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说课稿

时间:2021-06-17 08:58: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散步说课稿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步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散步说课稿锦集六篇

散步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本次说课设计三大板块: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下面我将依据语文课标,从全程说课的备、讲、练、批、辅、考、评、纠、补、研、悟、能十二个环节解读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思路。

  第一板块-——教学准备

  一、备教材

  1、教材分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2、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②揣摩词句含义,品析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4、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关键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二、备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更谈不上审美了,亲情观念比较淡薄。那么本课学习正好发挥学生特长,引导学生重新去感悟和理解亲情,学会尊老爱幼。

  三、备教法学法

  教法:这里我设计了主问题: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它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牵引力,引领着学生从多个角度品析语言、欣赏语言,

  同时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于是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通过这几种教法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进行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板块——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在实施教学流程板块,我设计了“情景导入 渲染亲情”、“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再读课文,感悟亲情”、“拓展延伸 升华亲情”、“总结全文 表达祝福”、“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七个步骤落实全课程备、讲、批、辅、考、评、纠、补、研、练、悟、能十二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渲染亲情——悟 练 能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谈感受。

  设计意图: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练 能 辅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面对分歧,“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应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尊老。(板书人物和尊老)

  (三)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练 悟 讲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或能打动你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品析语言美点。

  学法指导:(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评点,教师适当指导。

  事例点拨——诗意的背景美

  示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南方初春的田野” “新绿” “嫩芽” “咕咕的冬水”---- 作用:美丽的景色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也是作者庆幸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的心情的写照。作者从春景联想到生命,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里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希望母亲健康长寿。

  事例点拨——写人的细节美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字能去掉吗?

  “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体现我对母亲的悉心照顾。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事例点拨——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然后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朗读并体会妙处。

  共同点及作用:简洁、整齐、匀称,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四)再读课文 感悟亲情——练 悟

  1、扮演角色,心灵对话。指名学生读6、7段。

  2、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面对分歧,“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比如:母亲疼爱孙子,满足他的要求;体谅儿子,理解他的难处。)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3、“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学法指导: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重点研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是承上启下的角色,肩负重担,责任重大,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五)拓展延伸 升华亲情——补 悟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

  (六)总结全文 表达祝福——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最后,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考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二、板书设计 体现主题——讲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第三板块——教学反思

  练能

  课前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

  2、找出文章中你感受最深,体现浓浓亲情的词语、句子或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评点;

  3、找出文章中你难以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

  练能

  以“亲情”为话题,仿照示例写话

  示例1: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亲情

  示例2:那回荡着欢声与笑语的餐桌上充满着亲情。

  亲情。

  批 辅

  批阅学生的预习笔记和仿写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方法、仿写知识的辅导强化。

  考

  一、检查预习(导入之后)

  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每个词语读两遍:

  嫩 芽 分 歧 霎 时 拆 散 委 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自由朗读全文,标上段序,勾画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句子,并完成下面的问题:本文中的人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所写的事(不超过15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随堂练习

  1、分别用1—3个词语概括文中四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母亲__________ “我”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 儿子__________

  2、 举出1—2个自己家庭中体现浓浓亲情的例子(每件事10字以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体现主题(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练习

  1、写出家庭中一个亲人的生日,并送上你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

  亲人____ 生日 _____ 祝福语 __________________

  2、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文章中“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表现了“小家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家四口散步发生了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母亲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学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来(150字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

  1、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通过考的环节,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解决了难点,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这堂课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到位、拓展迁移触类旁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纠补

  1、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错误并进一步补习巩固,比如字音字形等,对所提问题统一认识;

  2、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不能提前预习,不善与他人交流等;

  3、补充对题目的感悟: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题目《散步》改为《三代》行不行?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①父亲角度:《责任》……

  ②散步情节:《分歧》……

  ③背景角度:《走向春天》……

  ④直指主题:《亲情》、《爱》、我爱我家》……

  教师点拨:要说本文的标题,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

  研

  1、与同学科老师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

  2、学生小组讨论,质疑解难;

  3、师生共同研析题目的妙处,品味课文语言的美点。

  悟

  1、首先,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感悟课文的亲情美,其次通过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再读课文加深了对亲情的感悟,第三通过练和考的环节升华了对亲情的理解;

  2、课堂气氛的活跃有序,学习效果的明显提升,师生均体会到了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3、这堂课从布置预习到结束授课,我采取放手自学点拨到位、拓展迁移触类旁通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老师要善于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渔场”。

  能

  1、通过拓展延伸和课后作业,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加深,尊老爱幼的观念得以强化;

  2、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学生掌握了语文学习尤其是赏析语言的方法,有助于在以后的阅读、写作中运用; 4、加深了教师对新课标的领悟,分析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得以提高。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散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 新大纲、新课标对七-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它们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理解主要内容,领悟深层意味,品评艺术特色,探讨有价值的问题。

  二、 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1、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前四个单元分别以人生和自然为主题编排文章,第五单元紧跟其后,编者显然意图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家庭与亲情。其中,《风筝》与《羚羊木雕》表现的是家庭矛盾冲突的一面,而《散步》等表现的则是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这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长辈,体味人间亲情,树立责任意识。

  2、新教材注意到了七年级上册的特殊地位:一是与小学的衔接,二是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三是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具体说来,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划。教学《散步》时应继续巩固练习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三、 学生情况分析

  十陵镇虽地处农村,但近年来,由于二0四、三五四、天兴等几个大厂的迁入,新成洛路的建成通车,各个房地产、旅游开发项目的纷纷启动,十陵镇已经成了一片开发的热土。人口巨增,各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处于这样一个变革的形势当中,十陵的学生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们不再孤陋寡闻,自卑落后,他们思维活跃,消息灵通,勤奋刻苦,积极进取,朝气蓬勃,自信乐观。而《散步》这篇文章相对浅显,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师可放手的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划;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朴实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其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语句,品评鉴赏文章是教学难点。

  五、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1、朗读教学法。文章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与点拨法相结合。《散步》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文辞冲淡而又寓意深刻,其中一家之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这些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真正领会的,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学习是新课改理念的最好体现。

  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导入语的设计应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语设计一: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一种自觉行为,反映了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与追求。然而,就是这平平常常的散步,却被一位有心的作家捕捉到了。于是,小事写出了大意境!那么,究竟是什么大意境呢?散步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看看莫怀戚的《散步》(板书课题――散步)

  (二)、朗读训练

  1、伴随着一段节奏舒缓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将那些自己读不准或不能理解的字词句作上标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课文,体味文中蕴涵的浓浓亲情,读后简要评价并作适当指导。(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提出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并作适当指导和进行鼓励性评价。)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人物(允许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文章描写的人物是祖孙三代;是母亲、我、妻子、儿子;是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是奶奶、儿子、媳妇、孙子;等等都可以。)

  2、学生概括介绍课文内容。(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概括课文内容,如:文章通过散步一事,表现的是爱,是责任,是亲情,是尊老爱幼,是幸福家庭等,教师都应予以认可。)

  (四)、整体阅读与圈点批注训练

  学生自由阅读全文并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教师幻灯展示批注要点和批注范围)。(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而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非常重要。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体现了这一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品评鉴赏文章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就各人批注的地方及其理由展开集体讨论与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力求通过这种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应热情洋溢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大胆发言,勇敢争先,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重要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如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的刻画、关键语句的品味、对称句式的运用、景物的描写、语言的特色等,教师则可以以一种商量的口气、以提醒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更广泛、更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定目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是理智而又合理的教学要求。而且,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探究,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欣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到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六)、比较阅读林文煌的《三代》,深入思考两篇文章的感人之处与现实价值。(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去感悟和思考,让阅读的过程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不必强求答案一致,甚至不必去“有意”的引导学生。只要他们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就应予以鼓励和支持。)

  (七)、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讲述自己身边尊敬老人和不尊敬老人的真实故事,让他们对家庭

  与亲情进行较为有深度的探讨,从而感悟家庭亲情,树立责任意识。(语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能有一个更清醒、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更深的体验和感悟,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既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又要尽力引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家庭观。)

  (八)、师生各用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小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师生展示教学成果的最佳时刻。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而且,这种带有个人体验性质的东西是教师绝对不能替代的。它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也非常重要。)

  七、作业布置(幻灯展示)

  1、将生字词的音形义在作业本上各抄写三遍并用心识记。

  2、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3、以“亲情”为话题,选择好写作角度,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附板书:

  散 步

  莫怀戚 朗读—理解—比较阅读—小结

散步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的,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的,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讨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的,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的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

  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略)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散步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周和枝,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听多媒体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 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三、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2、在学习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屏,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2、快速抢答,梳理信息

  三、品读课文,寻找美点

  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现在请用你的一双慧眼寻找文中的美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教师提示:对美文的赏读,大处看可以欣赏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细处看可以欣赏美的词、美的句式、美的细节等等。)(一)、亲情美,人性美

  1、这家人在散步途中产生分歧后,谁有真正的决定权?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2、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表现?理由是?

  采用句式: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他(她)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3、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二)、细节美

  A、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B、问题探究:

  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母亲和儿子重不重?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这是一份责任,那么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份浓浓的爱、厚重的责任读出来。

  (三)、景色美(5分钟)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思考: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朗读) 2、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小结:文中的美点还有很多,我们学在课内,但功夫在课外,希望用你的一双慧眼还能找到更多,并学以致用,在我们的写作课上得到实践。

  四、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浓浓的亲情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能说说吗?

  五、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六、课后作业,实践检验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们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

  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你可以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大家进行交流。

  古往今来,亲情都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

  这首诗也是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子要出门了,母亲拿她手上小小的针,来表达她对儿子浓浓的亲情。所以只要我们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更多更浓的亲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承前 启后

  母亲 我和妻子 儿子

  赡养 抚养

  责任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 篇5

  尊敬的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莫怀戚的《散步》。

  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学法指导、大致的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汇报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注重人生体验。《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体,字里行间扬溢着浓浓而真挚的亲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道德颂歌。虽然与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风筝》《羚羊木雕》一样都以家庭生活为主,都有矛盾冲突,但前者给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则主要从家庭伦理准则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并且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我认为本文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增强亲情观念,提高人文素养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之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基本是都是90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独尊”,家庭亲情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因此,本文教学时,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并不难,但要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主旨、感悟亲情及由此引发对于家庭伦理准则的思考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为: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基本内容。

  2、以文本为范例,指导学生揣摩词语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方法。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一事一理,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写法;

  4、体味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传统美德。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重点为:目标2、4

  教学难点为:目标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为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文本为范例,组织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相关方法。

  2、以小组形式,通过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文章。

  4、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初读叙事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的方法(初读“三问”:谁?在哪里?什么事?)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文章的美点(从内容到形式)

  四、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个铺垫。

  1、猜字游戏导入

  谜面:上有老下有小—学生猜---教师解字:老小不分开为孝,老在上子在下,儿子担任着背负老人的责任这样才为孝。

  当堂调查:你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学举手(举手的很少),如此看来大多数是老小分开的,孝出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从今天学习的课文《散步》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歌曲作情感铺垫,猜字游戏可以很快地激发七年级孩子的兴趣,抛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关,为突破教学难点设伏。)

  2、听读、朗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轻声地朗读课文。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3)、检查阅读效果:

  从记叙的要素、顺序入手理清内容和文脉。并在概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产生分歧原因和解决分歧的办法。

  (学习起步阶段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强化“要素”意识,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我设计的主问题是:

  ①、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在散步的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老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关系。一切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②、学生总结归纳人物的特质(这一设计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着重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儿子与现实中的“儿子”(自己)进行对比,突出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关于教学难点,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

  铺垫:再问导入部分的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孝”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归纳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具有象征意义的话---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家庭是这样,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边归纳边板书要点)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初步体会文中“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作手法。)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4、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①、让学生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主要引导学生品味:

  (1)写景的句子,发现他们的意境美。

  (2)对称的句式(体会它们的对称美,情趣美。)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精彩片段。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加深印象,培养语感)

  5、结束语: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对长辈、父母我们要心怀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或最想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用一段文字把它写下来,课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是作业布置:

  6、布置作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以亲情为主题,运用“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刚开始学习“以下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特作出分层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也符合个性化的要求,具体是:最低要求:仿写文中的某个片段//一般要求:独立构思,能表现出亲情//较高要求:能提炼出一个简单的道理。

  7、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

  附:板书:

  百 善 孝 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怀戚)

  ||

  整个世界(责任 使命)

散步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散步》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学语文l O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为“亲情友爱”,围绕这情和爱本单元一共编选了5篇文章,其

  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之美。“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晓畅素雅的语言文字和温馨美丽的生活场景给人以享受,极具审美价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

  五年级学生正是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对他们感悟和传承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真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教学这篇文章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重点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写“袖、粼”2个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词语,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标:在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生活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虽然现在学生生活在亲情的氛围里,被爱包围着,

  但他们对爱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描写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人生的真情,发自内心的产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设计理念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充分体验,真正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教学千法读为本”,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又一基本理念,让学生真情投入地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间真挚的情与爱。

  三、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学生们边听歌边欣赏自己带来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时教师深情朗诵: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和妈妈,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这个环节的设计,基于以下思考:孩子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以此作为情感的联结点,学生会倍感亲切,同时加以最能撞击心灵的音乐渲染,孩子们很容易就融入爱的氛围,激起学习本文的热情。】

  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朗读。

  一是捕捉直觉,想像画面,读出感受。同学们,在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画面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是透过文字,深入思考,读出理解。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品味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看看你能透过文字,对这个中年人,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子读懂些什么?学习步骤是先把这个语句用“一”画出来,再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并将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体验,读出意蕴。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读出扮演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表演时尽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语言,其他同学可以评价,也可以向剧中人物提问题。并评选出最能体现尊老爱幼这一主题的优秀小组。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抓住“责任…‘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并将自己内化的东西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给他们读书时进行圈点批注的方法,为他们一生爱读书、会读书奠定基础。】

  第三个环节:品味语言,学习借鉴

  这篇叙事散文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内涵、景物描写、细节刻画、对称句式的运用……让我们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散文的语言不同于一般文体的语言,语句优美,意境深邃。所以学习这篇散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个环节:回归生活,升华主题

  1、同学们,由这个尊老爱幼的和谐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谐社会呢?以“在我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和谐社会需要….”为话题进行交流。

  2、真情行动,建设亲情。亲情不是声情并茂的诉说,更应落实到行动。回家以后,同学们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脚、聊聊天……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记下来。

  【该环节设计,开阔了视野,升华了主题,还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要用爱m来营造家园,用责任来回报社会!】

  四、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做到了既传承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理念。但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在实际操作中应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要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巧妙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二是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脱离文本,一切观点都要落实到对文本的朗读与感悟中。尤其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仅要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要努力营造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凝结到一个高度,真正感动身心。

【关于散步说课稿锦集六篇】相关文章:

1.关于散步说课稿集合5篇

2.散步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3.散步说课稿3篇

4.关于说课稿锦集8篇

5.关于说课稿锦集6篇

6.关于说课稿锦集10篇

7.关于说课稿锦集六篇

8.关于说课稿锦集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