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1-07-02 12:27: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化学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奇妙的二氧化碳”。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九年级(上),这一节课是上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完成本节课内容需要2课时)。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安排在空气、氧气之后,水之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今后学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制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二氧化碳作为学习素材,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2、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目标: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好化学必备一种宏观现象比较明显的理论基础,它可以用一些经典实验验证其转化规律,获得感性认识,所以通过学习,达到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达到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教育,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良好学习品质,正确对待实验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①重点:没有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作基础,缺乏较丰富的感性知识,致使其它化学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本节的重点是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认识化合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②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材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要求描述实验现象,本节的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究竟生成了什么物质?要求学生用实验来探究,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和思路。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利用上节学习氧气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法。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如下过程:出示问题→学生互动及讨论→用实物投影仪投影来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点→演示课件对比→练习探索→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习二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往往想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性质,甚至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在课前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答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和方向,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通过实验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使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身边物质的学习体系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重点、难点、方法,并及时地对学生活动的结果作出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同时从学生活动中得到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双边活动。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观察讨论法、课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先简要介绍一下二氧化碳的循环和物理性质,然后重点讲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

  水反应这一难点,指导学生通过二个实验来探究,然后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这一性质;同时结合适当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将重点知识的与提高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习题的选择与讲评,遵循大纲,用好课本,侧重双基,通过研究课本习题,挖掘其潜力,改造习题,增强课本习题的辐射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具体方案如下:

  ①课前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激发学习动机。

  ②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把二氧化碳和氧气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构建物质知识的学习体系。

  ③通过例题的讲评,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归纳、总结,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思维。

  ④应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效实施双边互动,提高学习效益。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使学生从中悟法,会中用法的教学目的,因此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一)预习:课前分发的“学习学案”其目的是: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回顾梳理知识,通过填写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知识,对相似的问题,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联系,使知识达到系统化,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每个知识点。

  3、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维体系,明确学习目的,同时知道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存有疑问。

  4、可优化教学过程和结构,使教学节奏明快,节约时间,提高效益。

  (二)课堂引入:

  由意大利的“死狗洞”故事引入课题,发动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说明本节课是在同学们自学了“学案”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对比氧气的性质,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设计:(过程:出示问题→学生实验探究→观察、交流讨论→演示课件对比→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

  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和消耗的?

  2、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3、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4、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5、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6、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7、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8、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见多媒体)

  (五)小结、布置作业

  五、综述(评价分析):

  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还在于向学生展示一种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活动中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肯定,指导和督促。在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由易而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实验中采取男生和女生搭配的方法,使学生得以每个人亲自动手操作,营造一个活跃的气氛,解决各种问题,圆满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化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初三和高一年级化学课程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诸如温度、压强、催化剂、表面积及浓度等因素对化学速率的影响,积累了一定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养成了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过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应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在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再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生产、生活,利用所学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用幻灯片展示两个图片引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并启发学生举例,最后抛出问题。

  这样设计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

化学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课题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单元课题二。

  本节说课共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化学 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会做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应用化学原理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本节内容主要是实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它是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也是学好化学的基本功训练阶段。在学生刚刚学习了化学的发展史,了解了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后,安排本节课,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亲自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成功的喜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化学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但存在着局限性。本节课的两个探究实验都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寻求新知的,再加上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大胆实践的优点,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成功的关键;

  2、能遵守实验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亲身操作、体会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四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

  教学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等基本操作的训练,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五部分:教学模式

  本节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问题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

  之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完成课程目标。

  第六部分:教学手段

  本节运用投影仪和下列实验仪器及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形象、简单、易于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第七部分:教学流程

  分六个环节。

  环节1:前测补救

  ①什么是化学?

  ②什么是化学变化?

  这两个问题设计的理由是:它可以检查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同时,通过学生的分析回答,教师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它是什么呢?大家听我讲一个故事:从前某国有一位使者出使到另一国,面见国王,国王有意刁难使者,于是出了这样一题:“我给你一块硬币,去给我买东西,并使买回的东西必须能充满整个皇宫。”同学们,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想一想买什么东西才能满足国王的要求,好使这位使者免遭杀身之祸呢?学生讨论,但提出的方案都一一被否决,最后教师点题:这位聪明的使者想了一下后,马上到集市买回了一根蜡烛和一盒火柴,并在皇宫点燃了蜡烛。小小的烛光充满了整个皇宫,解决了皇帝的刁钻难题。亲爱的同学们,烛光给皇宫带来了光明也给使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光明”——探索蜡烛燃烧。

  这样,通过一个故事引入了新课,并使学生兴趣高涨,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

  环节2、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同学们的桌上有你熟悉的蜡烛,你注意观察过它吗?

  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探究一:蜡烛的外观,包括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溶解性、密度等;

  探究二:蜡烛的燃烧过程中,火焰各层的颜色是否相同,各层温度高低如何进行实验验证?

  探究三: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如何验证?

  探究四:蜡烛熄灭前和熄灭后形成烟的颜色如何?熄灭后的烟能否被点燃呢?

  利用投影,出示问题,并持续实验过程始终,保证实验圆满完成。

  问题提出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猜测。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因为它的熟悉,能够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并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的生活化。

  环节3、验证猜测,学生实验

  第一步:知识准备,教师提出本节课用到的知识。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第二步:阅读教材,明确实验过程。

  在课前,学生有过预习,但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缺乏系统性,再让学生阅读教材,明确过程,使学生实验时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

  第三步:设计实验报告。

  由于学生第一次设计实验报告,教师指出设计重点。并提示可参照教材提示,也可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

  第四步:设计方案,学生实验。

  教师明确要求:提示学生观察时注意运用除味觉外的所有器官,尽可能从多角度对实验进行观察,注意观察的顺序和角度,做好记录。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实验,重点完成探究二和三的实验方案的确定。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活动,使学生感觉到老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理念。

  环节4、交流与合作

  组织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表格与同学进行交流,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并与同学交流进行观察和描述的体验。

  此环节的设计,体现并促进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环节5、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验证猜测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描述,鼓励学生补充不足。

  通过实验与分析,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解决投影中提出的问题。肯定优秀的设计方案。并通过探究三得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以巩固上节课对物质变化的学习,体现知识的联系。

  环节6、知识回顾,总结提高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通过观察和学生总结,使学生感悟到学习化学时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① 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以及如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及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学生只是出于好奇心,课堂看热闹,无收获的现象,使学生真正体会探究这一重要的学习手段。

  第八部分:板书设计

  我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它简明扼要,突出体现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化学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行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北京市房山区交道中学的额尔敦朝鲁。我爱生育养育我的内蒙古,也爱我工作生活的北京。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级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选择初三化学绪言的理由,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本课题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课题之后我进行了初步思考,发现了最重要问题:目前师与生之间是陌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发现,无论从课标要求或最近发展区理论都要求教师要了解和沟通学生,教学要从他们的学情出发。

  所以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如下(见PPT),从调查的结果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化学;二是要把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化学的动力;三是亲近化学,污染不是化学的错,是人类对化学的无知造成的。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课题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那么,师生之间陌生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想到了利用暑假解决问题。

  原则:

  1、“减负”原则;2、趣味性原则。

  内容:

  1、趣味实验。2、上网学习,分学习小组制作PPT汇报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

  一是趣味实验。

  内容:首先:学生想办法制得紫甘蓝菜紫色汁液。第二步:用碱面水和白醋做实验。第三步:从生活中找其它液体进行实验对比,并进行分类。突出化学变化到物质分类的规律性,落实对比方法和分类观。

  二是上网学习,分小组制作PPT。

  我们创建了针对初三化学的“未来化学世界的博客”。

  主要意图:1、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兴趣,引导学习。2、初步培养接受、吸收、整理化学信息的能力。3、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表达、交流。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进入实施课堂教学阶段。

  我从纵向: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怎么学化学;横向:意图—素材—知识—情感等两个维度介绍我的实施课堂教学情况。

  “什么是化学”这个环节有播放燃放鞭炮视频导入、趣味作业和数学素材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步:课堂导入:播放燃放鞭炮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贴近现实生活。

  导语:新学期开学了,对我们的一生来说都很重要的一门新学科要“开业”了,按照我们中国人习惯开业吧。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充气气球并扎破,制造思维冲突,对比研究提问。完成之后留课后作业,进行课堂延伸教育:上网搜索“鞭炮的历史”,渗透安全教育、环境低碳意识和历史文化教育。

  第二步:趣味作业汇报。(展示图片)这是学生做的情况和收到的汇报作业。该环节主要落实学科思想为:1、初步了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渗透分类对比的学科思想方法。

  第三步:利用数学素材。(展示图片)我在课堂上利用了三角形稳定而四边形不稳定这一学生熟知数学素材。数学学科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与化学学科不完全相同,但现象背后探究本质的科学意识完全相同。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内部(微观)结构有关。

  完成三个小环节的学习之后,化学的定义就呼之欲出了。在“什么是化学”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了三个素材知道了化学的定义,并有了好奇-成就感-欣喜的情感体验。

  那么,这样的学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学习化学”这一环节首先讨论人类历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火的控制和利用入手的。让我高兴的是就此问题学生们课后在博客中留言进行交流。

  第二步交互讨论青铜器到铁器和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并引向现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入了下一步骤:学习小组展示汇报。首先是化学之美:该小组展示奥运烟火到上海世博烟火,并提出了问题,利用教材上的素材展示了化学的美丽和神奇。

  当学生展示第二个主题“衣”之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材质的衣物让同学们触摸材质。当他们翻看标签的时刻及时渗透:查阅资料是认识物质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一学科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用于改善我们的现实生活品质这一重要的科学观。

  除此之外还有“食”、“住”、“行”等主题。下面部分展示一下“住”这一主题的学生展示情况。(播放学生展示视频1分钟)

  学生的有些话语显得稚嫩,但他们准备的材料和内容远远超出我在博客中提供的素材。我发现,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实际上,前面的了解“什么是化学”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从生活到化学的过程;知道“为什么学习化学”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从化学到生活的过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这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了化学是什么样的学科。我以环境科学、医用化学和生命科学为例让同学们感受了化学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学科。

  在“为什么学习化学”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了这两个素材和网络资源等素材了解了简单的化学史和材料、能源、生命科学是化学研究的领域,并有了惊讶-思考-感叹-荣誉感到决心学习化学的情感体验。

  那么,这样的学科我们怎么学习呢?我选择了化学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等三个内容。

  首先,演示趣味实验。实验设计非常简单:NaOH溶液滴加酚酞→加入过量稀盐酸→加入碳酸钠粉末。形象描述为:“白酒变葡萄酒”、“葡萄酒变白酒”、“白酒变汽水”。主要意图:突出重点并与暑假趣味作业相呼应。

  第二步:宏观微观视角。

  课堂上以讨论数学学科中的线-点关系为例引入微观视角,并播放了一段视频。因说课需要以六倍速度播放。

  (视频播放)旁白:浩瀚的太空中寻找地球,穿过大气层,以一滴水的视角进入海洋,继续进入海洋生物体内,最后到达微观视角。

  该视频中涉及到宇观、宏观、介观和微观,面对学生我们只强调宏观和微观即可。该环节通过视听立体感受微观和宏观视角的不同。

  第三步:在前面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有趣的科学想象。

  关于未来医学的有趣想象:

  人造机器人,机器人再造小机器人,小机器人再造更小机器人,如此往复,最终造出来的小小机器人小到直接进入人体内修复损伤器官和部位,达到无痛治疗而痊愈的目的。

  该环节中升华学生的感受,通过美妙想象激发学生的美好憧憬和无尽的向往。

  第四步:讨论水的各种表达方式。

  在关于几种表达方式孰优孰劣的讨论中学生的意向很快指向了水的化学式。化学式是以模型化思想为基础的。模型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思想。理解运用数学、物理公式和化学用语,甚至书写某体裁文章都是以模型化思想为基础。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最佳模型的选择过程。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工具。

  我在“如何学习化学”这一环节中选择了化学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等三个内容。对于我们农村中学初三毕业生中40%左右的学生来说,初三化学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系统学习化学的机会。我想二十年之后他们还能回忆起来的初三化学的记忆就是初三化学的核心。那就是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了。在这环节中学生利用了这几个素材,知道了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从而有了意外-思考-想象-向往的情感体验。

  这是课堂教学三个环节。

  下面是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假如没有化学—写在化学第一节课后》要求完成初三化学学习后再写一篇《假如没有化学—写在初三化学毕业之时》进行对比,让学生感悟自己的成长。

  课后调查:

  你喜欢化学吗?所有同学都回答:喜欢化学。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假如你要成为化学家,你想研究哪方面的化学?

  学生回答主要有两个方面:

  1、暑假学习交流的主题。2、41.7%的同学填写了想研究医药方面的化学。

  今天不一定决定未来职业,但这种愿望是同学们继续学习的动力!也是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不难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触动孩子们内心世界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会带来无尽的前进动力。

  结束语:

  在设计、备课、上课、反思、整理说课稿的过程中我真切体会了“功夫在课下”这句话的含义。

  备好绪言课备的不只是一节课,是整个初三化学,甚至是整个基础化学教育。

  我想,对一个老师而言,用心上课就是最好的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化学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化学理论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理论分析,研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简析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移动;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勒夏特列原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础,第二部分是整节教材的核心,第三部分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和升华。

  3、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编排意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 重点及难点的确定

  重点: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

  1、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2、平衡移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

  确立依据: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学习很重要,所以讨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理论付诸实践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平衡移动原理的利用和移动过程中的速率——时间图成为本节的难点。

  二、高学情分析

  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而且思维活跃,掌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探究为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

  由于本节教材地位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总结,归纳出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影响。

  2、通过对外界条件对速率影响理论复习,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平衡移动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勒夏特列原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四、 说学法

  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从温故知新的角度,采用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层层第进的方法,使学生发现规律,原理,使教法从实处出发。

  实行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多层次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五、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实质,影响速率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引出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概念

  (这样做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重要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由点到面的特点)

  2、设疑导入,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若改变外界条件,平衡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样做起到开门见山的效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而且一来就可吸引学生思考,提早进入思维的兴奋区)

  在这中情况下由教师演示实验2—4。此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浓度增大,平衡发生变化,但如何变,可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

  由以上分析让学生推测如果减少反应物平衡会怎样移动。学生设计实验,加入碱溶液减少反应物浓度,从而证明学生推测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讨论改变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抓住机会,深刻讨论

  学生讨论后,抓住时机问“为什么外界条件改变后平衡会变化?,这种变化有无规律可循?”

  教师可提示,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向能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顺利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这样做,不仅释疑,而且可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得出结论的学法)

  4、注重实际,加深理解

  可通过边讲变练,使速率——时间图象的练习得以贯彻实施,让学生能从数学角度出发解决化学问题,达到综合的目的。

  (这部分内容,可通过计算机来演示,不仅增大课堂容量,而且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浓度,压强,温度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6、巩固练习:课本习题一

  7、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三。

【精选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相关文章:

1.有关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

2.【精华】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九篇

3.精选化学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4.精选化学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5.精选高中化学说课稿汇编5篇

6.化学说课稿模板六篇

7.精选化学说课稿五篇

8.【精选】化学说课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