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P75—76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既为学习简便运算作好准备,也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商不变的规律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
4、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商的不变性质,
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的探索规律,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如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找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接着让学生从下往上观察,迁移类推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概括归纳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
出示狐狸图,这是什么动物?想不想听听狐狸四兄弟的故事?狐狸四兄弟为了卖香蕉谁卖得便宜都吵了起来了。
老大说: 2千克 卖了8元钱;
老二说: 20千克 卖了80元钱;
老三说: 200千克 卖了800元钱;
老四说: 20xx千克 卖了8000元钱.
师:你认为谁卖得便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8÷2=4 80÷20=4 800÷200=4 8000÷20xx=4
师:哦,原来是这样,你真聪明!为什么卖的斤和钱数都在变化,可是每斤的价钱都一样呢?
用“算式设疑”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欲罢不能,在学习行为中遇到障碍时,让学生观察之前面的算式,引导提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在什么情况下会不变?”等数学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起到目标定向的作用。
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然后验证规律,最后是深化理解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索,教师要参与、指导讨论。由于学生讨论容易偏离重点,所以要注意把学生的讨论引导到重点上来。如:你们组的观察顺序是?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又是怎样变的?
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交流讨论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诱导学生说出重点内容。教师最后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根据学生刚才的总结,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被除数乘以或除以0,除数也乘以或除以0,商变不变?接着让小组进行讨论?这时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商不再等于4。
教师补充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们接下来再举几个例子。
在学生验证这后,然学生给本节课发现的规律起名字“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规律取个名字?这个规律人们通常叫“商不变的规律”。(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充分利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的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索和讨论,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意义。同时使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得到良好的培养。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运用“商不变性质”来解决“3600÷600=”等被除数、除数末尾同时有0的除法,让学生所有学用,在口算是寻找最佳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四、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共三道练习,第一道是口算,让学生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进行简算,其中象“7500÷50=”等学生易错的题目,通过学生提醒学生的方式,提醒学生在简算时,被除数和除数末尾要去掉相同个数的0。
第二道练习属于开放性练习:200÷50=(200○□)÷(50○□)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从不同角度、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第三道是实际生活问题,一捆铁丝有多长?(提高性练习)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两个小朋友是怎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学生讨论,要求运用定律解决的过程要说出来。
第四道是观察与思考(拓展性练习)
出示题目。
400÷25=(400×4)÷(25×4)=1600÷100
先让学生思考:观察算式特点,怎样使除法变得简便?为使除法简便,在被除数400和除数25中,首先要对哪个数扩大倍数?根据什么可以同时扩大相同倍数?
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独立完成。
完成后找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运算过程。
如何利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课难点,利用这个练习把知识的利用具体化了,更具体显示了定律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第五道练习是从课前情景中提出的问题:这时狐狸妹妹也来这里卖香蕉了,她的售价牌上这样写着(8÷9)÷(2÷9),她买的香蕉便宜吗?
五、交流感受,提升认识
“学生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创造与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让学生展开想象: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这部分知识有什么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8÷2=4(元)
80÷20=4(元)
800÷200=4(元)
8000÷20xx=4(元)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这就是我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中的第一课。它是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分数以及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每天气温的变化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的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教学时,应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两个相反意义量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收集信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思维能力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3让学生经历调查气温活动的过程中,从中积累感性知识,并通过讨论、交流把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二、说教法
温度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如何把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感性认识?我是这样设计的: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了各种情景,如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猜一猜、测一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为“数学的志趣”。
2联系生活,体验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联系生活体验感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还要还原于生活。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我教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敢于创新。让学生自己探索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意义。另外,教给学生养成愿意与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手段
恰当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图的配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诗一般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使学生乐学,爱学。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交流信息素材,提供资源
新课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对全国一些大城市的气温进行调查,谁愿给大家说一说你调查的方法与调查结果。学生展示收集的信息,并交流调查的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将相关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如:-2℃、0℃、5℃、15℃、12℃等。请同学观察这些数据,每个数据后面都由一个“℃”它读作摄氏度,用字母℃来表示,是计量温度的单位。如果让你们把这些数据进行分类,你认为分成几类,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我加以整理并对温度的写法加以规范。
关于温度,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温度有关的知识,
【意图:课前让同学们调查各大城市的气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同时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看电视、上网查询、看报纸等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第二环节操作观察,主动构建
1体会温度表示的意义。
同学们,你们想当天天气预报员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天气预报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待会请你当天气预报员给大家解说一下。
【意图: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拓展。通过当天气预报员,既新鲜又富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1)北京-2~5℃表示什么?
(2)-2℃表示什么?
让学生自主解决,体会温度表示的意义。
2认识温度计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温度,那它是怎样得到的呢?是啊,它们是用温度计测量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温度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和疑问说一说。学生在质疑与释疑的过程中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上有刻度、水银指示柱,并会读写温度计。
【意图:我给学生充分地思考、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用温度计
我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下面我们用自制的温度计把这几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表示出来。重点引导学生对比零上12℃和零下12℃不一样。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意图:让学生利用学具标出几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到我国地域宽广,同一时间,各个城市的温度是不同的,南方城市的温度高于北方。】
4感受温度的高低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用手分别摸一摸,感受一下水的温度,并猜一猜两杯水的温度各是多少?然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一测两杯水的温度。
【意图: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测一测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温度的高低,并学会测量温度。】
5温度大小的比较
机灵狗还给我们带来了拉萨的气温,你能读出来吗?拉萨的最高气温是零下3℃,最低气温是零下20℃。让学生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是-20~-3℃。-20~-3℃哪个温度高,哪个温度低,为什么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用课件进行演示。接着让学生比较另两个温度的大小。
【意图:通过情景图和温度计,让学生初步学会温度大小的比较,并总结出比较的方法。】
第三环节:实践应用拓展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个针对性的练习:
1出示第一题让学生结合温度计读出个城市的气温,并加以比较,通过想一想,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
2连一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到同一样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温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读一读,通过读一读,使学生知道,温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4试一试,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要标出个城市的气温,应先确定0℃。
第四环节:总结交流课外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温度中的学问,现在你对温度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总结汇报后,我揭示正数、负数的意义,并提出:关于负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意图:“学起于疑,又终于疑。”当学生总结汇报后,我提出关于负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伏笔。】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这样的板书条理清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认识小数中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本第36-37页,例7)。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本课中安排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介绍这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现在我们就请文具店的售货员分别给我们介绍商品的价钱,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由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分别介绍商品的价钱。)
师:听完售货员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这家商店都有练习本、三角板等文具,但价钱不一样。
师:由这些发现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哪样文具的价格要贵一些?
生2:它们一共要多少钱啊?
师:是啊,这两样文具那种要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师:大家都先来猜一猜,哪一种文具要便宜一些?还要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生1:0.6元是6角,0.48元是4角8分,0.60.48。
生2:0.6是60个0.01,0.48是48个0。01,0.60.48
生3:通过转化为图形可以看出0.60.48
师:真不错,大家都是很聪明的,想到的方法还真多啊!
2.大胆猜测:
师:在以前,大家学过整数的大小比较吗?还记得整数是如何比较的吗?(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在这个环节上,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们回忆旧有的知识并将已经掌握的整数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扩展到小数的大小比较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延伸与扩展。从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老师这儿还有两个小数要比较大小,你们会吗?大家分组讨论一下。
出示试一试。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7.96○8.32 0.13○0.129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分析
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运用。
1、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两位。(两名同学之家展开的这种合作、竞争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完成练一练.
2元 ○ 1.9元 3.45米 ○ 3.54米
8.02○8.20 0.76○0.706
3.练习六第七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初步理解每个小数在数轴都有一个对应的点,并知道越靠近右边,小数就越大
4、判断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学生口答结果,并说出理由。这个题目可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5、练习六第九题
出示统计图表,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找出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看那个小组能提出的问题多?鼓励学生们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6、练习六第十题
□中能填几?7.31□.4 0.5420.5□3
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口头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吗?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广角——》说课稿06-20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6-17
数学广角说课稿09-13
数学说课稿10-12
数学说课稿09-04
数学说课稿05-16
《数学广角》说课稿12-04
数学活动说课稿11-14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12-18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