎样写?

  (2)让学生讨论: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上和个位上一个也没有用“0”占位,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教师提问个别学生:“这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4、小结: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

  ④、巩固练习

  1、看图写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提问,集体订正。

  2、拨一拨。

  894172643528

  教师说数,学生拨数,再读一读。

  3、做一做。

  35读作(),九十九写作(),

  96读作(),五十四写作(),

  77读作(),八十九写作()。

  ⑤、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读、写100以内的数。谁愿意来说说怎样读、写100以内的数呢?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下面是我就十几减9本节课说一下: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⑴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⑶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⑷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5、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sxsk/、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㈡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㈢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㈣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说后评:其实大家对说课稿无外就是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然后就是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这样能充分发挥你在每个环节的设计,这样很清楚也能预见到你本节课,真这样讲下去的大致效果了。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试验本第24-25页:数龙—百的数列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让孩子们通过用100以内的数和基本图形来描述、探索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片断,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与方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并解决之,逐步形成“数学化” 的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20的数列,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找20以内相邻数的方法.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找一个数的相邻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在掌握找相邻数的基础上,会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从而进行推算练习,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等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1,-1得到邻数,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

  难点: 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百的数列。

  2、能找出相邻数,并知道邻数的由来。(+1,-1)

  3、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的练习。

  4、培养学生推算、归纳的能力。

  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力求体现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意识”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本演示,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并做到“有所争议、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构建活动化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同时亲身体验成功和愉悦。

  二、说学法指导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数龙上的各个数,找一个数的的相邻数,从而得出一个数的相邻数可以用+1和-1的方法得到.

  2、推理的方法:从小袋鼠怎么样跳回到40与怎么样进到50,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普遍,总结出一个数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一个整数规律.,从而进行推算练习.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找出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然后再通过小袋鼠与小青蛙演示,来验证自己的结果,最后总结出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下一个整十数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最喜欢的水果》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观察他人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活动,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境是学生学习统计的载体,教材通过设置这一活动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调查的必要性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根据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借助为联欢会购买的水果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统计调查的必要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

  2、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3、初步学会与同伴的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体会统计与调查的必要性,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是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设计思路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会有一些接触,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知识,但对于本课的学习他们不会感到陌生,所以设计了一个庆元旦联欢会的情境,让学生帮老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在他们调查、记录数据的过程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调查活动,记录数据。

  3、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统计调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学生回顾,教师小结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以庆元旦举行联欢会为契机,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水果,可是老师该怎么买呢?哪种水果买多些?哪种水果买少些呢?

  让学生帮老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让同学们从事先准备好的四种水果图片中选出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图片。选好后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将各自所选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再请同学们观察这样贴能不能一眼看出第一组的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水果,如果这样摆不好,你觉得怎样摆比较清楚明了。并上黑板摆放图片,并说明这样摆的理由

  然后教师小结:像这样就是我们第一组同学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图,通过这个统计图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喜欢什么水果的多,喜欢什么水果的少,那老师要想知道我们全班小朋友喜欢水果的情况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制作一个统计图呢?随即教师课件出示最喜欢的水果统计图,由学生汇报,教师将全班学生喜欢的水果图片填入统计图中。再根据统计图师生一起填写统计表。

  然后学生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三个环节是: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由于我班的同学都在学校吃早餐,可食堂的工人师傅们并不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样的早餐,所以有时侯做了同学们都不喜欢吃的饭菜时,就会剩下很多,造成很大的浪费。怎样来解决这个浪费的问题呢?由此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利用刚才学到的统计知识统计出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

  2、教师给每小组发一张早餐统计图,让学生在喜欢的早餐上画三角符号,由小组组长将本组的统计结果贴在黑板上,然后集体填写全班学生喜欢的早餐统计图和统计表。看着这张统计图和统计表请学生说说你想对食堂的管理人员提点什么建议?希望他们怎么做?

  第四个环节是:学生回顾,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学了这节课你们知道要比较东西的多少的时候,画什么图比较好啊?(统计图)那在画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呀?(先把东西分一分,再摆一摆,摆的时候注意要把东西摆放整齐)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一、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的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一致的,所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难度不会太大。学过100以内的读写法后,认识元、角、分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对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教材有层次地呈现了知识结构。老师先拿出一个盒子让学生来猜和摸里面装了什么,使学生明白“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接着帮助学生认识一元、五角、一分这三种面值较小的人民币,并由模拟购物中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提炼出一元=十角,再联想到一角=十分。然后认识5角、2角、5分、2分,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把一张1元币换成二张5角、把五张2角换成一张1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为购物时付币做好准备。教材采用这种知识结构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间接沟通了100以内的十进关系。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说教法和学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元、角、分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数学化。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二、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动画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的境界。

  三、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创造性以外,更注重实践性。如:创设小商店情境,开展购物活动,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说教学程序:

  一、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老师准备一个装有人民币的盒子让学生去猜、去摸里面装了什么,进行初步感知人民币。然后简单的介绍一下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从而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整体感知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然后通过让小组对人民币进行分类,知道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之分。小结:人民币可多了,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面值较大的就人民币今天我们暂时不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

  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认识人民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1元、5角、1分

  (1)分别拿出1元、5角、1分,在小组里说说面值是多少,怎么看出来的?

  (2)交流: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引导学生从先从纸币入手,分别观察它们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哪些内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3)师介绍盲点。(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一元的左下角有一个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4)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从哪里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钱呢?(国徽)对,它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要爱护它。想一想:怎样爱护人民币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互相补充,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轻松学习。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这里以课件为背景,配上轻松音乐,问:今天正

  好是福华商场开业,老师是售货员,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小朋友们想不想买?(想)

  (1)师提出购买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零钱,来老师这里买一件物品。

  (2)刚才每个小组都买到了称心的商品。商场今天还推出了一种特惠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是1元,哪个小组要来购买呢?你有几种付钱方法?(出示特惠商品)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总结并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改变传统教学进率的方法,通过假设生动有趣的模拟购物情景,饶有趣味在得出1元=10角,1角=10分,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应用创新,体验生活。

  过几天就是豆豆的好朋友过生日了,豆豆想给他寄一张生日贺卡。他先乘公共汽车去邮局,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课件)

  这里通过出示一个小朋友到邮局去买邮票,售货员阿姨告诉他一张邮票的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他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环节的设计,努力挖掘数学的“应用性”,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设计了模拟购物的场景,让学生经历换钱和找钱的过程,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学过程,构建生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请学生欣赏歌曲《一分钱》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久,累不累?下面老师给你们放一首歌曲,让小朋友们轻松一下好吗?

  听完后师问:你们知道刚才那首歌说了一件什么事吗?从而对学生进行拾金不昧和不浪费的教育。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明快,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五、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例如在5元到8元之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一些基础知识上进行的,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起到了一个深华的作用。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回家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到超市去调查一下还有哪些商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分与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练习8-10各数的分与合的过程。第2题用“猜”的形式巩固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第3题综合了8-10各数分与合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8-10各数的分与合。第4题让学生应用对8-10各数分与合的理解填空;第5题通过富有情趣的练习形式,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知识合理作出选择。第6题是通过填一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题是写数练习。这一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习打基础。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练习课是很枯燥的课型,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本课我设计了一个蚂蚁旅行的故事贯穿整个练习,让每一个练习都联系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现法:在分一分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三、说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习练习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在出现实物或是画面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方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观察目的确,比如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将各种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观察再思考,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练习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找一找,亲身感知,巩固数的分与合,从而小结出数组成的规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一)情境引入:

  因为学生对分与合的知识已经接触很多,所以先设计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分与合的练习。这样有竞赛的情况下,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分与合的题贴到黑板上,学生就利用这些教具进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组利用学具进行活动,完成课本第一题,组织交流,要求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并提醒学生从分与合这两个角度分别说一说。

  (三)玩猜一猜的游戏:师先示范,在纸上写上10的分解,让学生来猜;然后小组进行活动。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

  (四)第三题,我将它改成放风筝的游戏。说说8-10各数的分与合。在教师示范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出题。

  (五)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个号码,第五题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找朋友。练习时,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六)因为事先正好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所以第6题让每个组的学生都来种一棵小树。提示学生有次序地填写。从下往上,左边的数由大到小,右边的数由小到大。再让学生按顺序说说各数的不同分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七)写字练习穿插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动中能静一静。

  (八)小结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十几减九),这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小猴卖桃、小兔买桃的童话情景引入13-9,再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算法,并引导交流,体会不同的算法,意在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算法),这部分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此外教材的例题与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例题相对应,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列式计算解决问题,这样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计算结合起来,使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既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课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逐步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十几减九的计算出现了四种算法: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在“想想做做”中,明确提出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

  所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编排的特点与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订如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9。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一些教法引导学生学习:

  ①教学中,我将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

  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方法,提高技能。

  ④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

  接下来,我详细说一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导入新课之前,我设计了相应的复习铺垫,如:9加几的进位加、十几的组成、9的分与合等,旨在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同时对下面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起推波助澜的效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猴子卖桃、小兔买桃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画面:(1)1盒桃再加3个桃,一共有几个桃?(2)小兔买了9个桃,猴子还剩几个桃?怎样计算?算式怎样列?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算式:13-9。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买桃”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用一句话引导: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售货员,从13个桃里拿出9个,可以怎么拿?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是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操作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3-9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学生边操作边说出从13个桃中减去9个桃的操作过程。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根据交流情况,相机用课件演示拿桃的过程,并出示相应的计算过程。学生可能出现书上的4种想法:第一种,从13个桃中一个一个减,减9次;第二种,先从10个桃中减去9个,再和其他3个桃合起来,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13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种,先减去盒子外的3个桃,再减去盒内的6个桃,这样共减去了9个桃,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种算法是把9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四种,13个桃分成9个桃和4个桃,所以13减去9等于4。在学生表述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不要让学生感觉到四种算法有何优劣之分,而是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比较,找适合自己的并努力学好。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深化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1-3题:第一题,学生动手去画去圈,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摆摆小棒,着重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并正确计算,不强求统一方法;第二题,先让学生说说括线图各部分表示的内容,在引导列式计算,并说算法;第三题,要求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其实也就是学生最熟悉的方法。这个环节,虽然学生用各自的方法计算,但教师要了解哪种方法最受学生欢迎,对全班学生的思维水平做整体上的评估。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第四环节:巩固提高,总结发散

  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第四题做成口算卡片,反复练习;第五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竖排)发现算式的排列及得数排列的规律,使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这一环节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练习,为学生提供创造、发展思维的空间。最后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全课总结。并延伸内容:如果小兔买的是8个桃,那么还剩几个?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本课中,我重在从情境、探索、交流三方面,让学生思考、实践,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6—10的认识说课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位于24—26页上,包括例1、例2、例3和课堂活动1、3题。

  二、教学目的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学情等共设立了3个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让儿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力目标:能规范地书写6—10各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目标:能认、读、写6—10各数会用6—10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各数。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四、教学难点:

  对数6—10的掌握及运用。

  五、教法、学法设想是: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学,学以致用。各种辅助手段完成教学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讲解法。(2)演示法。(3)引导法。(4)谈话法。学法:动手摆、动嘴说、动手写、划、比、分。

  六、教学过程:

  6—10的认识是儿童已经认识了0—5之后进行的,是一次数的扩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情景导入的引入法和以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式教学。如: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小猫想吃大鱼的情景图。银幕上出现了一只可爱的而又非常饥饿的小猫,这只饥饿难忍的小猫,非常想吃掉高处的大鱼,可是呢!太高了,它够不着。该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再由老师总结一下,让学生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帮助这只可爱的小猫的。单击鼠标,这时就在猫与鱼之间出现了一段楼梯,并以此询问学生:小猫要走多少步才能吃到大鱼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用鼠标点击一步梯子就出现了一个数字,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本课的新内容。由0—5呈现到了6—10。

  这样做既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启发儿童的积极思维,又能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还能再次复习0—5的数字,让儿童联系了生活,感悟到了已经学过的数是不够用的,在实际的计数中,还有许多比5大的数。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需求。

  在教学例1、例2时,教师先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图中有多少个人?有多少棵树?你还能从图中发现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这样做能让学生自已亲身数一数,说一说,整体地感受了6—10各数。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6、7、8、9、10,随后展示教具6本书。并以此问学生:6除了可以表示6个水桶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自然而然的,学生看到老师手里的6本书会想到6本书,6块橡皮,6个书包,7本书,7块橡皮……等等。再让学生联系自身,自已表达。同桌交流并利用小棒,让学生动手亲自摆一摆、数一数、认一认。让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说。教师则作相应的指导工作。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这几个数字时,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认读练习。如:教师说出一个数。要求学生们拿出相应的小棒或摆出相应的小棒。2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说数一个拿小棒或摆小棒。操作完后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这们做,从情景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说说做做做生活中的数,让学生感受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而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等方式更加深了学生对6—10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例3时,教师先规范地写出这组数,并问学生:老师写的这些数字漂亮吗?你们也想写得这么漂亮吗?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让学生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然后教师在“田”字格里规范地写出这些数字,让学生注意观察。写完后问问学生:老师是怎样写的,你觉得在写这些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再让学生结合教材例3的要求,先用手指比一比,再划一划方格,然后边读边写6—10的数,再让那些写的好的同学谈谈自已写数时有些什么经验,给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再完成练习。

  在这个教学环节里,这样做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6—10的数字写好。因为这里面有些数字(如“8”)是很不好写的,教学中一是发挥了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二是让学生亲身实践,三是发挥了写得好的学生的带头作用,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自主的把这些数字写好。

  在教学结束时,教师用学生喜爱的游戏“猜一猜”,再次巩固6—10各数字,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要举行一次飞行比赛,这时银幕上出现了10位参赛选手(10只小鸟)每只小鸟各带有一个数字。老师每单击一次鼠标“选手”就减少一个,从10位变成只剩一位,老师先让学生把自已认为要获得冠军的那只小鸟的数字写在纸上,并且教育学生:我们这些参赛选手是如此的可爱美丽。所以,我们也要把代表它们的数字写得跟它们一样的美丽。在比赛结束后让学生展示自已心目中的冠军所代表的数字是否和真正得到冠军的数字一样。猜对了的学生,老师还给予了一个带有此数字的小奖品。

  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沟通了数字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运用知试识,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七、板书设计:

  黑板的正中是课题“6—10的认识”。左边写有数字6、7、8、9、10。右边是用田字格写的数字6—10。

【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相关文章:

1.关于数学说课稿小学汇编7篇

2.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5篇

3.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六篇

4.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5.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

6.关于大班数学说课稿汇编五篇

7.《数学广角》说课稿范文

8.关于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