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06 20:02: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安排在七年级第一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以“奇思妙想”为主题,符合初中学生年龄小、爱幻想的特点。《七颗钻石》作为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体裁为童话,体现了本单元训练重点,深得学生的喜爱。

  《课程标准》中对这种体裁的教学要求是: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浯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启迪。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

  学生在赏析本课的过程中,需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

  2、了解童话的概念,掌握想像的特点:

  3、读懂故事,理解本课的寓意:

  4、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

  由于联想和想像在上一课《天上的街市》中已重点学习过,而对于作家、作品及相关知识、童话的特点、故事情节等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就能解决。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地感知、并理解童话的寓意,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

  二、说教学过程

  (一)亲近文本。

  即以兴趣为先导,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文本,明确学习本课的目的,主动查找、收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为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作好充分的准备。

  1、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各自设计认为最符合本课特点的预习卡。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以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为引子,引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为了充分挖掘蕴涵于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预习卡,整合自己的预习成果,并对设计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通过学生交流,让学生获得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又感受到做小教师的自豪,也有利于学生间的取长补短,使自主与合作落到实处。

  2、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进行梳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童话的特点,学会运用联想、想像的表现手法。(知识和能力目标)

  (2)学会自制预习卡,学会确立学习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

  (3)感受、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亲近文本这一教学环节以兴趣为起点,教师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过程,达成强化学生的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的习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又为下一步走进文本、展现自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走进文本。

  即在指导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我在这个环节中,始终把自己定位在课堂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这个点上,而学生则作为课堂的主体,不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这个过程我把它分成两个环节: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前播放以“爱”为主题的歌曲《同一首歌》,配以“爱心”画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进入课堂。

  2、感知课文,我设计了听、议、找、导、悟五部曲。

  听:就是以有启发性的音乐《星空》为配乐,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这样给学生感知课文的时间和空间,愉悦的欣赏文本)

  议:就是听完朗读后,让学生结合朗读者的朗读和文本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看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找:就是让学生到文中找自己刚才所谈感受的依据,探寻文本的主题。(这样能引导学生养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习惯,又始终扣住语文姓“语”,语言是一切活动的根源这一点,让学生感悟主题的同时不忘语言的魅力)

  导:引导学生由已知走向未知,调动已有的感知,去理解文本的内涵,即让学生展示已知的大熊屋座的相关知识,并讲述它的主体北斗七星的实际用途,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悟:就是让学生感悟文章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让学生调动已知,积极地探寻,大胆地想像,充分地讨论,教师则作为细心的倾听者,整合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形成本课的板书,突出文章的重点。从而完成第二环节的教学任务。

  走进文本这一环节,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和独立的状态,生与生的合作不断闪现思想的火花,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得到充分展现。而教师的倾听和适时点拔,又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保持了科学性和有效性。(三)超越文本。即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课程的建设者、创造者,教材只是教学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为学生创设了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社会。我在这一环节中以学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则作为学习的伙伴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让生与生、师与生共同交流,共同探究。

  欣赏:请学生欣赏教师制作的“爱”为主题的FLSH动画(老师可结合画面有感情诵读以下几句话:爱是雨露,一旦消失,我们将无法生存;爱是友谊,一旦拥有,你将不再孤独;爱是帮助,一旦失去,你将四处碰壁;爱是理解,一旦拥有,我们会无比幸福;爱是行动,一旦付出,你将收获快乐。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各种类型的爱——大自然对一切生灵的关爱,各种生物之间真诚的友爱,异性之间真挚的情爱,父母对子女伟大的母(父)爱,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又为下一步学生的讨论做了无言的指点)

  探讨:全班同学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爱”的美文、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并运用联想、想像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爱”的场景。(配以《星空》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探索)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则作为学习伙伴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这一环节让学生由一文联系到多文,由课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师生共同达成教学资源的共享)。

  运用:作为课堂的延续和补充,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1、设计一张以“爱”为主题的贺卡,送给你爱的人。

  2、你的星座是什么,你能为自己的星座写一个美丽的童话吗?(让学生的课堂思考延续到课外,让学生的课堂激情成为课后的行动。全课在学生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辩中结束。结束时配以音乐《爱的奉献》为学生课后的行动作无声的提示

  超越文本这一环节,充分挖掘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观念的碰撞,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教学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师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相互进行心灵的交流,让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与复杂性。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2、 教学目的: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 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是: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二、【说教法】:

  1、 结构、层次:从教师教学角度主要设计为六个环节(引导入境—明确目标—指导朗读—提问探究—小结巩固—练习提高)。

  2、 思路、理念:

  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不在理论解说。同时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形式要多样。

  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小结巩固要做到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练习提高,安排图景和文字的联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要求学生最好不作同类事物的联想,还要要求所联想的事物应该是美的。借此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3、 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仅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说教学程序】

  1、 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

  引导入境(1分钟)

  明确目标(1分钟)

  指导朗读(15分钟)

  提问探究并质疑(15分钟)

  小结巩固(5分钟)

  练习提高(8分钟)

  2、 教学环节设计

  引导入境:(1分钟)课件屏幕出现文字,教师口述引出“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着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丽、那份新奇吧!”

  明确目标:(1分钟)课件屏幕出现,学生读出明确“学习任务: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师解说指出:这首诗很美,“美是需要发现的”请同学们从学习任务入手,带上三个问题去发现诗中的“美”,问题是

  A、如何有感情地朗读?

  B、怎样联想和想像?

  C、诗歌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感?

  指导朗读(15分钟)学生先个人试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再听读感觉情感基调和节奏重音,接着教师屏幕显示朗读要点并提醒心境体验和眼神运用,学生再听配乐朗诵跟读并核准节奏和重音,然后组织齐朗诵、小组内齐朗诵、男女分组朗诵等形式。

  提问探究并质疑(15分钟)分两步,

  先探究内容。问题是a.全诗共四个小节,你能指出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吗? b.你能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吗?

  再探究情感。先围绕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是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然后再学生提问质疑,同学间互相释疑。

  探究过程中提醒学生利用好课前准备的资料,并根据需要提供有关“作者简介”“诗歌背景”“联想和想像” “牛郎织女图片”等。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小结巩固(5分钟)先齐朗诵诗歌一遍,再请学生概括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最后老师作结“老师认为:这是一首极美的诗。首先,全诗语言优美亲切,节奏舒缓,极具音韵美;其次,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又具意境美;还有,就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练习提高(8分钟)如果探究讨论热烈可安排为课外作业。安排两题:a、由两副烛光图片引发联想和想像,b、课后练习,仿例续写。

  3、 突破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上设计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学习梯级,为学生设计一个“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其次,辅助运用多媒体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资料参考,用图片画面作引导,增强直观感受;另外,学生间的交流,也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说学法】: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培优转差

  从学生学习活动来说,这节课是四个板块:

  一是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培养朗读能力,更多关注基础薄弱学生,落实本课最基础的目标。

  二是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培养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学生为基准,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三是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通过语言分析、信息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学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基础薄弱学生有基本的情感体验。

  四是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听说读写” 为训练主线,学生通过朗读、模仿续写、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维形式。

  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朗读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

  【板书】突出“美”:

  音 韵

  美

  意 境 情 感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

  我的信念是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主要是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并能贴近生活,容易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本单元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玛丽·居里,这是作者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领悟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富有哲理性句子”,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①品味文章中语言的优美性。

  ②学习课文中朴实的语言及表达语言的生动性。

  ③进一步了解居里夫人及她取得的成就。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而确定的.至于教学难点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的,是学生经过复习还存有疑问和理解还比较困难的地方.根据这些我确定本篇文章的:

  ①教学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②教学难点:理解富有哲理性句子.

  二﹑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㈠教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节课突出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如听说读的训练渗透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中。最能突出说的训练集中体现在学生自由发言、自主探究的环节中。具体做法如下: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找资料实践,了解课文.

  3讨论法—几个同学组成一组讨论本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4点拨法—通过老师提问时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调动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使同学们积极动脑学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及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因此,我多采用小组讨论和点拨等方法.

  ㈡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使同学们能够更加体会文章中语言的优美性,所以我决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㈢说学法

  《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1﹑我采用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思维的到拓展,更加理解文章的含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提倡“笔记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把文章中优美的句子都记录下来.

  三﹑说教学过程(说教序)

  1﹑导入新课

  采用提问的方法问同学们知道不知道镭是怎么发现的?想了解居里夫人吗?再讲一下居里夫人的成就,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之后与大家打开书共同学习课文。

  2﹑检查预习

  3﹑朗读课文找几个同学大声朗读课文。

  4﹑讨论研究:

  ①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这一问题意在通过占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坚韧不拔,充满自信,淡薄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

  ②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玛丽·居里,发现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你又怎样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希望同学们实话实说!

  5、说板书(略)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言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皇帝的新装》一课。

  以下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体裁为童话,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体裁的文章,它是在了解记叙文的基础上采用拟人的方法、将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等人格化。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所以这一课既是对记叙文巩固,又进一步学习拟人、夸张等修辞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实际运用,对培养学生今后阅读童话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及本册教材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2、教学目标

  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有关知识,同时为了给学生今后的研究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所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

  (1)知识掌握目标: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

  为激起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欲望确定

  (2)能力培养目标为:训练想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教材确定

  (3)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为:注入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养料。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本节实际确定

  (4)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3、教学重、难点

  为给学生今后写作提供方法方面的启示,确定本节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为将本节所学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去。将学习重点再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确定教学难点为:想象力训练。

  二、教材处理

  教学重点的完成将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及总结受骗人的相同的心理达到揭示作品主题的目的,课后练习穿插进行。教学难点安排在分析课文后,了解了课文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后再安排想象力的训练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童话作品体裁的特点及时间所限,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字词训练,大屏幕显示,师生合作完成。此为记忆性学习。

  2、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初步感知课文。

  3、分组研究学习: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结合屏幕图片展示,研究总结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悟出作者写作目的,同时感受与人合作学习的愉悦,方法由记忆性学习上升到理解性学习。

  4、想象:我本着营造机会就放手的原则,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学生思维活动空间,激励创新欲望,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由理解性学习上升到创造性学习。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1、思想准备:确认帮助学生成人,培养创新精神思想,按照研究式创新教学法进行教学。

  2、心理准备:以积极饱满的情绪上课,有实足的信心。

  3、物质条件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二)导入:结合学生已熟知的童话故事,采用画面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将学生引入童话世界,导入课题。

  (三)了解作者及文体:初次接触童话,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使学生了解童话有关知识,为今后学习同类体裁文章打下铺垫。

  (四)整体感知:这一环节设计是从课文整体入手,在快速阅读中理解大意,对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评价。

  (五)学生研究、解决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示主题,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大好时机。

  (六)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想象力的训练会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创设了培养创新思维的好机会,也是本节教学重点的实际应用。

  (七)反思与小结

  这一环节一方面系统地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表现,以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研究性学习

  此环节是想象力训练的进一步强化,将口头表达内容形成文字,更具问题的挑战性,是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再提高过程。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讽刺)

  1、人物的语言 展新装

  心理描写

  2、夸张的修辞 试新装

  3、合理的想象 看新装

  做新装

  皇帝爱新装 孩子说真话

  鞭挞虚伪 呼唤真诚

  突出中心

  以上是我关于《皇帝的新装》一课的设计说明。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课文赏析〕

  曹文轩先生曾说:“美是文学的基础,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这句话精要论述了美与文学的关系:文学首先应是对美的揭示。那么,究竟如何把这一美学理想付诸于写作实践呢?黄蓓佳的《心声》(节选自《儿童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阅读这篇作品,就犹如置身一个诗意的世界,作者为我们演奏了一曲美的交响曲。

  一、用词之美。

  黄蓓佳在《心声》一文中多处用到叠词,这些叠词形式多样。有AA式、ABB式、AABB式。它们表现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的写形,如短短、粗粗黑黑、胖胖;有的拟声,如窸窸窣窣、咕噜噜;有的写声,如毛毛刺刺、娇滴滴、干干脆脆、软软;有的强调,如远远近近、深深、轻轻。它们在文中作用突出。有的点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有的强化了听觉冲击的效果;有的渲染了美好的往事……这些叠词就像一朵朵散落在各个角落的小花,朴素自然而又清香可闻,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除此之外,其他词语的运用也体现出准确形象的特点。如“程老师皱起眉头”中“皱起”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不满。“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一句中,“脸一红”写出了孩子被老师批评之后的不安。而且小说的句子以短句为主,长句极少,三五个字一句的话则比比皆是,符合了儿童化的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要求。

  二、映衬之美

  小说以朗读《万卡》为契机,带入情节和人物。万卡和主人公京京的活动紧紧缠绕在一起。由朗读《万卡》,带出京京的家庭和他对爷爷的思念:“他不喜欢这个家,总是想念乡下的爷爷。就像可怜的小万卡盼望爷爷接他回家一样,京京也盼望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由万卡的小女伙伴想到妮儿……最后朗读时他仿佛和万卡心心相通“要是他真给爷爷写了信,爷爷一定高兴得要命吧?”“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现实和小说《万卡》在京京的心里已经是真实和虚拟交融了,京京悲凉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人性之美。

  《心声》是以李京京为中心人物来展开的,却不像一般小说那样从外貌等来介绍,而是用了大量心理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像“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等等都是一个孩子内心的真实再现。小说的另一个人物程老师,虽着墨不多却性格鲜明。她工作认真、爱荣誉,为了上好公开课而精心的准备,但她又和许多教师一样,重视优秀学生,忽视一般学生,搞一种虚假的公开教学。不过小说结尾还是表现了她难得的优点,随机应变、勇于改正错误。还有爷爷没事就“咕噜噜”抽水烟,过完了瘾又一把将京京搂在怀里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真实而美丽的存在着的人和事,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真实而美丽的生活画卷,“自然就是美”,黄蓓佳正是以这样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这样的人性之美。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语言的表达,用语言来表达,本文又是一篇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人公的,非常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所以我设计本课的课型为小说阅读起始课,目的在让学生熟悉小说的基本要素,学会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本文的教学我设计三个活动。一、讲一讲文意;二、品一品语言;三、评一评人物。

  首先导入课文,可以这样说“我们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睛打量我们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自己被别人接受,一路走到今天,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声要表达,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和家长、老师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隔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蓓佳的《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他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受。”这样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师再引导学生看屏幕显示—我们的三项阅读活动,一、讲一讲文意;二、品一品语言;三、评一评人物。

  展示完之后,师带领学生进入第一项阅读活动,(屏幕显示引导)第一项阅读活动是“讲一讲文意”,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再拟一个标题,并从课文中找出命题的依据。(要求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师相机点拨。此活动约5分钟)读完之后,老师引导全班讨论,讨论有两个层次的内容:我的标题是什么,然后说明理由。最后老师进行环节小结:你们看,我们就这样理解了文意,但是话说回来,要说本文的标题呢,还是“心声”好,它不止饱含了京京想读课文的心声,也饱含了京京渴望得到像优等生一样公正、平等待遇的心声,还饱含了京京渴望家庭和谐的心声,比起普通的再现内容,它的含义更深,更有情味,所以这一个课文标题是拟得特别漂亮的。谢谢大家,我们进入第二项活动,这时师要板书活动题目品一品语言,表示强调。

  之后引导:品语言我们最重要的是寻找品析点,怎样寻找品析点?就是你觉得在这篇小说里面,哪个字用得好,哪个词用得好,哪种修辞手法用得好,哪种构思方法用得好,哪个地方描写得好,它表现的是什么,你都可以说,进行这一环节,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是很好,师要利用屏幕引导:交流的时候有四句话你可以任选其一来说:好在写出了什么,好在表现了什么,好在说明了什么,好在点明了什么。之后老师发出指令,下面读课文,找品析点。(学生开始找品析点,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学生在书上作简单的旁批,重点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叠词、形容词和三五字短语的妙处,用时8——10分钟)然后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给予点评,交流之后,师再引导,把学生收回到本文的难点品析,下面我再给同学们介绍几个品析点,你们把它记下来,回去品一品,看老师的这个点找得怎么样?屏幕展示,生齐读:

  映衬之妙。小说以朗读《万卡》为契机,带入情节和人物。万卡和主人公京京的活动紧紧缠绕在一起。由朗读《万卡》,带出京京的家庭和他对爷爷的思念,万卡的小女伙伴想到妮儿,最后朗读时他仿佛和万卡心心相通并表示我要给爷爷写信,要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现实和小说《万卡》在京京的心里已经是真实和虚拟交融了,京京悲凉的感情世界也全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老师说的这些品析点都是互相关联的情节,是纵观全文来分析的,同学们将来读小说一定要注意,小说的各个情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他们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有很多的伏笔、照应、反复等,我们要发现里面的关联妙处。这一环节到此为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与第二环节一样这是小说阅读的重点内容,师在这时先要板书活动内容,然后引导:小说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一定的人物形象,揭示一定的社会意义,所以读小说就要认识里面的人物,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认识京京这个人。

  怎样认识呢?第一步你可以根据课文想像他的长相、神态等。”这一步很简单,学生很快就能说上来,师再接着引导,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步,从他的心理变化来说一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一步是集中引导学生研究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揣摩出心理了,人物的形象也就基本出来了,师就可以接着引导:经过两步的认识我们知道了京京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好学上进,虽然学习上不很突出,但也有着积极地要求,但这还不是我们阅读小说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作者写作小说的最终目的,我们来进行第三步,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有什么意义?这是指导学生由现象走进本质,揭示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突出主题,最后师小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关系到我们千家万户的大事,正是从一个普通的教育事件入手,揭示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某种现象。

  我们也认识了人物,还学到一种评说人物的方法,叫做阶梯式表述。(这时板书:阶梯式表述进行方法强调)板书之后接着引导: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课堂,今天的课堂我们有三个收获:通过更换标题,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通过寻找品析点,进行了多角度评析;通过评说人物,我们学会了分层次表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地阅读方法,希望大家记住,并在今后的阅读中加以应用。到此结束全文授课。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我说的课文是《种一片太阳花》,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教学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重点,熟悉课文。下面我就第二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教学程序设计及板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说教材:

  《种》是第二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安排是“记叙中的说明”,即在记叙人、事、景、物的过程中穿插说明性的文字,或交代原因,或解说、说明。初一的语文着重培养学生记叙方面的读写能力。本单元的设置,不仅是前几个单元如记叙的中心、继续的顺序、记叙的详略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为初二上学期说明文的学习打基础。但综观全文,说明性的语句并不多。

  全文公四个部分,分别交代太阳花的由来,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齐开放的过程,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太阳花的启示,通过作者记叙种太阳花的经验和感受,表露作者对“事业”的憧憬,对创建一个“科学、合理、公平”的世界的渴望。全文中提到说明的不明显,在介绍花的生命时才有所提及,所以我想把侧重点置于太阳花的美、经久不衰的原因和太阳花的启示上。

  根绝教材的这种情况,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太阳花独特美的原因及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

  (2)理解文中比喻的修辞及记叙、描写、说明相符合的表达方式。

  (3)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理解其象征意义。

  其中,(1)(2)是重点,(3)是难点。

  二、说教法:

  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严格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原则,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为: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划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2、朗读法:语文教学应以语感培养为核心;语感只有通过多读、多品、多揣摩才能形成。朗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通过朗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熏陶情感,启迪思想,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再说,这篇课文也较适合朗读。

  3、联想法:用联想法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课中,可让学生产生相关联想。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学习阅读思考——讨论——解疑——拓展训练”的方式。课堂中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逐步解疑,拓展训练,学以致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以下几个步骤教学:

  (一)设置情境,激起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情境:在自然界、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其中,花,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那平时,你觉得什么花最美呢?然后让学生来讲自己的体会,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每种花都有自己美的一面,那太阳花具有怎样独特的美呢?这样处理,就可把学生引到美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的欲望。

  (二)读课文,挖掘太阳花的美

  心理学认为: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所以,在这部分,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太阳花具有怎样独特的美,从哪看出?”去读书,带着目标,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使其专注阅读。

  在学生阅读完毕后,可顺便点出个别读错的字词,同时启发学生挖掘太阳花独特的美,如:外在美、充满生机的美、毫无保留的美、经久不衰的美等,在讲外在美时,可提及文中的描写,落实重点。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略做总结,对学生结论加以肯定,激励学生,并引发联系到教学的第三步骤。

  (三)深入研究,花美的原因

  太阳花美,且能经久不衰,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三部分,启发概括出三个原因:喜爱阳光、善于抓住机会、主动让位,同时,点明此处在记叙中夹杂说明。

  (四)听课文录音,谈花的启示

  文章的第四部分点明了太阳花的有益启示,并表达了“还要种一片的”愿望,这部分主要设置听课文录音,启发学生思考:太阳花生命短促,却能保持灿烂多姿,那你棉队这样的太阳花,你能不能学到点什么,捂出点什么呢?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处,我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自由讨论,讨论后学生发言,启发他们联想,如太阳花是否很象生活中的某类人呢?它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对于学生的答案,有理就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多说,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拓展训练

  为提高总结质量,也提高学生梳理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明确落实重难点,这样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化的认识。在学生总结的同时,教师适当补充,正是因为太阳花有丰富的内在美,所以作者非常喜爱,那大家就围绕“爱”来填写下面的诗歌。

  ● 融情入诗:

  当把(银粒儿)一般的种子撒向泥土

  我们就开始了(期待)

  心 有些(焦躁)

  我们正(莫衷一是)呢

  你却摇晃着(娇嫩)的身躯

  和我们说:hello my dear

  你长得多(美)呀

  你把(缤纷)的季节 画在了我们的眼前

  有谁 能逃得了这份美的(诱惑)

  于是 我们的春天不再(单调)

  夏天不再(炎热)

  难怪 我们已深情的决定——

  (来年春暖时分,再种一片太阳花)

  请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填写,这样,既学以致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落实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的要求,同时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马》,它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

  《马》和《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狼》同属于第六单元。这个单元都是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

  布封的《马》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语言文字优美,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在无限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教材的处理)。

  新课标指出学生阅读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特点,制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品味积累文章中的精彩词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深入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领悟和初步掌握对比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其中“家马”与“野马”的对比贯穿文章始终。通过品读分析,得出“野马比家马更美”,并探究概括出两种马的特征。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可以感受到家马的苦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后半部分疑难重点句深入品读探究,进一步感受家马被人类摧残、劳役,沦为人类恶性的奴隶的悲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的教学目标。另外一处对比是描写“野马”外形美部分,作者把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对比,盛赞马的高贵姿态,突出野马的外形的美,从而反衬人类扼杀了马的自然的天性的美,引人深思。

  在教学中,把领悟和初步掌握对比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疑难句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做为本课的难点。

  采用一课时完成。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语言文辞优美,含义深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境激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创境激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圈点批注法(预习笔记)、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和语言赏析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迁移性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计: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趣,听背景音乐二胡曲《赛马》,问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然后用幻灯片打出辽阔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出示课题及作者,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各方面获得直观感受,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文章的感知理解打下基础。

  其次,感知文章,把握主题。

  第一步,在二胡曲《赛马》的背景音乐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二步,然后检查学生预习(预习时要求学生读通文章,并画出自己喜欢语句,作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即采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疏通字词,本文生字词较多,须落实。这是读通课文的前提。

  第三步,接着课堂提问:①文中为我们介绍了几种马?

  ②这两种马各有什么特征,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第四步,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读,主体思维,组织语言回答。

  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可点名让学生直接回答,第二个问题较难,可提示学生从文章中找重点词句回答。因答题信息较广,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后共同汇总归纳的形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学生充分交流反馈后归纳,用幻灯显示出来)。

  第五步,紧接着提问:如果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哪种生存方式,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作者布封也与我们一样,在文中,无不显现出他对“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再次,质疑探究,深入品读。

  在学生基本把握文章主题及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重点词句含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出示四个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2、第二段中为什么说“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稠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家马的苦难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写“家马”部分的几个句子是难点,只有品读这几个难句,才能深入领会家马的苦难,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及本文主题。让学生细读,从读中品,从品中读,教师可巡视并寻机参与其中点拔引导。回答前两句的基础上,从部分到整体,整理出第3题答案,最后用幻灯片归纳打出。对比是本文最为突出的写作方法,最后一题培养对这种手法的把握能力。

  接着,赏析语言,积累迁移。

  1、赏析精美语言。用“我喜欢 一句,因为 ”的句式,回答交流(有预习的圈点批注充分准备)。再由文本迁移,通过问题的思考,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2、有人说,马是人类的朋友,而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结合本文谈谈的你的看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延伸练习(课外小作文)。

  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动物,请抓住其特征(可仿照文中用对比手法),并在描述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板书设计:

  家马:勇毅、驯良、同情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的,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的。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的。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的,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的。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的,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马》,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二者皆可抛。”这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呐喊,更是成群的野马在广漠的草原上奔腾恣肆的魅力展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马》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爱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课文内容与环保联系紧密,可指导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选材非常好,有如下特点:

  (1) 课文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2) 课文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合作精神。

  2、教学目标

  我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运用祖国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根据教学目标,从认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我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通过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征,了解布封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表现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超越,启发学生领会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品位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培养个性化的感悟能力;通过了解对比手法及其作用,培养学生描摹动物的技巧;通过“野生意义”和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应善待动物,珍视生命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我依据贾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形成良好的个性的教学目标,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领会文章内容;积累优美词句,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倾向。

  教学难点;设计“动物园中的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专题活动和“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善待动物珍视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

  4。教材与学生

  教材处理要符合教学实际,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仔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法

  关于教法,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或者是世界、人类的大师和巨匠,那麽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采用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容量;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并采用激发兴趣法来激活学习思维、启迪学生智慧。

  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景,组织教学,把学生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这篇课文可以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学习,这节课我要领学生到微机室去上,运用微机对关于 “马”的成语、俗语、谚语搜集和整理,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采用了激发兴趣、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

  三、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据新《标准》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时间活动,指导认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体做法是:

  (1)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体现自学辅导法、主体思维法。

  (3)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

  (4)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四、教学程序

  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综合性。还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题活动。所以确定一下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欣赏有关“马”三种字体的书法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

  生存方式及命运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人性光彩的马儿吧!(板书:马 布封)结合注释请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多媒体显示)后师补充。

  2、有感情朗读

  ⑴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地、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

  ① 学们在读时,遇到哪些不认识的字词请说出来。

  ② 师帮助解决疑难字词。(多媒体显示)要求同学们齐读,整理识记。

  ⑵欣赏精彩的语段,领略文章的真谛

  谁能选择文中你最欣赏的一段大声地、有感情地来读其他同学认真欣赏,听后,说出你认为他哪读的最好?谁再来读你最欣赏的一段?

  3、整体感知课文

  ⑴、我们已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⑵ 两种马在作者布封的笔下各有千秋,请同学们来欣赏现实生活中有关“马”精美图片,(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再结合文中作者对马的生活描绘,论说你喜欢家马还是野马?给大家一分钟的准备,喜欢家马到这两组,喜欢野马到这两组,请按照句式“我喜欢 马,因为 ”来陈述理由,自由论说现在开始:

  ⑶、请喜欢家马的同学用一个两个字的词概括你喜欢家马的最主要的原因?(驯良)同样要求,请字欢野马的来概括?(自由)(师板书)这也是家马和野马的最突出的特点。

  ⑷、刚才,我们对马谈了自己的喜爱之情,那么,我们再来看课文,作者对这两种马又持怎样的态度呢?(同情、赞美)(师板书)这里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表达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超越。

  ⑸、文中作者在介绍家马和野马特征时运用了怎样写法?(对比)有什么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

  ⒋、品读赏析,揣摩语言。

  请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作者用得最好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用“我发现 用得好,好在 ”的句式来回答?

  5、指导合作探究“我们的身边也出现了供人观赏的一些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从而进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学重点,并本着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进步。

  6、拓展迁移(突破难点)

  教师组织开展一个“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⑴ 座位分成两大组为平安队和普通队,并推选出各组队长。

  ⑵ 选两名工作人员,一名记分员,一名监督员。

  ⑶ 师宣布比赛规则: ①、我这有一个幸运箱中装有一黄一白两个幸运球,请队长站在两边,每题轮流摸取幸运球,摸到黄色为先答题,摸到白色为后答题。

  ②、一般答题为10秒,特殊题为60秒。

  ③、在规定时间内未答出,倒计时5秒后由对方答。

  ④每题的内容由摸到白球的队长为对方读题。

  ⑷多媒体显示关于马的成语、俗语、诗词的知识竞赛题。

  ⑸宣布比赛结果,同时送给学生一幅对联(多媒体显示)以激励学生。

  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搜集资料,然后按学习小组总和,完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这也是这节课的课后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7、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8、作业布置

  尽管目前减负的呼声很高,但我认为必要的作业布置还是必需的,语文课毕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终归姓语,因此,我要求学生学习本课,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去感受人类与动物的相伴而生,生趣盎然。

【【精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相关文章:

1.【精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9篇

2.七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3.【精华】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4.【精华】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5.【精华】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6.【精华】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7.【精华】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9篇

8.【精华】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

9.【精华】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