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1 09:31: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小猫钓鱼》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了解儿童的认数、数数情况,以及1——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小猫钓鱼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理解的含义,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学会读、写。教科书的编排是先认识的意义(什么物体也没有时),再学习书写,最后认识、理解的其他含义,并将知识拓展到课外,寻找生活中用到的地方。根据一年级新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乐学、爱说。

  学情分析

  对的认识,许多学生只把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对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基本没有接触过,因而对的集训,单独安排一节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认识到一个数所表示意义的多样性,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的意义,知道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指导学生规范写,培养学生书写能力,使学生初步知道生活中所表示的几种常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的含义,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鱼形卡片,直尺,温度计。

  课型

  数的认识授新

  教学时间分配:

  见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 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你们看!(出示课件)小猫也有自己幸福的家,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猫爷爷带领着他们一家人外出钓鱼,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看图讲故事。

  学生可能回答:

  生a:有4只小猫,他们一家去钓鱼了。

  生b:猫爷爷钓到了3条鱼,猫爸爸钓到了2条鱼,猫妈妈钓到了1条鱼,小猫一条鱼也没有掉到。

  生c: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很不高兴,其他的3只小猫钓到鱼了很高兴。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故事中的小猫在钓鱼时一会捉蜻蜓,一会捉蝴蝶,结果蝴蝶蜻蜓都飞走了,它什么也没抓着。故事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你们喜欢故事里这只三心二意的小猫吗?

  由此可见,今后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不能像小猫那样,结果什么也得不到。 3导入: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这一个也没有该用哪个数表示呢?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可以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告诉学生“一个也没有”就用表示,如果学生答出来,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采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以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情节和教师的问题中去,“的认识”自然引出。

  二 观察画面,探究新知

  1 认识(的意义)

  师:同学们看图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呢?看猫爷爷钓了几条鱼? 请一名同学拿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鱼形卡片在黑板上摆出相应的条数。并在田字格里写一写。 师:猫爸爸没有猫爷爷技术高,只钓到了2条。再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写一写。 师:那么猫妈妈的技术如何呢?钓到了几条?

  请同学拿鱼形卡片在黑板上摆出相应的条数,并在田字格里书写。

  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学生互评,老师小结)

  提问:同学们,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引导学生小结: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就用数字表示,和1、2、3都一样,也是一个自然数。

  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些例子,并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进行展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认识的含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体会的含义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学习的写法

  师: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就用数字表示,那么怎么写呢?注意看老师写。

  (讲解: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请学生说一说像什么?

  刚刚同学们看了老师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一描,写一写。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学生互评,老师将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提示。 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个也没有的时候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也是一个自然数,并学习了的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本教学环节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3 的另外意义

  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数字,你们看(拿出直尺),能从这把直尺上找到吗?这个表示什么?

  请同学拿出直尺,先自己独立找一找在哪,再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生:直尺上最左边的数是

  生:直尺上的表示开始 ......

  师:对,以后我们学习用直尺测量铅笔.练习本等有多长,就从 开始。

  师:你在你们家的电话上见过吗?

  生:电话机上有数字,和其他数字123....一样用来拨电话号码的。

  师(出示温度计)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知道它的名字和作用吗?

  学生答不出,老师介绍:这个叫温度计,它可以显示每时每刻的温度。

  师:在温度计上也有,谁知道到摄氏度天气会怎么样?

  师: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提问: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

  门牌号上有,汽车牌上有,电视机里......

  (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合理,教师就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直尺上的,电话上的,温度计上的,丰富对的认识。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用“”表示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不仅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线”。

  4 巩固练习

  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现在稍微放松一下,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课件。(教材第1页第3题)

  师:谁能看图给大家讲一讲图中的小故事?先在小组里讲一讲,可以互相补充,然后讲给大家听。

  学生在小组里讲,教师深入到小组进行指导。

  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讲明白:小白兔原来有5个胡萝卜;过了一天后,小白兔吃了一些还有2个胡萝卜;又过了一天,小白兔又吃了一些,只有一个胡萝卜了;到了最后小白兔把胡萝卜吃完了,1个胡萝卜也没有了,就说有个胡萝卜。

  最后让学生把每幅图中胡萝卜的个数写在图中的田字格里,注意占对格、写漂亮。

  的书写有其规范的笔顺,对此学生在第一次书写时,要对学生说清楚这个数字的启闭与收笔,要让每个学生清楚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对个别学生不正确的书写要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借助小白兔吃萝卜的有趣情境,用运动的观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物体个数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从中让学生知道“没有”可以用数字表示,知道所表示的物体个数比1 2 3.....要少。

  三 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一个也没有就用这个数字来表示,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直尺上的表示从开始,温度计上的,表示的是一个基准.....我们还学会了的写法。课下希望你们能留心观察,相信你们充满智慧的双眼会发现更多与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样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学生数学的热情。

  总之,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

  书P84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3、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2、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乘加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和乘加的含义解答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用乘法和乘加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讨、交流来突破。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来突破。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口算并说出口诀。

  4 X 8 = 7 X 9 = 8 X 8 =

  5 X 6 = 9 X 6 = 4 X 7=

  2、商店里有4盒兵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

  3、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还剩多少个?

  (列出综合算式,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4.同学们,你们喜欢参观科技馆吗?那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乘车去科技馆看一看。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下好不好

  (二)、整理信息 、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84页例5的主题图

  谈话: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学生可能找到如下信息:1)从文字信息中知道两名学生和30名学生2)从图片信息中了解到这辆车左右个两列,每列8个座位3)最后一排5个座4)横着看每排4个一共7排,最后一排5个座。

  根据学生的汇报信息板书相关信息

  参观人数:2名老师30名学生

  客车情况:纵向观察------4列,每列8座,最后一排多一座

  横向观察------每排4座,共7排,最后一排5座

  2.根据信息寻找问题:坐得下吗?(板书)

  同学们的信息寻找的很准确那么解决“坐得下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有多少人坐车”和“客车能坐多少人”这两条信息中哪个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体现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学生在寻找问题并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难点相应分散,更有利于后面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探究效率)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老师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租这辆车去科技馆能坐的下吗,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下,要想知道能不能坐下要先求什么?下面同学们先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试着把你的想法在主题图上画一画, 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 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

  方法一4x7=28(个)

  28+5=33(个)

  33 > 32

  所以能坐下

  我们组先算前面每排四个座位,有7排,一共就有28个,再加上最后一排5个,所以一共有33个座位。有32人,能坐下。

  方法二2x7=14(个)

  2x7=14(个)

  14+14+5=33(个)

  33 > 32

  所以能坐下

  我们组先算出左边有2x7=14(个)座位。右边有2x7=14个座位,在加上最后一排5个座位,一共33个你,能坐下。

  方法三2x8=16(个)

  2x8=16(个)

  16+16+1=33(个)

  33 > 32

  所以能坐下

  我们组先算出左边2x8=16个座位,再算出右边2x8=16个座位最后在加上最后一排多出的一个座位,一共有33个座位,也能坐下

  方法四4x8=32(个)

  32+1=33(个)

  33 > 32

  所以能坐下

  我们组先算出每排4个座位一共8排,再加上最后一排多出的一个座位,也是33个座位,能坐下

  方法五8x4=32(个)

  32+1=33(个)

  33>32

  所以能座下

  我们组先算每8个座位一共4行,再加上最后一排多出的一个座位,也是33个座位,能坐下

  方法六

  7x4=28(个)

  28+5=33(个)

  33 >32

  所以能坐下

  我们组先算每行7个座位,一共四行,再加上最后一排多出的五个座位,也是33个座位,能坐下

  (设计意图:遵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通过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讨论、合作等自主学习方法方式,探索发现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2. 小结:同学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不同,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利用了乘法和加法的意义,以及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

  3、优化算法

  通过刚才的谈论和分析,我们发现六种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六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再次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五)巩固与拓展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出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同时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解答教师巡视,找不同解决方法进行板演

  横向观察:每行六个的有四行,每行五个的有两行

  纵向观察:每列6个的有5列,最后一列有4个

  方法一:6x4+5x2=34(个)

  方法二:6x5+4=34(个)

  2教材第85页练习21第三题

  让学生收集信息后提出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5x5+2=27(盆)

  27<30

  所以这些花够

  (设计意图通过同类型的题型的训练,认识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答,不仅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梳理收获,反馈评价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课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参观人数:2名老师30名学生

  客车情况:纵向观察------4列,每列8座,最后一排多一座

  横向观察------每排4座,共7排,最后一排5座

  问题:能坐下吗?

  4x7=28(个) 28+5=33(个) 33 > 32

  所以能坐下

  2x7=14(个) 2x7=14(个) 14+14+5=33(个) 33 > 32 所以能坐下

  2x8=16(个) 2x8=16(个) 1 6+16+1=33(个) 33 > 32 所以能坐下

  4x8=32(个) 32+1=33(个) 33 > 32 所以能坐下

  8x4=32(个) 32+1=33(个) 33 > 32 所以能坐下

  7x4=28(个) 28+5=33(个) 33 > 32 所以能坐下

说课稿 篇3

  1.教材分析

  1.1 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从内容上看,本节课是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的内容。第四课介绍有关物质,运动和规律的知识,共分为两目。第一目分析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本节课内容是第二目,在认识了运动的知识后,进一步分析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这为第五课埋下了伏笔。

  从知识构成上看,第二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同时,本节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

  从地位上看, 本节课内容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因此,本节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1.2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辨析实例,说明运动是有规律的,阐释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1.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表述规律的概念,正确判断什幺是规律;

  (2)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规律的特征;知道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3)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具体与特殊相结合的认识过程;

  (2)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求真务实的意识;

  (2)激发学习哲学的兴趣。

  1.4 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的重难点作如下设计:

  (1) 重点:按客观规律办事。确立依据:该知识点是对规律认识的最后落脚点,对学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难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确立依据:该知识点教材中未有完整表述,但考试中却常出现。且这二者关系具有一定的辩证性,对初学哲学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突破方法:要求学生在通过实例思考问题后,对二者关系有一定正确认识能做出正确表述。降低难度,不强调二者的"辩证"关系,经过后一阶段的学习,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后,最终完全理解二者关系。

  2.教学方法

  2.1 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者是油田一中高一九班学生。

  2.1.1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当代高中生的思维活跃,可塑性大。已初步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但还需要通过训练加以提高。经过前一段时间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哲学意识,但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思考。因而要注意从现象入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2.1.2 学习者具体特。高一九班共有学生41人,女生人数较多。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基本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学习积极性差,主动性不足,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

  2.2 教学理念分析。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之一。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人都应该具有学习意识,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本节课我通过设计课前预习和课堂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训练学习的能力。

  2.3 教法学。

  2.3.1 教法。阅读法:通过预习要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知识。提问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3.2 学法 。自主学习法:按照预习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课堂展开讨论,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分析,进而提高发现问题,辩证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

  3.教学过程

  3.1 课前准备。发放课前预习学案并引导学生完成预习学案。

  3.2 课堂教学。发放课堂探究学案以及案例材料。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根据学案和教师提示进行探究,完成课堂学习。

  3.2.1 导入:布丰公。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学案,感受生活当中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2 新课学习:

  (1)规律的概念的。第一步:学生完成探究。学生联系实例理解规律概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感受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增强对规律概念的把握。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适当的指导。第二步:巩固加深对规律概念的认识。

  (2)规律的特征的认。学生完成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结合规律概念目的是想让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推导出新知识。

  (3)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包含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学生完成探究三。本环节中,学生联系正反两则材料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教师点拨指导。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方法论,知道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明确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2.3 巩固知。学生对预习学案中的自测部分纠错。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更加充分,通过对预习自测题纠错,实现对课堂学习的巩固,让本节课的学习前后呼应,有始有终。

  3.2.4 课堂小。小结第四课,并引出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后面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

  3.2.5 拓展延。探究四: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如何解决敦煌生态环境问。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学会对知识的运用。

  3.3 布置作业

  (1) 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2) 完成学案。提高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学会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人和自己。

  3.4 板书设计。

  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规律普遍性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违背认识、利用(发挥主观能动性)

说课稿 篇4

  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既是小数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以购物问题为素材,先安排一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算法;然后安排两位小数乘整数,让学生先进行加法计算,再进行乘法计算。"试一试"安排学生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进一步积累感性材料,最后讨论总结小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第1--3题主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并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及算理。

  教法与学法:

  这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索,自悟算法为主要方式,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为原型给学生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已有知识来求简单小数乘整数的计算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例1教学情境图等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新课开始,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你们喜欢吃西瓜吗?"随后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图上分别是夏天和冬天的西瓜的单价,让学生在观察中清楚的知道夏天和冬天西瓜的单价不一样。然后在夏天场景图下呈现"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0.8×3.让学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其中一个因数是小数。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乘整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西瓜是学生爱吃的水果,由西瓜导入新课显得亲切而自然。创设买西瓜的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动探索,初步感悟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解决0.8×3

  首先让学生口答出0.8×3这道算式的结果。然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思考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用加法算出结果0.8+0.8+0.8=2.4;另一种是利用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把0.8元看成8角,3千克就是有3个8角,3个8角是24角,也就是2元4角,即2.4元。在学生提到这种方法时教师指出这是把小数先看成整数来计算的。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并板书:

  0. 8

  × 3

  2.4

  然后引导学生试着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第二层次:解决2.35×3

  首先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钱?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在学生按要求独立计算之后全班进行交流,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列出的加法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等等。

  第三层次:比较算法

  首先提出要求,让学生比较0.8×3和2.35×3这两道算式,可以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乘整数,积也是两位小数。接着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小数和整数相乘,是不是乘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积的小数部分也有几位?

  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0.8×3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是相同的。然后通过教学2.35×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比较算法,引导学生得出小结并进行合理的猜想,既有利于明确用计算器计算的针对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验证猜想,归纳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我们要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用计算器来计算几道题,看看会不会有例外的情况。课件出示几道题:4.76×12、2.8×53、103×0.025.先让学生猜出积是几位小数,然后让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并记录下得数。在学生操作完后指名报得数,全班交流。接着引导学生得出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得出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随后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计算和比较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让学生带着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意图去计算,目的明确,为之后的归纳计算方法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练一练"的第1题是4道竖式计算,先让学生观察竖式并说说列竖式时注意些什么,再独立计算,然后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的末尾有0的时候,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练一练"的第2题是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其它各题的积,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指名回答,就其中的两题追问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延伸。

  1、赛一赛。

  分组比赛,得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件出示"蜜蜂采蜜"图,让学生试着把小蜜蜂放到它该去的花上面,学生亲自上来演示,思考:还有()×()=44.7吗?学生自由说想法。

  3、数学医生:

  出示两道竖式错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说出这两道题错在什么地方,自己当一回医生,为它们"看病".并说一说在竖式计算时你要注意什么。

  六、回顾总结。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并说说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0.8×3=2.4

  学生A:

  0.8+0.8+0.8=2.4(元) 8角 0.8 元 一 位

  × 3 × 3

  学生B: ―――― ________

  0.8元=8角 24角 2.4元 一 位

  8角+8角+8角=2.4元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学目标

  本课是几何画板学习的第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各种几何图形(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对几何画板中工具的运用来制定目标:让学生掌握几何画板软件的窗口组成,各工个的使用以及以及简单几何图形的画法。

  二、说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中通过讲授、引导、演示和大量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各工具的使用、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画法。

  教学重点:各工具的使用方法;各力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画法

  三、说教学对象

  初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用过《画图》软件,并且从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开始学习几何了,对几何图形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学习《几何画板》这款软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作图效率和准确率,而且它的动态效果让几何图形变得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也更直观更透彻,兴趣更加浓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信息技术和数学、几何学科整合,使计算机更好的服务于其他学科。

  四、说教学策略及主要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欲。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一些软件的打开方法、窗口组成,温故知新,然后教师演示几何画板中的工具的用法,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并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动手,以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的方式画出各种几何图形。

  3、这节课先以教师讲解为主,后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主要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用几何画板作出已经学过的各种几何图形(圆形、四边形、正方形、三角形),自己亲自验证、体验已经学过的几何定理,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4、提高难度,教师说出要求,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打开几何画板、说出窗口组成,教师根据学生所说情况进行补充,认识各工具的使用。画出任意四边形,并找出四条边的中点,做内接四边形,并拖动任意端点观察内接图形的变化,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几何知识,回忆并亲自验证几何定理:任意四边形中点构成的内接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

  5、逐渐提高难度,提示正方形的作法,说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连长为3cm的正方形,主要是用到菜单中的“变换”中的“平移”命令,根据自己的理解,放开思维,利用好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画出自己满意的正方形。

  6、学生已经学会了正方形的画法,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自己变通思路,画出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画法。

  7、利用课本上的“想一想”,让学生画出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分别拖动三个顶点,观察三角形形态的改变,并总结出这个几何定理。从而进一步验证几何定理,映证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做好课程间的整合。

  计算机这门课在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应该是辅助其他学科的教学,在这节课中,我想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计算机学科与数学学科最大程度的整合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兴致盎然的在不知觉中一次次验证了一个个几何定理。

  五、说网络教学环境

  本节课的网络环境为多媒体网络教室,因特网,让学生通过因特网检索几何画板的有关知识,拓展视野,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问同学们平常所学过的几何图形有哪些?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师机演示几何画板软件,认识几何画板,学习使用几何画板。

  (二)新课

  1、打开方法:温故知新,通过其它软件,学生动手操作此部分

  2、窗口组成:先由学生说,教师补充

  3、各工具的使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配合教材了解掌握

  4、画图

  (1)、画固定半径的圆

  因为这个内容比较简单,教师给定要求,让学生初试牛刀:画一条线段AB和一点C,并以线段AB为半径点C为圆心画圆。

  教师巡回查看学生做的情况并给予指导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师说明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来。

  做中学:建立新画板,画线段AB,单击“构造”→“中点”命令,在线段AB上画出中点C,同时先中线段AB和点C,单击“构造”→“垂线”命令,画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师巡回查看学生做的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练一练:画出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将中点依次相连,分别拖动四边形的四个端点,观察图形,能看出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吗?

  这个练习既是对刚刚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知识的深入,让学生把中点这个知识点深化了,理解的更为透彻、更为准确。

  找个别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和作图法演示给其他同学看,及时给予鼓励和指正,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3)、画正方形

  教师简单快速演示正方形的画法,主要是突出“点”平移,并给学生指出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用法,要求正方形的边长为3cm,让学生动手试着画出正方形,在做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查看学生作业的情况,预料到会有:有的同学画出的不是正方形,而是两个对顶角三角形的现象,问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强调选择点对象时一定要按顺序进行,否则会出错。

  让做得好的同学演示自己的作品和正方形的画法,及时鼓励和指正,激励其他同学努力并争取展示自己。

  (4)、画平行四边形

  有了上面画正方形的经验,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画平行四边形。并作提示(先画出相邻的两条边,然后用“构造”→“平行线”命令)。

  (5)、练习

  想一想:画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分别拖动三角形的三个端点改变三角形的形态,观察并总结出几何定理。

  这个练习虽然有些难度,但通过这个练习真正发挥出了信息技术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作用,通过作三角形的中垂线的交战,移动任意顶点,让学生观察到了:当三角形变成等腰三角形时,交点经过三角形顶点;当为直角三角形时,交点在斜边的中点,加深了对几何定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意犹未尽,意欲还休,让学生更加喜欢探究数学定理的奥秘。

  (6)、自主探索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每节课在授课内容之外,给学生留5-10分钟的时间自主探索,查阅资料、自主练习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说课稿 篇6

  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第15篇课文《晚上的太阳》,课文讲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在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让医生顺利地做完了手术救了母亲,旨在告诉学生遇事要积极动脑动手。课文语言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想象能力的好材料。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请、性”等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表演、朗读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教育学生学习爱迪生从小遇到问题就积极动脑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我们学生对爱迪生这位科学家和他发明的电灯等比较熟悉,因此,理解爱迪生如何帮医生克服手术光线困难,感受爱迪生遇事积极动脑动手的精神,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我准备安排三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请、急”等6个生字。

  第二课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多动脑动手。指导学生继续端正匀称写好“医、性”等四个生字。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情感。指导学生阅读新补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本课时我打算分四个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悟中升情

  个性作业,拓展延伸;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下面我具体地来说一下:

  先说说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无可奈何、一本正经”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地进行正音,接着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所了解的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导入语,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去细细地感受。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生情

  1、在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简单介绍课前搜索到的爱迪生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从而更好地了解爱迪生,结合课外知识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知识,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不做手术的后果,加深学生体会,指导有感情朗读。

  2、引读课文第2段,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油灯的光线很暗”,结合“犹豫”请学生想象医生在犹豫些什么?动作演示“爸爸无可奈何搓着手”,扣住“一分一秒、手心攥出了汗水”体会爱迪生的焦急。想象爸爸和爱迪生当时在想些什么?心情怎样?结合“妈妈痛苦地呻吟”来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和糟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接着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爱迪生想出了一个怎样的好办法?”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扣住“眼睛一亮”、“医生的摇头”体会爱迪生想出了好办法,可医生却还不明白,间接衬托出爱迪生的聪明。我预计学生对爱迪生想出的方法并没有深切的体会,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当时情境,来体会简易手术台前的一片光明,进一步感受爱迪生的善于思考。

  在引读第3段的基础上,请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结合医生的话感悟爱迪生的聪明,从小遇事就积极动脑动手解决问题。

  自读课文第4段,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创设表演情境,通过采访形式,抓住“妈妈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请学生想象此刻妈妈最想说些什么,来体会妈妈以有这样的儿子引以为豪,理解爱迪生所说话中第一个太阳是指白天生活中能发光的太阳,联系下文理解晚上的太阳是指“电灯”,结合学生回答及时点明课题。扣住“一本正经”“真的”引导学生体会正是因为爱迪生从小就善于动脑,并且一直这样去做,长大才能有伟大的发明创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第三环节: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

  1、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说说这个故事。

  2、找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再读一读。

  3、上网或查资料了解爱迪生其他的发明和对社会的贡献。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环节、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出示“医、性”两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学生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医第二笔是撇,里面部分最后一笔是点,最后再写竖折。性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字要写得美观匀称。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内容

  1.本框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因此本单元首先(第十课)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认识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是正确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所以本框题重点介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让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识。上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3,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1)知识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的知识目标是①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②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③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2)能力目标:

  根据高一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结合思想教育的要求,确立能力目标是:培养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以及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上存在的某些问题,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①十分明确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树立起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②市场配置资源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而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所以必须志存高远,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才能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③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④应当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个人习惯。

  4,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本框题的教学重点是:①市场怎样配置资源;②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③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④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确立的依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怎样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学好这个知识点有助于了解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同时,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调节的作用必须在一定的市场秩序下进行,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来规范市场秩序。所以这几个方面成为本课时的重点。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确立的依据: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性问题,由于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理性思维能力不足,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所以这一问题成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原则和方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框题的教学内容,从高一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在本框题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市场经济活动的现象,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①本课教学内容中有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如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等,适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讲授、点拨,突破重点、难点。②一些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等,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③另外,教材在讲述每个知识点时,都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这一特点,将情景材料与问题探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读、议、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与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

  2,探究——合作学习。结合教材的逻辑顺序,通过相关漫画图片、情景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协同、合作。最后布置小课题让学生课后探究,以周记、小论文等形式完成作业。

  四.说教学手段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灵活地组织教学。通过制作网页课件,把图文并茂的网络资源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新颖、融洽、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

  浏览情景材料《一个“荒”字了得?》,让学生宏观地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电荒、煤荒、油荒等问题。学生简单讨论之后不难得出结论:市场经济建设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市场中的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才能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设计意图:在介绍我国的电荒、煤荒、油荒等问题时,材料有意地结合今年广东的油荒,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无形当中就暗示了学生要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正是由于资源相对有限,才需要对资源进行配置,自然过渡到教学的第一个方面。

  2,新课教学

  根据教材的逻辑结构,本课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调节;二是市场秩序;三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教材的逻辑顺序是:人类需要的多样性——资源的有限性——合理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这一目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是如何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并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漫画进一步阐述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那么怎样进行资源配置呢?这就引出了“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结合我国人才流动的两种情况,即“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春风吹度玉门关”,引导学生分析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不同,并对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理解市场调节的优点。接着进一步阐述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结合人才市场上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现象,引导学生分析资源配置的过程一般都是从供过于求的地方流入供不应求的领域,资源配置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要通过竞争获得,优质的资源必然向经营好、效益高的领域集中,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提示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其实就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过程。

  设计意图:①本目讲述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考虑到内容的抽象性、逻辑性很强,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度讲授,及时点拨,启发学生逐层深入。②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把理论性强的观点同学生熟悉的话题和已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既联系实际,又温故知新,重在激发学生的思维。

  (2)市场秩序。教材的逻辑顺序是:合理配置资源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目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具备良好秩序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而使学生理解加强市场规则建设与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浏览三幅漫画,启示学生市场配置资源需要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失去了必要的约束,市场秩序就会混乱,就不能合理配置资源。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漫画的意图,从中引出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并让学生阅读拓展材料,理解各种市场规则的涵义。在分析漫画和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归纳出要规范市场秩序,必须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最后小结和延伸本目的内容: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设计意图:①本目重在知识感悟与情感体验,漫画能够比较直观地表达教材内容,让学生产生共鸣。对漫画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获得正确的价值观。②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谈论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体验。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是有局限性的。这是本目要分析的内容。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其二,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但由于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为了说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首先假设了一个情景:离消防部门远近不同的两地同时发生了火灾,双方都打了119报警,现在只有一辆消防车可以出动,如果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经过简单地讨论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的领域市场不能起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说明,即使市场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也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提示,阅读相关材料,从中归纳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后果,并在课堂上交流。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说明仅由市场调节可能会造成对后果。

  设计意图:①通过创设情景,加深对市场调节局限性的理解。②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③每个相关材料都是图文并茂,并结合课本知识对材料进行评析,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3,体验探究。

  为了加强学生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其优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实际,选取了一则材料及一幅图片,以“经营之道”为题,让学生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探究企业的经营之道,写一篇小论文。这个小课题不仅涉及本课的内容,也同第二单元第五课“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紧密联系,能够把所学的新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

  4,归纳小结

  梳理本课时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引导学生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那么怎样克服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呢?这就要加强宏观调控,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

  5,反馈练习

  围绕本框题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能体现学生思维特点的题目,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落实本课时的教育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反思

  1,本课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难点,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上跨越式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涉及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由于知识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强,而且整个教学内容量比较大,课堂中似乎偏重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环节放不开,没有彻底地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大力探索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精神。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它是从前几课《花地毯》《有趣的半圆形》造型·表现类型的平面制作过渡到设计·应用领域的立体制作。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小挂饰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教学中教师创设各种趣味多样的教学手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学习,促进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实验法、直观教学法等;学法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等。第三部分:课前准备《小挂饰》说课教案

  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

  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以六人一组,分组围坐。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小挂饰,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取出项链等物带在身上,并告诉学生):“这些漂亮的东西不但可以挂在墙上,还可以挂在身上,连头上也可以挂。所以它们有个名字──小挂饰。”

  3、揭题。板书课题:“小挂饰”

  (二)新授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1、研究探讨,自主感悟。

  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教师将这些挂在墙上、身上的小挂件取下分到每个小组,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学生通过拆装后对小挂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欣赏图片,拓展思维。

  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

  (1)第一组图片

  A、(古代)《七璜联珠组玉佩》《旗人帽饰》(初步了解挂饰的历史)

  B、贝壳项链、彩石手链挂饰(解决色彩与材质问题)

  C、《苗族少女衣饰》(银制品)(解决挂饰种类问题)

  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

  (2)第二组图片

  A、各种纸挂饰(风铃)

  B、吸管挂饰(项链、校牌)

  C、各种材料的挂饰(糖果纸、巧克力、纽扣、瓶盖等)。

  这组图片都是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小挂饰。通过这组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等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四)作品展示交流

  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作品及赠送场面。随即可以把数码相机连上电脑,然后关掉音乐,让学生围在展示屏周围观看屏幕上一件件自己的作品,随着一张张图片的出现,教室里随时会发出欢叫声,听到有人嚷着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扬一些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这里就是整堂课的高潮部分。欣赏评价完自己的作品后,我就进入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五)小结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进行展示?再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些与众不同的小挂饰举办一个小小挂饰展。

【【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相关文章:

1.【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2.【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3.【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4.【推荐】物理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5.【推荐】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6.【推荐】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三篇

7.【推荐】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8.【推荐】化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