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2 15:29: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是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最后一部分内容,本课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的空间联系,选取了汉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史实,凸显这一时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及中国南北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丝绸之路重点强调张骞通西域后,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日渐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大运河则突出它对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作用。除此之外,课文还以历史性的眼光,描绘了当代新的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们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使历史与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课标联系: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要求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等知识,体会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传播及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的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

  3、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理解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敦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了解亚欧大陆桥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区别,理解其重要作用。了解隋开凿大运河的原因,过程,大运河的三点四段及沟通的水系,流经的省区等,理解大运河对经济甚至政治的作用。能够正确看待隋开凿大运河的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养阅读、分析、对比能力,并进一步理解历史上的事物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明确历史与社会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评价历史上的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的作用。难点是: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具有较高的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

  2、 已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 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缺乏思想深度。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极力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我认为,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探究、能否主动的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为了使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角色表演法:表演中,学生似乎亲临其境,知识当然水道渠成。

  四、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完成上述构想的最佳途径。因此围绕上述构想,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古今对比、感悟新知;类比学习、知识建构;整合知识,延伸拓展。依据这一逻辑顺序,层层递进。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用激情导入法,以视频《张骞出使西域》,既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又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主题,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第二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

  让学生阅读P99页内容与图,探究:

  (1)什么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2)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现在大致属于哪些国家?又经过了哪些地形?

  (3)丝绸之路上有哪些重要城市?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及相关图片,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体验古丝绸之路的艰辛,培养阅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同时感受到新课程中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渗透。)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

  (1)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2)选择好你的货物。(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2)提问: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熟悉路线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表演感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再步步突出重点: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第三步:古今对比、感悟新知

  多媒体展示《古丝绸之路线图》与现代《亚欧大陆桥图》,比较:两者有什么异同?为什么这条铁路称为大陆桥呢?

  (设计意图:了解古丝绸之路与亚欧大陆桥的异同,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沟通作用,并领会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对比能力。)

  第四步:类比学习、知识建构

  自主学习:有关大运河的基本知识(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开通的意义,今天的大运河等)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丝绸之路》的部分,学生知道该掌握哪些知识,此时,将《大运河》部分交由学生学习,有利于激发其自身潜能,并锻炼其学习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第五步: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展示皮日休诗《汴梁怀古》,讨论分析:对隋朝大运河如何看待?并寻找相应论据。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分析开通大运河的利与弊,有利于培养小组合作探究精神,质疑精神,并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突破难点)

  第六步:整合知识,延伸拓展

  1、学生小结学习所得

  2、课后搜集有关资料,任选一题,小组合作,试试,能不能完成?

  1、历史小论文“丝绸之路经商记”或“古今丝绸之路”

  2、历史小论文“古今大运河”

  3、介绍世界上的著名运河,列表比较京杭大运河与世界上的著名运河

  (设计意图:学习、讨论、发言之后,由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一、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之路----------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桥梁

  (敦煌)

  亚欧大陆桥-------新丝绸之路

  二、大运河-----促进中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今天的大运河------水路运输

  七、教学反思:

  本课中,我认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凸显,但多媒体似乎束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如用多媒体展现丝绸之路的路线,不如让学生用笔画,更有深刻印象,再配以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动手、动脑,效果可能更好。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题是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用浏览器访问网络能听歌,看电影,下载软件,查阅资料,发表言论等。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是系统自带的,现在应用面最广的浏览器,学会的IE浏览器的使用,其它浏览器就不在话下了。

  二、说学情:

  1.学生对网络有着浓厚兴趣,但更多的同学用来娱乐,真正用网络来促进学习的较少。

  2.学生的知识、技能差异较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3.依据这一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兴趣为引导,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个人展示、信息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培养信息交流的习惯。力争每位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说教材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浏览器的窗口;

  2.掌握用IE浏览器上网的基本操作;

  3.学会对IE浏览器进行简单的设置。

  4.正确使用IE上网浏览信息

  过程与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

  2.培养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四、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事先分好组,并对组长加以指导,并告知学生需完成的任务。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与演示教学(直观高效便于难点突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法: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探索新知 巩固提高 畅谈收获 自我评价

  六、学法引导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

  1.保持良好的探究学习能力;

  2.勇于表达自己观点,大胆尝试演示;

  3.善于协作学习;

  4.将所学内化成自身的综合能力。

  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预备性评价: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来学习IE浏览器,知识体系自然衔接。

  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进行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对象、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总结性评价:通过教师的鼓励性的话语和小组代表展示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

  自主评价:通过填写课堂学习评价表,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说课稿 篇3

  《交通平安每一天》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平安的生活)中的第一个主题,教材的内容与同学的实际生活联系极为密切,交通平安与每一位同学息息相关,本主题的重点是让同学了解如何注意交通平安,感受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培养同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

  设计意图

  在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我从观察实际生活入手,引出问题引发同学的考虑,努力实践让德育回归生活的原则;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和教学过程中,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体现新课标的综合性、社会性和生活性;在同学的学法上倡议同学自主的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培养同学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同学体会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规,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2、培养同学收集资料处置信息的能力,养成独立探究、集体合作的习惯,学习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3、培养小朋友遵守交通规则、宣传交通规则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学习基本的交通法规,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提高交通平安意识。

  难点

  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有宣传交通平安的神会责任感和实际行动。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设计交通平安调查表。

  同学:完成调查表 分小组搜集注意交通平安的资料,并整理。

  教学流程

  一、 贴近生活,谈话导入。

  事先让同学观察周围的交通情况,从生活入手提出问题,让同学感觉到生活处处有学问,体现学习的生活化。

  二、 利用图片案例,了解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

  同学虽然对交通事故有一定的了解,但仅靠语言叙述就不是那么的直观,为了深化同学的认识我利用了几起交通事故的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让同学直观的感受到交通事故的危害,在心灵上引起一定的感触。

  三、利用统计数字再次震撼同学心灵,激发其探究事故原因的兴趣--探个究竟。

  这是我优秀教案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环节通过图片同学对交通事故有了一定的感触,但我想通过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让同学的心灵得到了再一次的震撼,激起同学探究原因的兴趣。在探究事故原因时,我采用了事前调查和课堂上的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在培养同学的独立探究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防止交通容事故,注意交通平安的方法--交通平安我有高招。

  这是本次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突出重点,课前我布置同学依照自身喜欢的方式搜集有关资料,并小组合作进行整理,我觉得在此过程中同学同学有了不少的收获,并可以感受到自身获取知识的乐趣,同学收集很多,课堂上所展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局部。在教学时,我以小朋友的`汇报交流为主线,又交叉了"我来考考你""小司机"等游戏带哦东同学的积极性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相互传送。让小朋友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注意交通平安,培养小朋友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激发同学宣传交通平安的神会责任感--奇思妙想我能行。

  同学也是社会的一员,让同学感觉到交通宣传有自身的一份责任,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也应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原则,让同学从自身做起,遵守交通规则,并能影响周围的人一起维护交通平安。这是本次教学的难点,提高认识比较容易,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来需要老师、家庭、社会的一起努力。

说课稿 篇4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停滞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需要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发展。下面。我以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游园不值》的教学,来做一些尝试。

  一、说教材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读意为: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小扣柴扉久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实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囗而出。这首诗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小学古诗教学的目的以及小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了解诗意,想象并说出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并说出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是重点,难点是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含义。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十多首古诗,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古诗无论是从语言文字上还是写的内容上来看,都离我们时代较远。小学生解读古诗,体味意境很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怎样教好这首古诗呢?我根据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古诗教学的关键是领会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这些情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利用电教媒介,采用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游园不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便播放歌曲,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深厚兴趣。

  〈二〉学习古诗

  1、初读指导

  (1)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2)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标出停顿符号。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是了解古诗大意的第一步。读古诗要做到字正腔圆,这有利于培养语感。

  2、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去学习古诗。

  (2)自由朗读古诗,交流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源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首诗比较浅显,教学时我就放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再加上教师从旁组织、指导、点拔,使学生不仅能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能培养合作的精神。

  3、感悟诗情

  (1)理解题意

  通过问题“诗人去游园没遇到主人,心情如何?”“诗人看到红杏想到了什么?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未遇主人时的扫兴,及看到“红杏”想到“春色满园”的喜悦。“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具大的潜能”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潜能在诗情画意中从容释放,培养了想象、表达能力。

  (2)朗读体会

  《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教学更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所以我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领悟诗情;然后配图配乐诵读,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其对春天的喜爱。学生经过反复品读,吟诵,完全陶醉在诗的意境中,从而领悟到诗歌的艺术魅力。

  (3)合作探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这两句诗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没有更深层的意思?”再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园子”和“红杏”的象征意义,然后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寻找事例来说明这两句诗中蕴含的道理是正确的,并能在生活中学会灵活地运用这两句诗。

  4、描述诗境

  展现自我,是每个学生心底强烈的欲望。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放物让学生演课本剧,能增加学习古诗的趣味性,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

  (三)课外延伸

  朗读描写春天的千古名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背诵不少于80篇的古今优秀诗文。安排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名句。

  (四)作业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搞一个小抄报活动。

  “诵读古代诗词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这是《课程标准》对学习古诗的要求,所以我布置了这道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我抓住古诗的重点,设计以下板书:

  游园不值

  游园→未遇主人(扫兴)

  红杏→春色满园(喜悦)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同学:

  下午好!今天很荣幸听到课各位老师的精彩复习课,使我们在复习的迷途中找到了明灯。不管是数与代数,还是空间与图形,都让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来谈谈吴老师的《四边形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吴老师的教学用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设计上注重沟通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复习课中旧知识点的回顾是必须的,但学生是“喜新厌旧”的。如何让旧知识点能吸引学生。吴老师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通过学生说图形的特征猜图形,使旧知识点的回顾显得自然流畅。在第二环节我们也看到吴老师设计非常童趣,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喜羊羊和沸羊羊跑步比赛争吵场面有效复习了周长的相关知识。吴老师两个巧妙的情景创设,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了一起,做到了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使之逐渐趋于系统化,力求不但“温故”,而且“知新”。

  2、练习上注重综合运用,促进思维的提升。

  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是不同的。练习课一般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新知识教完后进行的。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

  (1)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如在巩固练习中的第一题,判断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题中穿插了正方形、长方形。通过辨析知道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练习具有层次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一利于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如:巩固练习1,2是基础练习,是针对后进生设计,练习3是变式练习,这是练习中的亮点。而练习4是提高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体现思维的提升,之后通过课件演示生动形象给学生展示本质属性,了解周长与物体形状、大小无关,同时渗透转化思想。练习上由易到难的“序”比较明显。

  (3)练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与趣味性。除了书面练习与操作练习,还有口头练习相结合,给练习课注入新元素,既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又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趣味性就体现在练习2中让“学生”一分钟口算周长。

  3、课堂上有效处理生成,促进潜能的发展。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好地把握学生生成资源的能力,进行灵活调控,复习课的教学对教师把握生成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吴老师这节课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磨课的过程中吴老师问学生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其实属于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呢?学生一般回答是四边形。而今天这个班的学生很聪明,回答了都是平行四边形。而吴老师并没有慌张,而是及时追问为什么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后吴老师画出不规则的四边形引导得出它们都属于四边形。衔接自然,有效处理生成。

  经过刚刚的激烈讨论,我们小组有几点小小困惑:在练习环节是不是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回答会更好呢?这样可以避免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单调的方式,又可以考虑到后进生。再则在时间分配上是否应该更紧凑点,用到最后一道习题时间安排过多,那是否可以把带回家的习题在课堂上解决呢?这样时间安排更合理。

  总之,一节复习课更象炒一盘菜,食材要精心挑选,烹调手法又要高明,色香味具全谁不想?不是还有句名言吗?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就是在不断弥补缺憾,在不断生成精彩中走向成熟,走近完美的。最后非常感谢开课的老师们辛苦的劳动,也感谢在座老师.谢谢!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

2.【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3.【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4.【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5.【必备】说课稿集锦六篇

6.【必备】说课稿集锦5篇

7.【必备】说课稿集锦7篇

8.【必备】说课稿集锦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