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1-06-08 17:58: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

数学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解简易方程。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会运用数量关系式或等式的基本性质对解方程的过程进行语言表述。

  (3)?会对具体方程的解法提出自己解答的方案,并能与同学交流。

  (4)?会独立地解答一、二步方程。

  (5)?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解方程的两种方法及检验,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确立解方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教法

  1.演示操作法

  借助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四人合作、交流,自主探寻发现通过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这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三、说学法

  1、合作学习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比较、交流、分析等过程,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自主学习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去思考、动口去表达。通过交流、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

  巩固方程及等式的性质,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走进新课

  1?汇集问题,寻找出路

  用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热情。

  2?解决问题,形成方法(例1教学)

  先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下面的问题,把学生推向主体位置:

  ①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能根据数学信息说出等量关系吗?

  ③请大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得到的?

  然后组内交流,班内展示,统一方法与答案。

  ① 解方程的格式(先提行,写下一个“解”字;为了美观,尽量使等号对齐,两边写式子。);

  ②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或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③自觉检验。

  尝试练习:写出求解的过程和验算的过程,不会的可以问问同学和老师。

  出示:20+x=30。

  3?类比推广,深化探究。教学例2

  学生写完后,互相交流,老师一一展示各组的解方程过程

  方法一: 解3y-8=13 方法二:解 3y-8=13 方法三:解3y-8=13

  3y=13+8 3y-8-8=13-8 3y-8+8=13+8

  3y=21 3y=5 3y=21

  y=21÷3 3y×3=5×3 3y÷3=21÷3

  y=7 y=15 y=7

  验算3×7-8=21 验算3×7-8=21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学习方法的同时辨析渗透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三)练习巩固

  强化重点,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总结

  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五)课堂检测

  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查缺补漏。

  (六)布置作业

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内容

  《买电器》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的一课时。教材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境,请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学习整百、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及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整数加减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生

  我校身处城市,班里的孩子们对各种电器非常熟悉,并且有逛家电商场的经历,对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较好,能根据情境提出相应的加减法问题。孩子们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一年级的两次口算过关检测,过关率均达到了100%。部分学生能口算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但对于算理的理解比较欠缺。

  三、说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把这节“口算教学” 设计成“生活的数学,活动的数学、有趣的数学,发展的数学”。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2、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 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运用的

  教法有:情境设置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学法有:迁移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操作法。

  五、说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计数器、一袋数字卡片。

  学具:每人一个计数器、20张百元卡片;同桌一袋数字卡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发展学生数感

  上课伊始便设计了“买电器”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猜电器价格”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自主协作探究,明算理知算法

  在本节课中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交给学生,通过“根据情境提数学问题”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方面。课件展示要解决的问题:“爸爸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一共花多少元?”,板书算式:。孩子们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展示汇报等多种活动来探究500+800的计算方法,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领悟到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算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以突破教学重点。在汇报展示环节孩子们可能会通过数100元钱币卡片、拨计数器、运用凑十法等方式进行计算,此时应鼓励孩子们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考过程,孩子们不仅能更加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算理,更能体会到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性思维,以突破教学难点。

  (三)技能运用并进,提高口算效益

  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及时组织口算练习,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口算技能。在口算练习时请孩子们对比小结注意事项,以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玩“抽卡片、列加减法算式”的游戏,使原本枯燥的口算练习趣味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设置了拓展性练习,请孩子们帮淘气设计20xx元压岁钱怎么花的方案,设计的方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孩子们不仅能体会到口算的价值,更能体会到估算、理财等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趁热打铁,请孩子们以“我的压岁钱怎么花”为内容写一篇数学周记作为本节课的作业,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以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发展性。

  (四)反思评价相长,提高自信心

  通过自主、同伴、师生之间的反思、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体验成功的快乐,激起追求的意念和力量,为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说板书

  为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了简洁、醒目的板书。

  主课题:买电器。(黄色)

  子课题: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红色)

  板书主页面:

  (1) 算式:500+800=1300(元)(黄色)

  (2) 答话。答:共花1300元。(黄色)

  (3) 算理:5个百+8个百=13个百

  也就是1300 (红色)

数学说课稿 篇3

  说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有关基本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和课题学习。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方程(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不等式,教材首先从数量大小之分说起,这是人们熟知的客观事实。由大小,就有相等或不相等,例如,在引言中给出的不等式2+3>1+3,a+bc等,用等式可以研究相等关系,要研究不相等关系,也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这就是不等式。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的寻找不等式的解,会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在数轴上。

  2.数学思维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的表示在数轴上。

  2.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说教学方法:探究、合作、质疑

  说教具:三角尺、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

  问题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2:元宵佳节,在燃放各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米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02米/秒,人离开的速度为4米/秒,那么导火线的长度应为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新知

  (一)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与同伴交流,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归纳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归纳不等式的定义,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多媒体演示: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1)a+b=b+a(2)-3<2(3)x≠1

  (4)x+3>6(5)2+1<3+5(6)2<5-x

  (二)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多媒体展示

  问题1、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问题3、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2/3x>50的解呢?

  问题4、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2/3x>50的解:

  76,73,79,80,74.9,75.1,90,60

  你能找出这个不等式其它的解吗?它到底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动手验证,动脑思考,初步体会不等式解及其解集的意义,再归纳结论。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可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分散了难点。

  (三)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教师示范

  2.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

  三.巩固新知

  多媒体展示

  1.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

  -4,-2.5,0,1,2.5,3,3.2,4.8,8,12

  2.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2)a是负数

  (3)a与5的和小于7(4)a与2的差大于-7

  (5)a的4倍大于8(6)a的一半小于3

  3.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3>6(2)2x<8(3)x-2>0

  设计意图:巩固对不等式解及其解集的理解,并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归纳总结

  1.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五.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第134页1,2,3

  2.课外作业:第134页5———13。

  六.板书设计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1.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数学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求百分率,是新人教版教材 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它是在百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的例题教学,通过一个例题同时教学求百分率和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结合新课标,我个人体会,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以下的意图和设计思路:

  1、本节课的内容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遇到新问题,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这样就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并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材的编排一方面是凸显数的转化的必要性,即让学生体会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是解决百分率这个实际问题的需要,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整合在一起,目的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多维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3、教材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掌握基本的观察、分析、比较、发现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了知识的迁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积累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据上教材分析我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百分率的含义,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感悟转化的必要性。

  3、引导学生走入情景,产生问题意识,经历从数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的掌握转化方法。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自主产生问题意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时,我把主题图活用为学生身边的急需他们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很快走入情境,进入角色,成为主人,思考遇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在认知需求的驱动下,很容易发现了问题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求命中率。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使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生成与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我注意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自己通过计算、尝试、观察、类比等学习活动中,独立解决遇到的新问题,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合作交流,学会了数的转化方法,并发现归纳出了转化的规律,体会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建立生活中百分率表达式的数学模型,发展了合情推理能力。如:课中,本节课的教学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归纳、总结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感悟了最基本的数学学习方法。感受数学学习抽象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的数学思维特点,强化了模型的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最后通过回顾反思,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积累了学习的活动经验,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

  3、关注数学 本质,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落实

  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教学,它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我注意在落实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了数学的本质,为学生搭建了感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平台。

  在总结小数,分数化百分数时,我仅仅抓住板书这一直观的思维材料,通过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对比分析,充分比较,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总结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使学生感悟了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4、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又不能以直观的教学手段作支撑,学生的学习完全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知识的迁移、生成、发展和类推,所以,教学时,调动学生思维上的参与是本节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因此我采用了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强调了思维上的参与。比如课的一开始,我就把问题抛给学生,根据图中两人争执的问题,如果让你来当裁判员,你认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自然进入问题情境,提出了数学问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在求王涛的命中率时,先遇到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这一问题,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在计算李强的命中率时,又遇到了除不尽的情况,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唤醒了已有的知识经验,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5、障碍励志 激发参与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靠学习责任感和学习兴趣两个要素得以保持,两者相辅相成。励志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趋于稳定和自觉。要想激励学生努力奋发向上的志向,离不开障碍的磨炼。因此教学时,我有效利用教材内容这一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的提出或使学生遇到一个又一个努努力就能跨越的小障碍,从而激发学生排除万难,勇攀知识高峰的动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探知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量体重》是在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掌握了小数基本的加减法之后,进行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学习。学好此内容,不仅为将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量体重”“智慧爷爷”等情境,引出小数退位减法计算,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探索算法。教材还把“小数进位加法”的探索安排在“试一试”中,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性,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最佳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0.82-0.321.54+2.3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 38千克 淘气 45.2千克 丁丁 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四、探索算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么45.2-33.4就等于11.8。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3:(一边板书,一边讲)我把先45.2写在上面,33.4写在下面,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然后2减4不够减,找前一位借1,变成12-4=8,……最后算出来的得数是11.8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五、巩固和应用

  “有奖解答”

  1、师:小朋友们都学好了本领,接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游乐园的“有奖解答”活动,看谁获得的奖品最多?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最准确。

  8.25+1.55-7.3-2.25-10- 2.45-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 单价/元 书包 32.50 文具盒 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六、总 结 回 顾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让学生分享收获,体现了 “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数学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8页。

  2、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含义。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3)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区分5以内的几个和第几个,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对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教学的难点,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说教法学法

  为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着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教学时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和几个的概念。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来获取新的知识。同时创设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自然的获取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教室里举行一次小小的运动会吧!安排学生看运动员跑步的快慢,看看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让学生在给运动员排名次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几”的概念。

  (二)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运动员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老师找几个平时接受知识较慢的或课堂上不爱参加活动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发奖牌,从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发奖。师说:跑步比赛结束了,现在我们要举行发奖仪式,请学生代表给运动员发奖牌。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请你给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请你给第二名的运动员发奖牌等等。

  2、送水。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送给第3个运动员吗?(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跑步名次,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学生在给运动员送水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一个学生给从左数的第三个运动员送水,另一个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把水送给另一个运动员。在学生分辨不清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送水的理由,在两个学生的争论中,同学们理解了“从左数和从右数”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同时巧设练习,把知识的难点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从而获取知识。

  (三)分组合作,运用新知

  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理解、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师说:运动会还在进行着,天真热,老师准备了一些太阳帽,请各小组长把帽子发给同学们吧。要求:让小组成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队,组长仿照老师刚才组织同学给运动员送水的游戏,组织本组的同学玩分帽的游戏,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组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戴帽子。如:给从左面数第4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右面数第2名同学戴帽子,给从左数 等。

  (四)再设练习,扩展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第几和几个的概念更深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师说: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表演了团体操,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让同学们帮着解答:

  (1)小林的前面有2人,后面有3人,小林这排一共有几人?

  (2)小红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3,小红这排一共有几人?让个小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演示,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数学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学习组合数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数学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并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有序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方法、过程和结果。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能够把物体进行简单的组合,但他们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无法做到有序搭配。所以本节课,我尽量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去主动发现和获取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建立起了自信。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相评价的学习过程中获取了新知。

  四、教学流程

  依据新课程所追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握手问候

  所以上课伊始,我和同学们亲切的握手问好。让学生在回答“怎样握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按一定顺序操作”的重要性,再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教学情境,从而揭示课题。这样不仅很快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环节:穿衣搭配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创设了游园的情境,并设计搭配服装的环节,学生通过拼摆学具、动笔连线等方法,能够自主设计出6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在后来的实践课中,在学生汇报时,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几种记录搭配过程的方法,并得出连线加序号的方法最简便,这样的设计既激起了学生对组合的兴趣,又给了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为下面每次有序搭配奠定了基础。

  在穿衣搭配这个环节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选择早餐、解决门票、设计路线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体会到了“按一定顺序操作”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全面的思考问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是第六环节:合影留念

  在经历了热情高涨的游园活动后,会演杂技的小猴宝宝和贝贝出现了,全班同学要分别和它们合影,计算出照片数量后,顺势留了一道课后思考题“要是我和宝宝贝贝排成一排照一张像,我们三个的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突出重点,把体现本节课主要思想的“按一定顺序思考”板书在黑板的主要位置,并让学生用学具在黑板上操作搭配的方法,更加明确了学生思考的过程。

  六、反思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游儿童乐园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然而,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问题。例如当学生说出各种搭配方法时我不应该急于要归纳、提升方法,可以抓住学生有争议的地方让学生再次体验。如果师生、生生能够进行丰富交流、讨论,学生的识就会提高、思维就会越发活跃。

【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相关文章:

1.关于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合集七篇

2.关于数学说课稿小学七篇

3.关于数学说课稿模板6篇

4.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5.关于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6.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7.关于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八篇

8.【实用】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汇编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