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9 20:03: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难点是简便运算。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 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习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习。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习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习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 基本练习 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提高性练习 例如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习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三节。本课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对前面所学“圆的认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会初步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思想目标:通过祖冲之与圆周率故事的介绍,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首先采取课件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然后利用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运用自学辅导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从而学生提高自学水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小组交流,交互运用各种学习形式,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

  ⒉每个学生都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直径为整数的圆片,一根线条,一把直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阿凡提的小黑驴与国王的小花驴赛跑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要求小花驴所走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周长。

  (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⒈教具演示,直观感知,结合认知认识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实验,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a。量一量、记一记: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然后记下数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b。比一比: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学生继续实验并算出每个圆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把商记录下来。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三个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得出结论:所测量的其他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

  3。介绍圆周率。

  ①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

  ②介绍π的读写方法。

  ③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④学生总结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

  课件显示直径50米的圆形跑道和它的外接正方形跑道示意图。请学生观察思考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然后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

  4。课件出示:已知圆形草地的半径25米,计算圆形草地的周长。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用半径求周长的公式:C=2πR。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课堂信息量加大,使学生易于接受所学知识,并主动参与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交互讨论中掌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5。实践应用。

  阿凡提看到自家的圆形驴栏有点松动了,就决定用些粗铁丝把驴栅栏围上3圈加固一下。阿凡提想请你们帮忙,计算这个半径是4米的栅栏需用多长的铁丝?

  学生快速计算并交流:先求出圆的周长,也就是围一周需多少铁丝,然后再乘以3,就求出围3圈共需用多少铁丝。

  (通过栅栏围铁丝的实例体现进行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实践应用价值。)

  (三)强化训练,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

  必做题(找学困生汇报):

  1.选择填空

  a.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b.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A.3.14B.πC.3

  c.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8dm;r=5cm;d=6m;r=3dm。

  选做题(找中等生汇报):

  (1)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2)花坛的周长是62.8米,你能求出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吗?

  拓展题(找优等生汇报):

  从一张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课件出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针对性强,效果好:必做题有利于学困生消化所学知识,使之学有所得;选做题有利于学困生和中等生的提高:拓展题有利于优等生思维的拓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总结提高,指导实践

  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及获得的情感体验。)

  四、点评

  这节课,教师通过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整合,使课堂信息量加大,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说课稿 篇3

  一、活动背景: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他们不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劳累,不知父母的希望和期待。他们总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怨恨父母不理解自己,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为父母想想,体谅父母的生活的忙碌与劳累。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感恩父母,与爱同行》这一活动主题,授课的年级是四年级。

  二、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课所有的准备队员自己完成,主要包括:一引导队员围绕感恩父母开展小调查、小寻访、小体验活动;二了解身边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三注重从社会和校园生活中发现身边孝心少年。

  三、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课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来报答父母;

  3.为了让学生从心底体验感恩,学会感激,以充满爱心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活动准备

  为了这次活动,我们准备了反映父爱和母爱的歌曲《爱的奉献》《感恩的心》;收集了感恩的故事,孝敬父母的图片;会后,希望同学们能给父母写一封信或写一篇关于感恩父母的演讲稿。此次的活动,我们还邀请班里学生的家长,在活动中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五、活动过程:

  首先是队会仪式,接下来围绕目标,与孩子们集体讨论,确定了以下活动环节:

  (一)、“走进父母,感悟爱”

  首先在队会的开始,大家先欣赏一段歌舞表演《爱的奉献》,将学生带入氛围中。接下来,主持人宣布队会正式开始。第一部分我们重点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述“苹果树和小男孩”的感人故事。讲完故事之后,要让学生明白,那棵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父母,而我们就像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地索取,父母尽其所能,我们接受的却是那么地心安理得。此时此刻,学生应该已经被故事和我们的话语感动,心情都不会很平静。

  中队长点评:虽然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成长的每一步无不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着父母深沉的爱。你们的父母在时时刻刻挂念着你们,祝福着你们,当你们寂寞时,抚慰你们孤寂的心灵;当你们迷惘时,照亮你们茫茫的人生”可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

  少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

  (二)、“体谅父母,理解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歌曲《鲁冰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从一杯牛奶的关怀,一把雨伞的深情中体会到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父母的爱,沐浴着父母的爱,同学们会沉浸在每一幸福的时刻。

  为了让学生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些调查的题目,如:你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父母的爱好是什么?父母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通过课下调查显示的结果,使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不用调查也会知道结果,父母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

  此环节我还设计了真情互动环节:我们会播放“妈妈,洗脚”的广告,进行真情互动。(播完后说)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双手端着一盆满满的清水,朝着母亲边走边喊“妈妈,洗脚”。这纯真的童音,这动人的画面,给我们以强烈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那么,我们该怎样来感恩我们的父母呢?将此问题抛出,引出下一个环节。

  (三)、“关心父母,回报爱”

  本环节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感受、朗诵等形式达到活动效果,首先小组讨论交流自己为父母做的小事,并请几位同学做汇报,说说自己怎样关心父母。其次主持人带领全班同学配乐朗诵诗歌(〈秋的喁语〉),使学生把感恩父

  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四)、“拥抱父母,拉近爱”

  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重点引导孩子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立志向--找榜样--筑梦想--同进步--在行动五个形式引导全体队员做传承孝心小使者。

  第一小组搜集我们身边孝敬父母少年的小故事,同学汇报。第二小组搜集身边孝心少年的图片,我们展示。与榜样比一比,找一找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引导队员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中队、我们的校园做起,争做孝心好少年。

  最后,我设计了向父母献花的环节,班里的孩子为邀请来的父母献花,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谢,并发表感言。其他同学制作贺卡,通过亲手制作并对父母说上一句感恩祝福或平时最难以表达的话,让学生进一步走近父母,懂得长存感恩之心。全班同学集体表演唱《感恩的心》,让同学们再次在歌舞中感受父母之情,释放感恩之心,此次班会在歌声中结束。

  辅导员总结:同学们,将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这将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六、希望达到的效果

  1.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大家感受着,思索着,回忆着来自父母的爱,沉浸在爱与被

  爱中。

  2.以前,孩子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都理所应当,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一次班会活动,让孩子们明白,原来爱就在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之处。

  3.希望教学活动过程能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更加敬爱父母,让他们永怀感恩之心,与爱同行。把对父母的爱与感恩转化为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上了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变色花》一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物质,了解到指示剂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分辨物质的酸碱性。通过研究紫甘蓝的变化,使同学们逐步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对科学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节课主要讲究出乎意料之外、骤起风波—— 一波三折的《变色花》(从孩子的经验、惊奇、入手)主要也是从这三折围绕贯穿着本节课。

  平地起风波——无意中包含有意:课堂中发放材料,做出紫甘蓝水,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探究。

  第一折——必然中出现偶然:做出的紫甘蓝水是蓝色的。是水还是菜的问题,还待同学们去探究。

  第二折——无序中藏着有序:学生在检测物质酸碱性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液体居然酸碱不同,分类之后出精彩

  第三折——偶然中存在必然:橙汁与碱混合颜色变了,再加入紫甘蓝水,颜色又变了,这都是有新物质产生。

  《变色花》一课教学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接受。我觉得自己的成功之处:

  一、取长补短 扬重避轻——“活”用教材

  使用教材时,把教材看成是“源”,把教学看成是“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发挥它的最大效益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 一节科学课的教学从整体上看,要有一条主线穿插其中。教材上给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并不一定是最完美的,需要教师精心的研究,需要教师抽丝剥茧,取其精华。把教材上的教学环节进行重新组合,达到一种线条的流畅性,也就是我们所说

  的科学课的逻辑性、层次性。如在上这节《变色花》,对于教材中设计的变魔术引入,由于条件有限,我就删除了这个环节,直接让学生观察紫甘蓝水滴入醋和碱中的变化。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既节省了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二、整理盘点 动手自制——“精”备材料

  科学课的实验材料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结构性。科学课教学前,应该好好思量一下,我们所教学的课,实验材料是否做到了精确、准确。我们的实验材料直接影响了科学课,如果实验材料是准备的不充分、不具体,没有合理的安排好,就会直接影响了实验。所以,实验材料的思考是一个很值得去研究的话题,只有实验材料有了严谨的结构性,那么才能展现科学课的“美”。在《变色花》这节课中,我通过自制纸花,为了使纸花变色的效果更加明显我自己多次尝试涂上溶液的时间和次数,但遗憾的是没能做成功,不过在教学中调用学生已有的感知、结合生活中易见的实验材料,精心的准备实验过程的实验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

  在课堂上,我原本计划先采用表演魔术的方法,在事先准备好的花朵上浇水,“花朵变成红色了,叶子变成绿色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结果在准备实验时,发现咱们的实验器材中没有过滤纸,用普通的纸代替根本达不到预想的结果,于是我就改变的了教学思路,准备了一支装有醋(实验室中没有白醋,就只能用我家的米醋代替)一支装有碱水的两支试管,然后滴入紫甘蓝水,一支变成了红色,一支变成的绿色,同学们马上变兴备起来了,课堂有了气氛。接着让他们认识了什么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及指示剂,最后进入探索阶段,引导同学们用紫甘蓝自制指示剂,(按要求应该是约50克,但在上课前做准备工作时,发现自制的紫甘蓝水达不到预想效果,于是在发放材料时,就故意分的有多有少,水也如此)教同学们把紫甘蓝一片片撕成小块,尽量选择紫甘蓝的薄叶,少用梗,叶子撕的越小越好,做紫甘蓝水的时间为水变紫为准,并且用了提前准备的热水(前一天下午准备的)。然后学生自制,我做指导,咱们听课老师也非常积极,都帮着学生做,更帮了我不少忙。做完之后,让每组派一代表站在前面,让同学们观察发现问题。还算不错同学们纷纷发言,说:“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有的多有的少”??,有的甚至说出了原因,课堂气氛也提高了,这就是第一个教学环节——导入环节。进入第二个环节,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想检测的物质,提高学生的兴趣,之后说每组只能检测一种,那有的学生想检测的,没能检测,给学生留个悬念,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去检测,同时对科学这门课产生兴趣。然后学生开始小组检测,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及制作方法,咱们听课教师,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动手参与。最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解答,汇报检测结果,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实验非常的成功,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堂课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研究性地学习科学,启发学生认真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每个科学知识都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探究而得到。我认为在课堂上并不一定要直接回答学生问题的是与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利用网络,家庭父母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逐步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这正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及科学课程应具开放性的基本理念。

  同时,我还体会到对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教师应给予支持和理解,比如学生在制做指示剂时紫甘蓝水的颜色、深浅,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释。在检测时检测物质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让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我想,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怕失败的科学素养。

  这不正体现了科学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吗?

  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了。在这堂课里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为同学们装备更多的材料,没有表演魔术,没给学生装备更多含酸碱性的物质,让学生自己准备,又没能给学生带来制汁液的器皿,课堂上学生制作汁液占了时间,检测的物质相比就少了,不能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酸碱性物质的变化。还有就是学生活动活跃的都快控制不住了,有两个小组(岳江瑶组、曹李强组)——岳江瑶组不听教师安排,其余组汇报时都还在做,曹李强组只关注橙汁与碱混合后的反应;时间也没有把握好,课堂最后没有让学生做更多的汇报,没有解释冒酸想吐时,吃的是一种叫冒舒平的药,或者可以吃碱性的物质。更没有时间解释花卉的喜酸碱性及土壤的酸碱性。还有一个就是在学生制作的紫甘蓝水时,制作的是蓝色的,课堂上解释与水的多少、紫甘蓝的多少、紫甘蓝的菜质等等,没有提到水的水质,其实这与水的水质也有关系,我们用的水也有可能就带碱性,所以紫甘蓝水的颜色才可能是蓝色。最后就是由于临时改变了教学程序(导入环节),合作交流的第一题没在教学中得到解决,即使没有了变色花,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以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挖掘教学资源,准备好教学和学习用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探究贯穿科学的学习中,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最后,我希望各位老师对我的这节教学多多指导!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出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1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介绍笔墨纸砚的特点,赏析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使学生通过认识古代人民留下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传到授业,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在学习中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容易受到已有经验和思维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法,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精心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达成审美感情的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置,我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深入理解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而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则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讲授法、展示法、情境教学法以及欣赏法,学法则为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笔墨纸砚、多媒体PPT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的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CCTV《水墨篇》的公益广告,学生观看,同时我会讲述:这段视频将古代文明通过灵动的水墨与现代社会有机串联,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由此引出课题《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环节二:交流探讨,直观感知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和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绘画为什么被称为“国画”?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共同探讨得出:中国画将中国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强调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内外相融,自由抒发情怀,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概念以及发展历史,整体感知中国画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自信心。

  基于对中国画的整体感知,接下来我将展示文房四宝的实物,由于高中生能够很好的知道这些工具材料,因此我主要从文房四宝的出产地和颜料上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文房四宝”早期是以产于浙江湖州的湖笔、产于安徽泾县的宣纸、产于安徽的徽墨、产于广东高要的端砚最为出名,而中国颜料又分为矿物质色和植物色,取之自然,所以古人的绘画得以保持千年不变。这个环节的设置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中国画工具材料笔墨纸砚的特点,丰富自身的审美情趣。

  环节三:赏析作品,形式分析

  而后,我将展示《泼墨仙人图》,师生共同思考:泼墨仙人图这幅作品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进行总结: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强调造型传神。从而让学生对中国画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泼墨仙人图》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法?还知道哪些表现手法?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有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以及泼墨、泼彩技法等。引导学生体会用笔墨表现形象的方法,丰富自身内涵。最后,我会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幅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得出:画家以淡墨画梅花,凸显了高洁的文人情怀,同时也道出了画家豁达的内心。而后继续提问:画家在画作上题诗想要表达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诗文相结合的状态?学生合作探究,相互讨论,教师总结:宋元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逐渐形成,也使得中国画的文化气息越发浓重,体现了古人追求文人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从而得出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诗书画印、传神的表现手段来进行创作的。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环节四:自主探究,总结领悟

  最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比较鉴赏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故此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与《墨葡萄图》,引导学生比较两幅作品在题材、画法、内容、墨色与笔法上的不同,深层次的感受两幅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从而使学生了解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点,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

  环节五:总结评述,拓展延伸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从国画工具材料、表现手法、欣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最后,鼓励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评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八、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6

  活动设计说明:

  没有爱的世界是死寂的,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亲情与友情,缺少了真诚与倾心。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多自私自利,对周围的人与世界漠不关心,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通过本次学习,呼唤他们的爱心,让他们懂得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是一种幸福,给他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教法、学生:

  a、情感教育法:通过音乐渲染、图象再现感染学生。

  b、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懂得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种幸福,学会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交流,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学会观察,利用在家时间细心观察亲人之间的那份关爱,以及发现社会上关爱的动人故事。

  3、学会思考,为什么要关爱、以及怎样去关爱别人,提高对“爱”的认识。

  4、学会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确定主题:同在一片蓝天下。分好活动小组,制定此次小组活动的方案,填好活动表格,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填写。

  2、搜集体现爱心、同情心、互帮互助的文章、歌曲、故事、名言警句,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成文。

  3、 观察身边的人,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关爱,观察街头墙角摆小摊的、捡破烂的,思考应该怎样关爱他们。

  推荐资料

  1.歌曲:郭峰《让世界充满爱》、韦唯《爱的奉献》、周华健或臧天朔《朋友》。

  2.书籍:《爱的教育》《泰戈尔诗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深情导入

  放《爱的奉献》歌曲,渲染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让世界充满爱。(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导入意在用爱的歌声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纯洁美好的心灵,引起共鸣。

  二、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出示图片:4幅。

  提出问题:谁来关注他们?谁来帮助他们?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目光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捡破烂的、耍把戏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不妨与他们交谈,甚至有一些交往,让彼此心灵沟通。

  三、讲述爱心故事-免费资源站:

  教师:出示课件《地狱与天堂不同的故事》并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语文课上或课外阅读中,你一定也读过不少充满爱心的故事吧。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整理的爱的故事向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

  讲述要求:

  1.要以口语为主,语气要亲切,可根据故事内容,恰当运用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感情,感染听众,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2.可借助表情、手势、姿态、动作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太阳总是毫不吝啬的将它的光芒洒向大地,就是这一片和煦的阳光不知温暖了多少人的心田。

  这个环节意在检查学生搜集资料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口语表达。

  四、说一说爱心与宽容的名言、警句

  教师:同学们,爱是一种博大的感情,她就像一股涓涓的细流,流淌在人们的心间,你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在内心深处引起震撼。下面我们说一说爱心与宽容的名言、警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关爱的独特魅力。

  下面进行小组交流,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并解释为什么喜欢这则名言警句。

  教师:如果没有爱,天空不会那样湛蓝;如果没有爱,花儿不会那样灿烂;如果没有爱,人们不会有那样美的笑脸;如果没有爱,彼此之间聆听不到关切的问候与促膝的畅谈┉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共创一个美好人间。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展现搜集资料,选择材料的能力。

  五、活动收获,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感受了这一番“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可谈对关爱的认识,合作探究的乐趣等)

  让每个同学在纸片上写一句话(和爱有关的),表达自己上完这节课的感悟和体会。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把目光投向了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投向了班级里的同学,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得到洗涤,得到升华,我们不再有以前的鄙夷与傲慢,而代之以慈善和关心。是啊,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人类爱的主题是永远不会变的。让我们在课后能够继续关注和搜集与爱的主题有关的故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手拉手、心连心,让爱永远伴随我们。

  六、写作提升

  教师:懂得关爱别人的人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从“人”的写法来分析,“人”字的结构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彼此扶持。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互相关联的,因此环境优越的人不该漠视人类生活中存在着的苦难和不幸,尤其不该漠视处于苦难和不幸中的儿童。曾记得王力宏有一首歌是这样唱道:“爱你就等于爱自己。”这句话太妙了。但我觉得这句中的“你”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是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写记叙文,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当你从亲身经历中选取某一事件展开叙述时,可以就近联想相类似的其他事件,用其他事件的细节丰富完善作文的内容;或者用相反事件进行反衬,强化文章的表现力。其次要讲究结构的安排。可以只写一件事,按情节发展推进故事;也可撷取若干事件,以片段组合的形式,表现“人生关爱”的主旨。

  下面请同学们放飞联想,搜寻自己生活、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

  作文要求:

  以“学会爱” 、“爱的感受”或 “让世界充满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拟题目,

  不少于500字。语言流畅,学习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

说课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

  CAI 动态麻雀图

  听,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这就是麻雀,生活中平凡得让我们常常忽视的一种鸟儿,可周涛先生为什么要写它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隔窗看雀》。

  文章600余字,11个自然段,构思新颖,语言质朴,蕴意深刻。文章前5段,作者描写了麻雀的“跳跃”、“翘尾巴”“飞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但如果继续这样写下去,也仅仅只是一篇优秀的状物范文,妙的是作者笔锋一转,在第6自然段提炼出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心灵写照:“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并进一步诠释它坚忍、乐观、有责任感的生活态度,敬重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描写了麻雀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欣赏之情倾泻无遗。

  扬扬洒洒的文字让人浮想联翩,更令人感慨不已。但作者由“雀”到“人”、寄情于物的写法,特别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学生很难理解,一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贫乏,二是因为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还很欠缺。作为教师,我应该架起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掌握文本的重点,理解文本的难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推进。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CAI出示: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重点指导“翘、禽、庸、栽”的写法;理解“忙碌、羞愧、平庸、自卑、幼稚”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味语言,想象画面,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4、从作者观察和描写麻雀的写法中受到启发,模仿描写小动物。

  【教学重点】体会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

  整篇文章的教学,我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落实教学目标1,初步落实教学目标4,整体感知全文,理解麻雀的忙碌和平庸;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教学目标2、3,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

  二 教法学法

  我始终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要有语文味,语言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教法和学法往往是相互交融的。因此,我选择了如下的方法。

  CAI出示: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抓词扣句体会情感 以读代讲引发共鸣

  创设情境想象补白 拓展练习深化感悟

  三 教学设计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这个中心句上牵下联,层层剥笋认识麻雀的形象,理解句子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CAI:

  激趣整体感知 雀儿巧妙登台

  课中练笔铺垫 雀儿跃然眼前

  抓词扣句体会 雀儿深铭心中

  图文并茂想象 雀儿点缀生活

  隔窗放飞思想 雀儿唤醒生命

  第一个环节:激趣整体感知,雀儿巧妙登台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开课时,我分步板书“雀”字,由“小”和“隹”合起来就是“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和平时生活,初步认识麻雀的形象:一种很小的、短尾巴的鸟。

  紧接着是对课文整体感知。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归纳出文章写了麻雀:“忙碌平庸、不羞愧不自卑、点缀生活”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最后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贵有疑”,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文本对话,同时直奔重点,抓住本课的核心问题,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麻雀外在的生活情态,感受它的“忙碌、平庸”

  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课中练笔铺垫 雀儿跃然眼前

  课堂上,我由学生质疑入手,提出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麻雀的“忙碌、平庸”?

  默读课文,圈点批注,集体交流:首先感受麻雀的“忙碌”。学生说到哪就让他读哪;读到哪,老师就评价、反馈、指导到哪。

  (CAI出示:

  它总是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不停地跳)

  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不停地翘尾巴)

  它常常毫无缘由地“噗”的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缘由地飞回来。(不停地飞)

  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途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眼看着往下栽了,它赶紧扇动几下小翅膀,往高处飞,就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飞行的特点))

  其中第5段,描写了麻雀飞行的特点,语言表达很精妙,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描写小动物的极好范例,同时作者也明确表达了自己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这一段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充分朗读外,还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划、栽、扇动”和“几起几落的弧线”、“ 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从课文的1——5段中,学生们抓住了麻雀不停地跳跃,不停翘尾巴,不停地飞上飞下,充分地感受到了它的忙碌。在此基础上,我相机地引导学生以“麻雀真是忙碌呀”为中心句写个小练笔。

  CAI:

  “麻雀真是忙碌呀!它总是不停地跳,像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它总是不停地翘尾巴,那是为了保持平衡;它总是不停地飞,忽上忽下,忽直忽曲,似乎在练习空中表演。雀儿真是不知道累呀!”

  通过这样一个练笔,既有效地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又让学生对麻雀的“忙碌”有了一个完整地认识。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麻雀的“平庸”呢?一是外形很不起眼;二是飞得太低。其中描写麻雀飞行的一个句子,我进行了重点指导。

  CAI: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与市井之间……”

  (1) 师:你从哪些关键词感受到它很“平庸”呢?

  (2)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不会”“也不会”“不能”这些关键词去体会它的“平庸”。

  (3)师:那么,它会些什么,又只能做些什么呢?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CAI: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不能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只会低飞,只会跳跃,只能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与大禽类相比,它是多么平庸呀!

  (4)师:是啊,与那些会翱翔、会盘旋的大禽类相比,它真是微不足道、平庸至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通过练习,麻雀与大禽类之间的差距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不由得从心底里感慨麻雀是多么“平庸”啊!

  以上环节我设计的意图是:任何语言训练都需要通过“读、写”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相机引入了几处练笔与拓展,让雀儿的形象跃然眼前,对它的“忙碌、平庸”有了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过渡)在此基础上,我继续紧扣中心句,提出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即核心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它“不羞愧,不自卑”呢?

  由此进入到第三个环节:抓词扣句体会 雀儿深铭心中

  学生们很快发现了文中第6段中的一个重点句:

  CAI: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

  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通过自读,学生们汇报体会:从“坚忍”、“欢快”、“有责任感”这些关键词体会到了,麻雀总是叫个不停、忙个不停,很坚强、快乐的活着。

  正如课前对学情的分析一样,学生的理解只停留于文字表面,比较肤浅。这时,我相机出示了句式比较,让学生在对比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

  CAI出示: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孵蛋和育雏……活着。

  学生们感到:去掉这三处形容词,文章逊色很多,感受不到周涛先生的情感倾向,也很难读出自己的感情。

  教学到这一步,我又相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教师演绎)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最难熬的冬天和夏天,或者当雀儿面对遭遇时,它是怎样地活着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CAI出示:

  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雀儿依然坚忍地活着。

  夏天,烈日炎炎,酷热难当,雀儿依然欢快地活着。

  当雀儿遭到追赶、啄咬时,雀儿依然坚强地活着。

  为了自己的孩子,雀儿必须乐观、有责任感地活着。

  师:是呀!雀儿就是这样“坚忍、欢快、有责任感”“不羞愧、不自卑地”地活着啊!让我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师: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我相信在大家的心里,这绝不仅仅是一只“忙

  碌平庸”的麻雀那么简单了。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关联

  词,来表达你对雀儿更深的认识吗?

  CAI出示:

  虽然雀儿 ,但是 ,依然 地活着。

  生1:虽然雀儿长得不好看,叫声不好听,但是它一直欢快地叫着,依然乐观地活着。

  生2:虽然雀儿不能翱翔长空,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依然有责任感地活着。

  生3:虽然雀儿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它没有屈服,依然坚强地活着。

  师:是呀!麻雀在忙碌的生活中,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它始终乐观、坚强、有责任感。难怪作者会产生深深地敬意,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

  ——“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设计说明:在这个环节中,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抓词扣句,由字面理解到对比理解,由想象理解再到个性理解,层层剥笋、步步推进,理解了“不羞愧、不自卑”的含义。尤其是通过2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由外而内,整体、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麻雀的形象,同时听、说、读、写、思的语言训练,使三维目标整体达成,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个环节:图文并茂想象,雀儿点缀生活

  课文进入到第9自然段,作者以审美的眼光重新看着窗外的雀儿,用精妙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四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了雀儿的点缀。

  CAI出示: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我着重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学生们很快就发现: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的手法:把雀儿比作活标点,形象地写出了雀儿体形小巧、形态各异的特点;排比句流露出对雀儿喜爱欣赏之情。“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同学们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把这美丽的瞬间定格在自己的脑海里吧!”(配乐读)

  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赏析精彩语段,变“话”为“画”,对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鉴赏力和创造力,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接下来就是本课最后一个环节:隔窗放飞思想,雀儿唤醒生命

  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理解课题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作者看的仅仅是雀吗?他还看到了什么呢?”原来作者是透过看雀来看人,看的是生活中像麻雀一样生活的人,虽然很忙碌平庸,但依然快乐地生活着。

  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当学生谈到身边的普通人时,我展示了一组生活中平凡人工作的画面,让学生静静地看,静静地思考,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同学们,这就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平凡人,踏踏实实地工作,本本分分地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透过这一扇窗户,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和敬佩!让我们怀着这份对生命的敬意,对生活的热爱,再读一次课题吧!——隔窗看雀

  四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学生们由看雀引发对文章层层深入的思考,入情入境地读书,扎实有效地练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记忆和收获。而我也收获了更多。

  我引导学生走近雀、认识雀、理解雀、敬重雀,层层剥笋地认识了麻雀的形象;用自主、探究、品读、感悟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尤其是,我把作业引进了课堂,通过扎实有效地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落实了语文高效课堂,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当然,课堂是一门永远充满的遗憾的教学艺术,如果在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的语言上,我能更精炼,更丰富一些就更好了。这需要我今后不断地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培养教学机智。谢谢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出处、分析

  《我们的影子》选自岭南版小学美术标准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本课教材以“美术与科技”为切入点,以影 子这一科学常识为题材,以“我们”为物象形态,进行有趣的联想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现实的关注和兴趣,培养想象力与概括的造型表现力。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2、 技能目标:能运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3、 情感目标:对造“影”和创作影子感兴趣。

  (三) 教学重点 :能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四) 教学难点: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及原因

  二、 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我们的影子为线索,充分客观条件,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造影游戏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运用想象创造影子人物的现场演示,提供了想象表现的空间,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又激发了对影子造型创作热情。

  三、 说学法

  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游戏联想的学习方法;(2)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 游戏导入,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二) 在欣赏与造影,感受影子的抽象美和意象美

  (三) 创新与表现

  (四) 欣赏与评价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以“阳光下的影子”导入,让学生在阳光或灯光下的照射下做各种动作,引导学生感受“光与影” 的美妙,从而认识影子形成的原因,理解小博士的话“物体挡住光线,就会在后面投射出影子”的科学道理。这样的开头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因素,同时又让他们发现了影子的美,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二) 在欣赏与造影,感受影子的抽象美和意象美

  接着,让学生欣赏《用剪影的方法画运动的人》,模仿一下画中人的动作,比较画中的影子和真实的人物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影子的特点,1、影子比人物轮廓简洁和概括,省去细节,2影子只有轮廓。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所以在学生对影子的特点了解之后我进一步学生自己试一试,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想象创造有趣的人物影子,感受影子的变化,以及感知抽象美。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为了进一步拓展思维,激起兴趣,我利用灯光,用手造影,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影子都像什么使学生发现意象美。自己动手创作意象手影,锻炼他们的想像和创造能力。同时为影子的创作表现提供了前提。

  三、创作与表现

  与学生探究影子的表现方法,1、造影2、用笔描绘3、着色4装饰影子

  在了解影子的表现方法之后,播放以影子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同时播放音乐,让孩子们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影响下创作有趣的影子。

  四、欣赏与评价

  教师收起几个学生作品(好、中、差各一件)让大家评一评。从以下几方面来评:造形美、色彩美、装饰美等三个方面来品评。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并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鼓励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就能用影子创作出美丽的画面。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10篇

2.【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3.【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4.【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

5.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五篇

6.【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7.【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8.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6篇

9.【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9篇