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4 18:31: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1. 本课时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2. 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力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为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应用所归纳简得出的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而难点就是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复习: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原因使电荷作定向移动的?

  2、导体的电阻对流有什么作用?

  猜想:1、既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那么导线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有何关系呢?

  2、既然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与它本身的电阻有何关系呢?

  设疑: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那么这三个量究竟有什

  样的数量关系呢?点出本节课题"欧姆定律".

  这样通过简单回顾、分析,使学生很快回忆起三个量的有关概念,通过猜想使学生对这三个量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

  (二)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1、预备知识:向学生介绍"控制变量法",即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

  2、同桌同学讨论: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们学过的仪器,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实验方法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①明确研究目的。②确定研究的方法。③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对学生讨论作简单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介绍有关仪器,特别强调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3、实验: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具备做此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欧姆定律有了感性认识。

  4、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三)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其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馈,对学生参与实验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识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学生的情感将在教师对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小组

  论和各小组在班级中汇报情况中得到升华。

  具体做法是:

  1、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理解数学上"成正比关系"、"成反比关系"的意思。

  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得到二个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进一步引导得到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4、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却是指同一导体而言,即电流、电压、电阻对应同一导体,而且具有同时性。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和反馈,知识迁移训练

  1、例题:一个电灯泡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484Ω,如果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20V,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灯灯丝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强调电流、电压、电阻"同一段导体","同时性"等。

  2、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同一导体"

  五、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

  编制两类练习题目:一类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达到巩固欧姆定律内容和表达式;另一类是了解在研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作用,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

  2、作业:(1)、作业本作业巩固性练习。

  (2)、讨论题: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来测定一

  未知的电阻值,请说出实验方案。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新的求知欲望。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我的信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随笔。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主要是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并能贴近生活,容易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本单元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玛丽·居里,这是作者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领悟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下面就《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作简要说明。

  本文是对玛丽·居里一生的回顾,内容简单。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报刊书籍或网上查询,搜集整理玛丽·居里的有关资料。为更好地了解这一伟大的科学家作铺垫。

  【说目标】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确立三个目标。(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教学要常抓不懈,"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新课标对七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同时第二单元单元要求提出"还要练习朗读"的要求。朗读课文既能矫正语音,提高阅读水平,又可以进入情景,进入角色,把握文章内容,领悟语言美。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新课标十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可感受到居里夫人的伟大与崇高,心灵会受到感染,荡起以她为楷模,向她学习的涟漪,从而立志献身科学。

  3、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特点并加以运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通过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实现。"写作与口语交际成功的关键在于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因此确立该目标。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对居里夫人的简介采用问题"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导入,并出示居里夫人的画像作形象感知。

  出示第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二、检查预习

  问题是:(出示投影)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结茧 蹂躏 懊恼 猝然 奢望 魅力 获益匪浅

  2、交流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字词的检查主要为课文的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大致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接着交流玛丽·居里的材料,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设计也体现大语文教育观。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五名学生分段读,让学生调动听觉和视觉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教师就学生的朗读作必要的点评指导。(如: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语气等。)

  2、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出示投影)

  ⑴ 居里夫人在文中陈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事迹线索是什么?

  ⑵ 根据内容试写一句话: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

  这样带着问题来读,学生的朗读就有了目的,有了方向。课程标准(七~九年级)阶段目标中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设计这两个问题,就是要求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四、问题探究

  新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学习名人精神,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与新课标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理念相吻合,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也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默读课文,提出两个问题:(多媒体出示)

  1、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居里夫人的自述体现了她怎样的人格魅力?

  这一问题意在通过占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坚韧不拔,充满自信,淡薄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

  2、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玛丽·居里,发现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你又怎样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希望同学们实话实说!

  新课标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讨论的形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取长补短,使自己的展示更全面,完美,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问题)

  问题是: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申请专利,仅第24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有8项专利通过初审,即将正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报批。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中小学生申请专利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发表建议。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这与新课标的“关心学校,本地区的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的理念相吻合。这一环节能衡量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对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作业(多媒体出示)

  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作业的设置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做铺垫。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篇目《〈论语〉十二章》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第三单元所谈论的“学习生活”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学习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知晓学生学情

  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这是同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严重不足,所照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

  2、要上好这节公开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学法和教法

  1、根据学生学情,我们在预习课上应指导学生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章语录的意思。为将来继续学习古文打下坚实基础。

  2、分类整理归纳法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3.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

  4.诵读法

  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

  5.采用多媒体,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四、教学过程展示及设计理念阐述

  1、导入语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这样标榜过《论语》的作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北京大学教授于丹曾用七天时间讲解《论语》心得。孔子在国外的影响:韩国的孔庙、日本的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法国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

  设计理念阐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看到中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理由无非是时代久远、学了没用、枯燥乏味之类。也有语文教师向我说倾诉过同样的感受,问我文言文该怎么教。我的回答是:先把他迷住再说。这样的导语无非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

  2、预习检测

  A、学《论语》说《论语》(介绍《论语》这部书)。

  B、学《论语》知孔子(介绍孔子生平,及其所著典籍)

  C、学《论语》清字词(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

  D、学《论语》译课文

  本环节设计目的:了解《论语》及孔子,理解每一章。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稍加点拨即可。

  3.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有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确定,也可有师生共同确定。但无论是那种确定方法都在强调学生的参与。我采用的是:师生共同确定。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依据单元提示,结合本课具体内容及课后练习,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

  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B、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C、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三维目标有利于教师操作。

  4、学《论语》理知识

  A、梳理文言文知识

  此环节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不仅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归纳”

  教学方法:先展示课件,请同学举手发言,回答各个部分的问题,老师适当加以解释。然后,在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延伸说明这种学习方法——“归纳整理法”的好处:a有利于理清课文知识点,便于积累、复习。b有利于训练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c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B、梳理课文思想内容

  在上节课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从“求知识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个方面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感受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

  5.学《论语》悟人生(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针对我班学生2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老师举例,设置情景,请同学们讨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哪一则来教育他们。

  例: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

  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

  6.学《论语》写心得

  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大家把自己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也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34—35页,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表内除法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材创设了“丰收”的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任意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熟练掌握了乘法口诀,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年龄的特点,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时,我结合具体情境,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够结合已有的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能运用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法、学法

  为了使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理解与发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辅以“情境探究”法、“观察法”、“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本着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有所得”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让学生闭上双眼,想象秋天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课题《丰收了》。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获取新知,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首先出示课本主题图(一),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们都能提出“平均每只小兔分几根萝卜?”

  其次,让学生自己写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最后,小组汇报,教师总结,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活动二:出示主题图(二),帮助山羊伯伯解决问题“需要运多少次?”探索并掌握末尾是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科书并没用呈现具体的算法,因此我还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总结计算方法。

  活动三: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计算、观察每组算式蕴含的规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口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深刻明白:两个数相除,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商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并鼓励学生依照规律,再写一组类似的算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体会和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培养能力,我设计了一下活动:

  活动一:自我挑战。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活动二:解决问题,根据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四环节:课堂总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然后,我结合板书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最后,我通过故事来结束这节课,由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丰收了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平均每只小兔分多少根萝卜?

  60÷2=30(根)

  想: 6÷2=3 60÷2=30

  30×2=60 60÷2=30

  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

  答:平均每只小兔分30根萝卜。

说课稿 篇5

  《猫》是郑振铎写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作者)家三次的养猫经历,表达了我和家人对猫的喜爱之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郑振铎《猫》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在《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自己家的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特别是由于我的武断和粗暴造成第三只猫的冤死,使我深深的自责。另外,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作为农村孩子, 对于猫这种动物他们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对《猫》这类记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另外,经过几年的语文积累,对这类记叙类散文,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欣赏能力,学习起来也不很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字词,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重点) 能力与目标:

  2. 品味精彩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欣赏小猫图片,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小猫可爱滑稽的图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1—2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

  三、走进作者。 (请同学起来读)

  通过了解作者,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预习检测。(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检查预习情况)

  本环节通过字音、字词理解的检测,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有利于文本的理解。

  五、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文章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在养第三只猫时发生了一个事件,我们就把它叫作“芙蓉鸟被害案”,针对这个事件,我让学生来做法官,来判定这个案件的性质。出示课件展示一系列办案程序。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

  犯罪嫌疑人:

  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2、案发前的表现:

  惩罚方式:

  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1、在知道真乡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让学生到文中去寻找相关的证据,我想这种方式更能激起学生到文中去筛选信息的兴趣

  教师小结: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六、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将所学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七、作业: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么做?请写成100字左右的小作文。这个作业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思考写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不能以个人的喜好去看待事情,否则贻害无穷。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的聆听,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6

  生活消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学习了家庭消费的知识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消费行为和现象,有必要使学生认清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反对的,由此达到树立科学消费的目的。因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无论是从知识的传授,还是觉悟的提高,实践的落实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教学至少要2课时。

  我从三个方面来谈本课的教学。

  一、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上

  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教学的要求着重是理解,即“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青年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应当适度消费”。所以,在教学目标上着重是理解和自觉实践能力的培养。正确消费观的内容(包括适度消费、协调消费、科学消费)是重点理解的内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意义是重要的理解内容。本课重要培养的能力是通过对各种消费现象的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哪些消费现象,而且要其影响和危害性。在情感体验和觉悟目标上,是使学生摒弃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习惯,自觉形成合理、科学的消费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本课的教学内容共分为三大块: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这是经济常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理。讲清这一原理是前提,因为只有指出消费对生产的重要意义,才能重视消费,才能引出一些消费现象,才能指出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反对的。

  2、正确消费观的内容,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也是重点。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正确消费观的内容,反对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和习惯。

  3、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这一内容实际也是正确消费观的组成部分。之所以单独作为一个知识点,是因为这一问题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三大板块中,第一板块是要使学生掌握生产和消费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如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假日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板块由于是重点内容,教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一内容的处理上,应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然后老师归类(三类),并且促使学生思考这些消费现象的影响和危害性,从而达到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目的。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能体验要经济生活,实现正确消费观的形成,又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第三块的处理。首先要使学生懂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本质,然后才讲清其必要性。最后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否与勤俭节约是否矛盾?”这个问题的探讨,加强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现实意义的理解。

  三、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原理的学习一般都采用演绎法教学,即要求学生读书找出有关的道理,在用恰当的事例加以说明,最后学生能运用原理,形成能力。所以,在讲授生产和消费关系原理时,采用学生读书、老师讲授、师生共同探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生产和消费关系原理能联系到的很多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用探讨法是非常有效的。在探讨中不是把一些社会现象交给学生就算了,而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分析这些问题、从哪些方面分析,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学生探讨学习的过程不能没有老师的参与。

  而在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时,由于会涉及到很多消费现象,而且这些现象都会有体会。因此,用归纳法较好。即先通过对一些消费现象的了解,总结归类,得出要适度消费、协调消费、科学性费的道理,进而结合学生的自身的情况,达到形成正确消费观的目的。

  由于一些消费现象都是学生熟知的,所以教学的重点是对一些现象的探讨,即指出其危害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探讨法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法。

  在讲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时可能很多学生都觉得没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他们还不能真正认清什么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所以在教学中要首先采用讲授法,讲清这一精神的本质,避免学生误解。其次,在学生理解了这一精神的现实意义后,应要求学生谈体会,所以,采用演练法,要求学生现身说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可以用一课时开展演说等活动,我在课堂教学中就采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很多学生逐渐喜欢上政治课了。)

  总之,在教学我觉得主要应把握好“四个三”。

  着眼三大教学目标。掌握、理解、情感

  立足三大知识板块。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正确的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运用三种教学方法。讲授、探讨、演练

  实现三种教学效果。师生互动、激发思考、目标达成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说教材: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说教法、学法: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说教程:现在谈谈我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很自然地就问: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问:多想什么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学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学生现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标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再小组合作读,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指名读、范读,跟老师比读、小组赛读,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情。

  三、感悟交流,探究内容《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师提问: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门、升旗仪式(壮观)。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四、创设情境,强化感受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学生的思维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带上记者证,进行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感受:你觉得北京门广场升旗仪式怎样?你看了之后,心情怎样?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孩子的心愿,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最后,利用听音乐《国旗,国旗多美丽》,当念到敬礼、敬礼、敬礼时,我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让我们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艺术活动是幼儿表现自我、突出个性发展、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充分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在以往的艺术教育中,我们往往比较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较少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艺术领域应充分发挥艺术情感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我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太容易的,相对来说艺术领域中要在情感上有所表现,音乐活动要比美术活动来得容易得多。所以我选择音乐活动作为这次说课的内容。

  同时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的节日,孩子们都喜欢过年那种欢快、祥和的热闹气氛,他们盼望着过年,期待着早日拿到压岁钱,可以尽情的放鞭炮。尽情的玩了,这时的情感体验尤为明显,我们在临近春节前后,可以开展主题活动“中国娃”主题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除了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氛围,还可以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的祖国,感受节日的氛围,体验成长的快乐。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班中一些幼儿对于在电视里看到、听到的歌曲较喜欢模仿,并且很容易记忆)所以选择了这首《欢乐中国年》为活动内容,并不是让幼儿来学唱歌曲,而是通过这种欢乐鼓舞的音乐让幼儿感受过年的气氛。大班幼儿他们在能力、情感上都呈现了个性化,较为喜欢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自己现有的情绪情感,在日常活动中往往一放音乐他们就自发的在那里扭扭腰、跳跳舞,很喜欢听着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我要选择这个活动的理由。

  二、说目标:这一活动的目标有三点

  1、体验过年的欢乐、喜庆之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舞蹈。

  2、学习舞彩带和灯笼的一些基本动作。

  3、初步练习创编不同方位,不同幅度的舞彩带和灯笼动作。

  这几点目标的确立是从情感、能力、技能等方面来确定的。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对于新的知识、技能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就很容易掌握。在我们平时的一些艺术活动中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一般的基点基本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艺术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他们喜欢怎样表达,这些问题往往被忽略。而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希望通过用身体动作,内心感受来表现自我,感受快乐,所以我们以情感目标为第一位。当然淡化知识技能并不等于完全不需要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知识和审美两个层面互相渗透,互相交融才构成艺术活动的整体。没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美的表现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音乐活动特别的用音乐来表现的活动中,只有幼儿掌握了更多的基本动作,在表现时才能更完美,才能更有激情,情感体验才能更丰富。所以在目标的制定上我们也注重对幼儿进行技能的培养。这些目标制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对《纲要》中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上: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从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向运用知识技能表现生活,表达情感转变。这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方向,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教育突出人性的艺术教育新趋势。

  活动重点: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听音乐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过年的憧憬,并学习一些舞彩带和灯笼的基本动作。

  活动难点:在音乐声中创编一些舞蹈动作。

  要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我认为教师起着积极的主导地位,《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我们也知道,幼儿学习的兴趣有时往往取决于教师,特别是音乐活动的表现上,如果再让幼儿听音乐用动作表现自己是,幼儿往往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而积极性不高,这是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做一些动作幼儿往往跟着学,或者是当幼儿有新的动作表现时,教师给予及时地发现、肯定引导同伴向其学习,这样一来不光创编的幼儿积极性高,其余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高,情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体验。

  三、说教法:

  采用的教法有:游戏法、启发引导法、赏识激励法、启发联想法、互动交流法、示范讲解法。

  这一艺术活动,教材来源于生活,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起着引导作用,采用的教法上以启发引导、赏识激励为主,同时辅以示范讲解,让幼儿掌握基本动作,给孩子创设一种学习表现自我的氛围,可以使孩子兴趣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表现欲望。孩子们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动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彩带、灯笼若干,与音乐相配的服装若干套、《欢乐中国年》的音乐。

  精神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看过一些关于过年的碟片、听过一些喜庆的音乐,鼓励家长向幼儿讲述一些过年的情景。

  四、说学法:

  学法有:讨论交流法、兴趣导学法、展示法、体验法、模仿学习法。

  活动中,只有让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才能促进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深入理解,加深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展示,所以说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这一活动又让幼儿自由创编的环节,所以给幼儿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展示法应该是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幼儿用自己编出的各种动作来表达过年的心情,体验到过年的快乐,达到情感的真实体验。活动还通过让幼儿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动作,小朋友中有的创新动作,通过模仿学习,幼儿就能学习到不同的基本动作,达到自己在原有基础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达到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说的:最近发展区。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1.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2.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九篇

3.有关物理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4.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五篇

5.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

6.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7.有关化学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8.有关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