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体育说课稿锦集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体育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体育说课稿 篇1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而武术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重点推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学生通过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还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程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说课。本次授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人数40人。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侧重运动技能目标,采用先整体后分组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音乐《中国功夫》及游戏包、剪、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本课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健身拳动作的连贯和稳定性,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同时还采用讲解示范、语言激励、安排比赛等手段,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共40人。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时会出现浮躁的心情,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体育课是他们释放压力,身心得到放松的最佳地方。但由于武术讲究的是基本功,加上武术教法比较简单、枯燥,过于要求技术的掌握,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本节课力求从教法和学法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缓解学习压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深受广大学生的普遍喜爱。而健身拳是国家为了适应初中学生的特点,为适合体育教学而改编的易学易练的武术动作。
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初步建立健身拳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武术锻炼身体和修身养心的习惯。本节课主要学习健身拳1—4动(起式、戳掌冲拳、抽拳弹踢、进步蝶掌),教材特点是动作简单,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动作为主,为今后健身拳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通过游戏包、剪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健身拳学习。
2.运动技能:使学生获得武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使95%以上的学生学会健身拳的技术动作。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
4.心理健康: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优良品质。
5.社会适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互帮互学,体现出集体力量,团结第一。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健身拳动作规范、准确
难点:动作的'连贯和稳定性以及武术的精气神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针对武术教学比较简单和枯燥的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行抱拳礼和音乐《中国功夫》,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绪激励法(通过游戏包、剪、锤及教师演示健身拳连贯的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这样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讲解示范法,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正确完整的演示健身拳。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2、学法: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比较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七、教学流程
一、调动身心(10分)
1.课堂常规(1分)
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出缺席人数、安排见习生
要求:快、静、齐,精神饱满
抱拳礼、音乐“中国功夫”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2.准备活动部分(9分)
(1) 慢跑、活动各关节
(2) 行进间正踢腿、行进间侧踢腿、马步、弓步、虚步
(3)游戏:游戏:包、剪、锤
1.手型猜拳:规则,两人或两人以上一组,以手型掌、勾、拳代替包、剪、锤
2.拳:规则,两人或两人以上一组,以并步、弓步、马步、虚步等代替手型包、剪、锤
游戏要求:1、动作准确、到位,反应灵敏。
2、遵守游戏规则。
(4)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武术有什么好处?学生积极回答。总结,有那么一句话“内练精气神,外练手眼身”中医学讲: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气神不断提高转化,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可以延年益寿。
设计意图:学习武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较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通过武术的基本腿法和步法练习,达到热身效果。而且渐渐引导学生进入课的主题,培养武术精神。
二、学习活动(25分)
1.学习武术健身拳前4动(教师完整的演练前4动)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刚劲有力的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兴趣达到最高点。
2.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让学生边看边听讲模仿教师动作
设计意图:武术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每一势代表着学生的内心世界。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重要,先模仿上肢,再模仿下肢,最后整体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用语言提示,以使学生的模仿更加逼真。
3.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让学生(3—5人)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
设计意图:在学生慢速体会时,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标准纠正动作,并自己琢磨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等。此时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时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练习积极性。同时重点提示学生在初步掌握动作阶段一定要记住不要改变方向练习,始终朝一个方向,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4.集体练习,汇报表演。
①学生列队练习,先分解再整体最后连贯均匀。
②教师巡回指导并且关注掌握动作速度慢的学生。
③留一段时间,让学生上前表演。
④学生互相观察、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习惯。
2、充分发掘学生运动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以完美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
三、收回身心(5分)
1、以扣打、按摩、深呼吸进行放松。达到消除疲劳、陶冶情操、恢复体能和心理的效果,让学生在舒缓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课堂的学习。
2、课后小结 教师对本课的评价、总结。学生自我反馈。
3、师生再见并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场地:操场
器材:录音机1台
五、运动生理负荷预计
适宜心率:80次/分左右 最高心率:110次/分左右
练习密度:40%左右 运动强度:中下等
初中体育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同仁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教材。正面双手垫球。
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
排球运动是《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之一。通过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习,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懂得排球运动的特点,掌握简单的排球技术原理。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和综合运用所学各项基本技术的能力,使学生们都能体验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和价值,不断提高排球运动技术和参与比赛的能力。本课以体现课程改革新思想,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发展学生们身体素质和发展快乐体育为重点,以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团结友爱,积极拼搏为德育渗透点,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们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发展学生们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对于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
一、教学内容:
排球运动是通过发、垫、传、扣、拦等动作组成的。是在快速、激烈的情况下通过接发球、二传、扣球来完成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通过排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们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的垫球技术,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接发球和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术。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垫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中二年级学生们,共有40人,学生们来自各个不同地方。运动技能有差异,个别学生们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们掌握技术较差,所以本课结合了挂图教学讲解示范,让学生们在直观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采用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们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终身锻炼的意识,使学生们在快乐中掌握锻炼的手段,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心健康。
1.认识目标:通过排球垫球的练习,激发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使学生们基本掌握垫球技术,发展学生们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85%以上的学生们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能自主学习与锻炼,提高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真练习,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们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析垫球的动作结构,把垫球技术分为:姿势、击球点、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几个环节。要想把球垫好、准确,关键是姿势和击球点,所以教材的重点:正确的击球点和正面垫球的姿势。难点: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
五、教法与学法:
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互动过程。课的教法与学法应根据学情和教材的特点制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主要以下几种:
教法:1.启发教学法:通过启发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排球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2.分解法:让学生们从简到难的学习,使学生们更容易掌握技术。3.游戏法: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法:1.尝试法:发展学生们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性。2.展示法:通过展示有利于学生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3.游戏法: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4.评价法:通过评价发展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10’)
1. 课堂常规
2. 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3. 队列的变换练习
4. 球操。为了使学生们精神振奋,达到热身的效果,安排了球操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情趣。
(二)基本部分(30’)
1. 自主学与练(5’):
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练习垫球。目的是让学生们发挥自己所认识、所了解的`垫球技术和练习方法。
2. 学习和发展(20’)
(1)展示挂图:通过观看挂图和讲解使学生们认识排球运动和学习排球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良好的动作概念。
(2)徒手练习:原地散点撒开,徒手做垫球动作姿势。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垫球的姿势、手型正确,使学生们的理性认识转化为动作。
(3)自由组合,自由练习:
A.垫固定球:是让学生们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和正确的击球位置。加深学生们对垫球技术的理解。
B.一抛一垫:相距3-4米一人抛球,另一人垫球。要求抛球由到位向不到位变化,垫球由近向远变化。此练习是让学生们体会垫球动作的插和蹬送动作。
C.对垫:距离3-4米连续对垫球。要求学生们随时要做好垫球前的准备姿势,并快速起动和移动,保持好合理的位置进行垫球。先可以是练习原地对垫球,再练习移动的对垫。
D.自垫:一人一球连续向上方垫球。这一练习是让学生们不断的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同时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E.自我展示:给学生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们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充分体现学生们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要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4)合作发挥(5’)
游戏:接力比赛
规则: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一球。双手平举把球放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不能夹球,快速跑到指定地后原地垫球三次后再跑回队伍把球交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的为胜。
目的是根据本课的内容安排这个游戏,再次巩固垫球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们的协作配合,团结合作能力。
(三)结束部分(5’)
1. 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们通过音乐来放松,促使学生们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 对本课进行小结,学生们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综合评价。
3. 布置回收器材
七、场地器材:
本校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球,需要器材:排球41个,挂图1付,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
八、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85%以上的学生们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的基本动作。预计课的平均心率110-120次/分。练习密度35-40%.
初中体育说课稿 篇3
一. 教学思想
从以终身体育为目的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参与体育,关注体育,是本课的重要思想。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流行性;中学生是培养学生足球意识和发展足球技战术的重要阶段,因此,基本技术的教学将为学生以后参与足球运动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我国未来的足球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1. 足球运球过障碍 2.游戏:胜利归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基本能够了解足球运球的基本技术原理。
2.技能目标:70%-80%学生学会足球运球过障碍的基本技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投掷、奔跑能力以及上下肢力量、灵敏、速度、协调等基本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增强学生爱国、爱集体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足球运球过障碍是足球比赛中常见的技术之一,是控制与支配球,快速推进,突破防守,组织战术并最终形成射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个人足球能力的重要技术,对于发展学生的速度、协调、灵敏以及下肢力量具有较好的作用。
教学重点:跑的步幅大小与推拨球技术的合理衔接。
教学难点:重心的控制与推拨球的力量。
四.学情分析
初中体育与健康说课稿 我为中国足球加油助威,标签:体育说课教案,初中体育说课教案,
本课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于足球有着广泛的'兴趣并能积极参与进去,同样表现出来的还有足球的基本技术不稳定,对于球的控制能力不强等特点。
五.教学练方法
教法:利用青少年模仿能力强,且喜欢表现自己的身心特点,采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并可以采取学生示范。
将投掷内容寓于“胜利归来”游戏中,在愉悦中使学生掌握投掷技术
指导纠正错误法
利用游戏竞赛法来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去的精神
学法:本课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练,分组学练的学习方法,练习过程中同学相互指导,相互学习
六.教学流程
1.收心引趣:课堂常规
教师通过提问“最近关注中国足球的情况了吗?”来导入:那么我们这节课学习内容就于足球有关。
2.同学们,既然要学习足球那我们必须先热热身,我们一起来进行变换跑练习(外摆抬,内摆抬,屈膝外展大腿)
3.组建球队;分组进行双人足球操(学生分组自主进行,内容课前教师布置)
4.动起来,自主的球性练习
5.足球运球技术学习
教师示范,讲解,提示重、要点,要求学生分组学练,体会动作技术要点。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初中体育与健康说课稿 我为中国足球加油助威,标签:体育说课教案,初中体育说课教案,
足球接力游戏 ⑴绕障碍返回 ⑵绕障碍停球绕回 配乐《向前冲》
6.运球射门展示,每队推举一位队员。配乐《98世界杯》
7.游戏“胜利归来”发展投掷能力
8.配乐舞蹈“团结舞” 手拉手跳舞蹈放松
9.进行总结,评价,反馈。结束本课,回收器材。
七.场地器材
足球场一块 足球20只 障碍物20个 录音机1台
初中体育说课稿 篇4
一、教材概述:
耐久跑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教材,是广大青少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培养青少年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和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积极的作用。初中各阶段跑的各项教材,应侧重于发展人体有氧耐力。实践证明,耐久跑是各项跑的基础。体育科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发展耐力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应加强耐久跑的教学和练习,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快速跑的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快速奔跑的能力。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知道合理分配体力的方法,70%的学生途中跑时做到轻松自然,节省体力和加深呼吸克服“极点”现象,并使学生从战胜困难中得到乐趣。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正确分配体力,教学难点是如何克服“极点”。
希望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正确的跑的姿势,轻松自然的跑完全程。
二、学情分析:
我们都有知道,学生喜爱上体育课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学生害怕耐久跑也是不争的事实,耐力差,怕苦、怕累、缺乏毅力,再加上我校没有田径场,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过程:
在本次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准备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耐久跑之前,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的活动的强度不大,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
基本部分由两个教材组成,一个耐久跑,放在前半部分,另一个是柔韧性练习,前一个教材强度大,后一个强度小,符合合理安排运动量的原则。由于本次课是《耐久跑》的第一次课,为了使学生能克服畏难情绪,减少练习的枯燥感,我采用了越野跑的形式,由于我校的场地较小,但根据学校的地形特点,精心设计的跑的线路。其中有直线跑,有上坡跑,有绕障碍跑,避免单一地绕场跑圈。为了使大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全程跑的任务,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能力较强的同学在一组,能力较差的同学在一组,且两组同学的要求也不一样,对较胖的同学,我采取用一位成绩较好的同学跟跑,进行不断的鼓励,适当的时侯,拉他跑一段,让他体会全程的感觉,符合区别对待的原则。
为了使同学们难知道合理分配体力的'方法,我在不同的跑段,设置了不同的标语,如:“匀速跑”、“放慢节奏”、“坚持住”“冲刺”等,每位学生在看见不同的标语时,自觉调控节奏,合理的分配体力。
为了使同学们能克服“极点”现象,在“极点”到来的时候,我先用语言对他们进行鼓励,其次,让他们放慢跑的节奏,加快呼吸,其他未进行练习的同学,在一旁呐喊助威,使他们顺利渡过“极点”难关。
在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采用的是柔韧素质的练习,通过柔韧素质的练习,进行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拉伸,实际上也是对耐久跑后的一种放松性练习,这种教材搭配属于放松性搭配,起到调整运动量的功效。
课的结束部分,主要是调整学生的身心,使心率趋于平缓,采取的游戏形式的教学方法,这个游戏就是“反口令”练习,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身心也得到了调整。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方法:
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讲解法、评比 法、榜样法、启发法、预防纠正法、重复法
初中体育说课稿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桥梁,我所教授的内容是有人扶持的手倒立,是体操基础的技巧动作之一,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学生们学习手倒立的技术动作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练习可以发展同学们的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心理品质。由于“有人扶持手倒立”技巧教学是以掌握有人扶持手倒立平衡为主的技巧动作,并配以一人或一人以上扶持的保护帮助动作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保护的方法与技巧。
三、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本课教学对象为水平四的初中学生,该阶段的学生身体骨骼、肌肉、韧带、关节处在快速增长时期,这阶段学生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体能恢复快的特点,加之争强好胜,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犊不怕虎的性格,正是开展体育锻炼黄金阶段。但由于个体差异大,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相对偏弱且自我抑制能力差,练习时间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弱点,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既要鼓励素质好的大胆创新学习,又要考虑对其他学生的帮助,引导他们掌握技术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手扶墙手倒立的动作要领,85%的学生能自己做出该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练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身体平衡及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互的保护与帮助,培养同学间合作互助的学练品质、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与建立相互信任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
【重点】
蹬地腿在身体重心接近支点垂直面时的主动上跟并拢,以及手臂与肩关节始终保持直立与紧收。
【难点】
腕、肩、臀、足保持在垂直面上,同时整个动作协调连贯。
六、教学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注重教学方法,因此我采用了
教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法示范法、讲解法
学法:观察法、分组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客服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开始部分
1、良好的开始是保证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在开课之初首先进行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课堂常规是为了促进学生由下课状态转变为上课状态的过渡,使学生的身心都做好上课准备。在课堂常规后进入我的导入环节。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体操比赛啊?
哦,都看过啊。那你们看体操的时候都知道哪些动作啊?我听到有的同学说前滚翻,有的同学说直角支撑,有的同学说倒立。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呢,大家想不想像那些体操运动员一样,做这些帅气的动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刚刚那个同学说的`倒立,先学习一个相对简单的倒立—有人扶持的手倒立。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原地转法练习,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形态、认真练习的态度和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准备部分
为了让学生在运动中不受伤,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1、游戏“奇偶数追逐跑”
方法:所有学生分两组,在操场50米线处面对面站立,由教师喊一个数字或者数学的一个算式,学生以最快的时间计算出来,结果为奇数的,南边的同学追北边的同学,结果为偶数的,北边的同学追南边的同学,如果追逐者未抓住人或者被追者被抓住,男生3个俯卧撑,女生3个蹲起。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营造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3、专项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同时避免练习过程中因发力不对而引起受伤,将进行专项练习。
(三)基本部分
接下来是课程的基本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我将从示范讲解、学生练习、优生展示以及游戏比赛几个环节展开。
1、示范技术动作,在示范之前,我会根据动作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手是怎么放得?以及老师的整各身体姿态的变化?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观察我做的示范动作,我会采用侧面示范和正面示范各做一次,便于学生观察动作。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性的评价,总结学生的答案,顺势讲解技术动作的要点:手臂动作为:两臂与肩同宽,手指稍屈,并自然分开;整个身体姿态的变化:撑地→蹬摆→紧腰→并腿。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明确动作的要点,为技术动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讲解
由于在示范过程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已经有动作表象,同时对整个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我会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整个技术动作要领。由两臂前上举,左(右)腿前举,右(左)腿站立姿势开始,上体前倾,屈髋,左(右)腿落下。当两手在体前撑地时(两臂与肩同宽,手指稍屈,并自然分开),左(右)腿蹬地,接着右(左)腿向上方摆起,提臀,肩稍前移。当摆动腿至垂直上方时,蹬地腿向摆动腿并拢,顶肩、含胸、紧腰、夹臀、稍抬头,成手倒立姿势。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让学生把握技术原理,准确理解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
3、练习
接下来进入课堂的练习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为了将动作表象回归到实际的动作技术上我设置了以下的练习环节,组织学生到提前准备好的场地开始练习。整个练习过程中,会重点强调安全,加强保护的讲解。
(1)蹬墙手倒立:背对墙蹲撑开始蹬墙上滑,手慢慢移至使身体和两腿在同一垂直面上。在练习的时候讲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保护者站在练习者前方,前后分腿站立,上体前倾,用膝顶肩,用两手扶其髋部,帮助提臀、摆腿,然后换扶两腿,帮助控制重心。
组织教学:每两路纵队为一组,由第一名同学开始练习,后面一位同学要进行保护。
(2)脚放高处(肋木、跳箱、单双杠、领操台等)手撑地练习半倒立。
组织教学:每路纵队为一组,一组一组进行联系。全班同学以体操队形散开,一排一排进行手撑地练习,坚持不住就下来,后一排队员对前一排队员进行保护。
(3)有人帮助抬腿完成对墙倒立(停一定时间)。
纠错:在此练习中手倒立时冲肩、塌腰,纠正方法:、两人一组,一人帮助下完成正确姿势的手倒立,然后停留一段时间。体验竖直立稳的本体感觉。
(4)一人扶持下完成手倒立。
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在科学的练习过程中逐渐的掌握该动作要领,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话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4、优生展示
我会让同学们推出两组学生进行展示,每组做完后,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同时再次强调保护者的重要性。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我的教学成果。
5、游戏比赛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们可以学以致用,我设计了—看哪组倒立时间长。让同学们以体育小组为单位,每一横排为一个小组,每组计时所有人倒立总时长,看哪组时间最长为获胜组。要求保护者不允许犯规。在游戏中强调安全的的同时,并在游戏中运用本节课的动作的要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极大的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结束部分
本节课到了最后的环节,我会带领学生进行充分的放松,环节学生们身体上的疲劳,同时也让学生精神逐步放松。在欢快的《幸福拍手操》的伴奏下,师生共同做放松操,进行有效地调整身心,恢复疲劳。音乐停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最后及鼓励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最后安排收回器材,宣布下课,师生再见,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
八、场地器材
操场、体操垫20个、音乐播放器。
九、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10~12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下。
初中体育说课稿 篇6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迎面接力跑》是出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四八年级第二章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教学的第一节;这是一节技能课,是水平四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迎面接力跑跑”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该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验跑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学生身体骨骼、肌肉、韧带、关节处在快速增长时期,这阶段学生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体能恢复快特点,加之争强好胜,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犊不怕虎的性格,正是开展体育锻炼黄金阶段。但由于个体差异大,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相对偏弱些,自我抑制能力差,练习时间无法长时间集中弱点,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既要鼓励素质好的大胆创新学习,又要考虑弱势群体的帮助,引导他们掌握技术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对此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往返接力跑的练习方法,90%的学生能够展示此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教学、分组练习,学练结合的过程,发展速度、力量、灵敏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和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
【重点】
右错肩、立式传接棒,合理的'折返方法。
【难点】
传接棒的时机和配合。
六、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法为:讲解示范法、情景教学法、纠正错误法,学法为观察法,分组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开始部分
首先我会进行课堂常规,内容如下: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在导入部分我会采用情景导入:同学们,大家在平时都见过快递员叔叔、外卖小叔叔吧?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他们不辞辛苦帮我们搬运快递、快餐,这种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呀?嗯,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种精神,也做一名“小小搬运工”,通过接力棒的交接,传递友谊!
然后我会进行队列队形练习,原地的三面转法,齐步走立定等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课程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准备部分
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准备活动我将采用徒手操和高抬腿、后蹬跑的专项练习。
首先是徒手操练习,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边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通过徒手操练习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是高抬腿、后蹬跑的专项练习,学生成两路纵队20米折返高抬腿、后蹬跑。通过专项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做铺垫。
(三)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接下来我说说这部分的设计:
1、示范
首先,我会采用双轨形进行示范,学生站在两侧观察,并提问学生老师在与下一位同学交接棒时,两人的手型分别是怎样的?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回答出是接棒人右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虎口向前,手臂深处向前准备接迎面同伴传来的棒,传棒人右手持棒一端,棒立着将另一端传到接棒人右手中。一次好的示范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还会在脑海里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在观察中让学生思考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体现学社的主体地位,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2、讲解
示范结束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我会将动作要领按照上持棒跑方法、交接棒方法、交接棒时机的顺序进行详细讲解,如:采用站立式起跑,右手持棒一端,教师发令后,向前跑出,跑至折返处绕过标志物跑回,采用立棒式传接棒技术,把棒传给同伴后站到本队对尾。依次进行,先跑完的队为胜队。(右手递右手,从他(接棒人)右边过)。切中要点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为学生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练习
为了将动作表象回归到实际的动作技术上我设置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两人一组原地交接棒练习,我的组织形式为两人一组,采用立棒式,一人传棒,一人接棒。五次一组,每组结束之后接棒人和传棒人互换位置,教师观察、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立棒式将接棒方法。其目的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自主学练的意识和能力,回顾立棒式交接棒的技术动作。
(2)10米慢跑迎面接力。将学生分为4组,进行10米慢跑往返接力,交接过程中体会交接时机。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交接棒时机不恰当、交接棒过早或过晚都会导致掉棒。其目的为了让学生体会正确的交接棒时机。
(3)20米快速跑迎面接力跑,将学生分为4组,进行10米慢跑往返接力,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跑动迅速、交接顺畅、折返时转弯半径小。体会快速往返接力的整体流程,加强接力的流畅性。
(4)分组25米快速跑迎面接力比赛,学生分为两组,进行25米快速跑往返接力比赛,用时时间少的队获胜。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跑动迅速、交接顺畅、注意安全。通过竞赛的形式,提高对技术动作的难度,加强训练的熟练度。
4、检验—优生展示
在检验优生展示环节,让各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完成动作较好者进行动作演练,教师加以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我的教学成果。
5、“蚂蚁搬家”游戏
最后进行“蚂蚁搬家”游戏,全班学生分为四组,在25米内,搬运实心球接力游戏,发展上肢力量,促进学生上下肢的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束部分
本堂课的最后部分是结束部分,包含的内容有:
1、放松活动:随音乐的拉伸练习。
2、教师小结:梳理归纳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情义与合作进行评价。
3、回收整理器材、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这样的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教师对学练情况进行针对性总结,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
八、预计负荷
本课的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5~135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学生表现良好,积极主动参与,达成我的教学目标。
九、场地器材
本课所采用的场地是:接力棒20个、实心球4个、竹竿4个、田径场。
初中体育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课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而途中跑又是中长距离跑全程中距离最长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术,将对耐久跑的成绩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初中生了解、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使初中生对"跑"这个人类基本能力深入理解。
本节课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单一、枯燥,因而在教学安排上,通过辅助游戏把单一、枯燥的内容尽量趣味化,选用趣味性强的组织教学手段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有很强模仿能力;好奇心强,学习意识较好,对新鲜事物兴趣较高,有强烈的表现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上首要措施就是激发初中生的兴趣,采用有趣味性组织教法和多种练习手段来以引导初中生主动学习,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初中生的途中跑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初中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初中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跑和脉搏测试,初中生知道测试脉搏的方法和正确的呼吸方法在耐久跑中的作用;通过依次超越领先跑的练习,初中生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有氧能力;培养初中生在艰苦条件下,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初中生懂得耐久跑的健身价值,学会基本的耐久跑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发展初中生的有氧代谢能力,增进心血管机能;培养初中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学会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适度的运动负荷。
教学重点:跑的呼吸方法和节奏
教学难点:利用学会的技术进行练习,并且知道如何克服"极点".简单的向初中生解释什么是"极点"及其出现的原因。在练习的过程中,用语言鼓励、激励初中生坚持练习,主动克服。
教法策略:
在准备活动中通过游戏,调动起初中生的'情绪,为教学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情境。改变枯燥、单一的练习形式,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理,转移注意力,使初中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
学法策略: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初中生熟悉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和节奏。围绕这个中心,通过原地的摆臂呼吸练习,体会呼吸方法和节奏,并尝试在接下来的体验跑中运用,感受正确的方法带来的身体感觉。经过不断的自主练习,来加深和巩固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热身慢跑、徒手操,主要是帮助初中生起到热身作用,预防损伤。组织初中生进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初中生做各种队形的跑的练习,控制好跑的速度,要求初中生仔细体会在跑了一段距离以后身体的感觉;跑完后,教会初中生怎样测试脉搏;
2、对初中生刚刚跑下来的身体感觉进行提问,并解释原因。导入在耐久跑中呼吸方法和呼吸节奏的重要性,讲解呼吸的方法:一般用鼻子与半张开的嘴同时进行,冬季练长跑或顶风跑时,为了避免冷空气和强气流直接刺激咽喉,需要将舌尖上翘,微微舔住上颚;简单的解释"极点"出现的原因和调整方法,克服对耐久跑的畏难心理。组织初中生原地练习呼吸方法,结合摆臂动作,体会呼吸节奏,练习时注意力集中在呼气上;呼吸的节奏一般是2~3步一呼气,再跑2~3步一吸气;
3、将初中生按自然组分成四队,每队分配一道跑道,讲清练习的方法和练习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4、集中初中生,对刚刚的练习进行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次组织练习,根据初中生的心率,按能力对初中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
三、结束部分
用音乐配合徒手操进行放松。对课的情况进行小结,通过评价,提高初中生的自信心和对练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教学效果预计:
初中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游戏和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初中生都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0%~35%左右,最高心率135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00次/分
【初中体育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体育说课稿11-12
初中体育说课稿06-14
有关初中体育说课稿09-30
初中体育说课稿范文07-30
最新初中体育优秀说课稿04-30
初中体育说课稿14篇11-06
初中体育《迎面接力跑》说课稿11-06
体育说课稿01-01
体育说课稿05-24
体育说课稿范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